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今天的北京人
查看: 2984|回复: 73

今天的北京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 07: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先留下这个题目,有时间跟大伙聊!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08: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09: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2 09:45 编辑

为什么要说这个题目呢?一句话,北京人活着太难。
不但是北京的老百姓活着难,北京的当官的也活的不自在,所以过去官场上有一句话叫“京官难做”。为什么难做呢?就是因为离皇上太近,施为不开,任凭你多大的官你总大不过皇上吧?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在过去当官的托人走关系都去谋求“放外任”,就是到外地去做官。因为到了地方做官天是王老大,他就是王老二了,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看,现在抓的贪官里也是外阜的多,北京的少。是北京当官的都清廉有觉悟不忘初心吗?当然不是,
关键就是离着皇上太近。
北京是个移民城市,现在是,过去也是,没有纯粹的北京人。原因跟简单,因为他是首都。
在过去有一种说法形容北京人的组成成分:“满、汉、回、蒙、藏”五族共和。
现在就更不止这些了,不但哪的人都有连外国人也不少。
现在你要想知道什么是北京人,就去北京的二环路以内,特别是南城区看看,看看北京人活的怎么样?不过要去您赶紧去,现在二环路正在旧城改造和腾退老住户,方向是五环六环以外,等着腾退完了您可就看不见了。
有时间接着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09: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2-12-2 08:47
沙发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13:07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2 09:28
为什么要说这个题目呢?一句话,北京人活着太难。
不但是北京的老百姓活着难,北京的当官的也活的不自在, ...



总有一些人认为北京人活的有优越感。
想听大鹰老师好好聊聊。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19: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13:07
总有一些人认为北京人活的有优越感。
想听大鹰老师好好聊聊。

亿我也是瞎聊,但是这个题目有把握,因为我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算不算资格呢?不敢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19:57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2 19:25
亿我也是瞎聊,但是这个题目有把握,因为我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算不算资格呢?不敢说。


你算是有资格。
我虽然来北京20年,但是认识真正的老北京人屈指可数,也没有融入北京人生活圈,一直是游离状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20: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19:57
你算是有资格。
我虽然来北京20年,但是认识真正的老北京人屈指可数,也没有融入北京人生活圈,一直 ...

谁不是呢?就算生活在北京上百年的人,他融入北京了吗?
融入又如何呢?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 2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2 20:44
谁不是呢?就算生活在北京上百年的人,他融入北京了吗?
融入又如何呢?

跟北京人结婚,加入北京人家,就算融入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3 09: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3 09:04 编辑

咱们接着聊,我前边说过,要是想看看北京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你就到二环路以里去瞧瞧,特别是南城,过去属于宣武,后来合并为西城区了。
为什么要到那呢?因为绝大多数的老北京特别是穷人都集中在那。
北京过去分为外城、内城、皇城、紫金城,俗称的“四九城“就是这么来的。“四“值得就是上述这四个城区,“九“指的是内城的九座城门,今天的二环路以里就是过去说的“内城”。
在清朝,内城可不是穷人住的地方,满清有规定,内城只有“旗人”才可以居住,汉人是不能住在内城的。
满清倒台后,大量无家可归的流民就涌进了内城,因为内城的居住条件城市设施较比其他地区要好一点。还有就是富人和商家也纷纷涌入这里,一时间人满为患。
另外,皇城和紫金城,各个衙门口也就是今天说的***机关也在内城的范围之内,这种格局就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之前。
由于内城平房比较多,人均面积又跟紧张,加上管理严格,后来来京的外地人很少有租住内城的,这就是那里老北京人多的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3 09: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3 09:43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20:53
跟北京人结婚,加入北京人家,就算融入了吧?


“融入”这个词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依我的看法,有人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也不能说是融入,因为各自都有自己 生活习惯,自己的固有观念,自己的认知这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我举个例子,我原来对门住着一家苏州人,那个老太太我们管她叫阿婆,他二十几岁开北京,但是死活就不吃北京的小吃,并对北京的饮食习惯嗤之以鼻,经常说的话就是“难吃很”,她做饭的习惯还是南方式的。
我我说过,北京是移民城市,后来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各地融合的结果。包括北京人挂在嘴边的北京小吃,几乎没有本土的制作,都是外来引进的,比如爆肚,烤鸭等等。
何况融入北京有什么必要呢?
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的困扰正是多样化的减退和文化上的趋同造成的,比如上海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上海话。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3 09: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20:53
跟北京人结婚,加入北京人家,就算融入了吧?

“融入”这个词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依我的看法,有人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也不能说是融入,因为各自都有自己 生活习惯,自己的固有观念,自己的认知这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我举个例子,我原来对门住着一家苏州人,那个老太太我们管她叫阿婆,他二十几岁开北京,但是死活就不吃北京的小吃,并对北京的饮食习惯嗤之以鼻,经常说的话就是“难吃的很”,她做饭的习惯还是南方式的。
我说过,北京是移民城市,后来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各地融合的结果。包括北京人挂在嘴边的北京小吃,几乎没有本土的制作,都是外来引进的,比如爆肚,烤鸭等等。
何况融入北京有什么必要呢?
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的困扰正是多样化的减退和文化上的趋同造成的,比如上海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上海话。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10: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4 10:12 编辑

咱们今天接着聊。
从民国时期,北京的人口发生了爆炸似的增长,虽然当时的国都是南京。这个原因是因为,北京是曾经的皇城,这些高官和达官贵人仍然留在北京。
特别是二环路以内人满为患,当时富人和商贾都集中在内城的东边,皇亲国戚都集中在西边,南城是穷人集中的地方,北边由于是通往口外张家口内蒙,所以来往运输物资的比较多,比如牛羊,粮食,煤炭等等。
由于这个原因,那里的饭店旅馆以及娱乐的地方比较多,可以说是当时北京的红灯区之一。
老舍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里说的那个卖淫的白房子就在德胜门外。
所以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2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口迎来的第二个人口高峰期是49年以后,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北京这个时候又再一次成为首都。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就向上上书,按照他的意思就是,北京的老城不动,也就是说二环路的内城,主要成为***机关的办公地和古建筑保护区。
另外在北京的南边,也就是内城以外建立一个新城,包括工厂企业。
但是他的这个建议却遭到了上边的否定,毛爷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他说,我想不久的将来我就能够从这里看到工厂的烟囱。
梁思成是日本留学的,他的建议并非是他的首创,而是参考了大部分西方国家采取的方式。
虽然毛爷爷没有支持他的建议,但是也并没有立刻就要拆了北京城。
当时主张对北京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吴晗这个人我们后来知道,文革前夕北京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三家村札记”。主持这个栏目的是三个人,人民日报总编邓拓,作家廖沫沙,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吴晗。
后来开展了一场批判三家村运动,邓拓,吴晗都在这场运动中惨死,只有廖沫沙幸存了下来。
当然,吴晗还有一项罪过,那就是写了一个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应该说吴晗是个学问家,他不会不知道北京城的价值所在,但是他却主张拆了北京城,不得不让人深思。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21:28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4 20:53
北京人口迎来的第二个人口高峰期是49年以后,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北京这个时候又再一次成为首都。
著名建筑 ...

在南城建厂是对的,考虑主导风向,有害气体向南扩散。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4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12-4 22:05 编辑

文革前夕北京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三家村札记”。主持这个栏目的是三个人,人民日报总编邓拓,作家廖沫沙,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吴晗。
------------------------------------------------------------------------------------------------------------------------------------
邓拓那时候早就离开人民日报社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08: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5 08:10 编辑

接着说。
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交通改造,大家还记得有个电影叫《龙须沟》吧?那就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的事。
北京那个时候不但是修路,也把很多河渠沟岔填平了。这些地方北京人叫它“海子”,比如北海,什刹海等,并不是真正的海,而是很多人工挖的水面。
另外就是填平城墙外边的护城河,因为车辆出去受到很大的限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原来的护城河只有故宫前边的那半圈了,而在以前他是围绕着内城城边的一圈河流。
护城河用什么填?就是城市内的生活垃圾。
再有就是拆除部分城墙,原则是路修到哪就拆到哪。就是把城墙拆一个大口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一些地名比如“豁口”,新街口等等是那个时候留下印记。
这个时候,北京的城门,城墙还没有大规模的拆除。真正大规模拆除是从55年左右,一直持续到文革以前将近十年的时间,城门和墙就拆完了。今天留给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天安门南侧的正阳门的城楼,箭楼,德胜门的箭楼,还有东便门的箭楼和一段城墙。其它的都不复存在了,
永定门的城楼是2004年重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08: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4 21:59
文革前夕北京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三家村札记”。主持这个栏目的是三个人,人民日报总编邓拓,作家廖沫沙, ...

感谢提醒,我应该说“曾经担任过人民日报主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08:20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5 08:08
感谢提醒,我应该说“曾经担任过人民日报主编”。

他是首任总编辑,吴冷西过来接了总编,他又任社长。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13: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5 13:34 编辑

咱们在聊这个题目的时候谈到一个人,邓拓。
我看过他的一本杂文叫《燕山夜话》,真的不错,文章简洁易懂,短小精悍,但知识量很大。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
邓拓虽然出身读书人的家庭,他严格上来说还不是一个专业的文人,我说的“专业”不是指的学问,你懂得!
他最早是《晋察冀日报》的编辑,是个给党做宣传的干部,这样说就比较准确了。
正如庄主老师说,他是《人民日报》第一任编辑。
另外他还是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的总编。这一版的《毛泽东选集》的前言就是他写的,可见他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他落得这个下场呢?
就是因为那个《三家村札记》,这个《札记》针砭时弊,说了很多不合时宜的话,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因言获罪”。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是49年以后也不少,只可惜一些读书人非要“抱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不识时务一根筋,因此倒了霉,邓拓就属于这一种,1966年邓拓吃安眠药自杀了。
好在我们今天大家都已经聪明起来,这种“花岗岩脑袋“越来越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16:13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5 13:29
咱们在聊这个题目的时候谈到一个人,邓拓。
我看过他的一本杂文叫《燕山夜话》,真的不错,文章简洁易懂, ...

死人办报。他罪在办报上。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17:20 |显示全部楼层
好精彩的帖子啊。
问候楼主,您辛苦,接着更啊,等着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半天北京的城墙城门为什么拆了,要说的很多,只是这不是题目的目的咱们只能简短捷说。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从开始拆除到彻底的没了踪影经历了十年左右,这之间就再无人提出反对意见吗?当然有,其中就有人提出,即使把城墙拆了,因为阻碍交通,城门留下总可以吧?
但是这种声音始终就没有成为主流,更有甚者,就连当时的郭沫若也极力主张拆除!
其中还有一个人是积极反对的,就是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女建筑学家林徽因,他的丈夫就是我们前边提到的梁思成。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是她参与设计的。
她就曾经说,拆除城墙和城门就是犯罪。最后看到没人搭理她的意见,竟气的一病不起,两年以后溘然长逝。
又是一个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
郭沫若在考古界一言九鼎,是权威性的人物,是历史学家,他为什么也主张拆城墙呢?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北京的城墙和城楼保存下来,那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历史财富呢?
也有人说,当时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面对急需发展的城市和经济建设,不得不如此。
谁说的我不在这里提,但是总觉得勉强。
当然,老百姓人微言轻,当初修建城墙和后来拆除的都是他们,他们才是不得不如此呢。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12-5 17:20
好精彩的帖子啊。
问候楼主,您辛苦,接着更啊,等着看

谢谢您的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21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5 21:01
说了半天北京的城墙城门为什么拆了,要说的很多,只是这不是题目的目的咱们只能简短捷说。
北京的城墙和城 ...



最后看到没人搭理她的意见,竟气的一病不起,两年以后溘然长逝。
-----------
林徽因是这么死的呀,真不知道。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22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城墙留着,那老城和新城不那么容易融为一体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老城新城的方式在欧美很多,在我国也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47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 发表于 2022-12-5 21:21
最后看到没人搭理她的意见,竟气的一病不起,两年以后溘然长逝。
-----------
林徽因是这么死的呀 ...

她原本就有肺结核。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儿说起来是没有孰是孰非结果的。


城墙、城门暂且搁一边儿,胡同,把胡同原原本本保留着,怎么样?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6 09: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城门城墙就说到这,因为这不是主题。咱们接着说什么叫北京人,他们是由那些成分组成的?
我在前边说过,过去北京人说他们的组成部分是由“满、汉、回、蒙、藏”五个成分组成。
其实这句话是民国的宪法里说的,这五个民族代表着中国的主要民族。
应该说,从人口数量,影响力,文化传统地位等等衡量,满族无论如何也不会进入这个排行榜,只是因为当时的大清是满族而已。这有点像《百家姓》,赵姓如果从数量上来说,根本不能排第一,只因为《百家姓》是宋朝编纂的,而宋朝的皇帝姓赵。
一说到满族人大家立刻就想到“旗人”,其实“旗人”和满族人还不是一回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