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72|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电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6-19 09: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蘸水笔 于 2018-7-1 20:21 编辑

    老电影藏在记忆深处,有时在眼前一幕幕自动放映起来。

    不是完整的片子。一些片断。童年看的,少壮时看的,中年看的,老来看的,混杂在一起,从轰轰隆隆的彩色大片忽然跳到黑白默片。默片上有划道,有接片的痕迹,那么沧桑。

    老来看的电影反而不多,这几年最时兴的片子一部都没看过。

    我人生的第一部电影是哪一部呢?

    真的,我还记得。我被父亲抱着坐在影院里,银幕上是阴郁的古堡和勾鼻深目的老人,烛影摇曳,我害怕,哇地哭了。父亲将我抱出场外。我不知道那是一部什么片子,后来追忆,也许是孤星血泪吧。孤星血泪被拍过很多次,每一部都阴郁瘆人。

    童年最记得的片子,除了许多好看的动画片,故事片首推风筝,一部中法合拍片,我一直想要一只糊成孙猴子的风筝,它忽然变成真猴子,带我去游历世界。

    宝葫芦的秘密。

    巴格达窃贼,一个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

    马兰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很多很多的战斗故事片,反特片。智取华山,古刹钟声,秘密图纸,跟踪追击,山间铃响马帮来……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6-19 09:33 |只看该作者
临屏挖坑,慢慢填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6-19 09:54 |只看该作者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6-19 09:33
临屏挖坑,慢慢填来。


巴格达窃贼有很多镜头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人趴下去变成一条狗,飞毯,漂流瓶中升起一道烟化为一个巨人,口衔利刀爬上蛛网去杀一只大蜘蛛……阿拉伯的故事被童年的我所迷恋。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6-19 09:54 |只看该作者
小时印象中电影院里有年轻父母抱孩子来看,半途孩子哭闹,引得旁人皱眉侧目,年轻父母赶紧抱着孩子离席而去。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6-19 09:56 |只看该作者
老旧电影院是酱缸,喷嚏、咳嗽、香烟味充斥其中,瓜果皮遍地都是,素质低的人无所顾忌,现在看来不是人呆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6-19 10:22 |只看该作者
有一回在电脑上重看古刹钟声,情节故事都不看,只看房中摆设,那么多古物,应该都是真的,若能传到现在多好啊。尤其是壁上一套瓷板画,不便宜。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6-19 11:25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许多还记忆犹新。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6-19 11:42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看电影总睡着,只记得去时人多,回时人也多,夜茫茫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6-19 11:58 |只看该作者
我人生第一步电影是《小铃铛》,幼儿园组织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6-19 12:46 |只看该作者
你们记性真好,还记得这么多,我不行,好多记不到了,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看越剧《红楼梦》,在一个四合院里,我身后是一位落户到我们村里的女知青,她边看边唱,我特别烦她,因为我还小认识的字不多,她严重地影响了我认屏幕上的字,又咿咿呀呀地听不懂,真是烦死了。可是我毫无办法啊,人家唱得那么认真,那个烦啊,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6-19 20:31 |只看该作者
还有神笔马良,刘三姐……
从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时,我看到一部纪录片,公映的,修水库的事,密密麻麻的人挑土往大坝上跑,伴着歌曲《社会主义好》。据说是当时的河南省省长王国华带来慰问老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6-19 23:34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最爱看的当然还是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堪称经典。水墨画非常适合做成动画,墨意氤氲,趣味十足。小蝌蚪是许多活动的小墨砣子,可爱极了。很可惜我们没有继承这样的传统,反而去学东洋的动画,成为时尚,我不喜欢。
当然,宫崎峻还是很不错的,他的片子我几乎都看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6-20 08:24 |只看该作者
《孤星血泪》和《简爱》都是反映当时英国慈善机构伪善的力作。。。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6-20 08:34 |只看该作者
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些电影记忆。记得保育院的老师那时候最爱唱九九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是柳堡的故事插曲。老师那会儿大概也正是十七八的姑娘一朵花的好年华,因此爱唱这样的歌。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扑不灭的火焰中的一个镜头,田华被五花大绑押向刑场,脸上抹着烟灰,情节却是一点都不记得。红孩子,记得男孩和女孩说悄悄话,记得他们唱的那首歌,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说悄悄话的镜头后来被印在杂志上,还印成照片发售。五彩路,也有首歌我记得,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过了一座大雪山。电影歌曲帮助了我的记忆,我会唱很多电影插曲,那应该是另外的话题,可以单独展开。
几乎每个孩子都偏爱战斗片。我们叫打仗的电影。一部新电影上来,问打不打仗,打便兴奋异常,盼着早点看到,不打也就没有兴趣了。那时候战斗片多,上甘岭,狼牙山五壮士,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后来也喜欢看喜剧片,锦上添花,大李老李和小李,女理发师,球迷,小小得月楼……上影拍喜剧片多,上海那时候有天马厂,海燕厂,都爱拍喜剧片。东北的长春厂反而不怎么拍。那时候谁都不知道东北人有喜剧细胞。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6-20 08:54 |只看该作者
想起小时候我陪外婆看《红楼梦》,看都看不懂,所以至今没读《红楼梦》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6-20 09:02 |只看该作者
六六年还是六七年,伟大旗手江青有个关于电影的讲话,几乎对四九年以来的所有电影都作了评价与批判。在我们眼中非常革命的电影包括所有打仗的电影都成了毒草。狼牙山和上甘岭都不能幸免。有部电影叫逆风千里,写部队千里押送一批国民党军官的过程,更是大毒草。我至今记得陈述扮演的国民党军官,嫌食物粗糙不肯下口,战士找来两个鸡蛋他也不吃,战士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我想吃只鸡。那时候我十多岁了,似乎都没怎么吃过鸡,听他这样说,觉得异想天开不可思议。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8-6-20 12:28 |只看该作者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6-20 08:34
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些电影记忆。记得保育院的老师那时候最爱唱九九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是柳堡 ...

哈哈,好玩。
我小时候看电影就爱问,哪个是好人。
早年间的电影好人坏人泾渭分明,不像现在,还真不好明确地说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6-20 18:10 |只看该作者
杨柳堆烟 发表于 2018-6-20 12:28
哈哈,好玩。
我小时候看电影就爱问,哪个是好人。
早年间的电影好人坏人泾渭分明,不像现在,还真不好 ...

很多孩子都喜欢问好人坏人。
那个时候的文学创作一直都分好人坏人,有人提出能不能写不好也不坏的人呢,于是遭到迎头痛批,叫写中间人物论。八十年代情况才有变化,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倡写复杂的人性,写人的多面性。现在小说的情况要好得多,但影视作品仍爱写英雄魔鬼。尤其是烂剧,主要人物都道德高尚,品质优良,没有任何瑕疵,与之对立的其他人都坏到不可理喻,大部分观众仍爱看简单化类型化的故事,弄复杂了反而影响收视率,只好如此。
记得那时候的创作原则,三突出,高大全。突出正面人物,突出正面人物中的英雄人物,突出英雄人物中的主要英雄人物。坏人则尽量丑化,矮化,脸谱化,漫画化,弄得青面獠牙。
复杂多面的人性,永远只能是小众的,一小撮人自咏自叹罢了。
真实是创作的生命?非也。人们最爱看虚幻的故事,沉醉其中,不愿醒来,真实与日常,是永远不会有票房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8-6-20 22:29 |只看该作者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6-20 18:10
很多孩子都喜欢问好人坏人。
那个时候的文学创作一直都分好人坏人,有人提出能不能写不好也不坏的人呢, ...

谢谢水笔老师回复这么多。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表达更自由了,而且作品会寄托创作者一些美好的期待,情节看起来也是跌宕起伏很过瘾。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8-6-21 07:51 |只看该作者
想想我看的第一部电影,还真不是动画片,而是前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双片连放。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8-6-21 10: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蘸水笔 于 2018-6-21 10:25 编辑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8-6-21 07:51
想想我看的第一部电影,还真不是动画片,而是前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双片连放。

这两部片子我都看过不止一次。有很多台词我都记得,比如面包会有的,比如让列宁同志先走……攻打冬宫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大会会场有个士兵啃骨头的镜头我也记得很清楚。
还有一部难忘的一九一九。
苏联电影曾经很繁荣。我国的电影体系也抄袭了苏联模式,整个电影理论都学他们。比如电影文学剧本就是苏联特有的,是一种写成电影样式的文学体裁,能拍摄也能阅读,可以独立于电影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存在。西方电影剧本直接写成拍摄台本,不重视阅读性,只用于工作。
苏联人拍摄了大量的文学名著,我反复看过的如白夜,白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死魂灵,等等。除了他们自己的名著,也有很多世界名著,罗蜜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悲惨世界,包括前面提到的孤星血泪,我儿时看到的就是苏联版本。
苏联的战争片攻克柏林也看过好几次。最让人难忘的是解放,在黑暗的放映间里看足九个小时,特别过瘾。
后期的苏联电影出现了很多富于人性的好片子,容我慢慢回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8-6-21 13: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蘸水笔 于 2018-6-21 13:18 编辑
杨柳堆烟 发表于 2018-6-20 22:29
谢谢水笔老师回复这么多。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表达更自由了,而且作品会寄托创作者一些美好的期待,情 ...

我最喜欢的苏联电影是哪一部呢,当然,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他们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战争与人性,写到家了,拍得那么美。
苏联在文学上的解冻比我们早,从一部名叫解冻的小说始,因此被称作解冻文学,出了很多名篇,一个人的遭遇,第四十一,雁南飞,他们的解冻被当时的我们批判,说是对马列主义的修正,所以称他们是苏修。
很多解冻小说,当时译介过来供批判用,标上内部发行字样。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最先看到的是小说,录像带偷偷传看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我看的录像带品质不好,画面模糊,声音断续,但不掩其美。
湖畔奏鸣曲也拍得很美。当年看这部片子,传说有并未删去的裸体镜头,一时极为期盼,因为那时候除了自己的老婆还从未看过别的女人的胴体。电影在小放映间放映,看时屏住呼吸,等着那一幕的出现。终于出现了,是女人光着身体下湖洗澡,逆光,只是一道剪影,但曲线宛然,极能惹人想象。已经屏住呼吸的我几乎要窒息了。湖畔奏鸣曲情节与廊桥遗梦和远山的呼唤相类,三部片子比较,远山最好,湖畔次之,廊桥一般。可惜了梅里尔斯特里普的出演,为她惋惜。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部西伯利亚叙事曲,深沉厚重的诗意。
我们最熟悉的,大概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等等。
这些电影,随着那个国家渐行渐远,我们再也看不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8-6-22 13:17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18-6-19 11:42
小时候看电影总睡着,只记得去时人多,回时人也多,夜茫茫的


估计你那时候太小,还不能被电影打动,否则不会睡着。
很多人一起回家,是看露天电影吧。
露天电影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记忆。当年我家院子隔壁就是一个露天电影院,票价是影院的一半,我们整个暑假的夜晚都在那里消磨。有时候买票进场,有时候爬墙头坐树杈,只要能看到电影,怎么着都行。夏天天最长的日子天墨得晚,放一场,晚春或早秋可以放两场。有时候还在扒着饭,远远的电影立体声就响起来了,那浑厚沉郁的声音真勾魂,碗里的饭都不想吃了,只想去看电影。好电影真不少,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沙漠追匪记,冰山上的来客,野火春风斗古城,聂耳,海魂,苦菜花,青春之歌……好电影多半是依托好的文学作品拍出来的,那个年代有一段时间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因此出了很多耐看的电影。最喜欢的男演员是王心刚,女演员是王晓棠,野火春风斗古城由他俩合演,算得上珠联璧合。王晓棠一人饰两角,金环和银环。在没有电影的十年里,心里一直盼望再看到他们,及至他们重新出现在银幕上,已经老了,再无当年风采。
赵丹演的林则徐也印象深刻。据说为了演林,赵蓄了胡子,银幕上他的长髯是真的,不是粘上去的。赵的演技了得,父亲说曾经与他在一起开会,他当场用手从鼻子当中隔开脸,半边脸笑,半边脸哭,很神。赵演过很多经典电影,乌鸦与麻雀,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武训传,烈火中永生,都让我难忘。还是那个没有电影的十年,让他少拍了不知多少好电影。
最好的中国电影,我以为出在早期,从默片时代到四十年代,也就是赵丹们演马路天使和十字街头的时代。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6-22 15:52 |只看该作者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6-22 13:17
估计你那时候太小,还不能被电影打动,否则不会睡着。
很多人一起回家,是看露天电影吧。
露天电影是 ...

惭愧,列举的一部没看过。想了下,露天电影我只记得一个画面,在学校大院看的。科普片,配合学生生理卫生课,巨大的胆道蛔虫在蠕动。简直是噩梦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8-6-22 15:53 |只看该作者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6-21 13:14
我最喜欢的苏联电影是哪一部呢,当然,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他们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战争与人性,写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视剧也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8-6-24 09:27 |只看该作者
其实,看电影的经历又何尝不是我们成长的经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8-6-25 09:14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8-6-24 09:27
其实,看电影的经历又何尝不是我们成长的经历?


翻转头来说露天电影。
小时候除了院子隔壁有露天电影,马路对面的协和也有。协和的电影片源更丰富,很多好电影都是在那儿看到的。
比如清宫秘史和武训传,林家铺子和早春二月,还有逆风千里,都是协和假批判的名义放映的,居然对外售票,结果场子快被挤爆了。
很多看上去那么革命的电影被打成了大毒草,真让人不可思议,但这就是那时候的现实。
我不记得在农村看过露天电影。去农村的几年,只有八个样版戏。汪曾褀参加过沙家浜的写作,前身叫芦荡火种,现在细细玩味唱词,还真有几分文人味儿。
当兵几乎每周都看露天电影。那时候每人有只小马扎,集合列队,一律夹在右手,到了划定的位置,一声口令,一齐放马扎,坐下。除了样版戏,开始有新拍的故事片了,春苗,红雨,难忘的战斗,反击,然后又新拍了渡江侦察记和南征北战,都是彩色片。旗手江青指示电影要出绿,因此电影镜头非红即绿,绿汪汪的,也还好看。春苗插曲,翠竹青青啊,披霞光,春苗出土啊,迎朝阳,红雨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至今都记得真真的,开口能唱。又渐渐看到了许多外国片,除了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片,还有罗马尼亚片,朝鲜片。我爱看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还有巴布什卡历险记。部队看电影不论冬夏,大冬天裹着军大衣也要看。我们冬天的工作服是黑帆布羊皮袄,穿上那玩意,虽然笨重,天气再冷却也不怕。
从部队回来后就再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倒常常坐在小放映间看内部片和工作片。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8-6-25 09:27 |只看该作者
蘸水笔 发表于 2018-6-25 09:14
翻转头来说露天电影。
小时候除了院子隔壁有露天电影,马路对面的协和也有。协和的电影片源更丰富,很 ...

内部片是什么片呢?工作片是不是业务知识片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8-6-25 21:40 |只看该作者
批判党内头号走资派的时候,曾放映了一部《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放映员做解说:大家都看看,刘少奇这个大坏蛋出国访问还带着老婆,这不是资本主义这是啥!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8-6-26 10:21 |只看该作者
杨柳堆烟 发表于 2018-6-25 09:27
内部片是什么片呢?工作片是不是业务知识片啊?


当年有很多片子不让公开放,放给内部少数人看,就叫内部片。有些书也是内部出版,规定什么级别什么身份的人才能购买。所以当时看内部电影甚至成了一种时髦,炫耀的资本,好多男孩约女孩都说约着去看内部电影。
工作片自然是摄影师拍回来的素材,需要剪接成片,还有初剪的完成片需要修改,完成片需要审查,反正就是工作需要看的片子。
现在几乎没有内部片了,什么东西都看得到。
但据说新影印出版的金瓶梅还是限购的,有范围和级别的限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