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没有人顾,老子自诉——读古歌谣谚记(101)之《冯谖弹 ...
查看: 581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人顾,老子自诉——读古歌谣谚记(101)之《冯谖弹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1-25 14: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10-1-25 14:13 编辑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些士人为了出去做点事,总要搞点儿吸引当事者眼球的东西,以期被重视,这实在是有一些可怜,但却又是一种必须。

      因为你要出去做事,一个士人学问再大,本领再强,如果不依附于某种势力,也是白搭;而要依附于某种势力,你必须要有一个让它接受你的途径。问题是,这些个很有才华的士人,往往出身贫寒,与那些门阀世家有着很远的距离,要想让人家正眼看一下自己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委之以重任、方面于一方了。

        于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自荐、他荐之途,让人大开眼界,让你读后不得不服气一个士人在完成自己的塑造中所绞尽的脑汁、所丢失的脸皮;当然,这些与他们后来所干成的事业对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还是让后来那些无法推销出自己的士人此心耿耿、无法释怀,甚至会把一腔的无明业火泼洒到这些靠反常手段谋取重要角色、作出炫目业绩的前辈身上,名为不屑,实为酸葡萄心理,总之那种滋味实在是很难一句话说个清楚。

      上面都是闲话,算是给这篇要讲的故事来个过门儿,话说战国时期,在现今的齐鲁大地的齐国,有一个叫冯谖的穷小子,已经贫穷到养不活自己了,便求奶奶告爷爷让人请托于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做个小跟班,混口饭吃。这孟尝君何许人也?他叫田文,乃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罂之子,在齐国势力很大,他爱才纳士,广招门客,麾下有食客几千人,是个谦谦君子。

      就这样穷小子冯谖与大贵族孟尝君见面了,在招聘会上,老田同志问道:“你有什么爱好呀?”冯谖答:“我没什么爱好。”老田又问:“那你有什么才能啊?”冯答道:“我也没什么才能。”得,老田龇牙一乐,心想,又是一个来混饭吃的,懒得再问了,便点头说:“好的,留下吧。”于是冯谖好歹就有了口饭吃,但孟尝君的其它门客非常瞧不起这个嘛也不会的穷小子,就供给他让最没能耐的人吃的、粗劣的饭食。

      冯谖非常清楚,与这些个狗眼看人低的门客们制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改善不了自己的待遇,搞不好还会坏了自己的名声,为以后自己的大有作为造成障碍,于是,他忍着,等到机会。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这个下客事实上就是一帮吃闲饭的家伙,根本就没人管,你爱干嘛干嘛去,吃饭的时候过来就是了,地位非常的低下。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摸清了情况,终于找到了一条别具一格的自荐之道。他故意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倚在柱子上弹着自己的宝剑唱到:“长铗呀,我们还是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啊。”孟尝君听说了这件事,就说:“就让他享受中等食客的待遇吧。”可是过了不久,冯谖又老调重弹,又再次弹着自己的剑柄高唱道:“宝剑宝剑,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子坐呀。”其他人都笑掉了大牙。也许就在这一刻,听到这个消息的孟尝君可能在思考着什么,这样的事、这样的人他是第一次见到,按照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的道理,这个穷小子冯谖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特殊才能故意的隐而不露呢?于是他很快下令:“按照上客的待遇给他备车马。”他也许在想,我倒要看看,你小子还能搞出什么花样来。这个时候,你再看冯谖,比刚来的时候牛逼多了,出门就是车马,一见到自己的朋友,就举起宝剑说道:“看,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对待呀!”

      但他还是不满足,得了寸、进了尺,还要上房。不久,他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这次提的要求更高了,又弹着长铗唱了起来“宝剑啊,我们回去吧,在这里无法养家啊。”这引起了周围门客对他的极大厌恶,认为他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因为他没有任何功劳已经享受到了上客的待遇。孟尝君不愧是个很有忍耐力的人(《史记•孟尝君列传》说这个时候孟尝君感到了“不说”,没有写是不是答应了这个条件,这里一切从《战国策》),当他问清楚冯谖的老母寡居在家时,就派人送去了衣食供养她。此后,冯谖再也不唱了,就像一个普通人,消失在了孟尝君的几千门客中。若果他真的就这么彻底消失了,也就没有了下面精彩的故事。

      我们看到,冯谖的几个问题都解决了,衣食问题,待遇问题,后顾之忧,剩下的就是等待时机,显示自己的才能了;但说实话,在孟尝君的几千门客中,显山露水的多了去了,即使他用人,说老实话,也轮不着冯谖。后来的事实证明,孟尝君早就把他这个人给忘到爪哇国里去了。因此,这段时间应该是冯谖最难度过的,他的心里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相信他在享受着那些待遇、忍受着周围的白眼的时候,他是很不舒服的,他急需要做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来洗清自己,来让领导与同事认可自己、服膺自己。但这件事在哪里呢?他就这样默默等待了将近一年,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孟尝君拿出记事本问门客们道:“谁熟悉财务方面的事,能为我到薛地去收债吗?”冯谖在记事本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署上了一个字:“能”。说老实话,这是个很不好干的差事。因为薛地民风强悍,每次孟尝君让人到这里收帐,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正因为如此,在其他人都不愿接手的时候,这样一个有可能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才轮了冯谖的头上。但不是机会的机会,在有智慧的人看来,只要善于把握,动用聪明才智,就都会变成机会。当看到这个陌生的名字后,这次是轮到孟尝君吃惊了,他问道:“这个人是谁呢?”手下的人说:“这就是那个歌唱‘长铗归来’的人啊。”孟尝君终于想起来了,大笑着说:“他果真是个有才能的人啊,我亏待了他,还没有宴请过他呢。”他立刻派人请冯谖来见面,当面赔礼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您是诚心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吗?”冯谖回答:“愿意去。”说完就套好车马,载上契约票据就启程了。在辞行的时候,冯谖问了最重要的一句话,这一句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所有的聪明才智在薛地都因此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说:“债收完了,给您买什么回来呢?”孟尝君随口回答:“你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吧”这正是冯谖所要的回答,他要凭此给孟尝君建造一个牢固的巢穴,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一个可以回来放心休息的大后方。

      事实证明,冯谖可能根本就不懂那些个账册收付的手续,但他却知道另一个大道理,正是他很有远见的政治头脑,才使他冒着很大的风险,自作主张干了一件轰动齐国的大事。他到薛地后,让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全部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当作礼物赏赐给欠债人,并且当场烧掉了他们所有的债券。这一举动非常惊人,老百姓欢声雷动,山呼万岁。做完这些事后,冯谖马不停蹄,一路驱车赶往齐都,清晨就赶到了,马上求见孟尝君,其实他真正的顾虑是怕那些进谗言的小人抢在他的前面告诉孟尝君,那样他再解释起来就很费力气了,也会增加更大的风险。孟尝君看到他如此迅速的就处理完了这件棘手的事情,感到很奇怪,马上穿衣戴帽去见他。他问道:“债全收完了?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冯谖回答:“全收完了。”“买什么回来了?”这个时候,就看出了冯谖的与众不同了,他答道:“我离开的时候你曾经说过‘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因此我自作主张用债款为您买回了‘仁义’。”

      冯谖的这个动作也把孟尝君搞糊涂了,他追问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呢?”冯谖给他分析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将会祸患无穷。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仁义的方式啊。”孟尝君显然没有看到这件事对他未来个人命运的影响力,因此史书上的记载他此时的表情是很不高兴,因为那毕竟是一大笔财富。最后,他只是含混地说道:“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湣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言外之意,你不要在这个位置上了,该干嘛干嘛去,要解除他的职务。孟尝君没了去处,只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邑。这时候,让落魄的孟尝君感动的一幕出现了,薛地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走出了一百多里路去迎接他。孟尝君看到此情此境,老泪纵横,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我看到了呀!”孟尝君还不知道,这只是冯谖给他营造的一窟,他还要给他营造可以保全他政治生命的另外两窟,自此他成为孟尝君最得力的谋士。

      我们看一下他为了让孟尝君重新在齐国获取政治地位,是如何营造这一窟的。他首先去游说梁国国君梁惠王,告诉他孟尝君被放逐了,诸侯们正在争先恐后的想请他去作相国,这样就会使国富兵强,其实这是一个计策,是为了让梁国刺激齐国。梁惠王一听,马上就派出使者,拿着金千斤、扯百乘,去齐国聘请孟尝君作梁国的国相。冯谖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齐国,告诉孟尝君说:“千金,是很重的聘礼;百乘,是非常显贵的待遇,齐国都知道了。”就这样梁国使者去聘了三次,孟尝君都固执的推辞了。齐湣王及其大臣们一听,果然都很受刺激,都极其恐慌,害怕孟尝君被外国聘走后,会给齐国带来威胁,于是,他急忙派遣太傅携带黄金千斤,饰有纹饰的四匹马拉的高级车两辆、一把佩剑,并一封道歉信带给孟尝君。就这样,按照冯谖的计谋,孟尝君顺顺利利的又坐上了齐国相国的宝座,一坐就是数十年,再也没有受到过丝毫的伤害,这全是冯谖的功劳。

      我读过一本宋代史料笔记,书名忘记了,其中有一条是说奸相蔡京的,很有意思。蔡京是有宋一代唯一一个四次入相的人,其中有一次他被罢相后又入相的手段就是取自冯谖这一招。他被罢相后,听说大金国的使者来到了京城,在使者还未见大宋皇帝之前,他先一步让自己的亲信携带重金去见金朝使者,他非常知道大宋皇帝的病根儿,有“恐金症”。因此他这样告诉金朝使者,当他见到皇帝的时候,就说怎么没有见到蔡宰相啊,我们国家的大人小孩儿都知道有蔡宰相而不知道别人啊,一些大臣甚至很惧怕他。得,那位皇帝一听,蔡京在金国竟然有如此高的威信,金国使者前脚一走,后脚就把蔡京复了相位。看来这个大奸相蔡京真是把冯谖的谋略学到了家,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灵活运用。

      冯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诵。后来人们往往用冯谖弹铗、弹铗、弹剑、冯谖剑、歌鱼、弹铗歌鱼、剑歌、歌长铗、长铗弹、无车弹铗、叹无鱼、食无鱼、叹无车、贫铗、长铗归来等来比喻有才华的人暂时处于困境,有求于人,如“薛邑闻歌,揖冯谖于弹铗”(骆宾王《答赵英才书》);或者怀才而受冷遇,心中不平,如“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门不称情”(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也借指才能高超,如“自悯未能忘感慨,浩歌弹剑送飞鸿”(陆游《思蜀》)。有一些人却以此为耻,不屑作冯谖长铗歌,如“耻弹门下铗,谁乞广文钱?”(朱桑则《寄远曲》)、“懒学冯君,弹铗歌鱼,如今五年。”(陈人杰《沁园春•壬寅春寓东林山中有感而作》)。有的慨叹,即使弹夹,又向谁弹呢?“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总之,人们从这里挖掘出了很多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资源,在从各个方位对“弹铗事件”做着诠释。

      现实往往是这样,自以为自己如何如何有才能,在等待着一个明主去发现的梦想,是很难遇到的。姜子牙在他的垂暮之年遇到了周文王,是他的大幸;而诸葛亮竟然承受了三顾的殊荣,更是凤毛麟角,空前绝后了。在和平年代,那个人主去请能臣的做法已经永远的过去了,代之以自我推销的个性的张扬。有的人看不惯这一点,认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他不知道,在这个越来越张狂浮躁的社会里,人人都在以想方设法吸引人的眼球而努力,那些个不去弹铗的人,即使再有能耐,也有可能会被饿死。他逼使着你不但要去弹铗,而且回答的问题还要让那些个“评委”们满意,要是做冯谖式的一问三不知状,那你最好自己滚蛋,不会有人要你的,不会有人给你一年多的混饭时间。

      冯谖弹铗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也是一种生存谋略,他的做法似乎在现代社会更有市场,对现代人更有吸引力。那些个处处碰壁的求职者,不妨学学冯谖的智慧,寻找一条蹊径,他也许会帮助你走出困境,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作出一些成绩来。
      10012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25 14:1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马花要好好看看,读史让人明智。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25 14:22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冯谖客孟尝君》,这样的文我喜欢,哈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25 14:23 |只看该作者
喜欢,前面一段看史记倒是有,后面就没记载了
长见识长智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5 16:40 |只看该作者
冯谖常有,而孟尝君不常有。:L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5 20:35 |只看该作者
眼球效应。。广告之一种啊。。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6 10:41 |只看该作者
K!
又来撩!?BS 一下!


简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