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6-7-13 14: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7-13 14:10 编辑
青芜 发表于 2016-7-11 10:33
爨这个字真不认识,做个记号。


不用认识。这样的字,一辈子也见不到几次。


目前,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而常用的只有3500字.

把那3500个常用字掌握了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16-7-13 14:58 |只看该作者
  【原文】
  
  二十七、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注释】
  
  周镇:周镇字康时,河南陈留人,东晋时官至临川、吴兴郡守,为官清廉勤政。
  
  王丞相:王导字茂弘,山东琅琊人,东晋士族王氏的代表人物。西晋末年,王导给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献策,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并随司马睿南渡。他联合南北士族,拥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政权,官居首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威望甚高,先后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以“镇之以静”安抚天下,时称“仲父”。与谢安合称“王谢”。
  
  胡威:胡威子伯武,安徽寿县人,魏晋官宦,与其父胡质同以清慎闻名。魏末官徐州刺史,晋初任南乡侯、安丰太守,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封平春侯。
  
  【简译】
  
  周镇被免去临川郡守职务返回都城,还没来得及上岸住宿,将船停泊在清溪渚。丞相王导前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周镇乘的船狭小,又漏的很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以清廉闻名的胡威,也没有超过周镇这样的情形啊。随即启用周镇为吴兴郡守。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16-7-16 13: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7-13 14:07
不用认识。这样的字,一辈子也见不到几次。



醉老师说的对,不过,做个标记的话,下次遇见即使不认识也可以加深印象。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16-7-16 13: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琅琊王家与谢家比皇帝都牛,氏族大家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16-7-16 13: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查抄那个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大老虎~*^_^*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16-7-16 14: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腐败从古至今,官场不可回避的衍生物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16-7-16 18: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7-16 18:16 编辑

  【原文】
  
 二十八、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注释】
  
  邓攸:邓攸字伯道,山西襄陵人。西晋时任河东太守,永嘉之乱中被石勒所擒,授参军,逃离后南渡。任吴郡太守时,南方遭灾,邓攸救民心切,未及请示朝廷,擅自开仓放赈,深受百姓爱戴,累官至护军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简译】
  
  邓攸当初避难时,在半路上丢弃了自己亲生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过江之后,娶了一个小妾,非常的宠爱她。过了几年之后,邓攸问起小妾的家世身份,小妾详细说了自己是北方人遭遇“永嘉之乱”,回忆起父母的姓名,原来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有德行有功业,言论行为都没有污点,知道小妾的身世之后,悲哀悔恨了一辈子,从此再不纳妾。
  
  【解读】
  
  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晋书·邓攸传》载: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兒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兒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
  
  永嘉之乱,邓攸被石勒俘虏。石勒的军队过泗水的时候,邓攸就砍坏所乘坐的车子,把妻儿和弟媳妇以及弟弟的儿子放在拉车的牛、马上逃跑了。中途又遇见盗贼,把牛、马都抢走了,一时邓攸带着妻儿老小,用扁担挑着儿子和弟弟的儿子步行。邓攸估计两个孩子无法全部保全下来,就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早亡,只留下这个孩子一点血脉,按天理不应该灭绝,这样就只好丢弃我们的儿子了,如果我们有幸活下来,以后还会有儿子的。妻子哭泣着同意了。于是邓攸把自己的儿子扔在路边。
  
  他的儿子早上被丢弃,晚上又自己追了上来,找到了他们。第二天,邓攸为了不让儿子再追上来,把自己的儿子绑在了一棵大树上,带上弟弟的儿子继续逃亡。
  
  南渡以后,生活安定了,邓攸的妻子却再没生下儿子。可能这个原因,邓攸才纳了个妾,但也没有生儿子。而且后来一问,这个妾却是邓攸的外甥女。
  
  后人叹息: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后。
  
  京剧有一出戏叫《桑园寄子》,说的就是邓攸弃子存侄的故事。
  
  戏中,邓攸年迈,无力携带两个幼子同行,就把亲生儿子邓元绑在桑园一棵桑树上,写下血书,期待有人施救。然后带着侄儿邓芳逃亡。不期弟媳妇走散,在桑园救出邓元,后在潼关与邓攸相遇,凭血书相认,一家团聚。
  
  丧乱何其痛?“朝弃而暮至”的小儿子好可怜,邓攸何其忍?亲手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树上。    让人泪奔。    大团圆的结局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16-7-16 18:07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6-7-16 14:00
腐败从古至今,官场不可回避的衍生物啊。

谢谢青芜跟读。

哥不想玩论坛了,唯不舍放弃这个读书笔记。

不上论坛也就不可能再写了。

纠结。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16-7-16 18:44 |只看该作者
  【原文】
  
  二十九、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注释】
  
  王长豫:王悦字长豫,王导的长子。少年高名,官至中书侍郎。早夭。
  
  丞相:指王导
  
  敬豫:王恬字敬豫,王导的次子。少好武,性懒涎,不拘礼法,为王导所不喜。王恬是大书法家,尤善弈棋,为东晋围棋第一。王导死后,王恬继承爵位,官至给事中,后将军,会稽内史。
  【简译】
  王悦为人谨慎恭顺,对父母更和颜悦色曲尽孝道。王导见到王悦就高兴,见到次子王恬就生气。王悦与王导说话,常把小心谨慎、细密周到当做最根本的态度。王导回尚书省衙门,每次走,王悦没有不送到车子后面的的。王悦还常常跟母亲曹夫人一起收拾衣服箱子。王悦死后,王导每次回尚书省,登上车(就想起大儿子),一直哭到尚书台衙门口。曹夫人每次整理箱子,就把儿子以前整理过的箱子封存起来,不忍心打开。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16-7-17 11:39 |只看该作者
吾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使用道具 举报

221
发表于 2016-7-17 12:34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7-17 11:39
吾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语出王导。伯仁就是周顗。

我以前写过。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16-7-18 08: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7-16 18:06
  【原文】
  
 二十八、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 ...

看到这个邓子绥,很容易让人想到东汉那个完美皇后邓绥。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6-7-18 08: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7-16 18:07
谢谢青芜跟读。

哥不想玩论坛了,唯不舍放弃这个读书笔记。

醉老师这话说的,论坛就是一个休闲的地方,写写字,互相交流一下多好,何必为那些繁杂乱事而生气呢?再者,能真的做到再也不来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16-7-18 08: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7-16 18:06
  【原文】
  
 二十八、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 ...

是啊,古人常倡导这种“义”比亲重,比如那个赵氏孤儿也是,唉~当把自己亲生的孩子丢弃或者送上断头台时,真不知道这做亲身父母的是何心态?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6-7-18 08: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7-16 18:44
  【原文】
  
  二十九、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 ...

这样至孝的孩子,即使鲁钝也是招父母疼爱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16-7-18 08: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反而那些从小到大自由恣意妄为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获得自我价值实现。但与父母恩情上却有些缺失。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6-7-18 08: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6-7-18 08:21
这样至孝的孩子,即使鲁钝也是招父母疼爱的。

么么哒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6-7-18 22:15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6-7-18 08:23
反而那些从小到大自由恣意妄为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获得自我价值实现。但与父母恩情上却有些缺失。

青芜解读的甚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16-7-18 23:38 |只看该作者
  【原文】
  
  三十、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注释】
  
  桓常侍:桓彝字茂伦,安徽怀远人,出身于江南士族豪门桓氏家族,东汉名儒桓荣的七世孙。元帝时,深受左仆射周顗倚重,官至中书郎、吏部尚书郎,参与平定王敦之乱,以功封万宁县男,苏峻之乱时,固守泾县,城破被杀。追赠太常,故名桓常侍。子桓温,孙桓玄,都是东晋重要人物。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桓氏手中。
  
  深公:竺道潜,字法深,俗姓王,山东琅琊人,出身晋代士族琅琊王氏,东晋高僧。永嘉之乱时衣冠南渡,善讲佛法,深受东晋元帝、明帝、哀帝敬重。
  
  【简译】
  
  桓彝听到有人议论法深大师时,就说:这位大师久负盛名,加上前辈都赞扬称许,又跟我父亲是交情深厚的朋友,所以不该议论他。
  
  【解读】
  
  竺:佛教于东汉时从印度传入中国,古代印度称“天竺”,故东晋及以前,佛教徒均在法名前面加上“竺”字为姓氏,比如第一个把佛经带到中土并翻译成汉文的西域高僧叫竺法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四十二章经》。)
  
  南北朝时天下大乱,佛教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才把佛祖姓氏“释迦”作为教徒姓氏,佛教徒法名前面改冠“释”字。如少林寺住持释永信。
    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分裂成百十个城邦小国,基督教(天主教)始盛传欧洲,并以“政教合一”的形式统治欧洲一千年。
    可知宗教的发展规律:越是分裂动乱,宗教越是兴旺。盖因民众在乱世中急欲寻求精神寄托和庇护。
    醉笑读此书,受益匪浅。每获新知,手舞足蹈。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16-7-18 23:47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6-7-18 22:45
这个系列一直没读,原因是觉得读这些东西需要一些氛围。首先心要静,其次学习态度要端正。
《世说新语》是 ...

如果单独捧着这本书看,很枯燥。

不写这个帖子,我也看不进去几页。

真滴真滴。

不如跟着醉笑姐的帖子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发表于 2016-7-20 12:1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16-7-20 15:23 |只看该作者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我理解过来:小事不为,何以为大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16-7-20 15:43 |只看该作者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20 15:23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我理解过来:小事不为,何以为大事?

对的。

很多年轻人都不屑做小事,或者小事敷衍,等着做大事。

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做好大事。

谢谢独爱飘雪的赏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16-7-21 08:34 |只看该作者
独爱飘雪 发表于 2016-7-20 15:23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我理解过来:小事不为,何以为大事?

这相当于子非鱼的辩论:

亮独观其大略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发表于 2016-7-22 08: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6-7-18 23:38
  【原文】
  
  三十、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 ...

这里所讲的是一种礼仪与崇敬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16-7-22 08: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6-7-18 22:15
青芜解读的甚好。

谢醉师~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16-7-26 09:21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庾公:庾亮字元规,河南颍川人,东晋名士,外戚。庾亮姿容俊美,方正严峻,善清谈,与夏侯玄、陈群齐名,深受晋元帝赏识,妹庾文君为明帝皇后。参与平定王敦之乱,成帝时,庾太后临朝,庾亮与王导同辅,政令皆出于亮。以苛政失民心,又因独断专行引苏峻之乱。《晋书》评价庾亮:智小谋大,才高识寡。
  
  孙叔敖:蒍敖,字孙叔,史称孙叔敖,湖北荆州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令尹(丞相),以贤名闻天下,辅佐楚庄王雄霸南方,使楚庄王名列“春秋五霸”。
  
  据汉·刘向《新序》载:孙叔敖年少时出游,遇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孙叔敖杀了这条怪蛇并把蛇埋了。回到家中哭泣,母亲问缘故,孙叔敖说我今天遇到了一条两头蛇,而民间传闻说见到过两头蛇的人就会死掉。母亲问那条蛇呢,孙叔敖说被我杀掉埋了。免得别的人再遇见,带来灾祸。母亲劝慰他说:我听说上天会给积德行善的人你福报,你不会死的。
  
  的卢:脑门上长有白色斑点的马,传说这种马妨主,会给主人带来厄运。
  
  【简译】
  
  庾亮所乘坐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提议让他卖掉这匹凶马,庾亮说:我卖马就有人买马,那就害了马的新主人,难道可以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利就把祸患转嫁给别人吗?当年孙叔敖杀了两头蛇为后来人除害,成为古往今来的美谈,我效仿他,不也算是通晓事理么?
  
  【解读】
  
  孙叔敖曾主持修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芍陂”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读若“却背”,在今安徽寿县。这两个字读音怪异,记之。
  
  又:名马的卢:三国时,刘备的坐骑就是的卢马,荆州遇险时,的卢马一跃过檀溪,使刘备脱险。的卢因此成为历史上的名马。辛弃疾亦曾在《破阵子》中用此典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刘备的这匹的卢,却害死了庞统:进攻雒城时,刘备把自己的坐骑“的卢”借给了副军师“凤雏”庞统,庞统骑着“的卢”贸然进军落凤坡,被敌军误以为是刘备,遂乱箭射死。


      可知“的卢”马之凶吉,与人的身份有关。刘备命中乃一朝天子,气场够大能镇的住,的卢反能救主,庞统以臣子的身份骑皇帝之坐骑,是为大凶。


       再比如纹身很有讲究,纹龙只能纹“四爪龙”,“五爪龙”是帝王的象征,扛不住。再如“朕”是古代皇帝自称,苟且之徒妄言,称“朕”呼“皇”当儿戏,所谓“小人乘君子之器”,必招灾祸。须知龙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的,绝非戏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16-7-26 14:59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16-7-27 13:5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4-25 08:59
  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书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三、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 ...

黄宪一定是个大学问家
猜想他学宗黄老,自持清流
不屑交接,不尚空谈
不著书立说正是他的奇异处

自古至今,乡野之间都有隐士高人
只是为官的人不念及此,不务及此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16-7-27 15:49 |只看该作者
西流 发表于 2016-7-27 13:52
黄宪一定是个大学问家
猜想他学宗黄老,自持清流
不屑交接,不尚空谈

欢迎西流。

请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