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酒巷 永遇乐·长忆别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遇乐·长忆别时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23-11-21 08: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夏小溪 发表于 2023-11-21 08:27
早锦衣  心情不美丽

时间会改变一切
……^_^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23-11-21 08: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大音希声 发表于 2023-11-21 08:41
感受诗情画意

欢迎音声
……^_^
早上好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23-11-21 08: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7、仿《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又来玉桥,莺树花好,策马岸边堤柳。忆起当年,泊船温柔入梦。对饮迟,痴情长。夜烛曳、欢浓几分。及目眼前,旧景徐徐,池塘弥烟。
十年恍惚而过。西湖龙井香,吴娃缺馆。百感交集,引盏郁郁浇垒。溪雨猛,落花湿。黄昏时、晴后夕阳。伫立阑干,举头望月,倩在何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23-11-21 08: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吴文英〔宋代〕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翦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23-11-21 08: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浓密的柳荫把河桥遮藏,黄莺在清静的古台旧苑中鸣啭,我曾多少次骑着骏马到此处与你共度春光。还记得那次夜泊桥边,很快便进入了温柔之乡。我的词才显得笨拙,只顾与你共饮清觞,共剪灯花,那一宵过得太快太匆忙。还记得与你嬉游之处,青草铺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轻盈的脚步,两舟相并,我与你荡漾于城南横塘。
十年如梦,梦醒后倍觉凄凉,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飞去,人去楼空燕巢已荒。今日我重到葑门,百感交集,像从前一样唤酒品尝。急雨
拍打着溪面,岸上的落花轻狂。又见到几只乌鸦掠过雾雨苍茫。而今又来到故人的楼上,还有谁能与我凭栏远眺,指点芳草斜阳?

注释
鹤江:松江之别派。葑(fēnɡ)门:唐苏州吴县城东门。
柳暝河桥:日暮时停舟于杨柳掩映的河桥之下。暝,日落黄昏之时。河桥,苏州河上的小桥。
莺晴台苑:晴日登上莺声婉转的苏州台苑。台苑,指苏州姑苏台的苑圃。
策:马鞭。
蜡花:蜡烛的火花。
壶箭:古代的计时仪器。铜壶装水滴漏,壶中有箭标识时辰。
凌波翠陌:与美人在岸上遨游。凌波,女子步履轻盈貌。翠陌,长着青草的道路。
连棹横塘:与美人在水上遨游。棹,船桨,指船。横塘,一个连一个的池塘。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形容人去楼空如燕去巢荒。西湖吴馆,作者经常住宿的地方。此处指佳人离去。
银罂(yīnɡ):银制的酒器。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23-11-21 08: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作者自鹤江(白鹤溪)坐船去南宋都城临安,途径苏州东城的葑门,并在此停泊。葑门外的溪流附近,是作者和他的苏州去妾曾经居住,同游之地,或许还是他们的定情之处,所以重经故地,唤起无限旧情,怀念之情无法自抑之中写下了这首怀人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23-11-21 09: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据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作者曾在苏州与一歌姬同居,此词为姬去后,作者重来苏州觅去不得,回杭州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过去苏州时的欢乐;下阕写重来苏州不见故人之凄凉。词韵响亮、飞扬,表现了作者急狂、苍茫的失落无依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23-11-21 09: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23-11-21 09: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23-11-24 09: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8、仿《幽涧泉》

泉泻白石,吾拂古琴。
幽涧华美流清响,吾弦妙音芳菲词。
心枯意淡玄古,松壑历历肃风。
猿在高处畅志而啼长声,秋草掩处狐兔。
天地倒旅孑然一孤身者,思沧桑兮泪盈。
和风吟瀑珠,挑弦梦动。
吾醉然宇宙寥阔大美,浑然一体与自然同。
明珠溅,玉华月。

使用道具 举报

221
发表于 2023-11-24 09: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幽涧泉

李白〔唐代〕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志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失志 一作:失职)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23-11-24 09: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拿起白玉拨子,拂动琴弦,我开始弹奏心爱的素琴。清澈的山泉缓缓流入山涧,清幽而深远,像是满载着绵绵不断的淡淡忧愁。我弹琴的技术娴熟,弹琴的手法高超,琴弦在我的拨弄下闪动出美妙的音符,纯净而美妙。琴声中诉不尽我的千古哀愁,我的琴声似乎承载了我太多的凄怨。幽涧边的松树高耸入云,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诉不尽我心中凄苦的寂寞。一只愁猿吊影危处在山涧中,发出凄惨的哀鸣。它的鸣叫声回荡在山谷丛林中更加凄厉哀绝,久久不散。座中听琴的过客,有哀时失志的,听到琴声感慨万千,泪湿沾襟。琴曲接近尾声,我缓缓拨动琴弦,结束了此曲。我只是借琴声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真不知道古今以来与我有同样情怀的人竟是如此之多。琴声如幽涧中潺潺流淌的泉水,在深林中鸣荡不已。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注释
愀:忧愁的样子。
善手:高手,这里指弹琴的高手。
明徽:徽,指琴节,这里代指琴。古代用金玉、水晶等宝物装饰以显示琴的明亮晶莹。
高张:弹琴的手法。古代有诗:“高张生绝弦,声急由调起。”
寂历:寂寞。
寻:八尺为一寻。
淋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缉商缀羽:指奏乐。商、羽都是五声之一。
写:通“泻”,流出。这里指发出声音。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23-11-24 09: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简析
  《幽涧泉》,乐府旧题,属于《琴曲歌辞》。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之情,他的抑郁苦闷之情无处可倾诉,只能借幽咽的琴声来传达。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23-11-24 09: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23-11-24 09: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23-11-25 06: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19、仿《捣练子·云鬓乱》

丝鬓散,淡容颜。攒眉远山伏幽黛。
倚栏郁郁腮嫩浅,清泪两行痴人怨。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23-11-25 06: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捣练子·云鬓乱

李煜〔五代〕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23-11-25 06: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美人头发蓬乱,晚妆不整齐,因愁带恨的双眉像远山一样聚在一起。白嫩的小手斜托着面颊,靠在栏杆上,也不知在为谁伤心泪流。

注释
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秀美的鬓发。
远岫(xiù):远处的山峰。岫,山。
攒(cuán):簇聚,凑集。这里是指紧皱双眉。
香腮:指美女的腮颊。春笋:春季的竹笋。这里指女子像春笋样纤润尖细的手指。嫩:柔软纤细。
和:带,含。阑干:同“栏干”。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23-11-25 06: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春怨相思的情景。开篇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不传神,是暗写侧描。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意更远。“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眉儿攒”也不可解。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后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这首词字字不及相思,但字字俱关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笔意清新,淡远幽长,画静而情活。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中云:“以画家白描法形容一极贞静之思妇,绫罗之暖寒,非深闺弱质,工愁善感者,体会不到。”由此也可见李煜描摹形态、抒写情性的高妙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23-11-25 06: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发表于 2023-11-25 06: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23-11-27 06: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20、仿《题西溪无相院》

湖水涵虚夜月明,岸草浸水雁忽飞。
桨划萍散心绮梦 ,浪细拍堤节奏声。
僧敲禅门鸟栖树,扁舟荡悠水镜中。
忽落秋雨绵绵绪,芦摇鱼跃江画图。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23-11-27 06: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宋代〕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23-11-27 06: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秋雨过后,湖水上涨,白茫茫的,水色与天色同样清澄;溪边的人家,静悄悄的,仿佛浮卧在水边,与水相平。
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一只小船,悠然归来,刺开了水草,发出沙沙的响声。
僧人行走在入城的道上,消失在远远的红尘之中;回家的农夫,经过了小桥,好像在明镜中徐行。
骤雨收歇,已足使这一派秋色更为迷人;岸边的芦苇,请不要再长,免得妨碍我欣赏明月东升。

注释
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
涵虚:宽广清澄。
尘:尘世,指热闹的人世间。
修芦:修长的芦苇。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发表于 2023-11-27 06: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雨后无相寺前的景色,主景是水。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积水涵虚”四字,场面很大,仿佛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的景况。孟浩然写洞庭湖水,描摹了湖的渺茫宽阔;张先在这里突出江南雨后河湖溪塘涨满水的情况,是小环境组合成的大环境,都很神似。“上下清”即孟浩然诗的“浑太清”,都写秋天天空晴朗,水光澄碧的景象,移不到别的季节去。次句写水边人家,以“岸痕平”说水涨得高,与“几家门”成为一个平面,也活生生地画出雨后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气势。经过一番新雨刷洗,临溪屋宇显得明丽清宁,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别有一副悠闲的静态。

  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出句描述微风吹来,满池的浮萍裂开了,露出了一段水面,水面上倒映出青山的影子;对句写一叶小舟归来,船帮与水中的葑草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浮萍破”,这是一个极细小而不易察觉的物象,是水上微风初起所致,被诗人捕捉住了。一个“破”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草声是极微弱的声响,为诗人听到,足见其静,此乃以动衬静的笔法,给以生趣。此联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第三联仍然写景,但通过人这个主体来写,还是以水作背景。一句写入郭僧,照应题面“无相院”;一句写过桥人,点缀水乡,二句又相互呼应。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所在地的静寂清净;人过桥,以“鉴中行”形容,说出桥下水之清澈,回照首句,又以眼前环境的清旷与上句的“尘里”作对比,表达诗人自己对景色的欣赏。

  尾联用逆挽虚收法。“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束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态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以雨后芦苇长高作一虚设,便把白天所见的景色扩大到未见的溪月,拓出了另一番想象的世界,给人以回味。这一结余味悠然,又与首句“积水涵虚砂相应。

  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全诗几乎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23-11-27 06: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征聘张先为通判赴陕。三年后张先又重游长安,其间到过华州。时张先已年过六十,然精力旺盛,诗兴不衰。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华州时一次游览后创作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23-11-27 06: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23-11-27 06: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23-11-28 06: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21、仿《赠孟浩然》

潇洒孟夫子,浪拓江湖行。
挂冠求安逸,深山眠草屋。
醉花又痴月,野游脱俗尘。
魁魁天外客,吟诗乐几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23-11-28 06: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赠孟浩然

李白〔唐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