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添香 题金楼子后
查看: 1340|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题金楼子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10-1 07: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当年破城万卷焚,可惜妙文王粲情。
焚书坑儒应有漏,才遗诗篇传于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10-1 07: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和原作。
李煜 〔五代〕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0-1 07: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梁元帝曾说,王粲在荆州为刘表效命时作了数十篇文章,后来荆州被攻破,王粲便将自己的文章全部烧毁,仅留了一篇。当时的文人名士看到后都称赞写得好,但是遗憾不能看到全貌。后来都城江陵被西魏宇文泰带兵攻陷,梁元帝也将自己所藏的书全部焚毁,说:文王、武王的治国修身之道,到今夜完全消失了。为什么与荆州沦陷时焚毁书籍的事情如出一辙啊。于是作诗表示感慨。

王粲和梁元帝十分爱惜自己收藏的书籍,但在自己所在的城池被攻陷以后,却一把火烧掉了自己所有的珍藏。
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未赶尽杀绝,才能使那些残留的诗文保存到今天。

注释
金楼子:书名。梁元帝为湘东王时自号金楼子,因以名书。《金楼子》是梁元帝从青年时代起就亲自动手搜集材料逐年撰写而成的。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初封湘东都王,承圣元年(552)登基,称梁元帝。梁元帝一生博览群书,儒释道兼通,而且还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所以《梁书·元帝本纪》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史称其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并用宝剑狂砍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王仲宣: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与李膺齐名。早年王粲曾得到蔡邕的赏识,汉末动乱中,避乱至荆州(今湖北襄樊)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王粲文学成就颇高,尤以诗赋见长,与刘桢、孔融等合称“建安七子”,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有《王侍中集》。
咸:都,全。
“见虎一毛”二句:以虎身花纹的斑驳多彩比喻王粲文章的成就,非一文而可知。语出《周易·革卦》,其“象辞”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疏曰:“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西魏:北魏永熙三年(534),鲜卑族宇文氏所建立的北魏政权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魏都长安,至恭帝四年(557)为北周所取代。
尽焚其书:《南史》卷八记载,梁元帝酷爱读书,平时手不释卷,无论冬夏。当西魏攻江陵,元帝知城不可守,准备投降,“乃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
牙签:象牙制作的图书标签,写上书名,垂于卷轴式书籍的一端,以便查找。这里代指书。红绡:红绡制作的书套。绡,生丝织品。
祖龙:指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壁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秦始皇死于此年。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因为其曾焚书,故将其与焚书事相关联。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10-1 07: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这是李煜读梁元帝萧绎所撰的《金楼子》后题写其书后的一首诗。据诗前小序,李煜《金楼子》后,对读《金楼子》所述的焚书事件深有感慨,便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见于宋代无名氏的《枫窗小牍》,云:“余尝见内库书《金楼子》有李后主手题曰:梁元帝谓王仲宣……”可见,《枫窗小牍》作者曾在皇家书库见过梁元帝的《金楼子》,而此书正是赵匡胤从南唐那里掠夺来的,显然曾为李煜所有。据此,此诗当作于李煜入宋之前,也可能是即位之前所作。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0-1 07: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题写于梁元帝萧绎所撰的《金楼子》书页之上,主要内容是抒发对梁元帝萧绎焚书之事的感慨。不过诗中所言焚书的史事是两起,这两起历史事件却不是一回事。

  焚书之事,历来最为士人所痛心。书是人类经验认识的结晶,是知识的储藏,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沿袭的重要载体是属于人类的财富。焚书之事并不始于秦始皇,焚书之事在秦之后也屡屡有之。不过,秦始皇的焚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焚书事件,以至于遮掩了其他的焚书之事。如果就书籍而言,秦始皇的焚书所造成的损失却未必大于梁元帝萧绎的焚书。秦始皇焚书影响之大,一是由于是统一政权所采取的大规模行动,地域之广,涉及的人群之多,与此前的六国焚书相比,影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二是秦始皇的焚书是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实行,若有违抗,国家就有严厉的惩处,充分表现了***政权的粗暴与专横。但是,秦始皇的焚书却并非是“尽焚其书”,而是有选择性的焚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为了钳制士人的政治批评,确定皇帝“别黑白而定一尊”的绝对权威,李斯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批曰:“可。”这段文字说得很清楚,在这一次禁焚书籍的政治举措中,有实际的生活功用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被禁焚之列,有关社会治理的法令之书也不在被禁焚之列,被禁被焚的是那些会启示人的思想、带动人的思考的书籍,一是史书,二是战国以来的以儒学典籍为首的诸子之书。而这两类书籍的被焚也规定了范围:史书中要焚毁的是非秦国的历史之书,也就是说,只许保留秦的记忆,借此以构建秦之统一天下的历史合理性;诸子之书则禁止在民间流传。朝廷中的博士之官要备皇帝的顾问,要参与政治的决策,仍然需要广泛的知识,故皇家图书馆中收藏的“《诗》、《书》、百家语”不在禁焚之列。因此,秦始皇的焚书是为了在民间实行禁学而愚民的政策,行为虽严酷,焚毁的书籍种类与范围都是有限的。

  梁元帝萧绎的焚书就不同了。萧绎自幼好学,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甚至在患眼疾时也是如此。他在一眼失明之后,不便执卷而读,就安排了专人为他朗读,以代自读。而且是每晚五人轮流值班,通宵达旦,诵读不歇。萧绎涉猎甚广,颇以学问自许,曾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南史》卷八)又在《金楼子序》中说:“窃重管夷吾之雅谈,诸葛孔明之宏论,足以言人世,足以陈政术,窃有慕焉。”他以管仲、诸葛亮为期许,自信有治国平天下之才,而将书籍视为知识与智慧的宝库。因为爱书,故收藏丰富。萧绎在江陵藏书之多,有十四万卷之巨。这里有他的收藏,还有从金陵运来的历代皇家藏书,不仅是经、史、子、集俱全,儒、道释、仙兼备,而且多是珍本。这十四万卷图书是自秦汉以来数百年的精神财富又历尽战乱之后的珍藏。当西魏攻破江陵之夕,萧绎将这批珍藏一炬焚之,又将自己的佩剑在柱上砍折,自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不将珍藏留于敌人,在萧绎,这是血与泪的共泣,是悲与愤的并发。但看他焚书与折剑,有用则珍藏,无用则焚毁,十四万卷历代珍藏与一把佩剑一样,都不过是他个人的私产。萧绎虽然爱书,却并不尊重文化知识的历史公有性。这样的焚书,对文化传承带来的破坏就要远胜于秦始皇的焚书。

  李煜此诗正是着眼于萧绎与秦始皇两件焚书事件的区别而发表感慨。前二句以书卷的华丽装饰与“火烧”对比,说萧绎曾有感于荆州焚书而使王粲作品仅存一篇,但是当他自己焚书之时,却连王粲仅存的一篇也一同焚毁了。这是以沉重的感慨来印证序文中两次出现的“尽焚其书”。后二句说即使酷烈的秦始皇,当年也是有选择性的焚书,民间书籍虽然无存,宫廷典籍尚可流传,因此后人才有可能读到“遗篇”。相比于萧绎行为的绝对与自私,秦始皇的焚书可以说是网开一面,对书籍的文化价值有手下留情之意。这层意思以反问出之,与前二句写萧绎事不仅有对比的效果,也加强了语气,对萧绎之举深感痛心。

  古人素来有谶语一说,即本来是偶尔言之的事情,最后却成了事实,仿佛冥冥之中有命运之神在聆听与拨弄,人则“不幸而言中”。李煜就萧绎焚书而作的历史批评,表达了他对书籍价值的认识与珍惜,也见出他有超越一己之私的历史识见。可是当北宋攻破金陵城池之际,他却将南唐三代君主所收藏的典籍字画同样付于火烛,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因此而具有谶语的意味。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0-1 07: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0-1 07: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析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10-1 08: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惜黄花慢·孤雁

湛蓝天空,落日散绮霞,一江红艳。风过耳聆,远山近树,孤鸿游曳,何乡可泊?冷芦夜来愈萧瑟,堪羡慕、鸳鸯相依。独自眠。凤凰彩翼,岂能高攀?
凄楚无语徘徊。趁一天水色,惘度流年。田黄稻麦,天罗地网,魂魄难安,几处烟堤。意醉神迷翅翩跹,寸肠断、旧日缠绵。夜未央,倦飞还宿陌田。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0-1 08: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2-10-1 08:00
惜黄花慢·孤雁

湛蓝天空,落日散绮霞,一江红艳。风过耳聆,远山近树,孤鸿游曳,何乡可泊?冷芦夜来愈 ...

和原作。贺双卿 〔清代〕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0-1 08:49 |只看该作者
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0-1 09: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

春水荡漾小楼台,柳腰婀娜莲步冶,相挨柔酥心意开。
倚栏照水抚绿鬓,养眼金鱼翩游来,黄昏缱倦梢头月。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0-1 09: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2-10-1 09:34
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

春水荡漾小楼台,柳腰婀娜莲步冶,相挨柔酥心意开。

和原作。秦观 〔宋代〕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照水有情聊整鬓,倚栏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0-1 09:3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2-10-1 08:49
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

枯荷深秋池上,仍有鸥鹭徜徉……^_^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0-1 09: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庆全庵桃花

桃花源里好避秦,丽风醉红又一春。
花落莫教随水去,怕有渔郎问津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0-1 09: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2-10-1 09:36
庆全庵桃花

桃花源里好避秦,丽风醉红又一春。

和原作。 谢枋得 〔宋代〕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0-1 15: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跟着锦衣读古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10-1 15: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明日独酌

一身闲散尽绮梦,经年只在风月中。
春来秋去四季轮,幽恨不知何处迸?
墨燕黄莺常来问,欢情几何榆钱知。
解衣临风痛饮酒,离骚伴我岸马嘶。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0-1 15: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2-10-1 15:43
清明日独酌

一身闲散尽绮梦,经年只在风月中。

和原作。王禹偁 〔宋代〕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10-1 15: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2-10-1 15:31
跟着锦衣读古人。

欢迎远古友!节日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10-1 15: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千秋岁·咏夏景

楝花蓝冶。籁籁风来香。黄梅雨,池打萍。桨泛江月碎,忽见吴峰绮。琴书日,南窗含画西岭翠。
悄然无人问。心事终难定。竹林啸,登台吟。粉笺沾泪迹,夜宴舞低。怕人散,一弯残月马蹄远。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10-1 15: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2-10-1 15:44
千秋岁·咏夏景

楝花蓝冶。籁籁风来香。黄梅雨,池打萍。桨泛江月碎,忽见吴峰绮。琴书日,南窗含画西岭 ...

和原作。谢逸 〔宋代〕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10-1 20:30 |只看该作者
当年破城万卷焚,可惜妙文王粲情。
焚书坑儒应有漏,才遗诗篇传于今。
--------------------------------------------------
这首和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李煜的有气势!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10-1 21:07 |只看该作者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10-1 21:08 |只看该作者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10-1 21:36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22-10-1 20:30
当年破城万卷焚,可惜妙文王粲情。
焚书坑儒应有漏,才遗诗篇传于今。
-------------------------------- ...

赞同~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10-1 21:39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2-10-1 15:43
和原作。王禹偁 〔宋代〕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 ...

锦衣,你什么时候换头像了~还是唐朝美女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10-1 22: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夜夜有,中秋最皎圆。天上神仙琼阁,今夕应蜜甜。吾欲仙子作伴,又怕嫦娥未许,斧桂酒香甘。瑶池王母宴,几人得护眷?
清辉洒,楼台凉,正祈月。人生常恨,分合离散月不管。人有荣枯滞达,月是自在圆缺,天道人事连。普天今宵梦,亲人须团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10-1 22: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2-10-1 22:0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夜夜有,中秋最皎圆。天上神仙琼阁,今夕应蜜甜。吾欲仙子作伴,又怕嫦娥未许 ...

和原作。 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10-1 22: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翰林探花 发表于 2022-10-1 20:30
当年破城万卷焚,可惜妙文王粲情。
焚书坑儒应有漏,才遗诗篇传于今。
-------------------------------- ...

谢谢探花褒赏……^_^晚上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10-1 22: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水滔滔,尽掩去,多少离奇故事。绝壁浪涛,人说是,旧时赤壁战场。舟连铁锁,一火东风,漫洒满天灰。
周瑜得意当年,铜雀未锁春,小乔婀娜。诸葛比美,妙计成,曹公梦断江南。此地重游,岁月沧桑海,人已似柳。人生幻境,趁时还举大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