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酒 巷 衣赐履解读《资治通鉴》之楚汉相争
查看: 6001|回复: 79

衣赐履解读《资治通鉴》之楚汉相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8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01始皇一崩,巨轮失控

210年,十月,始皇帝嬴政出游,左宰相李斯陪同,右宰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少子胡亥要求随行,嬴政很喜欢这个儿子,就答应了。
衣赐履说:《史记》里原文是“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不少学者将“少子”翻译成小儿子,也即嬴政最小的儿子,我觉得不妥。本年,胡亥二十岁,嬴政四十九岁,生胡亥时二十九岁,而嬴政有二十多个儿子,难不成都是二十九岁以前生的,二十九岁之后再无一个子嗣?不大可能。所以,我感觉此处“少子”可能是相对于长子扶苏而言的,毕竟,除扶苏和胡亥之外,其他公子所述甚少,非要给胡亥安一个“老十三”、“老十五”的排行,意思不大
十一月,嬴政一行到达云梦(湖北省安陆市南。据说哈,西汉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子虚赋》,把云梦的自然美景描绘得有如仙境,五百多年后,诗仙李白读了《子虚赋》,如痴如醉,跑到云梦住了十年,呵呵),在附近云梦大泽,遥祭死在九嶷山(湖南省宁远县南。嶷读如疑)的舜帝。然后,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本句柏杨先生解释为“观察漂流的木材”,新浪博友随鱼欢游解释为“体察民风,关注沿途农事”,我倾向于后者。毕竟,一统中国的始皇帝,体察民风,关注农事,更符合其身份。关注点如果是“木材”,岂不是成了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了吗?),渡经海渚(安徽省枞阳县),过丹阳(安徽省当涂县西北),抵钱塘(浙江省杭州市)。因钱塘江潮波涛汹涌,便向西行一百二十里,从陿中(浙江省富阳县。陿读如侠)渡富春江,登会稽山,祭祀大禹。面对南方大海,建颂德碑。然后起驾返回,归途中经过吴地(江苏省苏州市),从江乘县(江苏省南京市东北)渡过长江,沿海北上,抵达琅邪(山东省胶南市)、之罘(山东省烟台市北芝罘岛。罘读如服)。在海上看见大鱼,即发箭将鱼射杀。接着又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津(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古黄河渡口),嬴政忽然得病,卧床不起。
嬴政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宫门守卫官兼御印管理官)赵高写诏书给身在上郡的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
衣赐履说:读到此处,有一疑问。这个诏书是嬴政未发出,还是赵高未发出?这一点很关键,如果是赵高未发,则说明他早就预谋杀害扶苏。倘真如此,赵高的胆子未免太大了一点,毕竟嬴政还没死啊。于是,参阅《史记·李斯列传》,载“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这才合理,是嬴政还没来得及发出去就死了,这才给了赵高、胡亥矫诏的机会。
《资治通鉴》载,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虽然只改了几个字,却意思完全不同。司马光看来对赵高十分愤怒,不惜对其构陷。史家的笔,重如泰山啊!
秋季,一行人来到沙丘宫平台(沙丘,河北省平乡县。赵武灵王即被饿死在此)。七月二十日,嬴政驾崩。左宰相李斯因皇帝在外病逝,怕消息扩散后引起诸皇子和其他地方发生变故,于是秘不发丧,将棺材放入寝车中,由嬴政生前宠信的宦官驾车。所到一地,上呈餐饭、百官奏报事务与过去一样,由最宠信的宦官传话批准。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信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内情。
当初,嬴政非常喜欢蒙恬、蒙毅兄弟,甚为信任。蒙恬在外担任大将,蒙毅则在朝中参与商议国事,兄弟二人,忠心耿耿,朝中大臣,甚至宰相,也不敢冒犯他们。赵高生而隐宫。嬴政听说他办事利索,通晓刑律,便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并让他教胡亥学习审理判决诉讼案。哥儿俩关系相当不错。赵高曾经犯下大罪,嬴政指派蒙毅审理。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应被处死,但嬴政却找个由头儿赦免了赵高,并恢复了他的官职。
衣赐履说:通鉴上说,赵高者,生而隐宫。绝大多数史家把隐宫译为太监、宦官,柏杨先生译为,天生生殖器不健全,所谓“天阉”是也。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感觉这么译可能有误,许多事情解释不清。比如,赵高有一女婿,又比如,胡亥后来任赵高为宰相,这都是天大的笑话,另外,蒙毅是上卿,并非法官,嬴政偏偏让蒙毅审赵高,嬴政本人是法律专家,他当然知道赵高应判死罪,待蒙毅审理后,他又特赦赵高,这里面似乎也有故事。关于赵高的具体情况,我们专门撰文探讨。此处就算他是个嬴政身边比较受宠的官员吧。
赵高既然素来得到胡亥的宠幸,恰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公子,皇上驾崩,现在谁都不知道,你大哥扶苏现在跟蒙恬在一起,他要一回咸阳,当然是他的皇上,你就完了,现在是个天赐良机,赶紧下一道诏书,让扶苏自杀,立你为太子,这个天下就是你的了!
胡亥一听,又惊又喜,说,这个这个嘛,能成功吗?
赵高说,怎么不能成功?诏书玉玺都在咱手上,谁知真假!不过嘛,还得拉一个人过来帮咱。
胡亥说,拉谁?
赵高说,丞相李斯。他不帮咱,这事儿搞不成。
胡亥说,他会帮咱吗?
赵高说,你放心,只要你下了决心,李斯那个上蔡小吏,包在我身上。
胡亥说,行。
于是,赵高会见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在公子胡亥那里。定立太子之事只在您和我的一句话罢了。您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李斯大惊失色,说,赵高,这种亡国的话你也敢说!这是我们做臣子的该议论的吗?!
赵高冷笑一声,说,干不干由您,不过我倒要问问,您觉得自己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公子扶苏的信任,这五点与蒙恬相比,您行不行?
李斯沉吟一下,说,都比不上他。
赵高说,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扶苏即位,那丞相就是蒙恬的,还有您什么事儿啊?话又说回来,到时您想拿着封侯的印鉴告老还乡,都不一定能实现哦。
李斯脑海里想必回闪出一串自己的所作所为,特别是那些可能得罪过扶苏和蒙氏兄弟的行为,还有这些年捞的好处,想了半天,沉默不语。
赵高说,公子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担当皇位继承人的。希望您慎重地考虑一下,作出定夺!
李斯想来想去,决定参与同谋。
衣赐履说:这个决定是很难下的。李斯的功劳自然不在蒙恬之下,只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上台,李斯罢相,这是很正常的事。奈何李斯年已古稀,还是没勘破人的一生,一个贪字,毁其三族。另外,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赵高心思极密,矫诏是诛九族的事,他直接找李斯商议,自然想到了李斯如果不同意,一定当场格杀,然后宣称李斯暴毙。在所有人中,他和胡亥地位最高,想要篡位,想来多了些枝节,但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于是,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密谋迅速布置实施,诈称接受了嬴政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篡改嬴政给扶苏的诏书,指斥他和蒙恬诸多不是,命令两人自杀。
扶苏接到诏书,黯然泣下,打算自杀。
蒙恬毕竟老成持重,觉得事情有些古怪,说,皇上在外地,并未确立谁是太子。他派我率领三十万军队镇守边陲,令您担任监军,这乃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仅仅一个使者前来传书,我们就自杀,又怎么能知道其中不是有诈呢?!咱再奏请证实一下,果真如此,再去死也不晚呀。
胡亥的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行了断,扶苏于是对蒙恬说,父亲叫儿子死,还哪里需要再请示查实呢!随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便将他交给官吏治罪,囚禁在阳周(陕西省子长县),然后回报李斯、赵高。
胡亥听说扶苏死了,如释重负,便想释放蒙恬。恰逢蒙毅代替嬴政外出祈祷山川神灵求福后返回,赵高即对胡亥说,皇上本来一直想要荐举你为太子,可是蒙毅一直规劝他,认为不可如此。现在正是机会,赶紧把蒙毅杀掉算了。
于是逮捕了蒙毅,将他囚禁到代郡(河北省蔚县)。
皇家车队于是从井陉(河北省井陉县。陉读如刑)抵达九原(内蒙古包头市)。当时正值酷暑,装载始皇遗体的凉车散发出恶臭,胡亥等便指示随从官员在每辆车上装载一石(读如旦)鲍鱼,借鱼的臭味混淆腐尸的气味。从直道(蒙恬修筑直抵咸阳的高速大道,见拙文《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抵达咸阳后,发布治丧的公告。胡亥继承了皇位。
衣赐履说:柏杨先生也纳闷,嬴政已死,应走最迅捷的道路回咸阳,为什么他们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到九原,实在不可思议。我也纳闷,嬴政于七月二十日死,到九月回到咸阳安葬,我没学过法医,但依然难以想像,正值盛夏,没有冰库,始皇帝的尸体到了咸阳时,得烂成什么样儿啊!李元芳一定又是那句:此事必有蹊跷!
另,此处鲍鱼并非鲍汁捞饭的鲍鱼,而是指臭咸鱼。彼时的大内蒙古居民,估计见了鲍鱼,还以为是砍了脑袋和四肢的老鳖哩,呵呵。现在的鲍鱼,在过去叫鳆鱼。
九月,将嬴政安葬在骊山皇陵,把铜熔化后灌入,堵塞住地下深处的水。又运来各种奇珍异宝,藏满墓穴。还下令工匠制作带有机关的弓弩,遇到穿入靠近墓穴的人,即自动射杀。用水银做成江河、大海,以机械灌注输送。墓穴顶部布有天文图象,底部设置地理模型。后宫嫔妃凡未生子女的,全部陪葬。下葬以后,有人说工匠们制造隐藏的机械装置,知道其中的全部秘密,可能会泄露出去。于是待送终的大事完毕后,那些工匠即被尽数封闭在墓穴中。
二世皇帝胡亥想要杀掉蒙恬兄弟二人,他哥哥的儿子子婴规劝说,赵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国田建杀他前代的忠臣而用后胜,结果最终都亡了国。蒙恬兄弟是秦国的重臣、谋士,陛下却打算一下子就把他们抛弃、除掉。似此诛杀忠臣而扶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是在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在外使将士们意志涣散啊!但是二世不听劝告,随即杀掉了蒙毅,并要杀蒙恬。蒙恬说,我们蒙家,自祖父至今,为大秦立功三世(祖父蒙骜,父蒙武),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虽然被囚禁,但仍有力量发动反抗。然而,我宁死也要奉守节义,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也不忘先帝的大恩。于是吞服毒药自杀身亡。
衣赐履说:赵高兵行险招,侥幸成功。这也就是扶苏,如果是明成祖朱棣,你试试。所以说,所谓的谋略,计策,必须看对手是谁。如果对手是朱棣,手握三十万大军,即使嬴政真让他自杀,他也不肯啊。都知扶苏良善、孝顺,这才使赵高的计划成功。这不由让人感慨,难道做人,还是不要那么良善的好?呵呵,真是悖论。
另,柏杨先生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我觉得欠妥。后面我们再加以讨论。
又另,胡亥上位,其巧合处太多。嬴政出游,而胡亥、赵高跟随;嬴政重病,无人敢提立太子的事;嬴政下诏扶苏回咸阳治丧,诏书未发而身死;扶苏孝顺到几近愚蠢的地步……这些个事情,只要有一件没有发生,大秦就可能是另一番光景。不由感慨,天命乎!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8 12:28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8 12:45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8 13:26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灭亡三大预言

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阿房阿房,亡始皇。——《述异记》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8 14:12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衣赐履说:《史记》里原文是“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不少学者将“少子”翻译成小儿子,也即嬴政最小的儿子,我觉得不妥。本年,胡亥二十岁,嬴政四十九岁,生胡亥时二十九岁,而嬴政有二十多个儿子,难不成都是二十九岁以前生的,二十九岁之后再无一个子嗣?不大可能。所以,我感觉此处“少子”可能是相对于长子扶苏而言的,毕竟,除扶苏和胡亥之外,其他公子所述甚少,非要给胡亥安一个“老十三”、“老十五”的排行,意思不大。
---------------------------------------------------
真要把我笑死了!你不感觉你这一大段都是废话吗?自己提出个伪问题,自己在有模有样的回答。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8 15:14 |显示全部楼层
舞婆娑 发表于 2022-9-28 13:26
秦朝灭亡三大预言

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谶语在中国历史王朝更迭中显示了巨大力量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8 15:15 |显示全部楼层
坏菜 发表于 2022-9-28 14:12
衣赐履说:《史记》里原文是“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不少学者将“少子”翻译成小儿子,也即嬴政最小 ...

看来你火眼金睛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03:00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斯还坑杀了韩非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这厮。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9-29 03:00
李斯还坑杀了韩非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这厮。

不是坑杀,而是诛杀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1:01 |显示全部楼层
衣赐履说:《史记》里原文是“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不少学者将“少子”翻译成小儿子,也即嬴政最小的儿子,我觉得不妥。本年,胡亥二十岁,嬴政四十九岁,生胡亥时二十九岁,而嬴政有二十多个儿子,难不成都是二十九岁以前生的,二十九岁之后再无一个子嗣?不大可能。所以,我感觉此处“少子”可能是相对于长子扶苏而言的,毕竟,除扶苏和胡亥之外,其他公子所述甚少,非要给胡亥安一个“老十三”、“老十五”的排行,意思不大。
------------------------------------------------------------------------------------------------------------------------------------------------------------------
这段逻辑有问题。如果是相对长子扶苏而言,那,其他哪个儿子都可称“少子”?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22:29 |显示全部楼层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9-29 11:01
衣赐履说:《史记》里原文是“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不少学者将“少子”翻译成小儿子,也即嬴政最小 ...

你说得对,我是针对有些学者说胡亥是小儿子而言的。如果让我举例是谁这么翻的,我举不出来,早就忘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30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02胡亥,你就“胡害”吧!

衣赐履按:前面讲过,前215年,著名方士卢生从海上回来,告诉始皇帝嬴政,灭秦者“胡”。于是,嬴政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向北攻击匈奴。匈奴真够倒霉的,就因为是“胡人”,硬是被蒙恬打得北逃千余里,简直就是躺枪嘛!假设关于卢生的记录是真实的,那这方士还真有两下子,这“胡”可不是指的匈奴,而是二世“胡亥”啊。胡亥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皇帝,一继位就开始作(发音阴平,意为瞎搞),把老爹“万世”的理想,作成了二世而斩。

可能是旅行尝到了甜头儿,胡亥也爱上这口儿了。前209年,春季,胡亥向东出巡,李斯随从前往。先到碣石(河北省昌黎县北),然后沿海南下,至会稽(浙江省绍兴市南)。以前始皇帝嬴政出游时立了不少空白石碑,这次胡亥都给刻上了字,并刻上随从大臣的名字,以此表彰先帝的丰功盛德。

夏季,四月,胡亥回到咸阳,有天突然大发感慨,对赵高说,老赵啊,生活太美好啦!美中不足就是有点短,就像驾着六匹骏马拉的车,飞奔过缝隙一般的短促。现在,既然整个天下都是我的,那我就要好好享受,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想什么就有什么,我要快乐,我要幸福,直到我死那天。你看,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赵高一拍大腿,说,皇上,太对啦,只有最牛逼的君主才能有这样高明的见识啊!那些昏庸暴乱的君主,永远不可能领会如此深奥的人生哲学啊!不过呢,依我的意见,你的想法目前还不能实施。

胡亥一愣,说,为什么?

赵高说,听我细细道来哈。咱在沙丘夺权之谋,虽然隐秘,但诸位公子和大臣开始怀疑了。这帮公子都是您的哥哥,而大臣们又都是先帝任命的。如今陛下刚刚即位,他们都不服啊,我恐怕会发生事变。我每天战战栗栗,生怕不得好死,陛下您又怎么能够这样享乐呀!

胡亥挠了挠后脑勺,说,那该怎么办呢?

赵高说,我建议,制造恐怖。陛下应实行严厉的法律、残酷的刑罚,使有罪的人株连他人,这样可将大臣及皇族全部干掉,然后在普通人中间,贫穷的给他们钱,卑贱的给他们爵位,把先帝任用的臣僚全都清除出去,改用陛下的亲信,这些人自然对您感恩戴德,一切灾害和奸谋都会被堵塞,群臣没有不蒙受您的雨露恩泽的。到那时,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纵情享乐了。您看,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胡亥听完,乐得蹦高,连说“有理”。

于是便修订法律,务求更加严厉苛刻,凡大臣、各位公子有了过失,全部交给赵高审讯惩处。不久,有十二位皇子在咸阳街市上被斩首示众,十位公主在杜县(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被五马分尸(实在无法想像,公主被五马分尸,都是亲姐妹啊),他们的财产全部充公。受牵连被逮捕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衣赐履说:此之谓有胡亥特色的法制。法,本是个好东西。然而,当精通法律的赵高和胡亥,想利用“法”来清除异己的时候,“法”立即变成一头恶魔,打着“法”的大旗,干着与“法”背道而驰的勾当。什么时候,当没有生命的法,能够真正约束有生命的权力的时候,可能“法制”才能够进化成“法治”,才能够为人们带来真正的福祉。

公子嬴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直到最后才议定罪过。胡亥派使臣对将闾说,你态度傲慢,有“不臣”之罪,应当处死。

将闾说,在宫廷的礼仪中,我未曾敢不听从司仪人员的指挥;在朝廷的位次上,我未曾敢超越本分违背礼节;受皇上的命令应对质询,我未曾敢言辞失当说过什么错话,这怎么叫作“不臣”呢?请告诉我证据,死而无憾。

使臣说,我靠,你还想着争论啊?我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将闾悲愤不已,仰天大呼三声“苍天啊”,说,我没有罪!兄弟三人抱头痛哭,拔剑自杀。

整个皇室震惊恐惧。

公子嬴高本打算逃亡,但又害怕自己跑了,家人受到株连,想来想去,上书说:

先帝未患病时,我入宫便赐给我饮食,离开皇宫,则特准我乘车。御用的衣服,我得到赏赐,御用的宝马,我也得到赏赐。先帝驾崩,我本应随着去死,却没能这样做。作为儿子便是不孝,作为臣子便是不忠。不孝不忠的人是没有资格生存在世上的。因此我请求随同先帝去死,愿被葬在骊山脚下。希望陛下垂怜。

胡亥看了嬴高的上书,开心异常。他拿给赵高看,说,这可以算是走投无路了吧?

赵高说,太好了!他们成天担心自身安危,生活在恐惧之中,哪有时间去造反啊!

二世随即准了嬴高的上书,赐十万钱作为安葬费。

衣赐履说:不晓得嬴政为什么喜欢胡亥?隋文帝杨坚喜欢次子杨广,至少杨广很会演戏,把杨坚骗得一愣一愣的。而胡亥并没有展示出特别的才能,嬴政一代雄主,阅人无数,喜欢胡亥,恐怕也得有点特殊的理由吧。

胡亥下令继续修建阿房宫,又征调各地壮汉五万名驻防首都咸阳,加强战斗技能训练。皇家豢养的狗、马、奇禽、异兽,每天所需饲料太多,供应不足。胡亥下令全国郡县,输送豆类、谷物、饲草、禾秆到咸阳,规定押运的民夫都自带口粮。同时还下令咸阳三百里之内的谷物,人民不准食用,全部上缴***。

衣赐履说:读到这里,仰天长叹。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胡亥从小学习法律,对秦取得的一切,当然都认为是通过法得来的。因此,他所干的每件事,都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都是“依法办事”的。我猜,胡亥认为法是万能的,不管干什么,只要打着法的旗号,就不会有问题。然而,他不知道法也分良法恶法,恶法太多、太残酷,就不是“依法办事”了,最终会变成“依法亡国”啊。

另,突然想到,咸阳三百里百姓不得食自己种出来的谷物,怎么造反的不是他们,而是大泽乡揭竿而起呢?又一想,我靠,人家胡亥也懂,在没收你们口粮的同时,这不招了五万人的部队嘛!原来,征兵和收粮是配套措施诶!谁说胡亥傻,我跟谁急,呵呵。

又另,这里再次印证,阿房宫并未完工。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30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2-9-30 21:42
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
古代有伯仲叔季的排行
也有长子次子等等

少子肯定是偏小的,但是不是最小的?确实是个问题。一般人家没有皇帝那么多孩子,比如一般人家有大少爷、二少爷、三少爷,肯定有的时候就叫少爷,省略掉了排序数字。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 23:05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坏菜 于 2022-10-2 00:26 编辑

你是完全按照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再复述


籍柯是什么,现在没人能搞清楚,既然搞不清楚,柏杨也好、什么网友也好,说出的是什么,都是猜测。搞不清的东西,千万不要“我以为”,存疑就好。最好的方法是注明:其义不详,或者如何。不要毫无根据的肯定。

仓修良的《史记辞典》第824页“籍柯”词条下,是这样注释的:其义不详,或疑为地名。这才是科学的助释方法。不能瞎猜是木头,更不能瞎猜什么“体察民风,关注沿途农事”,不要误导阅读的人。

三秦出版社四卷本《史记注译》“籍柯”条目下,也注明:不详。

韩兆琦编的全10册的《史记笺证》第2册486页第18条“籍柯”条目下,引用了诸家的解释,如下:籍柯,旧本皆无注,周予同《历史文选》以为应为“籍河”;刘盼遂以为“籍”通“藉”,即“布”,如小孩的尿布称“藉子”(本人注:这个解释有点扯);辛志贤以为“藉河”即瀑布,指庐山瀑布——感觉都很扯。

很多史记的注本译本都采取了原话“观籍柯”,这不做解释的直接使用,尽管让人不明就里,但要比胡乱猜测要好得多。不懂就是不懂,可以注明不懂,也可以把不懂的在引用过来;但千万不要妄加猜测,胡乱解释。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坏菜 发表于 2022-10-1 23:05
你是完全按照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再复述

坏菜兄渊博!

愿意读通鉴的人,我猜也不会被很容易地误导吧?坏菜兄显然就没有被我误导,并且引经据典告诉我那两个字意思不详,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03所谓“鸿鹄之志”,就是占他一个县、称他一回王,呵呵

衣赐履按:二世胡亥于前210年9月继位(当年的末月),嗨了大半年之后,天边飘来一朵雨云,预示着帝国即将掀起惊涛骇浪。

2097月,阳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人陈胜、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人吴广,在蕲县(安徽省宿州市南)拉起造反的大旗,揭开了大秦帝国灭亡的序幕。

陈胜,字涉。吴广,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受雇帮人耕田。这位大哥看来不是好劳力,一边耕田一边思索人生。有一次,在田埂上休息时,突发感慨,对着一块耕田的哥们说,将来,不管谁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听了这话,大家伙儿一阵哄笑,说,你是给人家耕田的雇农诶,还想富贵,做梦呢吧!说完又是一阵哄笑。陈胜一声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衣赐履说:太史公将陈胜列入“世家”,这可是诸侯的传记哦,可见太史公对陈胜是青眼有加。一般而言,陈胜吴广起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其历史地位也可见一斑,为后世无数次起义树立了榜样。对于陈胜,我倒有点小疑问,他真的是农民吗?各位注意,陈胜,字涉。别小看这四个字,彼时的农民兄弟恐怕连名字都没有,更何谈“字”?只有贵族、士才可能有字。高帝刘邦,原名刘季,严格说连个名字都算不上,季是排行老三或者老四的意思,刘季就是刘老三或刘第四,刘邦是后来改的名。吴广,字叔。这个字也有意思,叔是排行老三,吴广字老三,可能是误传。从名字上可以判断,陈胜恐怕是贵族出身,只不过家道败落了,所以,吴广也算个人物,才会心甘情愿辅佐陈胜,而没有搞个“吴广王”的把戏出来。

一眨眼,到了前209年,七月,秦***征召居住在闾左(闾读如驴,是古代一种人群聚落单位,一般认为是二十五家为一闾。闾左应为居住在闾左面的人,比右边的人地位要低下)的贫民前往渔阳(北京市密云县)加强边防。其中一支九百人的队伍来到了大泽乡(安徽省宿州市东南),陈胜、吴广都编入这次征发的行列之中,被任命为屯长(管理几十个人,相当于现在的班排长)。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规定是都该杀头的。陈胜、吴广私下里琢磨,逃亡也是个死,起义也是个死,既然都是死,不如玩儿个心跳,干他一票。

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我听说秦二世胡亥是始皇帝嬴政的小儿子,根本轮不到他来继位,真正应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规劝嬴政的缘故,被罚到边地驻防。我听说他并未犯罪,而是被胡亥冤杀的。大部分老百姓都听说扶苏贤德,但并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还有项燕,本是楚国大将,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的人以为他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起来了。现在假使我们假借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名义,向天下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

吴广非常认可。于是两人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王读如旺,意为陈胜要当王啦”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有戍卒买鱼回来,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感觉惊疑。晚上,吴广悄悄跑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点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楚国要兴起啦,陈胜要当王啦(很难想像狐狸的声音,呵呵)!戍卒们听见之后,更加惊惧。第二天早晨,大家议论纷纷,看到陈胜,指指点点。

吴广一向关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愿为他效劳出力。押送队伍的将尉(带领这九百人的官员)喝醉了酒,吴广就在他面前扬言要逃跑,欲使将尉当众侮辱自己,这样就可以激怒众人。将尉本来就不爽(误了期限肯定要受罚),再加上喝得有点高了,抄起鞭子就抽吴广,又拔出剑来挥舞,不料吴广突然跃起,夺剑砍向将尉。陈胜也蹦起来,帮助吴广杀死了两个将尉(带队将尉就两名)。随即,召集大家,说,兄弟们,咱们在此地遇上大雨,误了戍边期限,按规定要杀头。即使逃过了杀头,但戍边而死的也得十之六七。身为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番话说得一众人等热血沸腾,纷纷大呼,我们都听你的!

于是,陈胜、吴广诈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用以吸引人民投靠。所有人袒露右臂,号称大楚。筑起高台宣誓,以将尉头颅为祭。陈胜自命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衣赐履说:我们光看到书上说,天下苦秦久矣!这些话都是谁说的呢?似乎都是造反的人或后世文人,当时的天下,是不是真的苦秦久矣?我觉得不好说。为什么?因为陈胜吴广居然打着“恶棍”嬴政的大儿子“扶苏”的旗号起义!我们用磕膝盖儿想想,暴秦如此可恨,我们要反抗暴秦,然后推举暴秦的大公子来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不是磕膝盖儿进水了吗?我理解,恐怕秦政未必如后世传说的那么不堪吧。那为什么几百个农民举着旗子喊一嗓子,天下就乱了呢?原因肯定很多,后面慢慢研究探讨。

紧接着,攻陷大泽乡,再攻陷蕲(读如其)县,继尔又攻陷了五六个城。一面作战,一面招兵买马。等到了陈县(河南省淮阳县),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卒好几万,二话不说,夺取陈县。在陈县休整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长者和地方豪杰都来开会议事。与会的人都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应该称王。陈胜大喜,心花怒放,稳妥起见,他又询问刚刚投奔过来的两位贤士张耳、陈馀的意见。

两人说,秦王朝残暴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将军您冒死起兵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就要称王,岂不是向天下人暴露了您的私心?我们建议将军您不要称王,而是火速率军西进,派人寻访六国国君的后裔,帮助他们复国。一方面给秦王朝增加敌人,另一方面培植自己的力量。秦王朝的敌人多了,兵力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之后,推翻残暴的秦政权,占据咸阳,即可号令各诸侯国,这是帝王的大业啊!如今您只占领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引起反感,人心离散。

陈胜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十分不爽,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没忍住,自封为楚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

衣赐履说:一直有个疑问,就是陈胜带着几百个人起义,一下子就攻克了好几县,大秦帝国就这么不堪一击?突然间恍然大悟,秦行郡县,郡县无兵啊!秦之前,中华大地到处是封国,封国是有军队的,而行郡县之后,军队统一由国家执掌,各郡县根本没有军队,就郡长县尉带着为数有限的公职人员守城,能守得住才是怪事,呵呵。

另,据刘义光先生考证研究,陈胜等九百人去渔阳戍边,并非从军,而是法定服徭役的一项内容,如果逾期未到,当然要受到惩罚,但罪不至死,而且,处罚最重的应该是那两个带队的将尉,但将尉并没有迹象要反叛。只能说明,陈胜、吴广所谓“失期,法皆斩”恐非事实,更可能的是陈胜为了实现“鸿鹄之志”向兄弟们所作的宣传之语。毕竟,陈胜出身可能是贵族,知道的比一般人多,兄弟们大多种地的,被他一吓唬,就跟着“举大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4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04张楚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衣赐履按:没那个命就别嘚瑟,奈何大家都觉得没准儿有那个命呢?!
2097月,陈胜、吴广起义,没多久,队伍壮大,攻取好几个县,建立张楚国,陈胜称楚王。其他各郡县百姓伸长了脖子看秦***怎么应对,等来等去,发现陈胜、吴广造反居然没事儿!没人管!陈胜还称了王!造反还有这种好事!于是,各郡县百姓纷纷诛杀当地长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郡县没有军队,百姓反,郡县长无力自保),都反啦!
秦王朝使者(谒者)从东边回到咸阳,赶紧向二世胡亥汇报反叛情况。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估计没有之一)发生了:胡亥听完使者汇报叛乱情况以后,大怒,吼道,来人,把这些使者抓起来,投进大狱
叛乱的事儿,胡亥不管!这下子好了,以后回来的使者,胡亥向他们询问叛乱情况,他们一致回答说,皇上放心,那群盗贼不过是些鼠辈,经地方官吏下令逮捕,早已完全肃清,不必担心。
胡亥听了,大喜。
衣赐履说:我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评论。我总以为胡亥不至于混到这个程度。难道,他是上天派下来配合刘邦项羽,灭他家大秦帝国的吗?陈胜、吴广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早下重手,几天就可剿灭。刘邦项羽之所以后来起兵,不过是由于看到造反太过容易罢了!倘胡亥随便派支军队以雷霆之击灭了陈胜吴广,哪还有后来高帝的事啊。对于历代王朝的兴亡,许多专家学者给出很多解释,比如气候啊、地缘啊、国力啊等等,但我总觉得,胡亥之流的不可思议的行为,恐怕重要性为甚。
陈胜任命吴广为代理楚王(假王),督率众将领向西攻击荥阳。
张耳、陈馀又劝说陈胜,请出奇兵向北攻取原来赵国的土地。于是,陈胜便任命老友、陈县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拨给三千人,北上进攻故赵国土地。
陈胜又派出数支人马攻击九江郡(安徽省寿县)、故魏国(河南省东部)的土地。此时,楚地数千人为一支的军队,数不胜数。
陈胜听说有个叫周章的,通晓军事,便任其为将军,领兵向西进攻秦王朝。
武臣一行,从白马(河南省滑县)津渡过黄河,进入故赵国地面,派人到各地劝说有声望、有势力的人士造反,这些人都纷纷响应。武臣的力量大增,兵力达到数万,被遵为“武信君”。武臣大军接连攻下十几个城市,但其他的城市都固守不降。武臣打算率军北上,直接攻击范阳(河北省定兴县)。范阳人蒯彻(蒯读如快)劝说,我见您虽然夺了不少城市、地盘,但都是硬碰硬得来的,我觉着哈,这样成本太高,不合算。我有一计,只需文告一篇,便可得城市无数、沃野千里。
武臣将信将疑,说,请先生明示。
蒯彻说,您先前每攻下一个城,立即格杀秦***任命的官员,所以现在各个城市严防死守,难以攻取。我是范阳人,范阳县的徐县长我太了解了,这家伙贪生怕死,贪得无厌,咱们大军一到,他必投降。我建议,徐县长投降后,不要杀他,咱封他一个侯爵,让他乘坐豪华车辆,奔走于燕、赵故地,那么燕、赵的其他城市必然不战而降。
武臣大喜,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拨给蒯彻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及封侯的印信,去说服徐县长。消息传出,燕、赵旧地上,呼啦啦三十多个城市向武臣投降。
衣赐履说:从武臣的表现来看,是个人物。带领三千人马北上燕、赵,既能强攻夺城,也能以智谋取,最重要还听得进别人的建议。武臣出身恐怕不低,既然是陈胜的老友,从侧面反映出陈胜家世绝不会差。燕赵大地几十个城市望风而降,说明:1.各郡县真的是没有军队;2.虽然大秦统一已经十年了,但安抚稳定工作还差得很远,故六国的贵族、平民对秦的认可度并不高,扔个火星,烧起一片。
陈胜认为秦王朝的政治混乱,已经崩溃,既然派出周章前去攻打,想必指日可灭,轻视之心油然而生,不再防备。博士孔鲋(孔子八世孙,鲋读如富)规劝说,兵法上说,不能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仰仗我之不可以被攻击。如今您总想着敌人不来进攻,而不是自己设防不怕被攻,一旦兵败,悔之晚矣。
陈胜此时志得意满,笑了笑,说,孔老师,据我所知,这是我陈胜的军队,就不劳您费心了。
衣赐履说:你看,张楚王陈胜就是这么个货色,他的鸿鹄之志想来不过如此。孔鲋老师一定被这句话噎得三天说不出话来,呵呵。
张楚大将周章沿路征集兵士,到达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时,已有战车千辆,士卒数十万,至戏亭(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与咸阳航空距离四十公里),驻扎了下来。胡亥这时才大惊失色,连忙与群臣商议说,怎么办啊?
少府(宫廷供应部长,搞后勤的)章邯说,盗贼已临城下,人多势强,征调驻军,已来不及。不过呢,在骊山做苦工的役夫不少,请陛下赦免他们,给他们武器,让他们迎敌。
胡亥于是下令大赦,命章邯集结骊山的役夫、刑徒、奴婢所生之子,组成军队迎战,大破楚军,周章逃跑。
衣赐履说:章邯厉害!率一帮乌合之众,也能所向披靡。可以肯定地说,章邯又是一个战神级的人物,是大秦帝国之柱石,可惜二世不是始皇帝,没办法用他啊!
另,看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蒙恬那三十万大军跑到哪里去了?我现在也没有答案,咱们往后读,如果后面我忘了提这个事儿,还请各位提醒我哈。
张耳、陈馀抵达邯郸,听说周章被秦军暴揍,又听说很多将领攻城略地后回到陈县,因谗言陷害而获罪,遭到陈胜诛杀。两人便劝武臣自己称王。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并派人报知陈胜。陈胜大怒,立即想尽灭武臣等人的家族,发兵攻打武臣。上柱国(故楚国官号,上将级武官)蔡赐规劝说,秦王朝尚未灭亡就杀武臣等人的家族,这是使又一个秦王朝复生啊。不如趁此庆贺他为王,令他火速率军向西进攻秦王朝。
衣赐履说:陈胜起义是七月,武臣称@@月,这个时间太过于紧凑,我觉得可能记录有误。
陈胜认为说得有理,便听从他的计策,把武臣等人的家人接到宫中居住(这可不是对人家好,这些都是人质,呵呵),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派使者去邯郸,祝贺赵王即位,并催促他向函谷关进军。张耳、陈馀对赵王武臣说,您当赵王,不是楚王陈胜的本意,所以他祝贺您称王,不过是个权宜之计。一旦楚灭掉了秦,必定要发兵攻打我们。因此您不要向西出兵,而是领兵往北攻占旧燕(北京市)、代(河北省蔚县)之地,向南收取河内(河南省武陟县),以此扩大自己的地盘(看,抗秦只是名义,争取地盘、实惠才是真的,呵呵)。这样一来,楚即便战胜了秦,对咱们也无可奈何。楚如果不能胜秦,赵国的分量就必然加重。如此,赵国乘秦、楚两家疲惫衰败之机崛起,我们就可以横行天下!赵王武臣认为说得不错,于是便不向西进军,而是派韩广领兵夺取燕国故土,李良攻取恒山(河北省正定县),张黡(读如眼)夺取上党(山西省长子县)。
208年,张楚大将周章率军退出函谷关,秦章邯尾随攻击,在渑池(河南省渑池县西)大败张楚军,周章自杀。
吴广率军围攻荥阳,三川郡守李由(李斯长子)固守荥阳,吴广不能攻下。张楚军将领田臧等便商议说,周章的军队已被击败了,秦兵很快就会到来。我们围攻荥阳城不下,秦军一到,必将大败我军,不如留一小部分兵力围守荥阳,而调动全部精兵迎击秦军。但现在代理楚王吴广自高自大,不懂得灵活用兵,不值得与他谋划对策,否则恐怕会坏事。因此就一起假传楚王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又将吴广的头颅献给陈胜。陈胜不敢责备,派使者把宰相(令尹)的印信赐给田臧,并任命他为上将军。
衣赐履说:大泽乡起义的时候,说吴广仁爱,兄弟们都听他的,而此刻,田臧等将领又说吴广自高自大,也不知哪个说的对。当然,也可能符合彼得原理,即,人一定会上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位置,然后败得一塌糊涂,陈胜、吴广皆适用,呵呵。
田臧于是留下少数兵将继续围攻荥阳,自己亲率大军至敖仓(河南省荥阳市北敖山粮仓)迎击秦军,瞬即崩溃,田臧战死。章邯进军荥阳城下,大破张楚军,荥阳之围解。
胡亥增派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辅助章邯攻打盗贼。章邯一路摧枯拉朽,张楚军一败再败。十二月,陈胜前往汝阴(安徽省阜阳市),返归时到达下城父(安徽省涡阳县),车夫庄贾刺杀陈胜,向秦投降。
陈胜从前的随从、现任将军吕臣,是苍头军(青巾包头)统帅,从新阳(安徽省界首市北)出发,反攻陈县。攻克之后,斩庄贾,仍称楚国,把陈胜埋葬在砀县(河南省永城市,砀读如荡),尊为隐王。
陈胜、吴广起义,前后半年时间,哥儿俩都是被自己人干掉的,没两把刷子,这活儿不好干。
衣赐履说:柏杨先生多次表示,中国史书很大的一个毛病就是时间记录模糊,甚至没有记录,搞得很多事件让人摸不清头脑。陈胜起义也是一样,让人费解。咱们摆一摆哈:
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事,8月,武臣称赵王。各位可以想一想哈,7月起事,夺取几个县,占领陈县,陈胜称王,然后派武臣攻击故燕、赵各地,武臣打下十几个城市,然后又招降了三十几个城市,然后听说周章大败,听说陈胜诛杀功臣,于8月称赵王。这些都发生在一个月不超过两个月的时间内,在没有高铁、坦克、手机、电脑的时代,这个效率高得让人无法想像。以前我在机关工作的时候,有时候写个材料,一写就是一个月啊!惭愧惭愧!呵呵。
转眼到了前208年,10月为元月,张楚大将周章兵败逃出函谷关,两个月后,与章邯战,又败,十几天后,又大败,周章自杀。好,现在已经至少到了前208年12月中旬。田臧等将领听说周章兵败,杀吴广,然后报告陈胜,陈胜封田为令尹,田领兵迎击章邯,兵败阵亡。我约摸着得到12月底了吧?
之后,章邯击破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进军陈县,陈胜亲自督战,大败。这都不知道到了什么时间了。
再之后,还是12月,陈胜被车夫杀死。
看这些,仿佛存在平行宇宙,N个章邯几乎同时灭了周章、田臧、陈胜,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6 09: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拜读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6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欢迎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7 09:30 |显示全部楼层
05这个亭长从村级干部到正国级,只用了七年时间!

衣赐履按: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历时半年就失败了,但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大而有力,一时间豪杰并起。其中最闪亮的两位就是项羽和刘邦。
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事。九月,沛县(江苏省沛县)人刘邦,在沛县起兵;下相(江苏省宿迁市)人项梁,在吴县(江苏省苏州市)起兵。
先说高祖哈。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就是刘大爷和刘大妈,媪读如袄)。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衣赐履说:大家看哈,刘老太太可是够洒脱的,一个女人家,不知到大泽边干什么,累了,居然倒地就睡了,搁现代社会恐怕也不多见哦。刘太公估计在家等急了,就去找老婆,来到大泽边,下没下雨不清楚,但当时雷鸣电闪,太公肯定是被吓傻了,因为,他看见一条蛟龙伏在老婆身上!
大家注意,是蛟龙,而不是龙。何谓蛟龙?蛟龙就是蛟,《韵会》云,蛟,龙属,无角曰蛟;《抱朴子》云,母龙曰蛟。另有记载说,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后方可化龙。
看,太史公为了让高祖称帝具有上天意旨,煞费苦心整了一出“人龙配”,高祖既然是龙子,当皇帝自然没话说。但,注意,安排的是蛟与刘老太太交,蛟还不是龙,还要渡劫后才能化为龙,一说明高祖征战九死一生后方得帝位;二说明太史公自己也觉得这个故事有些脸红,偏偏不说你爹是真龙,而是尚未成龙的蛟,呵呵。我看到这里,总想像太史公咬着毛笔苦思冥想怎么既拍了马屁,又还能表达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比我们写材料要难多啦。所谓春秋笔法,恐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高祖身体特征也很明显,高鼻梁、眉骨突起如龙额,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对人友爱宽厚,喜欢施舍财物给人,心胸开阔,素来有远大的志向(和陈胜一样有“鸿鹄之志”,呵呵),不安于从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起初,高祖担任泗水(江苏省沛县东)亭长,单父(山东省单县)人吕公,喜爱给人相面,看见刘邦的形状容貌,认为很不寻常,便将女儿吕雉嫁给了他。
衣赐履说:高祖相貌可不一般,脸长得就像龙颜,左大腿上还有七十二颗黑痣。这个七十二,肯定是有讲究的,我不知道,就不瞎说了,呵呵。这里,讲一下亭长是个什么角色。
亭,原义是施发信号的高楼、候望台、烽火台,设于边境地区以监视敌情,后来逐渐演变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地方警察机构。亭长是亭的负责人,事实上在秦至汉初,亭长的正式名称叫“校长”,西汉中期以后才称亭长。亭长手下还有“求盗”、“亭父”、“亭佐”等属员。有人把亭长翻译成村长是不大合适的,所以高祖作为泗水亭长,并不是这里的村官,而是负责该地域治安的小官,估计级别也就是个股级或副股级,呵呵。
高祖好酒及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王媪、武负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刘邦每次去喝酒,到店里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再加上看到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每到年终,这两家就把记账的简札折断,不再向刘邦讨账。
衣赐履说:高祖好酒及色,这个爱好太亲民了,为他今后拉起一票人马干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兄弟基础,呵呵。至于喝醉了身上有龙出现,我仿佛看见太史公喝多了揪自己的胡子写出这一段(不要质问我太史公有没有胡子的事)。几年前,看唐德刚先生的《袁氏当国》,袁世凯大总统天天为了称不称帝的事烦恼,就跟我现在天天写公众号一样,睡不着觉啊!有天中午,袁总统好容易睡着了,突然一声响,把他惊醒了。他坐起来一看,原来是家里的小婢进来,把他的一个最喜爱的茶杯打碎了。袁总统大怒,喝问怎么回事。那小婢结结巴巴说,老爷,我,我,我,看见一条龙,盘在床上!袁总统一听,先是一惊,又是一喜,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称帝!于是,身死为天下笑。诸位,你们如果是袁总统,信不信小婢的话?会不会称帝?
上下两千年,简直如出一辙。呵呵。
高祖可不是那种老老实实坐班儿的人,当个亭长,没事儿了就到处乱窜,还经常请假回家。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经过讨口水喝,吕后不仅给老汉拿了水,还给他拿了些饭(真想不到吕后还有如此爱人的一面,哈哈)。老汉吃饱喝足,对吕后说,老汉粗通相面,看夫人的面相,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连忙让老汉给两个孩子相面,看了儿子刘盈(即汉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儿子。然后又说闺女(即鲁元公主)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汉走后,高祖回来,吕后就把看相的事说了一遍。高祖二话没说,撒丫子追了出去。老汉端详这张“隆准而龙颜”的脸后,说,夫人和子女都是富贵面相,但,你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道谢说,果真如此,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后来,刘亭长按上级要求,要送役夫到骊山去做工,途中不少人跑了。刘亭长一琢磨,按这个逃跑速度,还没到骊山,人都跑光了,于是行至丰县(江苏省丰县)西面的泽中亭后,又把自己猛灌了一通,到了晚上,刘亭长大手一挥,说,大伙都跑吧,我也从此逃命去了!这群役夫中有十来个人没走,愿意跟着他。
就在这期间,刘亭长有天又喝醉了,夜间穿过草泽地,遇有大蛇挡道,他随即拔剑斩杀了大蛇。后来有人听到一位老妇夫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啊,化为蛇,挡在小道上,而今却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说罢就忽然不见了踪影。
衣赐履说:对刘亭长称帝合法化的理论基础,到此终于夯结实了,太史公真不容易,呵呵。
及至陈胜起兵,沛县县长打算响应,主吏萧何、狱掾(狱曹的属吏,掾读如院)曹参说,您身为秦朝官员,现在想要背叛朝廷,沛县的青年未必肯听从您的号令。如果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来,可得数百人,借此威胁大家,众人便不敢不服从了。
县长觉得有理,就让樊哙去召刘邦回来,此时刘邦的部众已有百十来人了。但樊哙刚走,县长就后悔了,担心刘邦等人回来会发生变故,就下令关闭城门,加强防守,并要诛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见情况不妙,踩着凌波微步就跑了,一道烟来到刘邦跟前,几个人一合计,写了封信射到城上去,向沛县的父老百姓宣告说:
天下苦秦久矣!现在父老们虽然为县长守城,但是各地诸侯全都造反了,很快就要杀到沛县。如果现在大家一起把县长干掉,选个可以拥立的人当首领,来响应各地诸侯,那么你们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话,全县老少都要遭到屠杀,到那时一切都完了!
于是沛县父老杀掉了县长,开门迎接刘亭长。由于刘邦的奇闻异事众多,大家一致要求刘邦当县长,刘邦以自己能力不足为由,坚决推辞。刘邦不干,别人也都不干,后来干脆推举刘邦为沛公,县长的编制就空着了(柏杨先生注:故楚国王子大臣,多数都封公爵。沛县原故楚国属地,所以称公。此时陈胜已称王,且刘邦初起事,力量微弱,称公已经很满意了——一下子从股级晋升为省部级,已经可以啦,呵呵)。于是在沛县祭祀能定天下的黄帝和善制兵器的蚩尤,把牲血涂在旗鼓上,以祭旗祭鼓,旗帜都是红色的。这是由于被杀的那条蛇是白帝之子,而杀蛇那个人是赤帝之子,所以崇尚红色。萧何、曹参集结沛县子弟,有三千人,响应抗暴行动。
从此刻起,亭长刘季,向着高祖刘邦,出发!
衣赐履说:那些个传说,有可能是无稽之谈,也有可能是他们故意这么弄的,就跟鱼肚子里面发现“陈胜王”差不多的意思。大家推举刘邦当老大,自然有别的原因:刘邦、萧何、曹参、樊哙都太熟了,都是哥们。刘邦是管治安的亭长,萧何是县长的属吏,曹参是狱曹的属吏,在平日工作中,刘邦少不得要跟这二位共事,樊哙就更别说了,他是刘邦的“担挑儿”,娶的是吕后的妹妹。刘邦年龄最长,行事豪爽,平日里少不了带着哥儿几个喝个酒,找个美女什么的,而且他来买单(下级为上级买单,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刘亭长工资不高,经常欠一屁股债,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开销。刘邦对世事的见解一定非常高明,深得萧何、曹参辈的赞赏。这虽然是我的猜测,但决不是胡说,例证就是被称为谋圣的张良。张良与各路诸侯都打过交道,谁他都没看上,但就跟刘邦见一面,聊了一回,立即决定辅佐刘邦,这是刘邦的人格魅力和天赋智慧,别人是比不了的。
另外,我觉得萧何、曹参要请刘邦回来,其实就是摆了沛县县长一道,人家本来就要造反,萧、曹不让人家造反,非要把刘邦请回来才行,派去的人还是刘邦的担挑儿,这几个人整个儿就是调戏傻小子呢。县长突然回过味儿来,自然不能放刘邦进城。奈何县长不是本地人啊,没有群众基础,沛县父老岂能放过你去!从各地纷纷杀掉郡县长造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推测,秦时很可能有郡县长不得在原籍任职的规定,好先进的理念!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8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秦时百姓肯定辛苦,不然不会那么容易跟随起义。

刘邦喜欢交友,去喝酒时酒店销量大增,因为他自带流量,是民间核心。这样的人,天生有王者气象。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8 10:37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10-8 10:05
秦时百姓肯定辛苦,不然不会那么容易跟随起义。

刘邦喜欢交友,去喝酒时酒店销量大增,因为他自带流量 ...

是的。特别是二世继位之后,老百姓更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9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06坑灰未冷山东乱,霸王原来不读书

衣赐履按:唐人章碣有诗《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诗写得很有意思,可以有多种解读。始皇嬴政想统一思想,巩固统治,故有“焚书坑儒”的举动。然而,坑灰尚余温,山东已大乱。最厉害的两个狠角色,刘邦和项羽,人家都不读书啊!嬴政啊,你焚书坑儒有个毛线用啊!呵呵。
今天讲项羽,标题借章诗两句,“刘项”改为“霸王”。

项羽,名籍,字羽(看,有名有字,贵族出身),下相(江苏省宿迁市)人。项羽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秦将王翦灭楚时被斩。项梁还有个兄弟叫项伯,也是项羽的叔父,就是鸿门宴上为刘邦立了大功的那位。项氏世代为楚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羽小的时候学文,学了两天不干了;然后学剑,学了两天又不干了。项梁很恼火,骂他说,你文也不学,武也不学,我特么送你去蓝翔技校学厨师去,省得在这儿给我丢人!项羽眼一瞪,说,写字,能记下姓名就行了;学剑,只能对付一两个人,有什么意思?我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兵法,项羽这下子来兴趣了,可是又只看个大概,不肯深入钻研。

衣赐履说:咱也闹不清这个“万人敌”是个什么东东,照理应该是指兵法,然而,项羽还是不学。再然而,人家项羽打仗,除了在垓下战败身死,似乎还真没打过败仗。再再然而,所谓兵法,未必仅指带兵打仗,张良学了《太公兵法》,人家可没上战场厮杀,人家玩儿的是战略纵横,是资源整合,是人心向背,那是“千万人敌”。而项羽每战必冲在第一线,勇冠三军,杀人如麻,但非帅才,一将耳。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故都城,商鞅变法时迁都至咸阳,栎读如悦)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安徽省宿州市南,读如齐)狱掾(狱吏,掾读如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羽一起逃到吴中(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吴中贤能有名望的士大夫,都愿意和项梁交往。每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常请项梁主持办理,项梁以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子弟,暗中了解他们的才能(以兵法组织丧葬,不是很好想像,呵呵)。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梁和项羽远远观看。项羽突然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我靠,住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羽很不一般。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干超过常人。

衣赐履说:短短一段,可以看出,项氏家族,傲慢如斯。在严刑峻法的大秦帝国治下,项梁视杀人犯罪如同儿戏,其家族在楚王国时期,该是何等嚣张跋扈。这样的人,只要风吹草动,立即就会冒出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简直就是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此处尚有一疑,即,项梁楚人,犯了罪被关在栎阳,他是如何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曹咎写信给司马欣救他的?当时正是始皇嬴政在位期间,司马欣是否有那个胆子放了项梁?

另,以前咱们说过,秦制,一尺约二十三厘米,八尺约合一百八十四厘米,项羽八尺有余,那就在一百八十五厘米至一百九十厘米之间,贵族出身,其母必为美女,再加上力能举鼎,美姿颜加上八块腹肌,小伙儿真是帅呆了!霸王对自己的身材样貌必然是相当自豪滴,要不,哪能说出那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2097月,陈胜造反。九月,会稽郡(江苏省苏州市)郡守殷通打算响应,命项梁和桓楚担任军队统帅。当时,桓楚正在逃亡之中。项梁对殷通说,桓楚躲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然后,项梁出去嘱咐项羽全副武装在堂外候命,又进屋对殷通说,请让我把项羽叫进来,您面授命令,让他去找桓楚。殷通应允。项梁叫项羽进来,没聊几句,项梁使个眼色,说,动手!于是项羽雷霆出击,砍下殷通的脑袋!

项梁提着殷通的首级,身上挂了郡守的印信。一霎时,郡府内惊惶大乱,项羽二话不说,一连杀了百八十个人。郡府上下人等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于是召集原先熟悉的豪强官吏,宣讲反秦的道理,于是在吴中起兵造反。项梁派人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项梁自任会稽郡郡守,项羽为副将(裨将,此处,裨读如皮),率军夺取不肯归附的县市。

本年,项羽二十四岁。

衣赐履说:简直是无语。殷通找项梁,本来就是准备举事,岂料引狼入室。从项氏叔侄的举动可以看出:1.两人凶残无道,视人命如草芥,这就可以理解后来项羽火烧秦宫、攻城而尽屠其民的极端做法。他们造反,反的是秦之“暴政”,然而,项羽万一坐了天下,他会行仁政吗?2.项氏叔侄,只能当主官,做不来副职。哪个要亮瞎了眼让他们做了副手,那就死定了。这回是殷通,后面还有上将军宋义,接着是楚怀王芈心,我们后面慢慢道来。

写到这里,我在想,西楚霸王项羽常常把高祖刘邦打得屁滚尿流,找不着北,司马迁作为汉朝的史官,是不是有意无意间抹黑项羽,给高祖挽回些许面子呢?再一想,也不大可能,太史公把项羽写进“本纪”,这是把项羽当帝王立传的,似乎没有必要再整些乱七八糟没名堂的东西。因此,项羽之残暴,可信度很高。

重要提示:倘有学子看我这篇东西,千万不要以为我在鼓励大家不读书哦!刘邦、项羽可以不读书,但是你们还是要认真读书,先学好本事能养活自己再说。刘邦的大智慧和项羽的“万人敌”,那是学不来的,切记切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9 22:30 |显示全部楼层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2-10-9 20:30
像项羽刘邦似的人物
本身就是一本书
是一本成功与失败的活教材

就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似乎还真没什么人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2 10:32 |显示全部楼层
07忽如一夜春风来,大王小王遍地开

衣赐履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胜称王之后,大秦的天下有如雨过春笋田,呼啦啦冒出一片大王。有故六国国君的后人,也有各种野心家;有自己封的,也有被人硬架上去的;有道德真君,更多的是投机分子,恰恰是高帝和霸王,这两个最有资格的,竟然没有称王。本节故事性不强,属知识普及帖,还是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目的是后面行文方便,否则一会儿过来一个什么王,过一会儿又过来一个什么王,容易搞乱。

第一王——张楚王陈胜
见拙文《所谓“鸿鹄之志”,就是占他一个县、称他一回王》。

第二王——赵王武臣
见拙文《张楚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第三王——齐王田儋
田儋(读如丹)是故齐国王族。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胞弟田横,都势力雄厚,家族强盛,颇有人望。前209年,张楚国大将周福带兵打到狄县(山东省高青县),狄县闭城固守。田儋捆绑一个奴隶送到县衙,要报请县令准许杀掉这个奴隶(柏杨先生注:古人有权诛杀属于自己的奴隶,但得事前禀告官府)。狄县县长出来接见时,田儋上去就把县长给杀了(县长都成了高危职业了,呵呵)。随后,田儋召集当地官吏、子弟,说,天下都反了。齐国是最早受周王分封的国家,我田儋,是齐国王族,理应为齐王!
于是,田儋自封为齐王,领兵攻击周福,周福撤退。田儋随即率军向东收复故齐国土地。

第四王——燕王韩广
前面说过,前209年,赵王武臣琢磨着夺取故燕国的土地,就派大将韩广北上。嘿,韩广带兵到达燕国故地,一下子跟当地豪强势力打成一片,这帮家伙就打算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说,我老娘还在赵国,我在此称王,武臣不得要我老娘的命啊!
燕人说,不然,赵国西面有秦国的威胁,南面有楚国的威胁,赵王的力量是不能禁止咱们的。况且以楚国的强大,还不敢杀害赵王武臣的家属,赵国难道就敢加害您的家属吗?!
韩广认为有理,于是就自立为燕王。果然,没过多久,赵国就将韩广的母亲和家属送到了燕国。
衣赐履说:陈胜派武臣攻赵国故地,武臣到了赵国就自封为赵王,差点把陈胜气死。武臣派韩广攻燕国故地,韩广到燕国就自封为燕王,差点把武臣气死。韩广之于武臣,简直就是拷贝、粘贴,韩广是为陈胜报仇吗?呵呵。

第五王——魏王魏咎
还是前209年,张楚国大将周福从狄县败还,经过故魏国土地时,想要立故魏国公子宁陵君魏咎(读如舅)为王,但魏咎恰巧在陈县(陈胜都城),一时不能抵达。而魏国故地已经平定,大家便想立周福为魏王。周福说,天下昏乱,忠臣乃见;如今天下共同反抗暴秦,依此道义,必定要立故魏国王室后裔才行。大家坚持请求拥立周福,周福最终还是推辞不接受,派人往陈县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胜才将魏咎送还,立为魏王,周福担任魏相。
衣赐履说:周福还是值得尊敬的。陈胜不放魏咎,显然是不希望又多一个王出来,但想来想去,不放魏咎,也会有别的魏王,好歹魏咎还是熟人,立就立吧,呵呵。真纠结啊!

第六王——赵王赵歇
衣赐履说:一国岂有二主?前面已经有了赵王武臣,此处如何又出来一个赵王?这段还是蛮有意思的。
还是前209年(书上都没写日期,真没办法),赵王武臣派大将李良攻击恒山(河北省正定县,以前北岳恒山在河北,后来因为地震,庙宇坍塌,清朝时才把北岳改到山西恒山)。前208年,李良平定恒山,回报武臣。武臣又派他去夺取太原,走到石邑(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有秦军在井陉(太行八陉之一,以道路险阻著称,军事要地。陉读如形)布防,李良无法前进。秦将伪造二世胡亥的书信,招降李良。李良接书后,半信半疑,返回邯郸,请求援兵。走到半路,遇到武臣的姐姐外出饮宴归来。李良望见,以为是赵王武臣来了,连忙在道旁伏地拜谒。显然,武臣的姐姐是个豪放女,喝得云里雾里放光彩,哪晓得跪在一边的是大将李良啊!这位姐姐就让随行的一个骑兵向李良致意,然后车队呼啸而过。李良向来尊贵,站起身后,回顾身后这一班下属,羞惭无比。一个手下说,老大,天下都反了,谁有能耐谁当王;赵王武臣的地位一向比您低,而今一个女流都不肯下车还礼,请让我去杀了她!李良本来就犹豫降不降秦,被此事激得火起,于是派人追杀了武臣的姐姐,并趁势率军袭击邯郸。邯郸守兵毫无察觉,李良诛杀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骚。赵国人中有许多是张耳、陈馀的耳目,及时通报消息,二人因此得以独自脱逃。
衣赐履说:陈胜是第一个死的王,武臣是第二个。
208年,赵国张耳、陈馀召集逃散的士卒,得数万人,随即攻打李良。李良兵败而逃,归降了章邯。宾客中有人劝张耳、陈馀说,二位均非赵国人,要想使赵国人归附,是很难独立获得成功的;若拥立故赵国国君的后裔,并以仁义辅助他,便可以成就功业。二人于是寻求到了赵歇。春季,正月,张耳、陈馀立赵歇为赵王,定都信都(河北省邢台市)。

第七王——楚王景驹
208年,东阳人宁君和秦嘉闻听陈胜兵败,便拥立景驹为楚王,领兵前往方与(山东省鱼台县),准备攻击定陶(山东省定陶县,之前秦相魏冉曾封在此地,不知后来如何)的秦军。派公孙庆出使齐国,想要与齐合力攻秦。齐王田儋说,陈胜战败,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请示齐国便自行立王呀!
公孙庆道,齐国不请示楚国即立王,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后才立王呢!况且楚国首先起事,理当号令天下。
田儋大怒,斩公孙庆。

第八王——楚怀王芈心
景驹称楚王,楚地各路人马都怒了,特别是项梁,此时兵强马壮,准备收拾景驹。景驹和大将秦嘉驻军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东面,准备抵抗项梁。项梁昭告大军,张楚王陈胜首先起事,作战不利,不知去向。现在秦嘉背叛楚王陈胜而拥立景驹,实属大逆不道!便进军攻打秦嘉,秦嘉战死,军队归降项梁。景驹逃跑,死在了魏国。
衣赐履说:景驹是第三个死的王。
不久,项梁听说陈胜确实死了,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高祖刘邦也参加了哦)。范增在会上发言说,陈胜失败,意料中事;秦朝灭六国,楚国最无辜(咱也闹不清为啥楚国最无辜,估计韩国人说韩国最无辜,魏国人说魏国最无辜,呵呵),自从楚怀王到秦国后一去不返,楚人至今怀念他老人家,因此楚南公(楚国贵族,据说是阴阳家)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言论;如今陈胜最先起事,他不拥立楚王的后裔而自立为王,岂能长久?现在将军你在江东起兵,楚地将领都争相归附,正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为楚将,故而能够重新拥立楚王后代的缘故啊!
项梁当时认为他说的很对,就从民间寻找到楚怀王的孙子芈心,芈心这时正在为人家放羊。前2086月,项梁拥立芈心为楚怀王,建都盱眙(江苏省盱眙县,读如需夷)。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衣赐履说:赵王武臣也曾称武信君,项梁自号武信君,看来不是好兆头儿,呵呵。以前看到刘邦项羽争霸,都说项羽就一个范增,还不能用其言,觉得是那么回事儿。此番读到此处,突然有了另外的想法,项羽之所以不听范增的,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即,范增服的是楚国王室,服的是姓芈的,范增事项羽其实是为了芈家,怀王芈心被项羽干掉之后,估计范增的心啊,就拔凉拔凉的了。

第九王——韩王韩成
谋圣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前208年,张良劝项梁说,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代,韩国的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最为贤能,可以立为王,以增树党羽。项梁于是便派张良找到韩成,立他为韩王。由张良任韩国的司徒,随韩王率一千余人向西攻取故韩国的土地(河南省中西部),夺得数城,但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遂在颍川郡(河南省禹州市)一带打起游击。

第十王——齐王田假
你猜对了,前面已经有了齐王,此处又来一个,必然是前面那个挂了。秦将章邯干掉陈胜之后,进兵魏国首都临济(河南省封丘县东)。魏王魏咎派周福向齐国田儋、楚国芈心求救。田儋亲率大军,会合楚将项它,援救魏国。奈何章邯实在是太厉害了,于夜间突袭,在临济城下大败齐、楚联军,田儋、周福阵亡。魏咎为了避免人民受到屠杀,与章邯签订降书,约好归降日期,随即自焚而亡(有古君子风)。魏咎的弟弟魏豹逃奔楚国,芈心给了他数千人马,让他继续夺取故土。田儋的堂弟田荣,收拢残兵,东退东阿(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章邯紧追,包围田荣。齐国人听说田儋已死,便拥立故齐国亡国之君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假任田角为宰相,田角的弟弟田间为大将,继续抵抗。
衣赐履说:田儋是第四个死的王,魏咎是第五个。

第十一王——齐王田福
2088月,田荣从秦军包围中突击出来,杀奔齐王田假,田假逃奔到楚国。大将田间到赵国求援,听到消息,不敢回国。田荣便立田儋的儿子田福为齐王,田荣当宰相,田横为大将,收复故齐国全部土地。
衣赐履说:注意,田假没死。

第十二王——魏王魏豹
208年,九月许,魏豹收复故魏王国二十多个城市,楚怀王封魏豹当魏王。

第十三王——秦王嬴子婴
207年,二世胡亥被赵高干掉,子婴继位,不敢称皇帝,降为秦王。详细情况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到此,十三个王,死了五个,逃跑一个,战国七雄又凑齐了,分别是:
齐王田福、楚王芈心、秦王子婴、燕王韩广、赵王赵歇、魏王魏豹、韩王韩成。
衣赐履说:真是热闹,一眼看过去,遍地是大王。而最有资格的刘项,还没发言哩。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4 09:07 |显示全部楼层
08李斯真不是一个玩儿政治的

引:两千多年前一个秋天的午后,楚国上蔡城东门外,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地里到处是金黄色的禾秆和尚未拾净的谷穗谷粒。一个中年人带着一个男孩,牵着那头叫“黄先生”的黄狗,走入旷野。突然,黄先生一跃而起,向一处田埂冲去,与此同时,一匹棕色的兔子掉头就跑,中年人和男孩跟着黄先生奔过去,兴奋不已……黄先生和兔子跑出很远,过了一会儿,黄先生衔着那匹棕色兔子,摇头摆尾跑了回来。
数十年后,咸阳街头,一七十余岁老者对着一个四十余岁中年人,老泪纵横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言毕,两人抱头痛哭,旋而腰斩、灭族!
读至李斯末日,想像父子俩在上蔡东门牵黄撵兔,突然发觉,李斯啊,你真不是一个玩儿政治的!

208年,天下大乱。二世胡亥心中有火,就拿李斯来撒气,多次责骂李丞相,说他位居三公(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整天干什么吃的,使盗贼猖獗到这种地步。李斯惶恐,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迎合胡亥的想法,上书说:

贤明的君主,必定能明察臣下的罪行,严加惩处。申不害曾说,拥有天下却不肆情放纵的,是谓“把天下当成枷锁”。什么原因呢?就在于君主没有督责臣下,只好辛苦自己,就跟唐尧、大禹一样,累得腿不生毛,那天下当然成为枷锁。像尧、禹这样的,简直不能称作君主,他们就是百姓的奴仆啊。所以,贤明的君主能够乾纲独断、严厉督责,权力不会旁落。阻断实施仁义的道路,杜绝规劝言论。君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敢表示异议。如果这样,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心思图谋叛逆?

胡亥看了之后,大为兴奋,对部下更加严厉,认为征收赋税多的官员有本事,杀人多的官员就是忠臣。结果使得咸阳街头的行人有一半是受过刑罚的罪犯,每天街市上都堆满了尸体。百姓惊骇恐惧,口不敢言,心盼大乱。

衣赐履说:我们在《胡亥,你就“胡害”吧!》一文中说过,赵高向胡亥建议,要想政权稳固,就得制造恐怖,实行严厉的法律、残酷的刑罚,使有罪的人株连他人……如今,李斯向胡亥提出的建议,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于山东之乱,有如抱薪救火,其亡不远。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地方的小吏,看到厕所老鼠瘦弱胆小,而粮仓的老鼠肥胖雍容,突然悟到了人生真谛,即,人的发展与所处环境紧密相关。于是,带着一身本事来到秦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说顺利实现了由“厕所老鼠”向“粮仓老鼠”的转变。李斯一生,做了许多大事,仅人们耳熟能详的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可以说功莫大焉。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就是李斯的大功都发于始皇嬴政时期,李斯是实干型的干部,执行力超强。在嬴政手下,就能干得有声有色;在胡亥手下,那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当初,胡亥拒绝听任何有关人民造反的消息,导致叛乱四起。而当天下大乱时,胡亥又把责任全部推到李斯身上,面对这样的君主,谁又能拿出什么好的办法呢?

还是本年,郎中令(宫廷禁卫官)赵高仰仗着胡亥的恩宠,专权横行,私仇公报,杀人无算。因此害怕大臣们在上朝时揭发他的罪行,就劝胡亥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臣下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见不到他的容颜。陛下还很年轻,未必对每件事情都熟悉,现在坐在朝廷上听群臣奏报政务,若有赏罚不当之处,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他们,有损圣明。所以呢,陛下不如深居宫禁之中,与我和熟习法令规章的侍中们一起,专门阅览奏章,通过批示奏章处理各种事务。这样,官员们就不敢奏报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天下人都会称您是一位圣君明主了。

胡亥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不再上朝接见大臣,赵高深宫陪伴,独掌大权。

衣赐履说:从赵高的言辞可以判断,胡亥恐怕在上朝时确实有被臣下问得目瞪口呆的情况。

李斯对胡亥拒绝上朝颇为不满。赵高听说后,便去会见李斯说,关东地区,盗贼纷起,但现在皇上却还在征夫役修建阿房宫,并搜集狗、马一类无用的玩物。我想进行规劝,可地位卑微。您是宰相,为国家劝谏是您的责任啊(引李斯上钩)。

李斯说,我早就想劝劝皇上了,但现在皇上总是处于深宫,我没机会跟他说啊(立即上钩)。

赵高说,倘若您真有此心,皇上得空的时候我通知您,如何?

李斯答应(在耍阴谋诡计方面,赵高甩李斯好几条街)。

于是,赵高在胡亥没事儿的时候从来不通知李斯,专门等到胡亥欢宴享乐、与美女嬉戏一身是劲的时候,派人通告李斯前来奏事。李斯于是进宫求见。如此接连好几次。胡亥大怒道,我特么有空的时候,李斯不来。刚想休息休息放松放松,他就来请示奏报!他这是欺负我是小孩子吗?

赵高便趁机说,陛下,丞相也参与了沙丘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的密谋。现在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他的意思也是想要割地称王了。而且陛下若不问我,我还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郡长,楚地盗贼陈胜等都是丞相的同乡啊,因此这些盗贼敢于公然横行,以致经过三川城下,李由都不攻击。我听说他们还相互有文书往来,因尚未了解确实,所以没敢奏报给陛下。而且听说,李丞相在外面,权势比陛下还要大哩。

胡亥见赵高说得有鼻子有眼,便想查办李斯,但又怕事实不确,于是就先派人去调查李斯长子、三川郡郡长李由与盗贼相勾结的情况。

李斯听说了这件事,感觉到情况不妙,立即上奏章揭发赵高:

赵高专擅赏罚大权,他的权力跟陛下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从前田恒当齐国国君简公的相国,窃取了齐简公的恩德威势,下得百姓拥戴,上获群臣支持,终于杀掉了简公,夺取了齐国,这是天下周知的事啊(指的是田齐代姜一事,可参阅拙文《姜太公地下有知,肯定会被不肖子孙气得再死一次——田齐取代姜齐》)。如今赵高有邪恶放纵的心意,阴险反叛的行为,他私家的富足,与田氏在齐国一样,而又贪得无厌,追求利禄不止,地位权势仅次于君主,欲望无穷,窃取陛下的威信,犹如韩玘(读如起)当韩王韩安的宰相(柏杨先生注:韩玘此人,并未见史书,但其在韩国灭亡的过程中应该是起了相当关键作用的,与胡亥、李斯都是同时代的人,故在此提出)。陛下不设法控制,我怕他会生乱。

衣赐履说:读到此处,只能慨叹,李斯休矣!要扳倒皇帝的宠臣,那是多么凶险的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四)》,大学士徐阶扳倒严嵩父子,足足运作了十几年时间,才侥幸成功。李斯与胡亥关系并不亲近,而赵高和胡亥是亦师亦友亦兄弟的关系,李斯想凭着一纸奏章就放倒赵高,实在是幼稚之极。李斯啊,你当了几十年的宰相,还是根本不懂政治啊。

胡亥看了奏章,说,这是什么话!赵高不过就是个宦人而已(许多学者将宦人解释为太监,可能有误。限于篇幅,赵高的出身问题,我们后面再细说),但他既没有胡作非为,而且忠心耿耿。他行为廉洁向善,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他因忠诚而得到进用,因守信义而保持职位,朕确实认为他贤能。但您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朕现在不依靠赵高,还能依靠谁呢?何况赵高对下能了解人情民心,对上则能适合朕的心意,就请您不要猜疑了罢!(不知李斯听了这段话,当作何想。)

胡亥害怕李斯把赵高杀掉,便把李斯的话全都倒腾给了赵高。赵高强压怒火,说,李丞相所担心的只是我一个人,我死了,他就要干田恒所干的那些事了(你说我擅权,我诬你谋反)。

此时,盗贼日益增多,而秦朝廷不停地征发关中士兵去东方攻打盗贼,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便为此提出规劝说,关东群盗同时起事,朝廷发兵进剿,所诛杀的非常多,但仍然不能止息。盗贼之所以多,都是由于兵役、水陆运输和建筑等事劳苦不堪,赋税太重的缘故啊。恳请暂时让修建阿房宫的役夫们停工,减少四方戍守的兵役、运输等徭役。

胡亥的反应,奇异而且凶暴,大怒说,掌握大权的好处,在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君主有权,臣下有责,没有人敢为非作歹。先帝平定天下,四海升平。如今朕即位两年,盗贼便蜂拥而起,你们不能加以禁止,又想要废弃先帝创立的事业,这就是上不能报答先帝,下不能为朕尽忠效力,你们占据高位是干什么吃的?!

衣赐履说:胡亥的逻辑混乱而荒谬,不禁让人瞠目。对这样的##,岂能以常理劝之?

于是,胡亥将冯去疾、李斯、冯劫提交司法,打算惩罚。冯去疾、冯劫自杀,李斯不肯自杀,被下至狱中。而胡亥却将李斯交给赵高处理,李斯的家族、宾客全部逮捕。

赵高审判李斯,苦刑拷打,李斯不堪忍受,只好认罪谋反。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恃能言善辩,有功劳,实无反叛之心,而想要上书辩解,希望胡亥能幡然醒悟,将他赦免(愚蠢,他可能想起了当年的《谏逐客书》,但是当年是始皇嬴政,现在是二世胡亥,没有可比性啊)。于是就从狱中上奏书说,我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初秦国疆土狭小,不过千里,士兵不过数十万。我竭尽能力,秘密派出大批间谍,让他们携带黄金珠宝,到各国游说。同时暗中整顿武装,修明政治教化,擢升将士,尊崇有功之臣。终于能以此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破燕赵、铲平齐楚,最终兼并六国,生擒他们国君,拥立先帝为天子。之后,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长城以北各部落),在南方戡定百越部族,显扬秦王朝的强大。更建议统一度量衡制度及统一文字,颁布于天下,以树立秦王朝的威名。这些都是我的罪状啊,早就应当被处死了!只是由于皇上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日。故望陛下明察!

奏书呈上后,当然先到赵高手里,赵高一扬手甩到垃圾堆里,说,囚犯有什么资格上书!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冒御史、谒者、侍中,宣称奉皇上命令,复查李斯案情。李斯信以为真,据实回答:绝对没有谋反。于是赵高就让人再行拷打。若干次之后,李斯不敢再说实话,有人来询问时,就承认谋反。后来,胡亥真的派人复查李斯的案子,李斯不能判断真假,最终没有更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判决书呈上去后,胡亥高兴地说,要不是赵高,我几乎就被李斯出卖了!待胡亥派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抵达三川时,李由已被楚军杀死。使者回来,正逢李斯被交给司法治罪,赵高即捏造了李由谋反的罪证,与李斯的罪状合在一起,于是叛处李斯五刑(1.面上刺字。2.削鼻。3.砍下双脚脚趾。4.用鞭子抽死。5.斩首,剁成肉酱),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被押出监狱,与次子一同处决,估计他心潮澎湃,一下子想起了本文开头那一幕来,于是,对次子说,我真想和你牵着黄狗,出上蔡城的东门去追兔子啊,现在还可能吗!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被灭三族。

二世便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巨细,全由赵高决定。

衣赐履说:我感觉,李斯就像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执行力超强的那种。董事长英明决策,李斯就功勋卓著;董事长荒唐悖逆,李斯则命运难料。我在想,李斯在临死时想起了出上蔡东门追兔子的情景,但真的让他选择,他愿意当一个上蔡小吏终其一生呢,还是愿意当大秦的二号人物呢?恐怕还是粮仓的老鼠来得有吸引力吧。

另,在此,有必要作个说明。照理赵高想弄死李斯就跟玩儿似的,但为什么他还费那么多周章,找人假冒胡亥的使者假装复审李斯呢?据刘义光先生分析,胡亥之法虽苛,但犯人依然有权申请复审,李斯、赵高和胡亥都是法律专家,李斯之所以不死,就是知道他还有一线希望向胡亥申诉。赵高害怕胡亥派人了解了真相,才会不断派人假冒使者,李斯既然分不清使者的真伪,又畏惧严刑拷打,才会在真的使者复审时承认自己谋反,被诛三族。

李斯虽然并非善男信女,但与赵高这样的阴谋家相比,实在是单纯得可爱可怜。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6 09:33 |显示全部楼层
09项梁因打胜仗身死,项羽杀上将军立威

衣赐履按:最近读《通鉴》,读得很累,主要原因是人物和事件太多,不好摆布。战国时代,柏杨版《通鉴》记录了二百余年,用了两册。而到了楚汉争霸,一册只记录了十年,人物和事件的密度猛增,大幅稀释了读者的注意力。很多人物故事性不强,比如张耳、陈馀、武臣、吕臣之流,包括下面马上要说到的召平,不但没啥意思,还容易弄混,然而要把高帝和霸王的来龙去脉掰饬清楚,不说他们还真不行。我们绝大部分人对楚汉这一时期的重大事项重要人物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我要问刘邦、项羽究竟是怎么起家的,雨后春笋般的诸侯王都是怎么起怎么灭的,刘邦杀英布、彭越究竟是不是翻脸无情诛杀功臣,估计不少人也是说不明白的。我想尽量把事情交待清楚,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对无聊的段落,还请大家谅解哈。
208年,广陵人(江苏省扬州市)召(读如绍)平,受故张楚王陈胜的派遣,夺取广陵,尚未攻克。召平听说陈胜兵败,秦军将到,就渡长江而南,伪称奉陈胜之命,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说,江东(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之地已经平定,请带兵西进攻秦。项梁就带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数年后,项羽兵败,在乌江边对船夫说,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应指的就是这八千人)。项梁很快接收了几拨投诚力量,人马达到六七万之众,扎营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北,邳读如批)。
西进攻秦之前,项梁打算清理门户,干掉名不正言不顺的张楚王景驹(咱也不知道谁封的王来路最正,呵呵)。景驹和大将秦嘉,在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以东布防,准备抵制项梁。项梁昭告大军,张楚王陈胜首先起事,作战失利,不知去向。现在秦嘉背叛楚王陈胜而拥立景驹,实属大逆不道!便进军攻打秦嘉,秦嘉战死,军队归降项梁。景驹逃跑,死在了魏国。
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秦将章邯率军到达栗县(河南省夏邑县),项梁派将领朱鸡石、馀樊君迎战。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回胡陵。项梁率军进入薛县(山东省滕州市),斩朱鸡石(项梁也是杀人魔王,基本上也不拿人当人看)。
项梁曾派项羽攻打襄城(河南省襄城县),襄城坚守。陷落后,项羽把全城军民,全部活埋(项羽喜欢屠城,估计这是项家的遗传)。
项梁听说陈胜确实已经死亡,就在薛县召开会议,共议大事。在这次会议上,范增提出选立故楚国王室后裔为楚王。到六月,找到楚怀王芈槐(死在秦国的那位)的孙子芈心,袭用祖父的谥号,立为楚怀王(详见拙文《忽如一夜春风来,大王小王遍地开》),任陈婴为楚国的上柱国。项梁自己号称武信君。
七月,项梁在东阿大败章邯,章邯西撤。项梁尾随秦军,命项羽、刘邦进攻城阳(山东省鄄城县东南),再次屠城。项梁在濮阳(河南省濮阳市)以东,再败章邯。章邯固守濮阳,决河水围绕城池四周,阻挠项梁攻势。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等来到定陶时(书中没有交待为何离开濮阳),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刘邦在雍丘(河南省杞县)也大败秦军,斩三川郡郡长李由(李斯长子,为秦战死,还被赵高诬以谋反),开始轻视秦军,脸上也显出志得意满的神态。故楚国宰相宋义规劝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骄傲,士卒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已显出怠惰了,而秦兵却不断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听不进去,为了耳根子清静,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名显,姓不详),问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高陵君说,是的。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
不久,胡亥大力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
这时,天降大雨,自七月到九月,一直不停。项羽、刘邦正在攻击外黄(河南省民权县西北内黄集),不能夺取,转攻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得到项梁死讯,军心震恐,只好跟另一位将领吕臣(安葬陈胜的那位),把楚怀王芈心,从盱眙(读如需鱼)北迁,定都彭城(江苏省徐州市)。吕臣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驻扎在西边,刘邦驻扎在砀县(河南省永城市东北)。
章邯灭了项梁之后,认为楚军已垮,不必忧虑,于是北渡黄河,大败赵军(显然项羽的力量、声望还不够,没有引起章邯的重视)。此时,赵歇为赵王,张耳为宰相,陈馀为大将,都逃到钜鹿(河北省平乡县)。章邯命副将王离将钜鹿团团围住,自己带领一票人马在钜鹿南边,筑起甬道(两边有遮挡的道路,详见拙文《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输送粮草。
赵国屡屡向楚国求救。之前,在路上遇见宋义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还在楚军中,他对芈心说,宋义曾断言项梁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果然应验了;在打仗之前就能预见到失败,宋义应该是懂得用兵的。芈心于是召见宋义,跟他商议军中大事,一见倾心,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将领都隶属宋义,号称卿子冠军(卿子,跟王子公子一样,当时一种尊称。冠军,全军之冠)。
207年,上将军宋义,率援赵大军抵达安阳(山东省曹县。与陷于重围的钜鹿航空距离二百四十公里),停留四十六天,按兵不动。项羽催促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由外,赵军由内,两相夹击,一定大破秦军。
衣赐履说:看到此处,心中一动。宋义按兵不动四十六天,大家都应该清楚记得,长平之战时,白起军围困赵括军,赵军断粮也是四十六天,这是巧合,还是古人的“四十六”别有所指?我也不知道,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宋义说,兄弟,事情不是这个样子滴。要干掉吸血的牛虻,就不要去对付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正好可以攻击;如不胜,我们就擂鼓西进,一举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甲执锐、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兄弟你;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兄弟你比不上我宋义。
于是通令全军:凡是猛如虎,拗如羊,贪如狼,桀骜不驯,不服从命令的,一律诛杀(直接规定“违令出击者斩”不就结了?下这么一条神神叨叨的命令,不知道是为了显摆什么)。之后,宋义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山东省东平县东南),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天降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愤怒,对亲信说,我们是来消灭秦军的,上将军却停留不前;现在正是荒年,将士们吃的是豆子杂粮,军无存粮,他竟然大会宾客,不知道早日渡过黄河利用赵国的粮食,联合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强大的秦国攻打新建立的赵国,一定势如破竹,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而且,我军新败,怀王坐不安席,把全部兵卒粮饷托付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了;可是他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
十一月,军营朝会,就在军帐中,项羽击杀宋义,提着他的脑袋示众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怀王密令我处死他。将领们十分惊恐,不敢不服,一致说,最早倡议拥护楚怀王的,是将军叔侄,而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再立大功。于是共推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到齐国境内,把宋襄杀了,之后,派人去向芈心报告事情经过。芈心无奈,只好顺水推舟,让项羽当了上将军。
本年,项羽二十六岁。
衣赐履说:基本上,项羽一直在项梁的羽翼之下,诛杀上将军宋义后,项羽摆脱了项梁的阴影,在楚军中立了威。稍后,项羽一招“破釜沉舟”,奠定了他在诸侯中的老大地位。
另,我们在《“没关系,师兄,我会把你弄死的”——庞涓与孙膑(下)》中曾经讲过,前341年,魏国攻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问何时发兵。田忌说,应该早点发兵。孙膑说,韩国现在跟魏国血战,并没有疲惫,此时救他,是我们代替他挨打;最好的方法是告诉韩国我们一定发兵,坚定他们抵抗的决心,等到把魏军战力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插手,那时,才可以名利双收。
宋义的见解和孙膑如出一辙,然而,虽然他看出了项梁之败,却没看出毛头小伙项羽超强的爆发力!没看出来,就只好死。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7 17:22 |显示全部楼层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10-12 10:32
07忽如一夜春风来,大王小王遍地开
衣赐履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胜称王之后,大秦的天下有如雨过春笋 ...



分往相当于当个小股东,搞股份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7 17:31 |显示全部楼层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10-14 09:07
08李斯真不是一个玩儿政治的
引:两千多年前一个秋天的午后,楚国上蔡城东门外,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地里到 ...



李斯还是不够心狠手辣。编排赵高的话,也似乎没有石锤;不像赵高说的有鼻子有眼,直指胡亥心头之痛。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7 18:08 |显示全部楼层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10-16 09:33
09项梁因打胜仗身死,项羽杀上将军立威
衣赐履按:最近读《通鉴》,读得很累,主要原因是人物和事件太多, ...



宋义说的不如项羽说的有道理。赵国危在旦夕,可能顶不住;孙膑时韩国应可以勉力支撑。彼此三方力量分析的不准确。

宋义人品也不行,没有执行楚王战略意图,甚至提楚王当家做主。楚王让去救赵国、灭秦军,留下一支反秦同盟;等赵国败了还救个毛啊。


项羽说他不是良臣,不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