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小梦读书贴——不断更新
楼主: 梦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梦读书贴——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1-11-2 21:10 |只看该作者
百度对兰德的介绍非常少
只是找到了他的一些小诗
以及很多人对他的暮年之作《生与死》的不同译本
发现
杨朱的“拔我一个毫毛以利天下人,我不干,把整个天下给我,换我的一个毫毛,我也不干。”
与兰德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两个人的思想境界有相同之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1-11-5 18:26 |只看该作者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这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够看着爸妈牵着土豆(儿子)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看到这里,真是无言的心痛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1-11-5 22:08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史记卷七之项羽本纪2011、11、5晚

读到这一句“汉军却,为楚军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肝胆俱颤,毛骨悚然。

记得当年明月曾经说过,因为历史不是故事,历史是真实的。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痛苦、悲伤、挣扎、追悔莫及……

就说白起吧,号称“人屠”的白起。“长平一役,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这些同样有父母兄弟妻儿的四十万余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如果把这句话化为场景,谁忍睹目?

历史的沉重,是满含血腥的沉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1-11-7 08:44 |只看该作者
好文提读,喜欢这个系列,缘于我不大喜欢读书,且读起来不累。期待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1-11-14 10:53 |只看该作者
百度对兰德的介绍非常少
只是找到了他的一些小诗
以及很多人对他的暮年之作《生与死》的不同译本
发现
...
梦m 发表于 2011-11-2 21:10
这样理解有错误吧,呵呵,妹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1-11-14 10:55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史记卷七之项羽本纪2011、11、5晚

读到这一句“汉军却,为楚军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 ...
梦m 发表于 2011-11-5 22:08

恩,肝胆俱颤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1-11-14 11:00 |只看该作者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桑;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我一直坚信,古文修为里面包含很多儒家思维,坚信有这样的思维的人修身养性做人都不浮躁。多好的句子: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1-11-14 16:31 |只看该作者
偶然再翻小梦的读书帖,感概良多。一则如今肯读古文记心得的人很少了,当然学生除外,那是功课。二则凡读书有自己的思考不容易,其实思想有时真的如星空中的流星,一闪而过,再后来时过境迁,很少可以找回当时的感觉。三则贵在坚持,读古人书,也读现代人的,都有益。
  但读书,不是逃避,应该是长学问,多见识。最后这句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1-11-14 20:03 |只看该作者
多久不更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1-11-14 23:11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读书帖,值得领会并效尤。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1-11-15 21:1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2# 一米幸福


    谢谢一米
    好久没更新了
    ⊙﹏⊙b汗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1-11-15 21:12 |只看该作者
多久不更新了!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1-14 20:03



    项羽本记我还没好好读完抄写完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1-11-15 21:13 |只看该作者
偶然再翻小梦的读书帖,感概良多。一则如今肯读古文记心得的人很少了,当然学生除外,那是功课。二则凡读书 ...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1-11-14 16:31



    谢谢烟云大哥鼓励
    我好久没更新了、、、瀑布汗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1-11-15 21:14 |只看该作者
这样理解有错误吧,呵呵,妹妹,
知母 发表于 2011-11-14 10:53



    呵呵。。我生拉硬拽凑一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1-11-15 21:15 |只看该作者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 ...
知母 发表于 2011-11-14 11:00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嗯嗯,,多好的句子啊
    读完,口齿留香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1-11-15 21:16 |只看该作者
今天认真读完小梦的读书贴,古文的地方跳过了,小梦心得仔细读了。
浮躁多日,我已无去年前年之读书心气, ...
色妞妞 发表于 2011-11-14 10:47



    谢谢妞
    我也好多天没更新了。。。。成吉思汗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1-11-15 21:17 |只看该作者
好文提读,喜欢这个系列,缘于我不大喜欢读书,且读起来不累。期待精彩!
天问 发表于 2011-11-7 08:44



    谢谢天问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1-11-15 21:19 |只看该作者
读书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好习惯,一种让人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谢谢小梦的分享,期待你更为精彩的读书札记 ...
渝人日记 发表于 2011-9-25 10:55



    谢谢渝人的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1-11-15 21: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m 于 2011-11-17 20:49 编辑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凤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光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呜,像的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袅袅,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伤感了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冻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像大海重负的一棵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功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是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接东方已经亮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1-11-15 2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m 于 2011-11-15 22:40 编辑

小梦读后感:
   最近读到宋辽金文学,我喜欢的苏子即将出现了,激动之,故开始抄写苏子文,先从赤壁赋开始吧

    其一、两宋期间,激烈的党争和不时出现的文字狱,使得很多文人被遭贬谪。仕途的曲折让他们的人生态度更为超脱、达观、冷静。身处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忧患丛生的宋代文人作家,特别需要自强哦镇定的人生哲学,以便在遭贬处穷之际,也能以泰然自若的心态来面对。这正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宋朝大为流行的一个社会原因。
    喜欢苏子,感慨苏子平生,虽一贬再贬,却依然豁达。诚如他的这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还有他的《自提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其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不绝如缕,皆妙语也。

    其三、以诗一般的语言书写江山风月的清奇和景,仰历史人物的感慨,又通过主客对答、水月之喻,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仕途舛厄之中感情上的波折、挣扎和解脱的全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11-11-15 22:2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1-11-16 01:52 |只看该作者
小梦读后感:
   最近读到宋辽金文学,我喜欢的苏子即将出现了,激动之,故开始抄写苏子文,先从赤壁赋开始 ...
梦m 发表于 2011-11-15 22:10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集大成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1-11-16 02: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1-16 02:20 编辑

醉笑极其崇拜他。
在我的心目中,苏轼的作品,是自《诗经》《离骚》以来,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最完美的结合,他的诗、词、文、赋,书、画和人文精神,是古代文学艺术的珠穆朗玛。

   有一例可证:苏轼一曲“明月几时有”,竟让后世文人从此不写明月。

    霸道。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1-11-16 02:17 |只看该作者
与《自提金山画像》相映成趣的,还有这首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1-11-16 02:21 |只看该作者
小梦把两篇《赤壁赋》背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1-11-16 02:30 |只看该作者
读《赤壁赋》,想起中学课文《核舟记》,一并飨之。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1-11-16 02:41 |只看该作者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在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
梦m 发表于 2011-11-15 21:53



    小梦,这译文哪来的?

    百度的?如此偷懒,莫如不读,读书不是做样子。

    你先把这篇《赤壁赋》按原文自己译一遍,不会的地方可以查资料。贴来。

    此后,读古文不许百度译文,自己手译。译一遍胜似读十遍,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顺便把《核舟记》也一并译了。

   宋代起,文人开始掉书袋,比较难懂。一旦读通了,则从此读书无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1-11-16 02: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1-16 03:04 编辑

贴几张图以配文。

一,苏子行吟图 范曾



范曾画衣服的线条如刀削般,很像木刻版画。这是范曾作品的一大特点。

色妞的头像就是范曾的《老子出关》,呵呵,出关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1-11-16 03: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1-16 03:14 编辑

对比一下:



这是清·任渭长的木版画《卅三剑客图》之一 虬髯客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1-11-16 03: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1-16 03:31 编辑



这是苏轼手书的赤壁赋,国宝。

局部放大: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