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回复杨逍逍:钱锺书的“锺”与“相约成俗”
查看: 8648|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复杨逍逍:钱锺书的“锺”与“相约成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7-8 0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7-8 16:36 编辑

      当初看杨逍的帖子标题,我以为是吵架骂人的,不屑一顾。骂醉笑的人比咬醉笑的狗还多,实在理不过来。醉笑喜欢与人争辩,但从不理会鸡鸣犬吠。

今天有人告诉我,人家跟你讨论文字,这才来看看。

一,关于“钱锺书”还是“钱钟书”,多年前曾经是趣谈,现在文化界早有定论。我当初在你的帖子里发现你写成“钱钟书”,以为你是笔误,就提示了一下。
不想,你居然不知道。
这个问题早就不是问题了,在目前国内学贯中西的学者中,可能只剩下你杨逍逍一个人不知道了。
杨逍的帖子里有人随声附和,这让我觉得有必回个帖子,以正视听,以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这个帖子你可以不看,不回,不服,但我必须写,与你争辩还在其次,赢了你这个水平的人,醉笑未必有什么光彩可言,但身为祖国培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是醉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钱先生生前多次表示,自己的名字是“钱锺书”而不是"钱钟书".,各大出版社就钱先生的名字一事早有共识。
繁体字中,“鍾情”的“鍾字和“鐘鼓”的“鐘”是两个字,简化后都写作“钟”,故本应称“钱钟书”。这个没错。

但事实跟杨逍的解释正相反,钱先生恰恰因为不喜欢“钟”字带有乐器的含义,才反复强调的,他始终认为简化了偏旁的“锺”和“钟”是两个字,自己名字是锺情于书的意思,而“钟”字含有“钟鼓”乐器的意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学界尊重了钱先生的意愿,把这个简化了偏旁的“锺”字作为专有名词保留了下来并只用在钱先生的名字上,以区别“钟”字。凡是钱先生正式授权的出版物,都作“钱锺书”。
与钱先生的情况相似的还有文史学家唐弢。
包括你说的“三联书店“和”中华书局”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都已经统一为“钱锺书”。如果你手上的钱先生文集上印的是“钱钟书”,那很可能是盗版的,因为盗版者的文化水平跟你差不多,还不会区分“锺”和“钟”。

这件事早就没有争议了。不要再提了,丢人。

三,这些事你不知道,是你无知,你把“约定俗成”都能说成“相约成俗”,说明你没啥文化,不知道“钱锺书”也就可以理解了,
文字功底这东西是骗不了人的,无论你标榜自己读过多少书,一出手就漏底,谁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装不出也藏不住,
其实这东西不是很重要,没文化也没人笑话你,但你不该堂而皇之的拿自己的无知来挑战醉笑的文字水平,一副“五毛钱俩”的执着表情跟人家抬杠,这说明你不仅无知,而且无畏。


“相约成俗”的杨大侠说醉笑“中文你既然不熟。。。”呵呵。
这个熟不熟吧,看跟谁比,我在六星玩了两年了,我想六星人多少都有点共识吧。
跟你杨逍比:骂人,我不行,中文,你不行。
至于帽子云云,是醉笑最鄙视你的地方,且不说与文字毫不相干,就算拍砖你也是拾人牙慧,毫无创意,春妹妹嚼了二年了,味道能好么。


三,在杨逍的帖子里,有个叫“和尚用飘柔”的版友的跟帖特经典特深刻,借来一用,并向这位用飘柔的和尚致谢。

他说:
钟与锺,文艺与文盲,一字之别,一字之差,这距离就可以甩对方几条街。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7-8 02:24 |只看该作者
鉴于醉笑夤夜赶来发帖,建议此贴加精置顶。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7-8 07: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我家1979年中华书局版的管锥编,就印成金字边的鐘,所以杨逍错误也难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7-8 07: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钻石老五 发表于 2012-7-8 07:18
我家1979年中华书局版的管锥编,就印成金字边的鐘,所以杨逍错误也难免。

是,曾经混乱过,不然钱先生也不会有此一说,文化界也不会有此一事。
但这是很早的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8 07:59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8 02:24
鉴于醉笑夤夜赶来发帖,建议此贴加精置顶。

谢谢。

"骂醉笑的人比咬醉笑的狗还多,实在理不过来。醉笑喜欢与人争辩,但从不理会鸡鸣犬吠。"
把这段一点也不像文学辩论的骂人词语修改一下,我认为足够置顶精华!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8 08:45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真不知道,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8 09: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銭锺書,
钱钟书,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两种搭配,在台湾等繁体字地区,就用前者;在大陆等简体字地区就用后者。
这是我的建议,至于钱老本人有啥声明,我也是头一次听说。
醉笑要是能拿出钱老声明用“锺”而不是“钟”的出处或证据,那就加精置顶。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8 09: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约定俗成”与“相约成俗”是两个词,这个不算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8 09: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中时有一次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发()忘食
让大家填空,我就怀疑说老师你括号前面的字写错了吧?是“废”而不是“发”,
因为那时候我只知道有“废寝忘食”,不知道还有“发奋忘食”。
从那以后,我才再也不会怀疑别银写错了,不过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8 10:05 |只看该作者
钟与锺,文艺与文盲,一字之别,一字之差,这距离就可以甩对方几条街。
=============================================
"文艺与文盲"应该是“艺文与盲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7-8 15:08 |只看该作者

钟与锺,文艺与文盲,一字之别,一字之差,这距离就可以甩对方几条街。

几条街?哦,对,回字还有四种写法呢。









醉笑,你比杨绛有文化不?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7-8 15:10 |只看该作者

“钟”与“锺”本来就是一个字儿,非要牵强地强调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有文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7-8 15:5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12-7-8 15:10
“钟”与“锺”本来就是一个字儿,非要牵强地强调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有文化了?

知音姐你别不服,这就是有文化,这就是有水平,就是有层次。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7-8 16: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12-7-8 09:29
“约定俗成”与“相约成俗”是两个词,这个不算错误。

呵呵,知音,问问你家清华,有“相约成俗”这个词么?

或者你给解释一下,啥叫“相约成俗”?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7-8 16:08 |只看该作者
醉笑跟那个老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告知其二,两人还不服。

胸无点墨,咿呀学舌。

咿呀学舌也是我根据“鹦鹉学舌”和“咿呀学语”自创的词,你没见过吧?再上百度搜搜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7-8 16:26 |只看该作者
钻石老五 发表于 2012-7-8 07:18
我家1979年中华书局版的管锥编,就印成金字边的鐘,所以杨逍错误也难免。

你的意思,钱钟书管锥编出版时候,不让钱钟书本人看一看么?或者钱钟书默认自己的名字为钱鐘书?

你俩最笨的地方就在于不会分析。锺鐘通用多年,早成常规,钱钟书自己都不去反驳。曾有朋友给他提议,你的著作刊行天下,如署名都不统一,也太不成体统。钱钟书本人表示更倾向于选择“锺”,他死后有些学者为了尊重他个人意愿,就用钱锺书来表示。但并不代表其它两个写法就是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7-8 16: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12-7-8 09:24
銭锺書,
钱钟书,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两种搭配,在台湾等繁体字地区,就用前者;在大陆等简体字地区就用后 ...

我在帖子中说了,这件事已经有结论,不容我们讨论该用哪个不该用哪个,无论谁“认为”什么,都毫无意义。
我只是在讲述一件事实,让大家知道,信不信是你们的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7-8 16: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12-7-8 16:26
你的意思,钱钟书管锥编出版时候,不让钱钟书本人看一看么?或者钱钟书默认自己的名字为钱鐘书?

你俩 ...

不讨论这个了,说说你的“相约成俗”吧,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7-8 16:33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8 16:26
我在帖子中说了,这件事已经有结论,不容我们讨论该用哪个不该用哪个,无论谁“认为”什么,都毫无意义。 ...

《水浒传》是谁写的?有定论没?

文艺不是数理化,还定论呢。就算数学还有多元呢,你懂不?语文不行,数学你总行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7-8 16:38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8 16:32
不讨论这个了,说说你的“相约成俗”吧,呵呵。

我又不是你老师,为啥要教你?

你规规矩矩叫我一声老师,我就给你细细说来。你虽然脑子不够用,但碰到我这样的师傅还是会有点出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7-8 16: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12-7-8 16:33
《水浒传》是谁写的?有定论没?

文艺不是数理化,还定论呢。就算数学还有多元呢,你懂不?语文不行, ...

语无伦次了,东拉西扯的。

文史研究本就有个“有定论”和“无定论”的概念,当然这个你没见过是可以理解的,小学课本上没有。

醉笑时间有限,没空给你普及这些常识。

只想听你解释一下“相约成俗”,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7-8 17: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12-7-8 16:33
《水浒传》是谁写的?有定论没?

文艺不是数理化,还定论呢。就算数学还有多元呢,你懂不?语文不行, ...

解释不了就算了,别硬着头皮苦撑。顾左右而言他,是撑不住的表现。
你这点文化,就别一会英语一会数学的了,说的越多越漏底。

失陪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7-8 18: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8 16:00
呵呵,知音,问问你家清华,有“相约成俗”这个词么?

或者你给解释一下,啥叫“相约成俗”?

你所说的有没有是指哪个范围之内有没有呢?是新汉语成语词典吗?

清华说,相约成俗就是约定俗成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7-8 19:05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12-7-8 18:16
你所说的有没有是指哪个范围之内有没有呢?是新汉语成语词典吗?

清华说,相约成俗就是约定俗成的意思 ...

知音姐看文不仔细,人家已经说了,百度过,没有。
呵呵,提起字典,我想起件事。前段时间有个记者写了个新闻稿,标题是《城市里的“手机控”》。恰好我们单位评报的是个老头,从不上网。类似于“手机控”之类的词,他是闻所未闻,他就坚持这个词使用错误,一定要扣这个记者的分数。我告诉他手机控的意思,并说网上这样说已经不新鲜了。结果他是怎么都不认可。老头是上世纪中的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生,关于字词的含义和使用,只认字典。木有办法啊。
其实我的看法是,用来给人阅读的文字,只要大家都能懂,就不能算错。除非是出现了明显的错字。
不过,只认百度的人,多少还是比只认字典的人强,因为百度收录的东西,到底比字典要多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7-8 19: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7-8 19:23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12-7-8 18:16
你所说的有没有是指哪个范围之内有没有呢?是新汉语成语词典吗?

清华说,相约成俗就是约定俗成的意思 ...


{:soso_e113:}

有一种东西带个大喇叭,摇一摇会出声的叫什么来着?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7-8 19:21 |只看该作者
周糊涂 发表于 2012-7-8 18:48
旗帜鲜明地支持杨逍逍!

{:soso_e185:}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7-8 19:2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12-7-8 18:16
你所说的有没有是指哪个范围之内有没有呢?是新汉语成语词典吗?

清华说,相约成俗就是约定俗成的意思 ...

对了,关于“钱锺书”,我也是从书本上电视上看来的,知音让你家清华问问清华文学院的老师们,或许有个比较权威的说法。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7-8 21:15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8 17:00
解释不了就算了,别硬着头皮苦撑。顾左右而言他,是撑不住的表现。
你这点文化,就别一会英语一会数学的 ...

你是真傻逼还是假傻逼?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小说有个文狐因为不知道“通感”这种修辞方法,指责别人语法不通。你跟他真是天生一对屁屁胡。

“相约成俗”指大家互相约定而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这里“相约”和“成俗”是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这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语法。对于语感较强、功底丰富的人而言,通常能根据汉语语法轻易的组合新的词组;这也是汉语的一大魅力。相约成俗就是这么一个例子。“约定俗成”中“约定”和“俗成”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属于联合式成语,任意删除一个词都不妨碍原词组本意。所以我告诉你“相约成俗”和“约定俗成”意义接近但有一定差别。

这么简单的、基础的语法问题,你居然看不明白。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跟你解释。

夏虫不足以语冰。你不仅是个文盲,而且缺乏创造性与理解力,只知“约定俗成”而不知“相约成俗”。你没见过并不代表不合理不存在。你一定没见过你爷爷的爷爷,但你敢肯定他是存在不合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7-8 21:25 |只看该作者
桥上有嘉人 发表于 2012-7-8 19:05
知音姐看文不仔细,人家已经说了,百度过,没有。
呵呵,提起字典,我想起件事。前段时间有个记者写了个 ...
其实我的看法是,用来给人阅读的文字,只要大家都能懂,就不能算错。除非是出现了明显的错字。

正是!我们看文讲究的是思想和内涵,又不是考文学常识。

诶?醉笑是不是把“文学常识”当成“文学”了哪?{:soso_e132:}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7-8 21:27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千场 发表于 2012-7-8 19:24
对了,关于“钱锺书”,我也是从书本上电视上看来的,知音让你家清华问问清华文学院的老师们,或许有个比 ...


我家清华绝对不会问这种让教授嗤之以鼻的问题,正经事儿还研究不过来呢{:soso_e12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