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马谡的街亭(作者:萨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闻所欲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谡的街亭(作者:萨苏)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4-4-11 17:42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如果马谡出谷口看看,就会发现所谓的五路总口,实际地形被流水侵蚀得相当复杂,某认为如果诸葛亮明确指示马谡在这里扎营,他简直是神仙了,这里的沟壑绝不是骑兵用武之地,如果魏军沿着清水河向前平推,正面战线大约能够排开千人,蜀军兵力的劣势并不突出。这几公里的复杂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弹簧,蜀军的第一道防线可以一直放到街亭谷道的东段,后面则可以布置几层防线,伸缩性很强,还可部署伏兵,和魏军打成对峙应不成问题。而三国时代普遍攻坚能力比较差,要是加上营垒的作用(马谡比张颌早到了两天),魏军大约只能望而兴叹。这是马谡都可以打赢的战斗。因为就算经验不足,开头让魏军占点便宜,“弹簧”谷地的长度足够蜀军回旋,只要守住其中一道防线,魏军就失败了。如果渡河强攻如何?清水河水倒是不深,可以徒涉,但右岸比左岸高而且因为转弯河水的冲刷,形成陡峭的河岸,如同天然的城墙,在这里放上几千弓箭手张颌断不会来送死。】
      怪不得萨苏要同意《三国演义》的描述,——萨苏看到街亭的平地有沟沟豁豁,不适合骑兵发挥。所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授意马谡在五路总口下寨”的描述就是正确的?
      骑兵不能上,步兵能上吧?张郃的四万步兵也打不过马谡分军以后留在沟豁里的几千步兵?沟豁又不是战壕里放枪,前面有铁丝网、地雷什么的,没有冲进战壕就死多半,沟豁里的兵都是要零距离接触才能战斗滴,并无什么优势。分军与敌人火并——萨苏也就是上了罗贯中的当了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4-4-11 17:56 |显示全部楼层
刘庄主 发表于 2024-4-11 17:46
京戏和有些地方,街念做“该”,上街叫上该,街亭念做该亭。

我这儿地方语就念该。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4-4-11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马谡选择南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形成一种“猛虎在山”之势吧,如果魏军不顾他而直冲街亭,他就可以威胁魏军的侧背。他可以卡住谷口,断魏军粮道,和诸葛亮的后军把张颌包饺子。所以,魏军只有来攻山。】
      萨苏演讲滴口干舌燥,这才讲了几句符合历史情况的话

      【他没有注意水,木桶理论的水,木桶里的水总是从最短的板子上面流出去的。】
      下面萨苏又开始说错话了,——短板太多

      【四、秦岭淮河
      所谓木桶理论,就是桶里可存水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战争中也一样,即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只要有一个致命漏洞被对方抓住,就会导致失败。赤壁之战,最短的板是连环舟不能挡火攻;五丈原之战,最短的板是诸葛亮的健康;希特勒侵苏,最短的板是俄罗斯的严寒。
      某随行的朋友中,有一位军校出身,所以评马谡,能举出一连串失误。南山虽扼谷口,但山顶到山脚冲击线过长,当时的兵器水平尚不能直接控制清水河沿岸的大路。】
      这要看马谡的任务是什么,——马谡上山的目的,是等待诸葛亮率大军前来合击张郃,不是“控制清水河沿岸的大路”(请见我街亭文章的论述)。因为他的兵太少,没有控制清水河沿岸大路的资本。
      军校出身够好,历史错误没有出身论,即使出身“老贫农”,该犯还是犯。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4-4-11 18:16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魏军攻山,想法一厢情愿,张颌这样的宿将当然不会那样冲动。】
      萨苏的短板来了,——“想法一厢情愿”。
      张颌这样的宿将当然要冲动。因为马谡蹲在南山一动不动,如果不引诱马谡下山,等诸葛亮率大军赶到就“把张颌包饺子”了,这是萨苏自己说的吧,才说过就忘了?——记性短板。

      【把军队一分为三,自率领主力驻山顶,王平率本部在街亭和清水河之间扎营 – 比马谡还靠后,黄袭和李盛军埋伏清水河上游,准备对魏军半渡击之。兵力本来就少于魏,如此犯了力分则弱大忌,且马与黄李军距离过远,无法呼应。南山地当风口,如果放火蔓延很快,烟焰上炙,山顶的人如烤肉……】
       没有史料记载马谡与王平、黄袭和李盛分军!又是罗贯中告诉萨苏滴?萨苏耳朵根子软——短板。
       至于放火蔓延,稀稀拉拉滴秦岭树木不是南方雨林。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4-4-11 18:53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这一战最短的板,所有人都同意是蜀军弃水上山。
      某读三国,曾感到奇怪,既然王平已经提出这个问题,而且的确很有道理,马谡又不是傻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呢?他真的相信“置之死地而后生”吗?(长这么大没渴过吗?那个时候还能焕发战斗力?)另外,蜀军众多将领怎么就没有一个出来给王平帮腔的呢?】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就不同意什么“蜀军弃水上山。”
      “谡舍水上山”虽然是《三国志》的记载,但马谡如果不上山,张郃就会上山结寨,然后围攻马谡所在街亭破城。就算马谡能够撑到诸葛亮来,张郃后面在南山上、下结寨乌龟防守不出战,诸葛亮吃光粮食还得赶快溜回汉中。马谡一占南山,诸葛亮一来,张郃聪明一点滴就往关中回路退走几十里防守。要么就与诸葛亮决战,十有八九是输。“蜀军弃水上山”是指山上水不够用,不是指马谡不肯运水上山存水。不信你看直到诸葛亮到街亭,马谡也没有人不能打仗渴死,王平不是还躲那里“所领干人鸣鼓自持”嘛。还“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这些“诸营遗迸”不都是从山上下来滴?

      【某以为,问题是马谡他们没有学过中学地理。】
      偶哟,这倒恐怕是马谡的短板——三国时代没有史料记载私塾有教中学地理。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4-4-11 18:56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过中学地理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气候,以秦岭淮河一线为一巨大分界。事实上,这个变化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秦岭北坡和南坡的植被都完全不同。如看看当地的晴雨表,街亭地区的年降水只有400毫米(蒸发量1500),而仅一山之隔的汉中地区,其降水量则在1000毫升以上,相差一倍以上。一个是亚热带气候,一个是大陆性温带季风,根本不同。
      马谡的老家在荆州,气候和蜀中虽有不同,但同样雨量丰沛,那时代还有巨大的云梦泽,到现在,四川湖北也没听说过旱灾,只有年年防洪。马谡的一生,基本都是在这样温暖湿润的地方度过,他没有诸葛亮那样从北方到南方的游历经历,又是第一次到甘肃布防,怎么会想到这里用水要洗了脸洗衣服,最后涮墩布?!(这是我们的亲身经验)。当时的教育,很难认识到南北方巨大的气候差异。事实上,在荆襄西川包括汉中的作战中,基本都是要”防水”,比如水淹七军。泠苞决堤。都是要淹死对方。从来没有要渴死对方的。黄忠斩夏侯也是上山。不曾听说老将军找不着水喝。
      王平是从北方投降过去的,他当然是明白人。可是蜀军其他将领恐怕一辈子没出过四川,西南的地理情况限制了当地古人的认知,要不怎么会出来夜郎国?缺水?这个问题就像嫦娥奔月的时候你提醒她带氧气瓶一样。如果投票,一定是那句名言的重复:“真理有的时候在少数人一边”。
      所以,马谡根本就没有会缺水的概念。】
      我看正相反,马谡到了这种缺水的地方,应该第一件事就是找水啊?不然怎么洗脸洗澡哩?所以,马谡应该对缺水的概念非常注意!不能因为史料记载了“谡舍水上山”,就表明马谡这个脏鬼只会抠鼻屎不洗脸不洗澡、整天不喝水。“谡舍水上山”是说明马谡看上了南山的战略地位,就是魏延来还是“延舍水上山”,不然魏延就不如马谡会打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4-4-11 19:04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河和街亭泉的存在也无法使他对当地的缺水产生警惕。他和王平的争执,首先是当道扎营的问题,然后是“势如破竹“,吵了个不亦乐乎,最后才是水的问题。马谡肯定觉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故意找茬。他们两个的争执,越到后来马谡掉书袋的时候越多,这表明他根本就不是想和王平讨论问题,而是想早点关上这个“乌鸦嘴” --反正他一“兵法云”,老王就没词。那句“置之死地而后生”应该属于没有走脑子的话。
      王平这个人很有个性,公司里也有这样的人,本领不小,但是不会说话。无论是心高气盛的马谡,还是谦逊儒雅的徐晃,一听他的意见,总要弄得人家很不高兴,而且个个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可能也和王平自己的性格有关系吧。此外,他处理这种争论的方法也比较个别,比如徐晃败退,他坚决不救,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更重要的任务,和马谡吵架,就干脆另扎一营,不知道有没有看你笑话的意思。】
      确实是看笑话——不是王平看马谡笑话,而是闻所欲闻看萨苏的笑话:王平和马谡根本就没有分军!介只是罗贯中滴意见。罗贯中也笑萨苏:我是写小说,哪叫你抄《三国演义》滴,哈哈

明天再批评萨苏,让他晚上好好反省反省,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4-4-12 09:30 |显示全部楼层
吃过早餐继续批评萨苏:

      【其实,某认为,如果王平当时率部前出谷口,一边飞报诸葛亮,一边死战,并非完全不可能阻挡魏军,至少能够拖延时间。当然,牺牲肯定很大,而且马谡一定要大骂,因为这会破坏他诱魏军攻山的计划,属于“抢镜头”。王平的确没有于禁当初先立营阻敌,再辩白自身的风度,也许这和他的降将身份有关。他可能只打算在关键时刻掩护蜀军的撤退,减少损失。】
      大杠精认为:依据历史事实的正确推论才有理,或叫做证据确凿。这个完全没有史实证据的历史逻辑演绎,不就是刘兰芳说书嘛。本人文章《街亭之战疑案集解之三》是怎么说得:
      在马谡军被张郃部队击败后,一些突围冲出张郃部队包围圈的军队“众尽星散”,只有先锋军王平所领千人部队冲出包围圈后,到达某处敲响战鼓自卫,并且收拢了许多听到战鼓跑来的马谡部队官兵,慢慢回到诸葛亮在街亭的大营。据说王平此时没有再被张郃部队攻击,是因为“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前面说过王平在街亭之战的亮点之一“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这是诸葛亮提拔重用王平的重要依据,如果当时没有“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这个合理解释,王平只有一千多兵,张郃数万部队分来个几千加马队一千,一下就把王平部队吃掉了,怎么你王平还能“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诸葛亮在街亭的大营?(这个记载也从一个时间侧面证明了诸葛亮已到街亭的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否则马谡在街亭大败时诸葛亮如还在祁山或西县,王平要走三百里地回到诸葛亮那里,不早在途中被张郃骑兵部队追上消灭了,哪里还有“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这等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4-4-12 10:15 |显示全部楼层
       【从南山下望,想象如果某是一个蜀汉的步兵,冲下去到山脚恐怕要累半死,而且敌手有充分的时间调动军队迎击蜀军的攻击点,魏军攻山是人胡同,蜀军下山又何尝不是?下山不易,上山更难,饥渴之下,焉能不败?
仰望长天,一只黑鹰在甘肃清爽的天际里翱翔,某想,它不会落到南山上,这里没有大树给它栖身,也没有水。】
      所以如果不是张郃诈败引诱马谡下山,马谡是不会违背诸葛亮的临场指示安排的。王平突围后从容回到诸葛大营,说明饥渴并非到了要命的地步。

      【饭后参观了街亭文化馆,也就是在这里,通过一个巨大的沙盘,才可以看到马谡战败的全过程。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
      张颌的战前侦察十分有效,不但发现马谡上山扎营的弊端,而且发现了上游的黄袭军和街亭镇方面的王平军,蜀军以步兵为主,魏军以骑兵为主,所以张颌即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自东向西抢占街亭谷道,在前方布置强弓劲弩以作掩护。清水河上搭起了多座行军浮桥,以为侧翼,自南向北直逼南山。此时。马谡作为参谋人员的弱点暴露了,他暗藏黄袭军半渡袭击的招数,但魏军同时采取两路进攻出乎他的意料。马谡缺乏军事统帅必须的胆略,在突发事件面前不能有效判断出击时间,在犹豫中丧失了反击的机会。等黄袭得到命令赶到魏军渡河地,因为蜀军机动能力不足,魏军已经有效控制了清水河两岸,这样,西岸较高的岸壁反而成为魏军非战斗部队的掩护,使蜀军的弓箭失去杀伤作用。黄袭在魏军大队骑兵的逆袭下苦战,渐渐不支,而马谡从南山出击的接应路线太长,无法起到两面夹攻的作用。
      黄袭溃败了。】
      街亭文化馆还有“一个巨大的沙盘”供人进行街亭之战游戏?我要去该怎么玩哩,肯定不像萨苏量紫玩。因为马谡军队全在南山上,即没有“暗藏黄袭军半渡袭击的招数”,也没有“马谡从南山出击的接应路线太长,无法起到两面夹攻的作用。黄袭溃败了”等等这些萨苏的历史假设。
      据不入流之类小盆友说历史不能假设,萨苏也违反了这个教条,所以就错了?不入流小盆友听了一定开心麻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4-4-12 10:44 |显示全部楼层
投入 发表于 2024-4-12 10:24
在马谡军被张郃部队击败后,一些突围冲出张郃部队包围圈的军队“众尽星散”,

只有先锋军王平所领千人 ...

【1、王平的部队、和马谡得部队,一同突围。---马谡得部队被打散了,而王平的部队、全建制。】
      张郃就是想放走带头冲下山的马谡王平黄袭等头领们,而把他们的部队截下来尽快消灭,否则就不叫“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了。有头领在,抵抗力必然加倍。

【2、王平的部队、突围后,还能、战场附近、自军、整军以待。】
      王平是先锋,全建制先突围是可能的。如果王平是殿后,全建制就不可能了。
      王平在战场附近自持整军以待。是因为《街亭之战疑案集解之三》文章里有:
      话说王平率他的先锋军冲出张郃部队的包围圈后,眼见得数里以外的诸葛亮大营隐约在望,只要迅速跑回诸葛亮刚刚建立的临时宿营地就没事了。面对并不复杂的局面,这时的王平却多了一个心眼,盘算开了:
      马谡命我们冲下山来,现在看来很不妥。一是违背了诸葛丞相之命,诸葛丞相没有发信号叫我们下山攻击啊?二是中了张郃的奸计了,张郃显然对我们冲下山早有准备,刚下山部队就被截成几段,大部分士兵还在包围圈里没有出来。我身为先锋,要是先跑回诸葛大营,肯定会被人看成是逃跑!但再冲回张郃的包围圈,诸葛大军如不跟着来救,我回去找死啊?就蹲在这里?对,就蹲这里吧。退有逃跑之嫌,进有找死之嫌,不进不退看看形势再说。再把我的先锋战鼓擂起来,让诸葛丞相看看,我是不怕死的人,这样也能吓唬张郃的小股部队不敢来捣蛋。于是就有了“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的历史记载。
      王平“鸣鼓自持”了一段时间,一些“星散”的马谡部队官兵,或许也不敢直接跑回诸葛大营落个逃跑之名,听见熟悉的鼓点响,一起向王平“蹲点”处跑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丞相也没有动静,张郃的小股追逐部队也大都回去了,怕是没有冲出包围圈的马谡部队已经被张郃围歼得差不多了,这时该回诸葛大营了,再不回去张郃骑兵腾出手来就麻烦了,于是王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各位有什么疑虑,尽管提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4-4-12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六、围山
       王平在整个黄袭军战败的过程中按兵不动,但魏军也无法越过他追击黄袭的溃军。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处置,否则马谡就连撤退也无法实行了。后来黄袭李盛张休等担任伏击的将领都受到严惩,某以为有些过分。
       伏兵失利并没有完全打击马谡的信心,他还在耐心的等待魏军的攻山。看他在山顶的指挥:“且看红旗挥动”,即居高临下冲击魏军,这简直就是法正在定军山的翻版。问题是张颌根本就不准备攻山,他在山下背靠清水河摆开了一个新月型的阵势,步兵在中央,骑兵在两翼,就地扎营,以逸待劳——背水为阵!
      只有到马谡发现没有水的时候,他才真正感到了战败的阴影。无奈之下,他下令主动向魏军冲击。众寡悬殊,蜀军军心浮动,马谡只好杀人立威,逼迫众军杀下山去。】
       没有史料支持,“刘兰芳萨苏”可以随便怎样摆谱。但是不能违背史料记载:“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张郃不佯攻装败,马谡和他那些将军们怎么能违背诸葛亮的意志而下山?缺水只是马谡下山的诱因之一,张郃佯攻南山装败才是马谡下山的主要诱因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4-4-12 19:00 |显示全部楼层
      【在街亭曾经出土大量的人骨,主要是在清水河岸,称为“万人坑”,说明讲这是马谡突围时被杀将士的遗骨,某以为不然,因为马谡突围时并未发生激烈战斗,魏军放过马谡,围住了蜀军后队,蜀军好象很快就投降了。所以,万人坑的尸骨应该是马谡向下冲杀时牺牲的双方将士,主要是蜀军。】
       “蜀军好象很快就投降了”——哪里来的史料?他们还指望数里之外的诸葛亮前来救援哩。当然,在马谡突围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张郃放过马谡等无名蜀将,围住了蜀军后队聚歼。万人坑的尸骨应该是马谡向下冲杀时牺牲的双方将士,主要是蜀军。

       【应该说“居高临下”还是对冲击力很有帮助的。可惜张颌的阵势正和马谡相克。当马谡军象切豆腐一样杀入魏军步兵阵中的时候,魏军步兵后退,骑兵就从两翼向蜀军发动了猛攻。从蜀军两翼的进攻完全吸收了蜀军在地形上的优势,好比两人打架,对于劈面一拳,最好的防御就是横削他的肘腕。由于地势的原因,蜀军很难退回山上,魏军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带有突的马戟,不但可以刺,而且可以啄,从两侧的攻击十分有效。骑兵对步兵的战斗。很容易演变成一场屠杀。】
      萨苏这一段历史演绎还算正确,毕竟是军事研究者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4-4-12 20:20 |显示全部楼层
      【马谡的错误还在于他每次只派遣副将率领3000左右的少量部队出击,缺乏乾坤一掷的勇气。所谓兵家逐次使用兵力的大忌。抗战时期第三军军长唐帷源守中条山也犯同样错误,每次突围都是功败垂成,最后全军覆没。】
     “马谡的错误还在于他每次只派遣副将率领3000左右的少量部队出击”?这不是马谡犯的错误,而是萨苏犯的错误——没有任何史料证明马谡分军。《三国演义》的想象力不能代替史料加以运用

       【几次攻击失败大大打击了马谡在军队中的统御力。饥渴中的蜀军拒绝下山作战,马谡继续采用杀人强行压制,在南山曾经发现多个捆在一起的颅骨,却没有身体,估计就是被马谡斩杀的蜀军。 魏军就算杀俘虏也犯不着爬到这么老高的地方来杀。】
      这种考古,没有其它佐证只能存疑,或许是蜀军有跑回南山的,被魏军追杀也未可知
      几次攻击失败的是张郃的诱引部队,而不是马谡最后下山部队。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4-4-13 08:41 |显示全部楼层
      【严肃军纪必须有合理的理由,这个时候杀人无异于火上浇油,蜀军纷纷哗变下山。张颌发现蜀军发生混乱,即借风放火。南山虽然只有灌木,但正当风口,火势上冲气势逼人,马谡只好率军强行突围。这时蜀军在南山只守了一天。马谡和少数骑兵在王平的接应下总算撤出,而步兵全部被魏军俘虏。王平的退却组织的不错,魏军不敢进逼。】
       考古发现被烧焦了的骨殖了吗?
      “蜀军在南山只守了一天”——蜀军在南山只守了一天还缺水?我看到写文章自己抽自己的人太多。从马谡在南山被围,至祁山的诸葛亮到街亭后马谡下山,马谡至少被围5~6天。


      【七、不是结尾的结尾
       ……
      街亭之行早已是过眼云烟,而所见所闻历历在目,令某无法忘怀,所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街亭,正拉开了蜀魏在秦川战线的战斗序幕,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
      历史研究者着实不易。各种各样的历史记载、历史认识,鱼龙混杂、汗牛充栋。要从中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还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乐趣的过程,——可以想象:发现了历史真相,心情是多么愉快;把对手杠下擂台,又是多么开心。相反,找不到历史真相、被人杠下擂台,又是多么心情沮丧。——不过可以当当阿Q,不管输赢,都当赢看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4-4-13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节目预告:
新编历史正剧(非戏说)大片明日上演:《街亭之战疑案集解之四 · 马谡是怎么死的?》
编剧、导演——闻所欲闻。
剧透:
马谡还未问斩就已经自杀!
票价免费,一睹为快,口口相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