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酒巷 衣赐履解读《资治通鉴》之战国时代
楼主: 衣赐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衣赐履解读《资治通鉴》之战国时代 [复制链接]

175
发表于 2022-6-13 23:51 |只看该作者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2-6-13 20:10
如此治国安邦的女人的确世间少有
~~

不让须眉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22-6-13 23:50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6-13 16:29
我就笑一笑。发现几个女同志居然知道宣太后那个压腿的比喻。

义渠王跟太后勾搭上手是前314年,诛 ...

我个人感觉,在战国时代的好些个事情,特别是《战国策》里说的事儿,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不必非要弄清楚时间,刘向的《战国策》,我觉得算不上是史书,只是他自己表达政治观点的一个笔记而已,所以记录的东西,他大约是给脑补了不少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22-6-13 16:29 |只看该作者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6-13 09:32
24治理国家、开疆拓土,不就床上那点儿事吗?——芈八子的快意人生

衣赐履按:我没看过《芈月传》,不知 ...



我就笑一笑。发现几个女同志居然知道宣太后那个压腿的比喻。

义渠王跟太后勾搭上手是前314年,诛杀义渠王是前272年,相差42年。就算宣太后再年轻,那也至少60多岁了吧,义渠王那时对她肯定没性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22-6-13 09:32 |只看该作者
24治理国家、开疆拓土,不就床上那点儿事吗?——芈八子的快意人生

衣赐履按:我没看过《芈月传》,不知道在电视剧里,芈月是不是一个贞节烈妇。但在历史上,芈八子可不是省油的灯。从参阅的资料来看,凡与她有关的部分,基本上离不开床上那点儿事儿,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宣太后立即博得了我的好感——她不装!通鉴和《史记》都没记她的名字,想来芈月是该作者友情赠送的吧。

秦制,后宫分为八档: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除了王后只有一人之外,其他级别的嫔妃都有多人。显然,芈八子在秦后宫中排位并不靠前,只是第五档的妃子。在前307年之前,芈八子的儿子嬴稷在燕国当人质,同母异父弟弟魏冉还不知道猫在哪里。如果不是一个贵人的一次意外行为,恐怕芈八子和她的儿子嬴稷、弟弟魏冉早就被历史的洪流不知冲哪里去了,而秦国将走向何方也不好说。

这个贵人就是秦武王嬴荡,那个举重运动员。前307年,嬴荡举重,力竭而死,一下子给了芈八子横空出世的好机会。

从八子到太后

嬴荡暴死,并无子嗣,他的一帮子弟弟群起争夺王位,情势万分紧张。芈八子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施用铁腕,才使儿子嬴稷即位,是为秦昭襄王。前305年,庶长嬴壮,和一些王子、高官,以及他们的党羽发动政变。魏冉血腥镇压,全部屠戮。秦惠王嬴驷的王后惠文后,也被秘密处决。武王嬴荡的妻子悼武王后,则被遣送回娘家魏国。嬴稷的哥哥弟弟们,有品行不够善良,或有政治潜力的,魏冉把他们一律斩首。芈八子升格为宣太后,当时嬴稷年纪还小,由宣太后主持朝政,她把大权交给魏冉,从此,魏冉把持秦国数十年。
衣赐履说: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她具有高度的政治智慧,以及政治斗争所需要的心狠手辣,连惠王的王后都被处死,嬴稷的兄弟们几被屠杀一光,可以想见夺位之争是多么惨烈!宣太后在其弟弟魏冉的帮助下,统治秦国近四十年,可以说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或问,此处似乎与“床事儿”无关?
关系大啦!如果不是生了个儿子嬴稷,就算宣太后再怎么高明,她也不过就是个芈八子而已。嬴稷从哪里来的?呵呵。

拒不派兵救援的神比喻

前307年,楚怀王(对,就是那个被张仪骗得团团转的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韩仓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就是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大臣尚靳出使秦国,他向宣太后提出救援请求后,宣太后说了一段让尚靳脸热心跳而又无法驳斥的名言,她说,尚靳兄弟,你听我说哈,嬴稷的父亲在的时候,经常让我服侍他,先王身体健壮,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当年啊,先王把他的一条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就感到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不能承受,但是当先王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尚靳听到此处,早已是大红脸了,低着头说,小臣不知。
宣太后说,咳,你就别装嫩了,不就床上那点儿事儿吗?先王全身压在我身上时,对我有好处啊,我快活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感到重量呢?
尚靳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宣太后继续说,秦国如果出兵援救韩国,每天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救了你们韩国,我却看不见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啊。
话说到这个地步,尚靳更是无言以对,灰溜溜返回韩国。
衣赐履说: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宣太后姓芈,这是楚国王室的姓氏,当然不愿出兵帮助韩国,但她用来解释为什么不能出兵的原因时,真的是让人佩服啊佩服!不过,后来韩国又派其他使节来求援,秦国还是出兵了。

以国家的名义,哪怕你是我亲儿子的亲爹,也要干掉你

义渠国由戎人的一支建立,在秦国的西北方,秦国为了争霸中国,先要扫除后方隐患,与义渠之间的战争长达数百年。前331年,义渠国发生内乱,秦惠王(宣太后老公)派人平定。前327年,秦惠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314年,秦国攻取了义渠的二十五个城。秦昭襄王嬴稷继位时,义渠王前来祝贺,不知怎么就跟宣太后对上眼了,一来二去,宣太后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这还真是真刀实枪、作风泼辣)!前272年,秦国打算彻底灭掉义渠国,以绝后患。于是,宣太后轻解罗衣,着人通知义渠王到甘泉宫(位于陕西省淳化县)小聚。义渠王哪里会想到这是陷阱?宣太后可是两个儿子的亲娘啊!然而,政治家就是不一样,义渠王一到,等着他的不是半老徐娘的火热胴体,而是冒着寒气的斧钺。宣太后在甘泉宫谋杀了义渠王,立即发兵消灭了义渠国。于是秦国占有了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衣赐履说:我们不知道究竟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但是既然宣太后和义渠王能生两个孩子,想来,他们“眉来眼去”的时间可是不短,秦昭襄王嬴稷对母亲的做法看来并没有异议,说明嬴稷也是个孝顺孩子。两人互通款曲,是宣太后到义渠,还是义渠王去宣太后处,真是不好说。但最后诛杀义渠王,当然是在秦国的地界。

临死都不忘那点儿事儿

《战国策·秦策二》记载,宣太后一直和大臣魏丑夫私通,后来宣太后生病将死,拟下遗命说,如果我死了,一定要魏丑夫为我殉葬。魏丑夫听说此事后,魂飞天外,找到大臣庸芮替他想办法。庸芮于是进见宣太后,说,太后您认为人死之后,冥冥之中还能知觉人间的事情么?
宣太后说,人死了当然什么都不会知道了。
庸芮于是说,像太后这样明智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不会有什么知觉,为什么还要凭白无故把自己所爱的人致于死地呢?
宣太后说,那如果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
庸芮说,那就更不能让他死啦!如果死人还知道什么的话,那么先王早就对太后恨之入骨了。太后赎罪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和魏丑夫有私情呢。
宣太后觉得庸芮说的有理,就放弃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念头。
衣赐履说:这个故事又是出自《战国策》,估计杜撰的可能性很大。我可以想像一个臣子在床笫上满足太后,但无法想像一个臣子跟太后探讨太后的生活作风问题,而且提出先王会对太后恨之入骨这样的祸招九族的事。不过这个故事编得挺有意思,使得历史上记录很少的宣太后,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甚至还有点幽默感。
前266年,秦昭襄王嬴稷下令禁止宣太后再过问政事,解除了魏冉及一些权臣的职务。
前265年,宣太后逝世。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22-6-11 01:09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2-6-10 20:59
打卡,看来《资治通鉴》已经解锁到裤腰阶段了

这是番外篇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22-6-10 20:59 |只看该作者
打卡,看来《资治通鉴》已经解锁到裤腰阶段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22-6-10 15:1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22-6-10 15:17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6-10 12:45
牛逼。图文并茂,有理有据。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发表于 2022-6-10 12:45 |只看该作者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6-10 11:21
23穿裤子,不但是个民生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

一提到影响历史进程的发明创造,我们立即想起四大发明,想 ...



牛逼。图文并茂,有理有据。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22-6-10 11:21 |只看该作者
23穿裤子,不但是个民生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

一提到影响历史进程的发明创造,我们立即想起四大发明,想起计算机,想起航天飞机,甚至想起iphone来,但还有很多划时代的发明,可能恰恰不是这种高大上的玩艺儿,比如,轮子,手纸,松紧带,拉链……这些个东西,由于太熟悉,反而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然而,离开一天,你试试?
顺着胡服骑射的话题,讲讲裤子。
古代衣裳是怎么样的?


【孙悟空的虎皮裙】



所谓衣裳,衣是上衣,裳是下衣,其实就是裙子。《说文解字》中说,裳,下裙也。

用磕膝盖也能想出来,远古人们当然没裤子穿,至多把兽皮在腰间一围,便成了裙子,具体样式可以参考孙悟空的虎皮裙。裙子里面当然什么也没有,不是为了拉风啊,关键是没得穿嘛。悟空的虎皮裙,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步形成有腰、有带、长短不一、形式多样的裙。一般认为,中国人穿衣裳自黄帝时始,黄帝之前,人们应穿着皮服,黄帝之后,改穿布料衣服。这种服饰打扮,直到清朝,其基本特征都未曾改变。

【汉服】





【裳,就是裙子】


上衣,有肩背支撑,挂在肩上就行。
下衣呢,有腰带系在腰间。
但现在还没有涉及到裤子,衣裳里面还是空荡荡的,很凉快,呵呵。
为什么裤子出现的晚?我猜测,因为它不好穿啊!现代人有松紧带,你想穿几条裤子穿几条裤子,而古代没有松紧带,那你怎么保证,穿上之后,它不往下掉?每条裤子都必须配一条腰带,否则,怎么穿?现代人一般至少穿三条裤子,一条外裤、一条秋裤、一条内裤,天冷的时候还要穿一条毛裤。想想吧,如果古人穿三条裤子,你想这腰间得系成什么样?这要是上个厕所,不拉裤子里才怪呢。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白精精在戈壁上想行个好事,那腰带怎么都解不开,影片是想搞笑,其实,实际中可能就是那么麻烦,呵呵。


【讲真,白精精比至尊宝还着急,呵呵】


难道古人没裤子穿吗?当然有!
据说,商朝时就已经出现裤子了。只不过跟现代人穿的不一样罢了。
天气温暖时,穿不穿裤子其实是无所谓的,反正有裙子挡着,不会走光。但是天冷了怎么办?年轻的可以像日本女学生似的,大冬天也光着两条腿,上年龄的怎么办?有办法!穿胫衣。


【日本女生雪天穿裙子,也是一种奇葩文化吧】


何谓胫衣?就是腿的衣服啊,也就是裤筒,可长可短,可这玩艺儿又怎么固定在身上呢?先民有智慧,绑在腰带上。


【胫衣,注意上面有带子哦】



【胫衣就是这么穿上的】



【胫衣透视图】



看到了吧,胫衣就是这么固定的。从某种角度看,这就是开裆裤的前身。我们再看看开裆裤。


【开裆裤,瞅瞅这带子,吃不吃惊?吓不吓人?】



【穿上这裤子,如果不穿个裙子,绝对拉风】


读者可以充分发挥想像,上面穿衣,下面束裙,里面还有裤子。如果这裤子是连裆的,万一内急,怎么办?万一拉肚子呢?呵呵


为什么说穿裤子是个政治问题?


人口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一百个老百姓生育,是个民生问题;一万个生育,是个经济问题;一百万个生育,则是个政治问题。而帝王的生育则一定是个政治问题。

裤子影响帝王的生育吗?影响。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说的是汉昭帝刘弗陵时的事(前86年至前74年在位)。昭帝一直身体不好,生不出儿子来。对皇帝来说,没有子嗣当然是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当时的上官皇后是大将军霍光(霍去病的弟弟)的外孙女,霍光当然希望上官皇后能生个儿子出来,以确保霍家的荣华富贵。于是,昭帝身边的医官、侍从为了拍霍光的马屁,纷纷劝告昭帝,要少行房事,不要乱洒龙种。为了上官皇后能够独承恩泽,有好事者甚至发明了一种连裆裤,名曰“绲裆裤”。
绲,读如滚,意为:织成的带子、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裙子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如“绲边”。很明显,马屁精们把宫女的开裆裤都给“绲边”了,开裆裤变成了连裆裤,并且要求所有宫女都必须穿上。这样,当皇上见到哪个宫女,突然兴起,准备宠幸的时候,裙子撩起,赫然挡着一条系得紧紧的“绲裆裤”,估计还没等把各种带子解开,皇上就败了兴致,呵呵。可惜啊,昭帝短命,二十岁就逝世了,半个儿子也没生出来。
说句题外话,皇帝的衣食住行医都是最好的,但皇帝大多短命,为什么呢?我估计啊,跟宫女都穿开裆裤是有关系的。我们几乎可以断言,汉昭帝一死,新皇上一定会把宫女的绲裆裤全面废止。为什么呢?因为,因为,如果你是新皇上呢?你会怎么办?呵呵。因此,连裆裤断不会普及。


我国是什么时间出现连裆裤的呢?


出现肯定很早,但真正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则不好说。
前面讲过胡服骑射的事,说明穿连裆裤胡人早于汉人。胡服的具体式样史载不详,只能从间接途径了解。汉人所刻画的匈奴人肖像,他们穿着宽大的、两旁开口、长到下腿的袍子,腰带的两端垂在前面,因为天冷,他们的袖口紧紧地密封在手腕上。


【胡服】





【此为秦马俑,注意没有马镫、高背马鞍】



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有资料说,因为胡服轻便实用,所以很快从军队传至民间,被广泛采用。我对这个判断存疑。
赵武灵王虽然号召赵国人民都要穿连裆裤,不过我猜落实得不很好,打仗的士兵穿裤子,不打仗的老百姓估计还是老传统。因为,直到汉代,人们不论长幼,无分男女,穿的裤子都是开裆裤。史载,东汉灵帝喜着胡服。如果两汉期间胡服广为穿着,史书上何必记这么一句?
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哈:
史上总说刘邦是个流氓,对知识分子不尊重,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别人来拜访的时候,刘邦总是叉着腿坐着,很不礼貌。为什么叉着腿不礼貌?因为没穿裤子啊!让人看见私处,当然很不礼貌。所以汉时人们都是跪坐,跪在那里,屁股坐在小腿肚子上,盘腿和叉开腿都是粗鲁的行为。

【古人跪姿,防止走光】



【要都这么坐着,大家都得大喊“抓流氓”,呵呵】



再一个例子,长沙马王堆利苍夫人追辛墓出土文物里,有十一件绵袍和一件夹袍,没有裤子,连开裆裤都没发现,似乎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妇女还是不大穿裤子的。

【追辛复原图】


【追辛墓出土衣物,没有裤子】


另一个例子,东汉末年,可能人们还是普遍不穿裤子,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名士弥衡击鼓骂曹,直接脱掉外衣就成裸体了,如果不是弥衡穷得穿不起裤子,那就说明彼时并不流行穿裤子。

【弥衡击鼓骂曹,画家估计比较腼腆,给弥帅哥加了个遮羞带】



据说,到南北朝时期,胡服再度流行,胡女上身穿一件到臀部的短褶,腰间束一丝带,下身穿一大口裤,脚穿皮靴,十分精神。这种装束盛极一时,这可能是最早流行起来的连裆裤了。不过很快就被卫道士们打压封锁住了。
真正有裆的裤子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应在唐代之后。不过从我国服饰传统来看,人民群众普遍穿上连裆裤,特别是连裆内裤,恐怕得在十九世纪之后了。
因为,直到此时,松紧带这个伟大的发明才出现,这才使得方便舒适的秋裤、内裤,摆脱“不解风情”的裤带的出现成为可能。
对裤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哈。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22-6-8 13:08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6-6 15:57
不知道开裆裤是不是真的。如是,大冬天那不冻屁了。

而且,那事儿也很好解决,拿块布在下面兜住,就能 ...

密码忘了,试了好几天才上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22-6-6 15:57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开裆裤是不是真的。如是,大冬天那不冻屁了。

而且,那事儿也很好解决,拿块布在下面兜住,就能解决。那块布子可固定在后背的衣服或内衣上,前面也可以做个机巧而系上。

蹲之前前面解开,蹲后再系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22-6-6 15:44 |只看该作者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6-3 11:59
21姓名:嬴荡;职业:国君;爱好:举重

前311年,秦惠王嬴驷逝世,子嬴荡即位(瞅瞅这名字起的,嬴荡, ...



《史记》里记载的有趣。传国宝鼎,果然不能沾染。好像雷神的锤,紫霞的剑,不是天命之人不能碰。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22-6-6 01:28 |只看该作者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2-6-5 15:10
越来越有看头了
哈哈~~

后面是有点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发表于 2022-6-5 09:43 |只看该作者
22你搞胡服骑射,凭什么不让我们穿开裆裤?

衣赐履按:读史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探秘的过程,使得读史变得更加有趣。读的是个军事变革的事——胡服骑射,结果引出了中国人穿连裆裤的滥觞,岂不好玩儿?赵武灵王的军事变革,摒弃了传统的战车,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军改,使得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一较长短的军事强国。如果不是他的子孙一个不如一个,秦赵之间,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呢。

前326年,赵肃侯赵语逝世,子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依然重用老爹赵语的重臣肥义。

前307年,赵雍计划征服中山国(首都顾城,河北省定州),经过房子(河北省高邑县),直抵代邑(河北省蔚县),再北到无穷(今地不详),西到黄河,攀登黄华山顶(今地不详),跟肥义讨论“胡服骑射”方案,赵雍说,顽劣之辈会嘲笑,贤明的人会明白。即令全世界都反对,北方胡部落(内蒙古西辽河上游)的土地和中山国,我一定夺取到手。于是积极准备。

衣赐履说:柏杨先生在此处注释说,战国时代,华人宽袍大袖,不但浪费资源,行动也不方便,在战场上拖泥带水,等于自杀。当时作战,仍以战车为主,车用马牵引,车上载战士,运转迟钝,无论追击或逃跑,都不灵活。赵雍主张改穿胡人部落战士们穿的短衣窄袖,抛弃战车,改乘战马,近则用刀枪,远则用弓箭,这是战术上一项空前突破。但基于社会的惰性,赵雍不得不谨慎从事。

柏杨先生关于胡人战士骑兵“近则用刀枪”的判断应该指的是下马作战,因为战国时代还没有发明马鞍马镫,至少目前还没有考古证据,而如果没有这套家伙事儿,想要在战马狂奔时舞刀弄枪,似乎不在少林寺练个十年八载,恐怕不行,呵呵。

贵族们果然反对,赵雍的叔父赵成,更宣称病情沉重,在家赖床,拒绝参加中央***会议。赵雍派人向他解释,在家当然听命尊长,可是在国则必须听命领袖。现在,我已改穿胡服,只叔父大人不肯更换,恐怕天下人对你提出指责。治国有常法,总以人民福利为第一优先。政治有常规,总以贯彻命令为成功要件。明显的善政,连最卑贱的人都会了解,但要想彻底执行,必须居高位的人先行遵守。我想仰仗叔父大人的领导,来完成胡服骑射的划时代的改革。

赵成说,我听说过,中国(泛指中原地区,与所谓夷狄相对)是聪明才智人士最喜爱的地方、诗书礼乐最讲究的地方、远方外国最向往的地方、胡人部落最羡慕的地方。而今大王突然抛弃一切,去效法胡人,穿他们的衣服,违背古代的风俗习惯,已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感,愿大王三思。

使节回报,赵雍亲自去赵成家拜访。说,我们赵国,东有齐国和中山国,北有燕国和东胡部落(内蒙古西辽河上游),西有楼烦部落(山西省北部管涔山)和秦王国及韩国的边界。我们的边防部队,仍使用传统武器,缺乏现代化装备,一旦敌人发动攻击,如何防御得住?从前,中山国仗恃后台老板齐国撑腰,侵略我们土地,捕捉我们人民,决河水灌鄗城(河北省柏乡县北,鄗读如浩),如果没有上天保佑,鄗城可能失守,先祖们认为是最大的羞辱。我之所以改变服装,更新战备,只不过为了准备四境应变,报中山国之仇。叔父大人却坚决维持固有传统,忘了鄗城丢丑,大出我的意料。

赵成悚然接受。第二天,赵成穿胡服上朝。于是,赵雍下令全国人民抛弃长袍宽袖,改穿胡服;淘汰战车,改习骑马射箭。

衣赐履说:胡服骑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改乘战车为骑战马,这就涉及一个非常重大的穿衣原则——不能再穿开裆裤啦!

什么?赵国人穿开裆裤?

是啊,不光赵国人,当时各国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贵族平民,穿开裆裤的都是有身份的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穿裤子!

不会吧?不穿裤子?

然也。

古人不论男女都穿裙子,一是为了保暖,二是遮挡私处。乘战车作战,这种装束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骑马作战,问题就大了,总不能光着屁屁骑马吧?特别是彼时可能没有发明马鞍马镫,光着屁屁在马上狂奔,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呵呵(我是想不下去了)。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搜罗关于裤子的资料,感到很有意思。赵武灵王推行胡服,之所以难度很大,可能还有一个重要但不好意思说的原因。不穿裤子,或者,穿开裆裤,有两个好处:一是行房方便,不论男女,掀开裙子就可行事(此问题下篇会有例证);二是大小便方便。特别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个人每天都要方便多次,我们可以想像,如果穿着裤子去方便,一边要挽起宽大的衣裙(防止如厕时沾上秽物),一边还要想办法解开裤子(彼时没有松紧带,穿裤子是件很麻烦的事),不管男女,在方便的时候显然很不“方便”,而改穿胡服的标配动作之一就是要穿裤子,必然打破人们的生活习惯,势必引起强烈的反弹。

另外,个人想像,宽衣博带和短衣紧袖站在一起,确实给人感觉身份不一样,短打扮的看起来可能就像是下人一样,这可能也是不易推广的原因之一罢。

关于中国人穿裤子的事,我们下回加以探讨。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22-6-4 23:40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2-6-4 18:34
打卡,辛苦了,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22-6-4 18:34 |只看该作者
打卡,辛苦了,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22-6-3 11:59 |只看该作者
21姓名:嬴荡;职业:国君;爱好:举重

前311年,秦惠王嬴驷逝世,子嬴荡即位(瞅瞅这名字起的,嬴荡,呵呵),是为武王。
衣赐履说:一般而言,谥号为“武”,往往说的是武功卓著,此武功主要对发动战争、扩大疆土而言。秦武王是个例外,战争也发动,个人战斗指数也是相当有料。

息壤誓言

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当统帅,联合魏国进攻韩国,派向寿作甘茂的助手。甘茂命令向寿回国对武王说,魏国倒是听从了我的安排,不过我希望大王您不要进攻韩国!嬴荡纳闷,把甘茂召回。嬴荡是个急性子,还没等到甘茂回到咸阳,自己先到息壤(今地不详)等候。
见到甘茂后,嬴荡问,老子想打谁就打谁!为什么不能打韩国?
甘茂说,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他的母亲仍旧织布,泰然自若。等到先后来了三个人告诉她同样的事情时,曾参母亲也扔下机杼,跳墙逃走了。
武王说,让你说为什么不能打韩国,你扯曾参他娘干什么?
甘茂说,老大,你听我说。宜阳虽然只是一个县,实际上是一个郡(春秋时代,县大郡小;战国时代,郡大县小),现在你下令大军攻击,面对多重险隘,不远千里,发兵进攻,非常困难。我的贤良不如曾参,大王您对我的信任难道比得上曾参母亲对曾参的信任吗?朝庭上下猜疑我的人何止三四个人?所以我怕老大你将来也会有扔下机杼的举动(指对甘茂怀疑)。
武王说,哦。
甘茂说,当年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将进攻中山国,三年才攻下。回来论功行赏,魏文侯向乐羊出示别人的指控书,多达一筐(那时用竹简,用筐来装)。乐羊一再叩头行礼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实在要归功于您的信任啊!说到现在,我本是楚人,寄居在秦国,嬴疾(右丞相)、公孙奭(左丞相,奭读如是)将来抓住韩国的事情来攻击我,大王一定会听信他们。那时攻宜阳前功尽弃,结果是大王您背弃了与魏王的约定,而我也因公仲侈的缘故,受到恶名(柏杨先生注:公仲侈是韩国宰相,跟甘茂是老友,意谓将受到“私通外国”陷害)。
秦武王说,我向你发誓,不听任何人闲话,支持你到底,我们指天立誓。
于是两人在息壤立下誓言。秋季,甘茂和庶长嬴封率领大军前去攻打宜阳。
前307年,甘茂率军进攻宜阳,过了五个月还没有攻克。嬴疾、公孙奭果然争相指责他。秦王便派人去召甘茂,想罢兵回国。甘茂只说,息壤还在原来的地方。秦王恍然大悟,说,有这回事。于是征发全部兵力去协助甘茂,结果杀死韩军六万人,攻陷宜阳。韩国宰相公仲侈只好来谢罪求和。
衣赐履说:息壤这东西是传说中禹的父亲鲧(读如滚)用来治水的法宝,想堵哪里,就把息壤丢一块过去,它会自动长大,用来堵住洪水。虽然鲧未能治理成功,但息壤本身是神奇的。秦武王在息壤这个地方与甘茂立下誓言,我想也有某种象征意义吧。谎言就如同息壤,会自我复制、自我繁殖,直到把人掩埋掉。甘茂要了这个誓言,可谓有先见之明。
此外,我在读史的过程中发现,在背后打小报告的人,未必不是忠厚的人,未必不是能干的人,未必都是所谓小人。所以,三人成虎的情况相当普遍。即使你在朝中为官,前方大将三年不能攻克一个屁大的地方,你能保证不向领导汇报情况吗?

献身体育运动

嬴荡武功高强,喜好习武较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先后做了大官。前307年八月,嬴荡与孟说举大铜鼎时,用力过猛,导致血管破裂,一命呜呼。孟说及其家族被杀。嬴荡没有儿子,异母弟弟嬴稷在燕国做人质,国中贵族于是迎回他立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这两年大名鼎鼎的芈八子,她是楚国人,封为宣太后。
《史记》上说,甘茂占领宜阳后,三川(大洛阳地区)已通,嬴荡到洛阳拜会周天子周赧王(赧读如难,上声),参观传国之宝九鼎,年少气盛,酿成惨剧。
衣赐履说:对秦国来说,武王之死可谓幸事,因为后面上来的秦昭襄王嬴稷,执政五十多年,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武王如果热爱女性胜过热爱举重活动,随便生他一两个儿子,嬴稷就算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用啊,呵呵。
君王有老死的、病死的、被杀的、上吊的,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只有这位爷的死法与众不同,玩儿举重玩儿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22-6-1 13:44 |只看该作者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2-6-1 11:54
担当生前事
何计身后评
~~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22-6-1 08:36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5-31 12:29
关于孟尝君分析的太好了。受益匪浅。

一点浅见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22-5-31 12:29 |只看该作者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5-31 10:50
20鸡鸣狗盗之雄——孟尝君田文

衣赐履按:通鉴中对孟尝君的记述非常简略,我感觉有必要丰满一些,就以《 ...



关于孟尝君分析的太好了。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22-5-31 10:50 |只看该作者
20鸡鸣狗盗之雄——孟尝君田文

衣赐履按:通鉴中对孟尝君的记述非常简略,我感觉有必要丰满一些,就以《史记·孟尝君传》为基础来讲述。就我的感觉,史上对孟尝君的赞誉多过诋毁。其实,所谓诋毁,也就是王安石的那篇《读孟尝君传》,读者可以带着安石的观点去读,去思考,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

读《孟尝君传》

大家都说孟尝君看重人才,所以人才都归附他,而正是靠着这些人才,孟尝君才有幸逃出了虎狼秦国。我靠!孟尝君不过就是个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岂能说他善于网罗人才?否则,以齐国的强大,不用多说,能得到一个人才,就可以和强秦抗衡,还需要借用鸡鸣狗盗之辈的鸡鸣狗盗之技吗?正是因为孟尝君家里都是鸡鸣狗盗之辈,所以真正的人才根本不跟他玩儿!
好,孟尝君是不是王安石讲的这么不堪,咱们慢慢看。

五月出生就该死吗?

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宣王的异母弟。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跟随田忌、孙膑参加过马陵之战,斩魏国大将庞涓,俘虏魏太子。田婴任齐相多年,后被封到薛邑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有个小妾生了个儿子叫文,是五月初五生的。田婴说,把这小子扔了,别养活他。估计田文的母亲并不怎么受田婴的待见,所以田文都长成大小伙子了,当爹的才发现他还活着!田婴非常恼火,对田文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孽障扔了,你怎么敢不听我的话!
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立即叩头大拜,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
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大门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
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大门授予呢?
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
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大门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大门不就行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
田婴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住嘴!
过了一些时候,田文找个机会问田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说,孙子。
田文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说,玄孙。
田文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说,我不知道。
田文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侍奉了三代君王,可是齐国领土无一寸增长,您个人却富可敌国,手下没一个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奴仆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一个劲地搜罗财富,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此处指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呵呵),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觉得这样并不妥当。
田婴听了之后很震惊,感到这个儿子有想法有思路,于是,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远播各国。各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为什么各国都对齐国一个大臣立嗣高度关注,这一点颇有点奇妙)。
门客都是爆脾气,一不小心就自杀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来自各国的宾客,这里面也不乏犯罪逃亡的人。孟尝君有宾客数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都安排人在屏风后面记录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人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灯光被遮住了,宾客看不见孟尝君碗里有什么菜,怀疑孟尝君碗里肯定有鸡腿大虾什么的,而自己碗里就是粗茶淡饭,越想越气,扔下碗筷就要走。孟尝君连忙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这也是记录齐国的事,为一顿饭而死,我也是醉了)。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鸡鸣狗盗,逃出生天

前299年,秦昭襄王嬴稷,敬慕孟尝君的贤能,派王弟高陵君嬴悝到齐国当人质,交换田文。田文到秦国后,立即被任命为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嬴稷,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是齐国贵族,担任秦国宰相,肯定先替齐国打算,之后才考虑秦国,这样下去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嬴稷就罢免了田文的宰相职务,把孟尝君囚禁起来,打算找个理由干掉他(实在费解,一国宰相有如玩物?跟玩儿过家家一样,呵呵)。孟尝君心说不好,急忙派人向嬴稷的一个宠姬(宠姬很厉害,可对比楚怀王宠姬郑袖)请求解救。宠姬说,我听说孟尝君有件白色的狐皮裘,不知道和我的肤色配不配?孟尝君来秦国的时候,确实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据说普天之下就那么一件,已经献给了秦昭襄王嬴稷。这便如何是好?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有个宾客一拍胸脯站起来说,皮裘的事包我身上。于是此人于当夜化装成一条狗(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古龙肯定看过孟尝君列传,因为他的小说《陆小凤》里,有个人整天化装成一条狗,真假莫辨。不过,这个妆的难度有点大诶,好莱坞也未必有这个水平,呵呵),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找到那件白狐裘,拿回来献给了宠姬。于是,宠姬便日夜在嬴稷耳根子旁替孟尝君说情,然后嬴稷就把孟尝君放了。孟尝君获释后,带着宾客们立即逃离。此时,嬴稷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发现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追捕。孟尝君一行于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按照规定鸡叫时才能开关通行,孟尝君万分着急,这时身边一个宾客开始学鸡叫,带动着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于是向守关的兵士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孟尝君出关后秦国追兵才到,没抓住孟尝君只好回去了。
衣赐履说:怎么看怎么假。函谷关以鸡叫为通行标准,听着这么不靠谱呢!就那么一件白裘,送给了秦王,即使偷了来给了宠姬,她敢穿么?现代作家高玉宝有一篇《半夜鸡叫》风靡一时,地主周扒皮也是学鸡叫的高手,后来有人考据说高作家的小说是杜撰的。我很好奇,半夜时学个鸡叫,其他鸡究竟叫不叫?

敢笑话我,特么不想活啦!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他两个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春申君黄歇)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到后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原来是个瘦小的男人(看来五月生的孩子长不到大门高)。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衣赐履说:就这一件事,看出孟尝君不过了了。五百年后曹操,于211年平叛韩遂、马超,与韩遂在阵前见面叙旧,敌营中汉人、胡人围在四周,都好奇传说中的曹操长什么样。曹操笑对大家说,你们要看曹操是不是?我也是一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智谋多一点罢了。看看这气度,孟尝君恐怕最多也就只个鸡鸣狗盗之雄罢了。

魏子赠粮

孟尝君逃回齐国后,齐湣王任命他为齐国宰相,执掌国政。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说,有位贤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大怒,对魏子说,滚!
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举报说孟尝君将要谋反。恰巧不久后湣王被人劫持,于是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就跟前面说的田忌一样,孟尝君为了避祸而出逃。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在齐王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追查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推托有病,辞官回薛邑养老。
后来,齐湣王灭掉了宋国,愈加骄傲起来,打算除掉孟尝君(后面会讲到齐湣王,一代暴君,想美化他都不容易)。孟尝君逃到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指乐毅率联军伐齐,后面会细细道来)。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襄王即位,当时孟尝君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孟尝君,便与孟尝君和好,与他亲近起来。前279年,田文死,谥号称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孟尝君绝嗣没有后代。
衣赐履说:孟尝君列传里还记录了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与魏子赠粮的情况类似,且是耳熟能详的事,这里就不讲了。观孟尝君之一生,收买人心的事干得很多,为国建功的事几乎没有,其暴得大名,除了供养了三千宾客和鸡鸣狗盗之外,其他的实在乏善可陈。就如我们在张仪那章里讲的,孟尝君无非给齐王出点自己不吃亏的鬼主意,这样的人,其实比比皆是,所谓冯谖、魏子,看似人才,其实不过是帮助孟尝君自保而已,对齐国没有半毛钱的贡献。

王安石评价孟尝君为鸡鸣狗盗之雄,实不为过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22-5-29 15:58 |只看该作者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2-5-29 14:14
苏秦张仪的老师是谁
~~

传说他俩和庞涓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我感觉就是一听吧,增加点传奇色彩,满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22-5-29 10:02 |只看该作者
19世界是舞台,国君们是我的道具——纵横张仪

衣赐履按:合纵、连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苏秦、张仪,既是正面又是反面,只不过命运使然,苏秦务合纵,张仪弄连横。从后人的角度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苏秦的失败和张仪的胜利。然而,就当事人而言,苏秦和张仪都是极度的成功者。他们把各自的公司经营得朝气蓬勃,董事长们乐得轻闲。然而,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度考验纵横家们的智慧。

前328年,秦国派大将嬴华、张仪,率军攻陷魏国的边城蒲阳(山西省隰县,隰读如习)。张仪说服秦惠王,把蒲阳还给魏国,并派贵族嬴繇(读如姚)到魏国充当人质,然后对魏惠王说,秦国对贵国可是恩重如山啊,你们该怎么表示,自己看着办吧。魏国害怕,就把上郡(陕西省延安市)十五个县,全部割让给秦国。张仪回到秦国,当上宰相。前327年,秦国把焦城(河南省陕县西)、曲沃(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归还给魏国。
前324年,张仪率军攻击魏国,占领陕城(河南省陕县西,焦城即陕城)。

前322年,张仪免职,被派往魏国担任宰相(我们不很清楚,秦、魏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秦国可以给魏国派任宰相,很难说这种行为是一种个例还是通例),企图使魏国臣服秦国,以便其他国家效法。魏国拒绝,秦国立即发动攻击,占领曲沃(山西省闻喜县)、平周(山西省介休市西),并暗中给张仪秘密厚赠。没立大功而得厚赏,张仪觉得很面上无光。

各国在不断受到秦国打击之下,重提苏秦合纵倡议。前318年,由楚怀王芈槐(留下许多故事的著名笨蛋)担任盟约长,集结赵、魏、韩、燕、齐联合攻击秦国。齐国用孟尝君田文的谋略,答应出兵,却命军队走得越慢越好。五国联军抵达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各怀鬼胎,谁都不愿先行出兵。几天之后,秦国守将嬴疾出奇兵切断楚国粮道,楚军缺粮先行撤退,其他四国军队也跟着撤退。

衣赐履说:六国联合作战,齐国出于所谓谋略远远尾随在后,其他五国互相猜忌,没有人能够将联军团结起来,六国联军被秦国一支部队,没打即行败退,真的是让人无语。孟尝君真所谓的“聪明人”,其出的主意就像是一锅粥里的那颗老鼠屎,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齐国不是如此行事,其他各国未必会不战而退。我们后面会讲到,前247年,由信陵君魏无忌率领五国联军(无齐国军队),在河外(黄河以南)迎击秦国大将蒙骜(也是战神一级的大将),蒙骜大败而逃,被信陵君一直赶回函谷关,始行撤退。孟尝君、信陵君都被后人列入战国四公子,我若是信陵君,必以与孟尝君同列为耻。六国不是干不掉秦国,关键是各自的“谋略”太多、太巧妙啦!

田文之谋略,一定倍受齐王赞赏,因为其他国家都劳师动众,只有齐军刚刚出发就班师了,没有任何损失,比别国损失少,也是值得得意的事。然而,等到秦灭五国之后,齐国想与秦国并立于天下,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田文与魏无忌相比,在官场争斗上,田文之谋甚高,魏无忌有如白痴。但是如果是由这白痴执掌魏国,六国未必灭亡。而由聪明如田文者当权,则必被秦所灭。我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白痴。

前319年,魏惠王逝世,子魏嗣继位,是为襄王。前317年,张仪劝说襄王道,魏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崇关大河的险要。防军分别守卫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用来扼守要塞的不过十万人,所以,魏国历来是厮杀的战场。各国约定联合抗秦,在洹水(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结盟,作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亲兄弟,有时还为争夺钱财互相残杀,各国之间,想靠反复无常小人苏秦的一番伎俩,就结成同盟,明显是不足恃的。大王您不与秦国结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河外,占据卷城(河南省原阳县西)、衍城(河南省郑州市北)、酸枣(河南省延津县)等地,再袭击卫国,夺取阳晋(山东省郓成县东)。那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绝,就谈不上联合抗秦,大王您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虑,拿定主意,让我辞去魏国相位,回秦国去筹划修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苏秦、张仪游说各国国君的说词,同样的情况,完全相反的说法,都很有道理,挺有意思)。

魏王于是背弃了联合抗秦的盟约,派张仪前往秦国去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出任宰相。

柏杨先生注:一个人可以在两个敌对的国家,担任掌握国家命运的宰相,是战国时代特有的政治市场。不过类似苏秦、张仪这种纵横国际、智慧型的宰相,可能只有尊贵的名义,处理若干特定的外交事务、国防军事及内政上重大决策,恐怕不能参与。

前313年,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陕西省丹凤县)於(河南省西峡县)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

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大臣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
陈轸说,老大,你动动脖子上那个东西行不?我告诉你,我们不但得不到商於之地,而且齐国、秦国还会联合起来,给我们造成大祸。

楚王问,你凭什么这么说?

陈轸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齐国是我们的盟友。现在,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无援了,虎狼秦国怎么可能白白送六百里地给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张仪就是个嘴货,他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到了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我为您算计,不如我们表面上与齐国绝交,但暗中仍与齐国修好,如果秦国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

怀王斥责道,闭上你的乌鸦嘴,少废话,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

于是楚怀王请张仪兼任楚国宰相,重重赏赐。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政治家一般也是影帝级的表演艺术家,张仪刚一回到秦国,就假装从车上跌下,号称因伤无法上朝,这一歇就是三个多月。楚怀王听说后就琢磨,是不是张仪觉得我与齐国断交断得还不够彻底?于是,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护照,专门到齐国去辱骂齐宣王田辟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派的是勇士,而不是大臣;用的是宋国护照,而不是楚国护照。凡事当然有原因啦,我们也不必过于深究。不过,这一段记载,楚怀王的白痴状跃然纸上,由这样的家伙带领五国联军攻击秦国,如果胜利了才要让我们笑掉大牙)。

平白无故挨了一顿臭骂,齐宣王大怒,立即与秦国结盟。这之后,张仪才开始上朝。影帝就是影帝,见到楚国使者后,张仪一拍大腿,万分惊讶地问,你怎么还在这里?怎么还不去接受割地?

楚使火了,说,老张,你说割给我们六百里土地究竟在哪儿啊?
张仪说,你哪个耳朵听见我要割六百里给你们?我明明说的是割给你们六里,就从某处到某处,赶紧去,要不六里也没了。
楚使说,你嘴皮子一动,六百里就变六里了!有你这么玩儿人的吗?
政治家一般翻脸的速度比翻书快得多,张仪一拉脸,说,你们爱要不要,滚!说罢,拂袖而去。

楚使差一点儿就给气死了,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同时招来各国攻击,我们肯定亏大了!楚王不听,派大将屈匄(读如丐)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庶长魏章起兵迎击。
前312年春季,秦国、楚国在丹阳(河南省淅川县西,丹水北岸)决战。楚兵团大败,阵亡八万人,统帅屈匄,以及高级官员、贵族,被俘七十余人。在蓝田(湖北省钟祥市)再战,再大败。韩国、魏国趁机向楚国攻击,抵达邓城(湖北省襄阳市)。楚国向秦国请降,割让两个城市给秦国,缔结和约。

前311年,秦惠王派使节晋见楚怀王,愿把武关(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以东的土地交换楚国黔中地(黔中郡,郡***在湖南省沅陵县,辖区包括湖南省西部及贵州省北部)。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说,我不愿换地,只想用黔中之地来换张仪。张仪听说后,请求秦王同意。

秦惠王说,楚国要杀死你才甘心,你岂不是自投罗网?

张仪说,秦国强,楚国弱,只要大王您在,估计楚国不敢把我怎么样。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密切(一句关系密切,就可以推断出张仪不知送给靳尚多少金银财宝啊),靳尚又侍奉楚王的爱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您就放心吧!

于是欣然前往楚国。楚怀王把他下在狱中,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想用上庸等六个县及美女来赎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国,那样秦国的美女将被宠幸,您就会遭到冷落(各位看,靳尚的计策显然又是一个“围魏救赵”——美女宫斗学中的围魏救赵,呵呵)。于是郑袖日夜在楚王面前哭着哀求,当年的事,不过是臣下各为其主。现在要是杀了张仪,秦国必定震怒。我请求让我们母子两人先迁居江南,免得将来逃不掉,受秦军的凌辱。

怀王听郑袖这么一说,觉得挺有道理,于是赦免了张仪,重新尊为上宾。

衣赐履说:读到此处,对楚怀王的鄙视转做了同情,如此愚蠢不可救药的白痴,偏偏生在皇家,偏偏还要当王,偏偏还执政几十年而不死,有这样的君主,秦不灭楚都让人费解。

于是,张仪劝怀王说,倡导各国联合抗秦,简直是赶着羊群去进攻猛虎,明显无法相斗。现在大王您不肯听命秦国,秦国如果逼迫韩国、驱使魏国来联合攻楚,楚国可就危险了。秦国西部有巴、蜀两地,备船积粮,沿岷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余里,不到十天就兵临扞关(扞读如汉,重庆市奉节县东)。扞关告急,贵国西方边境一带,都成了死城。黔中(湖南省沅陵县)、巫郡(重庆市巫山县)恐怕就不再是大王您的了。秦国如果大举甲兵攻出武关(陕西省丹凤县东南),那么楚国的北部就成为绝地,秦兵再向南攻击,楚国灭亡,也就三两个月的事儿,而楚国等待各国来救援要在半年以上。坐等那些弱国来救,而忘记了强秦的威胁,我可要为大王您现在的做法担心啊!大王如果能诚心诚意地听我的意见,我可以让楚国、秦国永久结为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杀。

怀王既然已经释放了张仪,又不愿平白真的献出黔中之地,于是表示同意。

张仪便前往韩国,劝说韩襄王,韩国地方险恶多山,所产五谷,不是豆子而是杂麦,国家口粮积存不够两年,现在军中的士兵不过二十万,秦国却有甲兵一百余万。崤山以东的人要披上盔甲才可以参战,而秦国人个个赤膊便能上阵迎敌,左手提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秦国用孟贲、乌获那些勇士们来进攻不肯臣服的弱国,正像在鸟蛋上压下千钧重石,无一可幸免。大王您不肯迎合秦国,若秦国发下甲兵占踞宜阳(河南省宜阳县),扼守成皋(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大王的国家就被分裂,鸿台的宫殿,桑林的园苑,就不再是您能享有的了。为大王着想,您不如结好秦国进攻楚国,既转嫁了祸灾又取得秦国欢心,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韩襄王听从了张仪的意见。

张仪回到秦国报告,秦王封赏给他六个城邑和武信君的爵位。

注:春秋战国时代,封国国君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国君以下只好封君。封国跃升为王国后,本可以对部下照封公、侯、伯、子、男的,但仍保持原来习惯封君,稍后才偶有封侯,直到西汉王朝建立(前206年),男性爵位才恢复封公侯伯子男,只女性爵位仍然封君。

张仪又出使齐国,对齐宣王说,主张联合抗秦的人,必对您说“齐国有三晋作屏障,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拿齐国无可奈何”,大王您也总是称赞这种说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现在秦、楚两国互通婚姻,结为兄弟之国;韩国献给秦国宜阳(河南省宜阳县西);魏国交出河外之地(黄河以南);赵王也去朝见秦王,割让河间(河北省献县)讨好秦国。大王若是不迎合秦国,秦国将驱使韩国、魏国之兵进攻齐国南部,再逼迫赵兵倾巢而出,渡过清河,直指博关(山东省茌平县西北),那时临淄、即墨等齐国心腹地带可就不属于您所有了。等到国家遭受攻击的那天,您再想讨好秦国,也来不及了!

齐王同样采纳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西去,对赵国国君赵雍(即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后面我们会讲他的故事)说,大王带头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大王的威望在崤山以东传扬,我们秦国十分恐惧,缮甲厉兵,积蓄粮草,时刻担忧您的威慑,不敢放松警惕,唯恐大王您兴兵前来问罪。现在我们秦国托福您大王的神力,一举攻下巴、蜀,吞并汉中,包围两周,兵抵白马津(河南省滑县)。秦国虽然地处偏远,然而对赵国心含愤怒已不是一天了。如今秦国有一支不成样子的败甲残兵驻在渑池(河南省渑池县),愿意渡过黄河,越过漳水,进据番吾(河北省平山县),前来邯郸城下相会。希望用古时甲子会战形式,重演武王伐纣的故事。为此,特派使臣我来通知您的左右。现在楚国与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国、魏国俯首称臣,齐国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滨之地,这就像砍断了赵国的右臂。被砍断了右臂而与别人争斗,失去同党而又孤立无援,想要不灭亡,能办到吗!如果秦国派出三支大军,一支军队进据午道(今地不详),通知齐国渡过清河(今地不详),在邯郸之东驻军;另一支军队驻扎成皋(河南省荥阳市西北),驱使韩、魏军队进军河外(黄河以南);第三支军队驻扎渑池,约定四国联合攻赵,征服后必定四分其地。我为大王着想,不如与秦王当面亲口结下盟约,使两国成为长久的兄弟之国。

赵王也接受了张仪的劝说。

最后,张仪北上到达燕国,对燕昭王说,如今赵王已经去朝见秦王,并献出河间以迎合秦国。大王您不赶快结好秦国,秦国就会派甲兵到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九原(内蒙古包头市),驱使赵国进攻燕国,易水、长城可就不是大王您的了!况且,现在齐国、赵国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不敢妄起刀兵相攻伐。大王您服从秦国,就可以长年免除齐国、赵国的威胁了。燕王于是请张仪献上恒山(山西省灵丘县南)北部五个城以向秦国求和。

张仪回国报告,还没到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其子嬴荡继位,是为秦武王。武王从做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他一即王位,很多大臣便来诽谤数说张仪的短处。各国听说张仪与秦王间发生矛盾,都放弃了对秦国的许诺,再次联合抗秦。

前310年,张仪权衡了自己的处境,不愿重蹈公孙鞅的覆辙,急谋脱身,于是向秦武王嬴荡说,为大王您考虑,东方发生事变,大王才能乘机多割得土地。我听说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居留在哪里,齐国必定要去攻打。我请求让我这个不肖之人到魏国去,齐国必定要讨伐魏国,齐国、魏国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大王便可以乘机攻打韩国,进军三川(伊水、洛水、黄河交汇地带,即大洛阳地区),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图册,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呀!秦武王允许张仪到魏国去。齐国果然出兵攻魏,魏襄王十分惊恐。张仪安慰说,大王不要担心!让我来退掉齐兵。于是派他的手下人到楚国,聘请楚国的人充当使节,晋见齐宣王,假装惊讶说,大王竟然用这种手段加强秦国对张仪的信任?

齐王说,此话怎么讲?
楚使说,这是很明显的事,张仪跟秦国关系何等深厚?怎么会那么洒脱说走就走?一定有阴谋,正要齐、魏两国互相攻击,而秦国乘机夺取三川(大洛阳地区)。现在大王您果然攻打魏国,正是对内劳民伤财,对外结仇邻国,反而更加强秦国对张仪的信任。

齐王听罢,下令退兵回国。

张仪在魏国做了一年的宰相,便去世了。

衣赐履说:张仪出使六国时,苏秦已去世多年。苏秦当年从北向南,张仪此番从南向北,除了秦惠王还是那个秦惠王之外,其他六国的国君都已换了人。天下大势,还是那个天下大势,游说各国国君的论据还是那些论据,但苏、张却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并且获得所有国君的同意,不得不说,苏秦、张仪都是一代英才啊。在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张仪、苏秦就是导演,各国国君就是主角,但再大的腕儿,再有脾气的腕,再爱耍大牌的腕儿,都得乖乖跟着导演来,直到两人说一声“Cut”,呵呵。看苏、张的故事,常常感觉两人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异常凶险,然而两人总能及时嗅到危险,早作绸缪,几为善终,更让人叹服啊(苏秦被刺,非国君主使,我感觉应为不可控的突发事件)。

再多啰嗦几句,张仪善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进退,一见秦武王对自己不待见,立即不再迷恋战国最有权势的宰相——秦国宰相这个位子,拔脚就走,头都不回,绝不心存侥幸。他知道楚王干不掉他,魏王干不掉他,但就算他有一千个脑袋,秦武王绝对有一万柄大砍刀伺候着。两千多年下来,多少高官显贵读史,读不到张仪善终的真谛,抱着一颗侥幸心,尔后被诛九族,放眼望去,何止万千!

附带一个张仪的小故事。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都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一顿拷打。但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

张仪的妻子奚落他说,老公啊,你能不能干点正事儿啊!你看你被打得跟猪头一样,以后能不能别再四处白呼了?
张仪对妻子说,达令,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妻子噗嗤笑了,说,舌头还在呀。
张仪晃了晃被打成猪头的脑袋,说,这就够了。

说罢,夫妻俩相视哈哈大笑。

衣赐履说: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张仪不但是纵横家,还是个幽默家,简直太可爱了,呵呵。不过,我总觉得这个故事是后人编排张仪的。为什么呢?因为苏秦、张仪虽然被列为纵横家,但是他俩一直被同时期的人认为只会耍嘴皮子,毫无立场,朝三暮四,而当后世成为儒家的天下之后,对善辩之人更加鄙视,则故意突显苏、张的口舌之利,却避而不谈两人的战略思维。苏秦、张仪胸中有丘壑,他们的所作所为所言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蓝图,辩才只是他们推行各自战略的手段而已,从历史记载来看,他们可能未忠于某个国家或某个国君,但他们各自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合纵”和“连横”战略,给他们按上“纵横”二字,端得显示出纵横家的气魄和格局。被列为纵横家的还有一些,与苏秦、张仪无可比肩。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22-5-27 21:58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2-5-27 18:49
打卡。
解读的精彩,就是我这脑子不跟趟,经常看了后边忘前边。

咱俩得握握手,我自己写的东西,过一阵子再看,经常恍惚这东西是我写的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22-5-27 18: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打卡。
解读的精彩,就是我这脑子不跟趟,经常看了后边忘前边。

上面说到吴起死后报仇,我现在都忘了吴起咋死的了

复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22-5-27 16:27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5-27 15:24
呵呵,一句话换十城,真敢那么写。

死时候说那句话有意思。不仅抓到刺客,传回燕国,还让燕王感动 ...

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多知道个框架就可以了,细节,可以当故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22-5-27 15:24 |只看该作者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5-27 10:57
18大哥,王太后你也敢睡啊?——苏秦小故事

苏秦是一个传奇。



呵呵,一句话换十城,真敢那么写。

死时候说那句话有意思。不仅抓到刺客,传回燕国,还让燕王感动流涕,“美人计”没白使。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22-5-27 10:57 |只看该作者
18大哥,王太后你也敢睡啊?——苏秦小故事

苏秦是一个传奇。

前面我们讲了他的合纵之路,今天讲一讲他的精彩人生。

前倨后恭

对了,这个成语来自苏秦。据说,苏秦早年到处游说各国国君,但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在外混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他天天耍嘴皮子、不着调,活该!苏秦羞愧难当,闭门不出,继续苦读,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经常把大腿扎得血肉模糊,给我们留下半句成语,即,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的演员是汉朝的孙敬)。痛下苦功之后,苏秦觉得可以游说君王了,于是离开家,直到挂了六国相印。

前333年合纵成功,苏秦回赵国复命,随行车辆马匹人员浩浩荡荡,气派堪比王侯。途中经过老家洛阳,周天子周显王听说苏秦回到洛阳,立即找人为他清除道路,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回到家里,他的兄弟、妻子、嫂子都伏在地上,头都不敢抬,毕恭毕敬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卧在地上,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呀,因为小叔你位尊而多金啊!苏秦感慨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随后,苏秦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

衣赐履说:显然,苏秦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嫂子,这是个真实的人,没有任何花言巧语,一句话直奔主题——今天之所以尊敬小叔,是因为你位尊而多金。一下子就道尽了绝大多数人际关系的本质。有的评注者对这个嫂子颇有不敬之语,我以为没有必要。老实说,我不认为哪个嫂子会对一个经年累月游手好闲、白吃白喝、见天吹牛逼的小叔子有好脸子,那些批评这个嫂子的人,也做不到。苏秦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其实也是因为很大程度上他深谙人性,因此,他并没有富贵之后就对当年不好的人加以报复,那没有必要,而是一一给予赏赐,笑笑就过去了。苏秦因深谙人性而大度。

一席话换回十座城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前333年,燕文公去世,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易王。前332年,易王刚刚登位,齐国趁着燕国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一连攻克了十座城池(刚刚合纵成功啊!)。燕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来,我老爹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才约定六国合纵。如今齐国首先进攻赵国,接着又打到燕国,还占了我们十座城,你不觉得你主导的合纵行动很搞笑吗?苏秦深感惭愧,说,大王不用担心,我负责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于是到齐国进见齐王,拜了两拜,弯下腰去,向齐王表示庆贺;仰起头来,又向齐王表示哀悼。
齐王说,先生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下子庆贺,一下子又哀悼?

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宁可饿死也不吃乌头(可能是指一种可治疗风湿的中药,毒性较大),因为吃得越多死得越快。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占了燕国十座城池的便宜,却成了秦国的仇家,这和吃乌头是一回事儿啊。

齐王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说,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

苏秦说,我听说古代善于处理事情的人,能够把灾祸转化为吉祥,通过失败变为成功。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立即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白白地收回十城,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因为他的关系而归还燕国的十城,也一定很高兴。燕国、秦国都来奉事齐国,那么大王对天下发出的号令,谁敢不听呢?这就等于用虚夸不实地依附秦国,实际上却以十城的代价取得天下,这是称霸天下的功业啊。

齐王说,好。于是就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衣赐履说:这个这个嘛,哈,姑且一看。

他是真的敢睡王太后啊

苏秦在燕国,绝对是百分百高富帅,这样的小伙儿谁不爱啊!燕易王的父亲燕文公于前333年逝世,留下不少夫人。其中一位(应该不是燕易王的生母)与苏秦暗通款曲、鱼水甚欢。前324年,燕易王听说了此事,非但没有怪罪苏秦,反而给他更优厚的待遇。但苏秦还是有些担心,帝王的脾气哪有个准?说不定哪天一不高兴就会干掉他,于是,他对易王说,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却可以为燕国做些事情。易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易王而逃跑到齐国。齐王任用他为客卿。苏秦引导齐王兴建高宫巨殿,开辟皇家花园及打猎围场,使齐国民疲财尽,怨声载道,这样,确保了齐国没有余力去攻打燕国。

衣赐履说:先秦的人真的是很可爱、很人性。当我看到燕王得知苏秦和自己老爹的女人有一腿,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时,只能暗中赞叹,真是孝顺孩子啊!苏秦帮助燕国,可以说也是不遗余力的,引导齐国大兴土木,导致齐国无法攻击燕国,似乎可以称其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围魏救赵”吧?
死后报仇

苏秦在齐国一呆就是好几年,前317年,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有人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还没死透,但伤得很重。齐宣王(威王已死)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死前对宣王说,我就要死了,请大王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于是,苏秦死后,宣王将其车裂,按照苏秦所说进行示众。果然没过多久,刺杀苏秦的凶手蹦出来了,他以为自己立了大功了,呵呵。宣王二话没说,叫人拉出去砍了。

衣赐履说:关于苏秦的故事还有一些,我没有一一记录。总体上感到,苏秦、张仪的时代,给了非贵族出身的士人一显身手的机会。苏秦一介平民,能够以一人之力合纵天下,身挂六国相印,虽然最终失败,也不枉轰轰烈烈了一生,值得人们景仰。苏秦死后为自己报仇的行为,与吴起相类似,不过我感到,吴起是兵法的思路,而苏秦是看透了人性。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22-5-26 12:01 |只看该作者
衣赐履 发表于 2022-5-26 10:49
第一次听说,但和我最近一篇文章的观点相当一致。我在评论吴蜀联盟对搞魏国时,发现两弱对一强,迟早要被 ...



毛泽东评苏洵的《六国论》。

至于为什么“罕见成功”,毛没说。大概因为利益、制度冲突,不好集权,难以形成核心,无法统一调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