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三月游记——寻访三国古战场街亭(三)、(四)
查看: 952|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月游记——寻访三国古战场街亭(三)、(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4-26 08: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27 08:49 编辑


    (三)关于街亭之战,陈寿在《三国志》里记述的比较简要,相关文字散见于《诸葛亮传》、《马谡传》、《张郃传》、《王平传》等篇章里。综合一下,大意是:蜀军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大部分城镇,关中震荡。魏明帝曹睿得知后急忙移驾长安坐镇,他命令大将张郃率精兵抵御诸葛亮。诸葛亮力排众议,派参军马谡督军为先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不遵从诸葛亮的事先安排,临阵擅自调度;对副将王平当道扎营的建议更是置若罔闻。马谡率队舍水上山,且指挥毫无章法。最终被魏军阻断水源,将其击败。

      虽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世间无常胜将军。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不可不察。那么街亭大战马谡的失败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魏、蜀两军主帅的军事才能:

      张郃,本是河北袁绍部将,官渡之战中遭郭图诬陷,不得已同高览一起投降曹操。当时,曹操见到张郃曾激动地说,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把张郃比作微子、韩信,曹操这话不无奉承之意。然而,能得到这位乱世奸雄如此奉承的,世间有几人?

     随后的日子里,张郃随曹操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与张辽、徐晃、于禁等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五子良将之一。陈寿评价说,张郃熟悉战术,善于安营布阵,预测战况地形都很准确,自诸葛亮一下都很畏惧他。魏将郭淮也曾经说,张将军是国家名将,刘备也忌惮他。

      马谡,侍中马良的弟弟,从荆州随刘备入蜀。曾任绵竹令、成都令、越嶲太守。马谡才智超越常人,尤其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很看中。刘备临终前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先生须多加注意。诸葛亮却认为马谡不是这样的人,并任用他为参军。诸葛亮经常与马谡通宵达旦地谈论用兵之道,在哪里谈?在纸上谈呗。(书生意气,纸上谈兵,是二位先生的通病,也是他们互相欣赏的缘由)。

      一个是久经沙场、实战经验丰富,令刘备、诸葛亮都感到头疼的宿将;一个是做过多年地方行政官员、熟读兵书善于夸夸奇谈,几乎没有参加过实战的书生。以此看来,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胜负已定了。

      当时,诸葛亮已基本收复了陇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陇西、广魏二郡还在坚守。特别是天水郡的上邽城,有曹魏名将、雍州刺史郭淮驻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时候张郃已率军自长安北上,准备越过陇山口包抄蜀军。诸葛亮得知消息后,派马谡为先锋,从天水出发向东北方向急行军,准备在陇山口据险扼守,以阻挡魏军西进。另外,诸葛亮又派高翔率一支偏师驻扎在柳城,以策应马谡。

      马谡的任务是阻魏军于陇山以东,给诸葛亮收复二郡争取时间。曹魏陇西太守楚游,曾登上城墙向攻城的蜀军将领喊话说,你们若能死守要道,使陇山以东的援军过不来,一月之内,陇西的官民自然会归附;如果不能,你们就是枉费心机。从这里也可知晓,能否阻挡魏国援军西进,是关系到收复陇右诸郡的重中之重。

      当蜀军走到街亭附近时,探马来报,张郃已率三万骑兵越过陇山口奔街亭而来,此时仅距街亭半天的路程。马谡先是惊愕不已,稍后镇静下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自己则带着一帮副将、参谋观察地形。由于时间紧迫,已来不及在平川构筑工事,马谡只得带着队伍登上南山据险以守。《三国志·王平传》里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那么马谡所带的蜀军究竟多少人呢?史料语焉不详。《三国演义》里说是两万五千精兵,但一般认为小说数字不可信。按当时的情况分析,马谡的先锋部队约计在两万人左右。




     (四)如果陇城镇的南山果真是那个一千七百年前的古战场,根据我的实地考察,至少有两个不解之谜。一,南山面积过小,囤五、六千兵丁,士兵之间的戈矛就会相互碰撞的叮当乱响;二,南山与北山之间不足一公里,马谡如果真的有两万兵丁,除留下部分预备队埋伏在附近的山谷里,其他部队完全可以从北山到南山,一字排开组成一道很厚实的防线来阻挡魏军。当时是农历二月枯水期,或许河里的水就像我那天看到的一样,只有一条细流,可供大军饮用,但不妨碍兵士往来调动。

      那么史籍上,屡屡提到“马谡舍水山上”该怎么解释呢?这也有两种可能:一,陇城镇的南山,根本就不是当年那个古战场(因为山上面积太小,囤不下两万士兵。且并非孤山);二:马谡所率领的先头部队,不超过五千人。

      假设这里就是真实的古战场,先头部队就是五千兵丁,如果你是马谡,面对突如其来的三万精锐骑兵,你会选择如何排兵布阵呢?当道屯兵?在来不及挖壕沟、筑城垣的情况下,别说三万骑兵,就是三千铁骑一个冲锋,就会冲的守军七零八落。以此看来,马谡屯兵山上是不得已、也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舍水不会立刻毙命,选择硬刚带来的失败,则是分分钟的事情。

      马谡带领先头部队本来设定在陇山口据险阻击魏军,结果是曹魏骑兵先头部队进军神速,魏、蜀两军在街亭一带打了一场遭遇战。面对宿将张郃率领的数倍于己的魏军,别说是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就是孙武子再生蜀军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对于这场关乎全局的失败,诸葛亮有没有责任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用人不当。当时,得知张郃率军已从长安出发,料定他一定会走陇山口,于是,蜀汉营中选将领率人马阻击。众人都以为作战经验丰富的名将魏延、吴懿堪当此任,但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力排众议、违背先帝遗训,派马谡为先锋。马谡熟读兵书,到也非等闲之辈。据说征南中时,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被诸葛亮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诸葛亮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马谡作为一名参谋,从未单独指挥过作战。如战事能够按原计划顺利进行还好,一旦有变,他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是瞎指挥,以致影响军心。这样一个既无实战经验、又无威望的菜鸟做统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不败谁败?再者,马谡就是一个文职人员,没有上马拼杀的能力。虽然说,将在谋,而不在勇。但在特殊情况下,一旦陷入绝境,主帅身先士卒殊死拼杀,能大大提高士卒的战斗力。如此以少胜多、扭转乾坤的战例,历史上并不少见。显然,马谡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二,陇右五郡中,已有三郡归附,其他二郡也在观望中。正如陇西郡守楚游所言,只要蜀军能挡住关中魏军一个月不能西进,五郡尽皆归附。这时诸葛亮应该留少量部队看守,然后亲率主力赶往陇山一线,消灭或击败张郃部。这样陇右诸郡归蜀,第一次北伐大功告成。可惜诸葛亮一时犹疑不定,用兵主次不明,继续在上邽、冀城与郭淮等魏将纠缠不休,坐失了良机。

        三,据说马谡率先锋部队走后不久,或许是诸葛亮也感觉不妥,或许是他已得到了张郃已越过陇山口的消息。于是,他留下少量部队与守上邽的魏将郭淮等周旋,自己亲率主力奔陇山方向而来。只可惜战机稍纵即逝,当诸葛主力接近街亭时,马谡军已被击败。面对如此局面,诸葛亮并没有积极排兵布阵,与张郃部交战,而是选择了与后来几次北伐一样的路数——三十六计“走”(跑)为上策。事实上,此时诸葛亮手中的兵力并不少于张郃。事后诸葛亮反思时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第一次北伐因曹魏方面没有防备,是五次北伐中条件最好、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征战,但因种种原因,还是功亏一篑。

      诸葛亮五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应该与他的性格有关。诸葛一生唯谨慎。谨慎的好处是不至于输个精光,但谨小慎微的性格也难以成就大事。又想北伐开疆拓土,又总是稳扎稳打求胜怕输,打不得逆风球,稍遇挫折,便一蹶不振。总之,他身上那种书生意气的远大志向,与步步求稳的小家子气,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乃至最后思虑成疾,将星陨落五丈原,令后人惋惜不已。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4-26 08: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26 16:16 编辑

                  题街亭旧址

秣马五载出汉中,陇右三郡换旗旌。

应悔不记先主训,北伐功亏失街亭。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4-26 08:25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4-26 09:48 |只看该作者
《三国志·王平传》里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忧,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
这段话,看过三国演义的,基本都了解。

唯独、举措烦扰。---没有。

这啥意思的?---不应该,只是督建工事,这种事情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4-26 09:50 |只看该作者
马谡带领先头部队本来设定在陇山口据险阻击魏军,结果是曹魏骑兵先头部队进军神速,魏、蜀两军在街亭一带打了一场遭遇战。
------------
嗯。

这个,三国演义、说的不一样。---大意是,马谡从容设寨、布军的。---但很可能是文学演义,突出马谡不知兵事。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4-26 09:52 |只看该作者
正如陇西郡守楚游所言,只要蜀军能挡住关中魏军一个月不能西进,五郡尽皆归附。
--------------
嗯。

说是好几个郡,都反叛归蜀了。---可惜。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4-26 09:54 |只看该作者
总之,他身上那种书生意气的远大志向,与步步求稳的小家子气,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这一矛盾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乃至最后思虑成疾,将星陨落五丈原,令后人惋惜不已。
-----------
是啊。

但优势兵力下,攻心为上、七擒孟获,彻底平定大后方,---确实大大高明武将。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4-26 09:58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力排众议,派参军马谡督军为先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不遵从诸葛亮的事先安排,临阵擅自调度;对副将王平当道扎营的建议更是置若罔闻。马谡率队舍水上山,且指挥毫无章法。最终被魏军阻断水源,将其击败。
======
就“力排众议”这一点而言,确实很让人不能理解。尤其是主将力排众议,而马谡还能如此胡作非为,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4-26 10:0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4-26 09:58
诸葛亮力排众议,派参军马谡督军为先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不遵从诸葛亮的事先安排,临阵擅自调度;对 ...


诸葛亮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马谡作为一名参谋,从未单独指挥过作战。如战事能够按原计划顺利进行还好,一旦有变,他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是瞎指挥,以致影响军心。这样一个既无实战经验、又无威望的菜鸟做统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想起一个人物。就是纸上谈兵那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4-26 10:11 |只看该作者
陈寿评价说,张郃熟悉战术,善于安营布阵,预测战况地形都很准确,自诸葛亮一下都很畏惧他。魏将郭淮也曾经说,张将军是国家名将,刘备也忌惮他。
=======
由此,能不能另说,蜀中无人可堪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4-26 10:15 |只看该作者
史籍上,屡屡提到“马谡舍水山上”该怎么解释呢?这也有两种可能:一,陇城镇的南山,根本就不是当年那个古战场(因为山上面积太小,囤不下两万士兵。且并非孤山);二:马谡的先头部队,不超过五千人。
      假设这里就是真实的古战场,先头部队就是五千兵丁,如果你是马谡,面对突如其来的三万精锐骑兵,你会选择如何排兵布阵呢?当道屯兵?在来不及挖壕沟、筑城垣的情况下,别说三万骑兵,就是三千铁骑一个冲锋,就会冲的守军七零八落。以此看来,马谡屯兵山上是不得已、也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舍水不会立刻毙命,选择硬刚带来的失败,则是分分钟的事情。
      马谡带领先头部队本来设定在陇山口据险阻击魏军,结果是曹魏骑兵先头部队进军神速,魏、蜀两军在街亭一带打了一场遭遇战。面对宿将张郃率领的数倍于己的魏军,别说是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就是孙武子再生蜀军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
这段实地考察分析,就比较有意思了——这倒真是我乐意看见的,比闭门造车凭感觉猜,更具备真实可靠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4-26 10: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26 10:42 编辑
投入 发表于 2024-4-26 09:48
《三国志·王平传》里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忧,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 ...

举措烦扰,大概意思是:举止失措、指挥没有章法。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4-26 10:40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4-26 10:11
陈寿评价说,张郃熟悉战术,善于安营布阵,预测战况地形都很准确,自诸葛亮一下都很畏惧他。魏将郭淮也曾经 ...

有这方面的因素。当时,关张赵马黄,所谓的五虎上将,只有赵云还在世,且垂垂老矣。这次北伐作为疑兵的赵云、邓芝部也在箕谷被曹真击败。得亏赵云稳健,自己亲自断后,还不得已烧毁了褒斜道的部分栈道,才摆脱了曹真部的追击,安全回到汉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4-26 10:40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4-4-26 10:34
举措烦忧,大概意思是:举止失措、指挥没有章法。

嗯,理解了。---烦、扰,自己手下将校兵卒。----还是、不实务、非老军务的意思。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4-26 10:41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4-26 10:15
史籍上,屡屡提到“马谡舍水山上”该怎么解释呢?这也有两种可能:一,陇城镇的南山,根本就不是当年那个古 ...

闭门造车谁都会,但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4-26 10: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26 10:54 编辑
投入 发表于 2024-4-26 09:48
《三国志·王平传》里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忧,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 ...

嗯,嗯,惭愧啊,刚发现打错了一个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4-26 11:05 |只看该作者
投入 发表于 2024-4-26 09:50
马谡带领先头部队本来设定在陇山口据险阻击魏军,结果是曹魏骑兵先头部队进军神速,魏、蜀两军在街亭一带 ...

《三国演义》毕竟是元末明初的一部小说,小说允许虚构,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写的曲折、热闹、花哨令人喜欢看就成功了。
比如街亭之战与司马懿没有一丁儿关系,罗贯中却虚构了一幕“失、空、斩”。小说大致如此,不必当真。有时只可做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4-26 11:1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4-26 10:11
陈寿评价说,张郃熟悉战术,善于安营布阵,预测战况地形都很准确,自诸葛亮一下都很畏惧他。魏将郭淮也曾经 ...

魏延一点不比张郃差。魏延在汉中筑造“兴势围”——能守能攻。王平凭借“兴势围”,用不满三万人抵挡曹爽的十几万人进攻。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4-26 11:20 |只看该作者
投入 发表于 2024-4-26 09:48
《三国志·王平传》里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忧,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 ...

举措烦扰如同扰民,包括筑寨、掘茅坑等等。那时马谡军已经跑路一千多里,急需休息睡觉而不是掘茅坑,搭帐篷。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4-26 11:23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4-26 09:58
诸葛亮力排众议,派参军马谡督军为先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不遵从诸葛亮的事先安排,临阵擅自调度;对 ...

这二位成长经历相似,志趣相投。诸葛亮南阳躬耕,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时,也是一位二十几岁的书生。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4-26 11:24 |只看该作者
闻所欲闻对于本文关于历史事件《街亭之战》的评论如下:

      【(三)关于街亭之战,陈寿在《三国志》里记述的比较简要,相关文字散见于《诸葛亮传》、《马谡传》、《张郃传》、《王平传》等篇章里。综合一下,大意是:蜀军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大部分城镇,关中震荡。魏明帝曹睿得知后急忙移驾长安坐镇,他命令大将张郃率精兵抵御诸葛亮。诸葛亮力排众议,派参军马谡督军为先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不遵从诸葛亮的事先安排,临阵擅自调度;对副将王平当道扎营的建议更是置若罔闻。马谡率队舍水上山,且指挥毫无章法。最终被魏军阻断水源,将其击败。】
       其余叙述有史料的支持。“马谡……对副将王平当道扎营的建议更是置若罔闻”,此论没有史料支持,也不符军事常识。这是《三国演义》编辑罗贯中的小说内容。

      【……
      当时,诸葛亮已基本收复了陇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陇西、广魏二郡还在坚守。特别是天水郡的上邽城,有曹魏名将、雍州刺史郭淮驻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时候张郃已率军自长安北上,准备越过陇山口包抄蜀军。诸葛亮得知消息后,派马谡为先锋,从天水出发向东北方向急行军,准备在陇山口据险扼守,以阻挡魏军西进。另外,诸葛亮又派高翔率一支偏师驻扎在柳城,以策应马谡。】
      是诸葛亮首先派马谡为先锋向街亭出发,张郃知道以后才去街亭,否则魏军毫无必要去街亭。以后双方作战没有人再去街亭。

      【马谡的任务是阻魏军于陇山以东,给诸葛亮收复二郡争取时间。曹魏陇西太守楚游,曾登上城墙向攻城的蜀军将领喊话说,你们若能死守要道,使陇山以东的援军过不来,一月之内,陇西的官民自然会归附;如果不能,你们就是枉费心机。从这里也可知晓,能否阻挡魏国援军西进,是关系到收复陇右诸郡的重中之重。】
       是战败魏军将其赶出陇右。否则诸葛亮一退,所有陇右诸郡都将恢复魏国统治。

       【当蜀军走到街亭附近时,探马来报,张郃已率三万骑兵越过陇山口奔街亭而来,此时仅距街亭半天的路程。马谡先是惊愕不已,稍后镇静下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自己则带着一帮副将、参谋观察地形。由于时间紧迫,已来不及在平川构筑工事,马谡只得带着队伍登上南山据险以守。《三国志·王平传》里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忧,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那么马谡所带的蜀军究竟多少人呢?史料语焉不详。《三国演义》里说是两万五千精兵,但一般认为小说数字不可信。按当时的情况分析,马谡的先锋部队约计在两万人左右。】
      《三国演义》作为史料一句都不能信。小说不受历史史料的限制,符合作者的想象就行。
      张郃约五万人马有史料记载。马队在马步战阵而不是骑兵战阵里,只占几分之一,大约一万人吧。
      马谡军人数靠推论:古代低级将军带兵1千多~2千多,马谡部下有史料提及的王平、张休、李盛、黄袭四位将军,加上马谡自己,最多不超过1万兵左右。
      马谡不是被迫上南山,而是主动上南山。

      【(四)如果陇城镇的南山果真是那个一千七百年前的古战场,根据我的实地考察,至少有两个不解之谜。一,南山面积过小,囤五、六千兵丁,士兵之间的戈矛就会相互碰撞的叮当乱响;二,南山与北山之间不足一公里,马谡如果真的有两万兵丁,除留下部分预备队隐藏在较远些的山谷里,】
      据萨苏的街亭考察,南山顶有百亩大小,三面是陡坡,一面是平坡,够蹲万人。山上有集束骷髅、山下对面河水旁有古代万人坑,而街亭只有张郃马谡这一仗才能形成万人坑,此外并无战争。没有万人坑的不是马谡的街亭。
      马谡没有分军,万人必是全上山,否则山下的分军部队将被五万军的张郃吃掉,这是军事常识。罗贯中的小说当然不必顾及这些:死五万来十万;死十万来二十万;……

      【其他部队完全可以从北山到南山,一字排开组成一道很厚实的防线来阻挡魏军。当时是农历二月枯水期,或许河里的水就像我那天看到的一样,只有一条细流,可供大军饮用,但不妨碍兵士往来调动。
      那么史籍上,屡屡提到“马谡舍水山上”该怎么解释呢?这也有两种可能:一,陇城镇的南山,根本就不是当年那个古战场(因为山上面积太小,囤不下两万士兵。且并非孤山);二:马谡的先头部队,不超过五千人。
假设这里就是真实的古战场,先头部队就是五千兵丁,如果你是马谡,面对突如其来的的三万精锐骑兵,你会选择如何排兵布阵呢?当道屯兵?在来不及挖壕沟、筑城垣的情况下,别说三万骑兵,就是三千铁骑一个冲锋,就会冲的守军七零八落。以此看来,马谡屯兵山上是不得已、也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舍水不会立刻毙命,选择硬刚带来的失败,则是分分钟的事情。】
      山上有集束骷髅、山下对面河水旁有古代万人坑,而街亭只有张郃马谡这一仗才能形成万人坑,此外并无战争。没有万人坑的不是马谡的街亭。街亭不是一个特殊地名,许多地方都有街亭。

      【马谡带领先头部队本来设定在陇山口据险阻击魏军,结果是曹魏骑兵先头部队进军神速,魏、蜀两军在街亭一带打了一场遭遇战。】
      这个过街亭由狭窄陇道进去的陇山口,我最先看到有网友燕京晓林的文章提到马谡是去那里。我不这样看。如果那样就是老鼠钻进笼子,两头受攻,街亭还要另外派人把守。

      【对于这场关乎全局的失败,诸葛亮有没有责任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用人不当。当时,得知张郃率军已从长安出发,料定他一定会走陇山口,】
      张郃是内线作战(本土作战),诸葛亮是外线作战(敌土作战)。内线作战的张郃在本土获得情报的速度优于诸葛亮在外线作战。所以张郃得知马谡去街亭,比诸葛亮得知张郃去街亭要早很多。否则张郃率军从长安出发去街亭诸葛亮就知道了,他自己不去街亭和张郃决战,会叫马谡带1万人去和张郃打什么?史料记载诸葛亮后来又去街亭接应马谡。历史研究既要靠史料的详实,也要靠推论的准确和正确。

      【二,陇右五郡中,已有三郡归附,其他二郡也在观望中。正如陇西郡守楚游所言,只要蜀军能挡住关中魏军一个月不能西进,五郡尽皆归附。这时诸葛亮应该留少量部队看守,然后亲率主力赶往陇山一线,消灭或击败张郃部。这样五郡归附,第一次北伐大功告成。可惜诸葛亮用兵主次不分明,继续在上邽、冀城与郭淮等魏将纠缠不休,坐失了良机。】
       所以我说诸葛亮是不知道张郃去街亭,如知道就会跟随马谡后面到街亭与张郃决战。等他知道张郃到街亭,连赶带跑赶到街亭(有史料记载),马谡已经败阵,部队大部被杀。

     【只可惜战机稍纵即逝,当诸      葛主力接近街亭时,马谡军已被击败。面对如此局面,诸葛亮并没有积极排兵布阵,与张郃部交战,而是选择了与后来几次北伐一样的路数——三十六计“走”(跑)为上计。事实上,此时诸葛亮手中的兵力并不少于张郃。事后诸葛亮反思时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诸葛亮在街亭,得知几路败阵,他后来解释说自己当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也就是没有继续作战的意志了。回去检讨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这也和马谡一样,作战经验太少。

      【诸葛亮五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应该与他的性格有关。诸葛一生唯谨慎。谨慎的好处是不至于输个精光,但也难以发达。又想北伐开疆拓土,又总是稳扎稳打求稳怕输,打不得逆风球,稍遇挫折,便一蹶不振。总之,在他身上那种书生意气的远大志向,与步步求稳的小家子气,成为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乃至最后思虑成疾,将星陨落五丈原,令后人惋惜不已。】
      这一评论很准确!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4-26 11:27 |只看该作者

已链接到置顶的(一)贴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4-26 11:28 |只看该作者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4-26 11:24
闻所欲闻对于本文关于历史事件《街亭之战》的评论如下:

      【(三)关于街亭之战,陈寿在《三国志》 ...



自己发主贴多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4-26 11:4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4-26 11:28
自己发主贴多好

自己发主贴有用;到别人帖子里博奕更有用。我的许多启发都是从与对方的博奕之中得到的,而不是自己写文章得到的。我写文章实际上都是与对手博奕以后的总结,而不是在之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4-26 14:02 |只看该作者
假设这里就是真实的古战场,先头部队就是五千兵丁,如果你是马谡,面对突如其来的三万精锐骑兵,你会选择如何排兵布阵呢?当道屯兵?
——————————————————————————————————————————————————————
诸葛亮的指示应该当道屯兵,也确实应当道屯兵。否则如何阻止张郃呢?把兵力配置在高处,张郃不进攻怎么办?张郃不恋战,沿道路快速通过,马谡有办法吗?冷兵器时代,远程打击武器就是弓箭和弩机,能不能射到公路很难说,即便是射到了,也是强弩之末。
当然了,街亭就是个破败的小镇,没有高墙深沟,短时期建立不起有效的防御体系,在此部署,根本挡不住张郃的铁骑冲击。
而有效阻止张郃骑兵只能是依靠地势,马谡的部署也是有道理的。
张郃目的是要夺取街亭,并将其作为后方补给基地再行进攻。如果是千里奔袭,执行战役合围任务,完全可以无视驻守山上的蜀军。所以张郃并不急于通过阻击线,是要占据街亭,消灭马谡部队,但张郃没有攻山,而是切断山上驻扎部队的补给线。歼灭街亭守军后,再图进军。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4-26 14:13 |只看该作者
别说是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就是孙武子再生蜀军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
马谡与孙武子差不多,都是军事理论家,兵书可以流传后世,但没有辉煌的战例。如果是吴起和白起或许可以。
我前面那个贴的跟帖说了个粟裕的笑话。意思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的知识和经验是经过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的第六感官很准,不是熟读兵书所能获得。那句话有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4-26 14:17 |只看该作者
闻所欲闻 发表于 2024-4-26 11:17
魏延一点不比张郃差。魏延在汉中筑造“兴势围”——能守能攻。王平凭借“兴势围”,用不满三万人抵挡曹爽 ...

你对魏延的认知,几乎到了迷信的地步。他比诸葛亮还厉害,肿么竟然没能脱颖而出,这个值得更多考究~~~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4-26 14:19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4-4-26 11:23
这二位成长经历相似,志趣相投。诸葛亮南阳躬耕,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时,也是一位二十几岁的 ...

有个句子怎么说来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是不是也能够说明,诸葛亮其实也不怎么样,仅仅是机缘巧合在其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4-26 14:21 |只看该作者
众人都以为作战经验丰富的名将魏延、吴懿堪当此任,
————————————————————————————
不是五郡已有三郡投降,还有二郡。魏延正在担负进攻任务,这个任务应该比守街亭重要。守街亭的目的,就是拖延时间,保证魏延攻城成功。
实际上,投降的三郡并未派兵接受占领。人家可以根据形势随时反水。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4-26 14:23 |只看该作者
我看资料是,张郃共有马步骑五万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