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老兵资料】HEN083李松海(洛阳)
查看: 45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兵资料】HEN083李松海(洛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3 1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姓名:李松海
出生日期:1923年
现居住地:洛阳市

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第五军辎重汽车团

从军简历:1938年在洛阳入伍,参加第五军装甲兵团学兵队,在湖南湘潭学习开汽车,成为汽车兵。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1940年参加第一次远征,参加同古会战,仁羌安大捷等战役,后翻越野人山回国,后转战各地,直至抗战胜利,随部队起义,参加抗美援朝,现安享晚年。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6 08:49 |只看该作者
年近九旬的洛阳老兵口述入缅血战经历



核心提示
  67年前的“8·15”,22岁的李松海在昆明与远征军战友们朝天空连放数枪,庆贺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今年的“8·15”,89岁的他坐在洛阳家中的书桌前,静静回忆并记录着当年和战友们在云南、缅甸的点点滴滴……
  首战告捷
  运送先遣营阻截日军
  1938年1月,刚刚15岁的李松海,在洛阳报名参加了国民党陆军装甲兵团的“学兵队”,随后在湖南湘潭参加培训,学习开汽车。
  1941年,李松海随国民革命军第5军辎重汽车团进驻昆明。1942年2月,第5军200师进入缅甸,李松海和战友们担负起运送200师先遣营到最前线的任务。
  当时,仰光已被日军占领,驻缅英军从仰光一路向北撤退,200师先遣营负责在仰光以北160公里的皮尤河地区接应英军。
  皮尤河上有座大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唯一通道。李松海正是在这里,遭遇了入缅后与日军的首场战斗。
  在日军抵达皮尤河之前,先遣营已经勘察好了地形,并在皮尤河大桥上布置了数吨炸药。气焰嚣张的日军只顾追击英军,竟在未派人打探的情况下直接上了大桥。
  见桥上日军逐渐增多,先遣营营长果断按下了按钮,只听“砰砰”数声巨响,日军或当场身亡,或连人带车坠入河中。
  “这时候,河岸上埋伏好的部队现身了,机枪、迫击炮全都响了起来,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李松海说。
  坚守同古
  战斗惨烈,重创日军
  皮尤河之战后,第5军200师驻守皮尤河北岸的同古城,李松海则留在同古城后方大佛寺军部,担负起守卫军部的任务。
  没过多长时间,他听说日军打到同古城了。当时,军部下令200师死守同古城,直至援军到来。200师师长戴安澜便把全师连级以上干部召集起来,表示要拼死坚守同古。
  据史料记载,1942年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到当月29日撤退前,200师内缺粮弹,外无援兵,虽伤亡较重,但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
  拒做难民
  翻越野人山回国
  1942年5月上旬,面对日军的三面包围,中国军队唯一的退路便是退入英属殖民地印度。但英军竟要求中国军队必须收缴枪械,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这激怒了时任战区副总司令的杜聿明:“我们有自己的国家,不必去当难民。我们从中国来,还要回中国去。”
  于是,第5军将士烧毁坦克、汽车等物资装备,穿越中缅边境野人山地区的原始森林回国。
  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李松海和战友们砍断树木、藤条,开出一条小路,一天仅行进3公里。雨林中毒蛇、蚂蝗及沼泽中的鳄鱼异常活跃,尤其是大量滋生的蚂蝗,让人无比头疼。战士们不得不将厚帆布严严实实地裹在腿上,边走边不停跺脚。晚上睡觉时,大家点起火把,用大片芭蕉叶裹在身上才敢睡觉。
  行军时,每名战士每天的口粮只有一小碗面粉和一壶水。为节省口粮,李松海只是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个小饼充饥。几天后,战士们开始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有人甚至感染了疟疾。途中曾发高烧的李松海,全靠战友的一路拉拽才没掉队。
  根据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约10万人,其中因战斗牺牲约1万人,有约5万人死在了野人山的原始森林里。
  回到昆明后,李松海又转战多地,直到抗战胜利。他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转业回到洛阳。(记者 王妍 文/图)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6 08:52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老兵,全国也很罕见”
网友:像李松海这样参加过第一次远征并从野人山生还的,目前少有健在者,其整理的回忆录更是宝贵的第一手战争资料


戴上纪念抗战胜利的老兵勋章后,李松海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记者 王妍 文/图
    核心提示


    16日,本报A17版刊发《远征滇缅不怕难 穿越深山把国还》一文后,长期致力于寻找和帮助抗战老兵的我市网友“失败的匈奴”(以下简称“匈奴”)通过本报记者联系到李松海。在核实了老人的身份和战斗经历后,“匈奴”激动地表示,李松海老人是他目前在我省发现的唯一一名参加过第一次远征、翻越野人山生还且至今健在的老兵。

    1 一篇稿件,意外引出一个“第一”
    16日,本报刊发有关洛阳老兵李松海的报道后,文中出现的“第5军”、“200师”、“同古保卫战”等词语,让“匈奴”不由心里一震:洛阳竟然仍有参加过第一次远征且至今健在的老兵?
    “关爱抗战老兵网”是一个以寻找和帮助抗战老兵为目的的全国性网络团体,作为该团体的一名志愿者,“匈奴”从2004年开始就致力于寻找和帮助抗战老兵,如今已是该团体线下河南区的负责人之一。2006年,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曾远赴云南腾冲,寻找曾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的远征军老兵们。他们发现,由于战争年代久远,加上第一次远征的10万将士一半以上都在穿越野人山原始森林时不幸牺牲,如今健在的老兵寥寥无几。
    根据“关爱抗战老兵网”的统计数据,目前,该团体在全国范围内共发现健在的抗战老兵1500余名,其中参加过第一次远征并从野人山生还的老兵仅10余人。在李松海之前,该团体尚未在我省发现参加过第一次远征的健在老兵。

    “匈奴”通过本报与李松海老人取得联系后,确认老人系原国民革命军第5军辎重汽车团的汽车兵。作为第一次远征的主力军第5军的汽车兵,老人曾先后参加了昆仑关大捷、仁安羌救援战、同古保卫战、孟拱争夺战等多次著名战役。

    “李松海老人是我们目前在省内发现的唯一一位参加过第一次远征的老兵。作为在后方配合作战的汽车兵,他亲历了多场著名战役。此外,老人从10余年前就开始写远征回忆录,思维清晰,记录翔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战争资料,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很罕见。”“匈奴”说。
    17日晚,“匈奴”来到李松海家中,为老人送上一枚纪念抗战胜利的老兵勋章,并将一块写有“抗战老兵 民族脊梁”的纪念牌赠给老人。

    2 遭遇伏击,战士的英勇让他难忘
    17日晚,“匈奴”与老人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交谈。从老人的回忆中,又有不少不为人知的战争细节渐渐浮出水面。
    ●昆仑关大捷前,曾遭日军伏击
    在进入缅甸之前,李松海所在的部队曾在广西与日军战斗,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在老人的口述中,昆仑关战役留给他的,并非只有胜利的喜悦。在战斗之初曾遭遇日军伏击的他,心底铭记的是抗日将士的英勇与悲壮。

    “1939年12月,我们运送第5军200师600团抢占广西南宁,部队以强急行军的速度连夜向南宁逼近,谁知刚到南宁市郊,便遭到了敌人的伏击。”李松海说。
    原来,在我抗日军队赶到前,日军已抢先占领南宁,并在市郊埋下了伏兵。李松海驾驶的是三号车,位置靠前,忽听一阵猛烈的枪响,子弹“叮叮咣咣”打在车身上。16岁的李松海一下子蒙了:抢占又不是攻城,咋还没到就有枪声?紧急的战况容不得他多想,他急忙跳下车通知车斗里的士兵们,只见卡车的篷布已被士兵用刺刀划开许多口子,大家早已下车迎战了。
    “因为敌人早有准备,而我方是临时迎战,600团士兵伤亡2/3,团长邵一志和副团长吴茅生全都牺牲了。”李松海说,“但600团始终在顽强战斗,而其余部队此时全速向前线开进,最终占领了阵地,取得昆仑关大捷。”

    ●后方奇袭仁安羌,打了日军一闷棍
    1942年4月,缅甸仁安羌油田约7000英缅军被日军围困告急。李松海奉命运送第66军38师113团星夜驰援。
    李松海清晰地记得,自己开的是一辆绿色的美国“吉姆西”牌十轮大卡,载了30多名士兵。4月18日深夜,他们把士兵运送到仁安羌油田北面的一条河边,按计划将返回军部运送另一批士兵到棠吉。38师师长命令他们,汽车先在河边等一夜再走。
    当晚,113团将士涉水偷渡到河南岸,天快亮时发起了攻击。此时,日军全部精力都在对付守护油田的英缅军上,不料从后方竟来了中国军队,生生挨了一闷棍。
    在我方军队与英缅军的南北夹击下,日军伤亡500余人,约7000英缅军被解了围。之后,38师又在仁安羌坚守3天,救出了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传教士和各国新闻记者500余人。

    3 思维清晰,闲暇时整理远征回忆录
    据熟知抗战历史的“匈奴”介绍,第5军是中国第一批机械化作战部队之一,其装备、物资的运送离不开汽车,因此,汽车兵在当时是十分宝贵的。按规定,汽车兵将作战士兵和装备运至前线后,要连人带车撤到后方,这使得李松海有机会亲历多场激烈的战役。
    采访过程中,记者惊奇地发现,李松海尽管已是89岁高龄,但思维十分清晰,记忆力也十分惊人:部队番号、战斗日期甚至部分城市、战场之间的里程数,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大概跟他年轻时受过教育、离休后也坚持写回忆录有关。”李松海的儿子李新生说。据李新生介绍,李松海上学时以“学生兵”的身份参军,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从军后又是汽车兵,对里程数、日期等数字性的东西很敏感。

    此外,老人从70多岁时便开始写从军时的回忆录,200多页一本的信纸,已写了好几本。反复的回忆,让老人的思维和记忆力比同龄人好很多。
    在李松海老人一本回忆录的页脚,记者发现如下一行文字:“1945年,云南腾冲修建国殇墓园,滇西大地将永远铭记英烈的名字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