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夜读春秋(6)卫国何以积弱不振?
查看: 40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读春秋(6)卫国何以积弱不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6-1 08: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10-6-1 16:32 编辑

卫国是西周初年康叔的封国。因受封早疆域大,一度相当强盛,显赫一时。但自进入春秋后,卫国却积弱不堪,成了一个谁都可以捏的软柿子。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卫国从西周时期的诸侯之长沦落到看人颜色的地步呢? ewinG-hX_



  首先,卫国因循守旧,失去了通过变革富国强兵的机会,所以只能被动挨打。

jmnrpXaAx
  卫国被封时,周公曾要求康叔“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当时周刚刚建立,只能借鉴商的统治经验,这对卫国是相当有利的。 j)O8&[y=


  但进入春秋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纷纷兴起,他们重用人才,要求变革,并要求在政治上得到保障。如齐国用管仲而强国,楚国用子文而强国,秦国用百里奚、蹇叔而强国,晋文公即位后依恃"六卿"进行了富国强兵的一系列改革。 -| t|w:&


  本来卫国地处中原,北接戎狄,南达郑楚,西通秦晋,东接齐鲁,四方信息汇集,人才拥拥,完全可以成为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领头羊。但由于卫国君臣因循守旧,朝臣把政,缺乏变革意识,致使社会经济缺少活力,生产得不到发展,经济基础薄弱,无足够的物力财力以扩充军备,在社会变革中落伍也就不足为怪了。 "   6


  其次,卫国国君昏庸,内乱频频,人才得不到利用,不衰才怪。 [WunA,Iu


R
  卫庄公时,就因为外退贤者,内溺嬖孽,而导致州吁之乱。卫宣公荒淫无道,史册罕闻,偷娶了儿媳妇,致使国家陷入混乱。卫惠公时,左、右公子作乱,惠公被迫逃亡,为了入国,他连五国之兵伐本国。卫懿公绝对是一个动物爱好者,专宠于鹤,封衔拿俸,以致当狄人侵伐时,卫人都不愿随其作战,说让你的鹤跟你打仗去吧。卫献公暴虐更甚,连大臣都无法忍受,孙林父曾对蘧伯玉说:“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卫灵公是靠废嫡立庶得到的君位,地位本不稳固,但仍不思进取,昏庸淫乱。灵公后,卫出公、卫庄公又父子争国。卫庄公更为荒唐,杀其臣,夺其妻,《左传》载:“(庄)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之,以为吕姜髢”。荒谬之至,最后外逃时被己氏所杀。卫悼公阴谋篡国,攻出公之子而自立。卫国统治者昏庸暴虐,权利争夺激烈由此可见。  M Xl!


  卫国对人才的漠视到了可悲的地步。卫庄公时有贤臣石碏,却不能用,任其告老还乡。寒士宁戚在卫国不受重用,去了齐国,为齐桓公得以重用。清丘之盟后,晋讨卫,卫侯为自己开脱而把贤大夫孔达送到晋国任其处罚。反而是晋国认为孔达是良才对之赦免。只是最后这孔达仍不免死在卫国昏君奸臣之手。蘧伯玉,据说是春秋十五圣贤之一,与孔子同列,但在卫国历史上却未被重用。 %u$dN9cw


AzBpQb*
  第三,外交频频失误,处境日堪一日。 !]WC~#|{B

> qIZ
  西周时期,齐、晋、秦、楚等国并不很强大,他们是通过不断的战争和兼并才逐渐强大的。从发展基础看,卫作为东方之伯,本身就拥有对其周边小国家的征伐权。如能在春秋初年认清形势,趁机攻伐灭亡周边小国,扩充版图,增强国力,那么它首先称霸中原也未可知。可是卫国并没有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反在外交上却失误频频,几陷国家于危难。 v{>9&o.J

`_+m3vHG
  公元前719年,州吁弑卫桓公自立,由于不得国人认可,为转移国人的注意力,州吁决定发动对外战争,于公元前722年攻打实力远胜于己的郑国,结果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卫国企图依靠齐国,却遭到齐国的进攻。晋是卫的西邻,是继齐之后的中原强国。但卫文公对流亡过卫的晋公子重耳(即后来晋文公)无礼,这次外交失误,给卫带来了严重的后患。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时,卫作为中原国家,竟舍近求远,联楚抗晋,这是其外交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失误。结果楚国战败,卫国被晋国报复,损失了不少土地。鲁国原是卫国的友国,卫却帮郑攻鲁。卫连陈抗郑,陈却与郑结盟。这一系列外交上的失利给卫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B,B<@='%


  据记载,整个春秋时期(共242年),列国之间的战争483次,朝聘盟会450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大都具有侵伐和掠夺性质。小国对大国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不仅要朝贡,还要提供兵役和劳役,当面临大国争霸时,还得左右讨好,得罪了任何一方,都不会有好果子吃。卫国便是在这种夹缝里忍辱苟存着,即便如此,晋国仍不断蚕食卫国。甚至于晋国的一个大夫,都敢向卫国索要土地。 L`Q9-#Y
  最后,是地理形势对卫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b;Oap3


  卫国地处中原,与齐、晋、宋、郑等国为邻,是一种有利条件,也是一种不利形势。 }\\6"90g


*
  齐国三面环海,周围的东夷少数民族部落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文化上都落后许多。这客观上为齐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晋国初受封时,中心地在太原一带,国土面积不算大,但与其四围邻国比起来,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先进。北方是未曾开化的群狄,其他邻邦要么是些小国,要么是落后的少数民族部落,都不是晋国的对手。晋国很容易发展力量、扩张领土。况且平王东迁时,晋有功于王室,晋向四周发展,有时还能得到周王室的直接帮助和支持。可以说,晋具有得天独厚的扩张发展条件。楚国地处江汉之间,杂处于蛮夷之中。相比于周围的小国,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是最先进的,所以扩张上基本上没有很大阻力。而且楚国远在江汉流域,地险路遥,中原诸国只能坐视其发展壮大而无能为力,地理环境的优越给楚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处于西边的秦国也是如此。 o!t1EPJ


E*
  而卫国的情况与之恰恰相反。卫国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区,介于鲁、齐、晋、郑、宋诸国之间,这样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卫国向外发展和扩张。因为这些国家经济文化都比较先进,文明程度较高,要攻伐他们,实力必须特别强,况且还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qC"


.CI
  同时,因为卫国是交通要塞,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大国控制了此地,便能对其霸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四周大国强盛后,都竞相争夺卫国。如晋向东发展,就要征服卫国。楚国要向北发展,同样对卫国虎视眈眈。城濮之战就是晋楚两国为争夺卫国发动的战争。这样,处在大国包围之中的卫国很难有发展的机会。卫国的地形,无天险屏障,易攻难守。所以春秋时期的每一次大的战争都不免受到影响。 d "vd_}P~


  卫国积弱如冰冻三尺,其中有些史故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相关链接:

夜读春秋(1)郑庄公的算计

夜读春秋(2)齐国君臣想得之道

夜读春秋(3)聪明反被聪明误

夜读春秋(4)糊涂蛋郑昭公

夜读春秋(5)夏姬的秘密

夜读春秋(6)卫国何以积弱不振?

夜读春秋(7)玩笑也能玩死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6-2 02:30 |只看该作者
:victory:学习历史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