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楼主: 卧云弄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21-8-31 21: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睡着了,大概在零时三点睡熟,一觉醒来已经是九点多了。
刷牙,洗脸,上洗面奶,白糖敷面,十几分钟用清水洗掉,然后去花盆里剪来芦荟,剪刀劈开,左右手拿着,把芦荟液涂于脸部,多余的涂在手上和胳膊上。
一切程序做完,上楼顶扫雨水。春天栽了两颗丝瓜,长势茂盛,天天吃丝瓜,已经受不了了。可是,秋天的丝瓜比夏季长的还多,真希望它不要再开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21-8-31 21: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由于起来晚,早上跑步锻炼被耽误。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21-8-31 2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吃过午饭,看了一会儿电视。
然后坐在电脑桌上开始码字,许久没有在电脑上打字,手指生硬,在加上眼睛老花,打字越来越慢,坐了一下午,码字五千多。像个蜗牛似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21-8-31 21: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一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在六星溜达一个小时正在继续。看一个小时新闻没有完成,看一篇小说没有完成,现在已经是九点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21-8-31 21: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一天什么也没干,总是忙忙碌碌的,似乎时间过得真快。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21-8-31 21: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卧云弄月 发表于 2021-8-31 21:22
昨天晚上睡着了,大概在零时三点睡熟,一觉醒来已经是九点多了。
刷牙,洗脸,上洗面奶,白糖敷面,十几分 ...

大哥自创的护肤好办法。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21-8-31 21: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卧云弄月 发表于 2021-8-31 21:31
这一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在六星溜达一个小时正在继续。看一个小时新闻没有完成,看一篇小说没有完成,现在 ...

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有计划,有安排,有回顾,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21-9-2 12:05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001】俄罗斯有一个非常好的玩具,叫俄罗斯套娃,去过哈尔滨一次,买回几个,送人送友,方得人欢喜。八十年代有一部著名电影《少林寺》,内容弘扬正气,其料,武打精湛,杀气过重,青少年看后,在大江南北,效仿南拳北腿者如雨后竹笋,一时间拉帮结派,三五人自立门派,邪名五花八门,神州大地忽然掀起武术风气,无奈,一次严打夹着尾巴逃之夭夭。
琼瑶之作,窈窕淑女,无数少女跟风大叔,山蒙蒙,雾蒙蒙。
金庸笔法如剑,再次掀起杀气腾腾,多年以后,那含沙射影扒得一毛不拔,书页背后原来与套娃联袂。
屠龙之技上半部一则寓言,家喻户晓,但没有绕道而行。后半部分虽是主题,一句老话感悟“此地无影三百两”,何也。
还是灭灯为好。谨慎审阅。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21-9-2 12: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2 15:52 编辑

【云月点评002】腌肉,以食材题名,畅想必是绝技,导能让人品味,引导我不得不读。前面几个自然段以为是古代时候,但不是,似乎是五六十年代,在读,八十年代的内容,中国有过几次人口普查,清朝四亿人口,解放后一次八亿人口,一次十亿人口,一次十三亿人口,从官方上来说,应该是八亿人口的内容,给读者读得沉闷,扣个时间还得把整个内容看完,倒不如一句话点名时间,比如八十年代初,或者1987年,这样多明了。累。
前半分过于繁杂,直接把蛾子和金狗上快车道,映入眼帘。
在抠抠时间,就算金狗11岁离开家,又过10年,21岁,那个时代进金矿容易吗,金矿还没有私有化。
此时我想起河南有一个男孩,被拐骗到东北,进黑砖瓦厂,后被骗某个人家做长工……
此时我想起九十年代一个县城命案,一个买了二十多年的包子铺,很好吃,卖包子的是个光棍老头,局长最爱吃,他死后,侄子找他钱财,银行没有,翻箱倒柜没有,最后在房子里挖地三尺,结果挖出来六个人的骨头,肉,当然是人肉包子,像孙二娘开店一样。事后调查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土匪头子,也极大的讽刺了那个局长,只吃人肉,不会破案。
此文深加工一下,必是好文,符合八十年代的穷,贪无亲情,为了钱财确实有杀亲之事。让蛾子嫁给卖肉的,学会了一把好手艺。个见。
灭灯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21-9-2 13:00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三】伏虎头陀,伏虎降蟒,践行头陀,当代禅门耆宿体光禅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21-9-2 13: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21-9-2 13:54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四】黄丫,1500字,整篇小说出现人物有我,黄丫,春丫,二大娘,聋子,小彩,小彩婆婆,七个人物,还有一个黄狗黄丫。
1、字少人物多,插叙乱,不去细看,理不清头绪。
2、黄丫,小彩和黄狗黄丫哪个是主要者。
3、我其实知道,这俩女人上吊都是因为没孩子。黄丫有四个孩子怎么解释。
4、那天我不在家。有个女孩告诉我,一个又黑又瘦的男人拿根碗口粗的棍把黄丫打死,塞进一个袋子里,走了。至少打死黄狗的棍子有一米多,碗口粗,什么样的碗,我的分析是一棵树,而不是树棍。不如写成“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抄起一根铁棍打死黄丫。”
5、土坯老屋,从这个词来看属于农村题材,监控,目前来说农村很少有。继续探讨碗口粗棍子打死狗的事情,也许这是小狗,绝对不是农村养的大黄狗。
小说是虚构,瑕不掩瑜,点亮小灯。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21-9-2 14:10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五】知不道,属于赞主贴,内容再好不看。这次征文属于隐身型,知不道。
也许作者这样写目的重在参与,不想参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21-9-2 14:11 |只看该作者

我是星期天去美术馆——虾球写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21-9-2 15: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2 15:53 编辑

【云月点评六】姑姑这一篇小说姑且不说它的结构与欠缺之处。先上一句话就代表了我读此文的感受。


“亲情是雨后的那滴甘露,滋润了原本贫瘠的土壤;亲情是破晓的那声鸡啼,唤醒了原本沉睡的大地;亲情是大海上的那叶小舟,拯救了挣扎着在其中的人们;亲情是漆黑港口的那盏孤灯,希望着那返航的人们;亲情是阳关古道上的那个驿站,亲切着那浪迹的游子。亲情如良药,可以治愈你受伤的伤口;亲情如美酒,愈久愈香醇;亲情如影子,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总是无怨无悔的伴你一生”。


是呀,亲情如甘露;亲情似药。作者的选材抓着了现实生活的情,谊,亲与责任。写个真是故事——
我的小姨。小舅下世那一年表弟没有出生,出生后,妗子改嫁,姥姥年纪大,其他舅舅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实际起来是空气。小姨没有出嫁,为了表弟,他毅然决然的抚养表弟长大成人,直到表弟大学毕业,成家立业。
小姨为了表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时候,因为表弟,男方退亲。后来小姨三十多岁才嫁人。小姨有工作,是很不错的职业,为了表弟,嫁给一个农村人,彩礼无所谓,唯一条件就是带着表弟一起生活。小姨是亲情中的一盏灯,让许多亲人过上好日子,她无怨无悔,小姨说过,牺牲自己的人生,换回了大家的安居乐业。
小姨是普通人,但她的大爱是亲情中无人能比的。


所以,姑姑小说里的哥哥再婚,不去抚养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但不可以原来,这是时代环境造成的。姑姑小说延伸下去,是情感题材完美的中篇小说,做为小小说还是吃力。
文字通俗,宜人看懂,整篇过于笼统,3000字征文,选材过大。三世同堂非征文容纳。
直接上三人转,重点写一件事,如:两个侄女给姑姑找对象,弥补姑姑失去的青春,即温馨又欢乐,也讽刺了教条的法律,不把子女抚养大,等子女长大成人,立业了,为什么法律非要规定,子女赡养亲生父母呢?
没有清风,难行细雨。


附:不足之处
“!大美三岁,小美两岁都是虚岁,应该再扣掉一岁,嗯!再过七年,两个孩子都能上学离手了。
无奈的灭灯。”
——两个孩子年龄跨度太小。可能笔误。用该是“大美三周岁,小美一周岁……”
无可奈何灭灯。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21-9-2 16:18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七】凶手是谁原以为是侦探题材,原来凶手是情感。
整篇小说心里描写,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不紧不慢的完成,用郭小强的日记贯穿前后,这在我看到的小小说中不多,典型结构,值得仿写。如今写小说的人越来越多,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写手绞尽脑汁,争取世外桃源。《百花园》杂志是容纳小小说的精华之地。
该小说写法符合纸媒写法,与论坛写法有所不同。我个人认为,纸媒小说写法和论坛小说写法还是有区别的。


“农村不兴给孩子办丧,从墓地回来,就像是一切宣告了结束。郭强依旧沉默,从房间抽屉里取出那张早已备好的离婚协议,扔在桌上,转身就出去找地方抽烟了。”——这个地方时间转换有点太快。
“农村不兴给孩子办丧,从墓地回来,”——这个地方应该为:按照当地风俗,孩子不兴办丧事。
亮灯。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21-9-2 16:34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008】建议第一段省去17个“了”,其它留下。
一篇不错的记叙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21-9-2 16: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3 09:36 编辑

【云月点评009】九十年代,到深圳去,到淘金的地方去,擂台搭好,冲锋号想起,南下的火车人头躜动。所有人看见大海时候,那一排排,一堆堆都沉进海水里。
评述描写,写出了打工路的艰辛。收进散文锦上添花。
散文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1-9-2 20:41 |只看该作者
卧云大哥很认真地阅读参赛的小说了,这种随笔评论的习惯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21-9-2 20:54 |只看该作者
沈眉珊 发表于 2021-9-2 20:41
卧云大哥很认真地阅读参赛的小说了,这种随笔评论的习惯很好。

评着玩,权当每天阅读小说,即玩论坛,又看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21-9-2 22: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是编外评委的节奏么?搞得这么含蓄。大大方方单独发帖怕啥呢?

我这是起哄架秧子从不嫌事儿大的节奏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21-9-3 09:04 |只看该作者
没那字 发表于 2021-9-2 22:53
这是编外评委的节奏么?搞得这么含蓄。大大方方单独发帖怕啥呢?

我这是起哄架秧子从不嫌事儿大的节奏

网络评论是透明化,每个人都能看到。
六星以来,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唯独小说征文争议最大。
其实开展活动,是为了提高凝聚力,也是提高小说的质量,从中找到不足之处,给业余写手一个学习机会,这比看一篇如何写小说文章还丰富。我喜欢那些挑刺的评论,这样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网络人喜欢听好听话,一句不和就上砖头。
这次红杂小说征文,从头到尾都不会太平,一场大战拉开序幕.
这水我趟不起,性格决定我不会写杂文。
隐藏起来,被那些爱拍砖人看到爱怎么拍,那是他的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21-9-3 10:06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010】对手戏对手戏可能让一些人看了眨眼,是的,属于网络小说。先不探讨这些。
如果看前半部分,一塌糊涂,整篇看完才知道什么是戏。作者构思是清晰的,一起哈成,遗憾的是没有认真去修稿,完全属于草稿,也许作者考虑这样的内容不会入选,重在参与,引起“抛砖引玉”,我是这样想的。
其实不论看什么内容的文字,正反对待,你才能健康理解。
出外旅游就是放飞心境,释放压力,当赞。
这篇小说有完整结构,个别语言需要文字化,方言可以用,得合体。比如:他手里的矿泉水,只剩下两指宽水,特意为她留的。
两指宽水,可能是本地方言,款泉水瓶没有宽度,只有高度,严格说是圆柱体,交给数学老师解答最好。其它不在叙说。
百家争鸣,真正的高手还没有出场,如果有类似的内容,这灯点不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21-9-3 10:29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011】结这篇小说属于参与不参评,和上面暴露身份的一样。一是字数超出规定范围,如果时间允许完全可以删掉一部分,不影响内容与结构;二是犯了写小小说大忌,小小说篇幅短,字数限制,况且3000字征文,容不下大尺度。写三代人,横跨几十年,这个真的难度高。这样的跨度写法不是没有人写过,有。从优秀小小说中不多。作者在赏识,求得的是评论。
属于时间穿越,作者把收集的两件事合成了整篇内容,必须考虑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三十年前是否有游戏,那也是网吧,家庭电脑特别少。
穿越时间的小说是否有没有,有,琼瑶就是一个,人家是作家,是长篇。还有现在的神剧,想象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他不是神剧是什么?不要想太远,看看阿富汗就知道了。
小说是虚构,这样的小说看看算了。
灭灯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21-9-3 10:36 |只看该作者
到目前为止,我在六星,看到军旅,企业小说真的不多,让写疫情,自然灾害恐怕在征文后面。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21-9-3 11: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3 15:29 编辑

【云月点评012】王有志这篇小说可以有。
我觉得作者推敲名字不是随便起的,王有志者,前半生乃枉有志。王者而归,结尾画龙点睛,给读者留下余香,机遇不是凭空而行,去做代驾,可以接触方方面面的人,机遇加灵感,就在刹那之间,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脚踏实地从零开始,还是有翻身时候。基层磨炼就是打磨眼高手低,看好王有志。
李嘉诚从种橡胶开始,像李嘉诚这样的人目前人多,虽然没有李嘉诚富豪,但现在生活过得安居乐业,比如南方的火龙果,能把它培植到北方来,多数老板去过南方打工,学会了种植技术,然后回到北方用大棚种植。
语言通顺,层次分明,可读性强,人生哲理就是摔跤,只要不被趴下,阳光总在风雨后,二十年在复读还是有教育性。
一般来说征文前15篇多数就是参与不参评的,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多几个字算不了什么?没有必要注明这一篇。
点亮灯笼。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21-9-3 11: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3 11:29 编辑

论坛点评最好不要参照纸媒点评,这里都是业余写出,要适度。六星确实有许多专业写手,不断被纸媒挖掘,输送了不少才子才女,他们发表了很多方方面面,不同题材的优秀小说,毕竟这里业余写手比专业写手多。为了参与活动,可能一些人在新的道路上,只要在路上,前面就是艳阳天。
一些成了专业写手,几乎不上论坛了,他们在为文字创造经济,来坛子的不求回报,只求休闲,权当坛子是个广场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21-9-3 16:12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013】还乡还乡是个老话题,从古到今,从诗词,现代诗歌,到散文、小说,举不胜举。要想把还乡写出经典真的很难。
《还乡》开篇就是结尾。两段对话就把结尾交代得一清二楚。一个“邀请”道出了父女关系隔着一条河,无法逾越似的,女儿把父亲当成客人,父亲把女儿当成是一门亲戚,确切体现了那代人重男轻女的顽固思想。作者用邀请这个词绝对不是词误,用意就在这里,“……听说,丢儿现在挺爱学习的,就好好供着吧,将来要真有个出息,你们也不白养活一回。”所以,作者用了“听说”,顾名思义,老周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似乎觉得这个女儿他就没有管过,以至于女儿对老周不淡不咸。
老周和邻居叙旧,有恋家之心,无法表白,邻居留老周住下合情合理。
关键是下半部分是亮点,老周真的敢想敢做,让侄子养老,侄子说说而已,你就当真。这世上呀,没有清风难行细雨,有侄子这样养老的,但没有这种方式的,都说,父辈人过的桥比年轻人拉的屎多,老周晚年处理欠妥一点点。
整个故事平坦,没有表白苦在哪里?这种评述写法,容易激起浪花,是家庭纠纷的一个写照。
但是,这种构思还是没有逃出老年人孤独与赡养。社会的老问题,老年人后半生怎么活。
亮灯。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21-9-3 21: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云弄月 于 2021-9-3 23:25 编辑

【云月点评014】再见再见,那真的在说一声再见,真好。
茫茫人海。忽然想起一个人,和再见近似。他几年前,一直托付我去找一个人,找她,我去打听过几次,结果没有音信,熟悉她的人都说出去打工去了,偶然回来过。我把信息传给他,他说,回去那里呢?
该篇也许会有人说,虚构的,太夸张,一个女人能找十年吗?对于我来说,别紧张,我认识的他至今还在找她的。执着是一根拉不断的线。《再见》中的她就是找到看一眼,他,过的好吗?
“青草被机器暴力割断的裸露部分在空气中散发微涩,经光合作用,发酵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味道,”我不知道作者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有用可以留下,但它不符合逻辑,机器是绿篱机,机头一种是绳子的,安全,一种是刀片的。裸露部分是没有打掉的,发酵是打掉草的一部分,这句话是交代是夏季,当然南方也可能是春秋。从温度上来说是夏季,那么,打掉的草必须得从打草的地方清理掉,是不能过夜的,否则长着的草跟发黄。瑕不掩瑜。
至于结尾嘛,十年未见,应该变化不大,个见。
优点不在多说,耐看就行。
上灯笼。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21-9-3 23:38 |只看该作者
【云月点评015】二百五今天晚上刚刚看了一部电影,神剧,很少看电视,哇塞,那里面风景太美了,飞机落到水面的炮弹,泛起的是晶亮的水柱,没有一点黑烟,这导演真神。我真希望把这样的导演空运到阿富汗去,站在国土上脚疼。
二百五多么美好的科幻场面,如果把炒股穿越到神剧里,让那个导演来捣蛋,绝对是鸟蛋卵出恐龙。
梦幻西游,把牛尾抬高点,吹。
亮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