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黄金时代 贾母是狼外婆吗——《红楼梦》98回之我见(3)
查看: 91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母是狼外婆吗——《红楼梦》98回之我见(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0-30 15: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原回目【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一)
   关于人的死亡,我们先祖的丧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一条就是在老人(岁数大)或长辈的(比自己辈份大的)葬礼上,做为子女晚辈要尽量的大哭特哭表示对他们的思念尊重和歌颂,他们的亡灵听了会觉得不白活一回心生欢喜走的坦然。反之,在夭折早亡的小辈葬礼上,长辈越是大哭特哭了,就越是等于在骂他们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不孝子孙,他们的亡灵听了就会觉得有愧于尊长心怀怨恨走的愤然。在迷信里,这亡灵一旦有了情绪,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六道轮回。
   到底有没有亡灵和六道轮回?咱们是只见活人奔波,谁见死人享福?但人伦之爱里,哪个长辈会忍住对先自己而去的子孙的哀伤?尤其是有着直系血缘关系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他们得知了自己的子女、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不幸比他们早奔赴黄泉时,那份哭嚎最是情不自禁疼彻心扉掺不得半点假。所以,我觉得不让长辈大哭特哭的丧文化,应该是我们先祖通人性,用亡灵不悦说,来阻止和劝导那些痛失爱子爱女爱孙等人,不然那些做父母的做长辈的,止不住哭泣,哭出个好歹怎么办?从这个层面上讲,丧文化也有借迷信说来行人道主义关怀的一面。
   本回贾母在得知黛玉死讯时哭的老泪纵横,应该是真心真意的不舍和难受。想想,她老人家就一个宝贝女儿贾敏,贾敏死了,她在黛玉父亲还活着时就派贾琏去把女儿留下的唯一女儿接进府里亲自抚养。吃穿用度,极尽最好的最精致的,比三个亲孙女都要高端上档次。贾母不是出于深爱偏爱,会这么做吗?女儿的唯一骨肉,又从小在自己身边呆了近十年的时光,自己亲眼见证着外孙女的女大十八变,这外孙女说走就走了,怎么不让做外婆的贾母肝肠寸断啊?
   凤姐是个人精,她深知贾母也是个人精,如果也用丧文化里,不让老辈人过分哭小辈人的那套说词是很难劝住贾母嚎啕大哭的。毕竟连我这样的愚钝之人,都能体会到是先祖们善意的欺骗痛失小辈的人,对他们进行安慰的说词,贾母玲珑剔透之人,怎么会不知这丧文化的实质?所以,凤姐不走寻常路,抓住了贾母的另一块心头肉宝玉这个梗,撒谎说是宝玉在找贾母呢。这样一来,贾母就算再悲伤,也得止住哭音,去看看宝玉怎么样了。因为宝玉从失玉起就变得精神痴呆茶饭不思身子也虚弱医药无效,才给他先拜堂成亲冲喜等出了元春的孝服期再圆房,就是为了他能恢复健康。这个时候,喜也冲了病也没见起色,他要找贾母,贾母还不得赶紧去看看怎么回事?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10-30 15: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二)
   袭人的黑粉儿,说她是心机婊,早就害怕宝玉娶了黛玉,黛玉牙尖嘴利小性子将来对她这个姨娘不好。《红楼梦》是为了闺阁昭传的,曹翁的视角是袭人跟了谁就一心一意侍候谁,是值得赞扬的忠诚。她怕宝玉知道了娶的不是黛玉,闹起来宝玉会有啥闪失,就主动向王夫人和贾母汇报了黛玉那年和宝玉两个人在园子里私下说的话,揭露了他们两个已经私定终身的事儿。贾母王夫人才会顾忌到宝玉的精神和身体承受能力,听从凤姐安排使用调包计让宝玉宝钗成亲的。
   黛玉和宝玉私定终身,是打了贾母的脸。贾母内心再爱黛玉再疼黛玉,也不能再让宝玉因黛玉出了事儿。那样,她做为封建制度下的大家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就给王夫人抓住了话柄。贾母在得知黛玉死后,哭诉说,你是我亲外孙女不假,可跟宝玉比起来还差着一层,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跟他父亲交代啊。其实,就是说给王夫人凤姐等人听的,拿贾政做幌子,对自己面上好看。
   从贾母在黛玉死后哭的样子看,这位老人家从亲情上是真的悲疼,又因要维护风化和名声,她又不得不跟王夫人凤姐一伙。反正黛玉已死了,哭也哭不活了,宝玉不能再有什么事儿,不然就是要了她这个“始作俑者”的命了。
   说贾母是宝黛爱情的“始作俑者”,这点前八十回小说派读者们是公认的。因为他们认为贾母把黛玉接来,又不避讳男女从小带在一起养着,使宝玉黛玉日久生情了,后四十回又不支持宝黛爱情了,是换了作者。其实,后四十回里,尤其是在黛玉死后,人家贾母自己边哭边承认是她害了黛玉的。然后又说自己宠她爱她疼她,可是她不应该不遵守妇德,得了心病(指相思病),自己怎么治得了啊!这很符合老人家事后后悔给自己找借口找台阶自己安慰自己的人性。那些前八十回派读者们,就是忽略了在社会背景下人的复杂多变性和身不由己。以为人性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就是一加一或者是一减一有固定唯一的结果呢。
  
   (三)
   分析完了贾母对待黛玉之死的又悲又疼又无奈的态度后,再看她对宝钗说的话就能更好的理解她的心态了。
   当宝玉头天晚上成亲,第二天府里忙着送走了贾政。然后,凤姐才找个机会缓缓的把黛玉是如何死的事情禀报给了贾母王夫人后,贾母出于血缘关系和觉得愧对死去的女儿,实心实意哭黛玉时,凤姐想出了一个招数撒谎让贾母去看看宝玉找她做什么?王夫人趁机提出,不要贾母到丧事现场,怕她触景伤情哭坏了身子。贾母也就遵从丧文化自己不去潇湘馆现场看黛玉最后一眼了,由王夫人背着宝玉偷偷地操办一下黛玉葬礼了。
   这里王夫人虽然是黛玉长辈,可是,她们没有血缘关系,又加从第一天王夫人见黛玉就防着她和儿子走的近。元春省亲那会儿,是出于礼貌和贾母面子,湘云说龄官长得像黛玉,王夫人还怕黛玉小性子对湘云使眼色。到后来抄捡大院子时,直接说晴雯狐媚子长得像黛玉样,也不怕传到黛玉耳朵里黛玉生气了,可见王夫人因黛玉跟宝玉两情相悦事情上是不满和记恨黛玉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与自己没亲情关系,又妨碍着自己儿子和亲外甥女宝钗婚姻关系的第三者死就死了吧,说不定王夫人心里还求之不得呢。以王夫人对黛玉的感情,由她来操办黛玉葬礼,她也不会大哭特哭黛玉的,也符合源远流长的丧文化规矩的。
   作者写黛玉之死,是从黛玉的死因,黛玉的死法,和黛玉死后众人的态度分三部分来叙述的。每一部分细读下来,都催人泪下,尤其是黛玉死后,我觉得读着格外悲兮兮——自己在世上最亲的两个人,外祖母被人打着爱护她身体的幌子,哄骗着不到现场看她最后一眼;宝哥哥这个心上人成为别人的丈夫,还被隐瞒了她死的信息也不能到现场看她最后一眼。她的尸体任由着拆散她婚姻的主谋者来给自己成殓盖棺举行所谓的仪式,再没有比这样更让人心疼的了!
  
   (四)
   关于黛玉的死,凤姐的心里应该是和王夫人一样的,这么个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人,自己又为了宝钗的婚事得罪了这个人,她死了比活着对自己有利。只是,黛玉再不好,她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她不得不为了讨好贾母操办。一句对李纨探春说的话,到底是你们疼她(黛玉)多啊。道出了凤姐的心里话——是亲三分向,宝钗到底是她的亲表妹,她能不站队支持金玉姻缘吗?
   那么,面对黛玉之死,宝钗是怎么想的呢?本回交代的是贾母听了凤姐撒的谎,止住了悲声不哭黛玉了,到了宝玉屋里,见宝玉已经睡下了。贾母就出了宝玉屋子到了宝钗那里。【 那时宝钗尚未回九,所以每每见了人,倒有些含羞之意。这一天,见贾母满面泪痕,递了茶,贾母叫他坐下。宝钗侧身陪着坐了,才问道:“听得林妹妹病了,不知他可好些了?”贾母听了这话,那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因说道:“我的儿!我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宝玉。都是因你林妹妹,才叫你受了多少委屈!你如今作媳妇了,我才告诉你:这如今你林妹妹没了两三天了,就是娶你的那个时辰死的。如今宝玉这一番病,还是为着这个。你们先都在园子里,自然也都是明白的。”宝钗把脸飞红了,想到黛玉之死,又不免落下泪来。贾母又说了一回话去了。】
   【】里是书里原文。宝钗见了贾母,见她满面泪痕,她为什么不考虑到贾母是因为担心宝玉的病?或者是思念离家的贾政?一般人这个时候,应该是问一下贾母,老太太您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才符合常理呀!
   可是,宝钗一看贾母脸有泪痕,马上问【听得林妹妹病了,不知她可好些了?】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林妹妹已经死了两三天了,她能听得林妹妹病了信儿,也完全能听得林妹妹已经死了信儿。这个跟宝钗透露黛玉死亡消息的,一可能是袭人等原怡红院系丫鬟们讨好巴结宝二奶奶的,告诉宝钗让她心里有个数。也可能是莺儿等薛家带过来的陪嫁丫鬟们得到小道消息,偷偷告诉她家小姐好有心里准备。也可能凤姐,她在金玉姻缘上,和自己的两位姑妈达成了统一战线,当她得知黛玉死讯时,在找机会慢慢告诉贾母之前,她是有时间单独见宝钗或者王夫人薛姨妈的。这些人,跟黛玉没有血缘关系,在金玉姻缘上又都是一条线上的人,她们知道黛玉的死讯,无所谓的悲伤,也就不会产生什么后果,相反提前通气了,还能商讨一下下一步怎么应付贾母和宝玉这两个对黛玉有亲情和爱情的人。所以,当宝钗见贾母满面泪痕,就想到了是黛玉之死,贾母知道了,也就会装着关心问一句【听得林妹妹病了,不知她好些了吗?】
   贾母被凤姐以怕她哭坏了身子,撒谎骗到了宝玉这里,把操办黛玉的葬礼权交给了王夫人,从她跟宝钗说的话里,已经是黛玉两三天了,她才得到黛玉死的信息。而凤姐等人是提前知道的。为什么贾母知道的时间晚?凤姐她们就是为了怕贾母一时接受不了,才瞒着贾母,瞒着宝玉,不可能瞒着宝钗。那么宝钗这样问,就是在装着不知道。
   宝钗装不知道,凤姐的隐瞒死讯,贾母不可能不明白这其中有内情,她是有深沉的人,不会像我这样的心直口快,当场就揭穿宝钗了,问宝钗,你都听说你林妹妹病了,难道没有听说你林妹妹已经死了吗?这样一问,谁都听出了贾母对宝钗不满了。
   姜到底是老的辣。贾母那段话,听着是把宝钗当成了自己的孩儿了,一句我的儿,叫的亲切,可是,并没有直接告诉她黛玉死讯,而是埋怨黛玉,让宝钗在婚事上受了不少委屈。接下来告诉宝钗,你林妹妹已经死了两三天了,就是你拜堂成亲那个时候死的。又指出,以前你们在园子里住着,你是知道的,宝玉这个病着还是为他呢。
   这番话,宝钗听了脸飞红。她为什么会脸飞红?不要说是,她刚结婚害臊,这个理由贾母一进来就交代了,宝钗新婚见人害羞,但那时脸没红,这就是暗示宝钗的脸红不是指的新婚。而是,她听出了贾母的话里有话!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0-30 15: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五)
   贾母在后四十回为什么要反对宝黛爱情呢?其实,贾母在迎春婚事时就推辞了责任,由着孙女孙子的父母做主了。等到听说贾政的门人王作梅要给宝玉介绍张员外家的小姐时,贾母又出来打听邢夫人,就是说明她并不想外面给宝玉说亲事(以邢夫人对待亲兄弟侄女的态度,贾母早就料到她和自己的亲戚关系不会好到哪里去的,邢夫人本性贪得无厌,她的亲戚不能满足她的诉求,她是肯定不会说好话的)果然邢夫人就说张家人吝啬。贾母这时又要干涉宝玉婚事的目的,就是想着自己的外孙女的,所以当她听说张家人吝啬时,马上派人去通知贾政不要应允那门亲事。又提出了宝玉的婚事标准,要亲上加亲要在园子里找个知根知底的。可惜,贾母当时只有辈分被尊敬,身边没有嫡系的人,凤姐在关键时刻和自己的姑妈们统一了战线,提出了金玉姻缘,使得贾母没法反驳了。
   凤姐提出金玉姻缘,贾母笑着说,我怎么把她给忘了?这句话就透露出了,当她提出要亲上加亲在园子里找,并没有考虑到宝钗的,但是凤姐做媒了,宝钗又和黛玉一样符合她提的条件,金玉姻缘又是吉言,贾母没法当着王家娘三个反对的。
   王家娘三个也不是糊涂虫,一听贾母的话,就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才有了王夫人一伙怕夜长梦多,贾母和贾政再串联,否定了金玉姻缘,就提出了黛玉和宝玉的事儿,开始攻击黛玉不守本分,和宝玉有了感情。由小红放出风来说宝玉要和张家小姐定亲,使得黛玉杯弓蛇影差点死了。这让贾母没了面子,只能维护封建礼教。按贾母的逻辑,就是你们不要我外孙女,我外孙女还怕找不到婆家吗?先背着黛玉把宝玉婚事办了,然后再给黛玉找个好婆家,这样一来不就两全其美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就是为了还泪下凡的,当得知不能和宝玉成亲,哭的泪尽而亡了。这让原本要成全外孙女,却被宝钗截胡的贾母情何以堪?所以,她哭是真心疼黛玉的。在这样的心态下,换做一般的老太太,见亲外孙女死了,一心疼一着急就会冲着宝钗发脾气——要不是宝钗你个祸乱星参与进来,我外孙女得偿心愿嫁给我孙子还会死吗?
   可是,贾母偏能控制住情绪,正说反说,把对宝钗拆散黛玉婚事,说成是因黛玉的参入让宝钗受委屈了。这样一来,宝钗听了自然也听出了其中含义,自然不好意思脸飞红了。贾母这样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宝玉不吃不喝痴痴呆呆的状态让人担心,她也怕宝玉的病不能好或者是死了,宝钗不能好好待宝玉或者不能守寡。等到回九之后,薛姨妈来了,贾母又哭自己外孙女时,也是排了黛玉的不是,夸奖宝钗的好处,就是要把她们母女捧杀了。要是薛家母女,面上流露出后悔嫁给了宝玉,贾母是有话要说的,我外孙女就是因为没有嫁给我孙子死的,你薛宝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0-30 15: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由此可以看出,贾母这个老太太,在失去至亲骨肉外孙女林黛玉后,还能考虑到家里的和谐宝玉的未来,说话做事分寸不乱,是个有阅历有见识有头脑的人,并不是前八十回派读者认为的慈祥的外婆人设变了成了狼外婆人设的。贾母这个人物形象,是随着故事的情节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变化的。如果120回不是全璧,两个作者是不可能这么不动声色让贾母在维系亲情和维护封建礼教间抉择,让她昧着良心摧毁了宝黛爱情,又不得不也成为一个失去至亲的可怜老人,让她也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之一。
  
   (六)
   本文的最后,本人也不管犯不犯解读大忌:读者不能用自己的视角代替作者的视角了,对薛宝钗进行一个鄙视。
   作者所处的年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薛宝钗的入贾府轨迹是,打着进宫选秀女,没了下文后就通过自己的丫鬟黄莺儿提出了金玉姻缘。自己住在贾府不走,见袭人也不满宝玉和黛玉湘云她们走的近,就觉得可为我所用,扑蝶偷听了小红的秘密就转移矛盾到了黛玉身上。曾经借着开玩笑的口吻试探,要把黛玉嫁给她哥哥,这样她就没了竞争对手好实现金玉姻缘。发现黛玉偷读过西厢记,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黛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去淘弄那种书,还不是宝玉从外面带回来的?却在表面上装出帮黛玉隐瞒状。抄捡大观园后宝钗表面上是避嫌搬走了,背地里听从家长安排接受金玉姻缘,得到了准信后,连贾政升职王家送戏请客,她都为了避嫌不去参加。马上要宣布定亲时,哥哥失手打死了人,婚事被耽搁了急的生病了,还装着闺蜜样给黛玉写诗诉苦。这些做法,在作者的眼里宝钗是遵守三从四德的。可是在我这里,她就是典型的“始于虚伪,终于无耻”。
   怎么解呢?她和黛玉一起在大观园里相处了好多年,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宝玉黛玉的感情,却还要横刀夺爱?别说她是听话的好榜样——书里交代清楚的,宝钗从小读书比薛蟠强十倍,父亲死后,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帮母亲治家上了。比如,尤三姐死了,薛姨妈不舍,那时,宝钗怎么不说她是个姑娘不该对母亲指手画脚呢?她能果断批评母亲不该八卦要为了家里的生意宴请伙计。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宝钗在家里有话语权的,她要是不愿意的事儿,薛姨妈是不会坚持的。但是,到了和宝玉的婚事时,她却推了不管了,由她母亲张罗做主了。把跟黛玉的姐妹情,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所以,贾母说【都是因为你林妹妹,让你受了多少委屈】,贾母的弦外之音,就是因为宝钗让林妹妹受了多少委屈甚至连命都没了。你们一块儿在园子里住,你宝钗不知道宝玉黛玉感情吗?贾母的这句话,等于狠狠的打了宝钗一记耳光,也就难怪宝钗会听了脸飞红了。
   至于宝钗对于黛玉的死,心里活动是什么?作者不明写,是因为写宝钗不舍得太虚假了:做为情敌,黛玉活着就算嫁人了,保不住宝玉黛玉会再见面,再发生点什么不才之事怎么办?不如黛玉死了一了百了!要是实话实说,宝钗巴不得黛玉死了,对宝钗形象有损。这句宝钗听了脸飞红,短短几个字,看似留白,其实通过宝钗的表情,把她的心理状态也给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笔,就是前八十回也没几处!
   说后四十回文字不好的人,真不明白,你们是读小说还是在《红楼梦》里赏读诗词歌赋呢?要是不去关注故事的发展趋势情节细节不为故事的发展服务,只想着应该后四十回也和前八十回一样多些诗词歌赋,那么,你们直接去阅读诗词书籍不比在小说里读诗词过瘾吗?
   回到本文的主题上来,贾母并不是狼外婆,她正话反说,替外孙女埋汰了宝钗横刀夺爱,又敲打了宝钗要好好对待宝玉。可谓是宝刀不老!
   宝钗更是不简单,坚持了前八十回里的冷漠性格,对黛玉之死,只是流点泪后,马上又想到该如何去跟宝玉讲这件事,(可能已经想了好几天了),——这和金钏死了,她去想着替姨妈王夫人洗地讨好王夫人,尤三姐死了,她不念柳湘莲曾帮过他哥哥的交情,管你们死不死走不走的,宴请伙计好让他们忠心帮着家里做生意一样的心里只有自己利益,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
   读本回,分析黛玉死因死法死后,贾母并不是不疼爱黛玉,只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宝钗这边了,事情一步一步发展下来,她也无能为力了。
   (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0-30 16:40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30 15:31
由此可以看出,贾母这个老太太,在失去至亲骨肉外孙女林黛玉后,还能考虑到家里的和谐宝玉的未来,说话做事 ...

撇开其他考量,身体、性情、品德、家境……都不说。
贾宝玉怎么也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儿子。老太太当什么家那是吆喝。越俎代庖,都是不可以的。除非他娘他老子授权贾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0-30 18: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主好文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0-30 18:5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0-30 21: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3-10-30 16:40
撇开其他考量,身体、性情、品德、家境……都不说。
贾宝玉怎么也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儿子。老太太当什么家 ...

就是这个理。其实,贾母一开始在元春赐端午节礼物,宝玉和宝钗一样,其他姐妹一样。贾母就明白了王夫人的意图。她在清虚观打醮时,对于宝玉的婚事自作主张不许早婚,就是讨人嫌了。她那么精明的人为什么会讨人嫌管孙子的婚事?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亲外孙女。
贾政孝顺王夫人明面也不好硬刚,偷着撵晴雯就是变相挑战贾母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0-30 21: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3-10-30 18:13
公主好文

白兄谬赞了。给白兄请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0-30 21: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3-10-30 18:56
感谢梨花。

感谢林老帮我守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0-31 02:06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30 21:16
就是这个理。其实,贾母一开始在元春赐端午节礼物,宝玉和宝钗一样,其他姐妹一样。贾母就明白了王夫人的 ...

撵晴雯绝对是提醒贾母。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0-31 21: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30 15:31
由此可以看出,贾母这个老太太,在失去至亲骨肉外孙女林黛玉后,还能考虑到家里的和谐宝玉的未来,说话做事 ...

入情入理
楼主是真读书的人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1-2 21:41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0-30 15:31
由此可以看出,贾母这个老太太,在失去至亲骨肉外孙女林黛玉后,还能考虑到家里的和谐宝玉的未来,说话做事 ...

小鱼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我有点想不通:山中高士晶莹雪,是原作者的判词吧,这个判词是很高的评价,这个怎么解释才合理呢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1-3 10: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3-11-2 21:41
小鱼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我有点想不通:山中高士晶莹雪,是原作者的判词吧,这个判词是很高的评价,这个怎 ...

四手老师总是能提出好的问题,引我深思。
我觉得解析文章,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看一篇文章的字词。第二个部分是分析文章的主题。第三个部分是看文章的结构。第四部分是看文章的表现手法技巧。
关于红楼梦里的判词,事先公布出来了,就是要后面给打破用的,也就是作者要往下进行的故事有部分是要打破判词的设定自圆其说来增加小说的看点,不然一点悬念没有了,叫个人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谁还会去往下读?
第二,晶莹雪对应寂寞林,是点出宝钗黛玉的名字并没有多大意义。山中高士对应世外仙姝,是因为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并没有褒贬成分,为了对应这个名词给薛宝钗的称谓叫山中高士是之一含义,之二含义就是山中比较俗气,我们凡夫俗子都会进入,而世外并不是一般人可能进入的。仙姝是仙女仙里的名媛,也比高士高级。高士连隐士都不如,因为那个高,不但指正能量水平高也包括了负能量水平在内。

还有个问题就是作者的视角书里人视角和读者的视角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作者和读者所处年代不同,意识也不同,书里人视角是当局者迷。比如宝钗就很符合当时人对于淑女楷模的要求。而她背地里去给王夫人洗地金钏之死和跟她妈说不要管柳湘莲走不走失,是只有王夫人和薛姨妈知道的。她把偷听嫁祸给黛玉也只有她和小红坠儿知道的……这也就对她在书里人的视角还是正能量的。我是违反了解读大忌用我自己的喜好评价宝钗的。所以,回到书里,作者的那个时代,宝钗还是女子楷模的。但是做为黛玉的外婆贾母,在内心深处还是自家的外孙女亲,只不过贾母碍于当时的封建礼教也无能为力改变黛玉的失败结局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1-3 10: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3-10-31 21:11
入情入理
楼主是真读书的人
~~

欢迎光临。老师谬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1-4 21:1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对红楼如此用心剖析,实在是难得,美则美矣,就是太累啦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1-5 13:15 |只看该作者
多乎哉 发表于 2023-11-4 21:12
对红楼如此用心剖析,实在是难得,美则美矣,就是太累啦

做学问、写文章,都很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1-5 13:16 |只看该作者
多乎哉 发表于 2023-11-4 21:12
对红楼如此用心剖析,实在是难得,美则美矣,就是太累啦

只要能写出好文章,再苦再累也值得。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1-5 21: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战斗鸡 发表于 2023-11-5 13:16
只要能写出好文章,再苦再累也值得。

好文章也是有等级的,我是这辈子也写不出我偶高老师那样有深度的好文章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1-6 18:15 |只看该作者
过路的鱼 发表于 2023-11-3 10:07
四手老师总是能提出好的问题,引我深思。
我觉得解析文章,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看一篇文章 ...

小鱼的分析很有道理,也有可能是反讽,小鱼读书仔细,除了宝钗,还有没有和判词不同的人物形象?
我有时候有一种感觉,比如有一类作家,他们一直以刻薄无情的方式看待所有人类的美德,但是他们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发泄私人恩怨,而是以另一种眼光更真诚地去反思一种真理或者道理,这种真诚叫做无情的善,或者平等之善~~
宝钗的思考一直走在很多人前面,我们对她伪善的认知在于她处心积虑想嫁入贾家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她的伪善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我对她的理解她确实有心计,但是她可能是为家族为母亲,但我总的感觉她对自己其实更狠,而且她是最理解黛玉和宝玉的人,这种理解甚至超越了他们对自己的理解,所以我感觉她因为理解宝玉而喜欢宝玉,但是如果说到她以女儿心态多爱宝玉,我觉得没有可能,从这一点上,我才觉得“士“”比较适合她,至于晶莹雪,我想她对自己无私欲,而是处于家族责任,就有了私欲,所以说她心计也不为过,这一点上伪善也说得过去,但是我感觉她始终没有自己,她内心没有对任何人和物的欲望,这又有一点不太算~~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1-6 22:54 |只看该作者
小鱼高才!佩服!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1-7 10:14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3-11-6 18:15
小鱼的分析很有道理,也有可能是反讽,小鱼读书仔细,除了宝钗,还有没有和判词不同的人物形象?
我有时 ...

四手老师考虑问题多维和有深度,不像我一根筋,不喜欢哪个就是哪个了。
你能从宝钗的伪善根源去分析,我就没有做到。宝钗之所以是晶莹雪和高士,还是要对应她的那句花笺她对于宝玉是属于高冷范儿。这个算是我的认知的一个补充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1-7 10:22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3-11-6 18:15
小鱼的分析很有道理,也有可能是反讽,小鱼读书仔细,除了宝钗,还有没有和判词不同的人物形象?
我有时 ...

判词和人物形象不符合的,最明显的就是秦可卿吧。
秦的判词晴天情海幻情深,情字相逢必主淫。
可是,秦可卿在前八十回里是唯一有了结果的金钗。她在前八十回里的死也没有提到她的淫,什么淫丧天香楼只是猜测不值得信。到了后四十回里,鸳鸯之死时,秦可卿又出场接引鸳鸯时,跟鸳鸯说的分明,就是按着判词和画她是该勾引贾府的男人坠落,事败后上吊的。可是她参悟了,也就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没有上吊,病死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曹翁敢提前透露一下信息,就是有把握让这些人的命运不和原来的一样有些出入,还能自圆其说,这才是高明的写作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