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20-3-10 16:19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帝王世系

      元帝司马睿(276-322) 317年称帝,在位6年。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西晋亡,司马睿南渡称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
 
  明帝司马绍(298-325)322年即位,在位4年。元帝长子
  
       成帝司马衍(321-342)325年即位,在位18年。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康帝司马岳(322-344)342年即位,在位3年。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康帝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哀帝司马丕(341-365)361年即位,在位5年。司马丕,成帝长子,死于365年,时年25岁。

       废帝司马奕(342-386)365年即位,在位5年。成帝的儿子,哀帝同母弟。371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
  
       简文帝司马昱(321-372)371年即位,在位1年。元帝幼子,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392年死,时年53岁。
  
       孝武帝司马曜(352-396)372年即位,在位25年。简文帝第三子,死于396年,时年45岁。
  
       安帝司马德宗(382-418)396年即位,在位23年。孝武帝长子,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恭帝司马德文(386-421)418年即位,在位2年,孝武帝之子,安帝同母弟。420年被刘裕废。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20-3-10 17:46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七【原文】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注释】
吴道助:吴坦之,字处靖,小字道助,濮阳鄄城(今菏泽鄄城)人。
吴附子:吴隐之,字处墨,小字附子,吴道助之弟。历任广州刺史,光禄大夫。是东晋著名的廉吏。《晋书》称之“美姿容,有清操”。
韩康伯:第三十八篇注释过了。
不免哀制:经不起丧亲的哀痛而死。
【简译】
吴道助和吴附子兄弟俩住在丹阳郡府的后面。遭逢母亲童夫人丧事,他们早晚都祭拜痛哭,思念深切。宾客来吊唁时,哥俩都顿足号哭,哀恸欲绝,过路的人都因此落泪。当时韩康伯任丹阳郡的长官,母亲殷氏住在郡府中,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俩的哭声,总是感到悲痛。她对康伯说:“你如果做了选官,应该妥善照顾这两个人。”韩康伯跟吴氏兄弟也很知近。后来韩康伯果然出任吏部尚书。这时吴道助已经因为哀伤过度而死,吴附子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
【点评】
广东南海县有个著名的贪泉。传说人饮其水起贪心,即廉士亦贪。吴隐之在广州刺史任上,专程去饮贪泉水,并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移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20-3-10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说新语》第一章德行,三十七篇笔记小说,全都解读一遍。

历时四年中间有三年多没读。

这次主要是以文带史,重点在人物故事,没在文言字词上多做解读。

解读的也不够有趣。

明天开始,解读第二章。

尝试改变一下,看看能不能有趣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20-3-10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0 21:41
汉晋时叫安国的都有本事,看来起名字得有讲究

中医说的阳气虚衰,气不摄津,老孔可能就是这个病

这样好。我解读人物,你给人物看病。

嗯嗯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20-3-10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0 21:51
东晋这十来个皇帝多数都没啥能力。虽然糟者过,前期政权还算没有旁夺
自刘裕后就不消停了

司马氏搞阴谋诡计一流,治理国家不入流。整个晋代,一塌糊涂。

两晋是中国历史上最羸弱的一个朝代,终于酿成国家分裂。

至南北朝,汉人差点被灭族。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20-3-10 22:07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0 22:04
童夫人得的啥病我就不知道了。

一出场就死了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20-3-10 22:12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0 22:01
古人讲究孝和廉,你只要孝顺长辈,手脚干净,即使科考未取,也可能有人举荐你去做官。

隋唐之前没有科举。汉代是举孝廉,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

这个“举孝廉”,使孝道大行天下,有些过于着相,不尽不实。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20-3-11 10:45 |显示全部楼层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0-3-10 22:25
这个同样是大工程,听国学课。。。

宋朝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20-3-11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20-3-11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题解】
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魏晋名士喜欢谈玄辩理,崇尚“清谈”,是表现魏晋“名士风流”的一项重要内容,甚至是“跻身名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是魏晋时期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

“巧言令色,鲜矣仁”。善于辞令固然重要,但不可太过片面追求“言语”技巧。我个人就不太喜欢“太会说”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发表于 2020-3-11 13:24 |显示全部楼层
一、【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注释】

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人,汉灵帝时任九江太守,献帝时因对曹操不敬,被曹操所杀。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德行第二篇“叔度千顷”注释过。)
许   由: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颠倒衣裳:成语,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裳( cháng,读若“常”),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怍色:怍(zuò,读若“作”)惭愧。
明府:高明的府君,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
【简译】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一点愧色。先生为什么如此慌慌张张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大人刚到任,尧舜那样的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如此慌张失态呢!”


【点评】这篇是两个人互相调侃。两人都是当世名士,边文礼是九江太守,而袁奉高时任豫章郡功曹,与太守同俸。                              

       袁奉高说边文礼,你来见我,怎么慌慌张张的?当年许由见到尧,可是从容得很啊。边文礼反击:你丫当官才几天啊就敢自比尧帝哪里看出你有尧的德行?所以我也就没有许由的从容。

       许由洗耳的典故,出自晋•皇甫谧《高士传》,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於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许由有个朋友叫巢父,批评许由,你如果真的不想当官,就隐居深山,路都不通,谁能找到你?,唉,你还是太浮躁,不是真正的淡泊名利。
许由洗耳的故事,是中国“隐士”文化的源头。表现的正是古代士大夫文人对政治的复杂情感——既希望得到权力的眷顾,又不愿意放弃独立的人格。


       隐居这件事,也是让文人愁白了头。到底是隐还是不隐?隐在何处为宜?


       白居易有《中隐》一诗,颇有趣: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
  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
  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白居易的意思,是当个小官,撑不死饿不着。不太忙也不太闲。

       我觉得,“山中宰相”陶弘景于隐居之分寸这一块,是拿捏的死死滴。

       既闻名于天下,又不受世俗所累,羡煞。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20-3-11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二、【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徐孺子:徐稺(zhì,读若“稚”,亦通稚)字孺子,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东汉名士,桓帝时屡被征召,因不满宦官专权,终身不仕。以其“恭俭义让,淡泊名利”为世人称道,被奉为“人杰”的典范。
【简译】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下玩耍,有人问他:“如果月亮上什么都没有,是不是会更亮啊?”古人以为月亮上的阴影是蟾宫、桂树,还有嫦娥、玉兔啥的。徐孺子说:不是那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黑眼仁,没有这个,肯定啥也看不见。”


【点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起豫章故郡,有这两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陈蕃在汉桓帝时官居太尉,非常赏识徐孺子,多次推荐他出仕,汉桓帝备厚礼请徐孺子,都没请动,陈蕃出任豫章太守,到了南昌,不去府邸就任,先去拜访徐稚。而且陈蕃从不接待宾客,独敬徐稚。馆驿中不设床榻,只为徐稚设一张临时床铺,徐稚来了就铺上,徐稚走了就挂起来。【见《世说新语》德行篇一】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20-3-12 10:47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1 22:37
老白家大哥这首诗明明是解自己嘲的
真正的隐士像皇甫谧那样的有几个

实际上老白做过大官,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20-3-12 12:04 |显示全部楼层
三、【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孔子第二十代孙,汉末名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曾任北海相,史称“孔北海”,因多次触怒曹操,被曹操所杀。


李元礼:李膺(见《德行》第4 则注)。
诣:拜访。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阳:李耳字聃,一字伯阳。世称“老子”。
陈韪:生平不详,《后汉书·孔融传》称“陈炜”,也仅记此事。


【简译】
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必须是才智出众的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进。孔融到李元礼家门口,对守门的保安说:“我是李府君的亲属”。于是进去了,还坐在前排。李元礼就问他:你跟我是什么亲属关系啊?孔融回答:“当年我们家祖先孔子跟你们家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跟您是世世代代的通家之好,老世交啦。”李元礼和众宾客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是后到的,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孔融回应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顿时无语,很尴尬。


【点评】孔融此言,史上褒贬不一。有人说童言无忌,有人认为他有失礼节。儒家最讲究尊卑有序,


后来的孔融,已成当世大儒,却专门与曹操作对,甚至不分是非。因为灾荒战乱,粮食紧缺,曹操下令禁酒,孔融也反对。终于把曹操整急眼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20-3-13 12:21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四、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五、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何以不拜:酒是礼仪上必备的物品,所以大儿说喝酒前要行礼。
遽容:恐惧的脸色。
遽(jù)恐惧。
冀:希望。
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成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出处,意思是整体被覆灭,个体也无法保全。
【简译】
四、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五、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惶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游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两个儿子也收捕到案。
【点评】
呜呼哀哉!
孔融自恃名儒,多次挑战曹操的底线,终招杀身之祸。自己死了还不算,连累两个聪明伶俐的幼子被屠杀。而且孔融怼曹操的,没一件正经事。
祸到临头了,想起要保全两个人资的性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能少装点逼么。


曹操灭其三族,以儆天下士人,何其残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20-3-13 13:13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些东西,很耗时间,而且别人未必有兴趣。

但从我个人角度,好处很多。

做笔记是读书学习最好的方法。

这种书,如果只看的话,一扫而过,过后就忘了。

通过注释和翻译,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发表于 2020-3-13 14:35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3 13:46
从行文上看,“寻亦收至”似不是“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好像是,随即,把两 ...

说的有道理,我去改一下。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情境不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这段对话说明,抓人的使者来的时候,孔融跟他的两个儿子是在一起的。对吧?

如果是一起带走的,哪还有什么“寻亦收至”呢?

寻是不久的意思,收至,至哪里呢?孔融关押的地方,对吧。

那就是,先抓的孔融,然后才抓的两个儿子。那这段对话是什么时候进行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20-3-13 14:44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3 13:46
从行文上看,“寻亦收至”似不是“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好像是,随即,把两 ...

  《后汉书》载: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

这个情境是对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是对父亲说的。

《后汉书》说孔融的两个孩子,是一儿一女。

其实孔融又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而且“诛三族”的三族,一般是父、兄、子。或父、兄弟、妻子,包括妻子儿子,不包括女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20-3-13 17:12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3 16:07
我想关键是在“徐进”这两个字上
进,可以是进前,也可以是进言
进前,可以对案情不相关的人说话,但不 ...


泌水兄高见。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20-3-13 21:31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3 18:50
《后汉书》对这个故事编的圆泛,情节次序都可以

曹操的残暴是出了名的,孔融,祢衡,华佗都死在他手

这个很正常,乱世中欲雄霸天下,可能必须这样。
古今哪个都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20-3-13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3-13 21:46
株连杀人不知是否我们独有心理,似可理解但残忍无人性。

株连是宗法制度的产物,其中的家族体系,对社会稳定有很大作用。西方各国,历史上也发生过株连的案例,但很少有写进法律的。
还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比较发达和完善,灭族、株连这件事,从夏商周一直沿用下来,贯穿了中国中国历史。一招鲜吃遍天。
封建时代本来就没有“人性”这个理念。程朱理学甚至强调“行天理灭人欲”。
人性,人权都是资产阶级思想。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20-3-14 10:24 |显示全部楼层
六、
【原文】颖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髡(kūn,读若“坤”)古代一种刑罚,剃去男子的头发。


陈仲弓:陈寔字仲弓;元方,陈寔长子。参见《德行》第6 则“真人东行”注释。陈寔任太丘长时因“党锢之争”受牵连下狱,后遇大赦。


:(yǔ)驼背,伛偻。


其臭如兰:臭(xìu):气味。


高宗放孝子孝己:孝己,指商殷君主高宗武丁的长子祖已,至孝,继母妣辛为了让自己生的祖庚上位,诽谤祖己,武丁听信了妣辛的谗言,将祖己流放到野外,饿死。武丁崩,祖庚继位。
尹吉甫放孝子伯奇:即尹吉父,西周宣王时著名的贤相,《诗经》的采风者和编纂者,长子伯奇秉性淳朴,为人至孝,亦为后母诽谤,被父放逐,后来尹吉父又醒悟了,杀后母,找回了伯奇。
董仲舒放孝子符起:汉代哲学家思想家,大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主张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为汉武帝采纳,光大儒学,开创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其事不详。
【简译】
颖川太守把陈寔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地走了。


【点评】客人问元方这样的问题,无非想听元方骂太守几句。但元方没有说太守的坏话,元方用这三个人的事例来回答“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的问题,是极聪明的,也是很正派的。也许为父、为子都有失误的地方,但瑕不掩瑜,君仍然是高明之君,子仍然是忠臣孝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20-3-14 20:39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3-14 19:16
撼山难,撼山尖易,朕面对一种不稳定的结构,株连的心理怕“十年不晚”吧,还有就是怕你有钱。

太深奥,或者太隐晦,硬是没看懂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20-3-14 20:40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14 20:08
相比而言,陈氏这个儿子比孔融的儿子要聪明得多
元方这番话要传到太守那里,父亲的罪罚说不定会减轻
历史 ...

谢谢泌水老兄看帖。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20-3-15 10:30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七、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注释】
  
  荀慈明:荀爽,字慈明,东汉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荀淑之子,兄弟八人都有才名,而荀爽最出色。时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爽博通群书,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桓帝时出仕,为避党锢之祸隐居十余年,董卓专权时任司空,与司徒王允密谋除董卓,未及起事而病卒。
  
  袁阆:袁奉高。
  
  祁奚:祁奚字黄羊,春秋时期晋国人,为人正直无私,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历代所称道。孔子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公旦《文王》之诗:公旦即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文王》:《诗经·大雅》中有“文王之什”共十篇,《文王》是其中一篇。普通文化人大概只读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部分“小雅”,非专业研究《诗经》的人,很少读“大雅”。
  
  《春秋》: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据传曾由孔子修订,被后世奉为儒家“六经”之一。
  
  【简译】
  
  荀爽和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颖川的才德之士,慈明先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故旧来扬名吗?”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什么原则?”袁阆说:“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错过自己的儿子,对外不错过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把本国看成亲近的,把诸侯国看成疏远的。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点评】
  
  我个人比较认可这样的价值观:跟自己的父母、亲人都相处不好的人,不要跟他交朋友。
  
  又:台湾女作家亦舒曾说过:人们经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20-3-16 21:47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八、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②。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祢衡:祢(mí)衡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东汉末名士。自觉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先后侮慢曹操、刘表、黄祖,终被黄祖所杀,年26岁。有《鹦鹉赋》等作品传世。
魏武:曹操。武帝是曹操的谥号。史称“魏武帝”。
渔阳掺挝(sān zhuā.读若“三抓”):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挝,鼓槌。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
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胥靡,上古时期的一种刑罚,亦指受此刑罚的奴隶。此处指“傅说”:传说商代君王武丁梦见天赐贤才,醒来后凭记忆让人画个画像,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在“版筑之间”(砌墙的苦役)的奴隶中找到了傅说,于是任用他为宰相,辅佐国政,形成了“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明王,指曹操,把曹操比作武丁。
孔融此语说:祢衡的罪过和傅说是一样的,只是不能引发丞相的求贤之梦。
【简译】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节,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那个胥靡一样,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曹操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点评】“击鼓骂曹”的祢衡是史上第一大喷子。
        祢衡很有才华,但傲慢自负。孔融向曹操举荐祢衡,遂在曹操军中做事,但祢衡嫌曹操没有重用他,经常出言嘲讽。曹操罚他做打鼓的鼓手,他当众裸身更衣并辱骂曹操,曹操想杀他又怕坏了“求贤若渴”的名声,就把祢衡送给刘表。刘表非常敬重祢衡,但祢衡看不起刘表,经常羞辱刘表,于是刘表怀恨,让祢衡去给脾气暴躁的黄祖做事。黄祖也很敬重祢衡,但祢衡更看不起黄祖,有次公然羞辱黄祖,被黄祖杀了。


       又:孔融这不是挺会说话的么。曹操既然能容忍祢衡,为什么不能容忍孔融呢?后来官升脾气涨了?
李白有《望鹦鹉洲悲祢衡》诗。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铿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20-3-17 15:36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注释】
  
  庞士元: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能参与一郡的政务),庞德公称他为“凤雏”,司马德操向刘备推荐庞统,成为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并献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河南颍川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经学、奇门、兵法,庞德公称他是“水镜”,曾向刘备推荐庞统和“卧龙”诸葛亮。后曹操击败刘表,欲请司马徽出仕,不久司马徽病故。
  
  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秦汉时,只有丞相才授金印配紫色绶带。
  
  伯成耦耕:伯成,复姓。《庄子·天地》载:相传尧治天下,立伯成子高为诸侯。尧传位给舜,他认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就隐居耕种。
  
  原宪桑枢:原宪字子思,春秋末期宋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山林,安贫乐道。桑枢:用桑树作门,喻贫寒之家.
  
  许、父:许由、巢父。见言语第一则注。
  
  夷、齐: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
  
  窃秦:战国末年,秦庄襄王子楚在赵国做人质时,吕不韦把怀孕的赵姬献给了他,生赢政。后赢政登位即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称“仲父”,此所谓“窃秦”。
  
  千驷之富:见《论语.季氏》:"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民到于今称之." 驷:四匹马拉的车.
  
  【简译】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在颖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 司马德操说:“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抄小路便利,却不考虑迷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桑枢瓮牖,也不愿做官住毫宅。哪有住在华丽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几十个侍女环绕的人,能做出一番伟业呢?这就是为什么许右、巢父慷慨辞让,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即使吕不韦窃取了相国那样的高官,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 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缘之地,没听到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


  【点评】桑枢瓮牖,语出《庄子·杂篇·让王》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 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 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 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 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 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原宪住在鲁国,屋里周圈都被杂物堵满了,用茅草和泥盖的屋顶也长出了草,用草和树枝搭成的门户都破烂不完整了,用瓮做窗户,拿桑条做门轴。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地下湿滑,但原宪端坐在里边弹琴唱歌。子贡坐着大马车,穿着华贵的衣服,里边黑红外表洁白,气派的马车小巷子都容不下,去见原宪。原宪戴着桑叶织成的帽子,趿拉着草鞋,拄着藜木的拐杖来开门。子贡说:“啊哈,先生你有什么病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穷,学习的东西不去实践叫做患病。现在我是贫穷,不是有病。那种趋势而行,结党为友,学习只是用来向人炫耀,教诲只是用来谋取私利,仁义中隐藏着罪恶,车马用来装饰外表的事,我是不忍心去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20-3-17 15:38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读《庄子》,纵横捭阖 汪洋恣肆。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20-5-8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轻言 发表于 2020-5-7 16:53
醉老师这么好的楼,烂尾多可惜,继续吧

轻言太认真了。

恭敬不如从命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20-5-9 14:08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5-9 12:16
不知道西方文化有株连否

这个话题前面讨论过。

我的解读是:
株连是宗法制度的产物,其中的家族体系,对社会稳定有很大作用。西方各国,历史上也发生过株连的案例,但很少有写进法律的。
还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比较发达和完善,灭族、株连这件事,从夏商周一直沿用下来,贯穿了中国中国历史。一招鲜吃遍天。
封建时代本来就没有“人性”这个理念。程朱理学甚至强调“行天理灭人欲”。人性,人权都是资产阶级思想。

补充一句。1918年7月,列宁下令秘密处决沙皇尼古拉二世。7月17日,沙皇尼古拉‧亚历山德拉维奇、妻子亚历山德拉‧菲德罗夫娜、女儿欧丽佳、塔吉安娜、玛利亚、安娜斯塔西雅、儿子阿列克谢伊,以及医生和三位自愿留下来的仆人等11人以及三条狗,被枪决。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