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老兵资料】HEN009王建功(洛阳)(较困)
查看: 52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兵资料】HEN009王建功(洛阳)(较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1 2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编    号:HEN009
姓    名:王建功
年    龄:91岁
出生日期:
籍    贯:

现居住地:
抗战经历和部队番号:
38年考入黄埔军校的,38年3月入校在第7分校15期第2总队步科第3大队学习,39年5月毕业,毕业后在 胡宗南部队,一直到49年12月时任国民党20兵团243师时任团长。
生活状况:两子(一去世),无收入靠孩子养活,家人照顾。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 20:53 |只看该作者
记忆的片段--探访抗战老兵王建功爷爷

一些往事你能记多久?一些情感你能记多久?一些人你能记多少?

如果在你在90多岁还能记起的将是什么?还能记起一段话吗?还能记起一首歌吗?

2月14日,周六,在洛宁我见到了抗战老兵王建功爷爷,老人的身体很硬朗,视力,听力都很好,平时老人还能看报纸,只是由于岁月的侵袭,老人的记忆下降的厉害,许多往事以逐渐淡去,留下的也多是一些记忆的片段。

老人是在38年考入黄埔军校的,38年3月入校在第7分校15期第2总队步科第3大队学习,39年5月毕业,毕业后在 胡宗南部队,一直到49年12月时任国民党20兵团243师时任团长的王爷爷随陈克菲.段国杰起义,起义后加入解放军,天门整训后在50军教导团工作,随后回家至今。

上面的信息却不全是老人和我讲的,是从老人的起义证明,黄埔校友证,以及陕西档案馆的资料发给老人的复印件上看到的.王爷爷91了,他的记忆所能回忆的大多是一些片段,而我没有办法挖掘更多的东西,我也不忍心让老人苦想,本来,我们来看老人就只是为了表达敬意,我们不是史料家,不是记者,我们只是群孩子,老人孙辈的孩子,回来看下老人,随便和老人唠唠嗑,老人想起什么,讲些什么,我们就听些什么.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老人还能记起黄埔的校歌,虽然只有这一句.老人一说起黄埔军校就说(唱)起这句歌词,

对于考入黄埔军校老人说的也有趣,老人说当时有个大学生没考上他反而考上了,\"我运气好\"老人说,\"我当然知道老人不是运气好,那时的考试是非常严格的,

\"您见过蒋介石吗?\"在我关了MP3随口一问的时候,老人随口说起蒋介石到学校的训话的开头:\"胡(宗南)主任,各位官长,各学生,本校长由于国事繁忙,不能亲自领导大家\"我赶紧把录音赶紧打开,又让老人说了一遍.老人还能记起蒋介石个子高高的,很瘦.

更多的事情,老人都不记得了,老人的孙子王老师不断的提醒,老人也很难再连贯的想起什么,连自己毕业后当的连长还是营长都说不清了.
让老人记忆比较深刻的还有件事情就是最后起义前,他们的长官坐飞机跑了,连是团长的老人事前都不知道.\"他可够不厚道的呀\"我们说笑道.

得到王爷爷的消息是在春节后,洛阳黄埔的老人可谓屈指可数,洛宁县恐怕就老人一个,可这样的老人却几乎无人知晓,由于是旧军官,老人以前几乎也不说这些,老人的家属说80年代老人才平反.老爷子现在还能说一些英语单词,在刚建国的时候这样的人才可谓稀缺,而他却只能默默的耕作,一直终老.

老人是和蔼的严谨的,衣服穿的一丝不苟,老人的家属说就是夏天老人也扣上领口,袖口才出去,他们劝阻,老人说:那样对人多不尊重.

由于记忆的问题,我已经无法得知老人毕业初期所在具体的部队,老人说他们的部队一直属于驻防部队,没有老日打过.就如我每次都问那些抗战老兵的问题:老爷子您怎么想起来去当兵了?王爷爷没回答,可我能想象出来,一个当时已经20岁,并且在当时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在全民抗战的初期,抛家舍业的报考军校是为了什么,

如果战事一开,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则.蒋先生的这些话势必激励着许多血性男儿,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就是王爷爷这些人当时的写照,对这样的老人我们该表达怎样的敬意呀.

衷心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 20:55 |只看该作者
抗战老兵王建功:抗战时,我在黄埔军校当教官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8月28日,当抗战时期的黄埔军校教官、洛宁县城郊乡王协村93岁的王建功老人,再次唱起《黄埔军校校歌》时,神情异常激动,满头白发微微颤抖,浑浊的老眼中淌出热泪。
“七七事变”后,他愤然投笔从戎
  王建功,字善治,在洛宁县县中上过高中,在当时算个“知识分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王建功正在王协村当英文教师,日军的嚣张让他拍案而起,投笔从戎。
  1938年3月,他和洛宁县几个知识分子,一起跑到西安,报考黄埔军校(当时叫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
  “洛宁县几个考生,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当时,好多大学生都考不上。”王建功提起被黄埔军校录取的事儿,仍然记忆犹新。他捧着绿皮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证》,视之如宝。
  当年,王建功被安排在七分校第十五期第二总队步科三队。他清楚地记得,七分校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的王曲镇。一进入军校,每位学生,配发一套旧呢子军服、一双翻毛皮鞋、一双麻鞋、一双黑布袜、一条灰军毯、一个背包、一个水壶。黄埔军校学生的领章,是蓝底白字,用搪瓷烧制而成,一边是“军校”,一边是“学生”,钉在衣领两边。
  每个步科班,还配发捷克式轻机枪一挺,除机枪手外,其余每人各发给中正式步枪一支,子弹200发。
  黄埔军校步科的学习内容分政治、军事两种。政治教程有:《总理遗教》(含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校长言行》、《日本研究》、《东亚地理》、《东亚历史》、《政治学教程》、《法律教程》、《经济学教程》和英语。军事教程有:《军制》、《战术学》、《武经》、《地形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测量学》、《防空与防毒化学》、《战车学》另有劈刺拳术等。野外战斗演习以排连攻防演练为主。
  作为农村孩子,勤勉、好学的王建功很快在黄埔军校崭露头角,成为甲级生。黄埔军校,步科学生分甲、乙两级,甲级生一年就可以毕业,乙级生一年半才能毕业。
毕业典礼上,蒋介石亲自训话
  “老爷子,您见过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吗?”记者好奇地问。
  “胡主任(胡宗南,当时兼任七分校中将主任)、各位官长、各学生,本校长由于国事繁忙,未能亲自领导大家……”没想到,记忆时断时续的王建功,脱口就背出当年蒋介石在七分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939年3月,黄埔军校七分校15期学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由于第15期学生是七分校招收的第一批学员,校方非常重视,邀请蒋介石和胡宗南等人出席毕业典礼。
  王建功记得:蒋介石个子很高、瘦瘦的,很精神,说浙江官话,大伙都能听明白。
  作为黄埔军校的创始人和校长,蒋介石在校内威望很高。王建功说,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要有人提及蒋介石的名字,所有人都会“啪”得一声立正,谁敢不立正,就会受到惩处。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在解放战争中起义、被俘后,只要有人无意间提及“蒋介石”三个字,不少人仍会下意识地立正,在起义部队和战俘营里,闹出不少笑话。
抗日歌曲,响彻黄埔军校
  “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就让他们在哪里灭亡……”
  毕业后,作为甲级生中的优秀学生,王建功留在黄埔军校七分校,当了2年教官。在他的印象里,抗战时期的黄埔军校,《在太行山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处处都能听到。操练后、休息时,只要一个队唱起抗日歌曲,其他队都会一起唱,相互拉歌,通过唱歌激发对日寇的仇恨、鼓舞斗志。
  “榴弹、顺发信管、装药两发、预备——放!”直到今天,王建功仍然清晰地记得,他向学生们教授的某些专业军事术语、口令。
  黄埔军校七分校第十五期第二总队,还有女生队,共有女生189人。这些“巾帼英雄”,在七分校受训10个月后,奉命转学籍,分配到国民党军委会中央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
  “在军校当教官,不能到前线杀敌,您有没有遗憾?”记者问。
  “没啥遗憾的。抗日前线,最缺乏的就是基层长官。有一个好的长官,一个部队就能打仗。我在军校教军事科,学生毕业后就走上抗日前线。他们杀敌,我一样‘过瘾’。”王建功说。
  资料记载,七分校的毕业生从1939年1月后陆续分赴抗日前线各部队,活跃在陕甘宁、苏鲁皖、晋豫等地。有人对七分校十五至十九期的毕业生作统计分析,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为抗日战场上英勇牺牲了。
中国远征军汉中招兵,“王连长”留美名
  1941年,王建功被分配到国军20兵团新编84师3营一连,任连长。不久,二战中国战区组织中国远征军,王建功奉命来到山西汉中的勉县,负责远征军的招兵、培训工作。
  王建功说,远征军组建时,对士兵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高,参加远征军的青年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凭。在当时的中国农村,高中毕业生非常少,兵源不足,所以“招兵”就成了“拉壮丁”,只要有高中以上文凭,都要强征入伍。
  勉县一个大地主,他的大儿子高中毕业,也在“招兵”范围。他找到王建功,恳求“放我儿子一马”,他承诺:“只要您不让我儿子参加远征军,我送给您一座山!”
  王建功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儿子必须当兵!
  在勉县时,王建功清廉朴实、平易近人。当时,王建功部下有一个姓王的排长,脾气暴躁,当地老百姓编了顺口溜:“不怕王连长,就怕王排长……”
  部队调防时,王建功夜渡汉江,不慎掉进水里,艄公、战士忙了半天,才把他救了出来。老艄公笑着说:“看来,您没坏良心。坏良心的人掉进汉江,肯定没命了。”
灵宝抗战,王建功阻击日军
  1944年,日军侵占洛阳后,随机强攻潼关、灵宝,梦想进军西安。
  战事紧急。时任新编84师3营营长的王建功,率部来到闵乡县(今灵宝),沿黄河一线构筑防御工事,抵抗日军。
  黄埔教官出身的王建功,在黄河岸边修筑了一流的防守工事,各个工事形成交叉火力,准备好好打一仗。“‘老日’打到灵宝时,战斗力已经大大衰退。日军在黄河北岸发动了几次进攻,都被我们轻松挡住。我精心修筑的很多工事还没用上,‘老日’就撤了。”提起这一仗,王建功总觉得“不过瘾”,他笑着说,“‘老日’没出息,不敢和我好好干一架!”
  在王建功等第一战区主力部队的有力阻击下,日军在豆腐店战役吃了大败仗。此仗过后,日军西进势头被遏制,直到日本投降,也未能再向西前进一步。
  抗战结束后,王建功是国军20兵团243师250团副团长兼学生总队总队长,少校军衔。1949年12月24日,他率领部下,在四川郫县宣布起义,他的部队被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67师教导团。上世纪五十年代,王建功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
  (网友“失败的匈奴”积极帮我们联络老兵、联系采访,在此衷心致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6 11:10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个子很高、瘦瘦的,很精神,说浙江官话,大伙都能听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