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娱乐家园 读醉笑【笔记】有感:关于魏晋风度的定位(24楼补充)
查看: 1018|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醉笑【笔记】有感:关于魏晋风度的定位(24楼补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7-22 05: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7-23 19:41 编辑

读醉笑【读书笔记】有感:关于魏晋风度的定位
文:公理力

魏晋风度,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士人性格构成中一个独特存在,称其为广受后世仰视、追捧,不算夸张。

但在公某看来,在这个事情上,务虚较之务实或许更可取。换句话说,不宜过于渲染魏晋士人们那些具体的“时尚”观念。

基本背景正如醉笑文中所述及:“到了三国两晋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新旧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玄学、‘名教与自然思潮随着‘名士清谈而兴起,成为魏晋时期的思想主流。”

伟人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死了。竹林七贤堪称魏晋风度的恰当象征。七贤中尤以嵇康最具代表性。而千百年来,嵇康之所以最抓眼球,除了他在当世享有非凡社会影响力,更与其死得悲壮,包括身后美化有莫大关系。史书记载,嵇康入狱,引发巨大社会反响,豪杰名士纷纷站出来,愿与之一同入狱。更有三千太学生联名为他请命。

假如当年司马昭顺应民意,不将他处死,其民望反而不见得会如此之大。当然,这并非重点。

问题的要害在于,玄学,肇始于老、庄两位圣哲先贤,构建了道教整个思想大厦。然而,它从来不是,也没有理由成为任何社会的主流。究其根本原因,一言以蔽之,与以仁、礼、和为核心的儒学这种入世学说相反,玄学,属于以无为而治为基本特征的出世哲学。

虽属任何社会都应该,也足以包容纳的基本文化支流,但是,至少在中国文化底色与民族性格塑造层面,玄学是应该力避的!华夏民族性格最差强人意的是缺乏进取精神,这是近代落伍于欧美的深层原因。

再具体一层,魏晋士人们醉心于“名教与“自然之辩,崇尚“清谈”之风,其正面意义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与积极进取背道而驰的出世清高、消极风尚,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理应警惕的不食人间烟火“症候群”。这也是魏晋后期导致“清谈误国”恶果的基本原因。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发生在竹林七贤内部的一些史实。有一个说法,除了嵇康,其余六贤,均属晚节不保——最终都放弃了与司马氏不合作的初衷。​

而嵇康在狱中写下了《家诫》。谆谆告诫儿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懂得进退取舍,甚至饮酒要节制这种琐事都嘱咐到了——与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正相反。《家诫》主旨无非是做人要圆通、圆滑,不可任性!

最典型的当属嵇康的挚友山涛,入世当了司马氏的高官,且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嵇康的反应则是愤然与山涛绝交。但在他生命最后时刻,既没把一双儿女托付给胞兄嵇喜,也没托付给志同道合的好友阮籍,恰恰托付给了已绝交的山涛!嵇康临刑前,对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果然不负所托,最终将嵇康的儿女养大成人。之后,山涛又举荐嵇绍出仕为官。“八王之乱”中,嵇绍为保护晋惠帝(就是蠢言“何不食肉糜”那位)而殉难,成为晋朝著名忠臣。但他与其父走了恰恰相反的路,亦因漠视杀父之仇而影响后世评价。

嵇康死后,竹林七贤中的向秀亦接受司马昭的征召出仕。向秀有一次见到司马昭,对方竟奚落他:你不是一直想归隐吗,怎么现在出来了?

​提以上这些,并没有贬低竹林七贤或魏晋风度的意思。公某真正想说的是,今人面对这个事情,应有清醒认识,不宜一提“魏晋风度”,就一味吹捧、膜拜,分寸感更重要——至少他们那些具体的观念与主张并非都可取。

对待魏晋风度,公某以为,避实务虚,改一个字,称之为“魏晋风骨”,或许更恰当。

中国士人这个阶层,之所以广受尊敬,根本原因正在与其风骨、傲骨。从先秦的介子推、屈原、苏武,到竹林七贤,境界上可谓一脉相承。嵇康在《家诫》中,就如数家珍般提到伍子胥、夷齐、柳下惠、苏武几位士人。

风骨、傲骨这一条,就是在崇尚民主、自由价值观的当今世界,也依然具有先进性。

竹林七贤被后世视为中国传统文人清廉正直、不畏强权精神的代表,就十分恰当。说句套话,真理多走一步,就可能走向反面!

顺便说一句,古代士人,与今天广义的知识分子有别,与大右派“臭老九”们这类学界良心倒是吻合的。

2023-07-21 匆匆草就
【24楼有补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7-22 08:20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太适合,过于推崇魏晋

尤其是晋朝,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7-22 08:21 |只看该作者
说魏晋风度,恐怕要比说魏晋风骨,准确一些

极端一点的说,我有点怀疑,魏晋,还称得起风骨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7-22 08:22 |只看该作者
不过,我是外行,也不想烧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7-22 08:24 |只看该作者
反正网上,普遍是两派

一派是推崇,一派是贬抑

巴拉帖子的时候,可以择其一派而从之,择其一派而改之

看完帖子之后,能不能记住公理力说了哪句话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7-22 09:27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2 08:20
其实,不太适合,过于推崇魏晋

尤其是晋朝,

不是谈魏晋当政者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7-22 09:29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2 08:21
说魏晋风度,恐怕要比说魏晋风骨,准确一些

极端一点的说,我有点怀疑,魏晋,还称得起风骨吗?

主帖已经说了,讨论对象是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反对司马氏的士人们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7-22 11:32 |只看该作者
肤浅的我表示这种话题太深奥了

埋头一顶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7-22 11: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炸毛 发表于 2023-7-22 11:32
肤浅的我表示这种话题太深奥了

埋头一顶

加我一顶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7-22 12:54 |只看该作者
肤浅的我表示一直对此话题感兴趣
待我去研究一二再来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7-22 13:02 |只看该作者
才看了一下六杂

公理力这是娱乐开花六杂香的节奏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7-22 13:26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金盾 发表于 2023-7-22 08:21
说魏晋风度,恐怕要比说魏晋风骨,准确一些

极端一点的说,我有点怀疑,魏晋,还称得起风骨吗?

魏晋风度,是鲁迅命名的。

建安风骨,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又称“汉魏风骨”。

风骨,是文学欣赏角度的评价。

指三曹父子与建安七子诗文中的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的风格。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7-22 13:30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3-7-22 12:54
肤浅的我表示一直对此话题感兴趣
待我去研究一二再来回复


哈哈不用回去研究了,黄瓜菜都凉了。

就地聊聊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7-22 13:31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13:26
魏晋风度,是鲁迅命名的。

建安风骨,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又称“汉魏风骨”。

我明白了,你是从欣赏诗歌的角度

但是,对晋朝,还有清朝,这两个朝代,真的是无感

说魏晋风骨,是不合适的,那是给晋朝粉饰了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显然更合适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7-22 13:31 |只看该作者
这篇跟螃蟹的那篇,相映成趣。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7-22 13:32 |只看该作者
醉笑抛砖引玉,公理画龙点睛。

能引发一些学术研讨,吾心甚慰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7-22 13:33 |只看该作者
嵇康死后,竹林七贤中的向秀亦接受司马昭的征召出仕。向秀有一次见到司马昭,对方竟奚落他:你不是一直想归隐吗,怎么现在出来了?
======================

这段在《世说新语》里有。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7-22 13:34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3-7-22 12:54
肤浅的我表示一直对此话题感兴趣
待我去研究一二再来回复


大家一起,系统学习一下魏晋风度,是我们上网的收获。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7-22 14:04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13:26
魏晋风度,是鲁迅命名的。

建安风骨,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又称“汉魏风骨”。

本想发言,现在不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7-22 14:17 |只看该作者
养生丸 发表于 2023-7-22 14:04
本想发言,现在不用了


风骨仅就作品风格而言。

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一直在朝为官,嵇康慷慨赴死,其他人都怂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7-22 14:29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14:17
风骨仅就作品风格而言。

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一直在朝为官,嵇康慷慨赴死,其他人都怂了。

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和文心雕龙都看过,囫囵吞枣的那种,然后就是读别人的解读,了解个大概。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7-22 14:58 |只看该作者
楼上都说肤浅了,那我只能围观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7-22 15: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只敢听听啊,论坛上藏龙卧虎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7-22 20:54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13:26
魏晋风度,是鲁迅命名的。

建安风骨,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又称“汉魏风骨”。


这个帖子写得匆忙,特别是后面的建议:将魏晋风度改为魏晋风骨,只简单几句,不想在展开,就匆匆收笔了。


这样,难免会导致误解。有必要再交待几句。


一个显而易见的疑问是:“风度是务实,难道“风骨就不是务实了吗?


定位风度,就必然涉及“清谈”风等当时引领风尚的东西,而不限于与权贵不合作这单一内涵。这是由魏晋风度在历史上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换句话说,谈这个概念,没法不务实地具体到竹林七贤风度中缺乏入世进取精神等消极面。


而仅限于提魏晋风骨(其实有一定拔高),就好办得多。风骨一词,大家一眼秒懂。也就无需务实地具体纠结风骨的内涵外延之类。
毕竟,中国历朝历代,彰显风骨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就是很多人诟病的当代,也有马寅初、梁漱溟、彭德怀、遇罗克、张志新这样的风骨之士。


另外,定位风骨,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弘扬风骨,我以为,对于民族性格的继续塑造是有意义的。
很难说中国人的风骨比其他民族强,不限于中国历史上汉奸多。受儒教深刻影响,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主要信奉中庸、和谐、树大招风这类不利于“生长”风骨的土壤与养料。风骨之举主要表现为个体行为,上升到整个民族表现的风骨历史,相当罕见。相反,蒙元、满清,更包括抗日战争,更多暴露的是与风骨相反的东西。崖山之战最后的悲壮是个不多见的例外。史称10万人跳海,显然不是个人行为,可以认为属于民族性的表达。


如果非要树立个外族参照,不妨看看周边的两个例子:北边的战斗民族不用多说了;阿富汗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寡民,曾先后遭受前苏联和美国的军事蹂躏。
事实是,当世两个超级大国都陷入这个泥潭长达10年之久,最终,几乎都是无功而返!


归结为一句话,定位风骨,也就解决了本帖主旨建议的对魏晋风度有分寸避与扬的问题。

当然,这只是公某个人的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注意到好几位版友表示不理解本帖,希望这个回复能多少打消一点相关疑虑。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7-22 20:56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13:32
醉笑抛砖引玉,公理画龙点睛。

能引发一些学术研讨,吾心甚慰啊。

呵呵,点睛算不上,受你启发,也是一家之言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7-22 20:56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3-7-22 12:54
肤浅的我表示一直对此话题感兴趣
待我去研究一二再来回复

期待泼雷的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7-22 21:02 |只看该作者
小炸毛 发表于 2023-7-22 11:32
肤浅的我表示这种话题太深奥了

埋头一顶

谢谢楼上顶帖的诸位,就不一一答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7-22 21:07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13:33
嵇康死后,竹林七贤中的向秀亦接受司马昭的征召出仕。向秀有一次见到司马昭,对方竟奚落他:你不是一直想归 ...

《世说新语》当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过,这么多年过去,早没啥印象了。

其中,涉及竹林七贤的还有几篇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7-22 21:28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7-22 21:07
《世说新语》当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过,这么多年过去,早没啥印象了。

其中,涉及竹林七贤的还有几篇吧 ...


多的很。

后世对竹林七贤的了解,基本都出自《世说新语》。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7-22 21:40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23-7-22 21:28
多的很。

后世对竹林七贤的了解,基本都出自《世说新语》。

很好,也就意味着,你后面的部分还会继续这个话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