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龙应台:于时间洪荒目送生命远去
查看: 310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应台:于时间洪荒目送生命远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09-12-25 0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王小安

    龙应台的《目送》与同时订的其他几本书,收到时正赶上国庆长假。用了一天半时间将这本书读完。合上最后一页时,已是深夜。关上灯,房间里黑暗下来。你在这个世上的至亲骨血,此时也已进入梦乡了罢,想到这里,你心里很踏实,沉沉睡去。

    那刻,你已记不得在看《目送》时,内心被尖锐的痛楚划过后,一股苍凉自心间迷漫,几次,你放下手中的书,立在窗前眺望,试图寻找飞鸟的踪影。灰蒙天空中,目光穷尽处,虚空将大地覆盖。

     在每一次相聚后,每一个挥手道别的瞬间,你还以为,一切都还来得及。背影远去,还有明天。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学者身份的龙应台,犀利的笔锋,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目送》却表现出她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另一面:缠绵而深沉,温婉而细腻。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从来不敞开自己的龙应台,这次选择最美的汉字,挑战思考中的“生死大问”。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龙应台到机场送儿子,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她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她站在距离火葬场的炉门不过五米处,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父亲躺在那里,缓缓往前滑行……这些场景在眼前次第出现,消失后,她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她扭过头来,继续走自己的路。

     那些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落在她的笔下,仿佛微风吹过麦田,麦浪摇曳,转眼停歇。她作为女儿和母亲,似乎只能把这“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铭刻在心,诉诸文字。”

     她写为母亲染指甲,写私爱的黄金耳环,也写父亲、写前行者沈君山、老朋友蔡琴、儿子安德烈……不同时代的人物,纷纷出场,把时代的虚线“描实”。在她看来,“硬与软”、“大与小”是自我本真相反相成的两面,“一个人,横眉冷对的时候,往往出于对怀中婴儿的爱,”她说。

      她认为,华人社会不习惯跟朋友谈论老病死。“经历过至亲离去的人,就像建立一个秘密会社。”她希望,《目送》可以为读者“打开一道门”。

      叩开那道门,背后是车水马龙一片滚动喧嚣,而你仿佛看见无边无际的空旷和荒凉,灰尘似的,自四面八方鬼魅般缓缓升起,渐渐聚拢。

      她一遍遍地对失忆的母亲讲,“我是你的女儿,”“如果你是我的雨儿,你怎么会不在我身边呢?你是不是我养大的?是什么人把你养大的呢?”母亲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如此柔软温情直抵人心深处,细微的痛,在母亲注视女儿的目光里,随着她的微笑,深刻入骨。

      你如何想的到,在五十多岁时,送父亲走向最后的归程,环着母亲的腰,说,“妈,你看,他穿得暖暖的走,”而母亲衰弱得只能勉强站着,没说话;又如何能相信自己,还能保持声音的愉悦,跟母亲讲,“妈,明天就要走啦,”母亲垂下眼睛,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她低声自言自语,“喔,要上班。”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有些事情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她借用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一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悟到只有用自己的眼睛、心,才能真正看懂这世界。人生旅途中,每一处风景被她“看见”的瞬间刹那,她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她说,“我有一种乡下人特有的愚钝,这种愚钝,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在人生的某些方面,你永远是那最后‘知道’的人。”

      但就是这个这个因父亲死亡,“像海上突来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破,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而开始求索生死大问的愚钝女子,却在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她的《野火集》在台湾出版,犀利的笔锋形成烈火燎原之势,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野火”成为那个时代台湾的集体符号。

     龙应台坦承,《野火集》是一次复仇,是威权时代下的人面对社会、文化做出的反应、质疑和思考。《亲爱的安德烈》则是一个受伤笔记,为了与长大成人的儿子重新建立某种连接,重新认识彼此而以书信方式进行的对话。而《目送》则不能谈,只能朗诵,“这是一种有如‘暗夜行山路’的情感,需要在一个人的隐私的空间里来读。”

     她在生命的前半段意兴风发,针砭时政,以犀利的文风解析现象,辩论立场行走至五十之后,苍茫独行间,忽然发觉,有那么多的朋友在找些她不知道的东西,“汝之开悟,何其迟也。”

     她在《什么》中,写三十八岁出家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才华横溢,弘一法师在母亲忌日,以素心书写《无常经》告诉她:“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

     龙应台,这个愚钝女子在《楞严经》的经文:“用诸妄想,此想不真,固有轮转……”中,终于发现,面对时间,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5 10:15 |只看该作者
生老病死,人情之非常!

好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5 10:15 |只看该作者
生老病死,人情之非常!

好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5 10:16 |只看该作者
生老病死,人情之非常!

好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25 16:04 |只看该作者
在每一次相聚后,每一个挥手道别的瞬间,你还以为,一切都还来得及。背影远去,还有明天。

总以为什么都不会忘记,总以为一切都还来得及。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2-25 22:56 |只看该作者
龙应台看得少,记得有一篇写父亲的。相当感人。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2-26 17:49 |只看该作者
惯常理性的人,一旦感性起来,就非常地打动人。。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2-26 22:47 |只看该作者
学者身份的龙应台,犀利的笔锋,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

很同意这个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27 09:55 |只看该作者

啧啧
啧啧啧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2-27 09:57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有两绝
一个是龙应台的文章
另一个是小安女侠的书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2-28 22:36 |只看该作者
这个写的的确感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2-30 14:38 |只看该作者
目送-----光是这两个字,就已经令人眼睛潮湿了。
目送生命远去-----多么无奈、多么不舍。

原著没看,这篇评论让人感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6 11:47 |只看该作者
呵呵,竟然还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