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40:爱的温度
查看: 1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纪实连载】您好,谭世英40:爱的温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9-25 03: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写在前面】爱的温度

  想必是过于瘦小的缘故,打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怕冷,晚上睡觉一定要戴顶帽子;即便是在三伏天,也很少见她穿短袖,尤其出门时,总是长袖长衫,鲜有例外。
  至于女士们都钟爱的裙子,包括什么五分裤七分裤,跟母亲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知道她年轻时似乎穿过裙子或长裤之外的其它裤子,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从没见她老人家穿过。
  时下的石家庄,气温已长至20℃以上,初夏的感觉已非常明显。可对我那怕冷的母亲而言,依然是“出门多穿点,睡觉多盖点”,否则就会着凉牙疼,屡试不爽。
  继父患病那些年,每次和父母相聚,继父对我讲得最多的话,就是我母亲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怕冷,言语里全是疼惜和担心。
  母亲这个人,虽然自己怕冷,但为人处事却充满温情,包括教育子女和孙辈,总是轻言细语、好言相劝,不打不骂,既不搞体罚,也不搞“语言暴力”,有的是耐心和韧劲。
  做起别人思想工作来,当过老师的母亲信奉“有理不在声高”,慢条斯理,细细道来,正话反说,急话缓讲,这么打比喻,那么打比方,一次说不通,那就说两次;这么说不行,那就换个方式讲,直到把对方讲通说服。
  我想,母亲算是表面温柔但内心强大的那种人吧,就算胸中怒火万丈,但表现出来的一定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2021年4月26日晚草于河北石家庄



  四十

  谭世英怕冷,冬日里总是穿得很多,里一层外一层,比一般人都要穿得多、穿得厚。包括晚上睡觉时,除了贴身的内衣,谭世英还要穿一件薄毛衫或毛衣。不仅如此,产天睡觉时,谭世英头上还要包着一个头巾,再戴一顶小儿子李勤俭淘汰的军用棉帽,并且打开两只带毛的帽耳,再系上帽绳,把自个儿捂得严严实实。
  谭世英的头最怕受风,一吹风就会头痛。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睡觉时,不管门窗有没有关严实,她总觉得有风吹进来。包括在黑龙江加格达奇、哈尔滨和辽宁沈阳、河北石家庄与小儿子李勤俭、小儿媳安芬一起生活那些年,每到冬天,一到睡觉时,她总嚷嚷着卧室里有风。
  当然,这只是谭世英的错觉而己,或者就是一种心理作用。事实上,东北的房子密封很好,不开门窗,屋里一丝风也不会有,不像重庆开县山区老家的房子四处透风。
  谭世英之所以总觉得睡觉时有风,实际上是她还没有从丧夫的痛苦中完全走出来,依然活在李启中在世的那些岁月中,依然活在老家老屋的那些日子里。
  李启中和谭世英一起生活了三十年,留下的记忆实在太多太深刻,很难在短时间内遗忘,甚至淡忘都不那么容易。
  谭世英睡觉时怕吹风,与老家铁峰山一带的气候有莫大关系。
  谭世英和两任丈夫的老家,地处渝东北海拔近千米的大山之上,亚温带气候,多雨潮湿,需要常年打开门窗散透湿气,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由于常年空气潮湿,鲜有人家把门窗封死,甚至睡觉时也不会把窗户关严。
  谭世英生二女儿李建英时,坐月子期间受了风,落下了头痛的毛病,也留下了怕吹风的后遗症,一吹风就会头痛。
  那时,谭世英三十刚出头,年纪轻轻的,因为产后怕风,头上开始常年包着一个帕子,炎热的夏天也不例外。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头部对风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丈夫李启中患上尘肺后,经常被肺气肿折磨得睡不着,夜里还难受得直哼哼,原本睡眠就不太好的谭世英更加痛苦,对风的敏感也水涨船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为担心妻子睡不好,患病后,李启中坚持要与谭世英分床睡。
  不过只是分床而己。在李启中、谭世英那间不大的卧室里,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张床。小床的方向,正对着透气去湿的窗户。这张小床,正是谭世英晚上睡觉的地方。
  为了照顾生病的丈夫,原本睡觉怕风的谭世英把大床让给李启中,自己却选择了那张正对着窗户的小床,选择了每晚去面对那无孔不入的冰凉山风。
  李启中至死也不知道谭世英晚上睡觉为什么要把头部捂得那么严实,还经常笑话妻子像个包头妹,把自己包裹得像个粽子。
  谭世英从没向李启中说过自己睡觉怕风的真实原因,只说自己怕冷,如此而己。
  李启中去世后,谭世英睡觉依然怕风。即便到沈阳跟小儿子李勤俭、小儿媳安芬一起生活后,房子里根本没有风,她依然要在睡觉时把自己的头捂得严严实实。
  李勤俭曾试图阻止,后来作罢。东北的天气比重庆开县老家寒冷多了,老母亲岁数大了,多穿点,总比穿少导致感冒要好得多。
  事实上,二〇一二年初,从西南到了东北,从乍寒还暖的重庆老家来到辽宁沈阳,谭世英对气温更为敏感,刚来时衣服穿了一层又一层。
  特别是外出的时候,除了贴身的内衣,谭世英还要穿一到两件羊毛衫或毛衣,外面是坎肩,随后是小袄子和外套,临出门时,还要套上一件厚厚的羽绒服或那件红黑相间的灯草绒大棉袄。
  穿怎么多,谭世英竟然不觉得笨重,走起来路来依然嗖嗖的,穿得不多的小儿媳安芬反倒跟不上,直喊走不过婆婆。
  可能是穿着太多了,谭世英有时也热得够呛。
  二〇一二年三月中旬,一个星期六早上,六点刚过,谭世英便出了门,说是家里没鸡蛋了,要和小儿媳的母亲李善菊去一趟早市。两个多年的老邻居,到沈阳生活后依然相处融洽,每天都会结伴出行。
  大概一个小时过后,谭世英拎着一些鸡蛋回来了,满头大汗。
  小儿子勤俭一边让谭世英快点找块干爽的毛巾隔在后背与内衣之间,以防一热一凉引起感冒,一边问母亲走那么快做啥子,弄得一身汗。
  谭世英笑着说:我孙子岩岩要吃鸡蛋啊。他一会儿还要去学英语,我得快点回来给我孙子煮荷包蛋。
  谭世英口中的“岩岩”,是李勤俭、安芬生育的儿子李岩,家里人都叫他“岩哥”。这小子,特别喜欢吃鸡蛋,尤其喜欢奶奶做的荷包蛋。
  岩哥和奶奶很亲。谭世英到沈阳后,岩哥几乎不再一个人单睡,每天晚上都往奶奶的被窝里钻,撵都撵不走。
  有天晚上,岩哥尝试恢复一个人睡觉,睡到半夜,光着屁股蛋跑到奶奶的卧室,不管不顾地钻进奶奶被窝,一把搂住奶奶,直叫好冷。
  自从奶奶来了沈阳,岩哥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至少,为了照顾母亲的面子和情绪,李勤俭和安芬不会那么夸张或是无原则地批评自己的儿子了。
  谭世英当过老师,生育过五个儿女,带大了两个孙儿,对教育孩子,确实很有一套。
  谭世英教育孩子的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一不打,二不骂,有的只是轻言细语的说教或是提醒。
  奶奶到沈阳生活之前,岩哥一直贪玩,字写得潦草,作业经常写得连自个儿都认不出来。安芬很着急,每到寒暑假,都会买来一堆字帖,连哄带逼地让岩哥狂练。但一到上学时,岩哥的字迹还是老样子。
  谭世英来沈阳后,岩哥再写作业,有点不敢像以前那样嚣张了。
  谭世英的招法只有一个,不停地在岩哥面前唠叨,反复强调字迹工整的重要性。
  刚开始,岩哥不太在乎。但他确实也经不住奶奶的反复唠叨,最初选择妥协,选择好好写字,选择服从妈妈和奶奶的安排,每天晚上少玩一会儿电脑,用心临摹四篇字帖。
  临摹字帖这事,安芬之前也让岩哥干过,但这小子绝对是应付差事,根本不按人家的笔画来,只求快速完成他妈妈交给的任务,然后继续疯玩。
  奶奶介入后,岩哥的练字态度端正了许多,至少能够坐在那里,一笔一画地临摹了。
  或许,在奶奶的怀柔政策面前,岩哥这个调皮蛋也学乖了,懂得了妈妈的苦心和奶奶的唠叨。

  【温馨提示】《您好,谭世英》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现有部分图书待售。该书定价36.8元,快递费10元,每本合计46.8元。有意者请联系星空,电话:15642756106(微信同号)。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9-25 08:5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9-25 08:5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9-26 03:3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