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成语的正确使用姿势(转)
查看: 39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语的正确使用姿势(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7-1 09: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来,先读一篇小学作文。

一个小朋友的作文这样写到:“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的家三个成员臭气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7-1 09: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文中成语不少,但读完,我想笑却不敢笑。
因为我连这小学生积累的成语一半都不够……
赶紧学习去……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7-1 09: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据说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大半是四字格式。大都来源于古代的经典诗文、历史故事等。词意简洁,表达精辟,是我们日常行文的常用语。下面就梳理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成语,分享出来,共同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7-1 09: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豆蔻年华

这个成语来自于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意思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娉娉袅袅的,正象农历二月初的豆蔻,含苞待放。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7-1 09: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例句1:

“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年学子,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背诵《论语》。”

例句2:

“小茜和小丽一样是冰壶队的主力,正值28岁的豆蔻年华。”

晕,这老师还布置的有作业……
上面错句自己改哈~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7-1 09: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粉墨登场

这个成语初意是化妆后登台表演,语出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期间粉墨登场,丹青变相,铜琶铁板,大江东高调凌云。”后来更多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其重点在“粉墨”二字,即演员要化妆成戏中人物,因而引申为坏人乔装成好人登上政治舞台,它与简单的登台有着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7-1 09: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例句1: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群星璀璨,政界、商界、艺术界的大师级人物穿着礼服,粉墨登场。

例句2:

“在万众翘首期盼中,国务院机构改革尘埃落定,大部制粉墨登场。”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7-1 09: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咋这么变扭呢,不发例句了,这些句子看着比我写的都神经……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7-1 09: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耳濡目染

此成语源自韩愈的《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后多作“耳濡目染”。其本意是耳朵听得多了,眼睛看得多了,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这个成语有三个义素,一是耳朵听到,二是眼睛看到,三是因此而受到影响,三者缺一不可。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7-1 10: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济济一堂

语出清代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济济”是人多气势大的意思,此成语表示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也可形容人很多的样子,但不能用于形容事物很多,不恰当地扩大成语的使用范围。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7-1 10: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灯火阑珊

此成语出自宋代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阑珊是叠韵联绵词,含有衰败、零落、将尽等的义项,此处是形容星火灯光的稀疏、暗淡。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7-1 10: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惨淡经营

语出杜甫诗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原意是作画前用浅淡的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安排好画面上各部分的位置,后引申为苦心谋划,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如曹禺在《北京人》中有句台词:“这房子是先人的产业,一草一木都是祖上敬德公惨淡经营留下来的心血。”此成语不能误解为生意萧条、连年亏损、濒临倒闭。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7-1 10: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附庸风雅

这个成语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抬高身价而结交文人雅士,从事文化活动。成语出自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陈眉公》:“装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风、雅”原指《诗经》中“国风”、“大雅”、“小雅”,后泛指与诗文有关的文化活动。茅盾《北京话旧》中有段曰:“他们真正喜欢的是一些老主顾—前清遗老,也贩卖古书的古董商人,附庸风雅的暴发户,等等。”可见,这是一条感情色彩鲜明的贬义成语。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7-1 10: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侃侃而谈
这个成语出自清代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于乔所知浙省时事无一不在他肚里,他就攘其所有,侃侃而谈。”侃侃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成语意思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讲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7-1 10: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刮目相看

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为对进步显著的人或事,要去掉过去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这条成语的使用,要注意有个前提就是“士别三日”,即看人者与被看者过去已有接触,也已有看法;其次是一段时间以后,被看者有了显著进步,使得看人者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看法。可惜许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没有把握这两点,以致用得似是而非。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7-1 10: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名一钱

《史记·佞幸列传》中记载,汉景帝时,当时的巨富邓通被罢官后仍私自铸钱,被人告发后全部家产被官府没收,最后“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后遂以“不名一钱”成语,形容人连一文钱都没有,穷到极点。但这条成语在使用中,常被误解为是不值一钱。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7-1 10: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差强人意

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打了败仗,诸将都比较惶恐,只有吴汉依然“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刘秀知道后,说吴汉“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说吴汉还能振奋人的意志,难能可贵,有这样的将领,就如同获得一个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国家。以后“差强人意”就成为形容指人或事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的成语。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7-1 10: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洛阳纸贵

《晋书·左思传》记载说文人左思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受到名流赞赏,“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以“洛阳纸贵”形容某种作品风行一时。切不可因为该成语有“纸贵”就以为是形容物价上涨。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7-1 10: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一看就是这个教授在卖弄,罗里吧嗦,算了,我开张的目的达到就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