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小说比赛18】 爷爷、奶奶的些许往事
查看: 378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比赛18】 爷爷、奶奶的些许往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9-3 14: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老剑 于 2021-9-4 23:06 编辑

【注】本文4891字

  1

  我父亲曾说,奶奶家是大户人家。这个我真信。奶奶和两位姨奶奶姐仨全都识文断字。我大舅爷曾在鸭绿江对岸朝鲜那边开菜园子。老舅爷给人家做帐房先生。有一日正在盘点记帐。被土匪堵在了屋里。老舅爷不慌不忙,插上门闩,记完了最后一笔帐目后,把钱袋子捆在腰间,从后窗跳出去,一个旱地拔葱就上了屋顶,很快消失在远处的房脊。只剩下院子里那几个土匪目瞪口呆……这些我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哪一个是一般人家所为?

  奶奶家姓单。父亲说奶奶叫单贵富。我觉得一定是父亲记差了。她应该叫单桂馥,桂花的香气。这才符合她的文艺范儿。

  三姐妹中,奶奶行二,是最具书卷气的一位。我小时候,奶奶应该已经年近70,晚上给我们姐弟讲故事时,一般都是《小五义》、《七侠五义》开篇,《红楼梦》收官。甚至《红楼梦》中的诗词她都记得。一会儿背一首宝玉的,一会儿来一篇黛玉的。还会点评一二。说宝玉,她说“公子哥一个,托不得终身的”;而她眼中的黛玉则是“才气有,但太小性子,遇事想不开,伤寿的”。

  可在我大姨奶眼中,我这个才女奶奶家务、女红都很一般,“净整些没用的”。大姨奶手是很巧,我童年暑假到她家玩。她闲下来的时候,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刀飞舞,小羊、小鹿、小猪、小狗甚至五爪龙、长尾凤一个个从她手中掉下来,活灵活现。

  老姨奶厚道,没当着我们的面说过我奶奶的不是。但老姨奶做得一手好菜,菜园子里的寻常青菜,茄子、豆角、辣椒、土豆啥的,她做出来就是分外香。也没见她多放油和有什么了不得的绝窍。

  老姨奶最绝的是给小孩子看病。十里八村从刚满月的孩子到三、五岁的,身体不舒服了,都会由大人抱来让她瞧瞧。她只扒着看孩子的小手和耳朵,就对孩子的病症就一清二楚。也没什么特殊的药方,多是姜、葱、花椒之类的。或者把葱姜切开给小孩子一遍遍擦手掌的某个穴位,最多按比例煎了口服。好象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医道,却颇为灵验。可她的这个能耐却没传给我老叔和她最喜欢的孙子。之所以说能耐不说医术,是因为她从来也不认为是医术。“我就这点能耐”,当年我夸她医术高明,她笑着和我说。据说,老叔他们也很想和她学。给小孩子看病风险很大,这东西要看灵性的,她说。她认为她的儿子、孙子没那个灵性,这能耐宁肯带进棺材,也不能轻易教。

  她老了的时候,我正好在老家休假。我穿着一身军装和我哥去老叔家送她。正值隆冬,那天还飘着细雪。远亲近邻大几百人来给老姨奶送终,披麻带孝的都有几十人,弄得这乡村的葬礼很是隆重。二姑说许多带孝的人不是嫡亲,却都在小时候被老姨奶救过命,

  老叔受了风寒,斜倚在被垛子上,正在喝姜汤。看见我们哥儿俩挣扎着要下地,被我们劝住了。

  灵前行礼时,二姑跪在棺侧面还礼。二姑说我是公家人,鞠躬就可以了。我没听。还是摘下军帽,跪下来给老姨奶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

  说远了,一说那些以前的事儿就刹不住车,看来我也是老了。

  2

    还说我奶奶。

  说奶奶娘家是大户人家,还因为我奶奶出嫁时也有些嫁妆。后来我在姑姑家看到的有罗马数字的座钟和老人叫帽筒的一对花瓶。奶奶自己戴的一个金戒指也是她的陪嫁。

  这当然是残存的。从这点看,当年奶奶结婚也是很风光的。

  我爷爷当然也识字。我说当然没别的意思,是说以我奶奶的文艺气质给她找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肯定不行。

  关于爷爷,父亲说得不多。只说是年仅38岁早逝,他那年也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我们当然没见过爷爷。爷爷的点滴都是父亲和姑姑、奶奶偶而聊天说的那么一句半句。

  我爷爷哥儿俩,他老大。他生前也是做账房先生,据说打得一手好算盘。34岁那年得了痨病,就是现在说的肺结核。本来也算殷实人家,得病后痛得受不了就吸上了大烟,也就是鸦片。这东西当年也是烧钱的玩意儿。以至于他38岁去世时,家里已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扔下一个寡妇、三个孩子别无他物。

  关于他,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说他得病第二年,也就是35岁那年。家乡来了一个南蛮子(南方人),说是能掐会算,很多人算过了都说准。我奶奶听说也喊了他来家里算算。那天我爷爷躺在床上,喝了中药刚睡下。这南蛮子问过生辰八字,开始排流年。从我爷爷儿时说到现在,说得我奶奶连连点头称是。又排了三年,排到38岁就止住了。

  “以后呢?”我奶奶急着问。

  “以后就好了。”南蛮子的语气很沉稳,却不敢直视我奶奶的眼睛。

  二是他的一个朋友叫柳仁,职业不详。和我爷爷一样都有抽大烟的爱好。他和别人常说,张继艾最够朋友,“一个大烟泡,你一口我一口,从来不吃独食”。

  我爷爷走的那年正是38岁。那天他趴在炕沿断断续续地吐了一脸盆鲜血后撒手人寰。我奶奶很镇静。这边打发我父亲去他二个舅舅家报信。那边让我姑姑打了水,她给停在地上的我爷爷擦洗了身子,换上了装老衣服。排子下面还点好了长明灯。

  一直见到我大舅爷和老舅爷跑过来,奶奶才放声大哭。

  奶奶让大舅爷和老舅爷帮忙张罗下爷爷后事的一些细节。自己领着我父亲、大姑、叔叔去“尹善人”家去舍块墓地。

  说来这“尹善人”其实是长甸河口的一个大地主,不仅方圆数百里都有他的田地,还在安东、奉天有着不少买卖。现在当家的尹老爷子平日乐善好施,灾年施粥放粮,“尹善人”也是乡亲们叫出来的。

  奶奶和三个孩子重孝在身,没办法进院,只得让门房通禀一下。不多时,尹老爷子穿着棉袍从院里出来,奶奶忙叫三个孩子跪下叫大爷。尹老爷子问明来意,长叹了一声:“张继艾好人呐,还打得一手好算盘,这么年轻就走了,可惜了!行!后大荫子那里你找阴阳先生随便看地就是,我再送他一口薄木棺材,也不枉我和他哥儿们一场”。奶奶也跪下来和三个孩子一起给尹老爷子叩头谢恩。尹老爷子连忙伸手扶起奶奶,让她们先回家操办丧事去吧。

  我父亲曾说过,这尹老爷子是个人物,膝下三子都留洋,都学技术。他要求儿子们一不当官,二不做警察,三不当兵。“学了本事就有了养身立命的本钱”。据说这是他的原话。

  土改时贫协动员乡亲们批斗尹老爷子,没人去。乡里乡亲,又都受过人家恩惠,怎么斗?后来也就简单分了些家产,按开明乡绅对待完事。

  尹老爷子三个儿子中,两个去了美国。只有一个留下来,在丹东造船厂工作。80年代初期,老三已做到厂总工程师。因为群众基础好,技术过硬,威胁到现任厂长的地位。那厂长也不是东西,竟然污陷老三是外国特务,老三由此进了监狱。老大、老二的儿子,也就是老三的侄子们回来,通过全国工商联找到老东北局书记彭真,据说是尹老爷子生前曾支援过辽沈前线数万石军粮。在彭真的过问下,老三终获昭雪。后来也去了美国,再没有回来。当然这是后话。

  “后大荫子”那里我去过。按一般的风水理念来说不算好地方。那是一道半阴半阳的山坡,爷爷的墓地坐西北朝东南。可这地方庇佑了我父亲、我叔叔两个人参军打仗多年毫发无损地回来,也算当年阴阳先生的功德。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那位尹老爷子。

  3

  处理完爷爷的丧事,奶奶开始筹划以后的日子了。她先让父亲跟着大舅爷去江对岸的朝鲜菜园子干活,28岁的她凭着我大姨奶看不上的女红帮人做衣服、做鞋子,挣些家用养活我姑姑和叔叔。其实,大姨奶对她有些苛责了,可能主要是看不上她的文艺气。我母亲见过奶奶做的鞋,说是手艺相当不错,“鞋做得那叫个周正!”

  大舅爷的菜园子很大,也雇了当地几个朝鲜人。父亲去的那年天旱,大舅爷领着父亲还有雇工们一趟趟从江中挑水上来浇菜。大人们都是一挑百十斤的大木桶,十三岁的父亲挑半桶。四五十斤的份量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也是要命了,他根本挑不动。没了爹的父亲咬牙坚持着。一天下来,肩膀头就肿了老高。帮父亲洗衣服的大舅奶看见了,心痛得掉了泪。扭着小脚去找大舅爷,说不能这么使唤你外甥了。他太小了。大舅爷也犯了难。年成不好,菜园子也就够糊口的。也真的养不起闲人的。

  大舅奶说不如让他去安东吧,自己的一个远房舅舅在那里开铁匠铺。学徒三年没有工钱,至少可以有口吃的。就这样,大舅奶凑了点钱买了两盒点心,领着我父亲坐着小火轮去了安东,把他亲手交给了自己的远房舅舅。

  江边,父亲眼见着大舅奶上了小火轮。小火轮慢慢开走了,父亲没哭,只是对自己未来的日子满是迷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爹的父亲好象突然就懂事了。在铁匠铺,父亲每天很早就起来给掌柜的一家倒完尿盆,马上点火生炉子烧水,再去厨房给大家做早饭。中间还得把洗脸水给掌柜的和师傅们打好。大家吃饭时他是最后一个上桌的,又是最先下桌的。他得抓紧收拾桌子,洗碗,然后开铺板。白天小心翼翼地侍候师傅,还得多练习自己的手艺。从早到晚不得闲。好在父亲机灵又能吃苦,慢慢在铁匠铺安下身来。

  掌柜的心眼很活。白天里铁匠铺的生意很红火,晚上他还私设赌局抽红。当然靠的是把兄弟是当地警察所长的关系。

  铁匠铺里父亲最小,人又机灵,所以这晚上侍候赌局的活儿又落在他身上。端茶倒水,不时出去帮赌徒们买包烟跑跑腿。不过,这个活其实很肥的。哪天晚上赢钱的那个都会赏给父亲几个大子,日积月累,掌柜的也没想到父亲会攒下钱来。

  那年过完小年,铁匠铺也歇了生意。掌柜的让父亲回家过年,还给了父亲来回的盘緾。当父亲坐着小火轮回到家里时,已是傍晚。父亲拆开腰带,从里面掏出5块大洋给奶奶。奶奶立马神色变得冷峻,她手持笤帚疙瘩让父亲跪在地上,小声骂着,老张家人穷志不短,出去学徒手脚要干净。父亲哭着说这都是他晚上侍候赌局得来的赏钱攒的。奶奶这缓过脸色,看着父亲露出脚趾的鞋子和明显小了一截的衣服,抱着父亲落下泪来。

  1947年春天,父亲在安东陪铁匠铺掌柜女儿阿春在戏院看戏时,遇到国民党军某师抓丁被迫去辽阳,在师部电台当通信兵。一年后,辽阳解放,父亲和许多国军士兵一样,被大炮欢迎走进共军—林彪元帅的第四野战军第四纵队。

  开始父亲没想参军的。是奶奶的一封家书让他改了主意。此时家乡河口已经解放,土改中奶奶家也分了土地。奶奶让父亲安心在部队里干,“这可是穷人的队伍”,奶奶用她娟秀的小楷写了一句新词。

  同年秋天,四野某独立师经过河口,征兵的干部又看上了我叔叔。后来听说我父亲已经在4纵当兵后很是惋惜。奶奶听说后,亲手把叔叔送到征兵干部的手上。她觉得,大儿子(我父亲)参军后出息了许多,还是部队锻练人。她让我叔叔不要惦念家里,生活好了,她和我姑姑饿不着了。

  我父亲入伍后随四野先后参加辽沈、平津、衡宝战役,十万大山剿匪,一直打到广东汕头。在那里上军校毕业后去了新疆。他还参加了1959年的西藏平叛和1962年的中印反击战,1988年才离休进了干休所。叔叔的独立师后来转隶公安师,再后来集体转业带着手下的各类犯人建设本溪钢铁厂,和我婶子结婚后,把奶奶接到他家。后来离休。他和我父亲两个人都是历经多次战斗,从死人堆里爬过来的,可也都从未负过伤。

  4

  奶奶从未在他的两个儿子面前提过自己的担忧,可那毕竟是在战争年代。河口村40多位参军的后生绝大多数没有回来。1986年我军校毕业回去探亲。奶奶看见我一身军装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她说还是我孙子精神。她不喜欢的是85式军装的红色帽边。她说,父亲和叔叔参军时,她一夜一夜睡不好觉。总梦见两个儿子戴着红帽子。“戴红帽子不是被杀了头吗?我那些年都吓死了”,她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叔叔做为本溪钢铁厂的走资派受到冲击。父亲每个月都给奶奶寄钱。后来部队政工部门找父亲谈话,让他和我叔叔划清界线。“和我弟弟可以划清界线啊,可我老妈在他那里。他现在不发工资,我也不能不管我老妈啊”。父亲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

  1987年我在吉林某边防部队工作 ,那年春节是我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个春节,按惯例要在部队过的。腊月十五那天我非常不舒服,心里一直很闹腾,就好象是有什么事情,静不下来。给家里写了信,父亲回信说家里都好,不要挂念。

  过了年我回家休假,才知道奶奶已经走了。她走的那天,正是腊月十五。

  父亲陪着我去了奶奶的墓地。后大荫子因为下游要建水电站蓄水会被淹没,爷爷的墓迁到黄泥岭。奶奶就是在这里和爷爷合葬的。

  我给奶奶倒了酒,点上烟,又和父亲在那里坐了好久,直到天光暗淡,暮色四合才起身下山。

  父亲说这里不错,全白天都能照到太阳。我二爷爷,就是我爷爷的弟弟也葬得不远。还有四野有名的战斗英雄梁士英的父母也葬在这里。他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位用胸膛堵枪眼的特等战斗英雄。

  “他父母和你奶奶她们都认识的”,父亲说。

  走到山下,我回头远望。

  此刻,黄泥岭上的松林之颠,残阳如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9-3 16:14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稳,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不过对爷爷的着墨不多,却将老姨奶写得很传神,以至于转回到写奶奶甚至有点突兀。如果题目改为家族二三事,也许更贴切。接下来写尹善人,以及父亲的笔墨也多了些。不过也许这就是作者的风格,这种侧面衬托的写法也很好。
白玉微瑕的是尹善人捐几万石粮食,一石大概一百多斤,几百万斤粮食,有点多了。
7.5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9-3 18: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人物众多,事件不少,跨度广度深度都有,组织起来不容易。如非亲历,实在难写。从语言风格看,更像回忆录。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9-3 19:48 |只看该作者
语言自然有韵味,诸多细节处描写也颇有意思,如:这南蛮子问过生辰八字,开始排流年。从我爷爷儿时说到现在,说得我奶奶连连点头称是。又排了三年,排到38岁就止住了。“以后呢?”我奶奶急着问。 “以后就好了。”南蛮子的语气很沉稳,却不敢直视我奶奶的眼睛。以后就好了这句当真是妙。
但有两点与作者商榷,第一,作为参赛作品,字数篇幅似乎超出太多;第二,这是一篇笔墨不错的家族忆旧散文,却不能算一篇小说。
就文中所叙述内容及时间点猜测作者应当也是年长者,在这里和您道一声辛苦,感谢参与赛事,码字不易,但也希望您随心随意书写愉快。
冒昧了,作为参赛小说我只给6.2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9-4 13:47 |只看该作者
文笔很好,但是说故事风格,作为散文可以打高分,作为小说,小说性差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9-4 21:02 |只看该作者
这更像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而且不仅限于题目中的奶奶与爷爷,还有父亲、叔叔、姨奶、舅舅甚至尹善人,线头扯得太多,把数万乃数十万的篇幅压缩到数千字,未免给人蜻蜒点水的感觉

建议除了时间线外,再找一条主线出来,串插一些有因果联系的事件,对那些难以割舍的人物可以用支线来描写。扩展成一部长篇,甚至改编影视,都是有可能的

文字确实很赞

7.5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9-4 21:04 |只看该作者
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9-5 12:10 |只看该作者
提读。下午空些,选些字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9-5 12:29 |只看该作者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9-5 12:53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进来学习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9-6 10:35 |只看该作者
我奶奶很镇静。这边打发我父亲去他二个舅舅家报信。那边让我姑姑打了水,她给停在地上的我爷爷擦洗了身子,换上了装老衣服。排子下面还点好了长明灯。
————————
这个习俗和我这边有区别。
人过世后,是要请外人来洗身子的,俗称"抹汗",然后换新衣服,叫"装新",这是"抹汗"人的工作。和殡仪馆的入殓师不同的是,不会给往生者整容。

做完这些,家里的人就放鞭炮。然后把往生者从床上抬出来,这叫"出塌"。停放在堂屋的一侧。抬出来前,神龛祖宗牌位要用东西遮住。意思不让祖宗睹面。下面,要点上长明灯是一样的讲究。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9-6 13:07 |只看该作者
【小说比赛18】 爷爷、奶奶的些许往事

好长的家族旧事。几千来字的征文,搞的跟《百年孤独》似的。

写的挺好,各时代的社会变更,百姓苦难,也饶有趣味。算家族史吧。

文笔很好,有些地方也很动人,“奶奶这缓过脸色,看着父亲露出脚趾的鞋子和明显小了一截的衣服,抱着父亲落下泪来。”等等。
算不上传统意义的小说,但其中历史沧桑,很让人喜欢。

8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9-16 00: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写得挺厚重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