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寻访抗战老兵葛俊杰---河南禹州
查看: 692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访抗战老兵葛俊杰---河南禹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9-7 21: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9-8 08:45 编辑

葛俊杰  96岁禹州方岗镇芦村人,新峰矿务局退休职工。属猴,1920年五月初九生

民国27年,就是扒黄河那一年当的兵,具体时间是扒开黄河以后,大概是阴历七月。没办法了,扒黄河哩。

当时没啥吃的,卖壮丁当的兵,30块纸币,当时一块能买50斤白面,保里给的钱。

我是先到郑州,,在12军20师18旅19团(估计回忆有误,20师有58、59、60旅,没有19旅)3营当的兵。军长孙桐萱,师长周俊石,旅长扶沟县的张麻子张廷秀,团长丁瑞卿,营长王国华,团长营长都是许昌五女店的。见过孙桐萱,军里开会见的,山东人


我们营是工程兵,五个连,主要是搭桥修桥埋地雷。我们曾经在太康县芝麻洼*(乡)大溪镇的路上埋地雷,崩他们的汽车,三个车,100多人,给他崩翻了。

我们主要是在开封西边方圆四五十里打日本,周围都是野地,在玉米地里藏着,跑得快。

我们部队曾经进过开封,从东北角进的开封,很快退出来了。那一次是从中牟坐船过河,一二十个人一条船,可多船,一军人都过去了(注:史载,应该是20师及配合部队一万多人过的河),进开封时,我拿的是步枪。

从开封撤出来,经扶口(扶沟)漯河(注:应该有太康)回到黄河边。

部队要求可严,喊一句向后转,一碗饭都得吃完。

在部队还学习,学孙中山讲话:地权平等,革命成功,人权进化,世界大同。地权平等,意思是每人一亩地。孙中山53岁可死了,1925年3月12日死在北京,外国人都来了。留下一句话:革命还木钮成功,革命尚未成功,下辈继续努力

守黄河一年多,跑回来了,当老百姓,年馑前一年跑回来的。回来后到煤矿干活。

老人所在的煤矿49年中共建政后并入国有煤矿,老人以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工人身份退休,享受医疗全免待遇。现在平煤集团新峰矿务局医院常年住院,已经五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7 21:20 |只看该作者

西北军韩复榘一部组成的第12军

该军前身是西北军韩复榘部一部扩编组成。1929年5月,韩复榘叛冯投蒋,其一部改编为第3路军第22师。

1930年3月,第22师扩编为第12军,孙桐萱任军长,贺粹之任参谋长。下辖第22师,谷良民任师长。5月,该军在讨逆军第1军团的编成内,参加了中原大战,负责津浦路方面的作战等。同年11月,因该军作战不力被裁减。

1931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以第3路军第6军第20师与第14军第81师合编组成新的第12军,驻守山东兖州和潍县地区,仍隶属第3路军编成,以孙桐萱任军长,下辖:第20师,孙桐萱兼任师长;第81师,展书堂任师长。

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军参加了津浦路北段沿线之作战。1938年6月,孙桐萱升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后仍兼该军军长,刘书香任副军长,隶属第3集团军。辖第20师,周遵时任师长;第81师,展书堂任师长。同时,将撤消的第56军第22师转隶该军。1938年至1941年间,该军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1941年的豫南会战等作战。

1942年12月集团军总司令兼军长孙桐萱因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被蒋以述职为由骗到重庆,随后监禁,免去集团军总司令和军长职务,随后,由贺粹之升任军长,唐邦植、周遵时任副军长。辖第20师,周遵时任兼任师长;第22师,张侧民任师长;第81师,贺粹之兼任师长。1943年初夏,该军第20师转隶蒋系暂编第9军,另将原第31集团军直辖暂编第55师(李守正任师长)转隶该军。1944年秋,该军番号被裁减,其第2、第81转隶第55军,暂编第55师转隶第85军。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7 21:35 |只看该作者

孙桐萱

凇沪会战
1937年八一三凇沪会战后,第三路军改编为第三集团军,孙桐萱升任第12军军长兼第20师师长,该军还辖第81师(展书堂)。日军战领平津后,一路南下,9月进入山东。韩部北上鲁北,兵力部署的大体情况是:第81师奉命驻守德州,第20师驻防禹城徒骇河一线抵抗。正当第81师与日军激战之时,因上海战事激烈,国民党中央将炮兵调回南京,因此德州守军无重武器,由于武器相差悬殊,中国军队的素质与日军相差就更大了,仅一昼夜,81师就溃退了,后面的20 师也受到猛攻。因为韩将第81师撤回到禹城,致使日军深入。眼看日军逼近黄河北岸,广大士兵义愤填膺,孙桐萱对韩说:“如果主席不打,恐怕三路军的官兵不同意,跟主席走的就不多了。”关于这段事,当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在几十年后还特意问过当时居住在北京的孙桐萱,韩的五个师长中孙桐萱,谷良民,李汉章解放后都在北京居住。孙桐萱对何思源说:“你也知道老总的脾气,他要真不打,我们哪个敢不跟着走。”

僵持战 由于日军放慢了进攻速度,10月份战局相对平静。1937年11月,韩复榘率第三集团军与日军在黄河北激战。韩亲自带领手枪营过黄河指挥,在济阳城关北一个小村指挥作战。日寇以主力攻击20师,另以一个大队附战车十几辆由惠民迂回到黄河沿岸,将济阳和韩的指挥所包围起来。从早8时开始,直到傍晚,韩的卫队损失殆尽,韩本人几乎被俘,后突围过河,骑摩托车跑回济南,所随部队大部牺牲,仅剩卫士一人。事后见到何思源后说:“打,打,打,都打光了。”埋怨何思源等主张硬拼的人。11月14日,20师也从济阳溃退下来。当时在津浦铁路上的第12军20师60旅旅长孙学法在装甲车上设临时指挥所,被敌人平射炮穿钢弹击中,该旅曹参谋长及参谋姜怀珍当场阵亡,孙学法也伤重而亡(这个有点不确定)。随后第三集团军部队拆毁黄河铁桥撤到黄河南防守,同时任命孙桐萱为戒严司令。曹福林的29师(甲种师)全部,在津浦线济南至德州右;孙桐萱的20师(甲种师)一部及谷良民的22师(乙种师)全部,在津浦线济南至德州左;此外, 20师的另一部、受重创后撤的展书堂的81师(丙种师)全部部署在西南地区;韩设指挥部于千佛山,日寇曾两次用飞机投掷信筒向韩诱降,韩将信筒悬于指挥部门上,表示决不投降。

又隔河僵持了一个多月后,12月22日夜,日军1000多人强渡黄河,第56军军长谷良民第22师(谷自兼)首先溃退,韩指挥的第三集团军未进行有力抵抗,几万人面对几千渡河日军全线撤退,影响极其恶劣。留下孙桐萱师在济南断后。25日,日军对济南猛攻,27日,孙桐萱师全部撤出济南,向鲁西南的曹县集结。同时孙部在济南城内放火,济南一片惨相。后撤过程中,在菏泽、兰考之间,20师在一次反击中,击毙日冠一部。在向曹县撤退途中,韩及各军长均接到孔祥熙的火急电报:“蒋委员长谕撤退时一定将奉祀官孔德成带走。”韩命孙桐萱去曲阜办理,于是孙桐萱乘火车经姚村站下车,1938年1月3日晚十时即到曲阜孔府,限孔德成先生在两小时内随之撤退,那时,因孔妻(孙琪芳,其与孔德成联姻的媒人是当时的山东省政府民政厅长李树春)要分娩,孔德成先生犹豫不决,孔府家属都给孙桐萱下了跪,要求留下不走。孙桐萱说:“在路上生孩子我们也有大夫、护士,不走不行,这不是你我说了算的事,这是民族气节问题。”孙桐萱令其家人加紧准备启程。孔德成先生于4日晨四时启程,行前安排孔令煜先生负责代理其奉祀官职务(现在奉祀官孔德成还生活在台湾)。走时孔的夫人孙琪芳正在梳头,连头也没梳完就催着上车了。孔德成离开曲阜一两天后,日军就占领曲阜了。孔的夫人在入川途中,在汉口生下一女--孔维鄂,以后又在重庆生一子--孔维益。撤到曹县后,局势又相对安定了一段时间。因为没有确切资料,所以不清楚孙部的损失有多大,但根据史料,第20师没有打什么硬仗。

分化政策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韩带孙桐萱参加会议。结果韩被扣押,蒋在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召见孙桐萱和于学忠,任命于学忠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为副总司令,曹福林为前敌总指挥。孙桐萱在韩被扣后曾极力多方营救,甚至准备集结部队在黄河边作激烈的抗争,由于曹福林不同意而作罢。当时第三集团军的各个师长都受到蒋的单独拉拢,只在孙的极力坚持下,全体将领才发个电报嘴上救一下韩。孙又派张钺携60000元巨款去汉口活动,见何应钦,何成浚等人,但无济于事。1月24日,韩被枪杀。

于学忠到曹县第三集团军总部几天后就离开了。由于第三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兼55军军长曹福林对56军军长谷良民有意见,理由是谷师作战不力,率先失守河防阵地,导致全线崩溃,逼迫孙桐萱撤销了56军番号,谷良民被迫离开军界(后来去重庆经商),所部22师并入12军。

为了分化原韩复榘部队,1938年4月台儿庄大战中,李宗仁将该部分开。55军曹福林(辖29、74师)被调到藤县北袭击敌人后路,以后划归刘汝明指挥;孙桐萱(代理第三集团军司令)指挥12军(孙桐萱)守曹县,金乡及北黄河沿线;吴化文新四师(原来56军)被调去袭击济南,策应徐州方向国军主力。孙所部12军22师曾一度收复济宁,有利的支援了台儿庄大捷。

1938年5月,台儿庄徐州吃紧,薛岳出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孙桐萱担任副司令。薛岳指挥兰封会战,孙派第20师副师长张测民指挥一部前往支援。同年四、五月间,台儿庄徐州沦陷后,第3集团军(其实只有第12军的三个师)奉命移防到河南许昌。部队经兰封,太康敌后到达许昌。正直黄河决口,孙桐萱指挥第12军与向许昌进攻的敌人作战,日军约千人不及撤退,被孙部消灭了4、5百人。接着奉调南下,扼守武胜关一带,阻敌南进。最后,因武汉转进计划业已策定,所有第五战区部队,除留置有力之数部于大别山脉担任游击外,其余均陆续转进平汉线以西。

1938年6月7日,孙桐萱正式担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

郑州一战 1938年7月26日日军占据九江后,为掩护其南侧翼之安全,即分向南浔铁路和瑞(昌)武(宁)公路前进。守备在瑞昌附近的是已经归第2兵团指挥的第3集团军孙桐萱12军,这时部队因为几个月来从山东到河南再到江南,官兵水土不服,已经减员3500多人。部队在瑞昌以东高地严阵以待,8月上旬以来,日军常向我阵地侵扰,均被我击退。8月8日:日军台湾旅团(波田支队)以一部于瑞昌东北之港口登陆,被我军击退。至10日又有敌400余人,在该处登陆,占领望夫山、平顶山。孙桐萱命令展书堂(81师)和时同然(22师)率部队反攻,第3集团军展开攻击,夺回望夫山、平顶山,把敌人逼入港口。敌波田支队再举增援,并以舰炮掩护攻击,又将两山攻占。15日,敌另一部利用舰炮掩护,在徐家湾江岸登陆,经两周之苦战,我军仍坚持在原阵线。到8月下旬,这方面之敌大举增援,于24日攻陷瑞昌。8月29日,孙桐萱将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阳新失守。

武汉失守后,经过在江西整训的孙部又北上中原,协同第4集团军(孙蔚如)负责防守郑州地区,孙部负责郑州城及右翼黄河新道的防务。第3集团军这时只能指挥第12军的三个师。1938年10月,第3集团军的部队到达郑州地区,防区在郑州东侧,北起花园口,向南经中牟,蔚氏,扶沟,西华到商水县周家口,沿河弯曲300多里,第三集团军总部在郑州市内的陇海花园。

当时郑州与敌人只有黄河一水之隔,绅商纷纷西迁,许多市民也离城回乡,郑州人口锐减。仅有的四所中等学校中的两所西迁。郑州是从沦陷区到大后方的通道,聚集着许多流亡青年,还有一些随军子弟,学校远不致需要。孙桐萱在战前任国民党二十师师长驻防山东兖州时,就曾办过“孤贫学校”而被称为“孙善人”。他面对郑州的教育现状,为解决青年学子求学的困难,更有意于为自己输送一批下级军官人才,就下定了办学的决心,创立了桐萱中学。1939年夏,先后成立了筹备处和校董会,孙任董事长。1940年夏首次招生,直到1944年夏河南全境失守才停办。

游击总指挥 1939年,孙兼任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为加强河防,第3集团军除派侦探深入敌占区搜集情报外,还定期轮流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到河东的尉氏、杞县、太康等地进行游击战,这样既打击了敌人,又使部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4月1日,第3集团军成功地袭击了驻扎在开封的日军,消息传出后,立即轰动全国。外国通讯社称:此为华军对日军已占重要城市第一次有效攻击。

袭击开封的经过是这样的:经过情报人员长时间侦察后得知,隔河当面之敌系日军第三十五师团,师团长是指挥河南、冀南和鲁西南日伪军的原田熊吉中将。其司令部设在开封河南大学,四周装有电网,戒备森严。防守开封的日军包括步、骑、炮、战车等兵种,约千余人,分驻在城内、南关、车站等处。经过侦察,我军对开封城内各处的日军兵力、火力配备、岗哨设置等巳了若指掌。

第3集团军总部根据所掌握的敌情,经过周密的研究,决定派出一个混合师奇袭驻开封之日军。

1939年3月22日,第三集团军司令部在郑州陇海花园召开了奇袭开封的战前预备会,参战部队营以上军官参加。会议由孙总司令主持。20师周遵时师长宣布了混合师组成的决定。

混合师的主力为第二十师,辖步兵三个团(第五十八团、第五十九团、第六十团),炮兵、工兵各一个营,骑兵、通讯兵各一个连,配属部队为第二十二师的第六十五团和炮兵、工兵各一个营、骑兵、通讯兵各一个连,以及总部直属的战防炮营。总兵力约12000余人。周遵时为作战指挥部指挥官,副指挥官孙政训(第二十师副师长),参谋长刘琛(第二十师参谋长)。决定袭击时间为4月1日凌晨4时。因为我军在新黄河以西,出动的又是万人以上的大部队,渡河后距开封还有60多华里,若31日夜渡河,时间太紧张,经研究决定、于30日夜出发。渡河后即潜伏在距开封40多华里村庄内。31日夜各部队秘密进入集结地带,就地隐蔽待命。

30日晚,部队分别由中牟的小潘庄和尉氏的芦馆两个渡口渡过新黄河,到达预定的地点宿营。31日晚,部队在夜幕下秘密进入集结地带。那天虽是农历二月十一日,但天公作美,浓厚的云层遮住月光,为我军的行动提供了极好的隐蔽条件。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兵临城下,守城日军竟然毫无察觉。

4月1日凌晨4时,战斗开始,由于日军毫无戒备,仓皇应战,陷入一片混乱。从整个战场上敌我双方力旦对比来看,我军兵力虽十倍于敌,但武器装备却远远落后于日军,既无战车装甲车.更无制控权可言,而且又是孤军深入敌占区作战,全无后勤保障和增援部队,其困难和危险是可想而知的。但官兵们满怀抗日救国的热情,抱定誓死杀敌的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同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4月1日傍晚6时,指挥部下达了撤退命令。经过一天的血战,我军毙伤敌军近800名,击落敌机1架,击毁、击伤战车6辆,汽车、装甲车10余辆,凯旋还师。

从1939年4月开始,第3集团军继续多次袭击开封的日军,同时也击退了小股日军的进袭。

1939年12军第81师在豫东游击战中每战皆捷,迭受嘉奖,获得该年终总评为全国正规军的游击战第一名。

因为第3集团军防区与敌人只是一水之隔,加上当时内地物资紧缺,因此第3集团军从孙桐萱以下很多官员都以过河收集情报为由,派人去沦陷区购买物资,走私回内地,趁机发国难财。就连战区副总司令汤恩伯也不例外(可见文史资料第54辑)。这就给守卫河防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底,日军为了配合第二次长沙会战,集合第36师团、第110师团、第35师团等5万余人于豫北。当时第12军的布置是22师(张测民)守河防,第一线守黄河新道从郑州东北自京水,迤逦东南至尉氏圃田附近,分驻沿河各村庄(师部驻祭城乡金庆)。第二线驻贾鲁河之西,枣园、磨李、小孟庄、南李庄等村。20师驻郑州城北东南郊至新郑一带。第81师在后方新郑整训。
10月1日夜,日军一步兵混成旅,内附骑兵队及机械化联队约万余人。并配属空军数队,由开封方向进犯郑州,从琵琶陈强渡黄河。琵琶陈守军22师守备连士兵虽曾两次报告,而连营长以为是“奸民走贩私货”,没采取紧急措施,上段所讲的隐患变成了灾难。敌军登岸已多,驻守连始行应战。日军以枪炮猛烈轰击,我少数驻防部队伤亡殆尽。未及两小时,守军溃退。此时营、团、师部均已闻枪炮声,知敌已过河,开始向枪声紧密处调集队伍狙击。当时日军以主力来犯,而我以薄弱之步兵在正面防守,敌犹如以尖刀突薄纸,当然一突即破。我第一线在拂晓时已被突破。第22师部队即沿第二线阵地阻止敌人西进。
孙桐萱得到消息后当即命第20(周遵时)师与第22师竭尽全力阻止敌入扩张前进,同时把总部直属部队和预备队都派上一线。又以电话命令第81师师长贺粹之迅速由新郑沿新郑、郑州大道急来郑州以东地区增援第22师及第20师。并将当时情况与处置,报告第一战区长官部,同时要求另派部队接替尉氏以南防务,以便集中力量抗击登陆之敌。同时又将上述情况分别电告左右翼邻军及有关方面。
10月2日白天,第22师及第20师一面沿黄泛区集结兵力,一面竭力阻止敌人西犯。在敌人步、炮兵猛烈的火力下,我守军在每个据点的争夺中都能不顾在敌机枪与炮火下的伤亡,以短兵相接。在肉搏时,一些未撤走的村民也持劈刀、斧头参加对敌搏斗,士气振奋,这样苦战了一天,使敌人无所进展。当天晚上,日军已有6000多渡过黄河,郑州城郊已经有日军骑兵出现,孙的总指挥部也撤出郑州。
3日夜,第81师赶到郑州附近。师长一面报告总部,一面部署部队接22师的一部分阵地,主力沿贾鲁河沿岸占领阵地,阻止敌军前进。孙乘月夜至第81师师部,由孙当面将敌我情况向贺师长讲清楚,说明对岸敌炮火甚烈,明日拂晓可能以主力向你师进攻,须严加防范,要求他们提高士气,艰苦作战,任何困难也要克服,发挥冯先生教导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该师的官兵听到总司令到前线慰问,大为振奋,虽经过一日急行军仍不顾困乏,当夜奋力挖掘战壕。
10月4日拂晓,日军在猛烈炮火与飞机的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我部队经过调整,以猛烈的火力阻止敌军前进。但来犯之敌在步、炮、飞机协同下向装备极其劣势的第20师及22师不断猛烈进攻,致我军感到坚守困难,迫使我第20师向京水镇方向、第22师向郑庵附近转移阵地。
第81师接防后,在沿贾鲁新堤一线,利用有利地形阻止敌主力。81师某团第三营吴营长,奉命到河边大花庄桥头接防,毙敌逾百人。白刃相接,该营长负伤,腹破肠拖,仍与其连长夺回机枪一挺,毙敌二、三人,最后战死于桥下。后该营大部壮烈牺牲,附近民众在激战中亦大力相助。
在战斗中,孙桐萱亲临前线督战,最危险时刻,孙的警卫营也拿上了火线。与日寇激战数日,未能阻敌于黄河(黄泛区)以东地区,而敌军主力又渡过黄泛区迫近郑州。郑州以东地区,地形开阔平坦,不利于我军防守,反利于敌之机械化与步、炮、飞机协同作战。我既无飞机又无有力炮火,而处于挨打的地位。为了调整作战力量争取主动,孙主张暂时放弃郑州,撤至郑州以西密县与荥阳以东之昆山山麓,这里地形荫蔽,天然沟渠纵横,利于我之防守而不利敌之机械化的活动。我军重新调整部署,可与敌保持对峙的局面,以逸待劳,打击敌之有生力量后待机反攻。
孙持此理由,一再请示第一战区长官,得到卫立煌长官的批准后,于五日下午,第3集团军放弃郑州,南撤到密县东曲梁镇。20师撤出郑州到西十八里河附近,面向郑州方向占领阵地;22两师撤至郑州南郊十八里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护卫总司令部与敌人对峙的局面。81师奉命转移进到郑州西南黄岗寺。在部队后撤时,汤恩伯部第13军在孙部的背后设防,阻止其继续后撤;同时汤命所部截留第3集团军的供给物资,扣押去洛阳的第3集团军人员。
10月7日晚,卫立煌召开军事会议,共同研究如何消灭敌人、收复郑州。孙指出:当前河防既被突破,郑州及以东地形均系平原,不利我守势作战,不如郑州以西山麓易隐蔽,利于我守,与敌保持对峙,日夜以逸待劳,各师以主力坚守阵地以火力杀伤敌有生力量,夜间以敢死队游击敌之后方以断其补给。如此消灭来犯之敌,相机收复郑州,不收复郑州决不罢休。这时候,汤恩伯对孙说:“有人说:你的22师某连长出卖黄泛河口,敌人才轻而易举地渡过黄泛区的。”孙桐萱与卫的关系一向很好,加上当时孙桐萱也豁出去了,说:“副长官不能听信敌人的挑拨离间的宣传,所谓某连长,我敢说第12军中连长以上我是多半认识的,有的都能知其是某某地方的人。如果真有人出卖河防,只要说出姓名,除战死者外,我立刻把他抓来,以军法从事。”
会议后,孙连夜返回曲梁镇总部,召集各师长及主要团长开会。提出:大敌当前,唯一的出路是各师团提高士气,加强团结,大家齐心合力,把部队整顿好,爱护民众,军民结成一条心。只要积极抗日,消灭当面敌人,收复郑州。这样,我们即使部队牺牲光了,我孙本人牺牲了,也留得个抗日英雄,千古传名。希望各部队全体战士下定为国牺牲的决心,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此后20多天,第3集团军在坚守阵地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同时,不断派部队袭击郑州日军部队。10月31日,敌军以主力进攻黄冈寺我守军81师。日寇开始以飞机轰炸和炮击,掩护其步兵数千人向我守军猛攻。但在我强大火力网前,敌屡边顿挫,直至黄昏才接近阵地前沿,约数百名敌人强攻进入黄冈寺寨内,师长贺粹之亲率手枪连赴前线督战,突入寨内之敌被我尽歼。在黄冈寺北门外当场击毙日寇大佐小林联队长及其以下官兵百余名。
31日黄昏,当面敌火力渐弱,似有退却模样。10月31日至11月1日夜间,第3集团军全线发动反击,日军溃退,20师60团当夜收复郑州。经过一个月的鏖战,第3集团军上报毙伤日军6000余;击伤日军指挥官鲤登少将(伤重不治而亡)。
而第3集团军总司令部通讯营总机排排长郭宗正回忆,11月4日清扫战场,经检查,我军伤亡营长董万选等3人,连长以下军官27人,士兵1200余人。而日军伤亡,根据战斗情况及便探汇报约在2000人左右,俘30余人。何应钦的《八年抗战之经过》指出,“是役敌伤亡约3000余。”第3集团军12军22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李勋甫回忆,毙伤日军6000余人。日本史料中此战参战序列中鲤登少将只有鲤登行一一人,并未于此战战死,1941年11月6日,晋升为陆军中将,第七师团师团长北海道驻屯。1945年12月日本战败后复原,1972年11月17日死于日本。
此后部队大部到郑州以西休整,一部沿河监视日军。
1941年底1942年初,洛阳、郑州一线形势稍微稳定。卫立煌被撤去第一战区司令职务。原计划由孙连仲担任,但考虑到防线当面伪军开封省长刘郁芬是也西北军老人,因此改任命蒋鼎文为司令官。
1942年1月,第3集团军后调整训,部队移防到豫西的陕州。在1942年中,孙良诚和孙殿英、庞炳勋相继叛变投敌,再加上早就当汉奸的张岚峰,河南沦陷区的伪军大部都是原西北军的。

职务变动卫立煌调走,汤恩伯当权。随着第3集团军后调,孙的职务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汤取代了孙的豫皖边区总指挥的职务。继续又夺取了孙对招募处的领导权,这个招募处全称是国民党军政部鲁西招募处,是在1940年春在河南郑州成立的。孙原认为第三集团军在山东省历史久,与人民有情感,能把已沦陷的鲁西青年吸收过来,补充部队,并免于资敌,经国民党军政部批准成立。处长由孙桐萱兼任,副处长由时同然担任(原22师师长)。干部全是由第3集团军12军各师抽调的。孙桐萱可以利用这个机构为第3集团军补充兵员和物资,更能从中捞取到巨额的钱财。据说在抗战中,因为孙部为西北军,被当成杂牌另眼看待。孙部与日军的作战中的损失,只补1/3,其余自行解决。因此这个招募处对第3集团军,对孙都是不可或缺的。
1942年军政部命令招募处经理人事仍由孙管辖,但行政业务由汤负责,加上孙部不再担任河防守备任务,等于斩断了孙和第3集团军的重要经济和人员补充来源。
孙部调驻陕州后,面对上述不利的形势,准备秘密派人北渡黄河过到晋南,发展势力。同时指示部下和伪军孙良诚拉上关系,准备两手打算,一担抗日形势不利就可以当伪军做汉奸,但遭到一部分部下的反对。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杂牌部队,蒋介石向第3集团军派了很多干部,但被孙以种种借口予以撤职。
以上几个方面汇总到蒋介石处后,针对西北军大批将领投敌的现实,蒋提前下手,以“通敌有据”(指勾结日寇)的罪名,密令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扣押孙桐萱。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9-7 21:44 |只看该作者

人中原战后,全国军队缩编,韩复榘与国民政府讨价还价之后,于1931年2月将部队改编为:2个甲种师,即第20.29师(各3旅6团),1个乙种师(22师,2旅6团),1个丙种师(74师,2旅4团),1个手枪旅(2团)和3个炮兵团,共计27个团,由于新编制团的人数稍大,故总体人数并没有大变化。1931年9月,石友三反奉失败,残部被韩复榘改编为一个旅,经国民政府批准,又重组了73师(后又改为81师),以后,该部队编制无大的变化。
  从1931年9月直到七七事变,韩复榘的第三路军的编制及演变如下:
  总指挥:韩复榘
  1.第20师(孙桐萱):下辖58.59.60旅,迫击炮团,炮兵团
  2.第29师(曹福林),下辖85.86.87旅,炮兵团
  3.第22师(谷良民),下辖64.66旅(该师曾有过65旅,后裁撤)
  4.第74师(乔立志,后为李汉章)下辖220.221旅
  5.第81师(展书堂),下辖241旅(原石友三部)、243旅
  6.手枪旅(雷太平,后为吴化文)下辖第1.2团(1934年5月,冯玉祥的卫队两个营拨归手枪旅,编为第三团,但不到一个月,即被遣散)
  7.钢甲车队(戴鸿宾),下辖北平号,泰山号两个钢甲车队(原有和平号钢甲车队,后裁撤)
  另外,韩军还曾有过李宣德的骑兵第一旅,1934年因剿匪不力和财力有限被遣散,1932年9月,韩复榘还购买过美国战斗机2架,派孙桐萱之弟孙桐岗为飞行教练(孙桐岗为早期留德飞行员,1933年曾驾机由德飞京,复环飞全国,轰动一时,成为英雄,孔祥熙一度想将女儿嫁给他),后飞机被蒋介石缴去。另外1935年韩复榘利用工人运动曾一度控制了原由兵工署控制的济南新城兵工厂,但由于财力不足,一年后又不得不交还兵工署。
  韩复榘在编组正规军的同时还成立了山东省民团总指挥部(附设在第三路军指挥部内),总指挥由韩复榘自兼,下辖5个民团军,第一路辖29个县(1935年有官佐162人,目兵2234人,伙马夫168人,骡马98匹),第二路辖25个县(1935年有官佐257人,目兵2929人,伙马夫243人,骡马229匹),第三路辖26个县(1935年有官佐116人,目兵1436人,伙马夫107人,骡马122匹),第四路辖13个县(1935年有官佐205人,目兵2808人,伙马夫173人,骡马261匹),第五路辖15个县(1935年有官佐149人,目兵1110人,伙马夫117人,骡马112匹),总计有官兵12000余人,担任地方防务,为变相的正规军。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8 08:13 |只看该作者
百度
芝麻洼乡
太康县芝麻洼乡位于太康县西北二十五公里,处在太康至通许、开封的公路沿线上。肥沃的土地,勤劳的人民,历史上以太康“四大名旦”闻名于世,素有太康“西北粮仓”之美称。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9-8 08:45 |只看该作者
照片随后奉上

补充内容 (2016-5-16 14:32):
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0-25 12:07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5-16 14:29 |只看该作者

经查证,12军20师师长应该为周遵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