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说说《说说孟子的一件怪事》
查看: 1971|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说说孟子的一件怪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9 09: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4-1-9 09:32 编辑



      昨天不巧瞥见一篇转载文章,《说说孟子的一件怪事》,说的是古圣人,用的是当下网文轻佻的语气,从其后的几个跟帖看,好似电梯里散开一个屁,闻者纷纷说香说辣,本可一笑置之,不巧电梯里有个“队友”,不免救他一救。
      此文最可憎的地方是引用了钱穆先生的文章来质疑孟子,引文,加之大师的名头,可说是很见说服力了。但是钱先生对于本国历史是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他对朱夫子都能毕恭毕敬,何况孟夫子呢,所以这里就有个疑点,且看怪事文里的这一段:
      【在争论的过程中,孟子不由自主地夸大了对方的力量。他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则归墨”,势力庞大得惊人。他还危言耸听地说,要是杨朱、墨翟他们的主张成功了,“人将相食”。
      这就有点夸张了。钱穆就纳闷说,杨朱这个人几乎没有事迹可考,“先秦诸子无其徒,后世六家九流之说无其宗,《汉志》无其书,《人表》无其名”,怎么就“盈天下”了?但是孟子应该也不是完全的杜撰。推想起来,他说的应该是当时知识分子小圈子里的情形。知识分子张三觉得知识分子李四非常红,去哪儿都有人求签名,只手遮天,一言一行都影响力惊人。但实际上,出了那个小圈子,可能就没几个人知道李四了。但是在张三看来,李四已经“盈天下”,再让他放肆下去就要天下大乱了。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幻觉嘛。】
      这段引文出自钱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之“杨朱考”,钱先生提出了疑问,然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读书产生疑问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很有益处的事,但是产生疑问后不自己去找答案而去说那是作者的幻觉,这对读者就没什么好处了。钱先生给出的答案是:“然必谓杨朱不得与墨翟齐称,亦妄也。有一人之言,有一时之言,有举世之言,有历久之言。夫以儒、墨为显学,此举世之言也。亦历久之言也。或言杨、墨,或言慎、墨、季、惠,或言八儒三墨,则皆一人一时之言也。后人不晓此,据一人一时之言,以评量上世之学术,又安所得真?”
      从钱先生这个结论看,他前面提出的疑问并不支持怪事文作者的幻觉说,反而幻觉说是妄语。怪事文作者既然知道引用钱先生的“杨朱考”,以一个对于自己文章有起码一点责任心的作者标准来推测,他是不是应该完整读完这一篇并不怎么长的“杨朱考”,也就是说他应该知道钱先生这一并不支持他幻觉说的结论,而他并不提这个,他只断取钱先生的疑问帮助自己把孟夫子打扮成一个小圈子里的幻觉怪。
      这种人胆子挺大,他吃准了他的读者里不会有一个人原本知道引文之全体或者有心去查一查引文的出处。试问这种心态写出的文章除了哗众取宠,还有别的什么价值吗?
      有,那就是对于本国历史的冷嘲与轻佻。
      1/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1-9 09: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4-1-9 09:23 编辑

      自《孟子》书言杨、墨,曰:“杨、墨之言盈天下”,又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后世尽人读《孟子》书,因莫勿知有杨、墨。墨为先秦显学,顾无论矣。至于杨朱,其事少可考见。先秦诸子无其徒,后世六家九流之说无其宗,《汉志》无其书,《人表》无其名。(梁氏《人表考》,梁者疑五等离朱乃杨朱字讹,谓等次时代皆相近。其实杨朱与梁惠王同时,今《人表》离朱在公输般下,尚出墨子前,与吴工夫差相次,决非杨朱字让可知。)则又乌见其为盈天下者?(《庄子 天下篇》《子 非十二子》《天论》《解蔽》诸篇,历辨诸家,亦无杨朱。)惟向《说苑》称杨朱见梁干而论治,(《政理篇》。)《列子》书言杨朱友季梁,季梁先杨朱死。而季梁之死,在梁围邯郸后。(详《考辨》第七九。)则杨朱辈行较孟轲、惠施略同时而稍前。(《淮南 论谓》:“歌舞以为乐,提让以为礼,厚养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而孟子非之。”亦谓杨子在墨后孟前。) 果使其言盈天下,则当时文运已兴,又胜孔墨之世,其文字言说,何至放失而无存不又可疑之甚耶? 余故知儒、墨之为显学,先秦之公言也。杨、墨之相抗衡,则孟子一人之言,非当时之情实也。孟子又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子莫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子莫之名尤不闻,并世无称,后世无传,不足以自表见,则亦一曲之士,而孟子以与杨、墨并称。此非孟子之尊子莫,乃其轻杨、墨。则杨、墨之并称,非面子之尊杨,乃其所以轻墨也。孟子既轻杨、墨,何以又谓其言盈天下? 曰:孟子谓墨氏无父,今未见其果无父也。则谓杨氏之言盈天下,又安见其果为盈天下哉? 且孟子之言则别有指。孟子以谓墨氏之言过于仁,杨氏之言不及于义。故曰杨、墨肆行,充塞仁义。盖人之常情,非自私自利则又务外为人,皆不足以合于仁义之道。凡天下之务外为人者,皆孟子之所谓墨氏之言,而未见其果为墨也。凡天下之自私自利者,皆孟子之所谓杨氏之言,而未见其果为杨也。则孟子所谓杨、墨之言盈天下者,亦其充类至极之义,非当时学术分野之真相也。(《庄子》书每以黄帝形尧舜,老聘形孔子,正如孟子之以杨朱形墨翟耳。后人遂疑黄帝与尧舜于政治史上有同等之位置,老聘与孔子千学术史上有同等之影响,则亦如谓杨、墨在当时思想界有同等之势力,陷于一例之误。)然则庄子亦何以言杨、墨? 日:庄子衡量并世学术,备见于内篇《齐物论》,独称儒、墨,不言杨、墨也。言杨、墨者,在其外杂诸篇,固不足尽凭。且其言日:“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救践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夫坚白同异之辩,此自后相谓别墨者乃有之,非杨朱、墨翟之辩也。又非杨之徒与墨之徒之辩也。犹其言曾史之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也。夫以此言曾子,犹之可也。以此言史,则违之远矣。今乃据此言春秋时学术,谓有曾参、史一派,则人笑之矣。杨、墨之言,夫亦犹此。特其书出《孟子》后,袭用杨、墨之名,非确指杨、墨之实也。(《庄子》又云:“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亦与此同例。《葡子》书言史、陈仲,又言邓析、惠施,所重只在陈仲、惠施,不在史、邓析。先秦书此例极多,会通观之,可勿拘也。又按:《文选 潘岳西征赋注》《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庄子》皆作“钳墨翟之口”,刘峻《广绝交论注》引,则作“钳杨、墨之口”,知古人于此等处,本自不拘。) 又称庄子之语惠施曰:“儒、墨、杨、秉四,与夫子而五”,此尤不足据。何则? 夫秉为公孙龙字,则不得为学派之称。且公孙龙在惠施后,亦不能并世称雄,则无来有五也。然则杨、墨固不当并称乎? 日非也。昔苟子曾言之曰:“慎、墨、季、惠百家之言。”(《成相篇》。) 夫墨子最显矣,惠施则逊焉。慎到又逊之。季真之名,若存若亡。韩非言之日:“儒分为八,墨分为三。有子张氏之儒,有子思氏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三墨既皆不传,后之言儒者,不闻以仲良氏与孟子并称,又不闻以乐正氏与孙氏齐举也。今必据韩非之言,谓仲良氏乐正氏,其学力之所至,风尚之所靡,与孟轲、孙卿等量,则惑矣。必据苟卿之言,谓季真之在当时,与墨翟齐名,则愚矣。必据孟子而谓杨朱之在当时,与墨道相抗衡,平分天下学徒,又何异于此哉? 然必谓杨朱不得与墨翟齐称,亦妄也。有一人之言,有一时之言,有举世之言,有历久之言。夫以儒、墨为显学,此举世之言也。亦历久之言也。或言杨、墨,或言慎、墨、季、惠,或言八儒三墨,则皆一人一时之言也。后人不晓此,据一人一时之言,以评量上世之学术,又安所得真?
      又按:《庄子 应帝王》:“阳子居见老”,《寓言篇》:“阳子居南之沛,遇老子。”《释文》:“阳子居姓杨名朱,字子居。”又《山木篇》:“阳子之宋”,《释文》:“司马云: 阳朱也。”字皆作阳。而《骈》《法簧》《天地》称杨、墨,《徐无鬼》称儒、墨杨秉四,皆作杨。《孟子 尽心》:“杨子取为我”,(取犹“异取以为高”之取。上言取为我,下言执中执一,取与执略同义。《墨子》书有《小取》《大取》,皆此义也。)《吕氏春秋 不二》,则曰“阳生贵己。”《庄子 山木篇》阳子,《韩非 说林》作杨子。古书阳杨通段,则阳子即杨子也。惟《庄子》书本作阳子,《孟子》书则作杨子。今《庄子》书中作杨字,以杨、墨并称者,其文尽出《孟子》后。盖《庄子》书非出一手,非成于一时,此亦其证。而庄子著书并不称杨、墨,亦可见。近人马氏《庄子义证》疑阳子为老子弟子,非杨、墨之杨,谓有阳、杨二子,其说大误。(《山木》阳子之宋,《寓言》阳子居南之沛,两文均见于《列子 黄帝篇》,均作杨朱,可证马说之误矣。)
(先秦诸子系年/杨朱考)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9 09:23 |只看该作者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不是恰好把那“盈天下”的杨朱及有关杨朱的著述都给烧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9 09:26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个认真劲儿,难能可贵。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9 09:27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1-9 09:23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不是恰好把那“盈天下”的杨朱及有关杨朱的著述都给烧绝了?

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杨朱无书。
这个说法很别致的,著书何止一毛,著述以示天下与他的宗旨矛盾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9 09:43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是按他们的路数引文引证据,奈何他们能否看懂,存疑。
       我看书不多,没这个本事引经据典。
       仅凭常识,一个文章被千百年来解读并作为科举教科书有圣人之称的人,竟然是脾气大爱骂街小孩子气的凡夫,看看就好笑。我只看了一,后面就没看了。
      后面不管有什么结论,都是强扭。

      以普通人写手的心,度另一类完全不同的人,搞笑。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9 09:46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9 09:43
楼主这是按他们的路数引文引证据,奈何他们能否看懂,存疑。
       我看书不多,没这个本事引经据 ...

这没办法。
有的人吃菜是品滋味,有的人吃菜是赚油水。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9 09:50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1-9 09:46
这没办法。
有的人吃菜是品滋味,有的人吃菜是赚油水。

不靠谱的人,不靠谱的学问。
有个人说过一句话,有点刻薄,我常拿这句话自省:说起来万事皆通,做起来百无一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9 09:50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9 09:43
楼主这是按他们的路数引文引证据,奈何他们能否看懂,存疑。
       我看书不多,没这个本事引经据 ...

尊重先贤其实就是尊重自己,信口雌黄的十成是个蠢材。这是定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9 09:51 |只看该作者
嗯,
有正牌、天涯老关天的味道了。--貌似、资料很多。


希望还能出现、拍书照。----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9 09:52 |只看该作者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开篇: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知识在水平线上的国民,都应该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
第二,在认知的基础上必须对本国历史含有温情与敬意;
第三,应当摒弃偏激与虚无主义,以平等之心看待历史;
第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增添国家和文化发展的希望。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9 09: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打卡听课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9 09:59 |只看该作者

杨朱道学,倒是蛮人性化的。
孟子讥讽他“不拔一毛”,听着理智气壮的。
可是凭啥忽悠别人“拔毛”呢,一毛如何利天下,这不就是“”割韭菜”的思路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9 10:03 |只看该作者
要懂他的思路,得要看懂他的文章。并且不是字面看懂,是看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9 10: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4-1-9 10:06 编辑
鱼小溅 发表于 2024-1-9 09:59
杨朱道学,倒是蛮人性化的。
孟子讥讽他“不拔一毛”,听着理智气壮的。
可是凭啥忽悠别人“拔毛”呢, ...

杨朱与墨翟指向两个极端,孟子批的是极端,非人也,所以因这一言把杨朱与墨翟的人乃至于学派等量齐观是不合适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9 10:04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4-1-9 10:03
杨朱与墨翟是两个极端,孟子批的是极端,非人也



是两个思路,都不算极端。相比之下,孟子比较极端。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9 10:05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4-1-9 09:52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开篇: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知识在水平线上的国民,都应该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 ...

本国历史,该批判的还是要批判。比如两千年的吃人历史。
该批判的不去批判,反而还必须得温情脉脉的,那才真正叫虚无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9 10:05 |只看该作者
三个人都极端。但,他们观察自己的层次不一样。孟子那个层次最高。在修行的人看来,就是一种入世修行的法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9 10:08 |只看该作者
战斗鸡 发表于 2024-1-9 10:05
本国历史,该批判的还是要批判。比如两千年的吃人历史。
该批判的不去批判,反而还必须得温情脉脉的,那 ...

批吧,有理有据去批即是温情,乱喷不是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9 10:08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9 10:05
三个人都极端。但,他们观察自己的层次不一样。孟子那个层次最高。在修行的人看来,就是一种入世修行的法子 ...

胡说,儒家讲的是中道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9 10:10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4-1-9 10:08
胡说,儒家讲的是中道

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不是中道。但孟子的养心,是修心之法,修心即修道。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9 10:12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9 10:05
三个人都极端。但,他们观察自己的层次不一样。孟子那个层次最高。在修行的人看来,就是一种入世修行的法子 ...



这个对。孟子的思路在当时最有可行性。
杨朱道学,在当时生产力和文明程度之下,如若天方夜谭。但是一种大胆的思想启蒙,有人性的光彩。
孟子用君臣之道反杨朱,聪明绝顶,焉有不赢?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9 10:13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4-1-9 09:52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开篇: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知识在水平线上的国民,都应该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 ...

这4条,相当好。


可,
第一条,就很难做到。----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9 10:16 |只看该作者
一个修心的人,不可能是那些写手以为的样子。

岂止修心的人和不修心的人不一样,不修心的人之间,也有巨大差别。比如有评委提到官场小说,讥讽写手以己度人, 我也有点发言权。就是那个评委说的。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官员,不可能了解他们。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9 10:16 |只看该作者
第二,在认知的基础上必须对本国历史含有温情与敬意;
第三,应当摒弃偏激与虚无主义,以平等之心看待历史;
----------------
2、3条,文艺的说法,要温柔以待。--态度、心境。

可、普遍的,--不是、当武器,我正确么?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9 10:16 |只看该作者
鱼小溅 发表于 2024-1-9 10:04
是两个思路,都不算极端。相比之下,孟子比较极端。

儒家是要把社会基于人情抟成一体,杨墨妨碍这一理想,所以抨击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9 10:17 |只看该作者
第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增添国家和文化发展的希望。
-------------
所以,。。。。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9 10:18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4-1-9 10:08
批吧,有理有据去批即是温情,乱喷不是

批吧,有理有据去批即是温情,乱喷不是
------------------
不错。赞!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9 10:19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9 10:16
一个修心的人,不可能是那些写手以为的样子。

岂止修心的人和不修心的人不一样,不修心的人之间,也有巨 ...

修心的人怎么可能走极端,可见你必有一句是胡说:))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1-9 10:20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4-1-9 10:08
胡说,儒家讲的是中道

哈哈哈,其实不是的。---虽然、中庸、中庸。

本质,是肉烂锅里。---宗族、血缘。---仁爱、礼。


发展到极端、实用,---必然是、军阀、黑社会。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