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棋通大道
查看: 19952|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棋通大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5-25 21: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我是县城里较早的一批围棋爱好者之一。

  昨天,一位好几年不联系的棋友打电话通知我,原来的几个好朋友决定要组织一次围棋大赛,请按时参加。我心中一惊:我已经多长时间不下棋了,久疏战阵,棋路陌生。不参加也罢!

  围棋入门

  1986年,我从一所乡镇中学调到县城来教小学,精力旺盛得没处用。那时候,学校正在准备从原来的单纯的小学扩编成小学兼初中的综合性学校,教工宿舍紧张得要命,原来准备作厨房的小南屋里都住满了老师。

  和我同住一间屋的老师姓魏,比我大三五岁的样子;他原来是教中师的,我原来是教高中的,来到这里教初中和小学,两人都觉得屈了才。晚上来经常彻夜长谈,他告诉我,如果你觉得时间难熬的话,我可以教你下围棋。

  说着他就从床底下的纸箱子里掏出了棋子和棋盘。还有几本翻得少皮无毛的围棋入门丛书。魏老师讲,围棋的规则极其简单,三五分钟就可以讲完,但围棋的真谛极其深奥,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也只能懂个皮毛。

  魏老师是个废话极多的人,但他给我讲的这个开场白,闪烁着辩证法的耀眼光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魏老师给我的《围棋入门》外面包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皮子,白天在办公室里聚精会神地看,从“飞”、“虎”、“征”、“劫”等基本的概念入手,一步一步地学;晚上,我和老魏关上房门实战练习,老魏这个人的好处是诲人不倦,从“梅花五”、“刀把五”等死活常识,到“金角银边草肚皮”等布局常理,都一一教授。但他不看书,等我把他看家的本事都学到手,又结合我看书的心得体会,棋力飞涨。几个月后,老魏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额外的收获是:我被提拔成了小学部语文教研组组长。

  开门授徒

  开正好那个时候,中日围棋擂台赛正火热开战,聂卫平率领中国队横扫日本围棋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就注定了我一生对聂棋圣的崇敬之情,引出了多少年之后的一面之缘。

  想想那个时候真有意思,只要是中国队取胜的消息,一律振奋人心,不管是什么项目。现在?国人已经习惯了中国队夺冠,哪个队拿不到世界冠军才令国人瞩目,如足球。

  老魏输在我手下之后,围棋的神秘感在学校顿时消失,小学部的几位同仁都燃起了学棋的兴趣。

  按师承关系,老魏是我师傅。几个年轻教师都想学棋,都嫌老魏是个“面糊子嘴”,啥事都啰啰不清楚,都直接拜倒在我的门下。那时候,小学部的教学任务、压力相对较轻,时间也宽裕一点,一到了课外活动时间,几个人开始陆续从办公室里溜出来,也可能是到集体宿舍,也可能到东头的小杂院,二人开战,其余观战,直至放学的铃声响起,或者是听到某个人的老婆厉声呵斥方肯罢休。棋终人散,棋子也不收拾,散落在谁的床上谁收拾。有时候晚上横竖睡不着,常常从身子底下摸出五七个带着体温的棋子来。

  这个时期,随着围棋热的升温,有关围棋的各种出版物也多了起来。我们潜心研究并反复实践武宫正树的“宇宙流”,陈祖德的“中国流”,小林光一的“小林流”,并奠定了对大局观的理解和把握,可见,学习是理论与实践、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单纯地强调一个方面,成为单纯的理论家是不可能的,没有一点理论的实践家也是不存在的。

  后来,老魏沦为了学校内三流的棋手,连我的徒弟们也下不过了。

  孤独求败

  一段时间,我在校内处于孤独求败的境地。

  校外的一些棋友开始慕名而来找我。先是教师进修学校的李波,他是县里的象棋高手,他学习围棋是从书本上开始的,还不如我幸运有个老师可以同室操戈。教师进修学校在县城的西郊野外,他每次都要骑车十华里到我的学校来,下一晚上棋然后再回去,顺便带走我的一二本棋书。这人有一个好处:借书从来不还。后来有一次我到他家下棋,发现他家书橱上有关围棋的书上差不多都有“槐下草堂”的印章,那是我用橡皮自己刻的堂号,他也不觉得尴尬,只是笑了一下,差不多都是你的,hang?

  到学校里来找我下棋的次数一多,我也发现影响不大好。集体宿舍的后面就是校长的四合院,天天来的朋友都是下棋的,你在学校里还想不想进步?我就开始注意把战火引向校外。

  首选是五金厂吴国华的小货亭。吴国华是李波的象棋的棋友,在五金厂里是绝对的技术能手,电焊、气焊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焊过锅炉,补过炒勺,厂里的难活、重活都是他干,但偏偏管不住自己那张嘴,就是俗话说的“骡子卖了驴价钱――贱就贱在嘴上”:不分什么场合,不管自己什么身分,张嘴就啰啰,经常弄得厂领导下不来台。他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烈士,他以此为资本,经常到厂里闹,争取分房子之类的待遇。

  那时候国有企业都普遍效益不行,哪有闲钱补笊篱。厂里为了应付他,在临街的办公室边上,给他搭了个一面流水的棚子,供他一家五口住;他在门口支了一个可以活动的木亭子,他老婆卖点烟酒糖茶卫生纸之类的杂货,补贴家用。

  这个亭子尽管不到2个平方,但由于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自由民主的思想境界,而成了棋友聚会的乐园。夏天来了,棋友们围成一圈看二人捉对厮杀,也引来路人围观,无形中也增加了小货亭的人气。冬天就惨了,战场移到了小货亭子里,二人坐在床上,另一个人就没处站,要是坐在那包卫生纸上,吴国华就急眼:“你坐得那纸跟在腚沟里夹得似的,怎么卖?”人多了就在室外下。冬天的深夜,常常是下棋的人手冻得捏不住棋子,看棋的哈着手,跺着脚,直到那盘棋下完后,点了子,分出胜负来才肯散去。

  吴国华下象棋是高手,下围棋是学徒,学习态度极其虔诚,他至今还尊称我“老师”。老吴爱好广泛,除了爱好棋类之处,对古典诗词也有研究,经常写一些七律、七绝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还喜欢看“麻衣相”,给别人算卦,神神道道的,我经常讥讽他:“你要会算命,就该先学会做除法――你的工资除以三大,还是除以五大?”他违犯计划生育多生了两个孩子,一提这把不开的壶他就打岔:“下棋下棋,别说没用的。”

  因为吴的两个孩子没有户口,后来上学都是我找校长特别照顾进的一小。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25 21: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槐树下 于 2014-5-25 22:07 编辑

              吹牛大王
       吴国华有一个下象棋的棋友后来也爱上了围棋,是百货公司的富长贵(名字真好啊!),那时他所在的公司正处于转型时期,别人都在想办法承包柜台,或承包门店,本来他是搞财务的,有条件搞点经营快速致富。但他懒得操心,一心沉湎于棋戏之中,不愿在家听老婆嘟囔,见晚上出来找人下棋。有一次邀我到他家下棋,却是请到了光线昏暗的贮藏室,还神秘兮兮地不让大声讲话,怕他老婆来给踢了摊子。我郁闷地下了一盘,拂袖而去。

  这个人太喜欢吹牛,悟性又差,性子太急,落子如飞,明明是输了的棋,嘴上也不服输:“要是我那一手不走错……”吴国华称之为“马谡”,意为言过其实。比如说他有一天早上遇到我说:“昨晚和吴国华下了一个通宵,十番棋他一盘也没赢!”我很纳闷,找吴国华求证,吴哈哈大笑:“我们是各胜了五盘。”相互扯平了,这也叫“一盘也没赢”?

  我还以为是十盘棋他都胜了呢。

  我九户老家的一个同学在县城买了一台电视机,出了一点小毛病,打电话问我百货公司有没有熟人,能否换一台。富长贵总该算一个熟人吧,于是找他,他一口答应没问题!同学从九户坐公交车抱着电视机来了,“换”却成了“修”。修了一周,毛病依旧,同学遗憾地抱走了电视,临走问我:人家老富帮着问这问那的,是不是请人家吃顿饭?

  我说:请他吃个屁!

  后来商业集团改制,老富下了岗,到一家私营企业当了财务主管。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25 21:58 |只看该作者

             围棋领袖


     李希宾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来邹平,是我县围棋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天,李波告诉我他们学校来了一个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全校围棋比赛的冠军。我们几个棋友慕名到教师进修学校去看望,一进宿舍就感受到了不凡的气息。比如说他读的棋书都是解放前出版的繁体字的版本,肯定是艰涩难懂的;他的棋子是收在棋盒里的,但不分黑子白子,只是在下棋到一半的时候,双方交换下棋盒就行了,这就极大节省了收棋的时间。再就是点子区分胜负的时候,他会用你进我退的办法,把棋整理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块,然后用乘法算出一块一块的面积。这是在大学里训练有素的结果,我们这些“雨生”出来的棋手根本就没见过这些世面。

  李希宾是个极其谦和的人。与我们下棋的同时,给我们讲一些基础的棋理。譬如“中国流”为什么布局速度快,什么是“立体式布局”等等,总之,自从有了李希宾的参与,邹平围棋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套用一下无妨。)

  我们佩服李希宾,主要还是佩服他对围棋的执着精神,前面我说的他读古代棋谱仅仅是一个现象,后来我们发现,他能给我们默背出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当中的许多经典战例,并能讲出聂卫平的心得,直接让我们口服心服了。

  后来他结了婚,老婆是棉纺厂的工人,被棋友们公认为最好的“棋嫂”,棋友来了不但不烦,不给冷脸,反而是兴高采烈,冲茶倒水,削水果,多数棋友都受宠若惊,常常在李希宾家下棋下个通宵。后来他生了个儿子叫“东棋”,你想想看,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敬业意识。

  在学校里当教师,我不知道希宾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肯定是不谙事故的那种。先是从教师进修学校调到了长山中学,又从长山调回了黄山,又从黄山调到了礼参中学。好在礼参设了高新办事处,也算是准县城了,但总没有在教师进修学校各方面条件好一些。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5-25 22:00 |只看该作者
              邮购棋盘

  爱上了围棋,对棋具也产生了兴趣。

  我们平时用的围棋,是五块钱一付的那种玻璃棋子,明晃晃的耀眼。后来从李希宾口中得知,上好的棋子是用云母石做的,简称“云子”,他拿出他的那付棋子让我们看,磨光的棋子摸上去手感不错,于是梦想自己什么时候能有一付云子围棋。

  有一年我订阅了《围棋天地》,上面有一则广告,说河南某棋具店向全国棋友提供木质棋盘,有三公分、五公分、八公分厚度不等的几种规格,可先试用再付款,打出的广告说的是“下围棋的没有坏人”。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一封信。几天后,邮局来了包裹单,取来一看,锃新瓦亮的木质棋盘来了!棋友们都奔走相告,约了一天晚上,到我在北范小学的家中去贺棋盘。所谓贺棋盘就是聚会起来下一晚上棋,并不像现在一聚起来就吃饭。那一晚上来了二十多个人,轮番上阵厮杀,那时候我也有了老婆孩子,想不起来老婆有没有烦。

  那块棋盘35块钱,加上5块钱的邮资。应该相当于我工资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搁现在的话,那就是800至1000元。

  现在想想,那时迷了下棋,真有股子劲头啊!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25 22:03 |只看该作者
                棋理探幽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下围棋,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围棋与象棋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问题,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后来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回答办法:“围棋的棋子越下越多,象棋的棋子越下越少。”听者都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围棋和象棋作为一种文化存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萃,可与中国的武术、中医、书法、国画相提并论。围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应该倾向于道家的思想,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立统一的思想,相克相生的思想,无为而治的思想。而象棋讲究地位、秩序,什么棋在什么位置,什么棋什么走法,都有固定的模式,与“君君臣臣”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一个法国的棋手学习了中国围棋以后说,围棋是一种宇宙语言,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或智慧生命的话,他们也肯定能看懂围棋,围棋会成为沟通地外生命的友谊使者。

  台湾的一位商界人士酷爱围棋,他说商业竞争的真谛是下围棋而不是下象棋。下围棋就是你的棋要活,我的棋也要活,谁活的棋多谁就胜了;而象棋则不同了,非要把对方的老将置之死地才能分出胜负。商业竞争就是共赢的事业,何必你死我活呢!

  一个朋友把人生比做围棋,曰:“棋盘小人生,人生大棋盘” 。他说人生的青少年期相当于围棋的布局阶段,人生的中年期相当于围棋的中盘战斗阶段,而人生的老年期相当于围棋的收官阶段。想想也是颇有道理的。

  李波有一个观点也很有见地,人们只能无限接近地去探索围棋的真理,但没有绝对的围棋致胜法,所谓“千古无同局”,如果谁发明了这种致胜法,谁就消灭了围棋。不是吗,人们只需要背诵你的这套致胜法则就行了,还有什么棋艺可谈?

  我撰写过一个回文联,作为酒余饭后的谈资:“人品如棋品,品棋如品人。”诚征下联。很多朋友尝试过,很难工对。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下棋要与做人联系起来。

  后来,郭老和王忠修老师在注解邹平清代女诗人郝秋岩作品的时候,发现了其中有一首写棋的诗篇,诗曰:

  静坐焚香调古琴,

  帘垂画阁昼沉沉,

  无端又竞棋中胜,

  犹是人间得失心。

  恰如其分地描写了人在下棋时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在棋盘上的竞争仍然是在人生大舞台上各种竞争活动的延伸,围棋也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精神活动。

  棋为媒介

  后来我调动了工作,到宣传部门做了8年记者。

  新闻工作是一个社交面很广的职业,期间我利用跟一些老板熟悉的关系,联系他们赞助成立了围棋协会,还举办了两次全县性的围棋比赛。那时候,我的棋力不进则退,进了一次前16名,进前8的时候就被淘汰了。当然我也能接受,本来我也没有想在围棋上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来。

  2003年过了春节,与我关系很好的一位乡镇领导邀我,一起到本县的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家里做客。说你们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可以交流,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老总姓楼,家里陈设极其豪华,全套的红木家具。原来楼总是上海人,因与我县的这家公司合资而被聘请做职业经理人的,来到之后没有找到下围棋的朋友,委托乡镇的领导找到了我。

  当时我也不清楚楼总的底细。我只是知道我们山东的围棋水平普遍较低,幸亏陪客人下棋又不是比赛,下一盘再说吧。我也忘记了自己是执黑还是执白了,只记得那盘棋下出一个惊天大劫,一上午两个人谁也没说话,双方盯着棋盘杀得天昏地暗。陪我来的领导也看呆了。楼总最后以微弱的优势取胜。

  楼总留我们在家吃了饭,言谈甚欢,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几天后,楼总就委托那位乡镇领导找我,问我愿不愿到他的企业去挂职做总经理助理,并许诺了很好的待遇。

  我考虑了好长时间,单位的领导也不愿意我去。但与楼总的一面之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并且还有以棋会友的特殊经历,我忍痛割爱般地谢绝了原单位领导的挽留,到那家企业做了总经理助理,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和市场调查工作。

  楼总是个儒商,阅历十分丰富,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上,到目前为止,整个邹平县无出其右者。我们一同进公司的年轻人中,他比较赏识的人我算一个,还有一个是人力资源部的田旭升。公司生产经营不紧张的时候,楼总就让我们到家里去陪他下棋,一边下棋,他就一边给我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惜那时我们没有领会到他老人家的深义,只学了企业管理的一点皮毛,棋力倒是长了不少。

  在企业的这段经历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想不到围棋还引出了我人生的这样一段因缘。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25 22:06 |只看该作者
                 面见棋圣

  《围棋十诀》开篇就是“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

  第四句“弃子争先”。就是说棋下到关键时刻,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要舍弃其中一块,与象棋中的“舍车保帅”是一个道理。

  2005年,我看了一幅漫画,名为《弃子》。画的是一个人端着一个围棋盒子往垃圾桶里倒棋子,看来是要彻底放弃围棋而要干一番事业了。

  这幅画对我的触动很大,围棋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突然觉得爱上围棋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错误!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学棋,它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占用了我的工作时间,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钱财,通过它我得到了什么?

  如果我用学围棋的时间来学英语,也不至于考职称四级的时候还绞尽脑汁地去做小抄!如果我用这些时间去练书法,也不至于连参加个县级展览都羞于出手!

  我要学习漫画里的人物,决心“弃子”了。2006年、2007年,新浪围棋和邹平棋坛几乎见不到我的踪影。我专心致志地耕耘着《邹平人物》、《邹平史话》等几个栏目,在县城这个弹丸之地产生了巨大影响,走在街上,开始有人指指点点地说,这是某某节目上的主讲人,我终于实现了从报人到电视人的“美丽转身”。

  有位棋友在网上说,一个人爱上围棋,就会一辈子忘不下。开始我还不信,后来真被他不幸言中了。

  2008年的夏天,我开着车从淄博回来,在路上听着FM100的新闻,报道中说,2008年度全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在淄博锦纶大厦举行,棋圣聂卫平、著名九段棋手曹大元、张文东要亲临现场给广大棋迷朋友讲棋。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一边开车,一边给淄博的朋友打电话,打听锦纶大厦的位置,证实消息的确切性。当一切都已经证实的时候,我心中异常激动:我能够见到我仰慕已久的聂棋圣了。

  这种激动可能与少男少女们追捧歌星影星不大一样,与党政系统的干部见到上级领导也不一样,聂卫平叱咤风云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为我们当年崇拜他的那代人留下的是一个精神符号,相当于围棋战场上的“抗日英雄”!聂卫平,这三个字,就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对去见聂棋圣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当时我女儿正在准备高考,天天要接送,我委托夫人去办;我买了四把宣纸的折扇,请榴花书室和归云轩主人写上了有关棋的诗词,作为送给棋圣的见面礼。

  到了锦纶大厦的时候,淄博的棋友们已经到了四五十个,我们邹平的四个人弄到了四张特别通行证。比赛开始了,对局的双方是山东的谢赫对北京队的孔杰。聂棋圣急匆匆地从外面赶进会场,会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因为棋谱没传过来,老聂和大家寒喧了起来,先问淄博的棋友最高的业余段位是几段,有“业五”的没有?有一个朋友举手。还有哪个地方的棋友,我们几个举手说是“邹平的”,他就问邹平是哪里的?我们说邹平就是邹平的,是附近的一个城市!大家都笑起来。(我很想说是滨州市的,可滨州市的知名度还不如邹平大!)那天天气很热,老聂西装领带,汗水一会儿就下来了。

  比赛结束后,老聂就回到了对局室里,我们与淄博协会的棋友一起跟进了对局室,本来想把扇子送给聂棋圣的,他接过之后,刷刷两下签上了自己的大名,问“谁的?”原来他已经习惯了签名,而不是收礼。

  在对局室里,我们与聂棋圣合了影。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

  结束语

  我最终没有“弃子”成功。偶尔,在网上遇到棋力相当的朋友,还会对弈一盘。

  我把聂棋圣讲棋的照片摆放在我书房的最显眼的地方,有的客人大惑不解:你崇拜他啥用?

  我无语以对。

  有个朋友搞收藏,把买好了的房子退了,腾出钱来买明清字画、传统家具;

  有个朋友搞摄影,在妻子下岗、孩子有病的情况下,仍然不肯放弃去西藏采风的机会,背起相机踏上了高原之路;

  有个朋友爱书法,骑自行车去济南去听书法名家讲课,辞掉了在魏桥创业的白领工作,毅然去中央美院进修。

  朋友从西藏回来说,他遇到朝圣的藏民,一步一跪,衣衫滥缕,那场面真是震撼!朝圣,不是为了吃饭,不是为了穿衣,不是为了厚禄,不是为了华屋,只是为了心目中的那个神圣的、甚至是虚无的信仰。

  人,物质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但没有精神生活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

  因此,当你对别人的另类生活产生不解的时候,请你记住我的话:每个人都行进在自己朝圣的路上。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5-25 22:27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5-25 22:28 |只看该作者
杂谈来了新客。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25 22:29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下棋,相当喜欢,遗憾没那算路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5-25 22:30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标题蕴含的哲理,且深以为然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5-25 22:31 |只看该作者

新客来自邹平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5-25 22:31 |只看该作者
跟楼主说,出门左转是散版,抽空过去喝茶呀{: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5-25 23:46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喜欢这种有文化的生活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5-26 07:05 |只看该作者
苏力 发表于 2014-5-25 22:31
跟楼主说,出门左转是散版,抽空过去喝茶呀

{:soso_e113:}苏兄常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5-26 07: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4-5-26 07:15 编辑

槐树下,杂谈新贵!文字老道,寓意深刻。

此文使我想起田园主演的那部《棋王》,沉浮跌宕,落子不悔。人生又何尝不是若此?

好文!敬茶!{: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5-26 12:39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问题,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后来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回答办法:“围棋的棋子越下越多,象棋的棋子越下越少。”听者都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
我也点了点头。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5-26 12:45 |只看该作者
槐树下手谈亦有华山下棋亭风骨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5-26 13:10 |只看该作者
当你对别人的另类生活产生不解的时候,请你记住我的话:每个人都行进在自己朝圣的路上。
=====
为在纠结时看到这句话感到幸运。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5-26 20:40 |只看该作者
棋通大道,官升三级。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5-27 12:2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5-27 12:29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多关照。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5-27 12:29 |只看该作者
墓歌 发表于 2014-5-25 22:30
喜欢这标题蕴含的哲理,且深以为然

{: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5-27 12:30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5-27 12:31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5-27 12:32 |只看该作者
杨逍逍 发表于 2014-5-25 23:46
写得好。喜欢这种有文化的生活文字。

{:soso_e160:}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5-27 12:35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4-5-26 07:11
槐树下,杂谈新贵!文字老道,寓意深刻。

此文使我想起田园主演的那部《棋王》,沉浮跌宕,落子不悔。人 ...

{:soso_e181:}{:soso_e160:}真是喜欢杂谈新贵这个称呼。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5-27 12:36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4-5-26 12:39
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问题,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后来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回答办法:“围棋的棋子越 ...

{:soso_e113:}{: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5-27 12:37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4-5-26 12:45
槐树下手谈亦有华山下棋亭风骨

谢谢夸奖,很受用。{: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5-27 12:39 |只看该作者
紫晶儿 发表于 2014-5-26 13:10
当你对别人的另类生活产生不解的时候,请你记住我的话:每个人都行进在自己朝圣的路上。
=====
为在纠结 ...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5-27 12:40 |只看该作者
花开富贵 发表于 2014-5-26 20:40
棋通大道,官升三级。

谢谢吉言!{: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