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添香 【赞助贴】吹牛成瘾,最好以吹戒吹
查看: 192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赞助贴】吹牛成瘾,最好以吹戒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1-1 11: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翰林探花 于 2020-11-1 21:45 编辑





0,古人以梦为真


我写了个吹牛帖,搁笔之后还在想古人怎么吹牛。想起古人认为梦是真实的,古人也相信占卜,因此联想到古人惑于语言不会吹牛。古人不吹牛,吹牛时已经不多么古咯。

《左传》里记载了一些梦与占卜,实际结果都应验了,梦里梦外连细节都几乎相同。读后觉得不可思议。小时候我经常做同一个梦,从悬崖上跌落谷底,每次都是看到溪水滔滔时吓得哇哇怪叫,有时候会醒来,有时候在怪叫声中继续睡去。还有一次,怪叫得太狠,我妈妈喊醒了我,我吧嗒吧嗒眼睛表示知道自己在做梦,又转头睡过去,结果象连续剧一样接着前面打断的情节做梦,而且继续怪叫,连喊声都完美地都接续着上一回的。小时候做梦很酣畅,很沉实,整个人都沉浸在梦里。大了再做梦,感觉有些不同,仿佛在使劲把梦推到一边去,梦境与自己各占半壁江山。现在也还做梦,遇到稍微紧张一些的梦干脆就直接醒来,边睁眼边安抚自己,别慌别慌这是在做梦:梦境已经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乏走狗咯。

我猜想,古人对于梦的认识,应该与我小时候差不多,真以为是真的。因此,他们对语言问题应该有过困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11-1 11:20 |只看该作者




1,古人对语言有困惑

《诗经·巧言》里说: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硕言",字面意思是"大话",大得像天幕,像"昊天大幠"一样把人笼罩起来。但是此处的"硕言"大话未必是出自某一个人的口,非常可能是一群宵小之徒的流言,"乱"如此幠。无边无际的流言,大而无形,重而无迹,确实让人心碎。

《诗经·雨无正》里也说"巧言如流",与《诗经·巧言》机杼不同,写巧言者享福,不能言者受累: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
维躬是瘁,哿矣能言。
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诗经记载着历史上的民风,可知"言"带给百姓普遍的困惑,所以才层累地造成神话,说: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能愈多而德愈薄矣。"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1-1 11:22 |只看该作者





2,古人对语言问题的深入思考


某些知识分子深入思考了语言,《墨经》和《鬼谷子》对语言有很深地系统研究。吴公子札等等一些人通过观察音乐舞蹈或者对话语言而断定一个诸侯国的兴衰,子贡通过人的对话推定其生死,诸如此类,《左传》里屡屡记载。再罗列一些散见于各种文献的思资料,从中可以发现古人对语言问题作出普遍而深入的思考:


《商书·说命》:「惟口起羞。」言语不慎,招来羞辱,正是祸从口出。

《虞书·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谗贼寇戎。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以为谗贼寇戎。

《易经·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诗经·板》:"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圆满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这当然需要会说,也需要会听,而且要善于行动。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语言像风,又像水,会流传千里之外,润物细无声。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孟子曰:「吾知言……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庄子.天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1-1 11:23 |只看该作者
我患强迫症了,每每段子出来我第一眼先看看她有没有头像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1 11:23 |只看该作者






3,言的原则性与技术性


3.1,语言要诚实表达内心,《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3.2,语言要忠于叙事,《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

3.3,要慎言,《诗经·抑》: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诗·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论语》:"讷于言,敏于行。"

3.4,说话语气要安闲,《礼记》:"安定辞。"

3.5,语言要简洁,不要以辞害意,《论语》:"辞达而已矣。"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1-1 11:24 |只看该作者





4,官场与史书的语言:直言


日常生活中要"慎言"。写文章要"俭言",陈言之务去,削繁而就简。审美观上则是"忘言",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很多事情变得"讳言",为尊者讳。

写史要秉笔直书,而直书为难,有人评论说司马迁和班固也没做好写史功夫。王通谓"陈寿有志于史,依大义而削异端。谓范宁有志于《春秋》,征圣经而诘众传。"但是他又说:“使陈寿不美于史,迁、固之罪也。使范宁不尽美于《春秋》,歆、向之罪也。”裴晞疑问曰:“为什么说司马迁,班固,刘歆与刘向他们有错误呢?”王通回答曰:“史之失,自迁、固始也,记繁而志寡。《春秋》之失,自歆、向始也,弃经而任传。”


做官要直谏。实际情况是大臣们喜欢讳言,喜欢阿谀奉承。所以皇帝们屡屡诏书大臣:

"以地震诏求直言。"
"以日食诏公卿大臣极言无讳。"
"以久旱诏求谠言。"

心性和天命是相通的,语言是沟通的阶梯。台阶要宽,要平,要顺,要明,要净。一个家庭门前的welcome mat 如果不干净平整,客人第一眼就看出主人家不利索。一个人耳根不清净,做事就调理。说话,要善于听人直言。古人是鼓励人民实话实说直言直语的,"帝尧置谏鼓,达穷民,立谤木,使人书之。乐闻过也。"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1 11:26 |只看该作者






5,西方传统的语言风格


现代西方讲民·主,讲言·论·自·由,有些人以现代人的眼光此批评中国古代人缺乏这种传统。这种批评属于田忌赛马,“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如果以历史的眼光看,西方的言论传统也跟中国古代差不多,要慎言。西方天主教辖下,修士修女们要"大静默",除非必要基本上不出声说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眼神和手势上的默契为主,有话搁在自己肚子里脉脉与上帝倾诉。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讷于言"。

但是西方传统的"大静默"仅仅在表面现象上类似中国传统的"讷于言",《新约·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段话对应的英文是John 1:1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对比汉语与英语,可知"道=word"。这个等式表明两个问题,一方面说明中国和西方的语言观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言外有象,象外有意,意外是事物;而西方传统认为语言直接联系自然大道,没有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么多中间环节。另一方面则说天主教治下要求人们"听话",默听"圣言";而中国传统文化"讷于言"是为了"言行合一",内心则「修辞立其诚」,叙事则「拟之而后言」。总而言之如《毕命》所言:"辞尚体要"。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1 11:26 |只看该作者
这篇有学问,有滋味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1 11:27 |只看该作者





6,吹牛与言·论·自·由的心理基础是相同的


且不论言·论·自·由实质上是一种法律行为。只论心理基础,言·论·自·由与吹牛相同,都是要表达内心的欲望。

对,表达欲望,而不是表达理性。西方自霍布斯的《利维坦》起,对于什么是善的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此前认为理性是善,此后认为欲望是善。现代自由主义的言·论·自·由观实质是欲望遮蔽了理性,表现在每个人都要求能对等地行动。

古人讲究慎言,战战兢兢言不敢出,所以不存在吹牛。敢于吹牛时,也是因为欲望冲昏头脑。中国传统文化里讲"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言论自古而今都不敢吹牛,作家就怕风大吹烂了三寸舌头。"诗以言志"的诗人古时候也不吹牛,他们不过是直抒胸臆,写写国风,离骚或者十九首。到了唐宋以后,"诗以言志"的志欲与"文以载道"有所分裂,所以诗人开始吹牛了。在中国,诗人最先开始吹牛,最能吹牛的则是那些写笔记小说的人。有关的细节就不多说了。谁都能看出来,我是很烦很烦吹牛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1 11:28 |只看该作者






7,何以解忧,唯有吹牛


上下5000年扯了一个来回咯,现在说说什么是吹牛吧,好歹給出一个定义。

一个人的言,行,意与事物四者合一时,肯定不是吹牛。

如果一个人言过其实(实包含实在的心意,实在的行动,实在的事物),那就是吹牛。一般来说,言可以划分为狂言,直言,忘言,讳言,四种言语类型里的每一种都可能給一部分人认定为吹牛。也就是说,四个因素可以组合多种搭配,互为标准,互为因果,因此什么是吹牛的决定权在倾听者那里,而不在发话者手上。发话者即使讷于言,也有可能給他人认定为太傲慢。而傲慢与偏见难道不也是一种吹牛么?为了辩证这种复杂性,再举例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单看这语言显然是吹牛,但是这个言与诗人的志趣相吻合,而且形成无违自然的美感,所以又不是吹牛而是诗。这种情况颇不陌生。《庄子·缮性》里说:"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 ,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拈出其中"文灭质 ,博溺心"来说,好像是在吹牛也。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甫吟",这是他卧处茅庐时的志向,好像有些吹牛。等孔明出仕贵为丞相,"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又嫌他写文章太啰嗦。究其因,"臣愚以为皋陶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皋陶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皋陶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由此可见世事常常不如意,人情仅仅半称心,一个人连自己吹没吹牛都不能确切知道,全凭其他人论断。唉,何以解忧,人人吹牛。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1 11:45 |只看该作者
这篇写的大气磅礴,我刚琢磨五楼,结果一刷又出了古今中外。
五楼以辞害意,我以前还出过笑话,把辞当修辞,以至于反思跟老师告状时,太多添油加醋以至于效果不好。
于是我学着只说重点。
效果还不错。
于是我以为学到了这个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1 12:01 |只看该作者
很多论坛贴,过了就当垃圾扔,如果论坛能激发写这样的珠玉贴,颇有收藏价值。周末正好能静心看贴,这个帖子看得津津有味。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1 12:06 |只看该作者
段干末 发表于 2020-11-1 11:28
7,何以解忧,唯有吹牛

这段写得我心有戚戚焉,甚好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甫吟
我相信,世界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诸葛亮,不过万分之一,那么其他9999,也像诸葛亮那么自比,人们都看作吹牛。
经常太多的爱恨情仇,不用夸张得吹牛的方式,不足以尽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1 12:37 |只看该作者
青蛙读罢此文,一声长叹,从此世间无牛矣!
也罢,你们吹牛,我吹小段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1 12:38 |只看该作者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0-11-1 12:37
青蛙读罢此文,一声长叹,从此世间无牛矣!
也罢,你们吹牛,我吹小段吧

别把她吹飘了,到时她横着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1 12:44 |只看该作者
高隐 发表于 2020-11-1 12:30
人家乐毅那才真正叫名至实归。以弱胜强,连拔70余城池。
诸葛孔明呢,南郭先生而已。兵出祁山(史实为两 ...

我也觉得失街亭是诸葛亮的责任,马谡怎么都抵挡不住,背锅的。
从打仗来说,诸葛亮没有占什么便宜,而且劳民伤财。

但有一点,刘备所处的地盘,以及所吸引的人才,根本无法同曹操相比。
如果大家都和平发展,蜀只会越来越被甩后
所以只能光脚不怕穿鞋的,打打看,说不定引起内乱等,总比坐等被消灭好。

但诸葛亮不是安邦大才,但是个好的定国小辅

刘备当初应该多刨几个
那个卧龙什么的,如果不死,可能又不一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1 13:30 |只看该作者
古人不吹牛?史料记载姜太公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
段教授你觉得是不是吹牛呀?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1-1 14:27 |只看该作者
高隐 发表于 2020-11-1 12:30
人家乐毅那才真正叫名至实归。以弱胜强,连拔70余城池。
诸葛孔明呢,南郭先生而已。兵出祁山(史实为两 ...

高隐这段历史人物评价,颇有见地,跟我不谋而合。  诸葛亮识人用人,定国之计差很多。
以至于后来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诸葛人才积累就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1 14:28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0-11-1 13:30
古人不吹牛?史料记载姜太公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
段教授 ...

那时历史,动不动人物五六百岁,所以后人因此对那段历史存疑。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1-1 14:47 |只看该作者



关于姜太公的年龄,他没有什么必要吹牛,你也没有什么必要质疑。

先给你说个普遍的常识:现在跑步走路都有计步器,计步器告诉你今天走了"20000步",实际上你才走了"10000步"。这是计步器吹牛么?答曰:不是。是计步器用了不同的计量单位。

步:左脚迈一下+右脚迈一下=1步。

但是日常生活中,左脚迈一下=1步,右脚迈一下=1步,也就是说把"半步"当成了"1步",所以当你告诉别人说你今天走了"20000步"时,他们都不会说你吹牛,而是觉得你数学不好,语文不好,物理不好……跟一个语文数学物理都不好的人,不要讨论吹牛,也不要讨论体育跑步。

同样道理,姜太公在渭河边上钓鱼,按照常识河水涨起来落下去才算是一年,但是实际上他们看见河水涨了说这是一年,看见河水落了又说这是一年,也就是说他们把半年当成了一年。语文数学物理都跟你一样不好,不算吹牛。

螃蟹和青蛙,作为水生物吹泡泡去吧,这种基本的生活经验与物理数学,就别参与了~~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关中无螃蟹,所以螃蟹不理解渭水流域的生活常识都没有什么,青蛙又为什么不了解渭水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11-1 16:27 |只看该作者
要说吹学识上的牛,段教授认第二,则没人敢认第一矣。
诸葛亮武略太保守被动了,故而连吃败仗,也是意料中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11-1 21:44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诗人最先开始吹牛,最能吹牛的则是那些写笔记小说的人。有关的细节就不多说了。谁都能看出来,我是很烦很烦吹牛的。
由此可见世事常常不如意,人情仅仅半称心,一个人连自己吹没吹牛都不能确切知道,全凭其他人论断。唉,何以解忧,人人吹牛。---------------------------------段教授烦吹牛却把吹牛研究得那么透。比吹牛更牛的是识得庐山真面目依然置身此山中。段粉们佩服,赶紧加入吹牛赞助帖目。。。。。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1-1 22:11 |只看该作者
段干末 发表于 2020-11-1 14:47
关于姜太公的年龄,他没有什么必要吹牛,你也没有什么必要质疑。

先给你说个普遍的常识:现在跑步 ...

我以前真的研究过罗马和古代怎么计算日期的,但是你把古今差别,说的那么通俗易懂,这种思路不错。
换了我,又百度一下古罗马古中国等一大片怎么日月潮汐之类,会把观众烦死
还占楼层,影响观瞻
你这么简单几句说明白了
我也不用费事百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1-1 22:55 |只看该作者
又见段教授,风采依旧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0-11-1 23:06 |只看该作者
满天辰星 发表于 2020-11-1 22:55
又见段教授,风采依旧

你也认识?她可是我们天涯才发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0-11-2 06: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段子确实让人佩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0-11-2 06: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段子确实让人佩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0-11-2 08:14 |只看该作者
似乎又道理,吹到终点,真实成了奢侈品,就意味着回归之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0-11-2 18:39 |只看该作者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0-11-1 23:06
你也认识?她可是我们天涯才发现的


认识啊,从对段干教授内心的解读来说,我比你更熟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0-11-2 20:04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20-11-1 21:44
在中国,诗人最先开始吹牛,最能吹牛的则是那些写笔记小说的人。有关的细节就不多说了。谁都能看出来,我是 ...

这篇牛吹得这么优雅文艺,应该加精华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