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读书】030 震撼人心的教育——读《教育诗》
查看: 61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030 震撼人心的教育——读《教育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5-27 12: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3-5-27 12:39 编辑

2011611日下午3时,一个16岁的男孩持刀在深圳一座人行天桥上要跳下自杀,正在与警察对峙。

这个时候,刚满19岁的女孩刘文秀冷静的走上桥去,慢慢的靠近那个男孩。

他不知说了什么,男孩突然很激动,就要跳下去,可就在这一瞬间,她跑过去抱住那个男孩,两张嘴紧紧地吻在了一起,其他人趁机上去,夺下了男孩的刀,男孩得救了。

她说了什么,让男孩马上就要跳下去,她又说了什么(伴随行动)让男孩从死亡边缘上走了回来?这个谜很快被解开。

当男孩饱经欺凌、被后妈亲生父亲嫌弃走出家庭后,这个社会让他绝望,他已经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个时候女孩刘文秀一句他父母爱他、让他为父母想想也要活下去的话,让他彻底崩溃,因为这句话此时成了一副催命的毒药,但刘文秀很快跟上的另一句话:我爱你呀,却让男孩感到了震惊与不可思议,正在他需要消化这个场景的时候,刘文秀飞快上去,吻了男孩,把这条命给夺了回来。

这就是心灵的震撼,她找到了真正打动人心的通道;如果不能震撼心灵,一切的语言都是不起作用的空洞,都无法把一个踏入鬼门关的人拉回来。

爱,16岁男孩缺少的是爱,从小就没有感受到人间之爱,在他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他突然得到了他梦寐而不得的爱,这种心灵的冲击超过了死亡的召唤,就在这一瞬间,他被拽出了死亡之门。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读过的一本书,俄罗斯教育家马克连科的《教育诗》。

这本书我当时读的感觉还历历在目,做了大量的笔记与摘记,我读完后,又把这套三卷本的《教育诗》(好像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寄给了我父亲,后来我发现我父亲也边读边记了很多笔记。

马卡连柯当时面对的是苏联卫国战争后留下的大量的孤儿、流浪儿,这些孩子的教育难度极大,每一个都是问题孩子,因为他们从小就失教失护,混迹在废墟市井之间,正常的教育理念,在他们身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必须要有一套新的药方对症下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20年,马卡连柯受乌克兰哈尔科夫省政·府之委托,创办了一个童犯劳动教养院,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高尔基劳动教养院,来改造、教育那些未成年的违法儿童。这部《教育诗》记录的就是这个教养院八年(1920-1928)的历史。

马卡连柯一切从零开始,不断地通过实际的教育,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不断地通过细节把一个个孩子教育成人,八年下来积累的大量的成功经验与沉痛教训,作为此种特殊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他的经验给后来的教育者提供了一个范本。

这部书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题材来定位,小说、实录、札记、报告文学类等等,都不合适,他融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因素于一体,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场景,你可以走入其中,可以驻足思考,可以与他辩论,可以不同意他的做法,但他的成效你却不可否认。

在第二部第十二章“秋天”这个章节里,教育系统的一个领导去教养院视察,与马卡连柯展开了辩论,说他惩罚学童、强制劳动,等等,激烈的争论后,马卡连柯让她下去看一看,最后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他这里有一段关键的话,这里马卡连柯针对这群特殊的儿童提出了一个观点:

“好极了。你可以随便采用什么方法。您可以参观,可以跟学生们谈话,可以跟他们一同吃饭、工作、休息。您可以随便做出怎样的结论,如果认为需要,可以把我撤职。您可以写出洋洋洒洒的结论,并且指示我照您所喜欢的方法去做,这是您的权利。但是我要照我认为必须的和我会做的方法去做。不用惩罚的教育我不会,这种艺术我还需要来学。”(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第468页、1998年海天出版社全一册第403页)

“不用惩罚的教育我不会。”当我就这个问题跟我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讨论时,他也同意,不过我父亲又接着说,惩罚这门艺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驾驭的,要对症下药,并且分寸很重要,失去了分寸感,就会滑向天平的另一面,让一个老师万劫不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关于这个话题,当时我曾跟我父亲进入了深入的交流,我认为,惩罚,不是体罚,尽管有时它可能是通过看似体罚的方式去实现。惩罚,是心灵的震撼,是让对方在那一瞬间迷途知返,是心灵的顿悟。惩罚不是万能的,但却是必须的。你的震撼成功了,功德无量;失败了,将会没有任何药可以医治对方了。以心灵的震撼为目的的惩罚是把对方拉出死亡之门的最后一只手,但这只手有可能折断。

教养院一个孩子,马卡连柯用尽了方法,也无济于事,战争对他的创伤太大了,他已经不能留存在这个人世上了,当周围的孩子一个个改变面貌,一个个走出去走向工作岗位后,他内心的阴郁一天天沉重。终于有一天深夜,他走向了楼顶,把一个绳子的一头拴在了突出到楼顶的一根树枝上,另一头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然后跳了下去。。。。他是决计要死的,上帝也没有办法,不要说教育。

马卡连柯的很多教育观点,很有独创性,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当我写下这篇小文的时候,乌克兰哈尔科夫正炮火连天,昔日的兄弟反目成仇,正在不共戴天的相互拼杀。那些走出教养院的孩子,早就做了古,而他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正在重复前苏联卫国战争后的历程,现实如此,看客如我,只能徒唤奈何。

23052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5-27 12:0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3-5-27 12:28 编辑

这是我上世纪八十年代读过的那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5-27 12:0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3-5-27 12:30 编辑

很多年后,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买到了海天出版社的合订本,译者都是磊然,我对照了一下,一个字都没变: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5-27 12:0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3-5-27 12:35 编辑

两次阅读《教育诗》的笔记与摘记: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5-27 12:28 |只看该作者
一猴一拴法,教育确实应该因材施教,不过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只能从笼统的角度说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基本。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5-27 12:4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3-5-27 12:48 编辑

再打上一页。马卡连柯采取的这种方法,也是心灵的震撼。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5-27 13:22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不但帖子本身写的牛,分享的书也牛。
大受启发。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5-27 15:14 |只看该作者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不是万能的,这里指学校教育。个人认为,家庭教育先于也优于学校教育,所以父母其实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5-27 15:19 |只看该作者

大学问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5-27 18: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那救命的一吻,很感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