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酒巷 那些年,那些青涩的小说简评
查看: 2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年,那些青涩的小说简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5-3 1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念念不忘呢 于 2022-5-3 18:19 编辑

       简评小说《姐就是个传说》、《瓜把式》
  文/西湖哥

  一.简评东方欲晓小说《姐就是个传说》

  《姐就是个传说》创作不落俗套,既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又有富于哲理的思想内容。小说里的“姐姐”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传奇般的性格,她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连同她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女性的形象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主要叙述姐姐的生活经历,凄风苦雨年代,姐姐“像个抢食的鸭子”,但她并不是真的不关心弟弟,一支接笔套凝聚难以割裂的姐弟情深、看露天电影不惧“五大三粗”的男子的争抢座位、同高中学生之间的纯洁的感情、成人后拒绝富二代的追求而毅然嫁给区里的小职员、同好色上司一系列惊险情节的巧妙周旋最终没有失去自我,共同构筑相当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她勇敢、大胆、豪爽、温存、诚实。


  在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面前,在个人与社会文化的冲突中,姐姐并没有表现出卑微、懦弱的一面,也没有迷惘彷徨,而是勇敢地寻回自我,具有对传统的反叛精神。姐姐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也是一个值得我尊敬的女人。

  小说通过“他把手握在姐的手上”、“上司把姐搂在怀里”、“拿开了上司刚放在她大腿上的一只手”……这些细节描写放大镜般地把上司的这种丑恶可憎加以放大,一副庸俗、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诉说着姐姐沉重无奈的境遇,触及最敏感、最忌讳的问题,表现了官僚体制的专横无理。

  小说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法讴歌了存在于纯朴的普通人身上的精神美,姐姐在同学会上与曾经追求过自己的富二代重逢所展现出的自信,“挽着姐夫的臂从他眼前走过去”除了增添一层反讽色彩外,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尾“姐像一阵风似的飘走了,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就像个传说”是全文的一个很好的注脚,让读者去回味、去思索,触动心弦。



  二.简评香熏古琴小说《瓜把式》

  《瓜把式》结构复杂精巧,内容紧张生动,人物命运瞬息万变,步步深入,引人入胜,道出了一代瓜农的心声,反映了一代瓜农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瓜把式》实质上就是一篇传统瓜农的血泪史,香熏古琴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传统农业模式下瓜农的赤贫、绝望连同婚姻的混沌迷乱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主人公刘大钟虽然缺少文化,但有着单纯诚朴的心灵,他心中充满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他原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瓜农,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凭着这一门吃香的手艺,成为乡村姑娘们眼里的“香饽饽”,翠香略施心计才得以嫁给了刘大钟这样的如意郎君。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土地被侵袭,农民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土地,一步步被赶离了农村,传统农业受到市场经济价格体系的冲击,瓜贱伤农,主人公内心发生惊心动魄的斗争,人物社会地位的浮沉升降,人物的命运也经历着从瓜农到锅炉工再到农业合作社技术工的变化。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个中曲折,个中辛酸,宛如“长黄斑、黑毛、淌着酸水”的冬瓜一样令人唏嘘。人物精神面貌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原本吃香的手艺在妻子眼中成了“最低级的粗活”,翠香作为妻子对丈夫不再有以前的温情,而变得嫌弃起来,她眼睛里只看到钱,抛弃了旧的价值标准。不堪忍受贫穷生活的妻子翠香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为了物质享受和满身铜臭的二伟关系暧昧并最终发生偷情的可耻一幕,伤心地诉说着一段农村婚姻的无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矛盾,充满悲剧,小说折射出道德观念和现实生活的冲突,以及金钱对人性的摧残问题。


  《瓜把式》以细腻深刻的笔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传统瓜农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香熏古琴是爱憎分明的,在人物画廊中,鞭挞、嘲笑的是二伟及出轨的妻子翠香,同情并满怀激情歌颂的则是淳朴老实的刘大钟。


一箭三雕------简评小说《面子》、《出轨》、《睡在双人床上的单身女人》
  文/西湖哥

  一.简评慕容彬小说《面子》

  《面子》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篇小说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写得真实动人。作者慕容彬通过主人董文在艰难家境下求学,辍学打工及婚姻生活,多层次地揭示了当今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同学情的影响作用。聚焦老同学见面的情节,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这个被金钱至上扭曲了的人情社会的一角。

  夫妻感情生活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妻子冬梅形象的刻画上,满脸雀斑的黄脸婆,要姿色没姿色,要文化没文化,但她有内心的美德,坚韧不拔地保护着丈夫的“面子”,尽管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老同学孙浩的情人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冬梅在董文最落魄的时候,没有嫌弃这个男人,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正是由于这种品质,他们相依相伴,相濡以沫,风风雨雨一路走来。

  主人公董文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都表现了一个制衣厂工人这一小人物在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那场尴尬的老同学见面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结尾“原来冬梅这么美,特别是脸上的那些雀斑,就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正在绽放……”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尴尬色彩的同学聚会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二.简评卫斯理小说《出轨》


  《出轨》这是一篇以人物心理为主题的小说,在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小张酒后误拨电话,误以为老婆出轨,由此引发出一连串令人嘀笑皆非的故事。矛盾的讽嘲、幽默的声色,是这篇小说的风格。

  三.简评素离歌小说《双人床上的单身女人》

  《双人床上的单身女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浪漫气氛浓烈,绚丽、激情,属于超俗空灵的写生文,笔墨九曲十迴,读来津津有味。


  潭边老桑又披着“小说大师”的外衣在这篇小说下夸夸其谈道“当看到这样的小说标题,就知道素素你已经彻底自废了武功,说你沦落,毫不为过。”我就奇怪了,没看小说正文,光看小说标题,就断言小说作者“沦落”了这算不算一种浅薄无知?印象里,潭边老桑好像只对令箭及其小说顶礼膜拜过,而令箭也惺惺相惜地力捧过潭边老桑是真正的小说大家。我想说的是:太虚不需要潭边老桑这样的小说伪大师!有多远滚多远!


  潭边老桑的尖酸苛薄让我惊讶,我持和潭边老桑对立的观点,我不认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不好,相反,我认为这篇小说的标题非常好,单身女人孟佳丽在一张双人床上沉没,在沉没中挣扎……一张双人床是人物命运捉弄与嘲笑的象征,既顺应,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一张双人床沉沉浮浮、浮浮沉沉了多少故事,孟佳丽、杨志峰、颜安、宋程这些小说人物之间的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演绎情感的纠葛大戏。


  祝福太虚所有的小说作者丢弃潭边老桑那些所谓的小说技巧及小说方向的空谈论,做自己就好,遨游一个写作的清纯世界,在文学的海洋中任情游弋,何其快哉!



三尺讲台吟苦雨,一支教鞭舞人生-------简评言默然小说《老师的粉笔》
  文/西湖哥


  言默然先生一身正气,那些疾如烈火的言辞,令鬼魅魍魉望而生畏,是我敬佩的一位小说作者。他的《老师的粉笔》笔酣墨饱,逸兴遄飞,仔细咀嚼,言默然的文字称得上清新自然,明白晓畅,也饶有风味。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一篇临终手稿活见证人物的一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兢兢业业的教师形象转化为可感的小说艺术形式,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对《老师的粉笔》进行艺术与思想的双重性解构阅读后,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来形容廖老师:三尺讲台吟苦雨,一支教鞭舞人生。


  小说开篇努力于故事的营造与架构,“我”地铁乘车,转乘动车,叙事直线指向“他”(即廖老师)电话里叫“我”领他坐地铁的心愿,叙事过程层层推进。从现在——过去——现在式的时间结构,组构成为一种新颖的小说叙事形式。


  “我”掩埋着的重重叠叠的各种思潮,随着廖老师的稿子《老师的粉笔》被重新梳理,它是一个沉重而尖锐的线索,那苍老而颤抖的笔迹,是他一生孤寂而悲凉的咏叹,令读者的心弦禁不住异样地抽紧。他命途多舛,挨过批斗,遭两年关押,含冤蒙屈,工作岗位几经辗转,从教师到清洁工,再到传达室,始终未离开校园。并没有多么的壮怀激烈,这样平凡的但又深邃的灵魂,在孤单走完一生,死后入党,更是生命意识的追寻与表现。


  廖老师虽单身,渴望有个伴,却注重名节,拒绝小寡妇入室,一生清贫节俭,却留下高达三十万的遗产,丰盈的人物心态域像很好地揭示了小说人物的崇高品德,瞬间审美在小说叙事中的独特魅力。小说里提及的主人公的身份“抗战忠烈赴缅远征军戴安澜将军机要秘书的遗孤”,据史料记载,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困守孤城,浴血奋战,演绎出可歌可泣的一幕,后辗转作战,回国途中,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将军在缅北茅邦村逝世。那批抗战老兵入缅时的9000兵力,最终回到国内时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至今仍有尴尬的一群孤悬海外,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经历着特殊的命运,令人唏嘘感叹,不仅仅是刀光剑影的血泪,还有难以诉说的隐痛。


  廖老师作为抗战烈士遗孤,他的生母盼夫无望投汉江自尽,家境凄惨,其特殊的身份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和感动,国共政权更迭,不光是在动荡年代挨批斗时被学生李梦保护,死后也被追认为中共党员,满足一生的夙愿,获得市委统战部长亲自主持吊唁仪式的殊荣。


  诚如作者写到的,廖老师一生也是“克勤克俭,肝胆相照”的一生。为此,作者通过廖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述《朱德的扁担》这一精心安排的细节,包括写廖老师让学生住进自己二室一厅的宿舍而只是象征性地收学生每月一元的住宿费,这些都是从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众所周知,《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述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也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深挖细掘,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多如牛毛,作者没有写廖老师讲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的课文,也没有写讲述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唯独写廖老师讲述这篇课文,这并不是随意的选择,而是精心的安排,匠心独运。



诡异气氛下催人泪下的血肉亲情---------简评徐得荣小说《诡异小王庄》
  文/西湖哥


  小说就是讲故事,没有什么法门。令箭之流故意把小说创作拔高到貌似很深奥的层面,不过是用一套假大空的理论来误导大家罢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012年在瑞典学院的获奖演讲主题就是《讲故事的人》。徐得荣的《诡异小王庄》就是给大家讲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催人泪下。

  《诡异小王庄》开篇对小说故事背景进行了叙述。河北大名县小王庄是一个地势较低、十有九涝的小自然村,在民国三十一年遭遇特大洪水,村民纷纷携儿带女,四散逃荒。在这场灾难中,年老多病的付老三跟女儿菊花和杏花处于生离死别的境地,老泪纵横。面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万般无奈的付老三用一根擀面杖击晕了菊花,菊花最终得以跟随旭旺大伯成功逃生。不幸的是,杏花却一人悄悄返回小王庄,坚持替父母送终,一起葬身洪水中。时隔三十年后,也就是六十年代初,菊花已经是山西刈陵县神村余吉山的妻子,儿子余长福替思乡心切的母亲返回小王庄探视,结果路上遭遇车祸,客车坠落十几米的深沟,不幸遇难身亡。然而,余长福的鬼魂却在阴间遇见了自己的姥爷,在姥爷的指引下,最终去到了梦寐以求的小王庄,完成了母亲的心愿,尽管它已经萧瑟破败。
  。

  一个多月后,面对儿子的久久未归,菊花猜到儿子可能已经遭遇不测,以泪洗面,在一个晚上梦见儿子拿来了父母当年的定情信物绣囊,惊醒后发现它居然神奇地出现在自家的小方桌上。菊花终于明白了他们都已经死去,逐吐血而亡。小说映照出亲情的丰富内涵。

  奇人奇事,引人入胜。故事就是这么一个传奇性故事,它诡异、惊悚、神奇又匪夷所思,然而却句句浸透着血和泪。不难看出,戏剧化结构运用十分熟练,作者徐得荣在叙事方式和叙事角度上也作了大胆的尝试,人物在历史与现代穿梭,构思巧妙,充满了离奇怪诞的想象。

  小说在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作了细致的展现,虚构的情节,个性化,传奇化,引导读者探寻小王庄背后的沧桑。这篇小说最能调动读者的视线及情感视角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它在悲怆的岁月长河里经久不衰。亲情似水,涓涓细流,亲情如歌,优美动听。

  由于是简评,就不赘述了,这篇小说,如果改成剧本,再拍成电影,应该会很卖座的,胆小的人,深夜不要独自观看,温馨提示。

       一篇透过乡村爱情故事透视人性的小说-------简评枫叶飘飘小说《父母的爱情》
  文/西湖哥


  乡土文学是中国百年文学的主流,随着逐鹿江南《父母爱情》的出炉,探寻乡土社会中父母一代的爱情成了太虚版活跃的小说命题和情感认同,倍受写手们的青睐和追捧。枫叶飘飘的这篇《父母的爱情》应该算逐鹿江南那一篇的姊妹篇,在小说情节和结构模式上具有共同性。不同的是,枫叶飘飘的这篇小说叙事线索复杂多变,叙事结构立体丰盈,小说人物较多,显示出她在小说创作上的不断努力与创新。

  作为一位颇有实力的写手,枫叶飘飘的小说朴素、简单却极具穿透力,写的基本都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对题材了如指掌,生活与写作直接关联,写作起来得心应手。《父母的爱情》从女性的视角、以摇曳生姿的妙笔、细腻入微的感性,在乡村生活大背景下着力书写父母之间的爱情以及和秋生、刘栓固之间爱恨交织的纠葛,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和命运浮现,令人叹息,令人感伤,折射出的世道人心令人深思。不得不说,这是一篇透过乡村爱情故事去透视人性的小说,给读者最直击心灵的震撼。

  母亲、父亲、二爷、秋生、刘栓固、姥爷、姥姥、大舅、媒婆刘大嘴等这些小说人物都是真实人性的镜像,也是乡村人文精神的投影。相较于城市,乡村世界人与人更多的是靠血缘、亲情关系来联系,家族在乡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母亲嫁给的不是父亲一个人,也嫁给了张姓家族”,而成就这一段姻缘的起因,充满着交易的味道。母亲本来钟情于一河之隔的秋生,嫌贫爱富的姥爷和姥姥横加阻挠,最终,母亲嫁给了有个在公社当干部的亲戚(二爷)身份的父亲,大舅如愿以偿地在二爷的关照下当上民办教师,改变命运的纯朴愿望得以实现。

  清水河畔演义着一对旷男怨女的相思与无奈,那令人如痴如醉、似泣似述的笛声,成了母亲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特殊体验与感受。暧昧不清的记忆片段缠绕心头,后来成为母亲心中的块垒,多少年过去了,秋生这个人在母亲心底始终是最隐秘所在,不愿提及,一提都是疼。

  作为大队支书儿子的刘栓固,年轻时也曾经追求过母亲,甚至为此跟父亲干架动粗,但母亲怒斥刘栓固,毅然决然地站在了父亲一边。母亲的出嫁让秋生无所适从,“那一刻,那个叫秋生的后生,他的世界暴雨倾盆”。诸如此类零零碎碎的往事片段在作者笔下生动丰富地再现,在时空模式里揭示生存现实与爱情梦想之间的冲突,从而呈现母亲这个特定的农村女性的生活面貌和情感世界,引发对农村女性命运和婚恋行为深层次的思考。小说表现出的开阔老道的语言文字功夫、复杂的线条、丰富的情节、多样的笔法等令人击节赞赏。

  《父母的爱情》渗透着浓浓的乡土味、生活味、人情味。结尾以现实主义叙事原则追踪乡村生活变化,父亲和曾经的情敌刘栓固如今终于盘腿共坐炕上喝酒的场景,以及刘栓固用自己买的收割机免费帮父亲收割苞米棒子的事儿,出人意料,人性的复杂面孔在岁月的宽恕中令人五味杂陈,“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尤值一提的是,这篇小说语言朴实,却传神入微,同时富有节奏美,形成了枫叶飘飘自己鲜明的语言风格,例如“他蹲在灶前烧水,为母亲抱来柴草,哄鸡撵鸭的陪伴” 、“她至今记着,那一钵子土豆瓣炖大骨鸡撑着了肚皮” 、“一顿三海碗苞米糊糊,就着一钵子土豆条子” 、“手中的秧苗噗嗤噗嗤落田里” 、“滴铃铃的车铃声拽醒了清水河畔十几家的狗叫”等等。我始终固执地认为,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一个作家的标签,也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另一个作家的特征之一,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才能拥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因为每个读者都乐意根据自己喜欢的语言格调选择性地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各花入各眼。喜欢平和、舒缓、幽默格调的会去读钱钟书的《围城》、喜欢典雅、婉约、细腻格调的会去读张爱玲的《小团圆》。

        等你,在集市-------简评武如小说《一个女人的爱情》
  文/西湖哥

  武如的小说《一个女人的爱情》写年逾花甲的枣儿在集市上邂逅昔日恋人三蛋儿,由此牵引出一个乡村女人兜兜转转、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再现一个女人辛酸的过往、命运和归宿,挖掘人性深处的至爱至美,极富可读性。

  作者在小说里,多次描写到集市,这是小说核定的场景,小说叙事起点是集市,主人公擦出爱的火花的地点也是集市。这个集市“不远,就在邻村,三五里地”,关于集市的环境描写真实可信,平易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交相辉映,凸显人物内心激流汹涌,看似波澜不惊的集市,因为有了跨越时间的爱情的存在而撼人心魄,凝聚一往情深,虽然“和年轻时不一样了,炸果子也不是那个味道了”,枣儿也由年轻时爱赶集变成不赶集了,但诚如作者笔下写到“集市给她的记忆太多了”,它是精神所在,心灵寄托。拂去岁月罩在生活之旅上的阴翳,变迁的集市,不变的情愫,承载着一对恋人无尽的牵挂,浓烈的爱意。

  纵观小说,共分六节,有顺叙,有插叙,陡转旖旎,故事徐徐展开,情节层层铺垫,随后迎来故事的高潮,奏响轰轰烈烈的命运交响曲:第一节写阔别重逢,亦悲亦喜;第二节回忆相恋开始,补胎补出的一段情缘;第三节回到现实,写枣儿满怀欣喜,专程探望三蛋儿;第四节又是回忆年轻时麦秸场亲热以及做鞋吃瓜;第五节接着回忆枣儿当年另嫁他人的无奈;第六节又回到现实,写儿女围绕这对老人黄昏恋的意见,小说随之戛然而止,留下悬念,结尾留白,难以言说的结局,无论如何,毕竟爱过,相思过,但能遇见,已属不易。到此,枣儿这个具体的,立体而丰满的,感人的人物形象已经成功塑造出来,包括她的善良、朴实、对爱情的执著的个性已经栩栩如生地跃然在读者眼前。

  小说《一个女人的爱情》里人物的喜怒哀乐、鸡零狗碎、待人接物等细节的具体描写颇多,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及乡土气息。在武如笔下,在枣儿这个特定的小说人物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乡村女人基于自身苍凉命运下对爱情的渴望及追求。枣儿局限于她自身特定的家庭生活圈子里,直到男人“前年”患肝癌去世,她才走出这个圈子,寻找最初的爱。命运捉弄下,爱情被扭曲,年轻时的枣儿因“转亲”而做出让步,委曲求全,展示人生不幸,但这种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为了“嫂子进门”,成全哥哥的幸福,这种爱情向亲情让步的妥协,侧面映衬了枣儿的善良。枣儿在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后,生下三女一儿,丈夫去世后枣儿已经年逾花甲,隐忍的她默默收藏心底的爱火在邂逅三蛋儿被重新点燃,而其实在她的内心,对三蛋儿一直是念念不忘,欲罢不能。

  最美不过夕阳红。作者武如以细腻传神之笔触,摄取了黄昏恋刹那间的精彩,从而捕捉那最耀眼、最辉煌的瞬间,显得弥足珍贵。


       朴实无华的爱情弥久愈珍------简评逐鹿江南小说《父母爱情》
  文/西湖哥

  逐鹿江南的小说《父母爱情》无疑是一篇以第一人称手法写得很成功的小说,感人肺腑。小说开篇就写到“要是说我的父母有爱情……”有些人不太赞同用第一人称写小说,殊不知,这样写的好处是小说情景显得更为真切,娓娓道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写小说,也多用第一人称来写,其中有“父亲” 、“母亲” 、“我爷爷” 、“我奶奶” ……例如《红高粱家族》里通篇都是“父亲”如何如何的、又例如《生死疲劳》开头就写到:“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我认为用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第一人称写小说,都是可以的,采取什么人称写,取决于作者的写作习惯及叙述的需要。

  越是朴实无华的爱情,越会让人泪流满面。在当代中国,有那么一代人,他们几乎没有经历过恋爱,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结婚前甚至都素未谋面,然后,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他们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地走完一生。他们的爱情深入骨髓,不需要什么言语来彼此承诺或发誓,无数个事实证明了他们是离婚率最低的一代。他们,就是我们的父辈,最可亲可敬的一代。小说《父母爱情》正是对这一代人的爱情的生动描写。

  小说在生活碎片的回忆中切入叙事时间,也就是故事时间,从“母亲”嫁给“父亲”写起,在作者笔下,家庭成分不好的“母亲”嫁给了家徒四壁、年龄比自己大一轮的贫下中农身份的“父亲”。一个年轻的美女,嫁人如此,“出嫁那天,眼睛都哭肿了”“在四面漏风的新房里以泪洗面”,起初是绝食相抗,后来在“父亲”低三下四的哀求下才勉强吃了一个糖水鸡蛋。新婚之夜同屋不同床,“母亲”是嫌弃和讨厌“父亲”的,连踹带骂。婚后的日子里,虽然一起生活,一起劳作,“母亲是不大和父亲说话的”,平淡无味地过着。

  “母亲”对“父亲”的态度的改变,是在“父亲”为了保护“母亲”而拼死怒斗红卫兵及大队工作组组长之后。“父亲”作为一个男子汉的气概及对妻子的责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深深打动了“母亲”的心,“但也仅仅是脸色好了些许”,夫妻仍然未同房。后来在“外公外婆”的干预下,“母亲”终于跟“父亲”同床共枕,这一段不正常的夫妻关系也逐渐走向正轨,接下来,“母亲”陆续生下五个女儿,也就是小说里提及的“五朵金花”。贫穷的日子里,一家人从此相扶相携,相依为命,患难与共。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切仿佛都已经不重要,生存下来成了第一需要。一家人“挣工分” 、“伐木”、“拾麦穗”、“挖土豆、红薯”、“采天门冬、何首乌”、“磨玉米”,生活清贫,倒也过得有滋有味,“母亲的眼角分明带着几分笑意”。分田到户政策出台以后,勤劳、智慧、能干的双亲更是如鱼得水,“盖了新瓦房”,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幸福生活的来临,几个女儿也逐渐长大成人,然而,岁月不饶人,为女儿们操碎心的“母亲”和“父亲”却逐渐老了。“父亲的腰弯成一张弓”,最终因肝癌病逝,“母亲”在“父亲”去世的半年后也去世了。特别要提的是,这里有两段细节描写,感人至深:“母亲”拉着“父亲”的手贴到自己泪雨滂沱的脸上,“父亲”无力地捋了捋“母亲”额际的白发轻声地说你跟了我一辈子,真是难为你了;“父亲”叫着“母亲”的名字咯血而逝,“母亲”接着晕厥过去。我读到这两段时,已经为小说人物朴实无华又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得抽泣起来。好的小说,不需要太多华丽丽的辞藻,唯有深情打动人,感染人。
  小说《父母爱情》以爱情为线索,写了“母亲”和“父亲”的一生,具有生活的厚重感,整体上又不乏一气呵成的艺术魅力,十分耐读。这是一种历经变幻,浸泡在岁月辛酸历程里的爱情,平平淡淡又意义非凡。
  作者逐鹿江南叙述时从容不迫的平静,也是非常值得其他写手们学习的。


        永远走在迟到路上的男人------简评戏笑九宫小说《梅开二度》
  文/西湖哥

  浊浪退尽,复归宁静,文学的芬芳重新氤氲在太虚。今早六点多,徐得荣先生就心情大好地告诉我他准备写一篇新的小说,勤于笔耕的他内心其实有一种笃定而坚韧的力量,我很乐意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与大家就小说作品的深度、模式等多方面展开交流、探讨。

  戏笑九宫先生的《梅开二度》这篇小说视觉独特,叙事贴身切骨,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较强,形势内容与情节语言等多个方面都不错。绿草如茵,树木成林的大学校园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大学生活是一段求学过程,同时也是很多人的寻爱之旅,戏笑九宫先生选择大学校园作为叙事的切入口,唐一和朵儿是一对学生情侣,曾一起岁月静好,曾一起只争朝夕,熟稔彼此的一颦一笑,有趣的是,作为师哥的唐一在跟师妹朵儿约会时总是迟到,这是一段清醒而沉溺的爱,俩人就这样磕磕绊绊又美好单纯地走过四年,毕业后没有劳燕分飞,俩人留在同一个城市,虽然有着各自的圈子,有着各自的工作要处理,但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婚姻的殿堂,故事到这里,本来该已喜剧收场,皆大欢喜,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唐一因处女情结心存芥蒂最终跟朵儿离婚而跟一个叫腊梅的姑娘再婚,使得故事高潮迭起,给人意想不到的出新、意外。


  故事始终以迟到为叙事珠子,采用串珠的形式,将人物形象如一个个珠子串起来,任故事情节如何走向,都离不开迟到:校园相约一起吃早餐迟到、奔赴阅览室看书迟到、送生日礼物迟到、见朵儿家人迟到、拍婚纱照迟到、婚礼迟到、离婚后再见面迟到……这一系列的迟到万花筒般镜映之,且不说女主人公朵儿的无奈与苦逼,作为读者的我读着都懵逼了。细细一想,这一系列的“迟到”正是作者戏笑九宫刻意安排的严整精密的推理架构,为以后的分手埋下伏笔,几乎很少有人这样构思的。这么多的迟到绝不是突发性和偶然性,读者能隐隐约约从中品咂出些许的弦外之音,一个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或者说真正在乎一个女人,绝不会每次约会都迟到,因为他一定会提前出发,计划好时间,安排妥帖,避免尴尬。

  处女情结,也是这篇小说聚焦的痛点,触及人性深处,男人是否因为所爱的女人不是处女就分手?记得在电视剧《欢乐颂2》中,应勤因嫌弃女友邱莹莹不是处女而分手,从而招致曲筱绡一顿暴打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深,好像当时在那个停车场里樊胜美也帮忙教训了应勤,我当时追这部剧时就大呼“揍得好”,换了我在场,也会去揍应勤。真正的爱一个人,会尊重她的过去,婚前性行为是个人自由,是不是处女,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关系。男人,爱一个女人,就应该也必须包容这个女人的过去!像李湘、杨澜等这些女人,嫁给第二个老公时曾经结过婚,当然不是处女了,人家夫妻现在不照样幸福甜蜜?所以说,关键是看遇到什么样的男人,遇到一个真正爱自己并珍惜自己的男人。

  给人希望的结尾是有温度的,同理,给人疼痛的结尾是有深度的。《梅开二度》结尾笔法冷冽,借一幅梅花的画带有智性的深邃与尖锐,美丽忧伤的瞬间触动读者,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寓意唐一和朵儿之间那种迷惘无措的情感。

  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以唐一总是迟到为线索,一条以俩人的恋情为线索,交叉平行,彼此相容。总的来说,小说节奏紧凑、铿锵有力,语体精炼,语言模式简洁,大道至简,堪称惜墨如金之典范。


  掩卷沉思,一个永远走在迟到路上的男人的形象仿佛跃然眼前。

  不揣浅陋,斗胆简评,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反噬命运嘲弄下错位的人生悲剧
  --------- ---------……我读木门长子小说《缱绻芳菲,桃花几度》
  文/西湖哥

  绝大多数读者都鄙弃粗俗、下流的东西,对粗野抱着一种深深的反感。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小说作者应具有相应的文化教养,这是文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小说趣味和人格趣味挂钩,人格的维度也是小说的精神维度,当令箭的狂妄令我拍案而起的时候,木门长子的《缱绻芳菲,桃花几度》如一道骤然扑来的亮光,刺入我的眼眶,使我暂忘了方才的不快。能读到这样干净素雅、隽永清丽又扣人心弦的美文,我的内心是欢欣的,足见木门长子有怎样的美妙意境才能做到笔端肆意流淌的妙笔生花。

  《缱绻芳菲,桃花几度》从一个情窦初开,等待爱情降临的小女子写起,在宏阔的历史背景这载体与外壳上讲述贺兰敏之、贺兰月这对兄妹的生命历程,贯穿其中是人物情感及爱恨情仇的描写,语言丰盈鲜活,不断展开的叙事枝桠使作品变得游移而错综,富有历史纵深感和厚重感。

  《资治通鉴》记载:“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陡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治,中外谓之二圣”,公元664年,武则天垂帘听政,在群臣面前树立了和唐高宗并尊的地位,也就是作者木门长子小说里写到的“二圣临朝”,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在历史幽暗的碎片里重拾人性的挣扎倾轧,对生命之痛与命运之核的反噬跃然纸上。故事虽发生在唐代,但人物性格的裂变、精神的屈辱和心灵的痛苦穿过云蒸烟缭的历史尘埃,展现封建王朝统治下人的命运轨迹与灵魂冲突,人性论通过历史观遥相呼应。在特点的历史背景下,突现弱者被强权蹂躏与践踏的沉重的人生悲剧,作者叙事空间的张力,令人叹为观止!

  《缱绻芳菲,桃花几度》笔触清新,婉约,想象丰富,却又收放自如,几达出神入化之妙境。透过作者的诗意描写,我在她温情叙述中滑行而沉醉着。小说人物的命运在作者笔下被细细地拆开,所有的屈辱是错位,所有的窘困是错位,所有的残酷是错位。皇上(唐高宗)原本是贺兰月的姨父,却成了贺兰月的丈夫;贺兰敏之原本是皇上(武则天)的外甥,却委身成其男宠;杨里儿本许配给了太子弘,却又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儿武良,继而遭贺兰敏之于喜堂之上的当众抢亲;唐高宗与贺兰月新婚之夜洞房都得征求武则天的允许……所有的人都生活在错位中,手中掌握的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对现实的苟安或反叛中变成了命运嘲弄的错位者!这就是生活残酷的本质,也是人性对自身的反噬。

  《缱绻芳菲,桃花几度》既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采用橘瓣式结构,全篇共分九节,每节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看似散在的生活碎片连缀起来,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意蕴。木门长子用女性的视觉,描绘出一幅艰辛、屈辱的生存图景,其实也是一曲强悍的人生壮歌!贺兰月入宫后目光里盛满了期盼,孤独而深情地守望着,“恐惧,成了贺兰月入住楼兰殿之后的附随”、“贺兰月倍感孤独”、“包括姨母鄙夷的目光”……这其中充满了生活艰难和压抑,更经历了内心的伤害和痛苦,在“日日看到宫娥太监们鬼魅一样的面孔”的恐惧生活挤压下,心理扭曲表现得相当真切,背后是主人公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读到这些,我隐隐感觉到心在颤抖。宫廷勾心斗角下亲情的冷漠,带给贺兰月始料不及的命运,最终惨遭脆皮点心桃花糕的毒死。贺兰敏之为妹妹复仇进宫刺杀皇上未成反被武则天发配雷州充军,流落他乡。“一条孤独的影子在山道上蹒跚”,他像孤魂野鬼,茫茫然不知何归?“山路长长,他要走向何方?”,人在路上却无路可走,可谓穷途末路,于小说结尾里被暗箭射杀,“血如花瓣散开”,令人震惊的呈现了生命的荒芜,给读者留下颇多思索的空间,故事在悲情中划上一个休止符。

  《缱绻芳菲,桃花几度》更富有女性主义色彩,叙述的密度和方法从细节入手,探寻心灵的细微之处,细腻委婉。诸如“哥哥,好好活着”、“可是,你不是她的对手,我的哥哥……”这些人物心理语言的对话和独白,带着女性的敏感和细致,对人物心灵的刻画惟妙惟肖。尤值一提的是小说第三节写贺兰敏之在喜堂上大胆示爱,当众抢亲那一段,壮怀激烈,可歌可泣。

  《缱绻芳菲,桃花几度》包含有女性的自审意识,呈现出强烈的思辨色彩,正是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作品丝毫没有渲染女性的身体和欲望,从而没有落入俗套。我想如果令箭写这个题材,没准把杨里儿和贺兰月写成另一个《大眼小眼》,让人不忍卒读。

  文贵有气,文重有神。《缱绻芳菲,桃花几度》文字充满灵性,视角和感悟独特,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木门长子自身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给读者留下一种清新飘逸的味道,读来淋漓畅快,感慨无限,它在我眼里欢蹦乱跳,使我入迷其中,不忍释卷,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佳作。

  不敢说鉴赏,以上权当肺腑之言,心底之情。


  (备注:木门长子,女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无处安放的爱情---------对七色槿小说《如初》的评论
  文∕西湖哥





  七色槿的这篇小说,属于青春叙事及成长叙事的范围,讲述二花花和赶生的爱情故事,乡土韵味最为浓郁,散发着一种令人怀想的气息,喜怒哀乐杂糅,格外使人辛酸。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某些偏远农村“跳出农门”的思想残存,城乡之痛依然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持续阵痛,也同样滋扰着农村里相恋的年轻人“二花花”和“赶生”,所面临的情感问题和亲情的关系是个难题,对抗或追求,他(她)们的恋情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小说里,二花花的母亲瞧不上二花花喜欢的赶生,“才刚西院的赶生过去了,怕也是赶会去吧?他去他的,你去你的,你别搭理他。那是个害事马爬,我就是合上半拉眼睛,也瞧不上他那张狂样。”,二花花的父亲同样不赞同这一门婚事,“记住了,不许搭理那小子,看不打灰了你!”,这是伏笔,二花花和赶生的恋情注定是无奈的。无望的爱情,必然的邂逅,偶然的交错,后面的故事线索从二花花去集市贩卖栗子展开,左冲右突,直到二花花陷入迷茫,感受到孤独和恐惧,二花花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爱情无处安放。“扭向赶生的那个短粗脖子后面黑亮的发茬,感到一阵慌乱,一阵让她心烦的隐隐作痛,她低下头,悄没声的走开了”心灵激荡,在焦急等待幸福的过程中,她却离幸福越来越远,读后有压抑沉闷之感。
  作者七色槿以徐缓,细腻的心理描写渲染气氛,推动人物情绪走向落寞的终点。从赶集路上主人公二花花邂逅赶生时的“一下热辣辣上来,随即蒙上了一层红晕”到二花花在集市喧嚣热闹的大街上“大睁着眼睛转着脑袋寻找赶生”的情感焦灼,走在集市里被人群淹没,继而“张徨失措”,到最后“二花花沉默了,俩人往前走,谁也没再说话。”一条不清楚的虚线所制造出的巨大情感张力,带给读者超强的审美感受力和艺术直觉,更显得意味深长。
  小说叙事极富耐心,有意让故事枝杈横生。例如小男孩胖子路边撒尿的细节描写引人发笑,赶生的同伴麻三儿的相关描写,为表现主要人物性格增色不少,使小说作品更饱满充实,贴近生活。小说生动的语言描写,精心安排的叙述顺序和戏剧化的结尾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写出了农村女青年二花花的爱情的深沉挽歌。一个回望自己的爱情的内心软弱的女青年面貌清晰生动的浮现出来,演绎女性灵魂对于不可更改的现实的象征性的超越及渴望。
  作品也存在微小的瑕疵,例如“集市里塞满了人”一句里的“塞”显得干瘪生涩,可换一种叙事方法例如“集市里人头攒动”则更自然流畅,又例如小说前面部分“遮挡住强硬的春风”和小说后面部分“融进冬闲期集市乱哄哄的人流里”这一“春”一“冬”的描述前后矛盾,虽然作者七色槿的本意是想写春寒料峭之意,但可以再斟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5-3 19:46 |只看该作者

靠,没有正文光有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