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微光(第四部)(九)(十)大结局
查看: 9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光(第四部)(九)(十)大结局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22-1-28 19: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泠 于 2022-1-28 19:39 编辑

                                                                                     冷暖之间


      《微光》篇幅超十万字,算是一个较短的长篇;《飞虹》篇幅六万余字,是个较长的短篇。《微光》温软旖旎的外在形质,与内里深沉忧患的文人意识结合得相得益彰。而《飞虹》则织入更多通俗元素,以极富戏剧冲突的情节展现,是对成长回溯式的升华与提炼。两个篇目风格迥异、各擅胜场,但相较而言《微光》在读者中的接受度似乎比《飞虹》要高一些;这大概与《飞虹》篇目里所展现的,过于冷酷绝望的内容相关。然而,掩卷细思,两部作品的冷暖并不止于故事层面。
   不妨从两篇小说的结尾处比照着说起:《微光》中集灵秀、通透于一身的女主人公余波,最终被冯涛放弃,在搬离二人居所时,余波被街头的广告牌砸伤,生死未知。小说以冯涛怀想昔日与余波种种相爱的细节来收束全篇。故事层面,是冯涛面临爱人的生死难料,对过去深沉缅怀与复杂追悔;主题层面,是作者在哀悼那些美好精致的传统文化(余波这个人物所秉承的特性正是传统文化的特性,是传统文化的拟人化呈现)渐趋灭失的百转千回。
   《飞虹》的结尾,却是主人公蒋玫直面了爱情的欺骗与背弃、母亲的扭曲复仇、几近家毁人亡的种种惨状后,重回昔日城市,重遇昔日挚爱的恋人;不是俗套地拥抱与破镜重圆,而是近乎仪式般迟到的鞠躬。这样的结局,自有悲壮恢宏中的独特暖意(但仍因为故事层面的结局太过惨酷,而被部分读者认为该文气质过于阴冷,有碍于积极正面态度的传达)。作为一段有趣的轶事,不妨在此一提:曾有论者为《飞虹》的“消极”、“惨酷”,专门撰文与作者进行过商榷。最终是哪一方被说服了不得而知,但这件事本身,已经很能佐证作品的受关注度和随之而生的认知上的争议。
  个人的观感与持“阴冷绝望”论的读者迥异,甚至可说有一定程度的相悖。在我看来,《微光》一文琐细、和暖的行文风格背后,所隐喻的恰是绝望冷酷的主题:现实对梦想的吞噬,文化与商业的角力,优秀传统的逐渐湮没……风花雪月的爱情面纱下,实则是对惨淡文化现状的揭示,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沉重的失落——骨子里的绝望才是真正的绝望。将文化之美附着于故事层面加以展示,营造出一种回光返照的绚烂,然而这美好却丝毫无助于文化颓势的挽救,这就是看似温软的《微光》,实则以暖写冷的内在气质。
   《飞虹》的情形却恰恰相反,它另有一种血淋淋的灼热内里。不同于《微光》的细节见真意,《飞虹》是凭情节说话的;琐细与缓慢被尽可能地浓缩,隐喻的运用也极其节制,作品更多倚赖情节的张力(当然,也仍然有作者偏爱的部分文化隐喻在里头),苍凉的故事本身直接构筑出作品成长的主题。结尾处,在劫后余生般的种种惨痛后,蒋玫心里腾起的不是坚硬,而是千帆过境、丝丝微暖的平静,这时作者才抖落作品冷然的面纱,一展其温暖的实质。
不论蒋玫自己是否意识到,细心的读者都已了然,隐在她心间的那一道彩虹——曹晖及其所代表的纯真与美好,此刻已高悬于天际。所有不合时宜的棱角与激愤,所有惨烈的种种,都在重回那座城,重遇那个人的瞬间成为“过往”,喷薄而出的激越与淋漓,是主人公蒋玫突破了那道无形的墙,也是读者阅读情绪的骤然释放。蒋玫与曹晖的重逢是寓意也好,还是故事层面的“团圆”也罢,蒋玫都已经从一段痛苦的人生历练中破茧成蝶。有这样充满意象的结尾,则情节上虽是悲剧式的感伤弥漫,却不能淹没主旨上的温暖希冀。悲情故事的架构是成长的痛与美,暖意的鞠躬与重逢是成长仪式的完结。
  喜欢《微光》的婉约自然,优美得脆弱、脆弱得绵长。字里行间轻易便能捕捉到,作者置于其间的纤丽孱弱的文化之灵。感受只能呈示却无从改变的无力感;体味虽沉浸其中,又超然于外的忧患。爱《飞虹》的质地肌理,曲折硬朗、绵密起伏的故事里,共鸣着一种类似的青春与人生的切身之痛,也了然于作者在字里行间始终紧握不放的那份坚韧——我们都比自己想像中勇敢。
   两篇小说气质与主题的异同,恰如作者对小说下意识地取名:“微光”——是在绝望沉郁里的一星微光般的觉悟,本身难于燎原,急需更多地共鸣与传承;而“飞虹”——则是雨过天晴后的释然,在挫折中跌倒、在痛疼中傲立,长虹悬空的刹那,再不堪的往事都化为铸就这一刻的强大基石。
   从《微光》到《飞虹》,不管前者的似暖实冷,还是后者的似冷实暖,都决非单纯的截然,而是冷暖互为渗透、交融。至于作品表像的风格气质或与主题相关,或与彼时作者的心境有关;透过表像作更彻底的理解,则需读者调动自身的阅历与体验。当然,言人人殊、各有见解,哪怕与作者原意不同,与笔者论点相左,也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2013.2.18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29 13: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2-1-29 13:17
你应该单独发一个贴。

无妨,反正都在论坛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