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20-5-10 12:5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3-17 15:38
我很喜欢读《庄子》,纵横捭阖 汪洋恣肆。

四哥继续恣肆汪洋。没跟帖不是我没读。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发表于 2020-5-10 17:2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5-9 14:08
这个话题前面讨论过。

我的解读是:

难怪,前苏联虽然横跨欧亚两陆,感觉思想很东方。
不过还是我们做的极致。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发表于 2020-5-10 21:26 |只看该作者
《世说新语》是真正的醒世名言!
四哥,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发表于 2020-5-10 21:26 |只看该作者
《世说新语》是真正的醒世名言!
四哥,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发表于 2020-5-13 00:00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20-5-10 21:26
《世说新语》是真正的醒世名言!
四哥,继续。

好的谢谢。

这周学校忙于开学准备,上级防控审查。合格就开学。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发表于 2021-7-18 22:42 |只看该作者
  【原文】
  
  一〇、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
  
  【注释】
  
  刘公幹:刘桢字公幹,东汉末年名士、诗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刘桢是汉皇族后代,祖父刘梁曾任尚书令。刘桢从小就博学能文,机敏善辩,深受“三曹父子”的赏识,曹操选拔他做丞相掾属(助理),他并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等人聚集在曹氏父子身边,吟诗作赋,慷慨激昂,是为“建安七子”,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人物之一,连曹植都深为折服:“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刘桢先后在曹植、曹丕手下做幕僚,与曹氏兄弟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
  
  刘桢性情傲慢放任,不拘礼法。曹丕做世子的时候,一次宴请手下的大文豪们,一时高兴,把夫人甄氏喊出来与大家见面,在场所有人都匍匐于地不敢抬头,唯独刘桢直勾勾地盯着甄夫人看。曹丕倒不以为意,曹操听说后生气了,治其不敬之罪,经曹丕说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罚刘桢做了苦力,终身未被重用。
  
  刘桢受此打击,郁郁而终,享年三十七岁。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恒,安徽谯县(今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曹操的嫡长子,魏国的开国皇帝。
  
  曹丕在司马懿等人的协助下,战胜曹植获得继承权,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曹操立为世子。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魏王、丞相,十一月,曹丕按照曹操生前的规划,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改元黄初。
  
  黄初七年(227年)六月,曹丕病死在洛阳,谥“文帝”。时年四十岁,在位仅七年。
  
  曹丕文武全才,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代帝王。世人皆知曹植“才高八斗”,其实曹丕的文学成就并不比曹植差。他的《燕歌行》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其五言诗和乐府,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文学水平。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该文点评了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建安七子”一词就出自曹丕此文。
  
  关于曹丕,一时说不尽。醉某十分敬佩曹丕,甚至超过了佩服曹植。
  
  曹植“思捷而才俊”,天纵奇才,却没有政治头脑,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而已。
  
  【简译】
  
  刘桢因为不敬而获罪。魏文帝曹丕问他:“你为什么不能谨慎遵守法规?”刘桢答道:“臣下确实是庸才,这是我的短处,但也是因为陛下的法度过于严密,不够宽容”。
  
  【解读】
  
  : “干”的繁体字。但幹的本意,是古代砌土墙所用的“盒板”。古代垒土墙跟现在捣制的混凝土一样,先用盒板围起来,中间填泥,待泥干了之后拆掉合板。
  
  桢和幹,都是盒板。土墙两侧的盒板叫“桢”,两端的合板叫“幹”。
  
  幹的这个本意,并没有被“干”代替。刘桢字公幹,用的是“幹”的本意,所以不能写成干。
  
  古人的名与字,互为表里,很有讲究。以三国人物为例:
  
  诸葛亮字孔明:出自《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孔者大也,孔明即大明,与“亮”同义相应。
  
  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公是古人起名常用的字。
  
  关羽关云长: 《楚辞》曰:羽人,飞仙也。以“云”应“羽”,“长”则意在前程高远。
  
  刘备字玄德,“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玄”即黑色为五色齐备,故“备”乃玄之德也。
  
  近代如蒋介石字中正,毛泽东字润之,名与字之间都有关联性且耐人寻味。
  
  文帝:当年曹操独揽朝纲,汉献帝不过一傀儡。曹操手下众人均进言劝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曹操顾及自己的名声,不愿意篡位,言道:等我死后,世子可以取代汉室称帝,到时候追封我一个“文帝”就可以了。
  
  不料曹丕称帝后,给曹操上谥“武帝”,把“文帝”留给了自己。
  
   甄氏:甄氏原是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曹操击败袁绍后,曹丕奉命攻打邺城,临行前曹操对曹丕说,听说袁绍的有个儿媳妇甄氏,你打下邺城后,把甄氏给我送来。
  
  曹丕攻下邺城,带兵搜索袁绍家,见到甄氏乃绝色美人,于是没有给曹操送去,自己留下了。
  
  甄氏为曹丕生了一儿一女。曹丕称帝第二年就把甄氏赐死了。为史上一个疑案。
  
  甄氏所生的儿子就是曹叡,曹丕死后,曹叡继位,追封甄氏为“文昭甄皇后”。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发表于 2021-7-18 22:45 |只看该作者
书房正在搞活动,我顶起这个帖子,不太是时候袄。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发表于 2021-7-18 22:5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7-18 22:45
书房正在搞活动,我顶起这个帖子,不太是时候袄。

醉老师也来一编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发表于 2021-7-19 10:0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7-18 22:45
书房正在搞活动,我顶起这个帖子,不太是时候袄。

这个好,醉老师读书时的样子,比那啥法人总监助理帅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发表于 2021-7-19 11: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1-7-19 10:06
这个好,醉老师读书时的样子,比那啥法人总监助理帅多了

哈哈还是读书更有趣。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发表于 2021-7-19 19:59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十一、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
  
  钟繇: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今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
  
  钟繇出身名门世家“颍川钟氏”,形貌魁伟,气度不凡,聪慧过人。得曹操赏识,镇守关中,功勋卓著,曹操封魏王时,出任魏国大理寺卿,又升为相国。曹丕建立魏国后,历任太尉、太傅,位列三公,封定陵县侯。魏明帝(曹叡)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享年80岁。谥号“成”,配享魏武帝曹操庙。
  
  钟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他的书法,魏晋时期正是中国书法从隶书向楷书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转变中,钟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擅长篆、隶、行、草等各种书体,尤其是他的楷书,古朴典雅,刚柔相济,集前人之大成,被誉为“楷书鼻祖”。他继承了蔡邕的书法成就,从蔡文姬学习楷书,又传给卫夫人,卫夫人再传给王羲之,王羲之再传给王献之,形成了汉字书法的美学典范。钟繇以书法名垂青史,与王羲之合称“钟王”。
  
  钟毓:字稚叔,颍川人,太傅钟繇长子,曹魏大臣。累官至徐州、荆州都督,青州刺史,与其弟钟会皆有才名。
  
  钟会:字士季,颍川人,太傅钟繇幼子,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
  
  钟会少年聪颖,弱冠入仕,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少年时就与当世玄学代表人物王弼齐名,深受魏帝和众臣爱戴。
  
  正始年间,时任司隶校尉的钟会多次拜见嵇康,嵇康因钟会是司马氏宠臣,故意冷落他。钟会为此怀恨,在大将军司马昭面前诋毁嵇康,说他不守礼法,蔑视朝廷,甚至造谣说嵇康有谋反之心。263年,司马昭下令杀了嵇康。
  
  魏元帝景元三年,钟会受封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景元四年(263年),魏以钟会为主将邓艾为先锋攻蜀,同年11月,刘禅投降,蜀国灭亡。钟会以军功封侯,拜司徒;邓艾拜太傅,二人均位列三公。
  
  灭蜀后, 钟会野心膨胀。他先向司马昭告密,诬陷邓艾谋反,并亲自带大军进四川,抓捕收押邓艾,264年,邓艾含冤被杀。
  
  接着,钟会联络蜀国降将姜维, 欲据西蜀自立,因手下曹魏将士不从,发生兵变,被部下胡烈所杀。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兵变,终年四十岁。
  
  后世有史学家认为:钟会是忠于曹魏而反叛司马昭。
  
  钟会在书法上亦颇有造诣,历代评价很高,唐代时,尚有钟会真迹存世,现已亡佚。


       颍川:郡名,以颖水得名,秦时所置,包括今河南许昌、平顶山、禹州、登封、长葛等十二县。是古代中原最繁华的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亦是汉民族许多姓氏的发源地。历史上的颍川,人才辈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多出自颍川郡。如“钟氏、荀氏、庾氏、陈氏”等。
      颍川史称“名士摇篮”,如吕不韦、韩非子、张良、 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郭嘉,以及前文所述荀氏钟氏、都是颍川人。



      【简译】


       钟毓、钟会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他们兄弟俩的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太傅钟繇说:“可以叫你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与魏文帝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曹丕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皇帝)胆战心惊,非常恐慌,所以汗出的像水一样。”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我(见到皇帝)心惊肉跳,十分恐惧,连汗都不敢出了。”

【解读】

   钟毓、钟会面对魏文帝时的表现,反映出两个人不同的性格。钟毓一脸大汗,说明他见到魏文帝感到紧张甚至恐慌,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回答也是诚实的。而钟会脸上没有汗,说明他年纪虽小,内心从容淡定,回答问话又非常巧妙,睿智。后世亦有人评价钟会:他的聪明之处,也是他的愚蠢之处。

   《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两兄弟特别是关于钟会的记载,我们慢慢了解,钟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发表于 2021-7-19 20:10 |只看该作者
钟繇书法:目前传世的都不是钟繇的真迹。一下作品,要么是摹本,要么是伪作。



《宣示表》刻本,一般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




《贺捷表》唐摹本。此为钟繇68岁时,听闻关羽被杀,上书魏帝以表祝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发表于 2021-7-19 20:51 |只看该作者
钟会冤杀了邓艾,这本身就违逆了天理人心;姜维的怀贰,魏军将士的怨恨,终于促成了钟会的横死。
四弟回归治学,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发表于 2021-7-19 20:52 |只看该作者
有个小知识
据传,以前的字画,是分三层,那是因为纸质的问题。
特别的官方用。一定是分三层,底下两层是用来传档。

直到了明朝的工部,他们想把故宫档案及一些字画真迹 重新整理。
那个时候的算是工程师吧,想到过把字画复制过来
相机的初步发明就是出自明朝

为什么相机当时没有继续发明下
因为当时又出现了一种保存纸质的技术
所以相机才没有研发下去。

第二,第三层纸的,都可以说是真品
这种乌龙其他摆过不少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发表于 2021-7-19 20:57 |只看该作者
看他们的回答,两兄弟真是绝代双骄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发表于 2021-7-19 22:04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1-7-19 20:51
钟会冤杀了邓艾,这本身就违逆了天理人心;姜维的怀贰,魏军将士的怨恨,终于促成了钟会的横死。
{:1_175: ...


好久不见泌水兄

使用道具 举报

437
发表于 2021-7-19 22:08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1-7-19 20:51
钟会冤杀了邓艾,这本身就违逆了天理人心;姜维的怀贰,魏军将士的怨恨,终于促成了钟会的横死。
{:1_175: ...


钟会欲谋反,唯忌惮邓艾的军事才能,所以他先除掉邓艾,扫清障碍。

可是他就想不到手下将士不愿随他造反?

这个人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发表于 2021-7-19 22:12 |只看该作者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0:52
有个小知识
据传,以前的字画,是分三层,那是因为纸质的问题。
特别的官方用。一定是分三层,底下两层是 ...


我不太明白相机的原理。

照相技术的背后是化学和光学,透镜原理啥的,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弱项。

如果没有西洋外来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发展一万年,也造不出相机。

你说的是复印技术吧。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发表于 2021-7-19 22:17 |只看该作者
轻言 发表于 2021-7-19 20:57
看他们的回答,两兄弟真是绝代双骄

钟会试图阻挡司马氏篡魏,功亏一篑。

钟毓太过诚实,钟会略嫌浮躁,如果这两个人合二为一,则历史就应该改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40
发表于 2021-7-19 22:1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7-19 19:59
  【原文】
  
  十一、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


写这一则,用了两个小时。还有点意犹未尽。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发表于 2021-7-19 22:2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7-19 22:12
我不太明白相机的原理。

照相技术的背后是化学和光学,透镜原理啥的,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弱项。

醉老师,我被你气着了
照相机的确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等回,我百度一下,看看有没有介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发表于 2021-7-19 22:28 |只看该作者
19-01-30 10:52:08 詹世钗 方苞 毕沅 赵凤诏
  邹伯奇(1819-1869)清代科学家。他对天文学、数学、光学、地理学等都很有研究。《南海县志》称他“尤精于天文历算,能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他十七岁开始研究光学,对北宋科学家沈括“格术”(研究光线通过焦点成倒像的原理)之说作了详尽的探讨,并经过反复实验,写成《格术补》,当中用数学的方法叙述了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的规律;对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解释。他对摄影(当时称为照像术)进行了全面研究,亲自制造了摄影机,用这部摄影机为自己拍摄的照片至今还保存在广州博物馆。他的《摄影之器记》和另一篇文稿论述了光学原理、暗箱制作、感光板制造以及拍摄、冲洗等方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全面的摄影著作。

  邹伯奇不迷信古人、洋人和经典,他认为西方的力学、光学、化学等技术,我国古代早有发明。他善于实践,很多科研项目他都亲自试验,亲自进行设计和制造。1869年5月,邹伯奇因急病去世,终年五十岁。

image.png
  戴念祖根据邹伯奇自拍像玻璃底版(时隔百余年后)于1972年冲印的照片

  他发明的摄影测绘技术,略早于西方;他发明的玻板照相术,几与西方同步

  鸦片战争前后,正是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此时,西方科学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国科技并非一无是处。根据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念祖多年的研究,广东人邹伯奇就做出了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特别是在摄影方面,邹伯奇在此期间有两项成就令人称道:(1)他于1844年最先设计以摄影术测绘地图的方法,并约略与欧洲同时以摄影法作实地测绘;(2)他以玻板摄影术最早成功地拍摄人物肖像。

  用摄影器测绘地图。

image.png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戴念祖就开始研究邹伯奇并与邹的后代有了交往。据戴念祖介绍,邹伯奇在其文《摄影之器记》中说:“岁在乙末(即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邹伯奇17岁)”,因读《梦溪笔谈》中塔倒影与阳遂倒影同理,他开始对透镜成像的研究发生兴趣:“甲辰岁”(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邹伯奇26岁),因用透镜取火,引申触类而做摄影器。这种摄影器,实际上就是“取景器”或者“景画器”。通过一个凸透镜(邹伯奇称之为“中高镜”)进入暗箱的外景物之像现于箱内一白净纸上,以彩笔在该白纸上依像摩画,即成“平远山水一幅”。对于摄影器和景画器,邹伯奇在它留下的文章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邹伯奇制摄影器(左)和景画器草图(右)

  戴念祖说,景画器是明天启六年(1626年)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在其《远镜说》中介绍到中国的。其后郑复光(1780-约1853年)等人亦曾对此作过描述。欧洲人用它作风景绘画。邹伯奇又从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测量著作中有关“以平镜测高”的几何原理得到启发,立即将景画器用作绘制地图和平面测量。《摄影之器记》就绘图与测量方法也留下了很具体的说明。同时邹伯奇也清楚知道,画纸必须处于物镜焦平面上,因此,被画之物或地域不宜太分散、远近相差太大,这才能使所“画与当面景色无少异”。同治三年(1864年)广东巡抚郭嵩焘(1818~1891年)聘请邹伯奇测绘广东沿海地图。由邹伯奇指导其弟子们绘的《浔岗洲图》、《桑圆围全图》等,都是以此摄影法测绘的。

  邹伯奇于1844年做成摄影器之时设计了摄影绘地图法,并于1864年进行了实地绘制。虽然他以摄影法绘制的是小地域性的地图,其方法本身也类似以平板绘图器所进行的现场绘略图,然而,无论如何,这摄影绘图本身为现代空中测地图、勘测地表地质打开了技术之门。

  18世纪的玻板照相术

  戴念祖称,邹伯奇的摄影器也就是照相机。只要有感光化学物和配置感光板,照相即可成功。根据其他学者的调研,邹伯奇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邹伯奇的一篇散存文章中,述及了摄影机的湿板照相法和湿板照相的操作过程。邹伯奇还留有一页散稿,记述了有关这些化合物的药料配方。在这个药料配方中,邹伯奇是最早定名了“硝酸”、“盐酸”、“醋酸”三类酸性物质。这批药料从19世纪50年代起都可以在澳门购买,但邹伯奇多以本地产原料配制。

  在药料配方中,鸡蛋胶是玻璃摄影术中极为重要的化学物品,其主要成分是蛋清(即蛋白)。戴念祖说,其中,“气水”可能是蒸馏水,加明矾,是以之净化水质。将蛋清、少量食盐加纯净水以筷子打匀(搅打时间不宜过短),刮去浮沫,再打,将丝缕打化,再倒入盆中澄之。俟清之后,倾入瓷盘或玻盘中待用。这蛋清能称为玻板或纸面的令人满意的银盐载体。将玻板或纸的一面细心地放入盛有蛋清的瓷盘中,使其均匀地黏连蛋清之后,再将其置于银盐溶液中,使之均匀地附着着银盐溶液,因而就制成了银质阳面板或纸(或胶片)的正片。早期玻璃板照相术迟迟未成功,就是因为未曾发现蛋清胶及其耐心细致的操作法。但是,每种药料的数量,邹伯奇没有详尽的记录。

  邹伯奇以他自制的照相机和感光化合物拍了许多照片。其中一块自拍像玻璃底版迄今尚珍藏在广州市博物馆。1973年,戴念祖还用这底版冲印了极为清晰的邹伯奇相片。

  摄影术,东西方同步?

  戴念祖说,早在17世纪,欧洲人制成了带有凸透镜的暗箱,已为摄影术的发明做好了准备。直到1800年,韦奇伍德才试图将暗箱影像固定在涂有硝酸银溶液的白纸或白皮上,然而,因不知道如何掌握感光时间,照片在阳光下变成漆黑一片。1816年,尼普斯用氯化银感光纸取影,但他从负片翻转成正片的过程中失败。10年之后,他用了长达8小时的曝光时间,以犹太沥青做感光底片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后来,尼普斯又做了改进,使感光时间只需2-3小时。但它仍然只能用于拍风景。1837年,法国物理学家盖达尔才以银板照相法,以相对较短的时间拍摄了一张较清晰和能保存持久的照片。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将其操作方法公诸于众。这一日期,称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据戴念祖介绍,在达盖尔银板照相术成功之后,直到1847年才有玻板照相术问世。但是,蛋清玻板照相术发明后,欧美尚未解决其照人物肖像的工艺,一直用其制作玻璃幻灯片。邹伯奇却使之成功地拍照人物肖像,这大概是与他的“药料配方”和欧洲不尽相同颇有关系。在时间上,胶棉湿板照相术是在1851年获得成功的。胶卷摄影术是在19世纪80至90年代之际才得以形成,因为他与胶片制作的化学工艺密切相关。

  邹伯奇的玻板照相术是什么时候获得成功的?戴念祖说,这个问题尚无定论,1999年10月6日,邹伯奇后裔邹锡良给他打来电话说,已发现比本文图(即自拍像)早10年左右邹伯奇自拍像。戴念祖据此推测,邹伯奇在1853年前后已以内感玻板照相术拍摄了人物肖像。他表示,从邹伯奇的“自照遗真”断定他于1863-1866年间在西方传入中国的摄影术启示下以玻板照相术开创了中国摄影业,这是毫无疑问的。

  纵使邹伯奇不是玻板照相术的独立发明者,他亦理应享有以玻板照相术拍摄人物获得成功的荣誉。他还认为,英国传教医师德贞于1863年底在北京崇文门内开设照相馆。他以中文撰写的有关摄影的著作《脱影奇观》刊刻于1873年。此时,邹伯奇已谢世4年整,因此他所写下的有关摄影的文稿,是中国最早相关的科学文献。

  在欧洲,摄影术用于测绘工作始于法国陆军军人洛斯达,他于1851年起开始进行试验,于1861年完成了弗塞利斯附近一个小村庄的测绘。1858年他还在气球上作了空中摄影测绘的尝试。1888年,洛矶山(RockyMountains)大面积测绘工作就是以此方法进行的。对此,戴念祖表示,“东西方人几乎同时实施摄影测绘术,而在设计思想方面,邹伯奇要比洛斯达早几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443
发表于 2021-7-19 22:31 |只看该作者
这是百度的,也不完全对
下星期我回趟老家,翻一翻宗卷就知道了

我可是肯定,是明朝就开始研制照相机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发表于 2021-7-19 22:32 |只看该作者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20
醉老师,我被你气着了
照相机的确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小孔成像原理,是中国人发现的。

但照相机,不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的。

这里有一个必然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基础是阴阳五行,最终走向玄学。

照相技术的前提是光学技术和感光技术,是透镜和胶片的发明,相机是精密仪器。

透镜,胶卷,和相机,不可能由中国人发明出来。

思维方式的偏离导致中国的技术走向发生了偏差。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欧洲人发明的,望远镜把人类的目光引向宏观世界,显微镜把人类的目光引向微观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445
发表于 2021-7-19 22:35 |只看该作者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31
这是百度的,也不完全对
下星期我回趟老家,翻一翻宗卷就知道了




再百度一下盖达尔。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发表于 2021-7-19 22:4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7-19 22:35
再百度一下盖达尔。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
但一九九九年邹的后人拿出了
当时邹造制相机时的照片
虽然清晰度差

但证实比盖达尔要早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发表于 2021-7-19 22:43 |只看该作者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31
这是百度的,也不完全对
下星期我回趟老家,翻一翻宗卷就知道了


1、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邹伯奇发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2、此前的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发表于 2021-7-19 22:47 |只看该作者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42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
但一九九九年邹的后人拿出了
当时邹造制相机时的照片


你说的可能是传闻。

在不懂得“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感光原理”的前提下,用鸡蛋清做底板,就能拍出照片?


使用道具 举报

449
发表于 2021-7-19 22:4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1-7-19 22:32
小孔成像原理,是中国人发现的。

但照相机,不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的。


我又无语了

奥运会后
我给你整经编

九宫飞星
比易经要深奥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50
发表于 2021-7-19 22:56 |只看该作者
贾若知 发表于 2021-7-19 22:42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
但一九九九年邹的后人拿出了
当时邹造制相机时的照片


而且,盖达尔发明的技术经过不断改良进步,成为现代照相机。

邹的技术,没有量化,这跟中国的烹饪技术一样,盐少许,醋适量。少许是多少?适量是多少?

"气水"可能是蒸馏水,加明矾,是以之净化水质(加多少?)。将蛋清、少量食盐加纯净水以筷子打匀(搅打时间不宜过短),刮去浮沫,再打,将丝缕打化,再倒入盆中澄之。俟清之后,倾入瓷盘或玻盘中待用。这蛋清能称为玻板或纸面的令人满意的银盐载体。将玻板或纸的一面细心地放入盛有蛋清的瓷盘中,使其均匀地黏连蛋清之后,再将其置于银盐溶液中,使之均匀地附着着银盐溶液,因而就制成了银质阳面板或纸(或胶片)的正片。早期玻璃板照相术迟迟未成功,就是因为未曾发现蛋清胶及其耐心细致的操作法。但是,每种药料的数量,邹伯奇没有详尽的记录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