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五光十色的文章第二十三章:沉影落
查看: 7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光十色的文章第二十三章:沉影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2-15 19: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沉影落,既非“沉影落碧”,亦非“沉影落迷纱”,而是“沉影落平沙”。由此可以略窥作者文字的基调和走向。
   沉影落的作品有三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突破学校现代八股文的束缚,探求别具一格的自由风气。如不到三百字的微型散文《潜伤》:“我抽出右手无情的斩断了月光,它阴险的躲藏在角落里等着复仇……天空的飞鸟在张皇失措地闪躲,我目光的长剑让它陨落平沙……我不懂长短句的含义,体裁在我的手中成为上帝的尸体……”极尽张狂和奢侈,有年轻人的锐气,仿佛憋着一股劲儿向“高中文体”宣战似的,不大像散文倒像一首诗。最后一段笔锋一转:“一粒灰尘逃入我的左眼,我霎时泪如雨下。”将前文的铺陈完全颠覆,彻底打散了中学生文章里“虎头、猪肚、豹尾”的定式。
      又如《苍穹的颜色》:
如果,痛苦是抉择的必然,
那么,分离就是必然的抉择。
如果,悲伤是剑,我让它断裂。
如果,怜悯是泉,我让它干涸。
如果,瞬间是永恒,我让它定格。
如果,生与死对立,我让它生不如死。
   一长串铺张扬厉的狂热的叫喊,却以一句话作结:“忽然发现,当我把双手高高举起时,无论怎样用力,却始终触摸不到,苍穹的颜色。”突兀的转变,艳异的空气的制造和突然跌落,犀利而酣畅。早期作品大多是这一类的,冲撞式的,呐喊型的,造句大胆尖新。
   第二阶段以《讽刺》为标志,最终挣脱了“语文体”的桎梏,却又套上了新的枷锁。《讽刺》一文深受沉影落的文友莫久久和台湾女作家简祯的影响,对定语修饰和辞藻的堆砌依赖到病态的程度。每个名词前都缀着累赘的形容词。此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旅行》才告结束。确切地说,比之第一阶段,文章反倒退步了。从前的尖锐虽然生硬,至少是真诚的。这时的作品却伤于雕琢,变成“玩文字”了。这一过程中,《那段灰色的红豆》、《中秋月缺》等,在表达上有复古或半文半白的现象,亦是受了简祯影响。
      以《反光》为契机,沉影落步入第三阶段。他大致确定了表达上的路线取向,不再刻意模仿别人,标榜自己。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趋向。他渐渐地学会以淡然的口吻展开叙述,用朴实的语言传达他的意图。简略、真实、自然得像一座小木屋,远胜于雕工精美的窗棂和花哨晃眼的家具。
      这一时段的作品在艺术上最见火候,散文固然精进了不少,又有几篇饶有特色的小说亮相。
      《反光》之前的散文好看而不耐看,虽有许多另类、怪诞、华彩的段落和句子,但就全文来说,却就空洞无物。如同一幅空白的字画,无论如何装裱都不得要领。就像上文提到的《苍穹的颜色》,大起大落,时有惊人之语,读来却感艰深晦涩。《反光》以后,则开始注意联系实际,借一些具体的物事为载体,议论抒情,简洁有力。《小评电影<花样年华>》看题目是文艺评论,读下来却没有发现卖弄才气的地方,是一篇上佳的散文。文中用对电影故事的概述,细节的解析和思想艺术表现性上的说明来讨论作者的宿命观,适宜的抛开了电影里公认很重要的一点——责任,矛头全力指向宿命。在表面的淡定下,依然存在早期的那份犀利。转型转得相当有成效。大智若愚并不是真愚,沉影落的平淡也不是乏味寡淡。
      其小说创作,以《寄生前夜》为分水岭,此前的小说粗制滥造,不忍卒睹。《寄生前夜》后则加入了细节性的描写,显得精细得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草,四十岁听歌的女人很美》,会留意到醒来以后枕头上留下的几根头发,茶杯里的茶垢,用钥匙开门时金属摩擦出的声音,烟头上自行脱落的最后一点烟灰。
   作者偏爱由细节生发出来的隐喻和象征。色氏家族中,他是除了ran.t之外,最频繁使用此类手法的一位。只是这些对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的微妙的暗示,需要仔细阅读,前后贯通,才能领会,那不是作者所能控制了。
   在沉影落的创作中,贯穿始终的有两点。一是散见于各处的愤世嫉俗。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下处境有关。辍学离家,由富足一度沦落至清贫窘迫,精神上却得到洗礼和升华。一升一降,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只不过这“愤”,前期是赤裸裸的,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的。后期随着技巧的成熟,较为隐晦、含蓄。二是“为何而生”的主题,以及对人性中阴暗面的拷问。
      这种对人生、人性的探讨还可以从小说人物关系中发现。沉影落的所有小说,一个场景里出现的人物,绝对不会超过三个。这与作者抵制繁琐的性格有关。这一切,在《黄昏以后,天亮以前》中有清楚的说明。
   作者的小说也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尽管作者已有了成型的人生态度,多样的表现手法,但一落实到笔下,落实到具体情节里,就缺少稳定的推进,进而缺少感人的力量。当作者试图在这方面作些补救时,往往见出力不从心——不是浮光略影的一点,便是笔调单一,总之是难以深入。沉影落的小说,场景跳跃得厉害,有时像电影文学剧本的分镜头;又不能做到用故事本身来说明一切,作者常要忍不住跳出来做些直露的“旁白”。再有就是对文章结构、层次关系把握能力上的欠缺。例如《阴影》的第一节“电影”,关于影片内容有太多的陈述,与其后几节没有多大关联。猜想作者本意是说生命不能白白的浪费,理应获得崇高的尊严,不被外界所侵蚀。但因功力不到,潜台词很难看得出来,导致与下一节脱轨。第一节结尾处有一句:“世间无处不在的爱与恩慈,若看不到,就已经死了,死得更为彻底。”跟末节中“我决定回家看看,快过年了。”原是想呼应的,却因着首节电影的赘述冲淡了效果,以至很多读者轻轻放过了这个命意。
    或许与作者阅读贫乏,鉴赏力欠缺有关,他面对眼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文学”,无所适从,吸取文学营养时常常抱错了乳房。判断能力的阙如给持续提升带来了障碍。以致他自己写出来的作品,他也不很确定是优还是劣。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沉影落的文章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读者的感受。有些东西他本人很明白,别人接受起来却觉得摸不着头脑。以上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练习和提高。安于现状,只会困死茧中;破茧而出,方能脱胎换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12-15 21:49 |只看该作者
这个没什么印象。应该来的比较晚,都比较年轻。失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2-15 22:01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连我都记不清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