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38:爱的味道
查看: 1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38:爱的味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9-23 0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写在前面】爱的味道

  记得2012年3月下旬,我在沈阳工作期间,一天晚上,来自哈尔滨的两位老战友到辽宁出差,抽空到我家串门,看望随我和妻儿一起生活的老母亲。
  那天晚上,在母亲、岳父和岳母的召唤下,在沈的家人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十多口人非常难得的聚到一起,吃着地道的川渝土菜,开着不咸不淡的小玩笑,热闹又温馨,感觉相当好。
  那真是一桌来自家乡的美味:梅菜扣肉,自家灌制的四川腊肠,腊猪蹄炖海带,泡酸椒炒土豆丝……每一道菜都满含故乡麻辣而热烈的味道。
  饭桌上,时年72岁的母亲一直微笑着,一边听我们一帮年轻人胡乱扯淡,一边去夹那些没放辣椒的炖菜或小炒。
  2012年1月底,继父因尘肺去世后,母亲跟随我和妻儿到沈阳生活,我才发现年轻时嗜辣如命的母亲不吃辣食,一点辣椒都不能沾。再一问,自打继父2000年初患上尘肺禁食辣椒后,母亲为迁就继父,也跟着戒食辣椒,从不习惯到完全习惯,直至一点辣椒都吃不得。
  为一个人改变饮食习惯,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我认识的一些来自不同省市的夫妻,尽管结婚成家多年,但彼此的饮食习惯完全不同,要么做两种不同口味的饭菜,要么各做各的或各买各的,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不迁就谁。
  有人说,爱就是愿意为对方改变,为所爱的人打破自己的原则,改变自己的习惯,把自己变成爱人生命中无可取代的例外。也有人说,不要轻易为了任何一个人改变,否则到头来要么物是人非,要么面目全非……
  显然,母亲是那个愿意为爱人改变自己的人。

  2021年4月24日上午草于河北石家庄




  三十八

  六十岁以后,也就是丈夫李启中尘肺发作并逐渐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为了照顾和顺应丈夫的饮食习惯,原本无辣不欢的谭世英基本不吃辣食,菜里稍放点辣椒,就会辣得她满脸通红。
  习惯一旦养成,想改都难。二〇一二年初丈夫李启中因病去世后,谭世英依然不吃辣食,一点辣椒都不能沾。
  是的,丈夫李启中生病休养的那十四年,谭世英改变了许多,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甚至连性子也变得愈加坚韧了,即便遇到天大的麻烦,也不会自乱阵脚,依然按照固有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不紧不慢地让日子继续下去。
  二〇〇三年农历正月下旬,尘肺再度发作的李启中有些绝望,坚决不去医院治疗。谭世英哭着求丈夫去看医生。李启中恨恨地来了一句:“连辣椒都吃不了了,还有什么活头?活起还有啥子意思?”
  辣椒是川渝人的命根子,大多数川渝人餐餐离不开辣椒,李启中、谭世英夫妇也不例外。
  但李启中的尘肺确实比较严重。一九九九年秋天首次犯病时,医生就己正告他:严禁抽烟喝酒,禁食辛辣食品。
  李启中不怎么喝酒,但一直抽烟,并且还抽旱烟,烟瘾还很大;饭量一直不小,顿顿都要辣椒下饭,不是菜里放干辣子,就是一碗泡酸椒,鲜有例外。
  因为尘肺,李启中抽了几十年的旱烟不让抽了,吃了几十年的辣椒不让吃了。那种抓心挠肺的痛苦,外人恐难体会。
  实际上,从李启中犯病之初,谭世英做饭菜时不再使用辣椒,家里那个硕大的泡菜坛子也不再往里面续放新鲜辣椒。
  为了配合李启中治病,为了不挑起李启中对辣椒的食欲,原本能吃辣食的谭世英从此强迫自己不吃辣椒,并且慢慢养成习惯,直至一点辣味也不能沾。
  对母亲饮食习惯方面的这个细微变化,身为小儿子的李勤俭并没怎么在意。
  从一九九九年秋李启中犯病开始,一直到二〇〇九年病重不敢再出远门之前,李启中、谭世英夫妇曾先后远赴林城加格达奇、冰城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沈阳,和小儿子李勤俭、小儿媳安芬及孙子李岩一起生活,每次半年左右。
  这么长时间,包括期间先后三次回老家探亲,粗心大意的李勤俭都没发现母亲不再吃辣食这个细节。
  直到二〇一二年初继父病故,直到母亲到沈阳和自己及妻儿一起长期生活,在妻子安芬的提醒下,李勤俭才发现母亲不吃辣食,一点也不能沾,沾一点点就辣得猛喝开水。
  李勤俭曾劝母亲重新培养对辣椒的兴趣。谭世英说不行了,这么多年己经习惯了,你们吃你们的,不用管我。
  因为李启中,谭世英的味蕾不仅己经不再接受辣椒带来的快感,并且还习惯了中草药的味道。
  谭世英的身体一直不错,鲜有打针吃药的时候,也很少去医院。并且她很讨厌中草药的味道,甚至反感一切药品。但为了丈夫李启中,讨厌药味的谭世英慢慢接受了与药味相伴。
  因为在李启中生病的十四年里,李启中每天都要服用大把西药或是几碗谭世英动手熬出来的中药,一天也没间断过。
  李启中对药品的依赖,自二〇〇九年下半年开始达到顶峰,用量和频率一直居高不下。
  从那时起,李启中不住院的日子,谭世英每天都要用蜂窝煤炉子熬中药。从那时起,外人只要进入李启中、谭世英夫妇的院子或房内,到处都是浓浓的中药味。从那时起,只要进到李启中、谭世英的卧室,西药和中成药无处不在,满屋子的药味,一般人真受不了。
  日积月累,原本讨厌药味的谭世英彻底适应了,甚至开始自己煎服起了中草药。
  二〇一一年夏天,李启中连续住院,从岳溪镇医院住到开县人民医院,硬是把谭世英累成了腰椎间盘突出。期间,当时己经七十一岁的谭世英被腰痛折磨得晚上睡不着觉,但白天依然要围着李启中忙前忙后。
  等回到山上老家时,谭世英从南门场一个医生那里,一次性开了三十九副中药,连同李启中的一大堆中药一并背回家。
  那段时间,谭世英一边忙着家务,一边照料病重的丈夫和正上小学的小孙子李昊盛(二儿子李世新、二儿媳袁建梅的次子),一边忙里偷闲地为李启中和自己熬制中药。
  那段时间,谭世英家里那个专门用来熬制中药的蜂窝煤炉子从早燃到晚,那口锑锅超强度超负荷运转,直至烧出个窟窿眼,才结束它不停熬制中药的使命任务。
  都说旧病成医,照顾病号久了,亦能成为医生。比如谭世英,伺候生病的丈夫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中就不再反感中药和西药的味道,甚至彻底习惯了各种药品的味道。
  当然,谭世英也有受不了的气味。比如,医院里的特殊气味,一到医院就胸闷,一到医院就难受。
  小儿子李勤俭曾当着母亲谭世英和岳母李善菊的面,问母亲为什么忍受不了医院的味道。
  没等谭世英回答,李善菊在一旁插话:“经常陪人住院,谁能受得了医院的气味?”

  【温馨提示】《您好,谭世英》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现有部分图书待售。该书定价36.8元,快递费10元,每本合计46.8元。有意者请联系星空,电话:15642756106(微信同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9-24 21:2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9-25 03:3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