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龙的诞生——辑《聊斋志异》里的龙
查看: 31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的诞生——辑《聊斋志异》里的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29 12: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4-1-29 13:34 编辑




  吾乡舞龙最有名的村子叫杨家湾,如果小孩子写字写得弯弯扭扭的,大人就说象杨家湾的龙,杨家湾的龙,用来形容弯弯扭扭的极致。
  关于杨家湾的龙还有一个传说,我记不大清楚了,好象是有个女子生了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不能养在家里,又不忍丢弃,就用个木盆养在荷花池里,女子每天去池边洗衣,木盆就从荷塘中央自动漂到岸边载着孩子来吃奶,孩子一天天长大,显出龙种的异能,荷叶掩盖不住,颇为外人所知,在荷花池里再也养不下去了,女子叫他远走,孩子依恋母亲,不肯离去,这样又过了些日子,女子狠狠心,在喂奶的时候拿出一把菜刀,砍了孩子一记,孩子顿时化龙飞腾,尾巴被砍了个缺,这龙腾到天空,犹自屡屡回望,留下七十二道望娘湾,方才飞去,以后每年龙抬头回来看望母亲一次。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乡里发生一件可笑的事,某村有片竹林里发现一株竹,竹上生鳞,被村民奉为龙神供养起来,许多外地人都去烧香磕头,听人描述那竹子的形状,大约就是龙鳞竹的样子,属于竹子的变种,此地虽然稀罕,彼地寻常可见,对于知道这一点的人而言,不免觉得愚昧,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如果是发生在视听闭塞的年月,香火可能会延续好多代,演幻出许多神迹。
  聊斋里的龙有点象这株龙鳞竹,离传说的源头不远,神性还没有营造完备,虽然能大能小能升能潜,然而不免于盲不免于死不免于割肉不免于受骗,只是狐鬼一样的异类,虽曰某某亲历,实不谬也,终究还是有点令人发笑。
  杨家湾的龙就不知道传说了多少代了,神性已经完成,至今岁岁舞弄,吾人号称龙的传人,应是传自这样的一条龙,他是人所生,他热爱母亲,他令世世代代崇敬,舞动他需要一村人同心协力,全乡人都对他欢呼致意,没有人会蠢到去质疑他的源头,把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则已成为使命。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24


---

  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而去。
  房生与友人登牛山,入寺游瞩。忽椽间一黄砖堕,上盘一小蛇,细裁如蚓。忽旋一周如指,又一周已如带。共惊,知为龙,群趋而下。方至山半,闻寺中霹雳一声,天上黑云如盖,一巨龙夭矫其中,移时而没。
  章丘小相公庄,有民妇适野,值大风,尘沙扑面。觉一目眯,如含麦芒,揉之吹之,迄不愈。启睑而审视之,睛固无恙,但有赤线蜿蜒于肉分。或曰:“此蛰龙也。”妇忧惧待死。积三月余,天暴雨,忽巨霆一声,裂眦而去,妇无少损。
  袁宣四言:“在苏州,值阴晦,霹雳大作。众见龙垂云际,鳞甲张动,爪中抟一人头,须眉毕见;移时,入云而没。亦未闻有失其头者。”
  (聊斋志异卷二)


蛰龙
  于陵曲银台公,读书楼上。值阴雨晦暝,见一小物有光如荧、蠕蠕而行,过处则黑如蚰迹,渐盘卷上,卷亦焦。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动。公曰:“将无谓我不恭?”执卷返,仍置案上,冠带长揖送之。方至檐下,但见昂首乍伸,离卷横飞,其声嗤然,光一道如缕。数步外,回首向公,则头大于瓮,身数十围矣。又一折反,霹雳震惊,腾霄而去。回视所行处,盖曲曲自书笥中出焉。
  (聊斋志异卷三)



产龙
  壬戌间,邑邢村李氏妇,夫死,有遗腹,忽胀如瓮,忽束如握。临蓐,一昼夜不能产。视之,见龙首,一见辄缩去。家人惧,有王媪者焚香禹步,且捺且咒。未几胞堕,不复见龙,惟数鳞大如盏。继下一女,肉莹彻如晶,脏腑可数。

龙无目
  沂水大雨,忽堕一龙,双睛俱无,奄有气息。邑令以八十席覆之,未能周身。为设野祭,犹反覆以尾击地,其声堛然。

龙取水
  徐东痴夜南游,泊舟江岸,见一苍龙自空垂下,以尾揽江水,波浪涌起,随龙身而上。遥望水光闪闪,阔于三尺练。移时龙尾收去,水亦顿息。俄而大雨倾注,渠道皆平。
  (聊斋志异卷四)



龙肉
  姜太史玉璇言:“龙堆之下,掘地数尺,有龙肉充牣其中,任人割取,但勿言‘龙’字。或言‘此龙肉也’,则霹雳震作,击人而死。”太史曾食其肉,实不谬也。
  (聊斋志异卷五)



龙戏蛛
  徐公为齐东令。署中有楼,用藏肴饵,往往被物窃食,狼藉于地。家人屡受谯责,因伏伺之。见一蜘蛛大如斗,骇走白公。公以为异,日遣婢辈投饵焉。蛛益驯,饥辄出依人,饱而后去。积年余,公偶阅案牍,蛛忽来伏几上。疑其饥,方呼家人取饵,旋见两蛇夹蛛卧,细裁如箸,蛛爪蜷腹缩,若不胜惧。转瞬间,蛇暴长粗于卵。大骇欲走。巨霆大作,合家震毙。移时公苏,夫人及婢仆击死者七人。公病月余,寻卒。公为人廉正爱民,柩发之日,民敛钱以送,哭声满野。异史氏曰:“龙戏蛛,每意是里巷之讹言耳,乃真有之乎?闻雷霆之击,必于凶人,奈何以循良之吏,罹此惨毒?天公之愦愦,不已多乎!”
  (聊斋志异卷七)



疲龙
  胶州王侍御出使琉球。舟行海中,忽自云际堕一巨龙,激水高数丈。龙半浮半沉,仰其首,以舟承颔;睛半含,嗒然若丧。阖舟大恐,停桡不敢少动。舟人曰:“此天上行雨之疲龙也。”王悬敕于上。焚香共祝之,移时悠然遂逝。舟方行,又一龙堕如前状。日凡三四。
  又逾日,舟人命多备白米,戒曰:“去清水潭不远矣。如有所见,但糁米于水,寂无哗。”俄至一处,水清澈底。下有群龙,五色,如盆如瓮,条条尽伏。有蜿蜒者,鳞鬣爪牙,历历可数。众神魂俱丧,闭息含眸,不惟不敢窥,并不能动。惟舟人握米自撒。久则见海波深黑,始有呻者。因问掷米之故,答曰:“龙畏蛆,恐入其甲。白米类蛆,故龙见辄伏,舟行其上,可无害也。”
  (聊斋志异卷十)




  博邑有乡民王茂才,早赴田,田畔拾一小儿,四五岁,貌丰美而言笑巧妙。归家子之,灵通非常。至四五年后,有一僧至其家,儿见之惊避无踪。僧告乡民曰:“此儿乃华山池中五百小龙之一,窃逃于此。”遂出一钵,注水其中,宛一小白蛇游衍于内,袖钵而去。
  (聊斋志异卷十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1-29 13: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故事充满了中华文化的传说气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29 13: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少年时期是村里的狮班主力。我会舞狮打鼓。
师父教会我,我教会其他人。
师父看第一次出狮拜年,就说我可以出师了。然后我成了村里的小师父。
后来我去读大学,村里的狮班就解散了。
去年,我们村又重新学习黄飞鸿的狮。我捐了点钱。鼓励之。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29 13:21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4-1-29 13:09
我少年时期是村里的狮班主力。我会舞狮打鼓。
师父教会我,我教会其他人。
师父看第一次出狮拜年,就说我 ...

是《雄狮少年》里那样的舞法么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29 13: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4-1-29 13:21
是《雄狮少年》里那样的舞法么


没看过雄狮少年。
我了解的有三四种。
我当初学的是最简单的高脚狮。现在学黄飞鸿的有点复杂。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29 13: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哇,会舞狮,厉害厉害
我也在乡里生活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啥也不知道。懊恼~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30 11:10 |只看该作者
有龙鳞竹,还有背龟竹。
隔得聊斋园很近,去过一次,却总也不能和聊斋对投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30 12:16 |只看该作者
薄荷味 发表于 2024-1-30 11:10
有龙鳞竹,还有背龟竹。
隔得聊斋园很近,去过一次,却总也不能和聊斋对投起来

聊斋是个宝藏,值得一一细品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30 12: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4-1-30 12:21 编辑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29 13:47
哇,会舞狮,厉害厉害
我也在乡里生活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啥也不知道。懊恼~

如果只是在地上摇头摆尾眨眼睛,你上你也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30 12:41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转贴过一篇

七陇滩


可参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