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酒巷 【开聊】太平天国(旧帖整理并继续更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聊】太平天国(旧帖整理并继续更新)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0-12-22 20:13 |显示全部楼层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调寄《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这阙词,是北宋名相王安石在变法失败,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时所作。

  金陵今称南京,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史上改名最多的一座历史名城。

  三国时孙权在此建都,称建邺;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均在此定都,称“建康”,后世称“六朝古都”。

  唐宋称“江宁”。明朱元璋开国,在此定都,称“应天府”,明成祖朱棣时把都城迁至顺天府(北京)。

  清代复称“江宁”。

  自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转战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牺牲了冯云山萧朝贵两王,付出血的代价,突破清军的围追堵截,终于在3月攻克江宁。

  太平军占据了金陵城。

  此乃六朝帝王之都,物阜民丰,城池坚固,依山背水,易守难攻。

  洪秀全一入南京,立刻前往紫金山南麓朱元璋的孝陵,噗通跪倒,痛哭流涕:不肖子孙洪秀全率领皇汉天国百官,谨祭于吾皇之灵……谨依吾皇遗烈,定鼎金陵。秀全不肖,以体吾皇之心,与天下附托之重。东南既定,指日北征,驱除异族,还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

  洪秀全此举,宣告了两件事:

  第一,自认朱元璋的“子孙”,意即华夏民族的正统,继承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大业。

  第二,效仿朱元璋,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0-12-22 20:19 |显示全部楼层
      定都天京,这是从起义以来,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第四件大事:金田开国,东乡登基,永安建制,江宁定都。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这几步一般都在天下基本大局已定的时候,一次性完成。

  比如汉高祖刘邦,秦灭之后,刘邦顶着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汉王”名头,跟项羽打了四年,直到击败项羽之后,才称帝、定都,分封诸侯。而且刘邦这个人朴实,国号就叫“汉”。也不嫌弃这“汉”是项羽给起的。

  中原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民族最终冠名“汉族”,不知我们应该感谢刘邦还是感谢项羽。

  再说洪秀全刚刚拜过的朱元璋。朱元璋1356年就攻克“集庆路”,改名顺天府,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听从学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坊传这三条计策是刘伯温提出来的,其实不然),先平定天下,十二年后,1368年正月才登基称帝,立国号“明”。

  洪秀全定都南京这件事,史上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首先,定都南京是对的。南京乃江南首镇,鱼米之乡,水陆通衢,富庶繁华,而且南京这个地方风水好,“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李白诗),钟山如龙盘,石城似虎踞,乃帝王之气。六朝古都之外,明代朱元璋,近现代孙中山、蒋介石都定都在南京。

  但什么时候“称帝”什么时候“定都”,却关乎国运成败,大有讲究。

  洪秀全一向是沉不住气的,或者说,洪秀全似乎并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刚被清兵从金田撵出来,仓皇之间,就在广西的东乡,一个穷乡僻壤荒凉地,房屋一间、地无一垄,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脚下还穿着草鞋呢,就登基称帝了。

  先当了皇帝再说。

  先也有先的好处,这叫捷足先登。先把声势造出去了。

  定都南京也是当时的形式所迫。

  太平军从广西金田村出发,两年多的时间,说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也好,说被清军一路围追堵截,仓皇流窜也好,总之是一直在路上。没有个立足之地。

  太平军打下江宁的时候,已经达到五十万人了。当然至少有一半是家属和“难民”,就说“吃饭”这一件事,这五十万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一天就是五十万斤。一路走一路抢都抢不过来。总这样流动作战,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部队修整、练兵,就更无从谈起。

  太平天国急需要一个大后方,安顿家属难民,筹措粮草物资,休整部队。

  定都天京,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有利于稳定军心民心,不失为一个长久之计。

  再说都当了皇帝封了诸王,也不能天天跑路啊,得有个皇宫吧。

  但过早的称帝定都,也有不利的一面。

  此后十一年时间,前两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受挫之后,就一直在“保卫天京”。清军湘军先后六次围困天京,太平军忙于解围,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直到城破国亡。

  洪秀全身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从来没参加过任何一次战役,没打过仗,甚至可能一辈子没摸过刀把子。真是个甩手掌柜的。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直是东王杨秀清总指挥,萧朝贵和冯云山冲锋陷阵,不然两个人也不会那么早就牺牲。

  西王、南王战死,依然是杨秀清总指挥,石达开和韦昌辉在前方作战,江宁城就是石达开打下来的。

  洪秀全定都天京,把原来的两江总督府改造一番,设为天王府,一住十一年,到死都没有再踏出“天京”一步。

  一入江宁深似海,从此天王是路人。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0-12-22 20:21 |显示全部楼层
2、《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马上就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以土地政策为核心,涉及太平天国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政策,是太平天国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一部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被官方定性为“反封建”的、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主要是因为这部《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

      土地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私有制社会一切矛盾斗争的根源。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农村改革成功,中国才走上发展之路。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将来如果改革出问题,就一定是在农村出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0-12-22 20:22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天下大同、绝对平均的“公有制”和“平均主义”原则。

  1,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归上帝所有。

  2、把土地分成九等,好坏搭配,16岁以上不分男女每人一份,十五岁一下减半。——“万出同耕,百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3、产品分配原则:每家留足一年的粮食,剩下的都归“天库”。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帘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土,则土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谁家有婚娶满月办喜事,到“天库”支取钱粮。

  4,县以下官吏实行民主选举,三年选一次。对百姓的赏罚,司法,都由官吏负责,有争议的逐级上报,最后由天王决断,军师执行。

  5,平时务农,打仗的时候,每一户出一名士兵。

  6,官吏不公平的,滥保举的,贪污受贿的,一切渎职行为,处罚是:黜为农。

  7,鳏寡孤独残疾人,国家奉养。——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0-12-22 20:24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还不错。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把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理想,写在了纸上,把旧式的农民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农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是《天朝田亩制度》受到当时的农民和后来的共产主义者狂热追捧的原因。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仅仅是写在纸上的。

  1,“天下大同和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上,实现“公有制”,“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度,是画饼充饥的“空想”,“乌托邦”。这一点,历史早就证明了。

  2,《天朝田亩制度》描绘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实际实行的却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理论与实践是扭曲的,荒谬的。

  3、《天朝田亩制度》缺少可操作性,没有具体措施,无法落实。因为忙于战事,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机制,根本没有实行。在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地区,石达开韦昌辉等将领上奏天王同意,仍按清政府原有的体制:农民依然向地主交租,地主向政府交赋税。

  4,《天朝田亩制度》还有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从理论上动了天下地主、士大夫阶级的“奶酪”,尽管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却引发了地主阶级的恐慌和疯狂反扑。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封建王朝与地主、士大夫和帝国主义势力形成的“统一战线”联手绞杀。

       可以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跟过早的登基、封王、定都一样,是目光短浅的,极不成熟的一个败笔。发布一个空想出来的制度,说的天花乱坠,无法实行也不可能实行,说一套,做一套,渐渐失去了民心,也招来了猛烈的反噬。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0-12-22 20:26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天国的科举】
  
  科举考试,是洪秀全心中的一个结。
  
  参加四次院试,连个秀才都没考取,洪秀全视为奇耻大辱。于是改信基督,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金田起义建了自己的“国”,洪秀全要开科取士,以解心中块垒。
  
  所以,早在永安建制的时候,太平天国就做了开科取士的尝试。这一次进士科,录取的第一名就是冯云山,其他业都是太平天国的将领。
  
  定都天京的第一年,就开始了正式的太平天国科举考试。
  
  洪秀全一“开国”就宣布“四书五经”为“禁书”,太平天国就不许有儒家的书。尽管太平天国的《天朝礼制》还是按照《周礼》制定的。
  
  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规定:
  
  每年举行四次“京试”,以天王的名义举行一次,称“天试”,在世的诸王也每人主持一次科考,分别称“东试”、“西试”和“翼试”。考试范围以《原道醒世训》、《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和《天朝田亩制度》等一系列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的方针政策为内容。
  
  后来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西王死了,翼王出走,这些考试也就取消了。剩下一个“天试”,后期洪秀全懒于政事,觉得一年一次科考太频繁,遂改为三年一次,跟清朝的科举“接轨”,还没等实施,洪秀全就死了,不久太平天国也灭亡了。
  
  这样的科举,遭到天下士子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单说第一年的第一科,“天试”。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拥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差不多五个省的控制区域,广发告示,大力宣传,但应者寥寥,报名参加“天试”的只有55人。
  
  天王很不高兴,又延期十天,动员甚至强迫民众参加,最后凑了300人开考。
  
  天试的题目为:
  
  ——“天父鸿恩,广大无边,不惜己子,遣之受难。因为代赎,吾侪罪孽,尚未报恩,又得荣光”。
  
  东试的题目有:
  
  ——东王九千岁,真道岂与世道相同?
  
  翼试的题目是:
  
  ——翼化如春润。
  
  据说录取率极高,只要答满卷子就录取。
  
  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不仅没有达到“招纳人才”的目的,反而让天下士子背弃。
  
  很多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跟《天朝田亩制度》一样,起到了加速灭亡的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0-12-22 20:27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男女平等思想“进步性”的一件事:太平天国开设“女科”,录取了女状元。

  这件事是假的。

  太平天国开考女科,最早见于清末汪堃《盾鼻随闻录》,汪堃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随清军围剿太平天国,后装病回家,这本书主要记载他与太平军作战中的见闻,但与史实出入很大。这件事又被署名沈懋良的《江南春梦庵笔记》附会夸大,《太平天国野史》更杜撰出洪宣娇为主考官,考题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状元为傅善祥的故事。

  太平天国“女状元”事属演绎,以讹传讹。

  学者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料辨伪集》中,将《盾鼻随闻录》《江南春梦庵笔记》作伪的地方,列表对照,考出其来源,最后得出了“虚上加虚,假中更假”的结论。

  首先,科举开女科一事,在太平天国和清朝正史以及当时的大臣奏折中,从未提及。

  傅善祥确有其人,但不是什么女状元,只是杨秀清的女秘书。

  《金陵癸甲纪略》记载:“女簿书,东贼逼取民女识字者充之,以代己批判。有傅善祥者,金陵人,二十余岁,自恃其才。东王闻之,选入伪府……病愈,善祥得随意往各女馆,无所禁,遂不知所终,或云逃去。”

  再说,就算有女科,也不可能以《论语》中的话为考题。四书五经在太平天国是禁书,不能提的。

  太平天国的男女平等,始于客家人的生活习俗。

  客家人久居两广山地丘陵,生活条件艰苦,妇女跟男人一样从事劳动,所以没有缠足的习惯。都是大脚。这并非是太平天国倡导的。

  而太平天国立国十四年,除了诸王家眷之外,并无一个女性成为管理者。

  其实,太平天国是否“男女平等”,从洪秀全拥有88个嫔妃就可以得出结论。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0-12-23 15:3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两位临帖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0-12-23 15:55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军北伐】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马上组织了北伐。

  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主将率两万多太平军,直取清王朝的首都(今北京,明清两代称京师)。

  出发前,洪秀全、杨秀清给北伐军的指令是:“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意思说,北伐不以攻占城市扩大地盘为目的,而是直接奔清王朝的老巢。

  并约定,到达天津后,等待后援部队一起攻打北京。

  在洪秀全杨秀清看来,拿下北京,就算推翻了清王朝。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都是广西壮族人,拜上帝会的早期会员,从金田起义就开始跟着太平军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到定都天京,林凤祥官封天官副丞相,李开芳封地官正丞相,吉文元为春官副丞相。

  按太平天国官制,军师为最高官职,以下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

     永安建制时,丞相一职只有两个人:天官正丞相罗日纲,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到定都南京之后,共封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副又正又副24个丞相。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0-12-23 16:18 |显示全部楼层
     北伐军一路猛打猛冲,非常的顺利,从江苏、安徽、河南、山西进入直隶省(明清两代,直接隶属京师管辖的周边地区称“直隶”。清康熙起称今河北省为直隶省),途中吉文元被流弹击中牺牲。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的静海县,震动京师。

      林凤祥李开芳驻守待援,被僧格林沁围困。

  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将,著名的蒙古骑兵统帅,是咸丰朝最骁勇善战的一支部队,负责守卫京师。

  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打到天津后,两次派增援部队北上,被清军阻截击退。

  林凤祥李开芳久等援军不到,僧格林沁攻势稳健,北伐军连吃败仗,终被僧格林沁击溃。

  1855年3月,林凤祥被炮弹击中负伤,自知无幸,吃了毒药,藏在地道里等死,被叛徒出卖被俘,押往北京,3月15日被凌迟处死。

  林凤祥是第一个被俘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清廷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从林凤祥起,后来凡被俘的太平天国将领,除了李秀成外,大都被凌迟处死。

  李开芳与林凤祥分兵,往南去迎接增援部队。4月 ,被僧格林沁围困在高唐州、茌平县冯官屯,僧格林沁为了活捉李开芳,故意放言爱惜李开芳的人才,以高官厚禄诱骗,李开芳竟率百余名将士投降。多数将士就地凌迟处死,挖出心肝祭奠被北伐军杀死的清廷官兵。李开芳等七人被押送北京,4月27日,李开芳等七人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至此,历时两年的太平军北伐失败,两万多名太平军精锐全军覆没。自金田起义以来,这是太平天国首次遭遇重大失败。

      僧格林沁全歼太平天国北伐军,活捉主将林凤祥李开芳,封亲王,世袭罔替,赐黄马褂。一时威震海内。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0-12-23 16:27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李开芳投降。

教科书上说,李开芳并非真心投降,而是诈降之计,以求脱身,不料被僧格林沁识破,不及反抗被俘,云云。

当时跟李开芳一起投降或者诈降的人,都当场处死,真降也罢诈降也罢,这件事按说死无对证。

后世从僧格林沁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发现,林凤祥李开芳被俘之后,僧格林沁曾经审问过他们,并把审问笔录一起报给了咸丰。称“供词”。

这两份供词,虽非二人亲笔所写,但从内容来看,都是二人参加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起义,与清兵作战的经历和升值经过。


此前从未接触过太平军的僧格林沁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事的。所以,这两份笔录,行文上自称“贼”“伪”北伐军行军称“窜”,称僧格林沁为“僧帅”,应该是执笔者的篡改,基本可以认定确实是林凤祥李开芳的自述。

林凤祥的自述,只讲述了自己参加太平天国的经过和这次北伐打仗和失败的经过。

而李开芳的“自述”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0-12-23 16:28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0-12-23 16:32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开芳的“自述”中,有两个内容可以证明他并非诈降,的确是投降了。

  一是:僧王爷营中有令:各省裹胁投出,还可不杀;广西人投出,罪在不赦。若是广西人投出,也准免罪不杀,广西人何乐而不投出,若广西人投出,则南京不难破了。若是派我去攻南京,我先叫一个广西人进去,传布李开芳业已投降,做了大官,南京的伪官,必纷纷投出。如伪官一逃,城内必乱,洪秀泉、杨秀青不难擒获矣。我们有个将军叫沙廷富,可以干办此事,现在他也投降,不知僧王爷杀了没有?若是没杀,我教他计谋入南京成内,诱动秦日章等,事必可成。

  ——这段话需要我翻译一下不?不用了吧。

  二是,把太平军的部署情况和盘托出,泄露给清军。

  对于李开芳投降并献计,愿意去南京诱降“广西同乡”攻破南京城捉住洪秀全杨秀清(此事清军尚不知洪秀全杨秀清名字的准确写法)等等,的确是他的污点。给僧格林沁献计,明显在暗示僧格林沁不要杀他,他对清军有用,他可以破太平天国,破南京,抓住洪秀全。

  历史学家称其“诈降”不过是为“太平天国”的英雄遮掩一下这个污点。

  但我们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标准去要求李开芳。

  李开芳自金田起义以来,英勇善战,一直冲在最前线,立下赫赫战功。

  北伐失败,被僧格林沁诱降时,也许李开芳真的想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以后东山再起。

  生死关头,李开芳动摇了,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包括后来的忠王李秀成,也是如此,这是真实的人性。

  求生是人的本能,怕死有什么不对吗?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只不过,他们有些天真,对敌人抱有幻想。

  瑕不掩瑜,他们仍然是一代英雄豪杰。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0-12-23 16:35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历来奉行“不成功便成仁”的儒家信条。

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在战场上活捉了好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如杜聿明、王耀武、廖耀湘、黄维、范汉杰、邱行湘等。

各为其主而已。

这些战犯以后陆续被特赦,一部分愿意留在国内,一部分想去台湾,因为他们有亲人在台湾。共产党也同意了并把他们送到香港。

但蒋介石父子一个也不收。

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都被国民政府当做烈士,追悼会开了,勋章、抚恤金发了,坟墓也建了,名字都可在纪念碑上了。

你为什么不为党国尽忠?还回来干嘛?!

朝鲜战争结束,据说志愿军被俘士兵20000多人,有七八千人愿意回国,其余都去了台湾。

回国的战俘,被政府当做“投敌叛国”对待,大部分被送到劳改农场。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被俘,是战争中常有的事。

但在天朝不行。战士,要么得胜凯旋,要么战死沙场。被俘已经是低了一等了,如果被俘之后,能不屈不挠英勇就义,还可以当个烈士。

不管你投降没投降,活着回来就是耻辱。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0-12-23 16:38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一下太平军北伐的失败。

首先,北伐本身是对的。既然起义了,再南京建了国,你不能干等着他来打你,你得主动出击,消灭敌人,最终推翻清王朝。

但是,什么时候北伐,怎么去北伐,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这个得研究。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扯淡,是军事胜利者的一种道德自封和自我美化。

战争时期,得不得民心 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打胜仗。

从古自今,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

秦始皇以武力灭了六国,得民心吗?

忽必烈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得民心吗?

中原屡遭外族蹂躏,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得民心吗?

1644年清军入关,满族人占领了全中国,逼迫汉人“剃发易服”,得民心吗?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侵华,占领大半个中国,得民心吗?

得不得民心又怎样?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0-12-23 16:43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历史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从上古时代开始,人类的战争,总是北方民族侵略南方民族。

   南方温暖湿润,物产丰富,食物充足,所以基本都安居乐业。北方不行,气候寒冷,生活艰苦,物资匮乏,想吃饱饭基本靠抢。所以北方民族彪悍尚武,善骑射。

   世界历史上,那些最强大的民族,善于征战,为祸最深的民族都是北方人。

   比如亚洲大陆上的匈奴、突厥、蒙古。

   欧洲历史上的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都是北方民族。最终,他们的后代至今还统治着欧洲。


       其他古老的南方民族呢?早都灭绝了。


从中国历史来说,从北而南的统一有很多,由南而北的统一,成功的很少。

      诸葛亮的北伐,失败,最后败给北方的曹操。


      魏晋南北朝四百年,南方政权从谢安到刘裕,多次北伐,也都失败了。最后还是北朝的北周大司马杨坚代周建隋后,南下灭了南朝的陈国,统一天下。

      五代周世宗北伐,北宋赵匡胤北伐,也不算成功,始终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最后被女真人南下灭了北宋。

      历史上的北伐,也就朱元璋成功了。

      后来蒋介石定都南京,组织北伐,也算短暂的成功,只差一步就消灭共产党,被日本侵略给打断了。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争天下, 我军率先从争夺东北开始,三大战役把蒋介石打到长江以南。渡江战役后,几个月就打到海南岛。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0-12-23 16:47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北伐成功,是朱元璋在攻占南京之后,用了十一年的时间统一南方。
  
  然后才挥师北上。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以25万人北伐。一年时间就占领元大都(北京),把蒙古人赶回大漠。
  
  太平天国北伐的时机不是太好。
  
  定都天京后,林凤祥李开芳迅速占领了扬州、镇江,但部队未及修整,兵力不足。马上开始北伐,而且只派了两万多人。
  
  太平军北伐第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对天下大势缺少起码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
  
  当时清政府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四亿多人口。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别看清政府腐朽没落,一旦打起仗来,紧急征调几十万上百万军队“勤王”,保卫京师,还是办得到的。
  
  以区区两万去北伐,纯属异想天开。
  
  第二,战略上的失误。此次北伐,没有采取稳站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而是以“流寇”的作战方式,洪秀全杨秀清的战略战术“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的“奇袭”战略,是非常荒唐的。千里迢迢孤军深入去突袭北京,无异于去送死。
  
  就算能打下北京,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清王朝的统治,朝廷只不过换个地方“度假”而已。没有消灭清军主力,人家不反扑吗?后援后续部队跟不上,两万个占领一座孤城,能守住吗?
  
  唐代黄巢起义,也打进了长安,“冲天杀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但结果如何?在李克用朱全忠等地方武装围剿下,2年后败退京师,又两年后兵败身死。
  
  我估计,洪秀全杨秀清没想这么多。
  
  第三,不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太平军战斗力减弱。参加北伐的以广西人为主,也有湖南和安徽人,进入直隶时已经是1854年冬天,天寒地冻,太平军没有棉衣棉鞋,粮食又不足。僧格林沁老谋深算,围而不打,最后太平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自己就守不下去了。
  
  第四,没有发动群众。

     总之,太平军北伐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0-12-23 22:53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0-12-23 22:15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也是失败者的历史。
但终究,是历史学家的历史。
醉老师也是历史学家了,总结的有道 ...

家谈不到,爱好者。喜欢琢磨文史,现在正在研读石达开。
论坛喜欢文史的毕竟还是少数。

你说把这个帖子改名叫“拍太平天国一砖”会不会有人来看?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0-12-23 22:59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0-12-23 22:24
对了,刘邦好像也是楚人

是的。
刘邦是江苏沛县人,所以称沛公。沛县在春秋时期属吴国,战国时属楚国。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0-12-23 23:14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军西征】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双管齐下,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

  1853年5月,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为主帅,率三万太平军沿长江逆流而上,开始了西征。

  当时的太平天国,水军有绝对优势,金田起义后打到长沙、岳阳的时候,收罗了几千艘战船,然后沿江抓了许多船夫渔民,充当水师。

  这回西征,这支水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北的大部分地区。

  1854年2月,太平军挺进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遭遇。

  太平天国与湘军历时十年的生死较量,从此拉开帷幕。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重臣,“同光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其他几个晚清重臣,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都是曾国藩的麾下。甚至清末的汉人都督、巡抚,大都出自湘军。

  是曾国藩的湘军灭了太平天国,挽救了大清,也是太平天国成全了曾国藩和“湘军”的一世英名。

  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推崇。近、现代伟人无不以“曾文正公”为楷模(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是史上臣子“谥号”的最高级别)。

      毛泽东年轻时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蒋介石一生最推崇两个人,一个是王阳明,一个就是曾国藩。老蒋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曾国藩家书》。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蒋介石反复赞颂曾国藩:曾文正行法主刚,而用人则重血性,尚器识。其于学术思想,则兼取宋学与汉学而归本于至诚,其立身行事,则本于‘慎独、主敬、求仁、习劳,的精神,故湘车淮勇的成功,当然不是偶然的。
  曾国藩的成功之路是非常励志的,他资质平庸,甚至有点笨拙,却最终成为封建时代士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后一个精神偶像。

  如今市面上研究介绍曾国藩的书,一火车皮都装不下。有兴趣的自己找一本看看吧,这里就不多说了。

      咱直接说湘军与太平天国打仗的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0-12-23 23:23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国藩受命组建“团练”,朝廷多次催促曾国藩救援湖北,曾国藩以“船未到位”为由,就是不动。
  
  直到1854年2月,太平军进军湖南,围攻长沙,曾国藩才出手,率水陆两支湘军17000人解除长沙之围,收复岳阳,太平军退出湖南。
  
  3月,太平军再度攻克岳阳,进军湘潭,被湘军迎面痛击,太平军与湘军第一场正面对战,太平军大败,退守靖港。


      曾国藩初尝胜果,亲自指挥湘军水陆并进,中了太平军的埋伏,湘军惨败,损失近半,曾国藩羞愧之下,跳水自尽,被捞了上来。
  
  7月,湘军再攻打岳阳,太平军湘潭战败,元气大伤,在岳阳与湘军激战两个月,再次败退湖北。
  
  10月,湘军一路追击,围攻武汉,太平军放弃武汉,退守江西田家镇、半壁山。
  
  咸丰大喜,加曾国藩兵部侍郎。
  
  杨秀清派燕王秦日纲到前线督军,援军韦昌辉的弟弟韦俊,检点陈玉成与西征军水陆两军,在田家镇、半壁山与湘军展开血战。
  
  曾国藩在此再次大败太平军,太平军水军损失了近万艘战船,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失去了水上优势。
  
  湘军突破了太平天国半壁山防线,直逼九江。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0-12-23 23:26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石达开出场了。

北伐西征,太平军主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都没有带兵出战,被留在天京周围。当时清兵的二十万大军在天京的南面围城,称“江南大营”,虎视眈眈。

太平军没有直接对江南大营出击,而是北伐西征,这一点也是太平天国史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

1854年湘潭靖港之战时,石达开看出西征的主要问题是水军不利,于是命令从广西定做大船,操练水军。

1855年1月,石达开出任西征军主帅,从安庆增援九江。

24岁的石达开与44岁的曾国藩,在九江、湖口展开第一次巅峰对决。

这一仗,让曾国藩见识了石达开的军事才能。

曾国藩到了九江,接连打了几场胜仗,颇有些不把石达开放在眼里,轻敌冒进、


进攻鄱阳湖内湖时,被石达开把湘军几百艘小船堵在内湖里,火烧曾国藩几十艘大船,失去“快船”护卫的大船,就如没有护卫舰的航母,毫无战斗力。逼的曾国藩再次跳水。

湘军水师惨败,折损过半,石达开指挥太平军乘胜追击,四个月连下四十七县,第三次攻克武昌。太平天国西征军发展到十万人,达到了全盛时期。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再次大败湘军,十万西征军把曾国藩围困在南昌城内。


曾国藩无路可逃了。

也是曾国藩命不该绝。此时清军江南大营攻势猛烈,天京吃不住了,杨秀清急调石达开回援天京。

石达开放了曾国藩一马,挥师天京,一举击溃清军经营三年的江南大营。


真乃太平天国之战神。

曾国藩被石达开逼得第二次跳水,原不是自杀,而是保命。

不过,不知道是被水呛着了,还是被石达开吓着了,从此以后,曾国藩变了。走路极慢,说话极慢,打仗也慢了,绝不再轻敌冒进。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0-12-23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次知道曾国藩这个人,是在毕业后在管理干部学院当老师的时候,每天猫在图书馆里看书。

  看到一篇文章上说: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曾国藩家书》,那时候是八十年代中期,曾国藩没这么大红大紫,还没李鸿章出名呢,李鸿章好歹是大名鼎鼎的“卖国贼”。

  当时我也只知道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

  那篇文章提到,曾国藩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

  这句话让我琢磨了好多年,钦佩不已,感叹良久。

  别人唯恐自己家孩子呆头呆脑,言语迟钝,不够聪明伶俐,不能滔滔不绝,曾国藩却让自己的儿子少说话,说话慢一点。

  后来读《曾国藩家书》,看到曾国藩不止一次这样告诫曾纪泽:

  ……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不觉。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

                                                —— 家书: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谕纪泽。

  尔语言太快,举止太轻,近能力行“持重”二字以改救否?

                                            ——家书: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日谕纪泽。

  “持重”就是好像怀里抱着一块大石头。曾国藩本人始终掐着一个“慢”字诀。走路慢,说话慢。

       而曾纪泽也终成晚清一代优秀的外交家。

      做大事的男人,说话不要太多,也不要太流利。藏拙。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20-12-24 09:51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12-24 06:50
我也在看。轻松有趣长知识

不许偷看,看完得跟个帖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20-12-24 11:10 |显示全部楼层
  3、天京事变
  
  因为农民阶级的散漫、自私和保守,领导和管理一支农民队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是农民革命通常都会失败的根本原因,即前面说过的“阶级局限”。
  
  农耕社会所以会有高度中央集权的帝王统治,是一种社会需求,一种历史的必然。
  
  太平天国以“拜上帝会”的“神权”来凝聚民众,是完全必要的。尽管拜上帝会有些不伦不类,但足以克服农民的散乱和自私,形成较强大的战斗力。
  
  宗教并不等于落后,至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宗教国家,比如欧美的天主教,中东国家的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全民精神寄托,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扯一句题外话,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外国人曾经感叹: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竟然能够延续两千多年而不散。其实严格来讲,中国虽然没有显性的神性的宗教信仰,却有个隐性的更加强大的宗教:儒家文化。
  
  太平天国领导人内部的矛盾由来已久。         
  
  太平天国是“政教合一”的政体,但这一体制从起义前杨秀清萧朝贵的“天父”“天兄”附体,太平天国的领导权问题就发生了混乱和扭曲。
  
  洪秀全以“天父次子”的身份,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核心和领袖,而杨秀清萧朝贵又以“天父”“天兄”附体的形式,成为太平天国“神权”的代言人。
  
  神权高于政权。所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只是一个世俗帝王的虚位,而太平天国真正的核心决策人是杨秀清。
  
  特别是冯云山萧朝贵战死之后,杨秀清以东王九千岁+“天父”代言人的身份总揽军政事务。
  
  一方面洪秀全为顾全大局而忍让,也的确是平庸懒散;另一方面杨秀清积极进取,也确实有治国才干。
  
  太平天国事无巨细,都出自杨秀清之手。
  
  定都天京和北伐,都是杨秀清假“天父”之口决定的,洪秀全无法否决。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20-12-24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

一个是实践。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叫直接经验。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读书,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个叫间接经验。

多数情况下,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丰富、更正确,也更重要。

如果每一代人都要从钻木取火开始获取经验,人类就无法进步。

杨秀清是个天生的领袖人物,聪明绝顶,有勇有谋。但他有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缺陷,就是没有文化。不识字。

这样就无法获得前人总结的丰富的历史经验。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而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则限制了杨秀清的智慧。

所以他会犯下定都南京和派两万人直取北京的重大战略失误。

金田起义成功后,洪秀全曾提出北上定都河南,占据中原。被“天父”代言人否定了。

这部分问题,实在不能让杨秀清负完全责任。

朱元璋也是没文化的草莽出身,但朱元璋身边有士大夫出身的谋士,刘伯温,朱升,李善长,都是真正的“军师”。

但太平天国没有,杨秀清没有。因为太平天国的特殊性:相对封闭的拜上帝会,禁读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士大夫阶层,儒家知识分子,都拒之门外。

除此之外,杨秀清作为一个总揽军政事务的领袖人物,能力堪称完美,无懈可击。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20-12-24 11:16 |显示全部楼层
杨秀清是个非常矛盾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即优点与缺点,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个性越鲜明,能力越出色,两面性就越突出。比如历史上,所有大奸大恶的人,无不大智大勇,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人的两面性,往往此消彼长。

从正面看,太平天国初期,出于生存和斗争的需要,杨秀清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用现代管理理念说,就是决策能力和执行力极强。
他御下极严,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不徇私情。又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善于选拔和任用人才。太平天国将士,是很佩服他的,也乐于听从他的号令。

在他的治理下 ,太平天国前期的政绩还是很可观的。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军政运行机制是,洪秀全是最高领导人,名义上是太平天国的“万岁”,是“帝王”,主宰天下,实际只负责管理东王杨秀清。

  东王杨秀清负责管理其他诸王。东王府下设“六部”,负责太平天国的日常事务,更像是真正的朝廷。

  所有军政事务,必须先向东王请示汇报,再由东王向天王请示。

  而“向天王请示”只是一种形式,通常都是由东王作出决定。

  洪秀全只需画个圈,再由东王向众臣宣布,并由东王负责监督执行。

      洪秀全曾经颁旨:尔为官者,须知尔东王所言,即是天父所言也,尔等皆当钦遵。

  意思是说:东王杨秀清说的话,就是天父说的话。

  这就确立了东王杨秀清的地位:即使不是“天父”附体,他的话也代表天父的旨意。杨秀清即天父。

      洪秀全只剩下了一个“天王”的虚位。


      杨秀清的另一面,是他的贪婪和自私,是日益膨胀的野心和欲望。

      农民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信仰吗?为天下的劳苦大众都解放吗?

      肯定不是。

      为了自己。

     杨秀清为什么参加拜上帝会?他要造反,借助拜上帝会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

     从杨秀清在拜上帝会危急时刻突然出手,替“天父”代言那一刻起,他就是要取代洪秀全,成为这场运动的最高领导人。

     但洪秀全还是有号召力的,他是上帝的次子,带着神圣的使命来到人间的,是太平天国的一面旗帜,在太平天国诸王和将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而杨秀清只是被天父选中的“代言人”,靠着不断神化洪秀全、巩固洪秀全的地位才得以保持自己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他还没有能力取代洪秀全。

    到了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出类拔萃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使他的威望越来越高,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杨秀清开始转变了。不再神化洪秀全,而是开始打压、控制、摆布和试探。
   
    长期扮演“天父”,杨秀清真的当自己是天父了。他要让洪秀全臣服于他。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20-12-24 11:20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两件事,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件事,杨秀清要打洪秀全的屁股。

  在太平天国刊发的《天父下凡诏书》中,记载这样一件事。

  十一月二十日是礼拜之辰,北王与顶天侯及丞相等官到东府请安,并议国政事务。议毕,北王同众官跪呼千 岁,请东王宽心安福。

  东王命北王回府暨各官回衙。

  ——时间是1853年12月20日。注意,这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的第一年。

  地点在东王府。北王是韦昌辉,顶天侯是秦日纲,秦日纲是广西紫荆山区第一批参加拜上帝会的老会员,金田起义时,秦日纲的地位仅次于诸王,排在石达开后面,永安建制时封天官正丞相,定都南京封顶天侯,后又升为燕王。

  这天是礼拜日,这些人要到东王府去请安并讨论国事,而不是天王府。讨论完了,连北王韦昌辉都要“跪呼千岁”后辞别。

  原文特长,也特别繁琐,我简单叙述一下吧。

  半夜,北王刚走,杨秀清天父附体了。

  天父叫来四个女官:诏杨水娇、胡九妹、谭晚妹、谢晚妹曰:“尔小女等前来听我天父吩咐。”

  杨水娇是杨秀清的亲属,胡九妹是胡以晃的亲属,在天王府担任女丞相,其他两个姐妹也在天王府。

  杨秀清把他们找来干嘛?

  天父非常生气,不说话。众姐妹跪地求了很久,天父才说:“尔众小既知有罪,速传尔北王到来,听我天父吩咐。”

  北王刚走,他又叫北王回来听他吩咐。

  于是派人去找北王,这边天父继续训话:北王还没到,不等他了,你们告诉北王,让他转告东王杨秀清,明天去天王府转奏洪秀全,天父的旨意:

  尔主天王性气太烈,性既似我,量亦要似我也。主宰天下,凡事皆要从宽,……

  说洪秀全脾气不好,要改改。还有洪秀全的儿子,要多加管教。

  天父又说:杨水娇,还有石汀兰,给天王做事好久了,可以歇歇了,各回各家吧。朱九妹姐妹俩,也不用留在天王府伺候天王了,到东王府安享天福吧。

  ——石汀兰是石达开的妹妹,也在洪秀全的天王府做“女官”。朱九妹姐妹俩,是天王府里服侍洪秀全的两个“女官”,杨秀清要他们离开天王府,到东王府来,其用意不言而喻。

  “尔等遵旨便是,我回天矣。”

  天父回天了,北王刚赶到东王府,门口跪了半天,东王叫进去。

  杨秀清说昨晚你没赶上,天父下凡,让我们劝劝天王,不要乱发脾气,多管教儿子,还有,让四个女官各自回家休息。现在天已经亮了,你们先去天王府,我随后就来。

  韦昌辉就去天王府。还没到天王府呢,后来传来消息,天父又下凡了。

  韦昌辉赶紧跪迎天父,陪着天父的“金舆”一起去天王府。

  洪秀全在府里,听说天王下凡了,正往天王府来呢,赶紧出迎。

  天父怒天王曰: “秀全,尔有过错,尔知么?”

  天王跪下,同北王及朝官一齐对曰: “小于知错,求天父开恩赦宥。”

  天父大声 曰:“尔知有错,即杖四十。”


  啥事啊?就打四十大板啊?没人敢问。

  大家赶紧跪地泣求天父开恩:“要打就打我吧,我们做臣子的替天王挨板子是应该的。”

  天父说不行,就打天王洪秀全。

  天父不准所求,仍令责杖天王。天王对曰:“小子遵旨。”即俯伏受杖。

  杨秀清一看,洪秀全屈服了,这才实话实说:听我话 ,我就不打你但你要把杨水娇石汀兰放回家,再把朱九妹姐妹俩送到东王府安享天福。

  杨秀清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原来不过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当然,杨秀清不仅仅是为了争夺洪秀全的两个女人,而是要让洪秀全低头,听话。

      更重要的是,杨秀清马上把这件事刻印成《天父下凡诏书》发行,让太平天国军民都知道,谁说了算。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20-12-24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件事,燕王府牧马人事件。
  
  当时有个叫谢介鹤的书生,湖南人,在太平军1852年途经湖南的时候,参加了起义军,在太平天国天京城粮库当个库管,1864年天京陷落前跑了。后来根据亲身经历写了几本书,《癸甲摭谈》、《金陵癸甲纪事略》等。成为后世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据《金陵癸甲纪事略》载:
  
  燕贼牧马某甲坐门前,见东贼同庚叔未起立。东贼叔怒,鞭某甲二百,送燕贼,未及问。又送付玉昆,意欲玉昆加杖。玉昆谓既鞭可勿杖,转相劝慰。东贼叔愈怒,推倒玉昆案,诉于东贼。东贼怒,使翼贼拘玉昆。玉昆闻而辞职。伪佐天侯陈承镕、伪燕王泰日纲闻之,亦相率辞职。东贼大怒,锁发北贼杖日纲一百,杖承镕二百,杖玉昆三百,某甲五马分尸。
  
  说燕王秦日纲家有个放马的家人,某天坐在燕王府门口,看见东王杨秀清的叔叔打门前经过,没按照天朝礼仪起立行礼。“同庚叔”就是年龄相仿的叔叔辈,应该不是杨秀清的亲叔叔,只是一个蜀黍辈的本家。
  
  蜀黍生气了,抽了秦日纲家牧马人200鞭子。打完就得了呗,不行,又押送到秦日纲府里,要秦日纲处罚。没等秦日纲处理,蜀黍怕秦日纲护犊子,又把牧马人送到天朝的刑部。
  
  卧槽多大个事吧。这个蜀黍也是个事儿逼。
  
  天朝刑部主管是石达开的老丈人,卫国侯黄玉昆。黄玉昆说,既然你都打了200鞭子了,就不用再处罚了。婉言相劝:这事就算了吧,毕竟是燕王的家人,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吧。
  
  事逼蜀黍不干,一把掀翻了刑部的桌子,找东王杨秀清评理去了。
  
  杨秀清立刻命令翼王石达开,马上把黄玉昆抓起来问罪。黄玉昆一听,我特么不干了,辞职,燕王秦日纲、佐天候陈承瑢等都与石达开交好,也辞职以抗议杨秀清的暴政。
  
  杨秀清大怒,命令北王韦昌辉拘捕这些人。韦昌辉不敢违抗,只好按杨秀清的意思,把秦日纲打了一百军棍,陈承瑢二百军棍,石达开老丈人黄玉昆革去卫国侯爵位,打三百军棍。牧马人处死,五马分尸。
  
  三百军棍打在黄玉昆的屁股上,也是打在石达开的脸上。黄玉昆羞愤自杀,投河了,被属下救了上来。
  
  由是可知,东王杨秀清专横跋扈到何种地步。
  
  杨秀清借题发挥,用这种手段打击和压制石达开等人,为他日后夺权立威。
  
  其实适得其反,他这是拉仇恨。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大概说的就是杨秀清。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20-12-24 11:38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样,洪秀全和杨秀清,以及杨秀清与韦昌辉、石达开、罗日纲诸王之间,互相忍,各自忍,忍了六年。

1856年,太平天国已经开国三年,又在天京定都三年,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西征军打败了曾国藩,又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局势相对稳定了。

杨秀清不想再忍了。

洪秀全一个平庸之辈,是我捧他这么多年,事实证明,太平天国有我杨秀清就够了。有他没他都无所谓了。

掌握着太平天国军政、宗教最高权力的杨秀清,仍然嫌洪秀全碍事。

洪秀全仅剩下一个天王府、拥有百十个女人,和一道画圈的程序。

杨秀清想把洪秀全画圈的程序也取消。

1856年6月,清军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击溃,向荣被革职,不久死于军中。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