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大城市里的死与生
查看: 453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城市里的死与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4-17 22: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蒋方舟/文
前段时间看美剧《纸牌屋》,男主人公的老婆每天早晨都有晨跑的习惯,有一天,她非常自然地跑入了社区的公墓当中。
    这个镜头让我印象很深刻。在国外旅游,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社区周围常常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成群墓地,其实也不甚肃穆,很多墓前杂草丛生,但感觉并不恐怖凄凉,反而很自然。我每路过一处墓地,总是进去转一圈,是出于非常自私的目的:在死去的人当中,能非常确凿地感受到自己在活着。
    我曾经看过一个建筑设计,德国西部的迪伦镇,镇东部墓园已开放成公共公园,公园的墓地间修了一个咖啡馆,人们在那里或交流,或回忆。咖啡馆四周都是反射玻璃,墓地景观投射在玻璃上,生者被逝者包围,两者融为一体,只觉得清新和温柔。
    比起西方国家,中国城市却少见墓地。
    可能有人会说这属于中西方文化差距,是西方笃信基督教的缘故。可是在东方的日本,东京随处可见没有围墙的一小片墓地。日本的墓地上立着方柱形的石碑,后面还插着象征佛塔的长条木板。曾经看过旅日作家李长声的文章,介绍日本的丧事都由所属的寺庙操办,丧葬费很贵,全国平均大概为14万人民币,而且墓地不能买,只能租。
    我想起中国的坟地。前年年底,我爸打电话,说老家拆迁,把我爷爷奶奶的祖坟给迁了,补偿2000块钱,让我在网上发帖反映一下这件事。我爸一向害怕我惹事,这回反倒是我劝他还是忍让算了。活人被拆迁尚且难反抗,更何况死人。
    这是在偏远的小城镇,尚容不下墓地。更毋论大城市了,在中国的大城市,不仅仅看不见墓地,甚至没有什么公共悼念的空间。
   我第一次有公共悼念的概念,是去年到爱丁堡的某个公园,看到隔几步就有一个长椅,长椅上刻着“纪念我的爱妻/亡父……”等字样,这才发现“哀思”这件事不必凄凄惨惨戚戚。死亡为生者提供便利,这事并不晦气。
    北京这座城市,除了远郊的八宝山,其他与生死相关的建筑,便只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可它除了虚构的威严,并不给人其他任何感受,政治化的死亡属于政治,不属于人。
    城市里的人,距离死亡越来越远了。“死”沦为修辞学的意义,而在日益鲜亮现代的城市里,除了冬夜街头偶现的路有冻死骨,死亡已不见其具体体现。
    古人以“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为挽联,天地间的逍遥山水、清流茂林、良辰美景,生者与逝者共享。现在的人,在人死后烧些纸糊的豪宅豪车,以及劣质得可笑的大面额冥币,与其说是为了逝者,倒不如说是为了欺骗自己:死者生活在另一个比三体星还要遥远而未知的世界里。
   人是否觉得死亡可怕,在于与它的亲近程度。作家三毛曾经写过自己逃学去坟场读书,因为坟场安静,她写:“世上再没有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
    越逃避死亡,就越恐惧死亡。
    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作家,曾经讲述,“在北京,最怕去经八宝山那个方向。回老家最害怕看见瘫坐在村口晒太阳的老人和病人。”他去八宝山为谢世的老作家送行,回来后连续三个晚上失眠烦恼,“后悔不该去那个到处都是“祭”字、“奠”字和黑花、白花的地方。”
    我小时候,我爷爷逝世,我回老家参加他的葬礼。不知出于什么缘故,我始终哭不出来,后来我父亲一把掀开盖在爷爷尸体上的白布,我看着他苍黄瘦削的脸,一下子就哭出来了。这泪水不是出于悲伤,而是出于恐惧。死亡对我来说,因为陌生,所以惊悚。
    可是,死亡真的陌生么?
    它在我们周遭每天都发生,缓慢侵蚀着生的力量,生命的虚弱、干涸、消遁一刻不停地发生。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永远如是。可是我们愿意去想光明的生的情景,而逃避着死亡的念头。我们厌恶思考从“死”里获取对于我们的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而把它缚在压抑的潜意识中。
      如何看待死,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读日本中世纪武士道的原典《叶隐》,有四个字在我脑中一直挥之不去:“向死而生”。我想,不以延长寿命为目标的人生,大概会有些不同吧。三岛由纪夫对此的解读我谨记在心:“我们汲汲以求生之美的同时,倘若过于倔强于生,我们须了然我们恰可能背离我们生之大美。”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4-17 22:26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深刻,但日本鬼子的话,我不信的{:soso_e183:}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4-17 22:36 |只看该作者
若日本人加入中国籍,你信他说的话吗 ?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4-17 23:28 |只看该作者
墓志铭 发表于 2013-4-17 22:36
若日本人加入中国籍,你信他说的话吗 ?

那我信,但他退了中国国籍,我又傻了{:soso_e120:}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4-18 02: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唐山妞妞 于 2013-4-18 23:06 编辑

                                   读蒋方舟《大城市里的死与生》随想
                                      作者:唐山妞妞

       北斗六星论坛的网友墓志铭,近日邀我看作家蒋方舟的《大城市里的死与生》这篇文章,看后感慨颇多,尤其是关于死的恐惧。记得三年前,父亲说我有唱歌的天赋,比起写文章和书画来更有可塑性。天赋我有,啥歌听三遍我就会,但我就不喜欢唱,我喜欢想干啥就干啥。是每次练歌时,趁父亲出门我就呼呼大睡,父亲回来一考核,天哪,调儿都跑到国外去了,父亲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的小屁屁经常变成了猴子腚,但我坚信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怕死就不是刘胡兰!父亲拿我没辙,最后跟我打赌:你有本事去城边乱坟岗把死人唱活了,你就自由了。当时我无知无畏,以为连打都不怕,鬼又算什么?去就去,没准儿真把鬼给唱活了。
   
    于是,每晚10点,父亲准时送我到目的地,我穿过长长的黑暗的林荫小道,来到乱坟岗。残败不堪的墓碑乱七八糟的散落在荒草与荆棘之中,阴风一起,恍如鬼影幢幢,瞬间毛骨悚然,于是乎扯起嗓门儿一首接一首的让歌声来壮胆,为了不让鬼把我抓走,每首歌我都深情地唱,我以为只要把鬼感动了,就不会伤害我也许还会给我力量,不觉间唱得全身冒汗,周围也不再黑暗反而明晰起来。每次父亲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其实心里怕得要死,就是嘴硬不说,如果说怕就得认输,认输就得服管,所以,坚决不向“法西斯”低头。!
   
    一晃月余,忽一日乱坟岗黑影晃动,树林里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附近猫头鹰凄厉的哀啼,坟头间瘆人的怪笑也格外刺耳。我的心纠结起来,妈呀,难道鬼真的从地下爬出来了?顿时吓得我毛发竖立,窒息得让我喘不过气来,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惧。黑影越来越多,绝望的我心一横,吓死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拼命唱吧。不知何时,掌声响起,周围传来喝彩声,我这才知道是一群大活人。原来,歌声隐约传到远处的居民楼,起初,人们以为是鬼,有胆大者前来探个究竟,没想到妹的传说就这样不胫而走。
     
    此后,父亲夸我是神人,你赢了。我说想唱歌了。父亲说不行,除非答对一道急转弯才行,我说行。父亲说:”神人的老爹是谁?“我说是”神父“。父亲乐了。父亲说:“我的苦心换来了你思想的转变,值得。常言道:生不易,死更难。人只有经历了死的恐惧,才懂得生的意义,生的意义在于义务、责任、感恩。那些克服黑暗与恐惧前来欣赏你的人们,不管是鬼神的力量或是歌声的魅力,这些都证明了你生的意义。你要学会敬畏、感恩、责任,不要辜负大家”。父亲的话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经过几年磨练,现在我已成熟多了。
     
    读罢蒋方舟的文章,我认为,何谓生何谓死,千百年来这是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人生哲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城市里的死与生与偏僻农村里的死与生,或者是富贵者和贫贱者,还有人与事物,一切都在生死循环的自然规律之中。其实人对死的恐惧、纠结、迷茫或者生的乐观、敬畏、感恩等,这都是人的本能感觉和心理反应。一般来说生与死是相对的,但不是绝对的,比如死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生却往往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总之,生死无常,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因果,呜呼,大道自然,何来恐惧?

                                 2013418写于唐山市南湖公园凤凰台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4-18 06:56 |只看该作者
人老了,可能会向往那个地方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4-18 08:52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4-18 09:24 |只看该作者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经历了死亡,先是我的奶奶然后爷爷接着三叔------,我们老家办丧事非常隆重,人很多所以没有感觉到恐怖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4-18 09:25 |只看该作者
唐山妞妞 发表于 2013-4-18 02:46

唐山,来知己吧怎么啥也没说呢?欢迎你哦!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4-18 23:00 |只看该作者
南沙贝 发表于 2013-4-18 09:25
唐山,来知己吧怎么啥也没说呢?欢迎你哦!

呵呵,我已经回复了,感谢版主的关注与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4-18 23:06 |只看该作者
唐山妞妞 发表于 2013-4-18 23:00
呵呵,我已经回复了,感谢版主的关注与支持!

妞妞。知已吧欢迎你{:soso_e181:}{: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4-18 23:18 |只看该作者
唐山妞妞 发表于 2013-4-18 23:00
呵呵,我已经回复了,感谢版主的关注与支持!

感谢用心分享!你的文笔清丽飘逸,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谢谢你!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4-18 23:42 |只看该作者
不知曾几何时.一句"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成了国人的遮羞布.
西方文明,国人要学习的太多了.包括生死观.
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但愿国人能从中觉悟点什么.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4-19 07:17 |只看该作者
看完唐山妹妹的文字, 我就想一个名------------墓歌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4-19 07:26 |只看该作者
牛芒 发表于 2013-4-18 23:42
不知曾几何时.一句"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成了国人的遮羞布.
西方文明,国人要学习的太多了.包括生死观.
撒切尔 ...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于北京时间04月17日下午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让我们东方人不可理解的是,当伦敦主教在葬礼上致辞提到他与撒切尔夫人交往的一段往事时,全场嘉宾多次大笑。整个葬礼,气氛庄重而不凝重,所有的嘉宾在进场时,盛装出席,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现任首相卡梅伦的夫人进场的时候还笑逐颜开。这是为何?这只能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去理解。撒切尔夫人是自然死亡,而且用他们西方的文化讲,这是一段“值得庆祝的生命”,就好像他们经常在葬礼上会讲“庆祝过往的生命”。因此,他们把整个葬礼当做一个对生命的庆祝而不是让人很悲痛的事情。这次葬礼的地点是圣保罗教堂,1982年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的婚礼就是在这个教堂举行的。这些若是发生在中国,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4-19 07:31 |只看该作者
九天行舟 发表于 2013-4-19 07:17
看完唐山妹妹的文字, 我就想一个名------------墓歌

强烈要求加墓哥为好友,为何没通过?{:soso_e117:}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4-19 10:42 |只看该作者
唐山妞妞 发表于 2013-4-18 02:46
读蒋方舟《大城市里的死与生》随想                                  ...

这篇读后感写得非常好,建议妞妞单独开一贴!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4-19 10:44 |只看该作者
这篇帖子虽然是转载,但是十分精彩,所以高亮并加精华表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