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查看: 1658|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0-20 07: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3-10-20 07:44 编辑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文字/秋霜春水

《老子》作为汉语经典是代表性的,是启发性的,是包揽总举让你有纲目有全境大局的。
今次就是自己理解学习《老子》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体会。
我是说老子怎么会说,读书治学是加持是天天有所利益,为道为真理为形而上怎么就不是加法是“日损”呢。

1)八十年代一段读书的美丽记忆
《论语》、《荀子》和韩愈、曾文正公都是劝学的。劝学肯定不错。
圣人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瞎眼睛光棍只能流布民间。这样看读书,古代书生带书童访贤读书,今天的才子才女留洋读书,就是正面解读。读书求学总是不错的。
恢复高考后整个社会轰然读书。80年代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段美好的读书时光。不说学校风气,大学风气,出版物,文学刊物,天花板级别的读书人做的治学治科研成果都是前瞻和利好未来的。
记得那时讲的信息技术,生物前沿,航空航天,材料技术,宏观微观物理,都被后来的社会发展所证明,所成就,所展示,蔚为壮观。
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教书读书,文学梦,新潮期刊,回看和仰望经典。我自己亲证不算,60年代70年代的网友一定都可以帮我证明的。那时他们在大中学校生活、读书。

2)“道人”是个贬词
“跨世纪”成为一个大词,时髦词,于是凤凰卫视有个“世纪大讲堂”节目。那个节目可见那时的学者为学的成果了。很壮观。
主持人还创造了一个词叫“知道分子”(有别于“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曾经是“臭老九”。把那些更高级的“知识分子”升个级做“知道分子”,好哇。
我后来回看,几个读书人,做不了“知道分子”。大人大事,小人小识。啥时候读书人会做成“知道分子”呢。大道,人道,天道,历史之道,都不是几个读书人说了算的,能知道的。恋栈抱团贪名逐利是人心人性,跟读不读书,跟你左中右,跟你大人小人,跟今人古人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都没有关系。
而且孔子服周公。为什么服膺周公?周公他深谙人性,深知天人之道,才有周初封建。人心人性会错吗,社会秩序会错吗?你这样看那个年代末当时的大起伏、跌宕、变化,就豁然开朗了。
在民间,道人,夹棍上天的道人,都是贬词。所以至于今,“道人”“知道分子”“公知”都做贬词了。读书没有大智慧,近道尚不易。为道,做真理,千千万万莫。

3)《大学》“日新”更多属于年轻人
《大学》三纲八目胜过大多数传统经典,是不错的。我也是建议读书人读《论语》《大学》《诗经》做传统学底子的。用以读书,做人,说话,有个方向路径。
《大学》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对于我自己都是稀里糊涂的了。是“老大徒伤悲”。
我最想说的还是《大学》的“生生新新”精神是接通世界打通未来的。过往的佛教传入,基督传入,西学东渐,中国都没有拒绝文明。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当然还是不会拒绝外来文明。像普京做个套娃一摞“普京”那是可耻的事。“日新日日新”才是民族和文明的希望。
当然这句话更多适用于年轻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10-20 07: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20 07:55 编辑

古人那点知识太浅薄。春秋诸子如果穿越到今天,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一个能考上的都不会有。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那点识见水平,连初中生都不如。

西方的所谓文艺复兴,是重新审视发现异质文明,并从异质文明中吸收营养,不是本土文化反刍。

古人那点东西,不论内循环多少遍,总质量都不会有丝毫增加。常年自噬,搞不好还会得疯牛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0-20 07:55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07:50
古人那点知识太浅薄。春秋诸子如果穿越到今天,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一个能考上的都不会有。

啥意思?

是啊。我就是内省、省自己、蜗居做内卷,且做自信的。
也谢谢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0-20 07:59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07:50
古人那点知识太浅薄。春秋诸子如果穿越到今天,参加小学升初中考试,一个能考上的都不会有。

这说明什么 ...

我的意思,有些跟你相反。余秋雨、郑强都是大学校长。也确实是传统学不行。不好说至少书没有读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0-20 08: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20 08:32 编辑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3-10-20 07:59
我的意思,有些跟你相反。余秋雨、郑强都是大学校长。也确实是传统学不行。不好说至少书没有读好。


余秋雨被诟病,是汶川之后的“含泪劝告”,而郑强是“包养风波”。家国情怀VS个体权利,三妻四妾VS一夫一妻,这些不恰恰是传统理念在现代的碰壁?我不觉得他们传统没学好,而是太传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0-20 08:31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08:27
余秋雨被诟病,是汶川之后的“含泪劝告”,而郑强是“包养风波”。家国情怀vs个体权利,三妻四妾vs一夫 ...

这个就是根本分歧。拖“螃蟹”下水,是个笑话。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0-20 09: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20 10:29 编辑

余秋雨那篇“含泪劝告”,当年我第一次看到时,非常震惊,心说:这货算个啥东西,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敢这样说话?人家可是死了孩子。觉得他是丧了良心,为了舔当权者脸都不要了。

当时,和他这句“含泪劝告”齐名的,还有王兆山那句千古名句“纵做鬼,也幸福”……

于是,我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网络暴民大军”,起底的起底,骂街的骂街,直到把这俩货骂得再也不敢冒头。

现在回头看,感觉不太一样……

觉得余当时的发言,或许是真诚的,他或许真心觉得:国就是家,出了事,要团结,家丑不可外扬,以免被外人利用。且恰逢奥运,彰显大国风采关键时刻,要识大体,有大菊观,哪怕死了孩子,也不要给国家添乱。

这就是传统家国一体的所谓“家国情怀”。

与日本福岛9.0大地震后,当地民众立即把东电和正府告上法庭要求国家赔偿截然相反。是完全不同的思想意识。福岛的这个,就是个体权利优先。

家国情怀,强调个体是国家一部分,有国才有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忠孝不能两全时,要“先尽忠,后尽孝”,才是侠之大者。国家优先。

个体权利,强调个体和国家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没啥谁大谁小,对于个体,可舍己为国,也可优先考虑自身权益,然后再讲国家利益。是否为国尽忠,也在个体选择范围内。对个体来说:个体先,有家才有国。

前者是古人或者说古代知识分子的主流价值观念,后者就是现在人的权利意识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0-20 10:24 |只看该作者
螃蟹、楼主,对撞得好!----赞!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0-20 10: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3-10-20 10:42 编辑

道,本质规律
学,经验知识
求学日益,经验知识越积累越多,求道日损,会逐步发现本质规律其实还是现象经验,研究越深入,脑子里的本质念头会越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终所有行为都没有了求道的目的,自然而然,则大道至简大道无形,人类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本质规律只有偶然现象,道只是人类的绝对预设,可道而非常道,语言无法陈述,其存在是一种意义性质,只能陈述道的意义
这是挺牛逼的哲学思想,人类最早的本体论批判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0-20 10: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20 11:07 编辑

郑校长的“包养风波”更不用说了,就郑强这种社会地位和名气,如果在古中国,外边包养个女人,还算事么?呵呵。他原配如果贤惠,应该主动出面,把外面这姐妹接到家里堂而皇之的做二房。又不是强抢民女,哪有衙门和平民小人们啥事呀?呵呵。

皇帝应该有多少个老婆,王侯们该有多少个老婆,大臣该有多少个老婆……《礼》中不是规定得清清楚楚么?女人就是物,一种社会资源而已,按社会等级分配,天经地义合理合法。谁能说官员和大学校长包养情妇二奶不符合传统呢?还得选年轻漂亮知书达礼的包嘛……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0-20 10:53 |只看该作者
皇帝应该多少个老婆,王侯们该多少了老婆,大臣该多少个老婆……《礼》中不是规定得清清楚楚么?
------------------
哈哈哈,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0-20 11:08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09:56
余秋雨那篇“含泪劝告”,当年我第一次看到时,非常震惊,心说:这货算个啥东西,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敢这 ...

看看这个回复。拖“螃蟹”才是必要的。
你拿“小学”吓唬我。我是一笑。这样说话,才你是你我是我。
值得我拖,值得我尊敬。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0-20 11:09 |只看该作者
投入 发表于 2023-10-20 10:24
螃蟹、楼主,对撞得好!----赞!

也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0-20 11:10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0-20 10:29
道,本质规律
学,经验知识
求学日益,经验知识越积累越多,求道日损,会逐步发现本质规律其实还是现象经验 ...

好样的。不兄,我敬你爱你。
表达也不罗咋。明白简洁。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0-20 11:12 |只看该作者
投入 发表于 2023-10-20 10:53
皇帝应该多少个老婆,王侯们该多少了老婆,大臣该多少个老婆……《礼》中不是规定得清清楚楚么?
-------- ...

胡说八道……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0-20 11:13 |只看该作者
坐下来。慢慢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0-20 11:15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10:41
郑校长的“包养风波”更不用说了,就郑强这种社会地位和名气,如果在古中国,外边包养个女人,还算事么?呵 ...

我之不屑郑强、司马南、胡锡进,一定不是书、不是学、不是身份,也不只是德不配,才不配、学识不配诸项。显然是质,是精神层面的恶浊。
仁兄一定能理解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0-20 11:16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0-20 11:13
坐下来。慢慢读~~~

谢谢,谢谢光临。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0-20 11:22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10:41
郑校长的“包养风波”更不用说了,就郑强这种社会地位和名气,如果在古中国,外边包养个女人,还算事么?呵 ...

具体回应你的内容,食色性这一班不是我关注的。因为人性无别。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0-20 11:23 |只看该作者
“道人”是个贬词
========
这是部分人的认知,其实在我看来是中性词。就像“正能量”被部分人叨叨成贬义一样,事实上,真正在民众心中,它仅仅是个描述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0-20 11:25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0-20 11:23
“道人”是个贬词
========
这是部分人的认知,其实在我看来是中性词。就像“正能量”被部分人叨叨成贬义 ...

嗯,嗯。聊备一格。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0-20 11: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20 11:45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0-20 10:29
道,本质规律
学,经验知识
求学日益,经验知识越积累越多,求道日损,会逐步发现本质规律其实还是现象经验 ...

但古人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是批评为学的。
规律也不是本体论,而是认识论范畴

道:就是周人算卦时用的草棍
理:则是殷人算卦时烧龟甲时裂开的纹理

后来那些含义都是引申出来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0-20 11: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20 11:57 编辑

《周礼》记载:王的后妃“编制”为: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诸侯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见妾是八个;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则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则只许有一妻与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称为匹夫匹妇。

大学校长,古代就是国子监祭酒吧,也算大夫,一妻二妾,郑强童鞋按传统,明媒正娶还可以再包养一个。当然,私下里,如果有条件,养一个文工团也问题不大,歌姬舞姬么。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0-20 11:41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0-20 10:29
道,本质规律
学,经验知识
求学日益,经验知识越积累越多,求道日损,会逐步发现本质规律其实还是现象经验 ...

古人怎么个求道?可否具体说说,怎样去探索本质规律?道家人物一定是科学家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0-20 11:58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3-10-20 11:15
我之不屑郑强、司马南、胡锡进,一定不是书、不是学、不是身份,也不只是德不配,才不配、学识不配诸项。 ...

能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0-20 12:02 |只看该作者
来顶帖。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0-20 12: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3-10-20 12:08 编辑
夏望繁星 发表于 2023-10-20 11:41
古人怎么个求道?可否具体说说,怎样去探索本质规律?道家人物一定是科学家吗?

古人认为“星移斗转乃永恒之道”,星空是永恒不变的,后来发现天上的星星也有可能掉下来,并不那么靠谱算不上永恒,这就是一个道损的例子
从哲学上说,学益道损是黑天鹅事件过程
人们看见一只白天鹅,又看见一只,再看见一只,看了无数只白天鹅,这是求学日益过程,然后得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结论,这是一个超验的全称判断,关于天鹅的根本规律,也就是古人认为的根本的道,道是由经验归纳而来的非现象结论,因为“所有的天鹅”不是可观察的现象(至少那年代不是,他们连新大陆都不知道),但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人们的经验不停增加,等到在澳洲发现黑天鹅时,还是为学日益,新增了经验,但是“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道,损掉了
所以为学日益本身就是为道日损的原因,新的发现推翻了曾经被认为是永恒规律的道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10-20 12: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下午再来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10-20 12:05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11:39
但古人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是批评为学的。
规律也不是本体论,而是认识论范畴

聊备一格,聊备一格。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0-20 12:06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10-20 11:41
《周礼》记载:王的后妃“编制”为: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 ...

笑骂小人。理当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