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心之官则思(七)----心在何处 [打印本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06
标题: 心之官则思(七)----心在何处
人皆有心。故,不学佛的无神论者,也会向内探求这个心,并非佛学独有。

  它不在任何地方,是否是物质,不清楚。
  一个人空下来,静下来,忘记了自己,它就发挥作用。由于忘记了自己,没有思虑,所以,个人成长中的一些价值观,是非判断,就没有发挥作用。
  此时,心就象一面镜子,物来相照。

  物来相照,会照出什么?照出一些认知。
  这种认知,更象一种直觉。
  关于直觉和逻辑,我曾和御宅教授争吵过。他认为直觉不靠谱,认为逻辑,才可以把握事物真相。一般情况下是如此,但,逻辑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而经验,未必靠谱。

  比如,判案时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按逻辑推理,嫌犯落到某人头上,但实际上,这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法院判案,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要有事实证据。逻辑这种认识方法,是有漏洞的。

  直觉,有人说是各种事实的汇集,有极短暂的分析,没有经过明确的分析,这也有一定道理。但,有一些不是。要分析也找不到依据。

  我认为这个直觉,就是心在发挥作用。心如明镜,如静水,照出万物的模样,不加分析思维,一样会产生认知。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0
       看起来,有点象佛家的自性观照。《瑜珈师地论》里有说过自性观照,但我忘记在哪个地方了。

       用文字这么写,貌似很容易,其实不太容易,因为达到这种观照,有个条件:忘我。
   忘我的标准,就是失去五感。在极为清醒状态失去五感。
      
       何为失去五感?视力明显还在,但视而不见,身体明显还在,但失去感觉,受伤不知。比如:正常人在极为清醒状态不打麻药,身体被划一刀,毫无所知,就是失去五感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1
       这种心如明镜,物来相应的状态,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你不知道有个我存在。。。有版友曾说过,这种状态,可以观一下心念,实际上,我做不到,因为没有思虑,观不了。一观就从这种状态出来了。

      不失去五感,排除【我】的局限性,其实也可以做到,就是离欲。估计六祖的对境心数起,而不碍菩提,就是这种状态。

      佛家貌似有个说法:对境当机。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2
       如果用到思维,就是个人成长的经验在发挥作用。即“我”。
  这个我,也是心的作用。只不过,不是在明镜状态发挥作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2
      六祖解说他的禅定:外离相,内不乱。
  我认为不仅在静态可以做到,动态也可以。而且对有一些人来说,动态更容易。哪一些人?容易止念、心空的人。
  佛家要求心净,是有道理的。没有静和净,就定不下来,无法骗自己。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3
       我所看到的论坛佛经,都是在努力让心净静下来。刚开始读到空,后来读到自性。反反复复,千方百计说这两个东东。
  所以,这两个东东,一定是佛学里最关键的关卡。
  但这两个关卡通过了,也未必马上成为得道者。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透视自己和世界的可能。

       所以个人认为,一个人自我发展的顺序是这样的,第一步:空。。。第二步:发现自性。。。。第三步:认知能力提高。。第四步:自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5
       禅宗讲究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该干什么就好好做。。。也是有道理的。
   比如,专心读一首诗词,就苏轼的《中秋》吧,读到一定程度,忘记了自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读到一定程度,就知道何为诉无可诉。就知道写这首词的人,是什么样子和心情,好象你看到了他的心。

       或者,好好听一 首曲子,就《秋日私语》吧,你也会看到旋律背后的那个人,看到他描写的画面,会发现这个人,非常温软细腻的内心。。我第一次听懂一首歌,是赛马,听出了那些草原人在跳舞,姑娘们的裙子一圈又一圈子划出的轨迹。。。听懂一首歌,和听一首歌,是大不相同的。

       就是说,好好做好手头的事,容易产生共鸣。对这个世界以及人,会有不同于以往的认识。或许可以称为:印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6
       想起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很多人只是活着,从来没有活过。
   如果一个人能吃饭时好好吃饭,应该干什么时好好做,就会发现,原来很长时间,自己只是活着,没有活过。
       当你和手头的事合二为一时,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发生了变化。随之发生变化的,还有很多。比如心态,比如运气,比如健康,比如人际关系。。。。此时,你只是明白了自己的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16
      我非学佛者,也有探求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保证如实写自己的经验,但不负责对错。

       写帖,主要是为整理自己的看法。现实中,不可能想这些问题。现实中,按照一定的轨迹走,生活和心态,就会勉强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15:20
我们城今天不用上班,回来了一个广东工作的人,阳性。暂时要求我们原地不动,非必要不外出。现在还没有任何安排。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2-11-28 18:15
好贴顶起。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2-11-28 18:16
读书读经,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感悟。
先空......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21:20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11-28 18:16
读书读经,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感悟。
先空......

谢谢灭零:)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8 21:23
今晚下大雨,没有向往常一样做核酸。明天照常上班,明天下午全城核酸。就是说,没有以前那么严了。
去年和前年,本地也有人染上,静默了好久。这次只静一天。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11-29 07:40
忘我是指跳出自己的局限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19:16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11-29 07:40
忘我是指跳出自己的局限吧?

不完全是,是忘记了自己。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19:24
这个广东回来的人,和她一起吃饭的人中招了。全城出租车静默。单位数人宅家。
今天查核酸,志愿者没安排我值班,安排我们的人直接第一个上。这几天应该是最不安全时间。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29 21:00
看起来,有点象佛家的自性观照。《瑜珈师地论》里有说过自性观照,但我忘记在哪个地方了。

       用文字这么写,貌似很容易,其实不太容易,因为达到这种观照,有个条件:忘我。
   忘我的标准,就是失去五感。在极为清醒状态失去五感。

————————————————————————————
佛家不说“忘我”,而是说"无我“。
忘我,暗含了一个前提,有”我“,有个”我“需要忘掉。
无我,是佛家直接否认有个”我“。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29 21:0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1-28 15:13
我所看到的论坛佛经,都是在努力让心净静下来。刚开始读到空,后来读到自性。反反复复,千方百计说 ...

我所看到的论坛佛经,都是在努力让心净静下来。刚开始读到空,后来读到自性。反反复复,千方百计说这两个东东。
  所以,这两个东东,一定是佛学里最关键的关卡。
  但这两个关卡通过了,也未必马上成为得道者。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透视自己和世界的可能。

       所以个人认为,一个人自我发展的顺序是这样的,第一步:空。。。第二步:发现自性。。。。第三步:认知能力提高。。第四步:自在。
——————————————


自性,即是空。空,即是自性。
认识了自性,就是悟到了空。悟到了空,就是认识了自性。
自性与空,不是两个东东,而是不同角度指向同一个东东。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22:32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11-29 21:04
我所看到的论坛佛经,都是在努力让心净静下来。刚开始读到空,后来读到自性。反反复复,千方 ...

好久不见,问好:)。。复制一段坛经故事:
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然后打发慧能去舂米。
过了一段时间问慧能:“米熟也未?”
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22:35
慧能的偈语,悟的是空。但米没有熟,舂了好久的米,才熟。
自性,需要悟到空性,但悟到空性,并非找到自性。
在听了五祖传法后,才恍然大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22:37
或许有人会认为五祖是怕人害六祖,于是故意说他写菩提树诗时未见性,但佛家有戒:不妄言。得道者知因果,不会说谎言。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22:40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11-29 21:00
看起来,有点象佛家的自性观照。《瑜珈师地论》里有说过自性观照,但我忘记在哪个地方了。

       用文 ...

无我与忘我,不同点在哪里,我确实不知道,我只能负责如实写:一个人可以在清醒状态失去自我意识,此时,五蕴是不发挥作用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受伤而不痛。

作者: 九眼天注    时间: 2022-11-29 23:00
关于直觉和逻辑,我曾和御宅教授争吵过。他认为直觉不靠谱,认为逻辑,才可以把握事物真相。一般情况下是如此,但,逻辑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而经验,未必靠谱。

  比如,判案时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按逻辑推理,嫌犯落到某人头上,但实际上,这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法院判案,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要有事实证据。逻辑这种认识方法,是有漏洞的。
——————————————————————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提议,不如从这一点去思索。
作者: 神机妙用    时间: 2022-11-29 23:05
九眼天注 发表于 2022-11-29 23:00
关于直觉和逻辑,我曾和御宅教授争吵过。他认为直觉不靠谱,认为逻辑,才可以把握事物真相。一般情况下是如 ...

这个提议好,这叫提纲。。。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23:07
九眼天注 发表于 2022-11-29 23:00
关于直觉和逻辑,我曾和御宅教授争吵过。他认为直觉不靠谱,认为逻辑,才可以把握事物真相。一般情况下是如 ...

谢谢分享:)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23:08
神机妙用 发表于 2022-11-29 23:05
这个提议好,这叫提纲。。。

:  )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29 23:10
修禅定的话,是否有人修到失去自我意识?就是失去五感。。。。如果有,也许可以感觉到自性观照。这个自性,似乎就是心。


我没修过禅定,但我一向专注,专注到物我两忘时,就出现失去自我意识、象镜子一样的观照。
作者: 九眼天注    时间: 2022-11-29 23:1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1-29 23:10
修禅定的话,是否有人修到失去自我意识?就是失去五感。。。。如果有,也许可以感觉到自性观照。这个自性, ...

修禅者是名修禅,坐着修站着修还是怎么修,不论怎么修,其目的是把佛法的道理能修通,贯通不了即是障,什么都贯通了什么都是佛法。
作者: 九眼天注    时间: 2022-11-29 23:22
九眼天注 发表于 2022-11-29 23:17
修禅者是名修禅,坐着修站着修还是怎么修,不论怎么修,其目的是把佛法的道理能修通,贯通不了即是障,什 ...

这说得通俗明白得真是到位了哇。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30 13:1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1-29 22:35
慧能的偈语,悟的是空。但米没有熟,舂了好久的米,才熟。
自性,需要悟到空性,但悟到空性,并非找到自性 ...

慧能的偈语,悟的是空。但米没有熟,舂了好久的米,才熟。
自性,需要悟到空性,但悟到空性,并非找到自性。
在听了五祖传法后,才恍然大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________________


问好浅蓝!师徒两人的对话真意,我是如下解读的。
师父问,“米熟也未?”其表达的真意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认知,真的是你成熟了的认知结果(米)?
慧能答:“米熟久矣,犹欠筛在。”其表达的真意是:我这个认知结果很早就成熟了,只是还需要等待师父的认证。
于是师父给予了认证。


于是慧能道出了自己的更多体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如果,将“空性”代入“自性”,浅蓝看看,是否内涵并无半点差异:“何期空性本自清净,何期空性本不生灭,何期空性本自具足,何期空性本无动摇,何期空性能生万法。”


其实,所谓自性,所谓空,都是一个定义。如果引入金刚经的三段论,可以更清晰看到两者只是不同的命名而已:


如来说空,非空,名空。
如来说自性,非自性,名自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30 16:16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11-30 13:18
慧能的偈语,悟的是空。但米没有熟,舂了好久的米,才熟。
自性,需要悟到空性,但悟到空性 ...

所谓自性,所谓空,都是一个定义
。。。
窍以为可以参考禅宗的“杀人刀活人剑”。。
杀人刀是空,剿绝种种思路语路,截断众流。但也使人陷入空寂,进不得退不得,也就可能把生机切断了。 有了活人剑,才算找到那个本来面目。杀人刀灭妄熄心,活人剑重萌生机。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30 16:20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2-11-30 16:23 编辑

空性,是把杀人刀,自性,却还需要活人剑。。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30 20:5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11-30 16:20
空性,是把杀人刀,自性,却还需要活人剑。。

杀人刀与活人剑,不是讲空性与自性的关系,而是讲“空”与“有"的关系。何为杀人刀?有个故事,说有一位老妇人出钱建造了一座寺舍,供养一个当时颇有名气的和尚。老妇人让仆人送饭服侍,从不间断。那个和尚倒也耐得寂寞,整天坐在那里静静参禅。二十年后的一天,老妇人改派一个貌美如花的少女侍候和尚。少女在给和尚送饭时,一把将他搂抱住了:“现在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和尚毫无所动,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少女回来把经过情形报告老妇人,很赞赏和尚的深厚定力。不料老妇人跺脚叹息:“我二十年只供养了一个俗汉!”随后老妇人便一把火烧掉了那座寺舍,将那个和尚赶走了。


这个可谓色戒到家的和尚,为啥被老妇斥之为俗汉?只因为他执空,唯有一把杀人刀,落入了断灭空。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30 21:07
活人剑与杀人刀,不是相对关系,而是递进关系。须在杀人刀的基层上,生起活人剑,才算是真正得道。
有个流传的三重境界说。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执有境界。一辈子被纠缠。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就到了悟空境界,已经拥有了杀人刀,可断一切烦恼。但停留于此,就是执空境界了。终究还是老妇说的俗汉而已。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真空妙有境界。既明了山水的空,又欢喜山水的有。既拥有了杀人刀,又拥有活人剑。就如济公,虽然吃酒肉,但因为穿肠过,所以得道高僧。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30 21:12
知“有”而不知“空”,知“空”而不知“有”,都是没有究竟。
究竟者,知“空”而不离“有”,拥“有”而无忘“空”。
用佛家语言说: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非非空非非有。
所以慧能说,既有杀人刀,又有活人剑,杀人刀与活人剑并用方可。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30 21:15
最后转一个故事:一位老禅师收养着一个童子。这童子并不知佛中规矩,爬树捉蝉,整天游玩,和一般人家的孩子并无两样。就是见到老禅师,他也嬉皮无忌,有时还像孙儿似的摸着老禅师的光头撒娇。

有个行脚僧来到寺里寄宿,住了几天,他对那童子的顽皮非常看不惯。有一天,在老禅师早上出门之后,他便将那童子叫住了,严词峻句,教以寺院的礼仪。

小孩子家学东西就是快,到了晚上,老禅师刚从外面回来,这童子马上上前行礼问安。老禅师很惊讶:“谁教你的?”那童子回答:“堂中新来的和尚。”

老禅师找到行脚僧,冷冷问道:“上座挨家行脚,居心何在?”行脚僧一愣:老当家脸色很不好看,难道自己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吗?

老禅师一顿禅杖:“我这童子养了两三年了,怪可爱的,谁让你教坏他?快收拾东西走人吧!”

作者: 临窗独饮    时间: 2022-11-30 21:17
以上两个故事中的参禅和尚和行脚僧,都可算作”俗汉说禅“的范例。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1-30 23:43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11-30 20:58
杀人刀与活人剑,不是讲空性与自性的关系,而是讲“空”与“有"的关系。何为杀人刀?有个故事,说有一位 ...

才到家,先回几个。杀人刀与活人剑,的确不是简单的空性与自性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空有关系。但也不是没关系。掌握这种能力的人极少。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 00:05
佛学忌讳思而知虑而解,比如禅宗的棒喝,就是要截断语路思路,剿绝种种知见。

一喝之下,善恶之念全无,真妄之识皆销。管你学的什么佛什么道,通通被喝得烟消云散。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 00:08
意思就是说,解说没什么用。那几个公案,个人认为,都在说云卷云舒任天真。只不过,角度不一样。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12-1 00:10
累了,明天有空再回。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2-12-31 09:47
很好的帖子,顶顶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www.bdlxbbs.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