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华夏儿女 父亲和他的十四个外甥
查看: 2001|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和他的十四个外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9-6 11: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7 21:55 编辑

父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几千口人的大村子,民国时期的老镇。
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并没有因此得到额外的照顾,相反,一直为这个家负重。
父亲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即我的大姑,二姑和三姑。
大姑和父亲以及二姑三姑不是同一个父亲,我的奶奶曾经在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她信奉基督教。在我对她有限的接触和了解中,我没有看到奶奶作为一个读过洋书的人该有的气质,也未见她做过礼拜。有关她的一些,除了父亲,就是我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短暂居村里的点滴。有一天,奶奶把衣柜的钥匙交给我,我第一次打开那个衣柜。里面除了一些旧衣物,还有一本《新旧约全书》,英国制造的装雪茄的铁盒子。我由此知道父亲所言不虚。
大姑在村子里呆了没几年,就被她原生本家接回去嫁人了,大姑父在一家商号当店员,不富裕,生活也还过得去。
而再婚嫁到乡下的奶奶就没那么幸运了。
爷爷在本家哥哥的院子里屈居,奶奶在别人的屋檐下养活四个娃,日子可想而知。
父亲小学没毕业,参加了儿童团,每天和一群孩子厮混,快乐无比。但这样的快乐太短暂了。
十二岁,父亲就作为家里的男人,承受生活的艰难。
那时城里和乡下分别国民党和共产党占领。村子里,差不多是共产党的天下,盘踞城里的国民党一部分,山西叫晋绥军,属阎锡山管辖实施对乡下的物资封锁。军队亟需的药品,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油烟火柴也被严格控制。
成人进城要接受严格盘查,小孩相对好混。父亲不认识路,就跟着村里进城拉货的马车去城里大姑家。村子离城五十多华里,赶车的老板不让父亲坐车,父亲只能小跑着跟在后面,一路颠簸到大姑家。
大姑应该比父亲大八九岁吧,大姑父也是老实人,对这个唯一的小舅子关照有加,吃两顿饱饭,住一宿,把乡下急需的火柴等物品小心藏在衣服里面,父亲就上路了。一路战战兢兢,既怕碰到兵匪,又怕荒郊野岭冒出狼来。那时候的乡下,狼经常见。为了防狼,父亲手里紧紧握着木棍。
父亲打小机灵,懂得怎样应付关卡盘查。
一盒火柴从城里到乡下,至少能赚两倍,但每次,大姑父只给父亲带十盒,怕父亲被查。
两年以后,父亲进城当学徒,学徒生涯让父亲开了眼界,老城解放,父亲考到机引农具厂,当时的国营大厂。华国锋老丈人曾任该厂厂长。
二十三岁,父亲结婚,在城里安居。

是为引子。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7 21:56 编辑

大姑一家子


大姑其实也是在村子里,姑父的老家,一个大家族,九十年代,村子划归城里,没有了土地,所有的户口成为集体户。

我九岁,大姑突发疾病去世,记忆定格在九岁以前。但并未因此而模糊,童年的一些经历顽固地存在记忆里,随着岁月的流逝组合出各种镜像,愈发地清晰。
大姑姓卢,是奶奶前头婆家的姓,到爷爷那里也没有变更。爷爷是个特别随和的人,自我童年开始,没有见过他发脾气,而是任劳任怨,听从坐在炕头的奶奶的指挥,家里地里忙活着。
大姑进城不几年,父亲就来了,所以,我们和大姑走得多,不仅在地理上住得近,感情上也是,大姑是除父母姥姥外最亲的人,超过爷爷奶奶。
大姑去世,我参加发丧,穿着借来的孝衣哭得泣不成声。孝衣太长,我走在送葬的队伍中,不时提着衣襟,防止绊倒。我听到看热闹的街坊议论:姑姑没有白亲侄女,哭得比自家女儿还伤心。
事实上,大姑确实亲我们比亲她自己的孩子亲。
我记得去她家吃饭,笼屉里有韭菜包子和大麦窝头,我们仨和最小的表妹吃包子,大表姐二表姐表哥只允许吃一个包子,剩下靠窝头填饱。
那时候,我们每年都要去大姑家住几次,大姑院子大,院子里有枣树,还有一棵高入云天的桑树,我们吃桑葚把嘴巴都吃紫了。
和表哥表姐睡一条炕,躺下央求他们讲故事。表哥手巧,会做各种玩意儿。雪天架了箩筐捕鸟,秋天爬土坡上摘野酸枣,攒下麻雀粪当肥皂洗手,等等。
表哥要好的朋友我都认识,并在成年后逐一探访,他们也陆续走进我的小说。这是后话。

大姑四个娃,分别是大表姐,表哥,二表姐,三表妹,
最小的表妹比我小两岁。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英,鱼,柱,仙。
先说英。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7 21:58 编辑

英的故事


英比我大多少,具体不是很清楚。我去大姑家的时候,她已经参加农业社劳动了。和我大概相差十年以上吧。
大姑长相一般,大姑父头小嘴阔,下巴尖削,有点像山羊脑袋。几个孩子或多或少都继承了这个基因,尤其是表妹,在嘴唇外露出两只大牙。
大表姐二表姐个子都小,可能是时代的原因吧。
下午跟母亲语音,落实了一下大表姐出嫁的时间段,是在大姑去世之前。
英的对象我妈妈也给介绍过,是我们一条巷子的,有工作,忘记在哪里了,父母都不在了,相了几次亲,有一次我跟着,后来没成。
英的结婚对象也是有工作的,老国企,在另一个县,不算远,家里有门有户,也是过去的好人家。
英嫁过去没有再参加劳动,负责伺候老公公。
英的公公是个讲究人,懂中医,曾经给我姥姥把过脉,几副药就吃好沉疴。
英每天早上烧开水,给公公沏一壶茶。
做饭的时候,公公吃馍,其他人吃窝头。
那时,表姐夫一家,除了他其余都是农业户口,那点白面就全给公公吃了。
英怀孕,也只能吃窝头,我大姑因为这个很伤心,偷偷给闺女做点好吃的送过去。
英的手很巧,一般的针线活儿做得有模有样。后来自学裁缝,给别人做衣服赚点零花钱。
英生了俩娃,一男一女,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英一边当奶奶一边当姥姥,两边都照顾着。

表姐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爱说,天南地北说起来没完没了。有一次我们坐同一车去二姑家,路上两个多小时表姐夫没停嘴。
除了会说,表姐夫的毛笔字勉强可看,也能给人开方子。他儿子开诊所,他帮着照料输液,拔拔针头。
表姐夫有点本事,就有点自高自大,和跟前的人交恶。我记得他们的老院子一院两户,本家,两家人吵得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地基或者房子问题,老辈人留下来的。我跟母亲去她家,要绕过前面那家才能进去,表姐接我们的时候会压低嗓音数说那家的不是。

表姐夫退休了。英曾经开过油条豆腐脑摊子,干了几年,表姐夫给打打下手。
去年我回去看了他们,表姐夫做了搭桥手术。
聊起天来,声音依旧高亢,表姐夫喜欢研究台湾问题,每天在家门口开讲坛。

家里有三分菜地,摘了菜就骑车给我妈送。

英现在学佛,每周去三次观音寺。
英学佛是由原因的,具体原因,另外开篇。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柱的故事比较长,和几个表姐妹相比,来往也多。现在,柱也在北京,给儿子女儿看孩子。去年二姑去世,我们开车过去接他一起回老家。
柱是二姑的女婿。车开一路,妹妹说,你不是想听故事嘛,让哥给你讲。
我问了柱昔年的几个小伙伴,他居然摇头,说记不起来了。我大为惊讶,也隐隐担心。回去跟老妈说了,怀疑柱有阿尔茨海默症。又想,他才六十多,怎么可能呢?老妈说柱历来不爱说,只会受苦,我说不对,童年时的小伙伴,孩子的婚宴上我都见到,打过招呼的,怎么会想不起来了。
今年,听到他得病的消息,我得猜测属实,和家人感叹几次。

柱是家中独子,长大后接父亲的班去了供销社。
大姑走时,柱刚成年吧,姑父失去老伴,儿子失去母亲,家里又缺少当家的女人,姑父就想着给柱娶媳妇,和父亲商量几次。
姑父看上的人,是二姑的女儿,我的大表姐。姑父想自家人总好过外人吧,二表姐没有出嫁,最小的表妹还未成年。
柱也喜欢。
姑父就托父亲去说父亲回村和二姑说,二姑坚决不同意。
二姑觉得姑父是买卖人,日子过的仔细,担心闺女嫁过去吃苦。
但大表姐自己愿意,写信让二姑父回来(二姑父在省建上班),二姑父同意女儿的选择,不让二姑过多干涉。
这件事情不用搁到现在,早二三十年,也是个问题。
柱和大表姐是姨表,属近亲。但当时,虽有这种说法,法律上并未禁止。
他们结婚的时候我读初一,略略知道一点近亲结婚的危害,但一个半大的孩子,在这样的事情上是没有发言权的。
好在大姑和二姑不是一个父亲,两人的血缘又远了一点。
柱的两个孩子一切正常,现在都在北京工作,也都有了下一代。

柱是典型的肚子里有货,表达不出来的人,和他的亲姐夫我得表姐夫正好相反。柱从小会干活。不仅地里的活,家里的活儿也出彩。
他包的饺子造型好看,纳的鞋底儿姑娘们都比不了。
除此之外,他很能吃苦,我记得我们家几次盖房子,他都过来帮忙,家里建茅厕也是他跳下去掏。我姥姥去世,我哥哥中途离开,柱都去坟地打墓。
大姑早早离开,不几年,大姑父也走了,柱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把舅舅家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柱工作几年以后,供销社对外承包,柱包下离家近的一处,白天卖货,晚上看门,赚点辛苦钱。
供销社不好干,柱托人把工作调到硅铁厂,当起了炉前工。
炉前工是重体力活儿,还要接受几百度的烤炙,柱为了多挣点补助,一干就是几年。
硅铁厂效益不好,柱办了下岗后在厂区附近开了一间小饭馆。夫妻俩起早贪黑忙活着。
柱的妻子二姑家的大表姐,说起来比柱大三岁,也是个能吃苦的人,两口子齐心协力,很快盖起了小二楼。


柱继承了我大姑父节俭的习惯,柱的媳妇表姐兰是从比我奶奶家更偏僻的小山村出来的,即使是这样,也对我姑父的节俭多有微词。
城里只有一个舅舅,他们都会来家里,诉说自家的琐事。
兰多次抱怨既是公爹又是姨父的公公,说面汤里看不到油星子,安顿春节蒸肉丸子,开锅时只让品尝一个,说在我二姑家,每个人端起来吃一碗的,总是不习惯啊。
兰和二表姐三表妹也相处的不太融洽。
大姑父不几年就走了,食管癌,一辈子没吃过好东西的他,最后饿得皮包骨头,靠一点液体维持最后的生命。
大姑父离开时,二表姐刚刚结婚,三表妹小学毕业不想再上学,给人家看孩子当小保姆。
面对家庭的离乱,柱的心情时复杂的。他既不善言辞,又吃不倒老婆;二表姐老实木讷,从小就被家人不待见,三表妹倒是伶牙俐齿,和成为嫂子的表姐揪扯几句。
大姑父临终,和父亲说,后悔把二姑的女儿娶进来,不如外人啊,大姑父山羊一样皮包骨头的脸上老泪纵横。
父母只能息事宁人,都是一样的外甥,该向着谁呢?只能两边都压。

其实,兰也是节俭的人,两口子这一点很像,儿子和女儿高中住校,为节省饭钱,两个人合吃一份菜。妹妹为了让哥哥吃饱,常常只吃半个馒头。导致孩子个头不足一米五。
二表姐孩子也在那所高中住校,和一般男同学合伙吃饭,被兰当笑话讲。说大手大脚,二表姐当时的日子是兄妹几个过得最牺惶的一家,却为了孩子吃饱长个子,想方设法。
事实上,柱的家里一直是不差钱的,他有退休金,在老家时应聘当了好几年保安。家里的小二楼租出一大半,城市拓展,他们家很快就成了市中心,房租也水涨船高。
但柱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即使在北京呆了将近十年,仍旧保持着节俭的好习惯,这一点也传染给了他的儿女。
柱的儿子现在也四十了吧,年薪四十万加,早已在北京买了房子,房子用来出租,他们租着一间小房子生活。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0 15:40 编辑



鱼的故事(上)

鱼是大姑家几个孩子里长得最周正的一个。因为排行老二,天生又比较笨拙,她这辈子吃了不少苦。这个苦,除了生活的所赐,还有性格的原因。
鱼是一个特别善良的女人。
鱼十几岁开始谈恋爱,第一个恋爱对象是福建人。
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年,城里来了几波福建人,他们来我们这里,是去人家茅厕掏一种东西,叫硝。我到现在也不懂厕所里能生产这种东西。可能是化学反应吧。
大姑家房子多,一家福建人就租了。好像是父子仨。其中的一个儿子看上鱼了,也可能是鱼看上对方了。由于年代久远,记不清了,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家里地位的卑微,鱼向外寻找温暖吧。
我见过那个福建人,和我们这边的人长得不一样,白白细细的,当从外表看,配鱼绰绰有余。
那时姑父还在,来我们家找父亲,商量怎么办。我们那地方把南方人一律叫做南蛮子,这是一种带有歧视的称呼,事实上,南方人比北方人聪明又勤快。
结果当然是得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那么远的地方啊,姑父说着眼泪就出来了。当时除了父亲出差去过福建,其他人,都只是听说,父亲是坐了两天多的火车才去的。
那是七十年代末。大家对外界的认知几乎等于零。
鱼的第一次恋爱无疾而终。

鱼的第二场爱情是柱的发小,从小一起玩的,那个人我认识,我们都叫他二拐子,小时候淘气上树掏鸟,掉下来瘸了一条腿。
鱼和二拐的爱情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我们的大姐夫跳出来了。
于公,大姐夫的反对有理有据,谁愿意把好好的闺女嫁给个瘸子呢?于私,据说大姐夫在单位管食堂(那时大姐夫已经调回本县,在机械供销公司任职),春节给单位订了二拐子的豆腐,二拐子自行车上驮着豆腐送过去时,大姐夫拒收了,理由是豆腐质量不过关。二拐子血性,当时就把两桶豆腐摔在公司院子里。这件事说不清楚,但因为豆腐事件,大姐夫对二拐子有了看法。

公道说,二拐子除了腿脚不利索,脑子够用,会做很多营生,最主要是对鱼好。
我们私下都投了赞成票。
但大姐夫在他们家有绝对的话语权,一票否决。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0 16:32 编辑

鱼的故事(下)

鱼的对象敲定以后来见舅舅,我得以看到这个未来的二姐夫。
我对鱼一直抱有足够的同情和关心,这个关心未尝不是我自己的私心,一种爱从别人的故事中满足自己的龌龊。

那个人名字里带一个春字,我们跟风叫春牛。矮矮的,面部有点像早期一个电影演员“四圈”,脸上一圈一圈的纹路,小眼,小的时候挤成一条缝。但从面相上看,猜不出他的年龄。他的手上全是口子,口子里塞满黑泥,指甲盖也是。
我的心凉了半截。
春牛家两条光棍,大伯子,春牛,婆婆有病。这样的人家,鱼嫁过去该受多少苦啊。
但事情已成定局。

但从鱼的脸上看不出苦难。她安于自己的生活。
第一个孩子满月,婆婆走了。发丧那天城里发大水,抬棺材的人走不出去。发丧的队伍堵在巷子里。巷子是个坡,有名字,叫二道坡。那时没有修路,冬天拉煤,车停在巷子口,靠一筐一筐挑担走完巷子。春牛家院墙就是城墙,唯一的好处是取土不用费劲。
当时发丧的场面我一直记得,街坊们说,若要穷,雨浇淋。果然,鱼的日子不好过。

公公,大伯,加上自己的夫婿,儿子,鱼每天光是做饭也吃力。
如果是一个能干的女人,比如英,应付这些绰绰有余。鱼不仅脑瓜子比别人慢半拍,干活也是。她只能每天忙得团团转。好在春牛一家子性格好,公公曾经当过村副支书,整条街上都知道春牛家,一是好人缘,脾气好,愿意帮人,二是穷,家里除了三间房,院子空落落的敞着。
这样的环境下,鱼应该是快乐的。
不几年,公公走了,鱼和大伯子分家另过。公社解散,春牛失业,看别人蹬三轮拉客挣钱,他也弄了个三轮车停在街口。别人一天跑十几趟,春牛一天靠着三轮车跟人打扑克,柱作为他的大舅子,说过几次,跟我们也抱怨。春牛依旧乐呵呵的不改。
那几年春节来家里吃饭,我和我嫂子每次都要把碗筷丢到锅里煮一遍。我们看着春牛和鱼全是裂纹的手咽不下去。
母亲经常帮鱼,鱼每次磨了新面,总要送一小袋过来,或是地里摘了菜。鱼不会骑自行车,就走着。
母亲每次塞给她五十一百的,我碰上了,也给一点,我们感叹,鱼的苦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

鱼自己过得不好,还总接寄别人,大姑的邻居新和叔叔是个老光棍,我小时候去大姑家很怕他,逮着小孩就弹脑门。鱼时常照料,家里整了包子也会送几个过去。
鱼的脸很像《祝福》里的祥林嫂,麻木,眼睛死死的,我送她出门会在心里祈祷“好人有好报”。


让人宽慰的是鱼的一双儿女都学习不错。尤其是儿子。高考时考上专科,孩子不想去,鱼决定复读一年,遭到众亲友的反对。理由不消说,这样的家庭再复读,考不好白耽搁了,但鱼在大是大非上出奇的有注意,同意儿子复读,第二年,考到西安交大。
更为可喜的是儿子长得鼻梁高耸,头发微卷,毕业去了深圳机场,几年下来,娶妻,买房,生子,人生三部曲按部就班。鱼也几次去深圳带孩子。我们起先担心,以鱼的家务能力,会不会遭媳妇的嫌弃。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喜人的,鱼和媳妇相处很好。
女儿大学毕业嫁到河南,鱼去伺候坐月子,挺直腰杆给女儿做主,跟婆家抗衡。
鱼变了,嘴里装了假牙,衣服也光鲜,更为重要的是,说话理直气壮。

好事接踵而来。鱼的地方拆迁,补偿四套房子。
鱼和春牛一直住在工地,水,电不花钱,平时没事就转悠,我回去赶集碰上了,指引我怎样选购农副产品。

鱼的故事可以写一本书,只能剪辑一点:好人好报。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2 10:03 编辑



大姑家最小的一个,也是和大姑父长得最像的一个。
大姑父走的时候仙还小,跟嫂子有点不对付,就去姐姐家住几天(英),再来舅舅家住几天,打游击。也因此,我们和仙相处最多。
仙除了没文化,是个很会干活的女孩,来我们家,就开始给拆被子,把家里的被子拆洗一遍,学过几天裁缝,能做裤子。
单位招协议工,我妈把仙带进去。下班以后依旧去姐姐家或舅舅家,那些年,她基本是我们的一个妹妹了。
但仙最大的毛病在嘴上,爱说别人。
在我们家住,就会指责我们对我爸照顾的不够好,起先我们很排斥,慢慢就习惯了。

仙的对象我妈也给介绍过,是一个厂子里的,他妹妹是我同学。住一条街上,父亲也是那个厂的,知根知底吧。来往几次,对方家里嫌弃仙的长相,这事就断了。后来也是被人介绍找了城里的一个,那个人我没见,我那会儿上学,周末回来,跟仙的交流比较少。
两个人订了婚,去太原买东西,基本定型了。忽然又不了,具体原因不详,但仙的肚子明显大起来,母亲只好带着她去医院流产,在我们家坐的小月子。
父亲心事重,觉得大姑的孩子就像自己的一样,出了问题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姐姐姐夫。

父亲心疼仙,弄了个卖自行车的摊子以后就让仙辞了工厂的工作,给父亲打下手,父亲按月给开工资,省了工厂熬夜班。

仙的结婚对象终于尘埃落定。是煤矿工,在阳泉,老国营。这一次,男方大大方方带着礼物上门,父亲点头认可。女婿长得黑圆墩墩,和仙正好反着。
仙结婚以后就去了阳泉,做了煤矿工的家属。后来在那边生了一儿一女。我们很少见面。
仙依旧勤快,在那边做过很多活儿,
单位三产织老劳保手套,仙每天伏在缝纫机上。劳保手套停了,仙又去给一个做炒饼的个体摊子打工,据说每天要烙两袋面的饼子,干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疼。
仙回来,明显带着那边的口音,吃的用的依旧朴素,每次把我们的旧衣服打包了,说可以扎鞋垫卖。
和姐姐哥哥的孩子相比,仙的儿女在学习上明显不行。儿子上了煤矿技校,顶替老子的班,闺女好像也是花钱上的大专。闺女据说很有魄力,先是做直营,后来开网店,好像是乳罩之类的女性用品。结婚时我在,女婿长戴着眼镜,白净儒雅,仙的俩孩子继承了父母的缺点。
儿子在煤矿安家,结婚买房花了他们一大笔钱,。有孩子后,仙本来是去伺候的,但后来因为跟亲家的关系,仙离家去了北京打工。
据说,亲家连女婿的钱都要把着,仙看不惯,就跟亲家说叨。
春节回家时在一起,母亲劝她回来吧,又不差钱,跑到北京做家政,留下老公一个人。
仙说,心里憋气嘛,就想一个人在外面。看仙穿的地摊衣服,我找了几件,仙和我差不多高,很瘦。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2 23:08 编辑

二姑一家子

二姑是父亲的二姐,大概比父亲大两三岁吧,从年龄上他们俩离得近,长相上也是,小黑脸,小花眼,嘴大。俩人的个子都不高。
二姑是兄妹几个里最聪明的一位。聪明到什么程度,她去收购站卖生猪,收购站的人拨拉着算盘一五一十按照猪的毛重算价钱,二姑等得不耐烦,随口就报出数字来了。
二姑在一个几千人的大村子长大,却嫁到百十来个人的小村子,且是沟里,还把她的妹妹,我三姑也介绍到那里。
好在两个姑父都当过兵,也都有不错的工作。
二姑父年长,起先当的是国民党兵,后来被八路军收编,转业到省建五公司工作。

二姑有五个孩子,三女二男,分别是大表姐,二表姐,三表妹和两个表弟。除了大表姐二表姐,下面的三个年龄都比较接近。那个年月不限制生育,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
五个孩子都继承了二姑的聪明劲儿,也遗传了二姑父的吃苦耐劳。值得表扬。

二姑和姑父能吃苦到什么地步,两个人七十多岁时,到山坡上拣树枝子,有枯死的大树杆,两人抬不动,拴了绳子从山上拉回来。
二姑的聪明试试表现在生活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她家有场院,里面几棵杏树,二姑把杏核儿攒起来,砸杏核。为了防止杏核乱滚,她用绳子拴杏核,揪着砸,把我乐死。
她家保存着很多现在少见的农具,生活用具以及战争年带的遗物,让人大饱眼福。
顺序说一下表姐表弟。
由于二姑在村里,我和表姐表弟的接触相对少,叙述起来也没大姑嫁那么丰富,简略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3 22:23 编辑

大表姐兰

兰小的时候是所有外甥里长得好看的一个,圆脸,圆圆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儿。唯一遗憾的是个子没有蹿起来。
兰读过高中,成绩列全公社第一名,可惜那会儿没有恢复高考,不然的话她肯定能考上211985。
我想兰那会儿是不甘心呆在山沟的,所以当大姑父托父亲提亲被二姑坚决拒绝后,她自己勇敢地长出来,表示愿意嫁给表弟柱。
兰如愿进了城,虽然多数时候是家庭妇女,但眼界不一样了,这是兰的智慧。

嫁到城里的兰依然是农村户口,村里建幼儿园,选拔幼儿老师,已经离开学校多年生了两个孩子的兰又拔头筹,考了第一名。
多年以后我跟她聊起来,问她那会儿也有推荐名额,为什么不想想办法呢?她说我二姑不让,供销社招售货员,她去报名被我二姑拿下,现在,二姑已经走了两年,我多想问问她当时的想法啊。

兰和柱虽然不是天作之合,也算顺顺泰泰,家里盖起小二楼,供俩孩子上大学,虽然学校一般,但俩孩子去北京投奔二舅(二表弟),之后在民营公司做得 不错,现在也算在北京安居了。尤其是女儿,小小的个头,仅仅上了个民办学校,却在新浪旗下的计算机一帮人中脱颖而出,她跟我说,同事都是男的,计算机行业几年一淘汰,她一直坚持,很不容易,有父母的勤勉精神在里面。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3 22:51 编辑



珍是二表姐,好像跟鱼同龄,她一直在乡下,结婚也在附近的一个村子。我们接触较少。
珍和三表妹还有大表弟仨长得随姑父。二姑父年轻时候也算有样,个子高,有技术,又当过兵。
想起二姑父一段,说一下。
二姑父文 革时参加了一个派,其实他是个老实人,可能身不由己吧,被两拨造反派拉扯,因为他当过兵,抗过机关枪,成为两派争夺对象。
县城(二姑父随公司在县城工地干活)武斗厉害的时候,两派占领了马路两边的单位,窗口都架起机枪,据父亲回忆,两边的人被抓,用硫酸往身体某个部位抹,哭嚎声惨不忍睹,父亲胆小,躲在一边看热闹。两派斗争激烈,互相抓人,父亲听到消息,说要抓二姑夫,那时,二姑夫已经回倒村里躲起来了。父亲连夜骑自行车赶回去通知二姑夫,二姑夫从厕所跳出去跑到山上,二姑夫赶跳墙,外边已经敲门了,荷枪实弹的一群,把二姑一家吓半死。二姑夫跑了大半年,听到武斗结束才敢回来。这是一段公案。

珍继承了二姑俩口子的勤劳劲儿,丈夫是木匠,走村蹿乡给人打家具,珍一个人种着十几亩地。
秋收以后,珍会来城里走一趟,先去她姐姐家,然后是舅舅家,送一点地里种的稀罕东西。珍围着头巾,脸色黑红,我送过珍衣服和围巾。
珍的两个儿子都去了我大表弟,他们大舅的学校,学兽医,专业是大表弟给选的,据说很吃香,一个儿子毕业后进了农技站,另一个儿子搞装修,他们都在相邻的县城买了房子。俩孩子好像我只在几岁的时候见过。

二姑夫和二姑老了以后被大表弟安顿在他工作的县城,大表弟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校长,工作很忙,父母和他住一个小区,他每天来看看,伺候老人的事油三个女儿轮流,远在北京的二表弟负责出资,兄妹几个分工合作。我听说主要是珍照顾比较多,珍挨骂也最多。珍跟我们说起来,眼泪汪汪的,其他姊妹也替她抱不平。

珍的丈夫前几年得了食管癌,好像是不能手术了,两个儿子做主的,回家吃中药,我在二姑和二姑夫的丧事上见过,保养的很好。

珍会在跟亲戚们聊天的时候有意无意说她其实过得很好,虽然在乡下,什么也不缺,事实也是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4 22:15 编辑

三三

三三是三表妹,和仙儿同岁吧,三三也跟着我妈在厂子里当过协议工。
三三不是有多漂亮,但喜眉笑眼的,人又聪明,厂子里的人跟我妈说,都是外甥女,咋差那么多呢?
这话不止对仙儿,仙儿工作是没得挑的,我三姑的女儿毛毛后来也去了厂子。大家就有个比较。
三三很少来家,城里有她姐姐,她下班就去姐姐家了。和仙不一样。
二姑父是个特别心事(意思是取心事,轻易不麻烦别人),他的几个孩子也是,过来看舅舅妗子,坐会儿说说话,喝杯茶就走。
三三后来顶替姑父的班去了太原,在那边安家,公司后来效益不好,她办了下岗,去街道办当零时工,她只有一个女儿,在云南读研究生,长得很可爱,加了我的微信,读文字,互相点个赞。

基本上,三三是表兄妹中接触最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9-14 22:59 编辑

平平和二小


平是二姑的儿子,我表弟,好像比我小三四岁吧。长得跟我二姑父基本一样。
平也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从小就懂事,他是第一个儿子,得到了全家的疼爱,但并不娇惯。我二姑俩口子从不惯孩子。
平到县城读高中,离我们家步行五分钟。家里改善生活,老爹派我去学校叫平,平就找各种理由推托,说在学校吃过的饭了,或者约了同学出去呀。我不管,仗着自己是表姐,拽着他回来。
平当年没考上,又补习一年,考山西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如果是二表弟,二姑是绝对不会让复读的,我们都知道二姑对平最好,二姑以前管家,谁说也不行,平一说话,二姑就接受了。平打小就有领导艺术。

平毕业以后分配到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当时会计师证正吃香,平就用业余时间在外面代课,挣了不少钱,人差点累出病来。
平后来走上领导岗位,靠得也是自己的勤勉,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有靠山,只能靠自己努力。
平的媳妇也娶的好,特别会做人。工厂下岗以后自己开过小饭店,现在在平的学校打工。

学校升级为职业技术学院,平从教务主任提拔为副校长。工作量很大。我们俩说起来,我建议他推掉一部分分管,比如财务,基建,这两个部门很敏感,不知道他推了没有。
平和媳妇经常过来看舅舅,我妈很开心。
平做人做事都做得特别好。


二小是二表弟,十几个孩子中学习最好的那个。
二小出生时,二姑得了急性乳腺炎,不能喂奶,就把孩子奶出去了。等到两岁时才接回来。
二小比哥哥小两岁还是三岁,二姑给平喝糖水,二小喝白开水,家里有一口好东西,也是偷偷塞给平,二小不争不闹。
二小长得和舅舅一摸一样。有一年在北京我们吃完饭,他走在前面,我跟他媳妇在后面,马路上不太亮,我居然把二小看成父亲了,差点脱口而出。

由于营养跟不上,二小长得瘦小,初中毕业时,二小以第一名得成绩考上建筑学校,二姑想让孩子去读,我爹一听着急了,骑着车子赶回村里,跟二姑发火,说孩子学习这么好,为啥不让读高中?二姑说,俩孩子都念大学,供不起呀,父亲急了,说我来供。
幸好建筑学校因为二小体重不达标没被录取,二小才上了我们那儿最好得高中,考到上海交大。
二小得性格和平不一样,沉默,说话也是有一说一,没有平的艺术,也因为这个,二小在家里不讨喜。
二小上大学时,我妈给安顿的行李,我把自己的小录音机送给了他,毕业正好八九年,闹学潮,许多学生参与了。二小一个人,躲到平台读书,毕业分配,进了铁道部,他的同学好多没有分配。

二小的媳妇是北京姑娘,第一次回村,看到家里的土炕,土锅土灶,愁得不能吃不能睡,二小只好带着媳妇转移到城里姐姐家,又到我们家。
其实,她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性格的原因吧,我听说结婚时她是有工作的,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会计,保险公司搞活动,让员工上街发传单,她不去,辞职回了家,后来也又找过几个,都干不下去。
二小升职以后,把她也安排到下属一个公司,她去了几个月吧,嫌都是家属,不舒服离开了。后来就一直呆家里。
(今天先这样,明天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9-6 11:19 |只看该作者
12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9-6 11:20 |只看该作者
13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9-6 11:20 |只看该作者
14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9-6 11:21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一个来,不出意外的话,年底扎口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9-6 20:29 |只看该作者
还没开始哦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9-6 20:29 |只看该作者
静等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9-6 20:30 |只看该作者
我父亲有俩外甥,外甥女四个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9-7 10:23 |只看该作者
又有好故事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9-7 10:28 |只看该作者

旧屋趣事可以全局置顶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9-7 10: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9-6 11:21
一个一个来,不出意外的话,年底扎口

大户人家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9-7 10:48 |只看该作者
  坐下来听桂子讲那过去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9-7 11: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9-7 13:02 |只看该作者
寥寥几笔,写了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9-7 13:03 |只看该作者
很遗憾,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我大多不知道,他们活着的时候,我没有想过问问他们
现在只能靠想像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9-7 13:03 |只看该作者
慢慢写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9-7 13:09 |只看该作者
坐等小城继续写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9-7 14:59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9-7 13:03
很遗憾,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我大多不知道,他们活着的时候,我没有想过问问他们
现在只能靠想像


慢慢复盘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9-7 15:00 |只看该作者
退休民工 发表于 2022-9-7 13:09
坐等小城继续写故事。


让您候着,亚历山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