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华夏儿女 过年系列(同学写的,籍此怀念我们逝去的年代)
查看: 59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过年系列(同学写的,籍此怀念我们逝去的年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10 09: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1-10 22:03 编辑

儿时的腊八



小时候,腊八早饭是小米红薯南瓜红豆粥,每人半碗粥,碗中吃的粥不多时,用筷子把粥掐成小块,然后两手抱着碗摇圈,一边摇一边嘴里喊着,丸丸蛋蛋,丸丸蛋蛋,不一会儿两三个粥丸摇好了。小心地用筷子送到嘴里,分外香甜,而碗里吃得干干净净不剩一粒米。再喝一碗母亲做的酸酸咸咸的葱花豆面汤。哇,好满足! 吃完粥,母亲剁了白菜或胡萝卜馅,有肉沒肉没关系。
中午要饱圪珠子,就是红面包馅的包子,高粱面不能像白面一样扭花,所以在捏好的面窝里放上馅用手周围一围便成了圪珠子。吃饭时母亲说,快吃个圪珠子,圪珠住你的嘴。吃圪珠子是为了管住人的嘴。小时候不明白为啥要管住我的嘴?难道再不让我吃饭了,反正圪珠子好吃,吃饱再说。吃了许多年到现在才明白,人的嘴真的需要好好管一管。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老祖宗常常告诫人们的话。单说吃,吃的热了怕烫着,吃的快了怕噎着,吃的凉了怕闹肚子,吃的少了饱不了,而吃的多了又怕撑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食物少油没盐,有的穷人家连吃饱也是奢望。


过完腊八,家家都要为过年准备年货,除了购制花炮,制作新衣,主要是做好多食物,蒸花糕、枣山。那年代更多的是高粱面、玉米面等摊的糊儿,吊的煎锅。面对那么多的、平常很少吃上的食物,能不多吃些么?一天两天不打紧,从腊月到二月二,天天顿顿吃得多,不仅浪费粮食,积了食生了病还得求医问药。太不上算!所以要在腊八先吃个圪珠子管住嘴,告诫人们吃多了有害健康。 嘴的另一作用是说话。人常说,言多必失。但长着嘴不说话不行,说的多了也不好。有的人会说,说多了也有人爱听。而有的人不会说还要多说,一句话说三遍。老百姓便说,话说三遍淡如水,再说三遍烂了嘴。告诉这人不爱听。有的人说话人们不爱听,有时还惹祸上身。腊八以后就是年,年要欢欢喜喜地过,不能有不高兴的事发生。况且廿三灶爷爷上天作文章,灶王爷要把你一年做过的好事坏事,说过的好话坏话汇报给老天爷。为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更得谨言慎为! 现在的人说,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生活,才能健康长寿。说话也要有理有据,不伤人,不害人,更别惹祸上身。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10 09: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1-10 22:03 编辑

剪 窗 花


过完腊八,大人们开始忙着扫家,蒸各种吃食。女孩子们便开始剪窗花。
大姐六几年已上大学不在家,家里剪窗花的任务由二姐承担。由于成份不好,二姐在豆罗中学上完初中便回村务农。当时村里大队组织了科研队,二姐便与一群年轻人搞科学实验,种试验田等。科研队年轻人多,得到的窗花花样也多。

窗花花样有小的单个的花样,就是贴在单个窗格的,有大的有四朵、六朵、八朵、十二朵、十六朵组成的大窗花,我们叫它格角,十二眼格角或十六眼格角。格角有的对称,有的不对称。比方说十二眼格角,对称的只有六个花样,只要剪好六个花,便能组成十二眼的大花。如果是不对称的便有十二个花样,要剪好十二朵花,才能组成大花。格角中间的是方形,要贴满整个窗格,周围的便随着花的形态弯弯曲曲。

有一年,二姐得到个喜鹊登梅”的大花样,十六眼格角,不对称的,花的中间部分由几只喜鹊站在梅花朵朵的枝头,周围是小梅花一朵紧挨一朵的花边围成的大梅花。一看就是个大工程。二姐很有兴致地拿回别人剪好的花样,母亲拿出菜刀,菜刀上贴上浸湿水的麻纸,二姐小心地把花样铺在湿纸上,一定要铺得平平展展的,然后母亲手拿刀把在煤油灯上熏,直到把贴在上面的花全部熏黑。放一回儿,再把麻纸取下,把花样与麻纸分开,自己的花样就有了。这时候二姐剪了不到一寸宽的麻纸,再剪成一边尖一边宽的小纸,我开始帮着拧纸捻,纸捻拧成一小堆时,二姐开始别花,把花样和买好的红纸、黑纸、绿纸、黄纸、蓝纸等摞几层,一般是四层。喜鹊登梅用了两层红纸和两层黑色的光纸,光纸可是那时候象样的纸了。摞好纸后,二姐拿根大针,在花样粗一些的纸条上扎个孔,把纸捻穿进去一半时两面压平。这样母女三人用一个或两个晚上才能把十六眼窗花别好。别好的花要夹在父亲看过的《红旗》杂志里。

二姐开始抽时间剪窗花,煤油灯下,围着四五个女孩子,说说笑笑剪窗花。窗花最难剪的部分是花心的小米粒大的小圆孔,小剪刀小心地捅过四、五层纸,转着圈剪小孔,正面剪好反面剪,直到剪成规整的小圆孔。第二难剪的是狗牙牙,是先用剪刀捅开,沿着孔的边剪,有的长一些转弯停,有的象梅花沿边剪小半圆停住,返回来剪尖牙,尖牙要尽量剪得碎和长,象绒毛一样才好看。第三好剪一些的是花的枝条,要剪的粗细得当均匀,剪的粗了显得笨,剪的细了容易剪断。把握了这三点还不行,还有剪刀要好用,窗花纸质要有韧性。

二姐有剪窗花的好技艺,还有把好用的剪刀,剪窗花满有信心。经过20多天的辛苦剪制,春节前喜鹊登梅终于大功告成。 剪好的窗花与春联一样,要在年前贴好。窗花不象春联好贴,贴春联用刷子在春联背面刷上浆糊,摆平放正往柱子上或门上用手或笤帚压平即行。贴窗花可是个细致的活儿,先要把十六眼的格角象拼图一样摆放在高粱箭箭缝制成的拍拍上,一朵一朵背面用鸡毛抹上浆糊,再对应着贴在糊了白纸的窗格里,先贴好窗户中间部分的格角,再在窗户边上贴三至五对小花,大窗户上贴好,还要在小窗户上贴几对小花。至此,剪窗花的任务才算完成。

那时候,我年纪小,很喜欢花花绿绿的窗花,也羡慕女孩子围着油灯(后来在电灯下)剪窗花。常常跟在二姐及邻居姐姐们跟前看她们剪花,看的多了自己也想学着剪。无奈二姐不让我用她的小剪刀,怕摔坏了。母亲拿出另一把不好用的小剪让我用,还找了些简单的花样让我剪。记得我剪下小鸡、小鸽子、小猪、小狗和各种小的花草,并贴在风门上的小窗格里。 1973年,二姐考入太谷畜牧学校,我便承担起春节剪窗花的任务。第一年只剪了十多对小花,但窗户上也贴得花花绿绿的。1977年,我上了高中,学习也紧张起来,好在有了嫂子。慢慢的家里的房子拆盖了,变成了玻璃窗,贴得窗花也少了。后来有了机器生产的适合玻璃上贴的各种窗花,手工剪制的便少见了。前几年腊月里我只要看到手剪的窗花,总要驻足观赏一会儿。

窗花妝扮了新年,充实了女孩儿的腊月,也寄托了女孩子的希望和梦想。窗花一贴,过年的鞭炮一响,春天便来了!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10 09: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1-10 22:04 编辑

吊 煎 锅


腊月里,大人们特别忙。除了给家人缝制过年衣服,还要蒸各种吃食,要蒸花糕、枣山,给女孩子蒸个花篮、男孩子蒸个圆宝。那时候,生产队只能分给每个人头八市斤小麦,小麦再磨成面就更少了。白面缺少,因而大多是做高粱面、玉米面的面食。高粱玉米面才是我们的主食。
记得母亲做的最多的要数煎锅和糊儿。吊煎锅、滩糊儿用的面是高粱玉米面。

吊煎锅是母亲与姐姐或我俩人做,前一天母亲把高粱面在瓷奎里搅成适中的糊状,盖上高粱箭箭串成的拍拍,放在炕头靠近锅灶的地方,上面再盖上被子发面。第二天,母亲一大早起床,吃过饭,便开始吊煎锅。发好的面放在锅台边炕上,要用的柴火已抱回屋里灶前,吊煎锅要用软和些的糜谷秸秆或脱过粒的高粱穗子。母亲拿一只碗,碗里放两小匙素油,再放一个切掉半截的胡萝卜头。这样母亲便站在灶前,等锅热得差不多时,先拿吸了油的胡萝卜头往锅里擦油,再拿起大铜勺,舀上满满一勺发好的面,沿着大锅的半腰转圈,边转边把勺里的面糊流到锅里,转完一圈,正好勺里的面也全流完,煎锅基本成形了,母亲用高粱穗刷子把锅底的面滩平滩好,煎锅便吊好了。这时,母亲一手拿铲翻起煎锅,另一手用前一天洗干净的扫炕笤帚一接再一翻便把直径近二尺的煎锅放在风箱上面的笄子上。母亲吊煎锅时,不时嘱咐灶下送柴禾的我,火大了用铲子压小,火小了再拉几下风箱。做煎锅时母亲随手把圆形的煎锅四周一折再对折叠成整齐的长方形。这样母女俩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炕上、躺柜上的几个大笄子上摞满了煎锅。

晚上,母亲还要把吊好的煎锅在案板上一摞几张切成半寸宽的条,都在笄子上码好。然后放到不生火的西房的大缸上面冷冻。这样正月里拜完年或走亲戚回来抓一把煎锅,与淹好的白菜或苋菜一蒸便是一顿好饭。煎锅要比平常的高粱面鱼鱼、壳壳好吃几倍。口感绵软还好消化,一吃就想多吃几口。记得一次,我和大姐的儿子铜铜趴在小火炉架子边上,小火炉烧得红红的,母亲把小砂锅放炉子上,先放一窝切好的酸白菜加水,上面再放一小匙猪油、一点花椒面、葱花、盐,水开后放上切好的剪锅,稍微一热,便可开吃。我和铜铜迫不急待切吃上了烫嘴的剪锅,边吃边说:越烫越好吃!感觉那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了。

现在我们的主食成了白面大米,吃的多了又想着吃以前的高粱红面。改天早市买一斤做好的煎锅,用上嫂子淹制的酸白菜,做一锅吃一吃,回味儿时的岁月。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10 09: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1-10 10:01 编辑

熬 年


熬年,不是我们现在的包好饺子看春晚,然后听没完没了的鞭炮声。
小时候大年三十,母亲说今夜熬年不睡,我便在一边犯愁,能不能熬一夜不睡呢?怕是不行。不熬吧,又好象怕误了啥事。总是带着好奇熬年。大年夜,母亲有做不完的事。乘着天没黑,从南房柜子里取回她为我们姊妹姐弟缝制的新衣服,放在炕头焐热好初一穿。有时还得缝上没缀的纽扣与扣门等。又忙着包饺子,白面饺子包的很少,大多是上了榆皮面的高粱红面饺子。

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是叫炒麻。就是祭奠请回来的祖先牌位。母亲要做四样素菜贡奉在祖先的灵位前。素菜有自己生的豆芽炒一小碟、辣子白一小碟、豆腐干一碟、莲花豆一碟。穷人家也没有木制的灵位,只有十六开白纸两面折叠中间糊一小条红纸,红纸上写有祖先某某字样的”塑”。“塑”前要贡上枣山,小米捞饭装了高高满满一碗,五根细条高粱箭皮皮上挑着红枣插在小米上,红枣在上面颤摇着很好看。还有蒸好的贡鲜,一个馍馍上面捏有花瓣,花瓣上有红枣。蜡烛点上,香炉里放草灰插上香点着。还有灶神、财神、门神前都有灯盏点着灯,蜡烛是舍不得的。 父亲领了哥哥跪在“塑”前,祭拜祖先,祈求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做完这些,母亲让哥哥柴房取三把干草,就是捆好的谷子秸秆,三把干草在院子中间支在一起点着叫烧年草。其实是因为没有块煤垒旺火。等年草火烧过,我便迫不急待拿个馍馍去草灰里烤,未烧尽的秸秆刚好能把馒烤得焦黄焦黄的。这时,哥哥在未燃尽的年草里点了炮,叫安神炮。 安神炮响过,母亲煮了饺子让我们吃,说一年的饭要吃得饱饱的。吃过年夜饭母亲便招呼我们睡觉。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和享受都是建立在父母的辛勤操劳之上。父母在现有的条件下,竭尽所能,为我们营造了快乐和欢欣!


补充内容 (2022-1-12 19:03):
想起有一年熬年,巷子里俩男孩,其中一个是我同学,在我家玩,后来都睡着了,等于载我们家过年了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10 09: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1-10 10:04 编辑

拜 年


熬年熬到大半夜,刚在热炕上睡一会儿,便听到外面接神的鞭炮声,接着便是母亲拉风箱的声音,一会儿葱油味的饭香扑鼻。母亲便唤我们起床:再不起就有拜年的人站地下啦。 我便眯着眼睛急急起床。穿上花棉袄、新棉裤,还有大姐给买的红底黑格条绒布鞋。 早饭是一碗麻油葱花豆面,女孩吃蒸花篮,是让女孩记着嫁人后,常提花篮看望爹娘;男孩吃蒸元宝,是让男孩从小有志气,学好本领,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吃饱喝足我们便随大人们给亲戚拜年。
上午,父亲要专门领我们去另一条街上的三爷爷家拜年。三爷爷是爷爷辈唯一的长者了,而且在我们家有难时,三爷爷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过父母。 1944年,叔叔董村上学染了伤寒,传染了奶奶,当时在丰镇的爷爷被叫回来又传染了爷爷。母亲当时19岁,虽然15岁已嫁过来,因父亲也随爷爷在丰镇当店员,常住娘家。爷爷奶奶染了病,母亲便回来侍奉病人。没想到,刚好起来的叔叔又旧病复发,母亲也染了病。双堡的姥姥便来照顾一家老小。两个月,全家人与病魔抗争。最后,爷爷奶奶相继离开了人世。街坊邻居没人敢来看一眼。只有三爷爷来看望过病中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去世后帮忙料理后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亲逢年过节都要去看望三爷爷。有时太原或忻州买了点心,也总有三爷爷一份。叔叔每次回来探亲,也要与父亲一起去看望三爷爷。三爷爷是慈祥的长者,我也很喜欢随大人看望三爷爷,给三爷爷拜年。三爷爷家与我家一样,也是旧式平房。四个儿子三个成家另过,只有小儿子陪老人过年。见我们来拜年,三爷爷很高兴,指挥小儿沏茶倒水,然后摸着我的头与父亲拉家常。三奶奶会抓了瓜子、核枣往我兜里装并让我吃。
中午吃饺子,母亲在饺子里包有几个硬币,说谁先吃到谁就能在这一年挣大钱。其实是为让家人多吃、吃饱。 下午去本家叔叔家拜年,婶婶早早为我们准备了炒熟的葵花籽、花生,还有柿饼、核枣等,一进门便抓了装进我的衣兜里,压岁钱人人有份,每人一角。叔叔夸我们又长一岁,鼓励的话也要说上几句。然后,我要到附近婶子、大娘家拜年。碰到要好的玩伴便比比大家的新衣服。

初二要随父母去姥姥家。姥姥家在双堡村,五华里路。一早我们便提了母亲给姥姥准备的馍馍、初一的白面饺子,还有父亲买的草纸糕等,一家人走着去给姥姥拜年。姥姥年近80了,肠胃不好,只有舅舅和母亲两个孩子,舅舅在内蒙工作不在身边。那时候细粮少,母亲只能从自己家打省下留给姥姥。母亲常说:你们还小,吃的日子在后面哩。记得姥姥有时背着母亲偷偷给我吃块点心。 到了姥姥家,姥姥坐在锅头,舅舅也回来过年。舅舅给了我一块压岁钱,虽然是又旧又赃的票子,但对于才五、六岁的我,就像发了大财一样。妗妗已为我们做好一桌饭菜,都是亲手做的,有豆芽、蒸肉,火锅里有肉丸、豆腐等。主食有饺子、馍馍、黄米面豆馅包等。还有我最爱吃的一盘菜:自己生的短粗的豆芽上苫着切成片的蒸肉,放在木制的大锅盖上让热气腾热。与姥姥、舅舅一家吃过饭,母亲有时带我去附近的亲戚朋友家看看,一家人便回家。

初三不去拜年,父亲带哥哥上坟送塑、烧纸,祭奠先人。

初四至十五甚至一个正月,大人们自己,有时也带孩子走亲访友去拜年,母亲有时也接待远方的亲友。有一年正月,从定襄来了一位姑姑,进门后,双方都不认识了。来的姑姑自我介绍后,父母才明白这位姑姑嫁人后再没见过父亲,年纪大了,想见见童年少年时的玩伴与亲人。母亲忙着做饭招待,姑姑则与父亲说他们小时候的事。现在父母已过世多年,也不知这位姑姑怎么样了。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10 09:58 |只看该作者
元 宵 节


过了春节的正月里,逢五逢十都是节,初五叫破五,初十是十支。十支这个节小时候很觉稀奇,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这一天平常恨死老鼠的母亲总要在风箱下、躺柜下放些吃食给老鼠。十五是元宵节,二十是小天苍,廿五是老天苍,然后是二月二。过了二月二,春天来了,农民就要下地干活,年就算过完了。 这些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后来才知道的叫法,小时候我们就叫过十五。过十五,村里人没啥过的,上初中时学校组织了腰鼓队,我有幸在队里,正月十五这天,我们十几人敲着腰鼓在村里大街上转了一圈,算是正月十五的活动了。城里的元宵节要热闹得多。听说有许许多多的玩艺儿。我们村离忻州城二十华里,没有交通工具,对城里的元宵节只有羡慕的份儿。有时十五夜晚时会上房去看城里的烟花。虽然那么远,也能看见绽放的烟花,比爆竹好看多了。

有一年,父亲正月十五进城上事宴,要带我去看红火,把我高兴地要蹦起来了。父亲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上。正月天气还很冷,又刚下过雪,好在那时进城的路是沙路,雪溶化得快。进城后父亲放我在南北大街看红火的人群中就离开了。我站在红旗商店附近的台阶上,看那些高跷、旱船、挠高、大头娃娃秧歌等等。在我眼里,一切都那么新鲜。特别是挠高上面的孩子,不仅穿着红花柳绿的衣服,还画了妆,戴着头饰,两条长长的彩袖随着挠高人的舞动飘来飘去。他们高高在上,一定看得很远。还有踩高跷的人,两条腿绑在木制高跷上走得好神气,尤其在积雪成冰的地面上,他们毫不畏惧天冷路滑,随着音乐的节拍走出各种舞姿。扮演媒婆媒公的更是做出各种搞笑姿态,令人捧腹。红火看得差不多了,父亲来接我,给我买了馒头,领我去认识的朋友家烤馒头吃。后来又去新华书店买了《智取威虎山》连环画小人书给我。然后我心满意足随父亲回家。

还有一次印象深的大约是一九七四年的元宵节,那一年我十几岁,在东街给上班的大姐看孩子。大姐的院里和附近住着几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孩,有长红、卫林、芸芸等,我们经常一起玩。正月十五这天,火神庙体育场要放烟花。几个孩子和大人都合计着要看烟花。吃过晚饭,我们几个站在芸芸姨夫开的大卡车后斗里,满脸兴奋去了火神庙。当天火神庙去了很多人,各种烟花放了好一会儿。烟花放完,大卡车又载我们回家,谁知没走多远就听说前面踩死人了,然后卡车停下来。我看到车前好多人。等了一会儿,前面人流还是出不去。大人们只好让我们下车,走到也不知是那一面的一堵矮墙边,一个大人先翻过墙,另一个大人一个一个把我们扶上墙,先过墙的又一个一个接我们下来。这样,领着我们安安全全回到家。 没想到母亲听说城里看烟花踩死人后,吓坏了,说:俺三妮子是不是也看烟花了,没被踩到吧。大姐赶忙捎话回去,说我烟花看了,也安全回家了。母亲才安了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任何的风吹草动,做父母的第一时间就想到自己的孩子,总担忧孩子有事。事后想来,我们几个孩子幸亏坐了大卡车,幸亏一直在大卡车上没乱跑,还有大人们照顾我们回家。事后才知道,火神庙放烟花踩死二十几个人。真的是好可怕的事!

一九七八年,我进城上高中,上大学,直到工作成家,一直住在城里,前些年每年十五喜欢不喜欢都要上街看红火。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正月十五越来越热闹。渐渐的,自己年龄大了,失去了元宵节看红火的兴趣,只买盒元宵在家悄悄过。 现在提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尚俭戒奢,勤俭节约。正月十五真正成为时尚文明祥和的节日。元宵节是传统节日,年年过,年年新,就像日子一样有悲有喜,有忧有乐。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10 18:08 |只看该作者
怀念童年的年味儿。许多年了,过节俭年。不在吃吃喝喝,把自己过成孤家寡人了。过年也平常过。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1-10 22:05 |只看该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2-1-10 18:08
怀念童年的年味儿。许多年了,过节俭年。不在吃吃喝喝,把自己过成孤家寡人了。过年也平常过。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年味了,唯一的盼头是全家团圆,吃吃喝喝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11 06:20 |只看该作者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1-10 22:05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年味了,唯一的盼头是全家团圆,吃吃喝喝

因疫情,三代三地各过各的。计划去儿子处过年还不知道能不能成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11 06:34 |只看该作者
  先项后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11 10:14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生活的味道
扑面而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11 10:30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我母亲有时糊玉米面饼子,有时蒸两面馒头,两面就是玉米面和白面粉掺着的馒头。
拉嗓子眼,咽不下去,还有那个绿豆丸子和炸豆腐还有油炸花生米都是我的噩梦。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11 10:33 |只看该作者
之前有年味,是父母操劳讲究仪式感,轮到我们做父母了,一个是生活节奏不一样了,一个是觉得快乐的人成了我们的孩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11 21:44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有熬年和拜年,上坟,其他的都省了,我们的春节呀,仪式感越来越弱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11 21:45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奶奶,外婆或者妈妈最重要,还有母亲把这一切传承下去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12 14:38 |只看该作者

我在小学毕业到初中也学着剪,剪得不好。我哥擅长这个,女孩子都比不过他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12 14:41 |只看该作者

煎锅差不多快失传了,和山东煎饼有一点点相似,但难度更大,用普通锅摊,操作难度大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12 14:44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i熬年,是因为隔壁一个姥姥说,除夕不能做梦,做的梦不管是什么都不好,吓得不敢睡了。
那会儿熬是真熬,没有电视这个娱乐工具,听半导体,最好是找一本书,边吃瓜子花生边读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1-12 14:45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1-11 21:44
我们有熬年和拜年,上坟,其他的都省了,我们的春节呀,仪式感越来越弱

现在基本都没有了同学写的,差不多四十年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1-12 14:46 |只看该作者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2-1-11 10:33
之前有年味,是父母操劳讲究仪式感,轮到我们做父母了,一个是生活节奏不一样了,一个是觉得快乐的人成了我 ...

是的,过年最快乐的就是孩子,一代一代的
我们成了父母,成了承载家庭的主角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1-12 15:55 |只看该作者
好多听都没听说过的吃食。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1-12 15:58 |只看该作者
我对小时候的记忆几乎是空白,天天傻了吧唧地啥都不寻思,想不起来是咋长大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1-12 18:59 |只看该作者

同学写的,她做了几十年小报编辑,自己很少写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1-12 19:01 |只看该作者
莫邪 发表于 2022-1-12 15:58
我对小时候的记忆几乎是空白,天天傻了吧唧地啥都不寻思,想不起来是咋长大的。

男孩子一般粗心
现在有一种说法,好像是过于怀旧对身体不太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1-12 19:04 |只看该作者
莫邪 发表于 2022-1-12 15:55
好多听都没听说过的吃食。

有的淘汰了,有的可能别处也有,叫法不一样。比如,煎锅,类似于煎饼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1-12 21:49 |只看该作者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1-12 14:45
现在基本都没有了同学写的,差不多四十年前了

嗯嗯,这篇字很应景,快过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1-13 06:12 |只看该作者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1-12 18:59
同学写的,她做了几十年小报编辑,自己很少写东西

  哦,文字的功底在。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1-14 21:07 |只看该作者
我好像从来没有自己张罗过年,小时候过年是爸爸妈妈张罗,结婚了也是要不去婆婆家,要不就回娘家,只要跟着就好了。今年感觉有了点兴致,想起来小时候过年的一些事情,做皮冻,写对联,挂彩灯,贴窗花。就是有点担心娃能不能回来过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