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华夏儿女 军营牛人26:黄 臻——一路走来全是歌
查看: 4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营牛人26:黄 臻——一路走来全是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6-20 0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敢忘记军旅生涯中遇到了的第一位师职首长、大兴安岭军分区原政委黄臻对我的知遇之恩和无私帮助。
  这么多年来,时不时总会想起同一个问题:如果不是黄政委发现我能写点东西并建议把我调到团部,我会不会在洛古河边防五连一直干到转业?
  确有可能,并且可能性很大。部队卧虎藏龙,什么厉害角色都有,很多战友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而我这个从大巴山余脉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之所以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最初的机会,是黄政委给我的。这一点,一辈子不敢相忘。
  实际上,从边防连队到团机关,从军分区到省军区,包括后来调到军区机关,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边防五连当年所出的那起涉外事件,源于黄政委到我们五连蹲点,源于黄政委发现并认为我是个人才。



  一
  其实,我算哪门子人才?只是喜欢文字并长期坚持练笔而已。
  要说厉害角色,黄政委绝对算是一个,并且是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个。
  如果没有记错,黄政委是1968年兵,他当兵六七年后我才出生,真正的老前辈。
  黄政委是农家子弟,来自黑龙江省海伦县。
  入伍后,这个农家子弟给自己定了一条奋斗标准:比同龄人表现更优秀一些,比同龄兵进步更快一些,永不懈怠,永不服输。
  他的这个标准,后来成为指导我军旅生涯实践的首要标准,一直默默激励着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黄政委当战士时,没在野战军,没在大部队,而是在以干部为主的人武部。
  那时人武部编制人员比较多,作为义务兵,主要负责人武部机关的公差勤务,打扫卫生,端茶送水,不站岗不执勤,工作平平常常,很难有所出息。
  还是义务兵的时候,黄政委就很好强,想尽办法寻找展现自己的机会。
  同样都是战士,别人打扫卫生,他帮领导誊写材料;别人跑跑颠颠忙着杂事琐事,他陪领导去乡镇检查调研。
  一来二去,他成了兵中的佼佼者;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比一些年轻干部还要突出。
  那时战士提干的机会多多。像他如此优秀的战士,自然脱颖而出。
  于是,他成了同年兵中的第一个提干的战士,穿上了四个兜的干部服装,成为人武部的报道干事。提干当年,就在牡丹江以上新闻媒体包括《解放军报》发表稿件100多篇,其中采写的县委书记王永江报道稿,《解放军报》刊发了一个整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荣立了三等功,开创了所在人武部参谋干事立功的历史先河。
  之后,从人武部调到牡丹江军分区,成为宣传科的主力干事。后因熟悉征兵、民兵等工作,本该当宣传科长的他被任命为动员科科长,成为那个时代的“跨界先锋”。
  无论是当宣传干事还是动员科长,他的笔头功夫都很过硬,号称“牡丹江军分区一枝笔”,领导们的各种材料都让他过目把关,否则就不放心。
  黄政委给我讲,他当科长的时候,科里有副科长,还有9个参谋,一帮兄弟对他都很敬重,可以说是指到哪打到哪。
  他这个动员科长之所以牛气冲天,不是因为脾气硬朗,而是工作干得确实漂亮。
  比如,他当动员科长期间,沈阳军区在牡丹江军分区搞预备役部队建设试点,探索成立预备役师。尽管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但他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带领动员科全体人员主动作为,拼了一年,圆满完成先行任务。
  还是当动员科长期间,沈阳军区、黑龙江省军区赋予牡丹江军分区民兵工作改革任务,他全程筹划推进,历时8个月,改革顺利落地,做法被沈阳军区推广,他还作为试点单位代表参加了总部组织的座谈会。因表现突出,总参兵员动员处(原总参动员部前身)看中了他,找他谈了话,甚至下达了任职命令,后因家属工作调动困难、军分区领导又极力挽留而作罢。
  依旧是在动员科长任上,全程经历了人武部移交地方这件极为棘手的事情。从军队序列转到地方***,军官们有的想就地转业,有的想调往军分区机关,思想空前活跃。他牵头负责移交事宜,前后几个月,没出现任何纰漏。
  更为传奇的是,动员科长竟然被提拔为边防某团政委!按照惯例,动员科长一般提升为人武部部长,就算当上边防团团长,也勉强说得过去。可他这个动员科长,偏偏就当了边防团政委,这在当时绝无仅有、绝对牛气。
  在边防团政委岗位上,他依然干得非常出色,所在团被沈阳军区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团,树立集体二等功;本人被树为沈阳军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荣誉章,同时还位列全军20个领导干部学雷锋先进典型第一个,荣立二等功,20多家省级和中央媒体集中报道,成为轰动一时的先进典型。
  再后来,边防团的黄政委被提拔为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之后改任军分区黄副政委;再后来,黄副政委被任命为大兴安岭军分区政委,成为我的首长;再后来,因身体原因,黄政委离开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八万里茫茫兴安,最终在大庆军分区政委岗位上光荣退休。



  二
  黄政委属于不怒自威型领导,浓眉大眼,满脸坚毅,在他面前,部属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压力或是紧张。
  我是个另类,从一开始就不怕他,在边防五连第一次和他面对面谈话时,我就没觉出自己有多紧张。
  调到军分区机关以后,黄政委非常正式地问过我:小李,你说实话,你怕我吗?他们都怕我,你到底怕不怕?
  我说了实话,不怕。于是黄政委很高兴,说我不至于那么可怕嘛。
  扯远了,还是回到黄政委年轻时的那些光辉岁月吧。
  黄政委当科长当得牛,写材料也是把好手,只要经过他上手的材料,当时的军分区首长百分百予以通过。
  黄政委曾经向我传经送宝:小李,我告诉你实话,那些内部材料,真没那么难写,甚至没有对错;尤其是讲话材料,无所谓道理深浅、水平高低;如果非要给好材料立一个标准,那就只有一条——负责最后把关的领导认可就行。
  黄政委还跟我讲:他当动员科长时,军分区首长们大多参过战,但学历都不高,对材料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只要把他们关注的关键词、想讲的关键话写进去就行了,其它方面,任由你发挥。
  黄政委还告诉我:那时他写材料,先按自个儿的思路写,写完了,再把领导强调的那些关键词、想表达的观点找出来,逐个往已经写完的材料里安放,十有八九都能顺利过关。
  哈哈,黄政委教我这招,至今还在使用,效果真就不错。



  三
  1999年春节过后,当我还是个扛着红肩章的军校实习学员,在黄政委的极力推荐下,我从洛古河边防五连调到漠河边防某团政治处宣传股,由此开启长达20余年的机关工作岁月。
  2000年3月,当我还是个正排职干事的时候,在黄政委的亲自过问下,我从漠河边防某团政治处宣传股调到大兴安岭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并逐步成为黄政委比较信任的机关干部。
  忘了从何时起,黄政委下部队检查调研,经常只带我一个人。对此,我自个莫名其妙,机关科长们也很诧异:这小子什么路数?难道有什么特殊背景?
  现在想想,这事确实有点不同寻常。排职干事,少尉军衔,中专文化,要阅历没阅历,要学历没学历,堂堂正师职领导干部,肩扛大校军衔,下部队凭啥总带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
  要知道,按照惯例,军分区司令员或政委下部队,一般要去个副参谋长或政治部副主任,最次也要去个科长;人手实在安排不过来,也要派一个老一点的参谋干事助理员,并且不止一个,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都要派人参加。
  黄政委偏不,就带我这个小干事下部队,并且带顺了手,几乎是能带就带。
  跟黄政委下部队,其实很幸福:一不用整材料,二不用写汇报,全听他一个人问,一个人讲,我只负责记录就可以了。并且这个记录只归我自己学习领悟,黄政委从不过问,也不要求我整理,所以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黄政委确实有水平。
  到边防一线连队,他更多的是鼓励,是表扬。即使连队有问题,他也会和风细雨地指出来,从没见他严肃批评过任何一名连队干部或骨干。
  对边防团和县区人武部领导,黄政委就没那么客气了,检查发现问题,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批得一帮上校、中校们满头大汗,紧张得不得了。
  作为军分区政委,那时黄政委还兼任大兴安岭地委常委。下部队到相关县区,书记和县(区)长自然要前来探望,让我有机会见识了什么叫领导艺术、什么叫人格魅力。



  四
  2002年3月,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纪检处要调我过去工作,黄政委先是舍不得,坚决不放我走,最后终于理解并放行。
  我去省军区报道前的一天,黄政委当着大兴安岭军分区政治部的几位科长讲:这小子行,愿吃苦,能干活,重感情,将来肯定错不了;哪天我生病了,不行了,你们几个可能不会去看我,这小子会去。
  这番话,黄政委说得很真诚,也动了感情,听得我鼻子阵阵发酸,想哭。
  2004年夏天吧,已经调任大庆军分区政委的黄政委被确患了重病,虽然发现得早,但仍然做了手术,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得知情况后,我向我的直接领导、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纪检处吴其海处长请假,说是想去大庆看看我的老政委。吴处长很痛快,不仅准了假,还让我代表纪检处捎去一点心意。
  在大庆油田的高干病房里,见到我,满脸倦容的黄政委笑开了花,指着我对前来探望他的军地领导们讲:这小子,我最喜欢了,在大兴安岭工作时总带他下部队…要不要我跟吴其海处长说一下,你来大庆军分区继续跟我干…你能来医院看我,我真是太高兴了……
  达到最高服役年限后,黄政委退了休,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老头,不再抽烟,但依然坚持喝点小酒。
  得病之前,黄政委是出了名的“大烟囱”,一天三包烟,经常还不够抽。
  黄政委的酒量也是海量。
  我曾亲眼目睹他和他的老朋友、时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沈阳军区支社社长张宝印拼酒,那个气势,那个壮烈,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个大清早,张社长到大兴安岭军分区采风,刚下车,这老哥俩便干上了。
  不用杯,不用瓶,而是直接把啤酒往洗脸盆里倒。
  一人一个脸盆,里面分别倒上五瓶啤酒,两人分别端起来,相视一笑便开喝,差不多一口气同时干掉,真是豪情万丈。
  得病之后,黄政委戒烟了,但酒还在喝,并把此为作自己的一个小小爱好。
  在省军区机关工作时,我偶尔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体育场看到散步的黄政委,每次都会问他还喝不喝酒,每次他都乐呵呵地对我讲:我就这点爱好了,不喝怎么行嘛。
  每次我都劝他少喝点,他都打哈哈叉过去。
  2012年1月10日清晨,我给黄政委打了个电话,得知他正在北京女儿家里。
  问起他的身体,黄政委说尚可;我问他还喝酒不,他说还喝;我向他表达我的感激与谢谢,他说不用。
  黄政委叮嘱我把我的联系方式发到他手机里,说到沈阳时一定来看我。
  发送联系方式的时候,我在短信时写了这么一段话:“政委,一直没敢忘记你对我的大恩。总想给您打电话,但总是不敢打,因为不知道说些什么。真心希望你健康快乐,别的都是浮云。有机会一定去看您……”
  后来,黄政委换了手机号,我的工作也一再变动,便与老首长失去联系。后经多方打听,前几天终于重新取得联系。



  五
  黄政委出生于1950年,这今年已经71岁。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已与病魔斗争了十五六年,但老首长一直那么乐观和坚强,依然热爱生活、精神矍铄,依然声音洪亮、一身正气。
  2月27日中午,抽空和黄政委视频聊天。老首长状态很好,思路非常清晰,考虑问题仍如从前那般周全,给我的提醒和建议仍如从前那般诚恳。
  和黄政委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亲切如昔,如沐春风,真有一种重回大兴安岭、重回在老首长身边工作时的亲切感;尤其是老首长对我的点拨提醒,真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聊天过程中,黄政委专门谈到了带兵育人之道,提醒我对部属要严管厚爱,工作上一是一、二是二,错了就要严格批评,哪怕批得体无肤,哪怕批得部属几天几夜吃不好、睡不着,也要毫不退让,这样他才会长记性,才会有进步,才能有发展;同时要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对部属的家庭困难要真了解、真帮助,对部属的成长要始终放在心上、想尽一切办法;当领导是一时的,发现和培养人才、鞭策和成就部属,才是一名领导最应当下力做好的事情。
  对我接下来的发展路径,老首长想得比我深、看得比我远,不仅帮了作了深入分析,还提出了最为合理、最贴近我实际情况的意见建议。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像是首长对部属,而是父亲对孩子一般语重心长、满是疼爱
  政委,谢谢您当初对我的知遇之恩,更谢谢您一直惦记着我这个老部下,一直关心关爱着我这个后生。请您放心,我会进一步发扬您教给我的务实作风和脚踏实地精神,永不懈怠、继续前进,力争不辜负您对我的期盼和厚望。
  军旅生涯有您,真幸运,真温暖,真给了我勇敢前行的力量。

  渝夫2012年1月10日晨草于沈阳,2020年2月29日晚完善于河北易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6-20 13:43 |只看该作者
伯乐也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6-20 19:1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