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27:那个叫李良胜的好男人走了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27:那个叫李良胜的好男人走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9-12 03: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写在前面】那个叫李良胜的好男人走了


  公元一九八零年农历五月初八,母亲永远不会忘记的悲伤日子。这一天,她亲爱的丈夫、五个儿女的父亲同时也是她心目中最好的男人暴病身亡。
  从这一天起,母亲柔弱的双肩不得不扛起抚育五个孩子的重任。当时,我大哥十五岁、二哥十三岁、姐姐十岁、我八岁,小妹才一岁半,母亲面临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时隔多年,再和母亲聊起那些陈年旧事,老人家不再伤感,而是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淡定从容。
  母亲总讲,人活着就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谁都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不管是好事坏事都得面对,难过时咬咬牙、挺一挺,很多事情就过去了。
  一直搞不明白,母亲瘦小而年迈的身体里哪来那么多的云淡风轻和气定神闲?
  对此,继父生前最好的兄弟也是多年好邻居、我的岳父深有感触,说我母亲稳得住,天大的事都能兜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很少着急上火。
  有人说,我母亲是个慢性子,很难有什么事让她急眼。这话我信,就像我信可岳父对我母亲的评价一样。
  我很庆幸拥有这样一位豁达通透的母亲,庆幸这个最疼爱我的人而持续给我影响和引领。



  2021年4月13日晚草于河北石家庄







  二十七




  一九七〇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争论不休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城市开始实施了。这可是件天大的事,几乎关系到中国的每一个家庭、每一对夫妇。尤其在农村,由于涉及香火延续问题,计划生育简直比吃饭还要重要。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影响,在李良胜、谭世英夫妇所在的四川省开县岳溪区胡家乡更生大队,计划生育政策来得并没有那么快。比如,一九七〇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出生的老三、二女儿(实际是大女儿)李建英,以及一九七四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的老四、小儿子李勤俭,完全没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甚至压根没人提及这茬。
  一九七七年,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严,从城市延伸到了农村,开始有了“超生”“罚款”“不给上户口”等说法。
  当然,在讲究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偏远农村,在土地包产到户之前,越收越紧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没引起村民们的多大警觉和重视,适龄夫妇们一如既往地不采取任何节育措施,有了孩子就生,根本不存在“堕胎”之说,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上了岁数的老人们更是对计划生育政策不屑一顾,他们的儿媳妇或女儿怀了孩子后要是想去堕胎,肯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双方都是共产党员的李良胜、谭世英夫妇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一九七七八年初,谭世英再一次怀孕后,夫妻俩陷入两难:打掉吧,于心不忍,那可一条活生生的命啊;生下来吧,又违反政策,两口子还都是党员,别人容易说闲话。
  李良胜拿捏不准,专门去请教同为李氏后人的更生大队党支部书记李良渔。
  李良渔年长李良胜好几岁,非常欣赏这个同姓同辈的赵家岩生产队队长。面对本家兄弟的咨询,李良渔没有公事公办地解读政策,而是讲了一大通顺其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之类的大道理,根本没提什么计划生育政策。
  刚开始,李良胜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大队支书在讲些什么。听了好一阵子,他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但好像什么也没弄明白。回到家跟妻子一学,谭世英笑了:“我说,你是真傻还是装糊涂?支书的意思很明确,让咱俩生!”
  一九七八年农历十月初五,李良胜、谭世英夫妇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小女儿李建霞出生了。
  这个时候,计划生育政策己经比较严格了。于是,李建霞从一出生,就被定性为“超生”,很长时间没能获得户籍。李良胜、谭世英夫妇还因为超生孩子,分别在支部党员大会上作了检讨。
  因为是超生,一九八〇年秋土地承包到户时,超生的李建霞没有分到土地。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一九八〇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二月,中共中央建议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第四十五条,取消关于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八月,明确提出要对现行制度存在的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各种弊端进行改革;九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十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八〇年代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进而普及初中教育……
  诚然,对谭世英和她的五个子女而言,一九八〇年国家层面发生的这些大事件,其冲击力和影响力,远不如家里的顶梁柱李良胜的突然病故来得直接和猛烈。
  这一年的农历五月初八,正值收获洋芋(土豆)的时节,身为赵家岩生产队队长,李良胜很忙碌,成天早出晚归,既要带领大伙搞好生产,还要操心和化解队里社员之间、个别婆媳、夫妻之间的大小矛盾,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这一天,天高云淡,阳光明媚,一个很平常的日子。
  一大早,李良胜走出家门,一边吹着哨子,一边大声喊着,张罗生产队的社员们下地干活。
  上午十点多,正在地里组织社员挖洋芋的李良胜,突然觉得腹部剧痛,并且越来越强烈,疼得他满头大汗、面色苍白,根本无法继续坚持干活。
  这样的症状,没上过几天学的社员们都没见过。上过高中的谭世英倒是知道一些医学常识,但当天谭世英没和丈夫一同出工干活,而是在另一个地方栽红苕苗。
  李良胜的病情来势凶猛,表情越来越痛苦,甚至疼晕过去了。社员们着急了,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回家,同时派年轻一点的后生往生明堂方向跑,去请更生大队唯一的赤脚医生谭英权火速来赵家岩。谭英权当过兵,听说在部队当过卫生员,懂得一些医术,是整个更生大队的老百姓十分信任和依赖的医生。
  谭英权气喘吁吁地赶到赵家岩时,李良胜己经进入深度昏迷状态,原本瘪着的肚皮开始慢慢鼓起来。早己慌了神的谭世英哭着求谭英权:“他快不行了,你快救救他!求你了,救救他!!”
  老实说,这样的病例,谭英权真没见过。他有些慌乱,凭经验打了一针强心剂,还有止痛药,但李良胜毫无反应。并且更为可怕的是,李良胜的肚皮越鼓越大,看起来很快就要被撑破。
  谭英权无计可施,说了句“这个病,我不得行,要不赶紧往医院送吧”,之后匆匆离开赵家岩,沿着田埂往生明堂方向走去,很快消失在那片松林里。
  十来分钟后,还没来得及送往胡家公社医院,李良胜停止呼吸,什么话都没来得及说,悄然无声地离开人世。
  这个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彻底把谭世英打倒了。确认丈夫去世那一刻,她晕倒在地。再醒过来,她眼泪不停地流,但己经哭不出声;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跪在地上,哇哇大哭;六岁的小儿子李勤俭、不到两岁的小女儿李建霞,虽然也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哭泣,但他们显然还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满眼的疑惑和问号。
  特别让谭世英伤心的,莫过于丈夫的死因一直没搞清楚。从当时的症状看,应该是急性阑尾炎,谭世英也问过前来诊疗的赤脚医生,可谭英权没有正面回答,表明他也拿不准到底是怎么回事。
  乡亲们把李良胜的遗体放进应急赶制出来的棺材时,发现他的肚皮依然胀鼓鼓的,棺材盖差点都没盖上……

  【温馨提示】《您好,谭世英》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现有部分图书待售。该书定价36.8元,快递费10元,每本合计46.8元。有意者请联系星空,电话:15642756106(微信同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