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跟着陶然兄再说说镜子(一)
查看: 2825|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着陶然兄再说说镜子(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1-16 14: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有人说,人生不幸又万幸的事里有一件:他乡遇故知,谁知是债主。论金就是这样的债主,每到关键时刻,他就会若无其事的提醒我:降低负债率,减少三角债,没有大票,还几张毛票也行啊。债多不愁,虱多不痒,欠债的一向都是大爷,本来不想鸟他,做个老赖挺有大爷感的,但看到陶然兄几篇,我突然就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想法。债主不能少,但多了也不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见债主之晃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容易导致鼠目寸光的急功近利。我就先跟着陶然兄扎实的步伐,漫无边际地胡说一通,并,还论金的债。

陶然兄的《镜子》一文引起我诸多联想,觉得有趣,可以琢磨一下,从镜子可以联系文化中的很多东西。我觉得我们可以慢慢来探讨。

在中国文化中,镜子是后来的说法,古时候是叫鉴,繁体字是鑑,金字旁。可见是用金属做的东西。最早的鉴是青铜做的,也不是用来照人或照什么东西,而是用来打水装水的盆。小盆可以洗脸什么的,大盆可以用来洗澡。庄子就说过: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三个老婆加卫灵公共四人,可以在一个盆里洗澡,这个洗澡盆也够大的。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古时的盆比较浅,大概打水的时候可以从盆底看见自己的模样,以后就索性磨平一块,专门照人看。因此,鉴也就有了今天所说的镜子的含义。《诗经》里有句,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茹字当作容纳解,那么,青铜镜,或以后的铜镜,在中国文化里,是作为能真实反映世界的一个媒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有些词语里还是有这个意思:鉴于,鉴别,明鉴。。。等等,那就是说,在中国文化中,镜像,可以作为评判是非真假的一个标准。

《道德经》里有玄鉴一说,葛洪的《抱朴子》有玄鉴幽微的引发,后来的道士作法,就带上了镜子,搞照妖辟邪。而玄鉴却本指的是人内心深处就如一面镜子,这与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其实不谋而合。道家的清心寡欲,就是要让玄鉴清澈,这样就可以得道,获得世界的真理性的东西;禅宗的神秀说:身识菩提树,心是明镜台。六祖就直截了当地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里,神秀是把心当作安放照见一切的镜子的基台,而六祖就直接把心当作镜子。所以,禅宗就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语言终究是不如镜子那般的直观透彻,照见一切,心是镜子,也就不需要语言的干预,心如镜子般透亮,本性也就自然去蔽澄澈,那就是佛性。其实,西方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的海德格尔也是这么认为的。西方的东西我们下面再讨论。道与佛的不同,仅在于道家以为遮蔽心这面镜子透彻明亮的,是人的欲望;佛家认为,不仅仅是欲望,是这面镜子本就不是“我”的,心这面镜子要照见一切,就得去“我执”,别以为是“我”去照见一切;也别为幻象所迷,要去“法执”,那些是歪曲的镜像。清澈透亮不沾一点尘埃的镜子就是空空如也的,用这样的清净的本底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空性。一个广阔透亮的镜子,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

儒家的《大学》里讲: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其实讲的就是磨镜,用学问把心擦亮,用修养让心透彻。孟子说过: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儒学有个性善论性恶论的过程,到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才算是在心学这一块和儒道完成了合流。《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王阳明认为,“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所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心底的那面镜子。

因此,在中国文化里,儒释道其实都把心灵的本质当作镜子一样的东西,透澄澈透明,就可以观照宇宙,达致道的境界,或说是成佛。这大概也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之所以能成立的基础。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11-16 14:50 |只看该作者
急着还债,赶得匆忙,还有很多废话没说。回头来补充。
我的设想是,再对照一下西方文化,做个比较。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语言文字,看看镜像和凝视在语言文字中的作用,特别是诗与文里的作用。
还望陶然兄、南狼兄,论金债主,以及其他走过路过的老少爷们大小姐们都能来说几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1-16 14:55 |只看该作者
这回倒是新债先还,对新朋友就是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1-16 15:04 |只看该作者
庄子就说过: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
真有学问
长见识了。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16 16:01 |只看该作者
先打卡,晚上来看。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1-16 16:52 |只看该作者
那就是佛性。

自古以来,关于佛性是什么,用了种种比喻。透过文字,终究不会有所得。

对于觉悟这种纯粹的内在体验,假设存在真值,外人如何可以知晓呢?谁知道你是不是把苦的当作了甜的,把辣的当作了香的。

如果没有真值,我相信它是不会有所起源,所以,觉悟的真值,我向来都认为那是存在的。
差异的只是,到底每个人都在说的这个东东,它的来源是什么?
它最有可能来源于别的文字
还有可能来源于错误的认知,把妄心当作真心。
所以,一个人见到自性,那应该是一种直觉,是知道的状态,就像吃了糖,知道甜味是什么。不用文字、逻辑、比喻也能知道。而文字、逻辑、比喻,只是表达的一种残缺。好比我们用石头两个字来传达哪个硬邦邦的东西一样的。能指是所指的残缺表现,没有人能在能指里找到什么,只有返回人自己的直觉中去,体会对方传过来的意义。
我觉得,这就是文字下面的佛性。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16 18:02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看,托腮欣赏。
知识渊博,东拉西扯皆成文章。
真棒。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16 18:29 |只看该作者
仿楼上托腮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16 18:30 |只看该作者
按佛经的故事,空性可能更直接,没什么环节。。因为慧能没受过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16 18:35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看,轻松又渊博。。内蕴多,条理却清晰简单易懂。。献大捧鲜花~星星眼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17 02: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0-11-16 18:29
仿楼上托腮欣赏。。

咱俩像不像俩小迷弟迷妹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17 02: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阿哩的知识渊博是活的,顺手拈来,有机结合,毫不违和。似乎这些知识都被你反刍过。

那个洗澡的大铜盆令人印象深刻。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17 10:49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末一段,升华了境界。中国人对镜子总体上偏于正面的借喻,是明心见性,是观照内心,不知道西方(和受西方影响较深的香港)恐怖片为什么这么爱好它,也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18 10:28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段,算不算无欲则刚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18 10:40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中这种把心喻作镜子的思想,常在一些艺术作品,特别是诗歌里表现出来。比如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就是把人心当作一面镜子,需要不断地读书补充营养,才能让那面镜子更清,更能洞察世间万物。这其实就与《大学》里的思想一脉相承。这也显现了儒家和佛家、道家的细微差别:儒家认为,人心本来像是镜子的毛胚,需要不断地打磨才能清亮,打磨的方式一是读书,二是格物致知,三是生活实践,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基于这点,儒家就讲格物致知,心正意诚,而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却不这么认为,道家以为人心本来就是透亮的,都是后来因为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搞复杂了,所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礼,所以,老子提倡小国寡民,就是想降低人们的欲望值;佛家的人心与道家的相近,所以讲的是即心即佛,比之道家的去欲更彻底,去我去法。

这段和上段说得有些重复,主要想引出下文,针对论金的语言观说几句。

而表现在语言观上,因为心这面镜子需要不断打磨,打磨的主要工具就是语言,所以,儒家就很重视语言的作用。《春秋谷梁传》里有句: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之不能言,何以为人?孔子谈到何为儒者时说,言谈者,仁之文也。就是说,言谈,是仁的表现。有德者必有言。只是,如何言,孔子也划出了标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讲的就是言谈符合实际,张弛有度。所以,后世儒家就讲究立言、立功、立德。

道家的语言观就不同,庄子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心本来就是明镜,话说多了,反而让那面镜子蒙尘,特别是说理的那些形而上的废话,更是扰乱人心。所以你看庄子不像儒家那样枯燥地说教,都是用形象的故事寓言等让人会意。一面镜子,周围的景物是形象的,有血有肉的,而不是骨架线条。没有肉的事物,那是抽象的,虽有助于把事物分类,但却是不完整的。有骨无肉的叙事,是让人嚼干草,而不是享受连汤带汁的美食,因为心这面镜子本能地拒绝枯燥乏味的线条。陶然兄批评论金的小说有骨无肉,就是说言语的鲜活程度不够,不能入心。(哈哈哈,打击一下论金债主)

所以,好诗就能入心,因为诗是最形象的,比画还要形象。画的表现看起来形象,但仅仅是个侧面,而且,画的具象是物理的具象,由物理具象引起联想再到心领神会。但诗是由语言直达心领神会。诗的隐喻建立的形象,不仅有物理的骨架,还有情感的血肉,是个复合体。所以,中国的诗歌不仅仅讲究“美”,还特讲究“妙”,美感能产生愉悦,而妙却能产生“悟”。这个“悟”,就是心这面镜子特纯净的状态,可以触类旁通,可以让周遭的一切顿时明亮起来,就能通达世界的深层。

先打住,语言这个话题我们下面再说,还是继续说中国文化里的镜子。

中国的诗歌咏镜的很多,历代文人骚客有许多关于镜子的诗。
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镜》:四铢恒在侧,谁言览镜稀?如冰不见水,似扇常含辉。金开玳瑁匣,并卷织成衣。脱入相如手,疑言赵壁归。 《愁闺照镜》:“别来憔悴久,他人怪容色。只有匣中镜,还持自相识。”
北周庾信的《咏镜》: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
唐代张说《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
骆宾王《咏镜》: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李白《代美人愁镜》: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苏轼还做过一首镜像诗: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其他很多诗人都做过咏镜诗或与镜子关联的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特点:中国文人对镜子的认识,有几个特点。认为镜子是照见真实,因此,对镜像不疑有他;镜子里外是对称的,没有歪曲;镜子是客观的,没有温度没有情感;镜子不能自主,是被动的。

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文化的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18 10:45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0-11-16 14:55
这回倒是新债先还,对新朋友就是好!

这就叫杀熟,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18 10:46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0-11-16 16:01
先打卡,晚上来看。


看了没下文了?来说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1-18 10:48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0-11-16 16:52
那就是佛性。

自古以来,关于佛性是什么,用了种种比喻。透过文字,终究不会有所得。


语言文字问题,等比较了中西文化后再来详说。我该连着说呢,还是单发帖?用这个标题(二)?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18 10:49 |只看该作者
南狼坨子 发表于 2020-11-16 18:02
真是好看,托腮欣赏。
知识渊博,东拉西扯皆成文章。
真棒。


剥开语言看真实,你也快成债主了,哈哈。有你的鼓励,我就接着写。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1-18 10:51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0-11-16 18:29
仿楼上托腮欣赏。。


别发呆,你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意见啊,随便说,不就是闲聊嘛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11-18 10:52 |只看该作者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18 10:48
语言文字问题,等比较了中西文化后再来详说。我该连着说呢,还是单发帖?用这个标题(二)?

你这里题目1.
2就要单独发才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11-18 10:57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0-11-17 10:49
最喜欢末一段,升华了境界。中国人对镜子总体上偏于正面的借喻,是明心见性,是观照内心,不知道西方(和受 ...


陶然兄真说出了中国文化的这个特点,和西方文化对镜子的认识真不同,从这点就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殊途,我想我们再探讨一下,怕是能理出一些我们传统文化认识上的一些东西,或许能有助我们开阔视野。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1-18 11:00 |只看该作者
涩涩雪 发表于 2020-11-18 10:28
最后一段,算不算无欲则刚


说得很准啊,哈。你看我们的文化里就是讲究无欲则刚,因为欲望会让心那面镜子蒙尘。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1-18 11:02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0-11-18 10:52
你这里题目1.
2就要单独发才好。


好吧,再 来比较西方文化的时候,我另发。就是最近有点忙,不能及时写。今天赶个早,马上就得出去了,下午又得出差了。债主要宽限则个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0-11-18 11:05 |只看该作者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18 11:02
好吧,再 来比较西方文化的时候,我另发。就是最近有点忙,不能及时写。今天赶个早,马上就得出去了, ...

忙里偷闲!
写字怡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0-11-18 13:20 |只看该作者
终于把镜子谈透了
我最关心的是,卫灵公的洗澡盆里,南子在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0-11-18 13:24 |只看该作者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18 10:57
陶然兄真说出了中国文化的这个特点,和西方文化对镜子的认识真不同,从这点就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殊途, ...

期待兄的进一步挖掘。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0-11-18 14:28 |只看该作者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0-11-18 13:20
终于把镜子谈透了
我最关心的是,卫灵公的洗澡盆里,南子在吗?

南子是谁?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0-11-18 14:41 |只看该作者

灵君老婆,美而骚。一个让孔老夫子怦然心动的女人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0-11-18 14:58 |只看该作者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0-11-18 14:41
灵君老婆,美而骚。一个让孔老夫子怦然心动的女人

美而骚,三个字道尽风流!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