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54:母亲与智能手机
查看: 1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54:母亲与智能手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0-9 07: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写在前面】母亲与智能手机


  母亲在石家庄的这些日子,每每看见年过八旬的母亲用智能手机看新闻、听音乐、游览公众号文章,或是听见她在视频里与远方的亲朋好友,总是莫名地欣慰和自豪。
  欣慰的是母亲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劲头。除了一直坚持的读书看报,她对网络电视和智能手机很感兴趣,追剧、看综艺节目,熟练使用微信,包括抢红包、移动支付等等,通通不在话下。对年轻人和中年人,这可能不算什么,可在母亲的同龄人里,特别是与她同龄的农村大爷大妈们,这差不多是一项十分现代和洋气的生活技能了。
  自豪的是我和爱人教会了母亲使用智能手机和网络电视。4年前,在石家庄,我和家人手把手地教母亲,学了忘,忘了学,反反复复,很是费了一把功夫。后来我又给母亲换新手机,教她关注公众号和收藏、下载喜欢的歌曲。母亲虚心好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会及时向后人请教,从不觉得丢人。
  那天,我特别留意了母亲自主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音乐,二是养生。在家人或邻居的微信群里,母亲会不时分享她感兴趣的歌曲和文章。



  2021年5月14日下午草于G618次列车上





  第十章


  做个老学童,拥抱新时代



  五十四



  熟悉谭世英的年轻人都会有同一种印象:这是一个爱学习、讲时尚的老太太,穿着喜欢新款式,选购衣服讲究色彩鲜艳,从不排斥新事物,总是努力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二〇一七年夏天,在河北石家庄,通过小儿子李勤俭、小儿媳手把手地反复指导,七十七岁的谭世英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从那以后,玩微信,发语音,聊视频,收发红包,订阅公众号,用手机听歌,散步使用计步器,但凡手机里有的功能,她都一一探寻究竟,能用的赶紧用起来。
  在此之前,谭世英是个不折不扣的电视迷。
  迷到什么程度?本来要经客厅去别的房间,遇到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谭世英会瞬间立定在电视机跟前,歪着身子,斜着头,两眼死死盯着电视屏幕,如果没有人提醒,一站就是好几分钟。
  同样因为迷恋电视,炒菜炒煳有之,把锅烧干烧坏有之,电饭锅里放好米和水后忘插电源有之。二〇一五年十一月某天上午,在辽宁沈阳,在小儿子李勤俭、小儿媳安芬家里,谭世英用电饭锅煮魔芋豆腐,由于忙着收看号称“男版甄嬛传”的电视连续剧《琅玡榜》,没能及时揭开盖子,沸水四溢导致电线短路,并伴随较大的爆鸣声,家里的电源总开关直接跳闸。
  当时李勤俭正在上班,谭世英突然打来电话,说她犯了很大一个错误。李勤俭问了问情况,告别母亲没啥事,把跳开的电闸推上去就行了。谭世英显然有些吓着了,说她不会弄。李勤俭中午下班回家一看,电饭锅彻底报废了,魔芋豆腐也没煮成型。
  谭世英很内疚,提出由她出钱重新买一只电饭锅。李勤俭、安芬夫妇自然不同意,也不曾埋怨过什么,等谭世英买回新锅,安芬第一时间把钱给了老人家。
  谭世英迷恋电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叶。那时,李启中、谭世英家里还没有电视机,而家境相对殷实的邻居安名中、李善菊夫妇则购买了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从此,引发了谭世英对电视节目的热爱与痴迷。
  李启中在世时,不止一次取笑谭世英,说如果东北人是“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那么我家老谭就是“宁愿不吃饭,要把电视看”。言下之意,谭世英的电视瘾不是一般大,而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自家还没有电视机的日子里,每到饭点,谭世英准会用碗盛好饭菜,直奔邻居家,或坐或立,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饭吃完了,还舍不得离开,随手把空碗往人家的碓窝里一扔,继续沉浸在精彩的电视节目里。
  谭世英的记忆力不是很好,若是没人提醒,她是不会想起那些扔在碓窝里的空碗。于是每隔三五天,安名中、李善菊总会提示谭世英或李启中:碓窝里好几个空碗了,你们是不是该拿回去洗洗?
  二〇一二年二月,李启中因病去世,谭世英随小儿子李勤俭、小儿媳安芬到沈阳一起生活。没了爱人的陪伴,小儿子、小儿媳都要上班,孙子李岩要上学,白天家里只有谭世英一个人。这种情况下,她的电视瘾似乎更大了。加之电视机从小到大,从平板到液晶,信号从数字升级为高清,还连上了互联网,节目越来越丰富,视觉音响效果越来越好,谭世英对电视也就愈加痴迷。
  李岩上高中后,不回家吃晚饭,周一至周五的晚餐就剩下谭世英和李勤俭、安芬夫妇。吃饭时,婆媳俩边吃边看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的电视剧;吃完晚饭,如果不加班,李勤俭、安芬夫妇会出去散散步,谭世英则按照婆媳俩一个炒菜、一个洗涮的分工,负责善后工作。想来是电视剧过于吸引人的缘故,每每饭菜消灭干净,婆媳两人谁也不动地方,继续坐在那里盯着电视屏幕。这时候,就需要李勤俭这个对电视剧不太感冒的人出手干活了。
  李勤俭当然不会直接关掉电视电源,而是采取按暂停键的方式,同时提示婆媳二人:饭吃完了,该干别的事情了。
  偶尔,李勤俭会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劝说谭世英:“电视看多了,对眼睛不好,该休息一定要休息,比如晚上,过了十点就不要再看了。”
  谁知谭世英并不领情,还有些不高兴:“你们还不整天捧着个手机看?我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干啥?”
  二〇〇八年秋,李启中、谭世英夫妇第一次到沈阳小住期间,李勤俭给父母准备了一部诺基亚手机,之后由谭世英从沈阳带到合肥,再从合肥带回重庆老家,之后一直在使用。
  这款手机很耐用,一直到二〇一二年春节期间李启中病逝,包括随后不久谭世英到沈阳和小儿子、小儿媳一同生活,这部手机虽然有些面目全非,可信号和通话质量都出奇的好。
  到沈阳没几天,就到了公历二月十四日,西方的情人节。这一天,李勤俭给母亲谭世英和岳母李善菊每人买了一部屏幕和声音都大了不少的新手机。
  那个时候,对于年过古稀的谭世英而言,手机其实就是一个通话工具而己。除了接打电话,什么上网、玩游戏,谭世英一概不会,甚至连收发短信也没弄明白。
  刚来沈阳不久,谭世英通过同学通讯录,联系到了她在辽宁盘锦工作并己退休的高中男同学卿昌福。
  卿昌福是个时尚的老人,会上网,会捣鼓手机,自己还在写书编书,收发短信更是小菜一碟。和谭世英联系上后,卿昌福不时发条手机短信,问谭世英在沈阳可否习惯,还叮嘱谭世英要学会发短信,说这样既方便又省钱,是个不错的沟通方式。
  每当卿昌福发来手机短信,谭世英都会求助于小儿子,让李勤俭帮忙看看是什么内容。李勤俭耐心地教她收看、阅读和回复短信,教了好几次,谭世英都说记不住。
  为了不让卿昌福叔叔失望,李勤俭以母亲谭世英的口气回了几次短信,还通过短信发去自个家的具体住址,欢迎他带着老伴来沈阳玩。
  一来二去,卿昌福以为谭世英学会了收发手机短信,还专门发来短信表示鼓励,大意如下:老同学真不错,学得还真快。弄不懂的地方,问问你小儿子和小儿媳…………
  李勤俭把卿昌福的短信念给谭世英听,她嘿嘿直乐:“我可学不会。”
  对这些情况,卿昌福全然不知,直到二〇一二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李勤俭陪母亲去盘锦去看望老同学及爱人,卿昌福才知道实情,当时就乐得不行:“你当年学习不是挺好嘛,怎么连个手机短信都学不会?”
  谭世英就是个乐,啥也不说。
  直到二〇一七年夏天,在河北石家庄某军营,在小儿子、小儿媳又一个临时的家里,李勤俭、安芬通过手把手地教,一次又一次地巩固提高,谭世英终于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
  从此,一个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出现在谭世英面前,她的老年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

  【温馨提示】《您好,谭世英》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现有部分图书待售。该书定价36.8元,快递费10元,每本合计46.8元。有意者请联系星空,电话:15642756106(微信同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0-9 08:4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0-9 11:2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0-9 13:3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0-9 17:3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