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6-27 07:32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啊,这几天忙滴。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6-6-27 12:37 |显示全部楼层

四哥已经人老猪黄。

去之前,我先做个拉皮儿。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6-7-5 00:49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二十四,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释】
  
  郗公:郗鉴字道徽,山东东平人,晋代名士,书法家,将领。郗鉴少孤贫而博览,躬耕吟咏,以儒雅闻名,惠帝时官至太子中书侍郎。时值北方反兵四起,晋怀帝被汉赵俘去,天下大乱,又逢灾荒,郗鉴组织流民到山中避难。而后郗鉴带着这支流民武装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队伍不断强大,成为东晋著名的军事将领。为平定叛乱,维护东晋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以军功封侯,进太尉,死后享太牢祀,追赠太宰,谥“文成”。
  
  永嘉丧乱: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北方匈奴政权“汉赵”(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十六国之一,始称汉、后称赵,史家称“汉赵”,或前赵,以区别属将石勒反叛自立为帝而成立的“后赵”)派石勒等领兵南下,攻破洛阳,杀了太尉王衍,掳走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心丧:古时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谓心丧。泛指无服或释服之后心怀哀悼。
  
  【简译】
  
  郗鉴遭遇永嘉之乱,在家乡非常困顿饥饿,同乡的人因为他的名望德行,(大家)轮流供给他(食物)(意为让郗鉴轮流到各家去吃饭),郗鉴常常领着侄儿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子前去吃饭。同乡人说:各家自己(也)(都)饥饿穷困,因为你的贤德,(所以)(大家)愿意共同周济你罢了,恐怕不能同时养活(两个孩子)。郗鉴从此一个人去吃饭,(吃饭时)就把饭含在两侧的腮帮子里,回家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后来(两个孩子)都(因此而)得以存活,(随郗鉴)一起南渡长江。郗鉴死的时候,周翼正在剡县(今浙江嵊州)县令(任上),(听说郗鉴去世的消息)(立刻)解职回乡,在郗鉴灵床前铺上草席(日夜不离的守孝),(再)服心丧整整三年。

  
  解读:文言的字词、句式,语法都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多不同,此文中多有体现,如“传共饴之”,“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席苫于公灵床头”,读之,从中体会文言之妙,非常过瘾。这篇完全采用直译的方式,译成现代汉语后语句不完整、语义不明确的,用括号内的文字补充和解释。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6-7-5 00:50 |显示全部楼层
青芜 发表于 2016-7-4 08:35
话说,醉老师这也好几天没更了,该更新一一下了……

惭愧。

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6-7-5 01:18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字一句,反复斟酌。

不求出彩,只求严谨。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6-7-5 02:5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7-5 03:00 编辑

  【原文】
  
  二十五、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顾荣:顾荣字彦先,江苏苏州人,东晋江南士族领袖。生于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祖父顾雍为孙吴丞相。吴时顾荣曾任黄门侍郎,吴亡,入洛阳,与陆机、陆云称“洛阳三俊”,历任尚书郎、太子舍人、廷尉正等,八王之乱时,弃官归乡,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邺,顾荣出任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成为江南士族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首脑,死后追封公爵,谥号“元”。
  
  :烤肉。
  
  左右:相助,辅助。左右一词有很多用法,这个是不常用的一种。
  
  【简译】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他发觉宴席上端送烤肉的佣人有想吃烤肉的神色,就停止了吃烤肉把自己的那份留下来送给了那个佣人。同席的人都讥笑他,顾荣说:哪有天天做烤肉而不知烤肉味道这种事呢(岂有......者乎?或译为“哪有......的人呢?”)?后来遭遇八王之乱,顾荣南渡长江回到故乡,每当经历危险和紧急的时刻 ,常有一人帮助他解决危难。问他这么做的原因,原来是当初接受他烤肉的佣人。
  
  【解读】
  
  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此句有版本在“左右”后断句,则为: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常常有人相助,事后问他这么做的原因,原来是当初接受他烤肉的那个佣人。
  
  文言本没有标点符号,“句读”就成为读书的一大难题,很难“无师自通”,必经老师的指点才能准确把握。韩愈《师说》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又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亦。
  
  又:已字有版本为自己的“己”,亦无不可。还有版本“问”字为“闻”字,在印刷技术尚未出现的古代,书籍都是手抄的,已和己、问和闻极易混淆,抄来抄去,以讹传讹,不足为奇。
  
  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曾经备受质疑,因凉州与黄河之间最近距离也有四百里,站在何处能既看得见黄河又看得见凉州城?
  
  后来有人考证说:黄河乃黄沙的讹传,河字与沙字,草书的写法的确没啥区别。
  
  一字之差,意境却相去甚远:黄沙远上白云间,貌似合理了,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气魄。
  
  盖此类稗官野史,毋究真伪,逸闻趣事,读书一乐尔。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6-7-6 23:28 |显示全部楼层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7-5 09:55
比如我,二十年专注中国古典

看你写的西汉系列,感觉你在古典上,偏重于史。很少提到那个时代的文学。

中国古代,历史跟文学的界限本来就很模糊。

《史记》、《资治通鉴》一类,本是史书,我们却当做文学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6-7-6 23:29 |显示全部楼层
青芜 发表于 2016-7-6 17:51
顾荣其人的思维很独特么,总结一句就是:给我家烤肉的仆人怎能没吃过烤肉呢,所以,他必须得尝,否则味道怎 ...

不错。
青芜是会读书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6-7-7 13:27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那个意思,说帖子的倾向。

这个还用表白么。呵呵。

书不是白读的,如果读书跟没读一样,谁特么还读书。

你的文字里就有古典文学的功底。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6-7-7 14:30 |显示全部楼层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7 14:11
走过的路,听过的歌,在那里上演着一幕幕别离的话剧,没有导演,没有彩排,是一次次真情的直播。路人,世 ...

欢迎飘雪走进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6-7-7 14:32 |显示全部楼层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7 14:22
好感动哦!我觉得文言文很精致,凝练!这篇我 不读翻译居然读懂了,我一边读一边想还一边猜

谢谢飘雪赏读。

哥就喜欢这些东西。

但愿你也能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6-7-7 15:04 |显示全部楼层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7 15:01
我喜欢走进回忆,看到城南立即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个范围广,可以说过去,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记忆 ...

大概闲过接手以前的版面,改成《城南旧事》,跟你是一样的想法。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6-7-7 15:11 |显示全部楼层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7 15:01
我喜欢走进回忆,看到城南立即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个范围广,可以说过去,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记忆 ...

还有李叔同的那首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醉笑邀你一起听一听。朴树演绎的这个版本我也是第一次听。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6-7-7 15:14 |显示全部楼层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7 15:05
这是真正的学问,能坐下做学问总是让人敬重的!我是小孩子一样的特点,这跑跑那看看,好奇也好学,看什么 ...

好极了,此乃读书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6-7-9 17:2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7-9 22:52 编辑

  【原文】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注释】
  
  祖光禄:祖纳字士言,河北范阳人,西晋名士。名将祖逖的异母兄。有德行操守,官至光禄大夫,故名。
  
  王平北:王乂字叔元,山东琅琊人,晋太尉王衍之父。司马昭征为大尚书、都督、平北将军,故名。
  
  中  郎:官名。
  
  【简译】
  
  祖纳年少的时候孤苦贫穷,生性极为孝顺,经常亲自烧火做饭给母亲吃。平北将军王乂听到他的好名声,把两个婢女送给他,并选用他为中郎。有人对祖纳开玩笑说:男奴的身价高过女婢一倍。祖纳说:百里奚的身价又怎么会比五张黑公羊皮轻贱呢?
  
  【解读】
  
  百里奚:春秋时期秦国著名政治家,秦穆公的相国。按《史记》记载: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献公“假道伐虢”灭虞,百里奚被虏,又在“秦晋之好”时作为秦穆夫人的陪嫁奴隶送给秦国,后逃至楚国的宛地。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就用五张公黑羊皮把七十多岁的百里奚换回并委以相国重任,故又称:五羖大夫,百里奚不负重托,辅佐秦穆公成就了霸业。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爨:放大点看得清楚:【cuàn】烧火做饭,亦指炉灶。
  
  孤:失父曰孤,无子曰独,无妻曰鳏,失夫曰寡。
  
  饷:赠送。饷字同“飨”【xiǎng】,动词,送饭;又:赠送。又:名词,旧时军队警察等的薪资,曰“饷”,至今东北口语仍称“发工资”为“开饷”。
   小莫,你开饷没?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6-7-9 17:28 |显示全部楼层
青芜 发表于 2016-7-9 14:28
跟您学习,进步快*^_^*

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6-7-9 17:30 |显示全部楼层

闲师,不想玩论坛了,又放不下此帖。

纠结。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6-7-11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青芜 发表于 2016-7-11 10:31
古代的录人制度也别具一格,以品质厚重者为首要条件,有突出才艺的为辅,这样选拨出的人比较靠谱。

有道理。
汉代是“举孝廉”,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隋唐以“考试+推荐取士”,宋以后完全是考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6-7-11 18:27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字很少用,认不认识无所谓。

认识该认识的,就可以了。

高中毕业,能熟练掌握3000个常用字的读写即可。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6-7-11 21:16 |显示全部楼层

惊见神树。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6-7-11 21:44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6-7-13 14:0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7-13 14:10 编辑
青芜 发表于 2016-7-11 10:33
爨这个字真不认识,做个记号。


不用认识。这样的字,一辈子也见不到几次。


目前,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而常用的只有3500字.

把那3500个常用字掌握了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6-7-13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二十七、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注释】
  
  周镇:周镇字康时,河南陈留人,东晋时官至临川、吴兴郡守,为官清廉勤政。
  
  王丞相:王导字茂弘,山东琅琊人,东晋士族王氏的代表人物。西晋末年,王导给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献策,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并随司马睿南渡。他联合南北士族,拥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政权,官居首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威望甚高,先后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以“镇之以静”安抚天下,时称“仲父”。与谢安合称“王谢”。
  
  胡威:胡威子伯武,安徽寿县人,魏晋官宦,与其父胡质同以清慎闻名。魏末官徐州刺史,晋初任南乡侯、安丰太守,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封平春侯。
  
  【简译】
  
  周镇被免去临川郡守职务返回都城,还没来得及上岸住宿,将船停泊在清溪渚。丞相王导前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周镇乘的船狭小,又漏的很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以清廉闻名的胡威,也没有超过周镇这样的情形啊。随即启用周镇为吴兴郡守。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6-7-16 18:0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7-16 18:16 编辑

  【原文】
  
 二十八、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注释】
  
  邓攸:邓攸字伯道,山西襄陵人。西晋时任河东太守,永嘉之乱中被石勒所擒,授参军,逃离后南渡。任吴郡太守时,南方遭灾,邓攸救民心切,未及请示朝廷,擅自开仓放赈,深受百姓爱戴,累官至护军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简译】
  
  邓攸当初避难时,在半路上丢弃了自己亲生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过江之后,娶了一个小妾,非常的宠爱她。过了几年之后,邓攸问起小妾的家世身份,小妾详细说了自己是北方人遭遇“永嘉之乱”,回忆起父母的姓名,原来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有德行有功业,言论行为都没有污点,知道小妾的身世之后,悲哀悔恨了一辈子,从此再不纳妾。
  
  【解读】
  
  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晋书·邓攸传》载: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兒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兒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
  
  永嘉之乱,邓攸被石勒俘虏。石勒的军队过泗水的时候,邓攸就砍坏所乘坐的车子,把妻儿和弟媳妇以及弟弟的儿子放在拉车的牛、马上逃跑了。中途又遇见盗贼,把牛、马都抢走了,一时邓攸带着妻儿老小,用扁担挑着儿子和弟弟的儿子步行。邓攸估计两个孩子无法全部保全下来,就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早亡,只留下这个孩子一点血脉,按天理不应该灭绝,这样就只好丢弃我们的儿子了,如果我们有幸活下来,以后还会有儿子的。妻子哭泣着同意了。于是邓攸把自己的儿子扔在路边。
  
  他的儿子早上被丢弃,晚上又自己追了上来,找到了他们。第二天,邓攸为了不让儿子再追上来,把自己的儿子绑在了一棵大树上,带上弟弟的儿子继续逃亡。
  
  南渡以后,生活安定了,邓攸的妻子却再没生下儿子。可能这个原因,邓攸才纳了个妾,但也没有生儿子。而且后来一问,这个妾却是邓攸的外甥女。
  
  后人叹息: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后。
  
  京剧有一出戏叫《桑园寄子》,说的就是邓攸弃子存侄的故事。
  
  戏中,邓攸年迈,无力携带两个幼子同行,就把亲生儿子邓元绑在桑园一棵桑树上,写下血书,期待有人施救。然后带着侄儿邓芳逃亡。不期弟媳妇走散,在桑园救出邓元,后在潼关与邓攸相遇,凭血书相认,一家团聚。
  
  丧乱何其痛?“朝弃而暮至”的小儿子好可怜,邓攸何其忍?亲手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树上。    让人泪奔。    大团圆的结局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6-7-16 18:07 |显示全部楼层
青芜 发表于 2016-7-16 14:00
腐败从古至今,官场不可回避的衍生物啊。

谢谢青芜跟读。

哥不想玩论坛了,唯不舍放弃这个读书笔记。

不上论坛也就不可能再写了。

纠结。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6-7-16 18:44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二十九、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注释】
  
  王长豫:王悦字长豫,王导的长子。少年高名,官至中书侍郎。早夭。
  
  丞相:指王导
  
  敬豫:王恬字敬豫,王导的次子。少好武,性懒涎,不拘礼法,为王导所不喜。王恬是大书法家,尤善弈棋,为东晋围棋第一。王导死后,王恬继承爵位,官至给事中,后将军,会稽内史。
  【简译】
  王悦为人谨慎恭顺,对父母更和颜悦色曲尽孝道。王导见到王悦就高兴,见到次子王恬就生气。王悦与王导说话,常把小心谨慎、细密周到当做最根本的态度。王导回尚书省衙门,每次走,王悦没有不送到车子后面的的。王悦还常常跟母亲曹夫人一起收拾衣服箱子。王悦死后,王导每次回尚书省,登上车(就想起大儿子),一直哭到尚书台衙门口。曹夫人每次整理箱子,就把儿子以前整理过的箱子封存起来,不忍心打开。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6-7-17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7-17 11:39
吾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语出王导。伯仁就是周顗。

我以前写过。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6-7-20 15:43 |显示全部楼层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20 15:23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我理解过来:小事不为,何以为大事?

对的。

很多年轻人都不屑做小事,或者小事敷衍,等着做大事。

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做好大事。

谢谢独爱飘雪的赏读。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6-7-26 09:21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庾公:庾亮字元规,河南颍川人,东晋名士,外戚。庾亮姿容俊美,方正严峻,善清谈,与夏侯玄、陈群齐名,深受晋元帝赏识,妹庾文君为明帝皇后。参与平定王敦之乱,成帝时,庾太后临朝,庾亮与王导同辅,政令皆出于亮。以苛政失民心,又因独断专行引苏峻之乱。《晋书》评价庾亮:智小谋大,才高识寡。
  
  孙叔敖:蒍敖,字孙叔,史称孙叔敖,湖北荆州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令尹(丞相),以贤名闻天下,辅佐楚庄王雄霸南方,使楚庄王名列“春秋五霸”。
  
  据汉·刘向《新序》载:孙叔敖年少时出游,遇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孙叔敖杀了这条怪蛇并把蛇埋了。回到家中哭泣,母亲问缘故,孙叔敖说我今天遇到了一条两头蛇,而民间传闻说见到过两头蛇的人就会死掉。母亲问那条蛇呢,孙叔敖说被我杀掉埋了。免得别的人再遇见,带来灾祸。母亲劝慰他说:我听说上天会给积德行善的人你福报,你不会死的。
  
  的卢:脑门上长有白色斑点的马,传说这种马妨主,会给主人带来厄运。
  
  【简译】
  
  庾亮所乘坐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提议让他卖掉这匹凶马,庾亮说:我卖马就有人买马,那就害了马的新主人,难道可以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利就把祸患转嫁给别人吗?当年孙叔敖杀了两头蛇为后来人除害,成为古往今来的美谈,我效仿他,不也算是通晓事理么?
  
  【解读】
  
  孙叔敖曾主持修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芍陂”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读若“却背”,在今安徽寿县。这两个字读音怪异,记之。
  
  又:名马的卢:三国时,刘备的坐骑就是的卢马,荆州遇险时,的卢马一跃过檀溪,使刘备脱险。的卢因此成为历史上的名马。辛弃疾亦曾在《破阵子》中用此典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刘备的这匹的卢,却害死了庞统:进攻雒城时,刘备把自己的坐骑“的卢”借给了副军师“凤雏”庞统,庞统骑着“的卢”贸然进军落凤坡,被敌军误以为是刘备,遂乱箭射死。


      可知“的卢”马之凶吉,与人的身份有关。刘备命中乃一朝天子,气场够大能镇的住,的卢反能救主,庞统以臣子的身份骑皇帝之坐骑,是为大凶。


       再比如纹身很有讲究,纹龙只能纹“四爪龙”,“五爪龙”是帝王的象征,扛不住。再如“朕”是古代皇帝自称,苟且之徒妄言,称“朕”呼“皇”当儿戏,所谓“小人乘君子之器”,必招灾祸。须知龙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的,绝非戏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6-7-27 15:49 |显示全部楼层
西流 发表于 2016-7-27 13:52
黄宪一定是个大学问家
猜想他学宗黄老,自持清流
不屑交接,不尚空谈

欢迎西流。

请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