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今天的北京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2 07:24
标题: 今天的北京人
先留下这个题目,有时间跟大伙聊!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2-12-2 08:47
沙发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2 09:28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2 09:45 编辑

为什么要说这个题目呢?一句话,北京人活着太难。
不但是北京的老百姓活着难,北京的当官的也活的不自在,所以过去官场上有一句话叫“京官难做”。为什么难做呢?就是因为离皇上太近,施为不开,任凭你多大的官你总大不过皇上吧?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在过去当官的托人走关系都去谋求“放外任”,就是到外地去做官。因为到了地方做官天是王老大,他就是王老二了,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看,现在抓的贪官里也是外阜的多,北京的少。是北京当官的都清廉有觉悟不忘初心吗?当然不是,
关键就是离着皇上太近。
北京是个移民城市,现在是,过去也是,没有纯粹的北京人。原因跟简单,因为他是首都。
在过去有一种说法形容北京人的组成成分:“满、汉、回、蒙、藏”五族共和。
现在就更不止这些了,不但哪的人都有连外国人也不少。
现在你要想知道什么是北京人,就去北京的二环路以内,特别是南城区看看,看看北京人活的怎么样?不过要去您赶紧去,现在二环路正在旧城改造和腾退老住户,方向是五环六环以外,等着腾退完了您可就看不见了。
有时间接着说。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2 09:29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2-12-2 08:47
沙发

谢谢!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2 13:07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2 09:28
为什么要说这个题目呢?一句话,北京人活着太难。
不但是北京的老百姓活着难,北京的当官的也活的不自在, ...



总有一些人认为北京人活的有优越感。
想听大鹰老师好好聊聊。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2 19:25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13:07
总有一些人认为北京人活的有优越感。
想听大鹰老师好好聊聊。

亿我也是瞎聊,但是这个题目有把握,因为我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算不算资格呢?不敢说。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2 19:57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2 19:25
亿我也是瞎聊,但是这个题目有把握,因为我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算不算资格呢?不敢说。


你算是有资格。
我虽然来北京20年,但是认识真正的老北京人屈指可数,也没有融入北京人生活圈,一直是游离状态。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2 20:44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19:57
你算是有资格。
我虽然来北京20年,但是认识真正的老北京人屈指可数,也没有融入北京人生活圈,一直 ...

谁不是呢?就算生活在北京上百年的人,他融入北京了吗?
融入又如何呢?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2 20:53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2 20:44
谁不是呢?就算生活在北京上百年的人,他融入北京了吗?
融入又如何呢?

跟北京人结婚,加入北京人家,就算融入了吧?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3 09:01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3 09:04 编辑

咱们接着聊,我前边说过,要是想看看北京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你就到二环路以里去瞧瞧,特别是南城,过去属于宣武,后来合并为西城区了。
为什么要到那呢?因为绝大多数的老北京特别是穷人都集中在那。
北京过去分为外城、内城、皇城、紫金城,俗称的“四九城“就是这么来的。“四“值得就是上述这四个城区,“九“指的是内城的九座城门,今天的二环路以里就是过去说的“内城”。
在清朝,内城可不是穷人住的地方,满清有规定,内城只有“旗人”才可以居住,汉人是不能住在内城的。
满清倒台后,大量无家可归的流民就涌进了内城,因为内城的居住条件城市设施较比其他地区要好一点。还有就是富人和商家也纷纷涌入这里,一时间人满为患。
另外,皇城和紫金城,各个衙门口也就是今天说的***机关也在内城的范围之内,这种格局就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之前。
由于内城平房比较多,人均面积又跟紧张,加上管理严格,后来来京的外地人很少有租住内城的,这就是那里老北京人多的原因。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3 09:16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3 09:43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20:53
跟北京人结婚,加入北京人家,就算融入了吧?


“融入”这个词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依我的看法,有人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也不能说是融入,因为各自都有自己 生活习惯,自己的固有观念,自己的认知这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我举个例子,我原来对门住着一家苏州人,那个老太太我们管她叫阿婆,他二十几岁开北京,但是死活就不吃北京的小吃,并对北京的饮食习惯嗤之以鼻,经常说的话就是“难吃很”,她做饭的习惯还是南方式的。
我我说过,北京是移民城市,后来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各地融合的结果。包括北京人挂在嘴边的北京小吃,几乎没有本土的制作,都是外来引进的,比如爆肚,烤鸭等等。
何况融入北京有什么必要呢?
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的困扰正是多样化的减退和文化上的趋同造成的,比如上海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上海话。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3 09:17
知音 发表于 2022-12-2 20:53
跟北京人结婚,加入北京人家,就算融入了吧?

“融入”这个词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依我的看法,有人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也不能说是融入,因为各自都有自己 生活习惯,自己的固有观念,自己的认知这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我举个例子,我原来对门住着一家苏州人,那个老太太我们管她叫阿婆,他二十几岁开北京,但是死活就不吃北京的小吃,并对北京的饮食习惯嗤之以鼻,经常说的话就是“难吃的很”,她做饭的习惯还是南方式的。
我说过,北京是移民城市,后来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各地融合的结果。包括北京人挂在嘴边的北京小吃,几乎没有本土的制作,都是外来引进的,比如爆肚,烤鸭等等。
何况融入北京有什么必要呢?
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的困扰正是多样化的减退和文化上的趋同造成的,比如上海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上海话。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4 10:11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4 10:12 编辑

咱们今天接着聊。
从民国时期,北京的人口发生了爆炸似的增长,虽然当时的国都是南京。这个原因是因为,北京是曾经的皇城,这些高官和达官贵人仍然留在北京。
特别是二环路以内人满为患,当时富人和商贾都集中在内城的东边,皇亲国戚都集中在西边,南城是穷人集中的地方,北边由于是通往口外张家口内蒙,所以来往运输物资的比较多,比如牛羊,粮食,煤炭等等。
由于这个原因,那里的饭店旅馆以及娱乐的地方比较多,可以说是当时北京的红灯区之一。
老舍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里说的那个卖淫的白房子就在德胜门外。
所以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4 20:53
北京人口迎来的第二个人口高峰期是49年以后,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北京这个时候又再一次成为首都。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就向上上书,按照他的意思就是,北京的老城不动,也就是说二环路的内城,主要成为***机关的办公地和古建筑保护区。
另外在北京的南边,也就是内城以外建立一个新城,包括工厂企业。
但是他的这个建议却遭到了上边的否定,毛爷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他说,我想不久的将来我就能够从这里看到工厂的烟囱。
梁思成是日本留学的,他的建议并非是他的首创,而是参考了大部分西方国家采取的方式。
虽然毛爷爷没有支持他的建议,但是也并没有立刻就要拆了北京城。
当时主张对北京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吴晗这个人我们后来知道,文革前夕北京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三家村札记”。主持这个栏目的是三个人,人民日报总编邓拓,作家廖沫沙,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吴晗。
后来开展了一场批判三家村运动,邓拓,吴晗都在这场运动中惨死,只有廖沫沙幸存了下来。
当然,吴晗还有一项罪过,那就是写了一个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应该说吴晗是个学问家,他不会不知道北京城的价值所在,但是他却主张拆了北京城,不得不让人深思。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4 21:28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4 20:53
北京人口迎来的第二个人口高峰期是49年以后,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北京这个时候又再一次成为首都。
著名建筑 ...

在南城建厂是对的,考虑主导风向,有害气体向南扩散。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4 21:59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12-4 22:05 编辑

文革前夕北京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三家村札记”。主持这个栏目的是三个人,人民日报总编邓拓,作家廖沫沙,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吴晗。
------------------------------------------------------------------------------------------------------------------------------------
邓拓那时候早就离开人民日报社了。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5 08:07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5 08:10 编辑

接着说。
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交通改造,大家还记得有个电影叫《龙须沟》吧?那就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的事。
北京那个时候不但是修路,也把很多河渠沟岔填平了。这些地方北京人叫它“海子”,比如北海,什刹海等,并不是真正的海,而是很多人工挖的水面。
另外就是填平城墙外边的护城河,因为车辆出去受到很大的限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原来的护城河只有故宫前边的那半圈了,而在以前他是围绕着内城城边的一圈河流。
护城河用什么填?就是城市内的生活垃圾。
再有就是拆除部分城墙,原则是路修到哪就拆到哪。就是把城墙拆一个大口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一些地名比如“豁口”,新街口等等是那个时候留下印记。
这个时候,北京的城门,城墙还没有大规模的拆除。真正大规模拆除是从55年左右,一直持续到文革以前将近十年的时间,城门和墙就拆完了。今天留给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天安门南侧的正阳门的城楼,箭楼,德胜门的箭楼,还有东便门的箭楼和一段城墙。其它的都不复存在了,
永定门的城楼是2004年重建的。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5 08:08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4 21:59
文革前夕北京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三家村札记”。主持这个栏目的是三个人,人民日报总编邓拓,作家廖沫沙, ...

感谢提醒,我应该说“曾经担任过人民日报主编”。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5 08:20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5 08:08
感谢提醒,我应该说“曾经担任过人民日报主编”。

他是首任总编辑,吴冷西过来接了总编,他又任社长。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5 13:29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5 13:34 编辑

咱们在聊这个题目的时候谈到一个人,邓拓。
我看过他的一本杂文叫《燕山夜话》,真的不错,文章简洁易懂,短小精悍,但知识量很大。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
邓拓虽然出身读书人的家庭,他严格上来说还不是一个专业的文人,我说的“专业”不是指的学问,你懂得!
他最早是《晋察冀日报》的编辑,是个给党做宣传的干部,这样说就比较准确了。
正如庄主老师说,他是《人民日报》第一任编辑。
另外他还是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的总编。这一版的《毛泽东选集》的前言就是他写的,可见他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他落得这个下场呢?
就是因为那个《三家村札记》,这个《札记》针砭时弊,说了很多不合时宜的话,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因言获罪”。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是49年以后也不少,只可惜一些读书人非要“抱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不识时务一根筋,因此倒了霉,邓拓就属于这一种,1966年邓拓吃安眠药自杀了。
好在我们今天大家都已经聪明起来,这种“花岗岩脑袋“越来越少了。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5 16:13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5 13:29
咱们在聊这个题目的时候谈到一个人,邓拓。
我看过他的一本杂文叫《燕山夜话》,真的不错,文章简洁易懂, ...

死人办报。他罪在办报上。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12-5 17:20
好精彩的帖子啊。
问候楼主,您辛苦,接着更啊,等着看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5 21:01
说了半天北京的城墙城门为什么拆了,要说的很多,只是这不是题目的目的咱们只能简短捷说。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从开始拆除到彻底的没了踪影经历了十年左右,这之间就再无人提出反对意见吗?当然有,其中就有人提出,即使把城墙拆了,因为阻碍交通,城门留下总可以吧?
但是这种声音始终就没有成为主流,更有甚者,就连当时的郭沫若也极力主张拆除!
其中还有一个人是积极反对的,就是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女建筑学家林徽因,他的丈夫就是我们前边提到的梁思成。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是她参与设计的。
她就曾经说,拆除城墙和城门就是犯罪。最后看到没人搭理她的意见,竟气的一病不起,两年以后溘然长逝。
又是一个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
郭沫若在考古界一言九鼎,是权威性的人物,是历史学家,他为什么也主张拆城墙呢?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北京的城墙和城楼保存下来,那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历史财富呢?
也有人说,当时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面对急需发展的城市和经济建设,不得不如此。
谁说的我不在这里提,但是总觉得勉强。
当然,老百姓人微言轻,当初修建城墙和后来拆除的都是他们,他们才是不得不如此呢。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5 21:01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12-5 17:20
好精彩的帖子啊。
问候楼主,您辛苦,接着更啊,等着看

谢谢您的鼓励!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5 21:21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5 21:01
说了半天北京的城墙城门为什么拆了,要说的很多,只是这不是题目的目的咱们只能简短捷说。
北京的城墙和城 ...



最后看到没人搭理她的意见,竟气的一病不起,两年以后溘然长逝。
-----------
林徽因是这么死的呀,真不知道。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5 21:22
如果城墙留着,那老城和新城不那么容易融为一体了吧?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5 21:28
这种老城新城的方式在欧美很多,在我国也很多。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5 21:47
知音 发表于 2022-12-5 21:21
最后看到没人搭理她的意见,竟气的一病不起,两年以后溘然长逝。
-----------
林徽因是这么死的呀 ...

她原本就有肺结核。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5 21:50
这个事儿说起来是没有孰是孰非结果的。


城墙、城门暂且搁一边儿,胡同,把胡同原原本本保留着,怎么样?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6 09:33
北京的城门城墙就说到这,因为这不是主题。咱们接着说什么叫北京人,他们是由那些成分组成的?
我在前边说过,过去北京人说他们的组成部分是由“满、汉、回、蒙、藏”五个成分组成。
其实这句话是民国的宪法里说的,这五个民族代表着中国的主要民族。
应该说,从人口数量,影响力,文化传统地位等等衡量,满族无论如何也不会进入这个排行榜,只是因为当时的大清是满族而已。这有点像《百家姓》,赵姓如果从数量上来说,根本不能排第一,只因为《百家姓》是宋朝编纂的,而宋朝的皇帝姓赵。
一说到满族人大家立刻就想到“旗人”,其实“旗人”和满族人还不是一回事。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6 09:33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5 21:50
这个事儿说起来是没有孰是孰非结果的。



我会在后边说到胡同,谢谢支持。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12-6 10:00
楼主知识渊博
作者: 上岸    时间: 2022-12-6 10:20
有意思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6 14:37
咱们前边说到“旗人”,为什么叫“旗人”呢?
其实“旗”就是满族部落的标志。满族是游牧民族,每个部落都有旗帜作为标志。
他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白,蓝,镶红,镶黄,镶白,镶蓝这就是所谓“八旗”。
所谓“镶”就是有镶字的部落旗帜都有一个不同颜色的边缘。
为什么这么分别还是要说的很多,我们只要大概了解一下就行。
后来清军进关入主华夏,清朝采取了全民皆兵的政策,所有的满族人战时都是战士。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满族人的数量少,而当时的中国人口近乎四亿,他心里没底。
全民皆兵导致了这个原属部落标志的八旗变成了军队的标志,这就是八旗的由来。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6 14:39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12-6 10:00
楼主知识渊博

您夸奖,不敢当,不过去道听途说而已。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6 14:39
上岸 发表于 2022-12-6 10:20
有意思

谢谢!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12-6 16:57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
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百度一个做为延伸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6 19:03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12-6 16:57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 ...

谢谢您!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6 19:12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6 19:13 编辑

咱们接着聊。
前边咱们说了“旗人”是咋回事,现在接着说旗人就是满族吗?不是的。
清军入关前,满蒙就已经联盟。发源于黑水白山之间的女真人和蒙古族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满蒙联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满清的八旗制,蒙古人也成立了八旗,就是后来常说的“蒙八旗”。清军入关以后,又有汉人加入,按照现在来说就是标准的汉奸了。
不过汉人加入八旗是清朝坐稳江山以后的事,俗称“汉军旗”。
据说,汉人当时为加入“汉军旗”趋之若鹜,花大钱买通入籍。
这样说来,所谓“八旗”的旗人就不光是满族了。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08:20
虽然旗人不光是满族人,可是在旗人中,满族的旗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其次是蒙古人,那些削尖了脑袋花重金加入八旗的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他们很像抗日战争中的“皇协军”。
首先,满族的旗人吃喝是国家供给的,他们按月能拿到国家发给的钱粮。
北京有个地方叫“禄米仓”,当时就是专门储存发给他们粮食的仓库。
咱们说过,旗人住在内城,也就是今天二环路以里,汉人是不能住在那的。
清代的北京,除了内城,皇城,紫禁城属于城里,其它的地方都属于城外。
清朝灭亡以后大量的汉人才开始涌入城里,这就是为什么二环路以内的地方老北京人多的原因,
庄主老师说的胡同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方。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7 08:30
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12-7 08:44 编辑

那些削尖了脑袋花重金加入八旗的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他们很像抗日战争中的“皇协军”。
------------------------------------------------------------------------------------------------------------
我提供点儿资料,我家就是入旗的汉人,为啥入旗呢?清朝(可能是初期)的制度只有旗人才能买地,我家就是在崇德年间为了能买地入的旗。田文镜、曹雪芹都是有旗籍的汉人。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09:22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08:30
那些削尖了脑袋花重金加入八旗的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他们很像抗日战争中的“皇协军”。
---- ...

对不起,多有得罪,我并无恶意,而且我说的也是事实。汉人入旗除了您说的情况以外,还有其他情况,比如一些汉人的官员被皇上恩赐入旗,还有就是在清军入关以前就在东北生活的汉人,再有就是娶了旗人当老婆。
并且清朝对汉人加入旗籍也很重视,这意味着能够更好的稳固清朝的统治。
有人说清朝坐稳江山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充分融入汉文化,再有就是所谓允许汉人加入旗籍。
到了清中期,不仅是官员加入旗籍的人多,一些富人商人文人墨客也争相加入。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7 09:26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7 09:22
对不起,多有得罪,我并无恶意,而且我说的也是事实。汉人入旗除了您说的情况以外,还有其他情况,比如一 ...

哪里,哪里,谈不上谈不上,您写的好,我愿意当个小书童。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7 09:31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7 08:20
虽然旗人不光是满族人,可是在旗人中,满族的旗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其次是蒙古人,那些削尖了脑袋花重金加入 ...



一直不知道“八旗子弟”是怎么回事,这下知道了。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10:59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22-12-7 11:13 编辑

咱们简单的介绍了满族和八旗的历史,现在咱们说说所谓“北京人“的组成。
如果按照前边满、汉、回、蒙、藏的组成说法有些勉强,在北京汉人占绝大多数,其它成分在人数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记,为了图省事咱们还是就按照这个说吧。
满族已经说过,说说汉族人。
如果我们只说汉族人在北京从清朝算的话,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属于高端阶层,就是做官的经商的还有文人。
这些人大多来自南方,所以现在老北京人如果祖上是这些身份都是南方人的后裔。
占汉人绝大多数的是黄河以北的乡下人,他们来自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其中以山东河北人最多,他们都是穷人,是社会的最底层。
回族呢?严格说,北京的回族乃至中国的回族他们都是皈依伊斯兰教的汉人。西域来的也有,为数不多,比如西安就有阿拉伯人的后裔,他们是唐朝的时候来到长安的。
北京西域的回民多是来自新疆,传说乾隆的爱妃香妃就是新疆人。
新疆人北京人叫他们“红帽子回回”,因为他们头上戴的经帽是红色的。还有一种“蓝帽子回回”,因为他们的经帽是蓝色的,其实他们不是回民而是犹太人。因为他们也不吃猪肉,所以他们对把他们称作“回回”没有异议,也经常和回民居住在一起,去礼拜寺做礼拜,因为这样才能站稳脚跟。
中国***一贯强调,中国的回民是一个民族,他们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伊斯兰教徒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咱们也说不清。
正是因为如此,你很少看到中国的回民去麦加朝圣。
文革时,甚至叫回民改变民族,包括满族。
中国人很怕外国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搞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这些极端政策得以改变。
前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北京的回民饭馆和商店不许悬挂回民用阿拉伯文写的标志,回民叫它“都瓦尔”。
可以这么说,北京的回民在北京的贡献很大,北京餐饮很多名菜特别是小吃,回民是头一把交椅。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11:03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09:26
哪里,哪里,谈不上谈不上,您写的好,我愿意当个小书童。

您太客气了,既然是聊天肯定是有不准确的地方,要求自然也不严格难免出错。更何况我的资料大都是道听途说,又瘦学识的限制,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见谅。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7 11:10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7 10:59
咱们简单的介绍了满族和八旗的历史,现在咱们说说所谓“北京人“的组成。
如果按照前边满、汉、回、蒙、藏 ...

元朝的时候有“色目人”一类,可做参考。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11:11
知音 发表于 2022-12-7 09:31
一直不知道“八旗子弟”是怎么回事,这下知道了。

谢谢!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7 11:14
严格讲,回民不止是不吃猪,而是只吃“反刍”动物,就牛、羊、骆驼几样。
现在不少北京回民事实上,你不说,他也跟着吃,不再拘谨。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12:11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11:10
元朝的时候有“色目人”一类,可做参考。

“色目人”在元朝指的是出蒙古人以外的异族汉人在他们一下。
元朝疆土辽阔,特别想西亚到这来的人很多,有的干脆就定居在北京。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12:15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11:14
严格讲,回民不止是不吃猪,而是只吃“反刍”动物,就牛、羊、骆驼几样。
现在不少北京回民事实上,你不说 ...

对,北京人有句俗话“一个回回不是回回”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有的时候饭桌上有一个回民朋友,有热心人就单独为他安排清真菜。往往这种照顾适得其反,因为他也许正想尝尝汉族的菜肴,你这么一来他倒不好意思了。
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只当不知道,如果他很认真,他会主动提出要回民的菜,如果他没有提出来,大家就闷着头吃得了,皆大欢喜。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7 12:18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7 12:15
对,北京人有句俗话“一个回回不是回回”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有的时候饭桌上有一个回民朋友,有热心人就单 ...

这么一写就鲜活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7 13:15
这个我喜欢。回头我慢慢读~~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7 13:17
看你写北京,哈哈,分享一下我最初的感觉~~~~:


捏着远影给的交通卡,给他发个短信,然后悠哉哉出门去,想起他说“北京最便宜的就数公交和地铁”,嘿,节约打的费用,反正浪费他的钱嘛,我假装不心疼就成了。

展开地图,判断方位,去故宫博物院吧。远影好像说过,航天桥往东(看完我写的,他纠正当时他说的是南。好吧,反正我犯糊涂的),乘两站公交到公主坟北地铁站,就转到天安门广场了。什么东西南北?不能直观点说往左,或者右么?哼,美国鬼子指方向,还说“往前,直走,往右拐”呢!

北京人习惯了定方位,难道跟皇帝对风水敏感有关?面南背北的宫殿朝向,顶礼膜拜千百年,老百姓自然思维定向了。问题是,冷不丁来个南方人,以什么为参照物呀?

想起昨晚拿地图给我,远影对我不辨方向的哭笑不得,我就恨不得敲他脑袋瓜子:有本事你来成都春熙路,我也叫你往东或往西走,没有太阳星辰,没有指南针,就不信你能直闯迷宫——背地里发泄而已,呵,我还得自个儿适应。

俗语,找不到北,应该就来源于此吧?一路前行,乱七八糟问路,答案无一例外,东、西、南、北,整得人晕哟!好在还难不倒我,大不了每次问完,再按地图判断前后左右呗。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19:48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7 12:18
这么一写就鲜活了。

谢谢鼓励!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7 20:00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7 19:48
谢谢鼓励!

没有长功夫了回个帖子吧。
北京的路好找,因为他是个北方城市,自然是遵循北方的习俗,那就是所有建筑物,房子都是坐北朝南。
大型建筑物可能有变化,你只要看看矮一点的建筑物或者民房,门的方向就是南。
另外北京的路一般都是正南正北,或者正东正西,你看看地图就会发现街道呈棋盘状。有人甚至开玩笑的说,如果你迷路了,像找到你最初的地方,你只需看到路口就拐你还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另外如果你真的找不到路,你可以问问,但是要问北京人,特别是北京的老年人,他们非常热心。
曾经有一些老年人在东直门外摆摊,不卖什么,专门义务问路。
他们除了热心以外,我觉得也有彰显存在感的心理。
现在有了导航就更方便了,几乎就不用问人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03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2 09:28
为什么要说这个题目呢?一句话,北京人活着太难。
不但是北京的老百姓活着难,北京的当官的也活的不自在, ...

我们教学的时候,教材这么说,京官和外官,在同样官衔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级别高。所以贬官有两种:1,降职,2,外调。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06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7 20:00
没有长功夫了回个帖子吧。
北京的路好找,因为他是个北方城市,自然是遵循北方的习俗,那就是所有建筑物 ...

我记得是10年去的,那会儿导航好像还没怎么普及?反正我是抱着地图走的。告诉你,鹰王,我没有迷路~!~~~~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09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4 10:11
咱们今天接着聊。
从民国时期,北京的人口发生了爆炸似的增长,虽然当时的国都是南京。这个原因是因为,北 ...

有机会我再去一次。根据你这些介绍,按图索骥~~~~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12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4 20:53
北京人口迎来的第二个人口高峰期是49年以后,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北京这个时候又再一次成为首都。
著名建筑 ...

三家村札记,这个我有印象!还有三位攥写者,在课堂上学到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13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4 20:53
北京人口迎来的第二个人口高峰期是49年以后,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北京这个时候又再一次成为首都。
著名建筑 ...

当然,吴晗还有一项罪过,那就是写了一个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
想起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9 10:14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12-9 10:03
我们教学的时候,教材这么说,京官和外官,在同样官衔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级别高。所以贬官有两种:1, ...

到边疆,一个团长有把驻防哨所走一遍,可能要走几百公里;在北京(部队)大院,推着自行车拿着油条啃的将军有的是。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15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5 08:20
他是首任总编辑,吴冷西过来接了总编,他又任社长。

庄主记得这么清楚?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16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9 10:14
到边疆,一个团长有把驻防哨所走一遍,可能要走几百公里;在北京(部队)大院,推着自行车拿着油条啃的将 ...

我是看鹰王说,很多人喜欢做外官,想起来这个说辞的。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9 10:17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12-9 10:15
庄主记得这么清楚?

28岁至38岁在人民日报社工作。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18
今天就读这么读。问候鹰王,快乐安康!另,之前手机拖不动了,卸载了很多APP,包括快手——有点怀念你的声音了,改天我重新下载回来~~~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9 10:19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9 10:17
28岁至38岁在人民日报社工作。

哇哦!经历蛮丰富嘛!我就太简单了,从小到大,到老,没离开过学校~~~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9 10:21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12-9 10:16
我是看鹰王说,很多人喜欢做外官,想起来这个说辞的。

出去有两种,一种是挂职,回来就提(提前说好的),一种是直接升。这次20大,北京的市长陈吉宁当选政治局委员,一闭幕就去接任李强的上海书记,就属于后者。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2-9 10:2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12-9 10:19
哇哦!经历蛮丰富嘛!我就太简单了,从小到大,到老,没离开过学校~~~

橘生淮南,不挪就不挪,尤其女同志,安逸是福。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9 12:54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22-12-5 13:29
咱们在聊这个题目的时候谈到一个人,邓拓。
我看过他的一本杂文叫《燕山夜话》,真的不错,文章简洁易懂, ...

想起了大学时代收听“敌台”,台湾的“中央广播电台”。除了按时收听“为您歌唱”——由此记住了邓丽君的甜美歌声,然后就是谈论时事政治的“三家村夜话”。

也是通过这档节目知道了所谓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反党集团”。

邓拓挨批,除了《三家村札记》,还多了一批黑材料,就是《燕山夜话》,最初也是他在报纸上发表的专栏文章,影响很大,后来结集出版。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10 10:29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12-9 10:13
当然,吴晗还有一项罪过,那就是写了一个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
想起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 ...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10 10:30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2-9 10:14
到边疆,一个团长有把驻防哨所走一遍,可能要走几百公里;在北京(部队)大院,推着自行车拿着油条啃的将 ...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10 10:31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9 12:54
想起了大学时代收听“敌台”,台湾的“中央广播电台”。除了按时收听“为您歌唱”——由此记住了邓丽君的 ...

对《燕山夜话》就是在《北京晚报》上连载的。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22-12-10 19:21
来说说剩下的两个民族,藏族和蒙族。藏族到北京来的时候大概就是清朝,因为在北京有很多藏传佛教的寺庙。比如雍和宫,黄寺等,那里的神职人员也就是我们说的喇嘛最初是藏族。
藏族人在北京的生活范围比较窄,基本就是我说的这些地方。
另外在宫里也有藏族人,基本也是神职人员。
蒙族来北京的理由我想大家都能想到,因为元朝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灭亡以后,大部分蒙古人回去大漠身处,但是仍然有三十多万人留在北京。为了躲避明朝的清洗,他们都改了汉姓。
清楚入关以后,这些蒙古人虽然不再有危险,但是他们仍然保留了汉姓,理由是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很多蒙古人的后裔已经不再觉得他们是蒙古人有那么重要。
加上后来跟随清朝来到北京的蒙古人,蒙族成了仅次于回族在北京的少数民族人口。
这些蒙族人里还有鄂温克族,达斡尔人等等。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