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养正遗规》今译
查看: 9361|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正遗规》今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1-12-24 13: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1-12-25 21:44 编辑

养正遗规序


原文: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都夸记诵,诩词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鲜过而问焉。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繄岂泉之咎哉。汨泥扬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宏谋公馀考昔贤养正遗规,择其简要可通行者,釐为二卷,篇帙无多,本末略备,用以流布乡塾。俾父兄师长,以是教其子弟,毋轻小节,毋鹜速成,循循规矩。虽蒙养之事,而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涂,庶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钦惟圣天子昌明理学,文治日新,备员圻辅,分路扬鑣,循行風俗,与有人材之责焉。故敢勉竭愚忱,具训蒙士,为郡邑先。其或以是为迂为固为琐屑而憗置焉,余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弘谋题于津门官舍


译文:


      天下有真正的教育方法,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教育,是从民间日常生活开始的;人才培养,是从儿童时期启蒙的。《易经》以山脚下清泉流出,做为《蒙》卦的象,而君子用果断的行动培育高尚的德行,就是学习《蒙》卦这种泉水一旦涌出,就义无反顾奔流向前的精神。所以“从童年开始,就培养纯正无邪之心,是造就圣人的方法。”这句话意义非常深远啊。我常常看到,世人称赞一些有才的孩子,大都是夸奖他们记忆背诵能力高,赞美他们辞赋文章好,而对于德行这样的根本问题,却很少有人过问。泉水在山里时,清澈见底,流到山外,就变得浑浊不堪,这难道是泉水的过错吗?浊浪翻滚,是父亲和兄长教育没有事先做好,孩子又轻率而不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宏谋在公务之余,考证了古圣先贤们留下来的养成纯正之心的方法,挑选那些简明扼要又可以普遍实行的,订正成两卷,篇幅不多,但关于启蒙的根本问题和细节问题基本齐备,以此把这些方法流行传播到乡间学校,使父兄和老师们,拿来教育孩子,不轻视小节,不追求速成,完全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虽是启蒙教育这样的事情,但凡使人伦道德趋于敦厚、身心行为得到磨练、道术技艺得以振兴的事业,都从这里有了良好的开端。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上《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差不多可以保证源头洁净,水流清澈了。这对于世俗的教化难道没有一点帮助吗?敬思当今圣明天子提倡理学,用文德治理天下,国家日新月异。官员无论是在京城候补,还是到各地上任,亦或是考察整治民俗,都有选拔培养人才的职责。所以才敢竭尽愚钝之心,详细教导那些文化水平低的人,以此作为治理郡邑的首务。如果有人以为这些方法迂腐顽固琐屑而宁愿置之不理,就会增加我内心的忧伤啊。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弘谋题于津门官舍


养正遗规卷之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原文:


      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


      宏谋按: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馀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上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上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下:


言忠信,行笃敬。懲忿,窒欲。迁善,改过。


      上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上处事之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上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上,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译文:

朱子名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人,谥号为文,是配祀孔子的十个哲人之一。


宏谋按:学问之道就是学着如何做人。天下没有超出人伦范围的人,所以自然也没有超出人伦范围的学问。朱子首先罗列出“五教”,来揭示指明学问的本旨,又进一步涉及到做学问的顺序,从修身到待人接物等的要点。这样做学问的大纲就全部提出来了,上下贯通,再也没有其余的事情了。宏谋编辑《养正规》,特地把这个做为开宗明义第一篇,使做父亲和兄长的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教育孩子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根据他们所知道的爱亲人、敬长辈,告诉他们这是做人的起点,也是做学问的基础。一定不要用世俗读书是为功名利禄这样的说法,来泯灭他们的良知。这样差不多可以使他们耳濡目染,儿时就明白做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父子间要有亲情,君臣间要有道义,夫妻间要内外有别,老少间要长幼有序,朋友间要诚信有德。

以上是“五教”的纲目。尧帝、舜帝时,曾经任命契做司徒(负责教育的官员),让他恭敬地用“五教”教育民众,所指的就是这个,学子要学的也是这个。而其学习的先后次序,也有五个方面,分别如下:

广博地学习,认真地问疑,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老实地践行。

以上就是做学问的次序。学、问、思、辨这四个方面,是用来探究事物的根本道理的。至于老实地践行,在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的各个环节中,也各有要点,分别如下:

言语要忠实诚信,行事要敦厚恭敬,克服自己的忿恨之心,遏制不合理的欲望,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以上是修身的要点。

君子端正其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其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

    以上是处事的要点。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自己做事未达到目的,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上是接物的要点。


熹私下揣摩古圣先贤教人为学的目的,莫不是教他们讲明经典义理,进而修身养性,然后再推广到他人。不仅是要他们博闻强记,赋诗为文,以沽名钓誉,谋取利禄。当今做学问,已经跟古人的目的相反了。圣贤用来教人的方法,已全部存在于经典之中了,有志于此道之人,本当熟练诵读、深入思考并探讨辩明。明白了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就必然会用它来严格要求自己,哪里还会等别人设定好了规矩和禁止防范的措施,再去遵守和执行呢?近世对做学问也有一些规范,但对学者而言已经很浅显了;就其作为规范而言,又未必符合古人的意思,所以现在本学堂不再采用。特地选取了圣贤用来教人做学问的重大原则,一条条列出,贴在门楣上,请诸位相互讲明,共同遵守,自我约束。那些在思想、考虑、说话、办事的时候,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一定是严守纪律而心存敬畏的人。不能这样做的,有的是因为放弃了这些原则,那他们自以为是的东西,就一定会取而代之。因此这些原则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希望大家牢牢记住。

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

原文:



宏谋按:学莫先于立志,固人尽知之。但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每子弟发蒙,即便以此相诱。故所夸材雋,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朱子谕学者,所云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须将此路头先与他指点明白,方得迤逦向圣贤一路上去。故是编既示以学之纲,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则志非其志,学亦非其学矣。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只如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须反复思量,究见病痛起处,勇猛奋跃,不伏作此等人。一跃跃出,见得圣贤所说千言万语,都无一事不是实语,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积累工夫,迤逦向上去,大有事在。诸君勉旃,不是小事。


译文:

宏谋按:做学问没有比立志更重要的(事情),这本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世人所谓的立志,志在考取功名而已,志在获得利禄而已。每每儿童启蒙时,就用这些来诱导(他们努力学习)。所以(世人)所夸赞的才俊之士,(只)不过(能)广泛地记忆背诵辞赋文章,却不再知道孝、悌、忠、信是什么东西。朱子晓喻做学问的人,所说的志向不能确立的毛病,在于贪图利禄,不贪图道义;想做富贵人,不想做好人。教育年轻人(之前),必须将这个“路头”,先给他指点明白,才能(使他)得以沿着这个方向渐次走上圣贤的道路。所以本编已经揭示了做学问的大纲,就不能不端正他立志的方向。否则,(所立)志向不是正确的志向,学习也(就)不能达到正确的目的。

书,记不住,熟读可以记住;义理,不精通,仔细思考就会精通。唯有不立志,就真的没有着力点了。就像现在,贪图利禄不贪图道义,想做富贵之人不想做好人,都是志向没有确立起来的弊病。这就需要反复思量,最终发现弊病的根源,勇猛地(朝着目标)奋力跨跃。不再伏着身子做这种人。一跃跃出,(就会)看到圣贤所说的千言万语,没有哪一件事上说的不是大实话,这才开始立下这种志向。在这方面积累工夫,逐渐上进,有很多事情在那(等待我们去做)。诸位(一定要)努力啊,(这决)不是小事情。


朱子《童蒙须知》(有序)

原文: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宏谋按:前二篇,为学者定其纲宗,端所祈向。而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故朱子既尝编次小学,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著为《童蒙须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译文

儿童启蒙的学问,从衣服鞋帽(的穿戴)开始,次及说话走路,次及洒扫清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到那些繁杂琐碎的事情,都是应当知道的。现逐条列出,名为《童蒙须知》。至于那些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以及那些推究义理、穷尽人性的要领,自有圣贤的经典和训示,明白浅显可以参考,应当依次知晓通达,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宏谋按:前二篇,是为学者制定做学问的纲领和宗旨,端正所引导的方向。而启蒙修养的入门之处,则一定要从容易知道并且容易遵从的地方开始。所以朱子按次序编写了启蒙教育的课程后,又进一步选择那些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的内容,编著成《童蒙须知》,使孩子们从这儿开始而循序渐进。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然至为细致至为详尽,但都是用来防范他们放纵的心,培养其道德品性的,作为它日进一步修养德性、通达仁义的阶梯,就在这里了。我但愿做父亲和兄长的人,不要(因为)看起来浅显易懂,就不拿来严格教导孩子;做为孩子,更不要认为不值得了解,而忽视它们,而轻视它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2-24 14: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1-12-24 14:43 编辑

《五种遗规》是一本挺长的书,我们决心译出来,广为传播。恭请各位大侠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下及时修改。在此先谢过各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2-24 14:37 |只看该作者
偶像的帖一定要顶!偶像一说古文我几乎就哑掉了,笑呵呵支持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4 14:45 |只看该作者
偶像的帖一定要顶!偶像一说古文我几乎就哑掉了,笑呵呵支持就好!
南沙贝 发表于 2011-12-24 14:37



    谢谢南沙版主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24 16:2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2-24 16:56 |只看该作者
占位,回去看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2-24 18:39 |只看该作者
烂糟地。。。。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2-24 18:39 |只看该作者
烂糟地。。。。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24 19:38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兄现在不给迷茫少女算卦了,改做正事啦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2-24 20:55 |只看该作者
烂糟地。。。。
春江潮水 发表于 2011-12-24 18:39



    木有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2-24 20:55 |只看该作者
简池 发表于 2011-12-24 16:28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2-24 20:56 |只看该作者
占位,回去看
蓝小蓝 发表于 2011-12-24 16:56



    好好研究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2-24 20:56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兄现在不给迷茫少女算卦了,改做正事啦
梧桐花开 发表于 2011-12-24 19:38



    六星里的迷茫少女太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2-24 20: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1-12-24 22:03 编辑


养正遗规卷之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原文:


      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


      宏谋按: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馀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上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上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下:


      言忠信,行笃敬。懲忿,窒欲。迁善,改过。


      上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上处事之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上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上,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译文:

朱子名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人,谥号为文,是配祀孔子的十个哲人之一。


宏谋按:学问之道就是学着如何做人。天下没有超出人伦范围的人,所以自然也没有超出人伦范围的学问。朱子首先罗列出“五教”,来揭示指明学问的本旨,又进一步涉及到做学问的顺序,从修身到待人接物等的要点。这样做学问的大纲就全部提出来了,上下贯通,再也没有其余的事情了。宏谋编辑《养正规》,特地把这个做为开宗明义第一篇,使做父亲和兄长的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教育孩子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根据他们所知道的爱亲人、敬长辈,告诉他们这是做人的起点,也是做学问的基础。一定不要用世俗读书是为功名利禄这样的说法,来泯灭他们的良知。这样差不多可以使他们耳濡目染,儿时就明白做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父子间要有亲情,君臣间要有道义,夫妻间要内外有别,老少间要长幼有序,朋友间要诚信有德。

以上是“五教”的纲目。尧帝、舜帝时,曾经任命契做司徒(负责教育的官员),让他恭敬地用“五教”教育民众,所指的就是这个,学子要学的也是这个。而其学习的先后次序,也有五个方面,分别如下:

广博地学习,认真地问疑,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老实地践行。

以上就是做学问的次序。学、问、思、辨这四个方面,是用来探究事物的根本道理的。至于老实地践行,在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的各个环节中,也各有要点,分别如下:

言语要忠实诚信,行事要敦厚恭敬,克服自己的忿恨之心,遏制不合理的欲望,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以上是修身的要点。

君子端正其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其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

    以上是处事的要点。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自己做事未达到目的,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上是接物的要点。


熹私下揣摩古圣先贤教人为学的目的,莫不是教他们讲明经典义理,进而修身养性,然后再推广到他人。不仅是要他们博闻强记,赋诗为文,以沽名钓誉,谋取利禄。当今做学问,已经跟古人的目的相反了。圣贤用来教人的方法,已全部存在于经典之中了,有志于此道之人,本当熟练诵读、深入思考并探讨辩明。明白了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就必然会用它来严格要求自己,哪里还会等别人设定好了规矩和禁止防范的措施,再去遵守和执行呢?近世对做学问也有一些规范,但对学者而言已经很浅显了;就其作为规范而言,又未必符合古人的意思,所以现在本学堂不再采用。特地选取了圣贤用来教人做学问的重大原则,一条条列出,贴在门楣上,请诸位相互讲明,共同遵守,自我约束。那些在思想、考虑、说话、办事的时候,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一定是严守纪律而心存敬畏的人。不能这样做的,有的是因为放弃了这些原则,那他们自以为是的东西,就一定会取而代之。因此这些原则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希望大家牢牢记住。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2-24 23:33 |只看该作者
这个风格,让我想起一个ID叫“坏菜”

挺想念它的,不知道过的好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2-25 03:04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做起学问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2-25 03:06 |只看该作者
关于《五种遗规》百度如下:
一,《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2-25 03:07 |只看该作者
本书汇集了自汉迄清80位名人学儒的有关著述,其中以宋、明、清三代居多,还有自撰的《序》及按语、评语等,系统阐述了封建社会为人处世方方面面的要求、问题、楷模、借鉴。兹分述各《遗规》内容于次。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2-25 03:21 |只看该作者
看了看你的译文,比较接近”意译“——翻译其大意。
比如
”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你译为:教育,是从民间日常生活开始的。
教术之端,你只译了一个”教“字,没有把”术之端“译出来。
术,方法,端,发端,起点,之,连词,的。
这些在你的译文里都没有。

如果你要写的是普及性的读物,这样翻译是可以的,以通顺为主。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2-25 03: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2-25 03:26 编辑

翻译古文,跟翻译外文是一样的,也要讲究”信达雅“。
翻译古文的时候比翻译外文还要讲究”信“,——译文必须跟原文一一对应。
”教术之端,自闾巷始“,应该译作:教育方法的起点,是从民间日常生活开始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12-25 03:44 |只看该作者
文言比较简练,很多名词动用,使动意动,承前省,蒙后省之类的句式,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不通了,是病句。需要用括号把原文省略的内容添加上。
如下一句:
人材之成,自儿童始。你译作:人才培养,是从儿童时期启蒙的。
这只是大意。按照信达雅的标准,达和雅都做到了,但不够”信“。
    人才的养成,(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2-25 03: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2-25 04:00 编辑

两个建议:
一,对翻译古文,我是抱着直译的态度的。因为直译要求译者对古文的字词句章的解释更严谨,更精确,难度更大。
二,建议加注释,如闾巷:闾:古代二十五户为一闾;闾巷,即里巷,乡里,借指民间,转指出身民间的平民百姓。
    可以让读者看得懂并学到很多东西。读来更“畅达”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12-25 03: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2-25 04:02 编辑

严复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他说的是翻译外文。我们翻译古文,至少要信达兼顾,至于“雅”——文辞优美,则非一日之功矣。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12-25 04: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2-25 04:19 编辑

《五种遗规》是启蒙教育的精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目前可能还没有像样的全译本。
五十学易虽曾拍过醉笑,有些无聊。但闻其立志要译出《五种遗规》全本,整理古文化遗产,泽被子孙,利在千秋。就事论事,醉笑心里还是很钦佩和赞赏的,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醉笑於古文翻译一事之管见,班门弄斧撩。

诚惶诚恐。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2-25 08:47 |只看该作者
这个风格,让我想起一个ID叫“坏菜”

挺想念它的,不知道过的好不好。
知音 发表于 2011-12-24 23:33


他总是很好的,勿念。难为你还记得他,不知道他心里还有没有你这位大姐姐?在此代他谢谢知音版版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12-25 08:48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做起学问来了。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2-25 03:04



    呵呵。让醉笑兄见笑了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2-25 08: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1-12-25 09:02 编辑
《五种遗规》是启蒙教育的精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目前可能还没有像样的全译本。
五十学易虽曾拍过醉笑, ...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2-25 04:11



    醉笑兄提的建议极为中肯。我准备全盘接受,并按醉笑兄的意思重做修改。古文译成白话文,不做时以为很简单,真要做起来,方觉其难。有很多语气、转折以及句型,如果按照原文直译的话,读起来就会感觉极不顺畅,难于理解。但是,如果意译的话,我又怕我我理解得有偏差,从而误导了读者。
      为了一句话,有时候需要读一大篇文言文来加以理解。比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为了透彻理解它的本意,我不得不放下工作,去读《董仲舒传》,所以进展甚慢。这本书中辑录的80多位名人学者的思想,我真正读过其著作的没几人。并且,学过又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的,就更少之又少了。所以我做此事,委实抱着诚惶诚恐,戒惧谨慎的思想,确实勉为其难。但既立志要做,也只能边学边做,同时多向方家请教。也请醉笑兄关注此事,多提宝贵意见。在下感激不尽。
      在下做此事,纯是为了使此书广为传播,化及世人。所以不保留版权,可以任由转载的。醉笑兄,有意参与否?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12-25 09:05 |只看该作者
醉笑兄提的建议极为中肯。我准备全盘接受,并按醉笑兄的意思重做修改。古文译成白话文 ...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1-12-25 08:59



      五十学易说的极是。这个活,看似容易却艰辛,需要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坚忍的耐力,持久的恒心,才能完成。
      古人云: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与五十学易共勉。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2-25 09: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1-12-25 09:09 编辑

建议加注释,如闾巷:闾:古代二十五户为一闾;闾巷,即里巷,乡里,借指民间,转指出身民间的平民百姓。
    可以让读者看得懂并学到很多东西。读来更“畅达”一些。
-----------------------------------
这一项工作量实在太大,以我菲薄之力,实在不能胜任。醉笑兄能不能做一下这项工作?咱们共同完成此事,也算是功德一件。醉笑兄若有意,在下可以把在下此马甲的密码告诉醉笑兄。在下QQ号为504028333.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12-25 09:07 |只看该作者
醉笑兄提的建议极为中肯。我准备全盘接受,并按醉笑兄的意思重做修改。古文译成白话文 ...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1-12-25 08:59



      建议分两步走:某一篇章,先逐字逐句的直译下来,然后再修改润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