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7-2-9 15:1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7-2-9 15:39 编辑

    【原文】
  
  三十八、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
  
  范宣:范宣又名范宜,字宣子,河南陈留人,东晋名儒。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十岁即能诵《诗》《书》。范宣坚持汉以来的儒家正统思想,对魏晋崇老庄、尚名教不满,故拒绝朝廷征召,终身不仕,亦不接受官府馈赠,安贫乐道,以教授儒学为业。后范宁出任豫章太守,兴办乡校,聘范宣授《礼》《易》,学生“恒数百人”,时称“二范教化”。
  
  韩豫章:即韩伯,因曾任豫章太守而名。韩伯字康伯,河南颍川人,东晋名臣,玄学家。少时家贫好学,重老庄,成年后举为秀才,征召不入。曾为司马昱的门客,韩伯清静平和,善于思辨,跟司马昱比较谈得来。后出仕,累官至读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改任丹杨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入朝为侍中时病重,占卜说不宜任此官,遂改任太常,未及上任而亡。:
  
  【简译】
  
  范宣八岁那年,在后院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范宣大哭,有人问他哭啥?是因为疼吗?范宣回答不是因为疼痛。《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是因为怕父母伤心难过才哭的。
  
  范宣生活俭朴简约,洁身自好,时任豫章太守的韩伯赠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收。减一半再送来,还是不收,韩伯就这么次第的减半,最后减到只送一匹绢,依然不收。
  
  一次,韩伯跟范宣同坐一辆车里,韩伯从车上拿出一匹绢,撕下两丈塞给范宣,范宣坚辞不受,韩伯急眼了:你丫至于吗?作为一个男人难道让老婆没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辩字:裈:【“kūn】有裆的裤子。
  
  原字是“巾军”,即,这个字也读“kūn ”,意思跟裈是一样的,汉子简化后,这个字废除了。
  
  远古时代中原各族的衣服称“衣裳”【裳“cháng”读若“常”,其实裳就是常的异体字】,衣指上衣,裳指下衣,裳就是裙子。
  
  战国中期以前,中原各民族男女下衣都是裙子,不带裤裆的。带裤裆的下衣——裤子是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便于骑马。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裤子才传入中原。
  
  裤原写作“绔”、“袴”。如纨绔子弟。纨是一种细绢,高档丝织品。裤字在汉初才出现,逐渐取代了“绔”字。现在“绔”字已经成了生僻字,只用在“纨绔”组词上了。
  
  其实,中原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绔”,但不是后来的裤子,而是只有两条裤管,套在膝盖以下以御寒,称“胫绔”。据说也有裆。
  
  细思极恐。裤裆在“伯了盖儿”下面,也迈不开步啊。为什么就没人想到把“胫绔”提上去呢?提上去不就是裤衩了么。
  
  2,绢:一种薄而坚韧的丝织品,又统称丝织物。
  
  韩伯最初赠范宣百匹绢,干吗使的?做衣服?几辈子也用不完。那时候,丝织品一般不是拿来做衣服的,是当做货币用的。绢在古代一直是最重要的实物货币,是当钱用的。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已经不敢相信铜钱了绢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商品交换手段,曰“谷帛为市”。所以绢就是钱,范宣是不肯受的。当韩伯撕下两丈,意思就不再是送钱了,拿回家给老婆做裤子的,所以范宣才笑而受之。
  
  一匹绢有多长?《说文》:匹,四丈也。
  
  丈是中国的长度单位,一丈十尺,一尺十寸,一米等于三尺。这是现在的标准。
  
  小时候看《三国》,张飞身高八尺,关羽身高九尺,很是疑惑。九尺就是三米啊!
  
  其实古时候的一丈,随时代变化长短不一。
  
  有据可查的是:商朝时期,一丈约合1.70米,大致是一个男性的身高,故有“丈夫”一词。
  
  自周至魏晋,一丈约合2.30——2.40米左右。这样说来,《三国演义》说张飞身高八尺,约等于1.85米左右,关羽身高九尺, 相当于2米多一点,还算靠谱。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人物,没有点身高优势,也成不了名将。
  
  隋唐以降,一丈约合3米左右,渐渐靠近现在的长度。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7-2-9 15:36 |显示全部楼层
北原 发表于 2017-2-9 15:32
虽说的有趣,却是有点跑题了吧


借题发挥呗。



要不没啥唠滴。八岁把手弄破了哭了,还说不是手疼,是心疼父母。太特么假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7-2-9 17:08 |显示全部楼层
紫晶儿 发表于 2017-2-9 16:24
人范宣的境界你不懂O(∩_∩)O哈哈


紫大人来了。

奉茶。

等你好久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7-2-9 19:09 |显示全部楼层
虎步漫游 发表于 2017-2-9 18:37
咋说呢,孔融让梨还没他大呢。
儒家善造圣人,圣人难为,于是伪君子满世界,最后倒挤兑得圣人活不下去了 ...

透彻。

王蒙在给外国人解读儒学的时候说:中国传统上的“善”有很大的虚假成分。

实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7-2-10 17:0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7-2-10 21:12 编辑

  【原文】三十九、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注释】
  
  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王氏,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诗人、画家,其书法与父王羲之合称“二王”,亦称“小圣”。官至中书令。王献之少负盛名,潇洒俊逸,才气超拔,先娶郗鉴的孙女郗道茂为妻,后离婚再娶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生一女儿晋安帝司马德宗为皇后。王献之一生笃信“五斗米道”,中年时因喜“服食”而疾,不治而亡,年四十三岁。
  
  道家上章应首过:1、家指当时的“五斗米道”,因受道人需出五斗米,故名。又称天师道,正一道,东汉张道陵所创,经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传播,完成了从诸子百家之道家思想到“道教”的转变,东汉末年始流传全国,与“佛”“儒”并称“三教”,对汉民族文化产生了数千年的影响。
  
  2、上章应首过:道教通常利用“符咒”辟邪祛病。道家要为病人做个章表,写上病人姓名,如实坦白过失错误,表示认罪,以求得上天的谅解和保佑。叫做“上章首过”。跟基督教“忏悔”意思差不多。
  
  3,异同得失:异同,得失,此处均为同义复词,异同指“异”,得失指“失”。
  
  【简译】
  
  王献之病重,请道士上表祷告袪病,要坦白过失,问王献之:“这辈子可曾有什么过错?”王献之说:"不记得有别的事,只记得跟郗家离婚的事。”
  
  【解读】
  一、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病笃之时王献之说的那句话,可知与郗道茂离婚是他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痛。
  
  王献之的母亲、王羲之的妻子叫郗璿,是郗鉴的女儿。郗鉴是东晋拜将封侯的名臣,东晋初年,以“流民领袖”身份为朝廷所重,官至太尉。古代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挟流民”也可以。郗家自郗鉴而成为东晋名门望族。郗鉴次子郗昙领徐兖二州刺史。有个女儿叫郗道茂,是王献之的表姐。
  
  两人青梅竹马,长大后王献之就娶了表姐郗道茂。幸福生活刚刚开始,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


    简文帝司马昱有个女儿叫司马道福,最初嫁给了大司马桓温的次子桓济,桓温死的时候把兵权交给了弟弟桓冲,爵位由幼子桓玄继承,长子桓熙次子桓济密谋杀死桓冲夺权,事败被褫职流放。驸马也做不成了,离婚了。
  
  离了婚的公主司马道福看上了才貌出众名士风流的王献之。但王献之已经结婚了,生活很美满。
  
  司马道福于是找皇帝哭闹,一定要嫁给王献之。
  当时简文帝司马昱已经死了,当皇帝的是司马道福的弟弟孝武帝司马曜,褚太后听政,但朝中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太傅谢安为首的谢家手里。
  谢安非常喜欢王献之,也非常赞成这桩婚事。
  但王献之不愿意。当时,王羲之已经死了,郗道茂的父亲郗昙也死了。没人给他们做主。王献之就自残,用艾灸把自己的脚烫伤。不是烫伤,基本就烫废了,不能走路。脚疾拖累了王献之后半生,直到死去。
  
  但这招不灵,司马道福表示:瘸了我也要。于是皇帝下诏,令王献之离婚,再娶司马道福公主。
  没办法,王献之被逼休了爱妻郗道茂,娶了司马道福。
  
  在这件事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谢安,我怀疑谢安这么做,是打击排挤郗氏一族笼络王氏家族的手段。
  
  二,王献之书法作品。
  
  经历了东晋南北朝二百年战乱和隋朝短暂的统一,到了唐朝,“二王”真迹已经很少了。而唐太宗李世民偏爱王羲之,对王献之则没什么兴趣,于是王献之的书法真迹没有流传下来。
  
  当年乾隆爷从民间搜刮到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乾隆御笔题写“三希堂”,视为稀世珍宝。
  
  经现代考证鉴定,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是唐摹本,王献之的《中秋帖》是宋摹本,只有王珣的《伯远帖》是真迹。
  
  当然,即便是唐宋摹本,二王书法流传至今,依然是稀世珍宝。

  
      看一眼吧,《中秋帖》疑为宋米芾摹本。
      
      《鸭头丸帖》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7-2-10 21:15 |显示全部楼层
北原 发表于 2017-2-10 18:00
没写完,出去吃饭。晚上续写。哥写这玩意上瘾啊——真没看出来


每次更新一篇,差不多要4、5个小时的时间,主要是核对资料。

哥教书又用不上这个。纯属乐趣。

你有这耐心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7-2-11 10:20 |显示全部楼层
紫晶儿 发表于 2017-2-11 10:04
时间怎么都得花出去,能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多幸福。


嗯嗯,这句话说的好。
有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7-2-11 23:03 |显示全部楼层
北原 发表于 2017-2-11 10:08
呀,美女所见略同
晶儿元宵节快乐


让你夸四哥一句,就这么难吗?



就不跟你说元宵节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7-2-11 23:08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其实我更佩服你,虎版版。


元宵节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7-2-11 23:09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没更新。元宵节,休息一天。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7-2-12 17:32 |显示全部楼层
北原 发表于 2017-2-12 14:50
木事,俺跟您说,虽然有点晚:元宵节快乐

夸人也得有水平的不是,关键是这《世说新语》俺也 ...


这个我爱听。

还有十几天开学了,没时间鼓捣这些东西了。我要备课。

还要在开学前处理几件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20-3-7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开更。

【原文】四十、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弟子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释】殷仲堪:陈郡西华(今河南西华)人,东晋末重要官员,将领。能清言,擅文学,曾为谢玄参军、长史,东晋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授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镇江陵。曾与桓玄、王恭起兵反对在朝中执政的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后桓玄兼并江陵,攻打荆州,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799年)殷仲堪战败被俘,被逼自杀。史称“殷荆州”。
【方州】大州。东晋时,荆州乃重镇,为国之根本,地位非常重要。

【五晚盘】当时流行的一套餐具,一个托盘上五个小碗。

【简译】
        殷仲堪出任荆州刺史后,正赶上水灾歉收,(他)吃饭常常只用“五晚盘”装菜,此外在没有别的菜肴。有时饭粒掉在桌子上,(他)总是捡起来吃了。

这样做虽然是想要树立节俭的表率,却也是源于他本性的自然朴实,(他)经常告诉子弟说:不要以为我担任了大州的长官,就可以抛弃平时的本分,现在的我不会改变自己的品行和志向。清贫是士人的本分,哪能登上高枝就丢掉了根本呢?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

【点评】永嘉之乱后,东晋王朝岌岌可危,山雨欲来风满楼。

              殷仲堪于乱世中不改本色,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安贫乐道,难能可贵。成语“处之不易”即出于此。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20-3-7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从2016年4月开帖,堪堪四年矣。

历“六星书房”“城南旧事”“小说散文”数版,今又回到“三味书屋”。

可知宿命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20-3-7 20:19 |显示全部楼层
凤舞 发表于 2020-3-7 17:10
好帖子,静心时慢慢读。

凤舞。

闲事来坐坐。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20-3-7 23:16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原文】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注释】

【桓南郡】(桓,这个字特别容易读错,没好好听历史老师讲课的,容易当成“恒”。桓:huán,读若“环”):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时期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权臣,大司马桓温之子。承袭南郡公,史称“桓南郡”。
        其时谢安已死,王谢家族均已退出历史舞台,晋孝武帝昏庸无能,朝中由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政腐败,桓玄野心膨胀,吞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国土。402年,桓玄攻入健康(东晋都城,今南京),杀了司马道子父子,独揽朝纲。403年11月桓玄废晋安帝,篡权自立,建立“楚国”,史称“桓楚”。
      东晋王朝原以“王、谢、庾、桓”四大家族互相制衡为支撑,王、谢、庾相继衰落,“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桓玄实为昏庸腐朽之辈,不堪一击。

        404年2月,刘裕率北府旧兵起义,击溃桓玄,夺回健康,扶晋安帝复帝位。桓玄兵败被杀。“桓楚”仅存六个月。

        史载桓玄“形貌瑰奇,风神疏朗”,是个美男子。

【杨广】 杨广字德度,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  人, 时任淮南太守,弟杨佺期为殷仲堪手下荆州司马。此时杨广兄弟与桓玄、殷仲堪联合起兵反对司马道子父子当政,后与殷仲堪均被桓玄所杀。
   
【殷觊】殷觊,字伯通,殷仲堪之堂兄,少年时即与殷仲堪齐名,时任南蛮校尉(官职,东晋设置专门管理荆楚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
注:此人应该叫“殷顗”(yǐ,读若“乙”),但简化字无“顗”字。故多数当代书籍都写作“殷觊”。顗:庄重,谨慎;安静。晋人喜欢用顗起名字。如荀顗,颍川荀氏的后代,荀彧六子,魏晋名臣。周顗,字伯仁。晋元帝、明帝时任尚书右仆射。“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王导此言说的就是周顗。

【行散】魏晋时士大夫流行服食“五石散”,相当于现代的“嗑药”,服后燥热,须走动以散药力,曰“行散”。

【斗生】楚成王令尹斗榖於菟(斗榖於wú菟tù。姓斗,名榖於菟,是“乳虎”的楚音。传说其五月初五出生,主凶,父母弃于云梦草泽,有虎以乳喂养,活之。故名。)字子文,春秋时期楚国丞相。三次任职不露喜色,三次罢职亦不露愠色。后世敬称“斗生”。生,先生的省称。


【简译】当初,桓玄与杨广一起劝说殷仲堪,应该夺取堂兄殷觊的南蛮校尉官职和所辖地域,来树立自己扩大地盘。殷觊也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殷觊借着外出行散的机会,随意地离开自己的宅舍,便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一个人预先知道此事。他(走的时候)意态神色很从容安详,就像楚国的令尹斗子文被罢职也不露愠色那样。当时的舆论都为此赞赏他。

【点评】殷觊为政清廉,法度严谨。殷仲堪欲与桓玄联合起兵时,殷觊极力劝阻,未果。不愿同流合污,亦防为之所害,遂妙计脱身而去,不久病故。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20-3-7 23:17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3-7 22:35
苯酚,中李医生毒了

哈哈哈,搞笑死了。

搜狗拼音输入法有记忆功能,的确是“苯酚”打多了中毒了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20-3-7 23:20 |显示全部楼层

封城之后,一直惶惶然,开网课之后才安定下来。

多谢企鹅兄指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20-3-7 23:25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3-7 23:18
1978年高考语文,桓这个字就坑了我一把

看来没坑咋样,还是考上名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20-3-7 23:28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7 23:21
加释加议,也怪有趣。

对的,注释的时候东拉西扯,才有趣。
写注释,涉及好多历史知识。很多我之前也不知道,边写边学。现炒现卖,还热乎着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20-3-8 08:32 |显示全部楼层
泌水 发表于 2020-3-8 08:16
嗯,注释最难的是涉典和古汉语的词义

所以一篇文言小文,寥寥数语,往往蕴含了很多文史知识。

不过玩起来也挺过瘾。

泌水兄早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20-3-8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二【原文】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注释】
王仆射:王愉,字茂和,山西晋阳(今太原)人,东晋大臣。江州刺史,桓玄篡位时,任尚书左仆射。404年,因反对刘裕擅权,图谋作乱,事泄被诛。
注:仆射(yè,读若“叶”):仆射是“主管”的意思,汉以降,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凡侍中、尚书、博士至军吏、宫人都有仆射,止于宋。魏晋南北朝之仆射,专指“尚书仆射”。


【豫章】汉代建豫章郡,今江西北部地区,治所在南昌县。
【王绥】魏晋时期有两个王绥,这里指王愉的儿子。字彦猷(yǒu)。另一个王绥是王戎的儿子,早夭。
【试守】见习。古代官吏正式上任之前,先主持其事以试才干。称“试守”。


【简译】王愉在江州刺史认任上的时候,被殷仲堪、桓玄起兵追杀,王愉狼狈逃向豫章郡,生死不明。儿子王绥在京城听说此事,既忧伤满面,又在起居饮食上有所节制。当时的人称他为“试守孝子”。


【点评】王绥徒有其表,少有令誉而无实行,后随父谋反,诸兄弟子侄同被诛。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20-3-8 16:32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三【原文】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注释】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今江西北部)人,在殷仲堪统领的荆州任咨议参军(参谋),殷仲堪任命他为武陵太守,还没上任,适逢桓玄攻打荆州。罗企生不肯投降,被桓玄所杀。
嵇   绍:嵇绍字延祖,嵇康之子,西晋名臣,文学家。嵇康死前把儿子托付于山涛,司马炎立晋后,山涛举荐嵇绍出仕。累官至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授弋阳子(爵位)。八王之乱时,嵇绍于乱军中以身体护卫晋惠帝,被杀死在帝侧,血溅帝衣。赠太尉,谥“忠穆”。
【简译】
       桓玄打败殷仲堪后,收捕了殷仲堪的将领僚属十多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平时一向厚待罗企生,在他将要处死一批人的时候,先派人告诉罗企生:如果向我谢罪(投降),我可以免你一死。罗企生回答说:我是殷仲堪的手下,现在他逃亡在外,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罗企生被绑赴刑场时,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交代后事)。罗企生说:从前司马昭杀嵇康,但后来嵇康的儿子嵇绍成为晋的忠臣,我向桓公请求留我一个弟弟侍奉老母亲。桓玄就答应他的请求赦免了他的弟弟。
       桓玄先前曾经赠给罗企生母亲胡氏一件羔羊皮袍,当时胡氏在豫章郡,罗企生被杀的消息传来,胡氏当天就把羔羊皮袍烧掉了。

【点评】罗企生轻生死重义气,忠于旧主,慷慨赴死。
        据《晋书》载,桓玄之南郡住所亦在荆州,当初荆州太守王忱处处压制桓玄,王忱病死,晋孝武帝打算让精明强干的王恭接任,桓玄暗中贿赂孝武帝宠爱的尼姑支妙音,让孝武帝安排被视为“弱才”的殷仲堪出任荆州刺史。

        又:罗企生曾对弟弟尊生说:殷仲堪仁义但少决断,此战必败,但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决意与他同生死。一门之中,我尽忠你尽孝,就没什么遗憾了。(《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20-3-8 16:42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说新语》共三十六篇,第一篇德行,有四十七段。

还有四段。快了快了。

从2016年4月整到2020年3月,快四年了一篇“德行”还没整完,什么德行。

惭愧。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20-3-9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上网课,批作业,刚忙完,继续更。

没人看也更,读书是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不是摆样子给别人看的。

四十四、

【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注释】
王恭:王恭字孝伯,晋阳(今太原)人,东晋孝武帝婚后之兄,其父王蕴为会稽內史。姿仪俊美,人多爱悦。性情刚直敢言,历任丹阳令、兖州青州刺史,出为梧州都督前将军。时司马道子父子专权,重用王国宝等小人,隆安元年(397年)王恭以除王国宝为名起兵,司马道子杀王国宝以求罢兵,隆安二年(398年)王恭再次进军建康,桓玄、殷仲堪一同响应,推王恭为盟主,司马道子父子以重金收买王恭手下将领刘牢之倒戈,王恭兵败被杀。
会稽:会(kuài)稽,古郡名,前222年秦置。东晋时,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宁波一带。隋唐改称越州。今会稽、越州均为绍兴之别称。


王大:王忱字元达,小字佛大。晋阳人。东晋名士、中书令王坦之第四子,与王愉、王国宝是亲兄弟。与王恭同族,是王恭叔叔辈(一说并无亲属关系,只是两家世交)。弱冠知名,与王恭、王珣(王羲之的侄儿,大书法家)俱流誉一时,恃才傲物。出知荆州刺史,晚年嗜酒。392年死于任上。


【简译】
王恭从会稽郡回到都城建康,王忱去看他。王忱看见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于是就对他说:“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还有这种东西,可以送一领给我。王恭没说话。王忱走后,王恭就把自己所坐的竹席送给了王忱。王恭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垫子上。后来王忱听说此事,十分惊诧,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有很多,才跟你要的。”王恭回答说:“叔丈还是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点评】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世家子弟,皇亲国戚,应该不会太穷,而“身无长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格品质。诸葛亮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也。

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现在“身无长物”多表示没有像样的东西(捉襟见肘)。


又:关于“身无长物”之“长”的读音。

1、现代汉语中,长字有两个读音。

①、长:cháng。这是长字的本音。

甲骨文的长字,像一个人披着长发,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之间的距离,长度。

我们看繁体字头发的发字,“”,上半部分“髟”,就是“長加上 彡”。可见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与"发"有逻辑关系。

②、长:zhǎng,生长(动),年长(形)。

2、古汉语的“长”还有一个读音,就是zhàng。读若“仗”

在“身无长物”中的“长”就读作“zhàng”多余的东西。

见《康熙字典》“長”字条目下:
又【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
【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

4、现代汉语取消了“zhàng”的读音,身无长物的长,读作cháng。
好吧,下课。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20-3-9 15:13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微雨 发表于 2017-2-13 09:17
问好四哥,过年好,问候有点晚了

小六

故人安在焉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20-3-9 18:26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五
【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①。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②。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③。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
陈遗:生平不详。按陈遗此人仅在《世说新语》此文中昙花一现,此外再无任何记载。吴郡:郡名,治所在姑苏(今苏州)。主簿:魏晋时,主簿是各级主官手下掌管文书的文吏。
孙恩:字灵秀,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生于会稽,中书监孙秀族人,东晋时五斗米道士,起义军领袖。隆安二年(398年),王恭与桓玄、殷仲堪联合起兵反对司马道子父子专权,孙恩的父亲、五斗米道教主孙泰,认为东晋大厦将倾,便阴谋作乱,事泄被司马道子所杀,孙恩逃到海上。399年,孙恩从海岛上聚众起义,攻打上虞、会稽,多次与进攻三吴,失利逃回海岛。402年,桓玄击败司马道子父子执掌朝政,孙恩再次进兵吴郡,又与刘裕部队交战,孙恩战败,投海自杀。史称“孙恩之乱”。
袁府君:袁崧,一作袁山松,字桥孙,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文学家。精通诗文音乐,时任吴郡太守。孙恩作乱,袁崧率吴郡军民筑垒抵抗,垒破兵败,袁崧战死。
【简译】
       吴郡人陈遗,在家中极为孝顺。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陈遗做吴郡主簿时,经常带着一个口袋,每次做饭,总是把锅巴装起来留着,回家送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在沪渎垒与孙恩贼兵怍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好报。

【点评】:
        陈郡袁氏是魏晋南北朝之名门世族,宋袁枢、明袁宗道袁宏道、清袁枚,都是陈郡袁氏族人。袁崧,其袁氏族谱称袁山松,而梁武帝评书时称之“袁崧”。盖古文竖书,把袁山松写成袁崧,也未可知。
        孙恩海上反乱,成为“中原海寇之始”,为后世海盗活动提供了经验,是中国海盗之祖。   
        又:沪渎垒,为袁崧为抵御孙恩之乱而筑,在今上海市旧青浦镇西,宋时沦没黄埔江中。袁崧死后,子孙留居守庐,今日上海之袁姓,皆崧后人。
          铛:多音字。锒铛入狱,读 dāng,锒铛:铁链撞击声。在“饼铛”里读“chēng”,读若“撑”,一种浅而平底的锅。也指温酒或茶的容器:酒铛,茶铛。
        饼铛、酒铛、茶铛都是古汉语词,今吴越闽粤语汇尚保留,北方人极易读错。我听过无数人读成“电饼当”。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20-3-9 20:03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说新语》有又个别篇章,穿凿牵强,与整体风格迥异,疑似后人塞进去的。

前面有一篇“荀巨伯义退贼兵”,还有这一篇。共同点都是“人物生平不详”。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20-3-9 23:19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六【原文】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连,见者以为真孝子。

【注释】
孔仆射:孔安国,会稽(今绍兴)人,孔子后代,东晋大臣,以儒素显于世。晋孝武帝时,甚蒙礼遇,历任侍中、太常,安帝时为尚书仆射。


孝武帝: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子,母亲为李陵容。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司马昱驾崩,十岁的司马曜继位,大将军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又由晋明帝的皇后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褚太后归政,朝政由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掌握。太元八年(383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苻坚,功高盖主,遭司马曜猜忌,隐退广陵以自保,司马曜命同母弟司马道子取代谢安执政,彻底改变了东晋以来门阀政治格局。旋即又与司马道子争权,加之司马曜沉湎酒色,朝政日益昏暗腐朽,至天下大乱,兵祸连结。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司马曜因一句酒后戏言,被宠妃张贵人命宫女用大被闷死,年三十五岁。庙号“烈宗”,谥号“孝武”。
【豫蒙眷接】成语,幸运地得到恩宠礼遇。豫:快乐,幸福。蒙:承受。眷接:恩宠厚遇。
【烈宗山陵】意为烈宗孝武帝死了。山陵:古代指皇帝陵墓,代指皇帝驾崩。
【简译】
仆射孔安国任晋孝武帝的侍中,幸运地得到皇帝的恩宠礼遇。孝武帝死,当时孔安国任太常,他的身体一向瘦弱,穿着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泪鼻涕不断,看见他的人都以为他才是真正的孝子。


【点评】此安国非彼安国。


西汉时有个孔安国,孔子后裔,经学家,编著《古文尚书》等,是司马迁的老师。


又:重孝:儒家对孝道非常重视,有着严格的服丧制度,称“五服”,根据与死者不同的血亲关系,穿戴不同级别的丧服。最重的孝服为“斩衰”,古代凡臣为君,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父,均服“斩衰”。(下略)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20-3-9 23:22 |显示全部楼层
轻言 发表于 2020-3-9 22:32
欢迎下醉老师,这贴书房也有一份吧,记得配图是月光屏画的钟馗。

是的,最初就是书房发的,后来转去城南,又转到小说版,又又随小说版并入散文版,又又又随三文版并入三味书屋。

山不转水转,人不转帖转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20-3-10 12:31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东晋帝王谱系,非常乱套,找孝武帝司马曜跟崇德太后褚蒜子什么关系,找了半天。

褚蒜子是晋明帝的妃子,晋明帝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

司马曜的父亲是司马昱,也是司马岳的儿子。

这样,晋明帝是孝武帝的从兄,褚蒜子是孝武帝的从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