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亲情随笔:老妈在沈阳(不断更新中)
楼主: 般若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情随笔:老妈在沈阳(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2-9-15 16:55 |只看该作者
关注爱戴我们的母亲,文字是一种发自本心的最真实的流露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2-9-16 06:49 |只看该作者
眼波 发表于 2012-9-15 16:55
关注爱戴我们的母亲,文字是一种发自本心的最真实的流露

{:soso_e181:}感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2-9-17 15:26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2-7-16 06:28
老妈在沈阳之02:先泡热水脚  再搂老妈睡觉觉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快乐一家人  幸福一家子
  

无论是泡脚,还是休息,这个画面很被触动,温暖与温馨不停上映着.{: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2-9-17 15:30 |只看该作者
超然慢慢品读,那人那事那记忆,...................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2-9-17 20:41 |只看该作者
欣赏超然 发表于 2012-9-17 15:26
无论是泡脚,还是休息,这个画面很被触动,温暖与温馨不停上映着.

{:soso_e183:}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2-9-17 20:42 |只看该作者
欣赏超然 发表于 2012-9-17 15:30
超然慢慢品读,那人那事那记忆,...................

{: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2-9-17 20:56 |只看该作者
呀,这里还有不少我没看呢,容我细细品读{: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2-12-29 19:17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86: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春城雪城汽车城
  
  这个系列又中断了一些时日。不是没啥可写,只要用心感悟,生活总能给予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不是工作太忙,只是近来有放纵自己偷懒的苗头,包括晨跑,包括写东西,都有时断时续的现象。
  这是个寒冷的清晨。刚刚从长春净月大街跑步回来,满目的积雪和沁入骨髓的寒意不断提醒我隆冬真的来了,也在提醒我不要冬眠,凡是有意义的事情,该坚持的还要坚持,千万不能轻言放弃。
  包括晨跑和晨跑后的写作习惯,也包括这个献给母亲、不会截稿、陆续更新的亲情系列。
  今天要记录的,是关于老妈72周岁生日的一些片断。
  老妈出生于1940年农历9月25日。
  之所以强调农历,因为在我的渝东山区老家,乡亲们都习惯于用农历记事,婚丧嫁娶,生日寿辰,莫不以农历为据。不仅如此,甚至居民身份证上登记的出生日期,大多也都是农历。
  说起来有些惭愧,对于老妈的生日,我一直记得不是很清楚。刚才打开电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依然不敢确定是9月24日还是25日。
  事实上,类似的烦恼已经困扰了我好些年,甚至多少有点强迫症的症状:几乎每年老妈生日之前,我都要打电话向二姐或小妹求证,每次都会被小妹笑着数落一番。
  
  好在今年我没有忘记。一则因为老妈就在沈阳,生活在我的身边;二则老婆早早就提起这个话题,和我商量老妈生日那天怎么度过。
  在婆婆生日这件事情上,平时粗枝大叶的老婆变得心细如发,早早地就问老妈需要什么礼物,早早就带老妈去买了衣裳。说真的,我很赞成这样的做法,孝敬老人就应该做在平时,而不在于生日那天才去做些什么。
  话虽如此,真正到了老妈生日,我们这些当后人或晚辈的,总得做点什么。
  对此,老妈却不那么积极,早早地就声明:不要买东西,也不要出去吃饭,还说生日年年过,没啥好过的。
  我知道,老妈是怕我们破费,更怕耽误后辈们的工作或学习。
  因为推算起来,老妈农历生日那天是公历11月8日,星期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不是双休日也不是节假日,如果要给老人家庆贺生日,确实存在不少现实问题。
  对于老妈的意见,我微笑不语,老婆也笑称到时候再说。
  其实,在沈阳开小面馆的内弟和弟媳早就打了招呼,说我老妈生日那天,由他们做东,全家人一起出去吃饭。
  到了11月8日这天早上,5点多钟出去晨跑时,我拥抱了老妈,说了声“生日快乐”,老妈笑了,跟着说“快乐,快乐”。
  等我晨跑回来,儿子也该起床吃饭上学了。在我的提示下,小家伙儿到厨房,从后面抱了抱正在忙碌的奶奶,说了声“奶奶,生日快乐”,老妈顿时乐开了花儿,连夸自己的孙子懂事了,还顺势做起了孙子的思想工作:“只要你好好学习,奶奶就开心了。”
  
  当天下午刚上班,内弟打来电话,说他们家面馆早点关门,让我下班后到他家汇合,之后一起去那家新开的饭馆,还说一切开销不用我管,去个人就行。
  哈哈,有人买单为我老妈庆贺生日,我当然乐见其成。
  当晚,弟媳的二妹和妹夫也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带有寿桃图案的精美蛋糕。他们两口子也在沈阳开面馆,自然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2009年以来,自从岳父和内弟一家6口来沈阳之后,在东北飘泊了多年的我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后来,随着我老妈和弟媳二妹两口子的加入,这种感觉愈加强烈和温馨。
  既然是庆贺生日,当晚我老妈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12口人围坐在那张偌大的圆桌上,一起插上蜡烛,一起唱生日快乐歌,一起起哄着让老人家许愿吹蜡烛,真可谓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插生日蜡烛的时候,儿子问插几根,我说插两根意思一下就行了。实际上,我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美好愿望:让72岁的老妈忘掉年龄,健康快乐,就像两岁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
  那天晚上,平常习惯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儿子破天荒地没有追问为什么只插两根蜡烛,而是很听话地插上两根蜡烛,尔后去关上房灯,一家人随即站起来齐唱生日快歌。
  烛光中,戴着皇冠形状生日帽的老妈笑靥如花。我举起相机,记录下这温情的一刻。
  品尝过香甜的蛋糕,我们开始轮流举杯向我老妈祝贺生日。
  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惦记着作业,匆匆吃过饭,敬过酒,自觉到包房外的大厅里去写作业。
  
  而我们这些大人,则继续在包房里说说笑笑,顺带莫名其妙地看着老妈和岳母在那里止不住的大笑。
  
  天高云淡2012年12月17日07:06于长春净月坛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2-12-29 19:19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87:一名老党员的政治操守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酷寒深冬坚持晨跑
  
  算是巧合吧,11月8日,农历9月25日,中共十八大开幕的日子,也恰逢老妈72岁生日。
  那天中午,我从单位下班回家吃午饭。进了家门,发现老妈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目不转睛地在看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十八大的专题报道。
  我有点诧异:“您也看这个啊?”老妈头也没抬:“看了一上午了。”
  我更加诧异。当天上午,我们单位组织收看开幕式直播,没想到老妈这个生活在城里的农村老党员也在关注着大会盛况。
  老妈这个老党员,顿时让我刮目相看。
  当然,老妈说到底还是个农村老太太,对于时事并没有太多的见解,也从不和我探讨这方面的话题。包括对党的十八大,她几乎没有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也没在我面前谈过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妈显然理解十八大的重大意义,也关注着党中央领导人的集体交接。等到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的当晚,老妈已经可以很顺溜地说出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的名字了。
  我知道,对于一个72岁的老太太而言,如果不是用心关注,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老妈有看报纸的习惯,我也因此不时带几份报纸回家。时不时的,我会看见老妈戴着老花镜,十分认真地翻阅着报纸,遇到重要的新闻,还用右手食指作指引,一行一行摁着往下看,有时还读出声来。
  具体日子记不清了,大概是十八大闭幕后没几天,我拿回一份报纸,上面全文刊登着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让我深感意外的是,这竟然让老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天中午,当我午睡起来准备去上班时,发现老妈坐在客厅里,戴着老花镜,借着斜照进来的阳光,双手举着我拿回家的那张报纸,非常关注地看着。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党章。
  就在那天中午,轻易不开口让我办事的老妈向我提了一个要求:“有没有那种印成小册子的党章?给我找一本回来,报纸看着费劲。”
  那一刻,我真的有些感动,为老妈对自己信仰的坚守,更为她那份毫不做作的忠诚。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妈从不高谈阔论,也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从来不曾表态自己是多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有一点,老妈这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做得十分到位,就是从来不说党的坏话,甚至连一句闲话也没有;不仅如此,听到别人说党的坏话,她还会不高兴,更会站出来和人家辩论。
  什么叫信仰?这就是,信到骨子里,从不怀疑。
  什么叫坚守。这就是,守它一辈子,不离不弃。
  过了些时日,印刷成册的新党章出版发行了,单位照例人手一本,要求认真学习。我找负责发放新党章的小伙儿多要了一本,带回家交给老妈。
  当拿到通红的新党章,老妈十分开心:“这个好,比报纸上的字大多了,看起来不费劲。”
  把党章小册子带回家的那天中午,午睡后起床准备上班时,我听见老妈在厨房里给老家村里的支部书记打电话,询问村里今年村里的工作情况,还顺带向村支书汇报:离开老家前,我已经委托某某某代缴两年党费了。
  我知道,类似的汇报,老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外地生活但惦记着缴党费,参加不了组织生活但没忘不时汇报自己的行踪和思想,视力不好依然坚持学习党章,从不高谈阔论但却默默维护着党的形象——这就是我的老妈,一个生活在城里的老太太,一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天高云淡2012年12月18日06:59于吉林辽源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2-12-29 19:20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88:下棋那些事儿
  2012年12月19日星期三寒冷龙山清寂辽源
  
  到沈阳将近一年,老妈每天的生活轨迹基本是固定的:一大早起来收拾卫生和做早餐,之后和我岳母去早市买菜,回家看看电视后开始准备午餐,中午睡睡午觉或看看报纸,下午有时到外面逛一圈、有时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绣手工鞋垫,然后就是为晚餐忙碌。
  这样的生活很有规律,却也比较枯燥。但老妈却没任何怨言,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忙碌着,丝毫没有厌烦的意思。
  不忙的时候,没有什么爱好的老妈是安静的。要么一个人静静地读书看报,要么沉浸在电影和电视剧的喜怒哀乐里,要么乐呵呵里看着我和儿子摆弄电脑,但只是饶有兴致地看着,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然,孙子的学习老妈是始终关注大事,她一直反对小孩一有空就泡在电脑上。当老婆开始严格控制儿子使用电脑后,小家伙儿一口气买回了象棋、跳棋和军棋,试图想用新的娱乐方式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
  大多数时候,晚饭前或写完当日作业,儿子总会拉着我杀上一盘象棋或是军棋。每当我们父子俩展开大战,老妈会在一旁静静地观战,并且只看不说,真正做到了观棋不语真君子。
  对于象棋或是军械,老妈都不在行。我提出教她,她不愿接招,总说自己记不住。
  不过老妈也并非啥都不会,比如跳棋,她就很感兴趣,时不时的玩上一盘。
  实际上,老妈学会下跳棋也是东北,但不是在沈阳,而是哈尔滨;不是现在,而是老爸还在世的时候。
  应该是2002年深秋至次年初夏吧,老爸老妈到我工作的地方哈尔滨小住,顺带帮我和老婆看看孩子。正是在那段时间,老爸老妈闲来没事,学会了下跳棋。
  记不清当年是否在哈尔滨陪父母下过跳棋,只记得那时家里有一副玻璃制成的跳棋手,手感不错,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好。
  对于在哈尔滨度过的那些日子,老妈记忆深刻,学会的跳棋下法也一直牢记在心,并在沈阳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
  见老妈对跳棋这么感兴趣,我和老婆开始创造机会和老妈杀上一盘。
  那天晚饭后,趁儿子做作业的空隙,老婆喊老妈过来下一盘跳棋。
  对于小儿媳的邀请,老妈很是开心,赶紧解下围裙,过来开始下棋。我们三个人各把一方,努力把棋子运到对角的规定位置。
  老妈下棋很认真,绝对是全神贯注,全然一副心无旁骛的样子。
  单就下棋这事儿来说,这是老妈的优点,也是她的弱点,其直接后果,就是她屡战屡败,从没有获得过胜利。
  我们三人下跳棋,一般情况下,获胜方要么是我,要么是我老婆,印象中老妈从来就没赢过。即便如此,老妈依然兴趣浓厚,不仅一呼就应、一请就到,有时还主动提前把棋子摆好,坐在那里静候我和老婆去应战。
  有天晚上,当老妈再次垫底的时候,我和老婆笑着总结老妈屡战屡败的原因。
  老婆给出的答案是不善于搭桥和借道,我的回答则只有四个字:不会耍赖!
  听我这么讲,老妈和老婆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婆还趁机在老妈面前打我的小报告:好啊,跟老妈下棋你也耍赖?老妈,你还不收拾他?
  老妈只顾在那儿乐着,什么话也没说。
  
  天高云淡2012年11月19日07:01于吉林辽源龙首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2-12-29 19:21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89:听妈妈唱过去的歌谣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藐视谣 传笑看末日
  
  不知道与遗传是否有关,我们兄妹五个都爱唱歌,并且嗓音都不错;而我们下一辈的六个男孩,个个喜欢唱歌,虽然哼唱的曲目时尚得让他们的父辈摸不着头脑,但确实十分耐听。
  对此,老婆有点不以为然,认为儿子爱唱歌并且唱得不错是受了她的遗传,加上以前学过几年钢琴,遗传基因和后天培养相结合,于是才诞生了一个“麦霸级”的少年歌手。
  哈哈,看来这事还真掰扯不清了。
  对于此类话题,老妈一般不发表意见,偶尔开口说话,从来也是坚定地站在小儿媳那边。
  说到唱歌,老妈倒是坦诚,说小时候她也喜欢唱歌,包括后来上学和到村小当老师,一直都有这方面的爱好。
  我相信老妈的说法,也听出了一点弦外之音:后来孩子多了,负担重了,加上两度经历丧夫之痛,老妈的唱歌爱好被残酷地现实生活给扼杀了。
  不过我一直以为,历经坎坷的老妈坚强而乐观,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她屈服,而对音乐或唱歌的爱好,也给那些灰暗的日子增添了几抹亮色。
  记得老爸在世的时候,二老来东北小住期间,无论是在加格达奇、哈尔滨还是沈阳,老爸老妈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央视的戏曲和音乐频道。这种偏好,也许是老妈对自己唱歌爱好的一种纪念吧?
  年初以来,自从到沈阳之后,无论是身体状态还是心情,老妈都有了不少改观,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偶尔又能听到老妈随口哼唱那些老歌了。
  老妈熟悉的歌曲不多,几乎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我们这些70后听着亲切,儿子他们这些00后像听天书一样,满脸的惊愕和不屑。
  但我深信,对于老妈她们那一代人而言,那些带有强烈时代印记的老歌是有生命的,甚至与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听老妈哼唱那些过去的歌谣,无疑是我们这些后辈与历史和生命的直接对话。
  自从发现老妈不时哼唱老歌之后,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找机会带老妈去KTV,让老人家体验一把在歌厅里唱歌的感觉。
  11月23日,儿子12岁生日的第二天,恰适周末,到了我与儿子约定的、请他和他表哥表姐唱歌的日子。与老婆一商量,决定把老妈和岳母也带去。
  之前,岳母去过一次KTV,但只听不唱,是一个很安静的观众。老妈从没去过,于是很乐意地接受了我们的安排。
  当天晚饭后,当我们一行7人抵达快乐迪沈阳市府店时,工作人员有些惊讶:来三个小孩倒也罢了,怎么还来了两位老太太?
  第一次到这种场所,老妈显得有些拘谨。尤其是进了KTV包房之后,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在老婆的张罗和提醒下,才开始吃瓜子糖果等零食。
  等老妈适应了歌厅里的环境,我和老婆开张鼓动老妈也来一首。老妈极力推脱,说自己记不清词,也不知道歌名。
  我不管那么多,先给老妈点了一首《歌唱祖国》,老婆顺势把麦克交到老妈手中,等到旋律响起,老妈终于张口开唱。
  可能是从没唱过KTV的缘故,老妈唱歌并不在调上,总比伴奏慢一到两拍。
  好在老妈并不在意这些,按照自己的节奏,从容不迫地往下唱,很有“你伴你的,我唱我的”的大将风度。嘿嘿。
  等到一首歌唱完,我和老婆鼓掌叫好,三个孩子也主动配合。放下麦克,老妈有些不好意思,连说自己记不住歌词。
  接下来,我穿插着给老妈点了《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老妈一一唱来,愈战愈勇,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尽管包房里的光线不是很好,但那晚我还是特意带去了摄录设备,留下了老妈第一次唱KTV的影像资料。
  
  天高云淡2012年11月20日07:02于吉林辽源龙首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2-12-29 19:22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0:那一次次叮嘱
  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数九寒天冰寒辽源
  
  昨晚往家里打电话,电话那头意外响起老妈的声音。
  出差在外,我每天都会往家里打电话,或报声平安,或捎回问候,或随意瞎侃,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一般情况下,接电话的都是老婆,老妈接听电话的时候很少。
  对此,我的理解有两条:一则老妈毕竟72岁了,耳朵背了,手脚也不那么利索,反应自然没有我老婆快;二则老妈是过来人,充分理解儿媳的思夫亲切,干脆来个不争不抢,任由我们夫妻俩在电话里腻腻歪歪。
  哈哈,但愿我不是以小儿之心度老妈之腹。
  这两年,我出差的时候比较多,经常在各地跑来跑去。想来是怕打扰我的工作吧,出门在外的日子,老妈几乎从不给我打电话,只是在我每次离开家门前叮嘱几句。
  老妈的叮嘱内容几乎一成不变,诸如“在外面要小心”、“少喝酒”、“多穿点衣服”之类,鲜有其它内容。尽管如此,我每次听着还是那么亲切和熨帖。
  对于我的工作,老妈从不过问,她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的小儿行得端、走得正,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做事,认认真真工作,不要因为不够谨慎而栽了跟头。
  包括老爸在世的时候,每每我往老家打电话,他都会叮嘱我要把握好自己,说从农村奔出来不容易,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相对于老爸的直白,老妈向来的是含蓄的,非常注意地维护着儿女的自尊和自信,即便是批评或提醒,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上个月初的一天,我在黑龙江绥棱出差期间,突然十分意外地接到老妈的电话。我问老妈有什么事儿,她说没啥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
  听老妈这么讲,我顿时觉得十分羞愧。那一次,我出差将近20天,从没主动打过老妈的手机,也没请她接听过家里的固定电话。
  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句话确实在理,比如我,出差的时候几乎天天和老婆通话,却忘了老妈也会想念出门在外的儿子,也需要儿子遥远的问候。
  那次给我打电话时,老妈没说几句,还是一如既往地叮嘱我在外面要注意身体,工作上不要马虎,别出什么问题,之后她便挂断电话,留下我一个人在那里走神发呆。
  这次出差离家那天,恰逢周日。老妈照例会问去哪里,多长时间,之后便重复那些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叮嘱。
  我知道,在妈妈眼里,即使我到了六十岁,我还是她永远都长不大的小儿,永远都需要她的关心和呵护。这是为人母亲的自然举动,也是为人儿女的天大福气。
  有母爱的庇照和呵护,于谁都是莫大的幸福。
  母爱有声,大爱无痕。人间之爱,无论是亲人之爱、恋人之爱还是朋友之爱,都需要接纳和包容,更需要付出和给予。懂得回应,学会反哺,应该是爱之长存的必然法则。
  面对老妈那一次次叮嘱,除了心安得理得的接受和感动,我还该做些什么?
  
  天高云淡2012年12月23日7:44于吉林辽源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2-12-29 19:24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1:我不出差的日子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出差在外 格外想家
  
  出差在外的日子,格外想念守家待地的日子。
  比如今晚,西方人的平安夜,节日的欢乐气氛溢满每一名耶稣信徒的心中。而对于我,今晚却没有任何宗教层面的特殊意义。
  如果非要给今晚找出一点可以纪念的东西,就是我特别想家,特别想念三百多公里之外的家人。
  连夜从辽源赶回长春之后,刚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先是和正在写作业的儿子胡扯了一通,尔后极没正形地和老婆乱侃一通,还提前祝老婆生日快乐。
  对了,明天是老婆的农历生日。冬月十三,一个不受西方人待见的日子,但和老婆的生日联系起来,每年却总是充满特殊意义:不是平安夜,就是圣诞节,要么就是毛泽东主席诞辰日。因为这个缘故,我曾不止一次和老婆开玩笑:你的生日总是和圣人伟大联系在一起,看来你不是普通人嗬。
  刚才往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时,我没有找老妈接电话。如果我猜得不错,这个时候,老妈正在专心致志地收看江苏卫视的的《山河恋之美人无泪》,为皇太极与海兰珠、大玉儿、小玉儿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叹息感慨。
  对于老妈而言,看自己爱看的电视剧,应该是一种生活乐趣吧。
  为了保持老妈的这种乐趣,自从她到沈阳和我们一起生活之后,我们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般情况下,晚上黄金时间,老妈看什么电视剧,我和老婆就跟着看什么电视剧;儿子偶尔起刺造反和奶奶争抢电视频道,我和老婆也尽可能地以学生学习任务重、不宜看电视连续剧为由予以坚决反击。
  天马行空得有些不着边际了,还是回到题目本身,回到我不出差的日子吧。
  我不出差的日子,对于老妈而言,生活显然多了更多的色彩和意义。
  我不出差的日子,如果是周一至周五,老妈的作息时间几乎与我的作息时间一致。
  早上五点,我按时起床晨跑和写东西,她按时起床为我准备早餐和收拾房间卫生,并为我提前准备好洗澡水和泡茶用的沸开水,还不是到电脑桌跟前为我往茶杯里添加开水。
  中午十一点半之前,我按时回家,她亲自或协助小儿媳按时准备好午餐,餐后立马关掉电视,生怕打扰我午睡。
  晚上六点之前,如果我不加班,等到我下班和儿子放学回家,老妈和我老婆已经既分工又协作地备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餐,之后我们三个大人一边督促小屁孩儿写作业,一边看看电视连续居中,二十一点左右一起烫脚,然后准备各自入睡。
  我不出差的日子,如果是双休日又刚好碰上我不用加班,只要我呆在家里,老妈会改变她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不和岳母去早市买菜,不到外面去溜达,而是静静地呆在家里,既不打扰我看书写作,也不打扰我上网午睡,更不打扰我看电视,只是不时过来问我喝不喝水、吃不吃水果,或者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着我忙碌或是无聊地呆着。
  这一点,同样身为母亲的老婆看出了端倪,不止一次提示我:看老妈多在乎你,只要你在家,她哪里也不去。
  每每此时,我表面上不以为然,实际上内心却相当受用。
  是啊,有老妈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守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不出差的日子,每天都在感受着无声的母亲。
  我得说,不出差的日子,有老妈的守候的日子,指定是平淡而温馨的日子。
  
  天高云淡2012年11月24日20:26于长春净月坛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2-12-29 19:26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2:隔辈亲  深深爱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老婆生日快乐 家人健康平安
  
  越来越发现,给她老人家当了这么多年的儿子,我对老妈的了解实在少得可怜。
  记得小时候,甚至上高中之前,我一度以为老妈不心疼自己,因为没有那么多叮咛,也没有那么多爱抚,更别说拥抱和亲吻。
  长大了才明白,身为五个孩子的母亲,那时的老妈成天忙着劳作和为生计发愁,实在挤不出时间来表达她对儿女们的深爱。
  尤其是等老妈来沈阳和我与妻儿一起生活后,我发现老妈的感情其实很细腻,虽然不那么善于表达,但同样真挚热烈,让人动容。
  特别是在对待孙儿们的态度上,老妈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爱意柔情。
  都说隔辈亲,这话看来一点不假。
  老妈自己有四个孙儿、两个外孙,加上堂姐的两个儿子一直把她老人家视为亲外婆看待,老妈虽然说不上儿孙满堂,但仅从数量上来说,“8”这个数字不仅吉利,还显得相当可观。
  不过这也真就是个数字而已,因为我们兄妹几个分居各地,老妈其实很难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她与孙儿们的感情,更多要靠电话来联络。
  老妈的8个孙儿当中,最大的34岁,最小的9岁,有成家立业当上父亲的,有正在努力打拼的,也有处于求学阶段的。这里面,学生的比例比较大,占到了总数的62.5%,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代表。
  因为上述原因,听老妈和她的孙儿们通电话,就变成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每当孙儿们从外地打来电话,老妈会快速接通手机,之后离开客厅,远离电视声音的干扰,转移到厨房一隅,在那里完成和孙辈们的感情交流。
  每每孙儿们从外地打来电话,不管电话那头怎么讲,老妈的通话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是已经成家立业的孙儿打来电话,老妈总要问问他父母的情况,问问他的工作怎么样,问问夫妻关系可好,之后总会叮嘱他干好工作,搞好夫妻关系,教育好孩子,还会嘱咐他自己要保重身体。
  ——如果是正在打拼的孙儿打来电话,老妈会把重点内容放在叮嘱他如何干好工作上,比如要服从领导,比如不能偷奸耍滑,反正都是些很正统、很正面的东西,充满了强大的正能量。
  ——如果是正在上学的孙儿打来电话,老妈这个曾经的村小民办老师临时性的重操旧业,先是叮嘱自己的孙儿学习要抓紧,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要珍惜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最后话锋一转,开始叮嘱在抓紧学习的同时别太累,一定不能把身体拖垮了。
  类似的叮嘱,老妈也会不时在我儿子跟前唠叨。对于这个目前唯一朝夕相处的孙子,老妈一直秉承孩子教育要以父母为主的理念,从不干涉我和老婆对儿子的管教,只是经常在一旁敲敲边鼓助助威,如此而已。
  面对奶奶一成不变的叮嘱,我不知道我的那些分散各地的侄儿们会怎么想,但我相信他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应该感到幸福。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来自奶奶或老婆的深爱。
  
  天高云淡2012年12月25日07:13于长春净月坛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2-12-29 19:26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3:放不下的超超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雾锁沈阳雪落满地
  
  在老妈嘴里,她那远在渝东老家的小孙子超超,似乎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超超是我二哥二嫂的小儿子,今年十岁,正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拔尖,不考第一就说自己没有考好,是一个很乐观、很自信、很讨人喜欢、很让家人骄傲的小男孩。
  前些年,由于二哥二嫂常年在外打工,超超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从一岁一直带到九岁。八年的朝夕相处,超超与二老的感情自然很深。今年农历正月初七,当我老爸因病去世时,超超哭得很伤心,多次为故去的爷爷流泪。
  老爸去世一周后,当我带着老妈离开老家启程前往沈阳的那天早上,超超躲在屋里不肯出来,一个人在那里哭泣,老妈也是泪花闪闪,一步三回头,硬着心肠离开老家,离开了她放不下的孙儿超超。
  初到沈阳的那些日子,老妈总是放心不下超超,担心他上学的路上会害怕,担心他路过我老爸坟茔跟前时会胆战心惊,担心他摸黑上学的路上没人护送。
  听老妈讲,自从超超上小学之后,不管多忙多累,不管身体是否舒服,她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为超超做早饭,之后打着手电筒,摸黑把超超直接送到学校,或是送到天亮人多的地方。
  听老妈讲,大概是两年前,老家院子那位将近90岁的老寿星去世,刚好埋在超超上学经过的乡间公路上面的田地里,超超一度很害怕,每天早上必须由奶奶护送。
  老爸今年春节期间去世后,碰巧埋在那位已故老寿星的旁边。到沈阳之后,老妈一直担心这个问题,担心超超上学路过此地时会害怕。
  没想到,这次老妈的担心成了多余。超超打电话告诉奶奶,遇过爷爷的坟地时,他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清楚那是自己的爷爷,实在没有什么好怕的。
  听超超这么讲,老妈于是觉得很欣慰,说爷爷生前没有白白心疼超超。
  其实,更让老妈感到欣慰的,莫过于超超几乎每周都会至少给奶奶打一次电话,问候一声奶奶,向奶奶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顺带接受一下奶奶的优良传统教育。
  超超给奶奶打电话没什么规律,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他想奶奶了,就会拿他父母的电话拔打的奶奶手机。
  每每接到超超打来的电话,老妈的心情就会大好,一边接电话,一边乐呵呵地告诉我和老婆:超超打来的。之后乐呵呵地重复她那些几乎一成不变的话题:学习怎么样?作业写完没?长高没?要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
  平时没事闲聊的时候,老妈会不时提起她一手带大的超超,说超超如何懂事,如何上进好学,偶尔也讲她辅导超超学习的那些片断。
  显然,远在老家的超超是老妈的骄傲,也是她放不下的牵挂。
  对此,我家那位正上初一的小屁孩儿很是不以为然,或者多少有些不服气的意思。尤其是每当奶奶说起老家那位堂弟学习成绩如何之好时,小屁孩儿总会拿学校的好坏、学生的多寡来作比较,试图证明自己也不错。
  每每此时,老妈也不争辩,只是提醒我家的小屁孩儿好好学习,和远在老家的小弟比一比,看谁将来更有出息。
  
  天高云淡2012年12月28日07:05于沈水之阳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2-12-30 16:27 |只看该作者
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来拜读,现在看完了全部,真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一部巨著!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2-12-31 07:06 |只看该作者
鲁珍珍 发表于 2012-12-30 16:27
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来拜读,现在看完了全部,真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一部巨著!

谢谢鼓励。写实而已,不值一提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2-12-31 09:16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2-12-31 07:06
谢谢鼓励。写实而已,不值一提

实际的才感人,现在真正用心对待父母的成年人还真的不是很多,所以,看了你的日记实在感动!谢谢!祝愿老人,身体健康!祝愿你们全家幸福快乐每一天!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2-12-31 10: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鲁珍珍 发表于 2012-12-31 09:16
实际的才感人,现在真正用心对待父母的成年人还真的不是很多,所以,看了你的日记实在感动!谢谢!祝愿老 ...

难得有人用心关注这些流水帐一般的文字,非常谢。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2-12-31 10: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鲁珍珍 发表于 2012-12-31 09:16
实际的才感人,现在真正用心对待父母的成年人还真的不是很多,所以,看了你的日记实在感动!谢谢!祝愿老 ...

谢谢你的祝福。衷心祝愿你的家人健康平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13-1-2 08:02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4:煮熟的鸭子飞来了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年终岁尾  加班总结

  11月6日,我从黑龙江出差回到沈阳,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快递包裹,没有投递人的相关信息,但却能看出来自湖北武汉。
  我知道,这是大哥的儿子、我的侄儿阿进寄来孝敬他奶奶的鸭制品。
  在此之前的一天晚上,我在家里闲来无事,和武汉体育学院的大一新生阿进在QQ里聊天,他说武汉满大街都在卖鸭脖,准备邮点过来让我们尝尝。
  考虑到阿进还是学生,正是花钱的时候,让他破费确实不太像话,我开始婉拒。阿进倒也执著:花不了多少钱,让奶奶尝尝吧。
  孙子孝敬奶奶,这倒是个很充分的理由。于是我不再拒绝,转而问有没有不辣的鸭脖,省得我老妈到时无法享用。
  老爸生病13年,辛辣的东西一点不沾,老妈为方便照顾病人,彻底放弃了吃辣食的习惯,以至于老爸去世后,她的肠胃依然排斥辛辣食品。
  对于奶奶的这一生活习惯,阿进多少了解一些,我一提醒,他立马表示:那我一样寄一点儿,你和我小婶也尝尝。
  那天晚上,当我把阿进要寄鸭脖的消息告诉老妈时,老妈笑了,但回答却是一如既往地推让:花那个钱做啥子?叫他别寄了,有这份心意就行了。
  我知道,老妈是心疼钱,不想让她的孙子破费。
  这一次,我没听老妈的话,没有阻止阿进邮寄鸭脖的计划。
  原因很简单:我不能剥夺孩子们向奶奶表达孝心的权利。
  这方面,我曾做过很武断的事情,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后悔。
  大概是今年中秋节的前十天左右吧,二哥的大儿子、我几个侄儿中唯一开始挣工资的阿太在QQ聊天时,让我把地址发给他,说是寄两盒月饼过来。我说不用花那个冤枉钱,到时往家里打个电话就行了。
  阿太的回答很有意思:今年不一样嘛,奶奶在沈阳,我总得表示一下。
  之后的聊天内容记不清了,反正我没让阿太邮寄月饼,也没把阿太的心意告诉老妈。
  事后细想,我其实不该阻止阿太。
  因为尽孝这个事情,本来就该想到就做,并且要从现在做起,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点滴做起。毕竟岁月不饶人,谁都不可能打赢时间,谁都难以从容不迫、按部就班、充分充裕地向长辈们表达自己的孝心。
  尽孝需要言语上的慰藉,比它更重要的却是行动。比如,像阿进那样,哪怕只是一些不起眼的鸭脖,代表的却是一种真诚的关怀,一种尊老敬老的情意。
  当我把阿进寄来的包裹拿回家时,老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个包裹,对于老妈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她到沈阳生活后,孙辈们为她寄来的第一份孝心。
  前些天,在合肥工作和生活的大哥打来电话,得知阿进给奶奶寄鸭脖的消息,他很意外:这小子,怎么没跟我和你大嫂讲这事情?
  听大哥这么讲,我很欣慰。
  因为这就意味着,阿进是从自己并不充裕的生活费里挤出了买鸭脖的钱,尽其所能表达了他对长辈的一份敬意。
  因为这就意味着,历经苦难的老妈已开始收获后人们的反哺和回馈,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已然出现在她面前。
  虽然这反哺和回馈来得晚了些,但毕竟还是来了。
  
     天高云淡  2012年12月29日16:49 于沈水之阳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3-1-2 08:02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5:老妈这一年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雪后沈阳  污雪泥泞

  这几天忙着整理单位和个人的年终工作总结,双休日也没捞上休息。此刻忙里偷闲,不妨梳理一下属于我72岁老妈的2012年。
  作为一个借居城里的农村老太太,老妈的2012年似乎可以用这么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伤痛,欣慰,适应,付出,信仰,平和。
  
  伤痛:二度丧夫——失去又一个人生伴侣
  失去第二任丈夫抑或说是失去最后一任丈夫,自然是老妈本年度最伤痛也是最难以释怀的一件事情。
  正月初七上午,当我从老家镇里的医院把老爸的遗体护送回家时,尽管我一再有意躲避,我还是不可避免地看到了强忍悲痛、麻木忙碌的老妈。我含泪上前把瘦小的老妈搂在怀里,听到了她无声的颤抖的恸哭。
  老爸去世后的第一周里,我坚持不让老妈脱离家人的视线。
  我知道,老妈是坚强的,但她毕竟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在她痛失相濡以沫三十年的老伴的日子里,她需要我们这些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
  老爸去世后的前半年里,包括老妈随我到沈阳一起生活之后,我和老婆很少在她面前提及关于老爸的信息。
  时间是医治伤痛的良药。悲伤,真的需要遗忘。
  
  欣慰:迁居沈阳——远离伤痕累累的故土
  老爸去世后,老妈的去向或归宿,成为我们五兄妹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当然,在我这里,这压根儿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早在两三年前,我就和老婆商定,一旦患病多年的老爸去世,老妈就和我们一起生活。
  事实上,在回老家为老爸祝寿和过春节之前,单位分房子,我和老婆专门选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早就做好了迎接老妈来沈阳一起生活的准备。
  老家向来就有“皇帝的长子,百姓的幺儿”之说,作为老妈的小儿子,我有赡养和陪伴老妈的义务,何况老妈也愿意到沈阳和我们一起生活。
  老爸去世的当天,我就拥抱着悲伤过度的老妈,告诉她一周之后我会带着她离开老家,离开这片对她而言全是伤痛的土地。
  对老妈而言,我的这个决定让她欣慰;对我而言,这是本年度我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适应:久居都市——构建全新的生存环境
  老妈对沈阳并不陌生。2008年,她曾和老爸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半年,熟悉我单位和公寓附近的主要街道及建筑物。
  老妈对沈阳当然陌生。时过境迁,四年之后的沈阳已今非昔比,好多地方都变得让老妈认不出来。
  除了陌生的生活环境,老妈还有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那就是孤独。没有老爸相伴,老妈难免会形只影单.
  好在老妈还有我岳母的陪伴。这两个相知多年的老邻居,这对相互理解的老姐妹,在东北重新得以天天相见,在他乡重拾往日的情谊。
  好在老妈在东北还有高中同窗的牵挂。盘锦的卿昌福叔叔,沈阳的袁至仪阿姨,他们不但热情周到地延续着跨越半个世纪的的同学情缘,也让我的老妈不再那么孤单。
  好在老妈可以轻松地结识新朋友。对门的老大姐,楼下的大妈,另一单元的阿姨,不管是东北的还是南方的,无论是四川的还是重庆的,老妈都以她的微笑和真诚,无一例外和她们成了互相关心、互帮互助的朋友。
  坚强的老妈,睿智的老妈,情商不错的老妈,让我刮目相看的老妈。
  
  付出:力所能及——做一个有益他人的人
  前天,上班路过我家同一单元那处数个年轻人合租、房门暂时打开的住房时,我意外发现屋内不再凌乱不堪了,以前门口成堆的垃圾也不见踪影,房门内侧还贴了一张打印出来的值日轮流表。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变化,想来经常义务清扫楼道的老妈已经注意到了。
  曾有一段时间,这些年轻人不但把屋内搞得乱七八糟,还在门口扔满垃圾,给上上下下的居民造成诸多不便。对此,定期清扫楼道的老妈颇有微词,但她并不去责备他人,只是默默做着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
  老妈的举动让我感动,也感动了同一单元的居民。包括我家楼下的那对聋哑母女,不止一次向我老妈竖大拇指表示赞许。
  我不清楚那些年轻人是不是受了我老妈的影响,但我相信人人心中有杆秤,只要真心无私,再微不足道的付出也能产生向上的正能量。
  
  信仰:为了承诺——那些举轻若重的坚守
  老妈来沈阳这一年,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其中最让我深受教育和难以忘怀的,是老妈这名老党员对信仰的坚守。
  老妈从不讲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她只是按时或提前缴纳着党费,默默关注着党的十八召开,静静地学习阅读着新修改的党章。
  老妈从不讲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只是力所能及地做些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迹,并不时提醒和鼓励着同样是党员的小儿子。
  老妈从不讲要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她只是不时给老家的村支部书记打个电话,问一问村里的工作,顺带提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一段话:“不是时代先锋,并非领导干部,没有豪言壮语,远离轰轰烈烈。普通党员是他们的共同称谓,鲜为人知是他们的唯一特色。身边人,平凡事,一样让我们心生温暖,感慨万千。”
  
  平和:随遇而安——每一天都要知足常乐
  老妈是个懂得感恩、愿说谢谢、平和快乐的老太太。
  得到别人的帮助,老妈会说谢谢;饭桌上有人敬酒,老妈会回敬;说起那些曾经有恩于她的人,老妈满是敬意。
  对于物质生活,老妈的要求很低,能吃饱就行,三两个地瓜,一碗米粥或玉米糊糊,她照样吃得津津有味并心满意足。
  来沈阳这一年,老妈的生活规律了,体重增加了,面色变好了,开心微笑或大笑的次数也增加了。
  2012年,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老妈开怀大笑的样子。
  对于我而言,那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天高云淡  2012年12月30日16:26于沈水之阳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3-1-2 08:26 |只看该作者
祝福母亲,祝福般若一家,有好儿子真是妈妈的福气{: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3-1-2 11:02 |只看该作者
赏读山人亲情文字,祝福妈妈身体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3-1-2 11:17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3-1-2 08:26
祝福母亲,祝福般若一家,有好儿子真是妈妈的福气

有妈妈真是儿子的福气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3-1-2 11:17 |只看该作者
飘如尘烟 发表于 2013-1-2 11:02
赏读山人亲情文字,祝福妈妈身体健康。

感谢关注,深谢祝福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3-5-14 07:15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6:老家之行的后遗症
  
  去年底到现在,这个系列已经中断了一些时日。
  不是没有时间。对已经习惯成自然的我来说,工作再忙碌,心绪再烦乱,只要愿意,晨练和写东西的时间总会挤出来。
  也不是没有内容可写。事实上,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在老妈身边的日子里,被疼爱被呵护的感觉从未远走,一直那么亲切,一直让我动容。
  更不是打算就此打住。我不止一次说过,这个系列没有写作计划,没有截稿之日,但凡心中想起,就会如实地记录几笔,以此提示自己加倍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所以,写或什么时间写,写什么或写多少,都不是问题,反正这个系列会不时继续下去。
  好吧,闲话少扯,书归正传,那就从老妈从重庆开县老家回到沈阳说起吧。
  2月14日深夜,当我们母子俩结束返乡之旅乘飞机抵达沈阳时,老妈的情绪似乎不高,坐在车里默默无语,全然没了回老家前的兴奋劲。
  此次老家之行,满打满算只有十天,称得上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长年在外飘泊,习惯了聚散离合,对在老家呆多长时间并不特别在乎。
  而老妈显然并非如此,老家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都让她牵挂,老家的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都令她难舍。对她老人家而言,十天时间,确实太短了。
  也曾建议老妈在老家多呆一些时日,到时我安排别人带她回沈阳。老妈也曾动心过,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与我同行,选择和自己的小儿子一起回到沈阳。
  初回沈阳的日子,老妈抑郁寡欢,话少了,笑容也少了,成天眉头紧锁,唉声叹气,很不开心的样子。
  在回老家之前,每天清晨,当我5点准时起床准备晨跑时,老妈的手机闹铃会在5点准时响起,之后迅速起床。我去跑步的时候,她开始在家里忙碌:收拾卫生,准备早餐,还为我准备好洗澡水和泡茶用的开水。
  从老家回到沈阳之后,当我准时起床晨跑时,老妈的手机闹铃依然会响起,但起床的速度没那么快了。等我晨跑回来,她依然在忙碌,但能明显感觉到她没有以前那么快乐。
  我问老妈怎么了,她说没事,叫我不要瞎操心,安心上班就是了。
  对于老妈的变化,老婆也看出来了,问我是不是回老家时没照顾好老妈,或是在老家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我说一切正常,没什么状况。
  老婆开始了她的分析:你不是说老妈在二叔(我继父,即我称的老爸)坟前哭了吗?估计是想起了两人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伤心了,还没缓过神来。
  我得承认,老婆的分析有些道理。尽管老妈没有说,但我感觉出她那深深的悲伤。
  此次老家之行,根本目的就是祭奠逝世一周年的老爸。这是老妈的心愿,我没有理由拒绝。但如果因此让老妈重陷悲伤之中,我会内心不安。
  我也知道,如果不满足老妈的这个心愿,她也许会更不开心。回去了,伤心一时;不回去,遗憾终生。作为她的儿子,除了陪老妈回去,我别无选择。
  交流完彼此的看法,我和老婆约定:最近一段时间,尽量不在老妈面前提与老爸有关的任何事情,免得勾起她的伤心往事。
  让我和老婆欣慰不已的是,老妈的低落情绪并没有持续下去。
  数日之后,老妈重新回归了以前在沈阳的生活节奏,眉头也舒展开来。
  
  天高云淡2013年5月14日07:12于沈水之阳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3-5-15 07:08 |只看该作者
  老妈在沈阳之97:那一刻,妈妈就是个孩子
  
  3月初,好不容易从祭奠亡夫的悲伤中走出来,老妈头晕的毛病又犯了。
  说是头晕,其实是血管老化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
  去年刚来沈阳时,曾带老妈去医院做过全面体验,结论是除了脑血管老化,其他一切正常。
  也曾问过医生应对脑血管老化的办法,结果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口服扩张血管的药物,有的主张每年打两次点滴,春秋各一次,同样是疏通和扩充血管。
  我更倾向于口服药物。因为曾经看过一个资料,说是中国医生滥用输液手段,造成的危险惊人,建议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基于这个理念,去年托人给老妈买过两回口服药,效果还不错,头晕的症状一度减轻了许多。
  对于自己的健康,老妈一直很看重。尤其是到沈阳后,更加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平时读书看报,只要是与保健有关的,她总会多看几眼,有时还和我讨论几句。
  对于那些老人为主的医药广告,看过很多骗局之后,我一向敬而远之,也不时提醒老妈不要信那些不着调的广告,更不要去参加那些在宾馆酒店举办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推销活动,以免上当受骗。
  每每此时,老妈总会对我讲:我才不信这些哩。
  老妈不信广告,但相信科学。2月初陪她坐飞机回老家时,在沈阳桃仙机场候机的空隙,她到书摊上翻看那些老年保健方面的书刊,还买了一本带在身边不时翻看。
  那本书,老妈从机场带回老家,又从老家带回沈阳。对书上介绍的一些关于老年人锻炼和保养的小常识,她更是照着去做,认真得很。
  初回沈阳的那段日子,每晚就寝前,老妈会脱掉厚重的外套,身着内衣在床上做小幅度的运动,伸伸胳膊,屈屈腿,做做仰卧起坐,得是忙碌。
  对于这些,我乐见其成,只看不说,也不发表意见。老婆心细一些,和我提了好几次,说老妈穿那么一点,小心受凉感冒。
  老妈瘦弱怕冷,衣服总比别人穿得多一些,一层又一层,很是壮观。从这个角度看,老婆的担心并非多余。
  等到老妈出现打喷嚏、咳嗽症状继而喊头晕以后,老婆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劝阻老妈锻炼要适度,更要注意增减衣物。
  对于这次老妈出现的头晕,刚开始我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就是感冒引起的,压根儿没往脑部血管老化上去想。
  没想到,老妈的自我感觉却越来越差,心事越来越重,不仅感到头晕,还觉得脑袋各处都长了包,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怪病。
  眼看着老妈的情绪越来越低落,饭量越来越小,老婆多次劝说无果,提醒我关心一下老妈,让她有病治病,千万别胡思乱想。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好好和老妈谈一谈。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家,老妈没有像往常那样到门口迎我,而是躺在床上,双眼微闭,有气无力的样子。
  我问老妈:又头晕了?
  老妈没有睁眼,嗯了一声,之后小声说自己头晕,头上还长了包,并抓住我的右手,让我顺着她指引的部位和方向去触摸。
  这个过程中,老妈突然像个孩子似的哭了,有些恐惧,有些委屈,有些无助。
  实际上,我并没有摸到老妈描述的所谓包。这都是她臆想出来的,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怪病。
  看老妈哭了,我赶紧伏身搂住她,告诉她不用担心,也不要乱想,去医院检查一下,什么都清楚了。
  我还安慰老妈:去年不是检查过了吗?就是血管老化引起的头晕,属于老年病,吃吃药、打打针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
  听我这么说,老妈的情绪平稳了些。
  那两天正赶上我工作忙,脱不开身,便由老婆带老妈去辽宁省中医院做了个检查,结论和去年一样。
  随后,经询问医生和征得老妈同意,我联系药物和医院,开始了十多天的输液治疗。
  随着病情的缓解,开心的笑容又逐渐回到老妈的脸上。
  
  天高云淡2013年5月15日07:05于沈水之阳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3-5-15 11:22 |只看该作者
般若的文总是成一个系列,记得上次是跟你的游记跑遍东西南北,后来是省亲,现在就是这个母亲系列了。我快成了追星一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3-5-15 11:46 |只看该作者
离离 发表于 2013-5-15 11:22
般若的文总是成一个系列,记得上次是跟你的游记跑遍东西南北,后来是省亲,现在就是这个母亲系列了。我快成 ...

{: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