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油来游去(更新到第七章)
查看: 2097|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油来游去(更新到第七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8-30 17:18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2-4-10 12:34 编辑

油来游去

前言

       我已半百有余,从事石油事业三十余载,从地壳深处冒出黑色金子时,我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我取于蚕茧来抽丝,把时光作为符号放在微丝上,拿起数万倍的放大镜看油田板块,油田的发展与前景。思来想去,我们的钻井队就像陆地上的“航空母舰”一样,游弋于沙漠、戈壁、沼泽、平原、丘陵与黄土高原,钻井石油人就是“铁军”队伍,每一个人就是“铁人”一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我们的石油队伍就是打得响,叫得亮的钢铁长城一样。石油有一支地质队伍,他们就像部队的先遣兵一样,去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从来没有车辆碾压的土地,而他们敢去,为了就是找油。只要这个地方有了油苗,我们的钻井队就要无条件的接受命令,即使沙漠死亡区,无水生存的黄土高原,狂风乱做,沙尘暴泛滥的北疆三塘湖,我们敢冲敢上敢拼敢打硬仗,我们的理念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因为国家的号角在我们头盔上盘旋着,一定要甩掉贫油的帽子,洋油的时代让它一去不复返。为了它,王进喜挺进天安门,走进人民大会堂,我们骄傲的说一句“工业学大庆”这不是放卫星。

   油来了,我们游走在祖国每一个角落,游走在世界产油国家,工厂的机器喝足油料,神气高昂的挺着胸脯开足马力制造产品,高速路上的汽车再也不怕油慌的年代了,你奔驰吧,有石油人为你保驾护航。我们牺牲了孝敬父母,经常隔着天山看到他们在招手的影子;我们牺牲了温暖的小床,每每回家给妻子带回的是油衣裳;我们牺牲了教育子女,子女考上大学了还对爸爸的模样模糊着;我们牺牲了无法带着一家人去城市的公园散步,但是,公园的花花草草偶然看到我们油然敬畏。不过,我们看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我们就知足了。

  油来游去,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既不是纪实,也不是日志,它就是星星点点的火苗飘落在适度的地方,那星点的记载,是躺在四野空旷的土地上,解开衣服,让心脏飞出肉体飘起无数的小花和红点,没有人知道花儿的纯香是蜜蜂带进去的一滴油味,使红点璀璨放飞心境。

  本计划年初起笔,由于妻子身体状况糟糕到了极点,我的心情几度陷进冰窖里,中秋节来临,菊花叶子伸展着筋脉,那张扬的菊杆使劲吸收养料,等花怒放,这是在给人们留下记忆。我为半百献礼,仅此拉紧神经,与来年菊花赛跑。

                           再续前言

  这个前言写于2018年秋,本计划来年菊花等雪梅,其料悲哀误四秋。一本电脑装着几十年储存的图片与记忆,在混沌的记忆里,无法自拔,更不能触碰我的笔记本电脑,因为,这里面有一双眼睛装满五湖四海的水源,生怕溢出无法收回。

  时间像个砂轮机,它切疼思维与眷顾。
  拆开每个字的点与横,让那撇捺锁着双手,试着在电脑里找回昔日的时光,但愿这次不会失约,不会输给时间。
  只要每天走在蜿蜒的小路上,精神健康还得拄着一根树棍,用它做拐杖,一步一步地前行,毕竟日子不会亏待每一个人,只有你浑浑噩噩愧对它。

  只要六星文学论坛不断电,一切都好说,你踩着我的脊背生长,我踏着你的影子不离不弃,完成我该完成的《油来游去》。油来啦,那是地质队发来的信号,游去啦,我们听到炸药声,它像战场上的冲锋号,遁着先遣部队的足迹,我们就是游泳运动员,排除万难,摘果夺冠。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8-30 18: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2-4-10 12:33 编辑

                                                                                       第一章 基地初印

1985年9月,豫南地带,田野里大豆熟了,收获着,高粱涨红着脸,收获着,红薯已经裂开地皮,开始收获入窖,我家几亩棉花开到了棉枝上面,棉桃没有开开的在秋凉到来时,一刻也不愿张开嘴绽放棉絮,秋天的田地,是慢工细收,边收庄稼边犁地边种小麦,这是土地包产到户的第五个年头,这是我家秋收时刻丰收的年头,打麦场里,院里院外到处晒的是粮食,家里六间房子只要有空地的地方,都是粮食穴,晒干的红薯干没有地方放只好把厨房腾出半间,红薯干堆到房顶上。母亲是最兴奋的一个人,她说,吃野菜的年成彻底过去啦,苦日子熬到头,甜日子从此开始。


      丰收的秋天把八百人的村庄沸腾起来,各家各户比着吃花卷馒头和小麦面馒头,——我们村的花卷有两种,一种是小麦面包红薯面;另一种是小麦面包高粱面。


      在崭新气象的新天地里,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每天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是相声,戏剧和蒸蒸日上的新闻,喜悦的好光景里,我家迎来了特大喜讯,——油田招工通知单送到我家。村庄又一次兴奋起来。四爷喜咪咪的说,我是第五个走出去的工作人员。我盘算着,确实是的,在家族里,我排在第三个走出去。


      全家人为我准备参加工作离开家那一天张罗着,父亲去乡里卖黄豆,准备给我买手表、中山装和皮鞋,姐姐白天上地干活,夜里坐在缝衣机上为我赶制裤子,哥哥拿来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黄军包,母亲最忙,先是弹棉花,打被套,买被单子,做被子,所有人都在为我走那一天忙忙碌碌。


      我每天插不上手,继续骑着“中州”牌自行车买卖粮食小生意。那时候,村庄的自行车很少,只有结婚的家庭才有,都是出嫁时候要的彩礼,大多数家庭买不起自行车,我家自行车是村庄的第四辆,是唯一不是结婚买的自行车。


      自行车是1983年我初中毕业时候买的,是卖完烟叶要求父亲买的,自行车买回来那一天起,去面粉厂借了两包小麦麸子,骑自行车带到安棚乡卖了36元钱,这就是我骑自行车做小生意的本钱,从此我就是名副其实的买卖粮食的小贩子,第一次做买卖赚了一元钱,第二次赔了五角钱,第一个月还了麸子钱,半年赚回了自行车钱,小生意大舞台,当年村庄有了15辆自行车,小贩子在村里不断扩大,也影响了周边村庄和亲戚们。


      通知又来了,我们要在中秋节前到下二门油矿车站报道。
      上车那一天是个早晨,下二门油矿大门口就是站点,这里是油田内部发的职工上下班车辆,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发一趟,由于交通不发达,周边群众出外也要赶来坐车,油田运输公司象征性的收了很低的车票钱。


      这天早上,矿门口聚集很多人,大多数人是来送我们上车的,我的行李很简单,用单子包着被子,哥哥给的黄军包里是换洗的衣服,其它都是书本,另一个包里装的是牙膏牙刷洗脸盆等日用品,这些都是新买的。父亲和哥哥各自骑着自行车来送我。


      汽车开始启动了,我们从车窗里伸出手向送我们的人们招手告别,汽车在丘陵的柏油路上向西奔驰。
      油田指挥部南北长十四五里,东西长八九里,钻井公司在油田指挥部的最南端,公司面积比一个乡镇还大,下设许多二级单位,总面积呈T型,钻井公司招待所在路西,我们住在三楼,这里每天住着很多人,只要是钻井工作人员,来公司办事情都要住这里,只需要登记单位和姓名就行。


      招待所房间四个床位,我们住进去不感觉拥挤,大家的行李不多。在招待所里住的招工人员分两类,一类是招地方工人,我就是其中一员,另一类是招油田子弟们,因此,招待所里出现了两种语言,我们说的是本土方言,子弟们说的是普通话。


      招待所对面是食堂,两层楼,一楼三分之一面积是食堂,其余是餐厅,二楼是公司会议室。在餐厅里打饭时候,我们说馒头是馍,子弟们说馒头就是馒头。在食堂里吃了几天饭后,一天中午,一个地方来的小平头排队到打饭处说,要两个馒头两个馍,打饭的陈师傅说,你到底要几个,他重复着要两个馒头两个馍。于是,陈师傅说,这是给你的两个馒头,这是两个馍。小平头红着脸躲在墙角桌子边一声不响的吃饭。当他端饭走的时候,陈师傅说,不会说普通话就别说,我也听懂本土话。


      其实说普通话很好听,也很洋气,我就是说不好。
      在招待所的几天里,我很少出去,几乎是在招待所院里一点三线,宅在房间里看书,我带的是初中、高中书本,高中没有上过,1983年初中毕业,由于家境十分困难,无可奈可在家修地球,但是,考大学的梦想一直缠绕在脑海里,我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学,到今年我才把高一的知识自学完,想想自学的日子,它就像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为了一个成语,我得去翻《汉字成语词典》,仅仅这一本工具书就翻烂过一本,大家也许不会相信,我信,我更相信一句古话,——把书翻烂吃进肚里。自学数学更难,身边很少有上高中的,即使有,问他们也不会,我的小叔是上高中的,我去问他,他说,那几年上高中几乎就是参加这会那会,要么学校组织批斗会,演唱会,报告会等等的。宅在屋里看书已经习惯了。


      有时候我会到四楼“职工之家”消闲,那里有乒乓球,象棋,扑克,星期天可以借书看。我喜欢下象棋,一起来的人们根本下不过我,于是,大家都不找我下棋了。我下象棋是跟着父亲学的,父亲是跟着李先生学的,七十年代里,有一年我父亲私自把生产队的小麦分给每家一升麦子,这事儿被告发到公社,我父亲只好到大队林场去写检查挨批斗,在那里我父亲认识了李先生,李先生是国民党的大大的官,有一次红卫兵批斗他,他说,我打电话给上面领导先检讨,红卫兵信他,当李先生放下电话后,他没有走到主席台上戴高粘毛,只是把他关进了大队林场里。李先生会八国语言,我父亲亲自告诉我的,说李先生的象棋下得出神入化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下过他。可想而知,我的象棋也差不到哪里。


      在招待所里住了一个星期,和子弟们开始交流起来,慢慢有了感情。起初,他们不和我们交流,说我们是老杂皮,因为“老杂皮”这个词,还发生了矛盾,地方来的人们说子弟们不礼貌,骂人。我推敲过这个词,认为是从天际传过来的方言语,它也许是方言语中的中性词,后来我问一个子弟,他也说不清楚,只是说是父辈们这么说,他们也跟着说,其实这个词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指不修边幅的人们,比如踢啦着鞋,一双布鞋不穿进去,像穿拖鞋一样,穿着不整齐的衣服,歪戴着帽子,走没有走像,坐没有坐样。我们当地指这类人是一刀杀不死,二刀毛。


      大家在一起越来越熟,彼此之间的代沟悄悄地被消除,他们开始带我们出去玩,毕竟他们是子弟,对这里熟悉。于是,我们知道油田指挥部那里有“油田商场”,有购物街。


      油田商场三层楼,进去的人们很多,我的县城根本没有这样大的商场。出了商场向西,有一条街,说是街,其实也是通往五一村的路,街有7米宽,有修锁的、修手表的、理发的、卖百货的一应俱全,物品很便宜,适合大众化消费。
由于是十二点招待所食堂开饭,我们草草的转了一圈坐一路车回去。


      我们开始吃完早饭走出招待所遛弯啦,每天七点多,从一路车上,从公司家属院里,男男女女石油人成群结队去上班,T型路上行走的人们挥臂遮天,在这里,可以看到三种石油人的形象,更多的石油人穿的是劳动布工作服,其中少部分人穿灰色工作服,这是新款式,最耀眼的就是试油大队,从大队院里出来的车辆,上面坐着石油人,油腻的安全帽,油腻的工作服,油腻的劳保鞋,仿佛从油海里钻出来一样,特别是回来的石油人,脸上布满了原油,整个人只有张开嘴才能看到牙是白的。八点以后,吊车,汽车,工具车,各种各样的车辆朝着指挥部的方向开去。


      我们是在招待所里过的中秋节,节日过后,劳资科开始安排我们往钻井队工作,我被分到钻井二大队,钻井二大队在周口市。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8-30 18:12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 发表于 2021-8-30 17:46
石油工人多荣耀,我为祖国献石油。

感谢山人首坐沙发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8-30 20:07 |显示全部楼层
云舟孤帆 发表于 2021-8-30 18:21
哈哈,哥们这是大餐呀!三级精华,漂粉高亮!
好好完成,哥们辞掉版主,但会来的,给你打气!

酒还是要喝,只要不走运,就是不离不弃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8-30 20:08 |显示全部楼层
云舟孤帆 发表于 2021-8-30 18:22
再来个置顶,醒目,我一进门,就可以看到!

我这是想哪里写哪里?级别太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8-30 20:09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8-30 20:07
看你叙述,真是好遥远的日子。

从我刚刚上班开始回忆,多数是虚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8-30 20:17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8-30 20:13
虚构的?以为你在写回忆录。暴汗一个

基本上是回忆录,多数是亲身经历,部分人名是虚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8-30 20:19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8-30 20:12
第一章思路清晰,线条流畅,叙述不急不缓,时间脉络很清楚,现场感很强。好像能看到当时的场景。满满的那个 ...

还原当时的部分现场,这一章基本没有虚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8-30 20:31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8-30 20:25
人名就无所谓了,虚构更好。省得扯纠纷。
前排就座坐等更新

考虑的就是这个纠纷问题,所以部分得虚构,因为几章后涉及一些惊险画面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8-30 21: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8-30 21:59 编辑
东北虎 发表于 2021-8-30 20:31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人很多,在六星石油题材比较少,至此增加点缀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8-30 21: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虎 发表于 2021-8-30 20:32
虚写部分应该的。

考虑后来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增加一些情趣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8-30 21: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 发表于 2021-8-30 20:38
情节可以虚构,逻辑也可突破,卧云兄大胆地往下写,,,,,

有你的支持我会大胆往前冲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8-30 21: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沈眉珊 发表于 2021-8-30 21:17
人生回忆录,大幕已掀开。

是呀,迟到的记忆。这段时间是论坛低潮期,各自为生活奔波劳累。
淡季要找回来,仅此增添砖瓦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8-30 21: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 发表于 2021-8-30 21:42
那,中、中、中 !

一个中是肯定,两个中是否定,三个中我们一起往前冲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8-31 09:55 |显示全部楼层
何田田 发表于 2021-8-30 23:05
最近一两个月我估计都要加班 每天晚上加到九点半,到家都十点多了

工作是第一位,论坛就是个休闲场所,有时候我忙起来几个月不来。权当把这里当成是个按摩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8-31 09:56 |显示全部楼层
何田田 发表于 2021-8-30 23:10
干一行爱一行,楼主对待工作如此敬业,向楼主学习

不这样不行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找工作。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8-31 09:58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 发表于 2021-8-31 07:50
不中,是否定,三个中那是再三肯定,卧云的胆子再大一点,码字的速度再快一点,为你加油。

是的,我得加快速度写一阵子,过几天去山西就该停止两个月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8-31 20:38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短暂的第一个钻井队的感受
   
不管做什么,最初的第一印象是脑海记忆最深的是永远忘不掉,这是真的。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队是32980钻井队,那一天,李队长把我从二大队周口基地接我回队,我们乘坐的是“解放”牌汽车,这种汽车是解放以来工业发展的标志,它行驶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军、工、农都离不开“解放”牌汽车,这种车启动前不像现在的车辆是电打火的,它是用一个长长的摇把,插进车头前面一个小洞内,司机师傅使大劲摇转,车才能启动。这种摇把就像手扶拖拉机的摇把一样。

32980钻井队当时在上蔡县东岸乡,从周口到钻井队一路是尘土飞扬的沙土路,到队上已经是下午的三点钟。我分到一班,司钻杨师傅,副司钻沈师傅,他们在一个宿舍住,我就和他们住一个宿舍,沈师傅住右边,我和杨师傅住左面,他的床靠前墙,我的床靠后墙,沈师傅的床在前墙,他的后墙空余部分放的是他们的半截柜,上面放着各自的板箱,正门口放着一张三斗桌,是给司钻配的,我带来的东西是细软,不占空间,放在铁床下面就行了,队上唯一给我的是一张铁床和一个床头柜,算是私有财产了。

来的第一天看到的是他两个在下象棋,李队长把我领进来,他们停止下象棋,杨师傅开始给我摆放东西,首先他教我如何放暖瓶、茶缸、牙具,这些都放在三斗桌上,沈师傅的放右边,他的放在中间,我的放在左边,一线排列,杨师傅津津有味的告诉我,以后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到原位,下面教我放脸盆,洗脸毛巾,洗脚毛巾和洗澡毛巾,如何挂,怎么挂,教得一清二楚,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杨师傅教我如何端茶缸,如何泡茶,如何喝茶,教得仔仔细细,真是无微不至。

杨师傅夸我第一句话是“读书人,有志气,和他们不一样”。我听这句话根本没有放在心里,感觉是一句客套话。后来才体会到他对我有一种敬佩感。

杨师傅在家里是文盲,他学到的知识是在部队学的,准确说只会认识一些字,能读读报纸。我到队上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这是夜里,杨师傅和沈师傅下完棋对我说,“我们下棋影响你学习没有?

我回答,“师傅,不会的,我这是在写信。”
杨师傅看看稿纸说“有学问,不简单,你能写三四页。”

沈师傅出去了。杨师傅小声问我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他问的字都很简单,对杨师傅来说真难为他了。记得清楚的就是照顾的“顾”字。这时候我说:“师傅,我把字写到纸上你认识吗?”

杨师傅摇摇头,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信纸,这是写给师娘的,一张纸有六个空格。他填完不会写的字,然后塞进信封里对我说:“明天我把你的信一起交给司机师傅,让他送邮局。”

后来杨师傅能写两页字。有一次杨师傅对我说,在我之前来了十几个新人,都没有像我这样带一大摞书。我就这样在杨师傅眼里成了“读书人”。

我们的宿舍两个小天地,他们两个只要在屋里就是下棋,谁输了给对方一支“黄金叶”烟,杨师傅多数下不过沈师傅,杨师傅比沈师傅大几岁,每次下棋输的时候就说,“我在让着你,难道不知道吗?”

沈师傅柔声细语的说:“你工资比我多五块,济贫了。”
沈师傅爱回棋,杨师傅声调高,每到这个时候他们争持不休,吵声几乎把宿舍炸裂。又一次他们下棋下到快到上班时间也没有下完,我开始换工作服,他们痒痒的站起来,杨师傅不停地嚷着说:“下班接着下这盘棋。”

沈师傅说:“下就下,谁怕谁?好像我不会扛枪打仗,我非把你战得投降为止。”
两个师傅在下棋的时候,我有时候过去看看,更多时间看书和写毛笔字,要么翻翻《十月》杂志。我喜欢看小说和杂志,从上学到下学,这些杂志是从家里带来的。

105日发工资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工作岗位上领工资,杨师傅看到我领了78元钱,啧啧不休的对我说“我工作几年才领90多,攒一年钱才敢买一块手表,你刚来新衣服,皮鞋,手表什么都有,我刚刚参加工作每月只有32元钱,每年只能添一样东西,你现在什么都有,工资又高,你太幸福啦。”

杨师傅说得我真不好意思,无地自容。其实我哪敢乱花钱呀,从来队上十来天里,衣兜里只有三十元钱,我每天早上吃四个馒头,粮票八两,中午十二两米饭,晚上八两米饭,上夜班吃夜班饭六两,一天三斤八两主食。捏捏衣兜里的钱,不敢吃荤菜,早上要的是二分钱的咸菜,中午、晚上要两份青菜,一份五分钱,每天吃的不是菠菜就是萝卜,要么是白菜,看到你们经常吃一角二分钱的冬瓜炒肉,我羡慕得眼珠子伸到你们碗里看看,有没有吃剩下的一块肉送给我。咱们每月粮票是54斤,我这样吃下去半个月就完蛋了。司务长给我发粮票的时候告诫我,注意粮票开支,吃超得用钱来买,一角三分钱换一斤粮票。杨师傅你这么不关心关心我的胃呢?

在营区里我经常去高岩宿舍里,他们屋里住四个人,其中有程远军,这两个人是今年3月份油田在我乡招工的第一批,我是第二批,程远军父亲是村支书,高岩父亲是副乡长,高岩不该来当工人,他学习好,成绩名列前茅,属于汉口的鸭子——顶呱呱的尖子生,他是今年高二没有读完书就弃学啦。19895月,由于我们是属于占地工,工作性质有所调整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县城上高中,之后考上大学,现在是一所大学教授。

钻井队的营区占地十几亩,一栋宿舍一栋宿舍围起一个大院子,进院门是场地,靠南北各有一个篮球案,可以打全场,球场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召开职工大会,全队职工138人,除了一个班上班,其余都要参加。钻井队是半军事化管理,开会也不例外,按班组等级纵队坐到球场里,一般是四纵队,三个生产班和一个后勤班,纵队前面放着三张桌子,张指导员、李队长等井队干部坐上去,这是个连级编制。二是每半个月在球场放一次电影,油田专门设立一个放电影队,轮流到各个钻井队放电影,我们的电影都是新片,比如一部电影在我们这里放过,地方一两个月才能看到这部电影。那时候的石油人在其他人眼里是高大上阶级层。

球场后面是营区里两排房子,前面一排有两栋房子是“职工之家”,两房相通,门开在房子一头,是对开门。李技术员是团支部书记,由他负责“职工之家”,我经常来这里看书,这里的书种类很多,和钻井招待所“职工之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钻井队看书的人不多,有些书本崭新崭新的,多数人喜欢篮球和乒乓球。

其实,我每月的工资基本分三块,一块是生活费,由于饭量大,它占我工资的一半多,另一块就是买日常用品,买衣服就不用考虑,带来的衣服和发的工作衣可以搭配着穿。最后就是每月节约二十几元钱。杨师傅不断在我耳根边灌输,不要乱花钱,把钱存下来将来办大事儿。本来我花钱都有计划的,在他的耳根风渲染下,不得不再紧紧腰带,使劲扣几分钱节约着。

这就是生活。一个人看在什么舞台上装扮自己,重要的是身边“传教士”教你什么?是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两个转业军人同房共眠,不是军人也被染成了军人范。

来油田之前,哥哥是转业军人,他就用军人规范我,在钻井队,又遇上了他们,只好死心塌地的走军人路了。说说叠被子吧,哥哥教我叠“豆腐块”被子,杨师傅说我叠的不标准,必须执行好军人被子的叠发。我不是军人,你非得拉我硬上轿,杨师傅教我三天叠被子,起初,他在我被子上面放一个小箱子压着,由于我的被子厚,叠不了“豆腐块”,他硬是想出办法使我的被子终于变成了“豆腐块”。

从此,我对“豆腐块”叠被子习以为常,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致影响几十年。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8-31 20:45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 发表于 2021-8-31 11:15
山西没有山,更没有石油,别去了,呆在家里写字。

山西是黄土高坡,那里是煤气层,阎老西的根据地,黄河十八弯的风景地。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8-31 20:53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刚刚出炉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8-31 20:59 |显示全部楼层
花间可可 发表于 2021-8-31 14:58
令人肃然起敬的文字,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生,这文章看的我热血沸腾,几代人的努力才成就今日祖国的强盛,记得 ...

如今的石油工业的规范化发展,是当初“三无”时代摸着石头过河,用鲜血换来的,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血的代价,总结一次经验,逐步完善操作规程。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8-31 21:00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更新第二章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9-1 13: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花间可可 发表于 2021-9-1 08:44
刚看完第二章,过去工资少都节俭,现在也节俭是因为房价高物价贵

那个时候工资低,物价低,住房公家的,水电公家的,逢年过节发福利是公家的,现在不同了,什么都是自己买,一样不买就干瞪眼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9-1 13: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9-1 09:11
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有张有弛,拿捏的很好。

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还有亲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9-1 14: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1 14:08 编辑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9-1 09:21
看你写得这么认真,有几处可以商榷一下吧,不然感觉可惜了这么好的素材。无怪哈。如果不喜欢,就删除我这回 ...


这就是我不愿写长篇的致命点,短板之处。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书本没有学习完就放假了,每天上学不是开会,就是劳动课,乡里村里大小会我们都参加,捡柴火订任务,种地订任务。
上初中终于学习,毕业了。
一口流利的豫南音,拼音打字经常白字,还发生错词。比如溢出的溢子,我们这里发音nichu。
过去我写文字会找大学生改字改词,这就是我的缺陷。
谢谢你一眼看透,我会在电脑里修改,今后如果你看到哪里不对请及时在跟帖提醒。
万分感谢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9-1 16: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9-1 14:46
你太谦虚了,写的很好了,我只是觉得你这么认真写的东西,不认真看认真修改可惜了哈。我水平有限,提出的 ...

你还是挺细心的,六星没有几个看。他们都忙着打仗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9-1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9-1 17:23
那我就多说几句

你这个主题是不是再想想换个题目。我个人的感觉,看到你这个主题以为是写打油诗的。

你来给想个题目,用什么题目好,期待中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9-5 14:01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短暂的第一个钻井队见闻


      我们的钻井队设备是大庆130型,属于塔式钻井架,通常我们叫钻塔,高45米,这个高度是指钻台面到顶端高度,离地面高度50多米。钻塔上面一共有九盏灯,井场有探照灯,夜里工作起来照如白昼。


      这是一口探井,按要求井场离宿舍五百米。
      从营区到村庄七八百米,去东岸乡有四五里。


      我们队四个生产班,每班编制20个人,这个编制超标。这口井完井后要调出去一部分人员,组建一支新的钻井队。
      我第一天上班是钻进作业,在接班会议结束后,杨师傅带我上钻塔,他指着钻塔的四个大腿说:“这是一号大腿。”他按顺序给我指到四号大腿。接着他又告诉我:“听到异常响声往一、四号大腿跑,要多快有多快,这两个地方是最安全的。”他说完就去接过钻机刹把。这就象征着接班,下班的人员从井场朝着会议室走去。


      接班的人员陆陆续续上钻塔,有的提桶水擦设备,有的拿着黄油枪保养设备。其中有几个人去泵房维修泥浆泵。我刚刚上钻塔,感觉有点高,非常害怕,望望野地,四周多处种的是玉米,红薯地比较少,能清晰的看到正南方向的村庄,茂密的树木遮挡着民房,我似乎看到这个村庄房子是一排一排的,觉得村庄的房子规划非常有序

      杨师傅扶钻一个小时,由另一个人把他换下来。他摆一摆手,示意跟他下钻塔。走在场地上,轰隆隆的机器响声小了一点,他大声对我说:“你去干场地工岗位,我带你去。”


      走到一号罐振动筛旁边,小马在那里铲架工曹岩屑。他是三月份来的,杨师傅把我介绍给小马。我喊了声马师傅,小马说,不要这样叫,都是地方来的,共同协作。


      小马带我了解场地工的工作范围,以及交接班注意事项。
      那时候新工人上岗根本没有理论培训,完全靠“传,帮,带。”,没有固定的师傅,干哪个岗位的工作,就由哪个岗位负责人面对面,手把手的教会。


      场地工岗位没有多大的含金量,注意不要跑泥浆,架工曹有岩屑用铁锹捞出来倒在地上,每班保养一次振动筛,钻进时候接单根去场地挂个绳套,每天上班就重复这些内容。班里人多,每班八个小时,你不抢着找活干,一个班下来什么也干不上。


      工作了一个星期,赶上起钻,杨师傅安排小马去拿刮泥器,他好像有点不情愿。我看着他的背影。这时候沈师傅过来,我问刮泥器是什么样子。沈师傅在偏方给我指指,他说:“是不是听到什么器感觉很大?”我点点头。其实刮泥器通俗一点就是一个圆形胶垫子,用橡胶做的产品。


      小马没有走出库房。钻台上在起钻,杨师傅扶刹把,他示意我过去,安排我去找小马。
      我到了库房,小马在找刮泥器。他看我进来说:“刮泥器是个啥样子,我一个人搬得动吗?”
      我看看货架,指着刮泥器说:“这个胶垫子就是刮泥器。”
      “你没来几天怎么就知道它是刮泥器?我还以为是什么机器呢?”
      “我也不懂,刚才沈师傅告诉我的。”


      刮泥器拿到钻塔上。守井口内钳工和外钳工开始安装刮泥器,一道程序结束,又开始起钻杆。此时我才知道刮泥器是用来把井内的钻杆粘附的泥浆和泥饼刮掉,节省了人员操作。


      起钻是钻井作业中工作量比较重的一项,非常危险的作业。一般是钻工岗位四人一组,一个小时一换。司钻和副司钻换刹把,别小看一米多长的刹把,它可是钻井行业最致命的关键岗位。一个优秀的司钻,时刻牢记刹把有“三条命”——一是人命关天,二是设备伤害性极大,三是判断井下事故的应急处理。一个司钻不但技术娴熟,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判断能力。


      守井口人员就是内钳工,外钳工和场地工。我和曹师傅配合守井口。曹师傅是二四八那一批转业军人,是河南油田军转工第一批石油工人。曹师傅一米七五,山东人,老党员,不爱说话。头发几乎斑白,平头,黑黑的脸堂,微胖,走路不紧不慢。在我们起钻过程中,每一个作业程序他都是手把手教我,如何打卡瓦省力技巧,抡大锤的站姿,使用扳手如何去握,无微不至的指点着。可以说,杨师傅生活上关怀我的多,而曹师傅在工作中给我指导的最多。我特别敬佩这些军人,他们才是当之无愧、无私奉献者。


      时间在玉米叶上滑来滑去,由青叶变黄叶。我们钻井作业昼夜没有停止。这是一个下午四点班,晚饭在井场吃,送饭的是厨师刘师傅,他们都喊他刘文彩。刘师傅姓刘不假,他不叫刘文彩,也算是个绰号。但是,这个绰号太别不雅。真正的刘文彩是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人,民国时期川西地区著名的大地主以及商人。二四八转业军人和七八年转业军人喜欢这样喊他,也喜欢给他开玩笑。年轻人都称呼他刘师傅。


      今天晚上是包子,有素包子和肉包子两种。昨天下的雨,今天道路泥泞,刘师傅担着饭,走路非常吃力,到了井场,他把放包子的篓子和稀饭放进会议室。只要大家看到厨师过来,司钻台都会打一声喇叭,喇叭就是信号的语音,一声喇叭代表喊井场人,两声喇叭代表井场发生了问题,三声喇叭代表喊队领导到井场,一长一短喇叭代表井场发生特大问题,属于紧急集合。


      开饭时候到了。沈师傅说:“刘文彩,你带的包子不够,回去再拿去。”
      刘师傅怼到:“平均一个人五个,绝对够吃。”
      沈师傅接过话茬说:“不服,等着瞧。”


      会议室吃饭比较拥挤,一般我们年轻人打完饭都到外面吃,我打一碗饭,要了六个素包子,尊在会议室右边,这时候沈师傅过来,给我递了两个肉包子。我的饭量大,吃肉包子多加五分钱,两个就是一毛钱,这样吃下去一个月工资吃干吃静。眼前的这八个包子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一般情况下,我吃包子只吃六个,付粮票一斤二两,付钱票一毛二分,稀饭二分钱,不要粮票,喝上两碗饭,可以糊弄着肚子包。


      正当我快要吃完时候,沈师傅上钻台换杨师傅下来吃饭,杨师傅看看包子篓说:“你个刘文彩,给你干活还不让吃饱,你再回去给我拿二十个包子。”


      刘师傅说:“给你留了四个,不够吗?”
      “现在是共产党领导,又没有吃你的。”杨师傅朝着门外年轻人喊,“你们吃饱没有。”
      “没有。”


      刘师傅真的不想回去,来来回回二里多地,他走路搁拽搁拽的,可是大家没有吃饱不行。就这样刘师傅跑了第二趟。
      刘师傅走后,杨师傅告诉我们年轻人都不要走,尽情的吃包子,包子钱和粮票全部由沈师傅他们两个包了,让他再跑第三趟。我们这些人一听这话,个个摩拳擦掌。


      刘师傅拿来了三十个包子。他气呼呼的说:“你们能把它吃完,我跑第三趟。”
      我们没有吱声,拿着包子就吃,很快这些包子被我们打扫干净。刘师傅一声不吭,脸发绿。杨师傅开口说:“吃饱没有?”
      我壮壮胆说:“没有。”
      刘师傅没有等杨师傅开口,抢过话茬说:“愿赌服输,我再去拿。”
      这一回刘师傅真的焉了,气喘吁吁,走走歇歇。杨师傅派了两个人去接他。
      这次吃包子,素的肉的我一共吃了十三个,小马吃了十五个。


      事后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杨师傅和沈师傅要这样戏斗刘师傅,原因一是刘师傅经常送饭晚点,二是送的饭第二波人不够吃,这一次的目的是让刘师傅长个记性。


      没有想到这次吃包子让队部知道,他们召开了一次会议,让司务长统计饭量大的有多少人。其中就有我。我们每月54斤粮票,吃完得拿钱去买粮票,我是绝对不够,拿钱买粮票司务长那里都有登记。


      每月1日至5日是领粮票日子,11月啦,我去领粮票时候,司务长给我的是84斤粮票。他说:“队上有十三个人每月多加三十斤粮票。”我听到这话非常激动,感动得要哭出来。当我接过粮票时候,司务长说:“小伙子好好干,天下都是你们的。”


      我衣服兜里装着粮票走回宿舍,两个师傅在下棋,杨师傅对我说:“这个月粮票差不多够吃吗?”


      原来杨师傅参加了那次会议,可是他没有告诉我,也许这是会议精神的保密,毕竟钻井队是半军事化管理。
      有了这么多的粮票,每天不在计划为吃饭发愁,打开胃口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以致后来越吃越多,干活有了劲,一米七三的个子来的时候98斤,一个月体重增加10斤。


      12月份,由于周口二大队变动,不在组建新的钻井队,多余的人员往一大队调动,我们队抽走20多人,其中就有我。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9-5 14: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5 18:08 编辑
东北虎 发表于 2021-9-5 08:28
鹤壁那边据说很多有钱人。
有些人因盗取石油暴富。
听说他们在沿线输油管线上钻孔偷油。


这是法律不健全的时代,现在立法完善,偷油的几乎没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9-8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沈眉珊 发表于 2021-9-6 15:58
去山西也是为工作吗?两个月,时间也不短呢。

是一个企业的钻井队,去两个月才能回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